TW202006986A - 顯示裝置及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6986A
TW202006986A TW108115446A TW108115446A TW202006986A TW 202006986 A TW202006986 A TW 202006986A TW 108115446 A TW108115446 A TW 108115446A TW 108115446 A TW108115446 A TW 108115446A TW 202006986 A TW202006986 A TW 2020069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film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昌漢
金明煥
金相烈
金佑玹
金孝眞
閔京一
成泰鉉
申世重
鄭皓鍊
崔在喆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98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顯示面板、支撐薄膜及聚合物層。顯示面板包含:包含可彎曲的第一區域之顯示區域;以及鄰近於顯示區域之非顯示區域。支撐薄膜耦接至顯示面板的底部。支撐薄膜包含與第一區域重疊的第一槽。聚合物層設置於第一槽中。聚合物層包含具有比支撐薄膜的可撓性更高的材料。由支撐薄膜的頂面與界定第一槽的支撐薄膜的內側所形成的角度係為銳角。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
相關申請案的交互參照
本申請主張在2018年5月3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案號No. 10-2018-0051059及在2019年3月12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案號No. 10-2019-0027870的優先權和權益,其全部內容在此如同描述於本文中地引入以作為參考。
例示性實施例通常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用於支撐薄膜結構的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為能顯示影像訊號的裝置。顯示裝置的例子包含顯示從例如外部來源輸入的影像訊號的幾乎所有類型的裝置,如電視(TV)、電腦偵測器、個人數位助理(PDA)、智能裝置等。高品質平板顯示模組,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液晶顯示(LCD)面板、電漿顯示面板(PDP)、電泳顯示面板及其類似物可用於顯示裝置。可彎曲、可折疊、可捲曲等的可撓性顯示裝置可製作成薄且輕量的顯示裝置,且可具有可攜式的優點。可撓性顯示裝置可利用由例如塑膠材料所形成的可撓性基板實現。塑膠材料可以使用玻璃基板替代。
在背景技術部分中揭露的上述資訊僅用於理解本發明概念的背景,因此其可包含不構成先前技術的資訊。
部分例示性實施例能提供可彎曲或可折疊的顯示裝置。
部分例示性實施例提供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支撐薄膜結構能應用於可彎曲或可折疊的顯示裝置。
其他態樣將闡述於下文的詳細說明中,且部分地將自揭露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可以藉由本發明概念的實踐來學習。
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支撐薄膜以及聚合物層。顯示面板包含:包含可彎曲的第一區域之顯示區域;以及鄰近於顯示區域之非顯示區域。支撐薄膜耦接至顯示面板的底面。支撐薄膜包含與第一區域重疊的第一槽。聚合物層設置於第一槽中。聚合物層包含具有比支撐薄膜的可撓性更高的材料。由支撐薄膜的頂面與界定第一槽的支撐薄膜的內側所形成的角度係為銳角。
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包含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顯示區域包含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區域,第一區域係為可彎曲,且非顯示區域鄰近於顯示區域。聚合物層設置於顯示面板下方,耦接至顯示面板,且與第一區域重疊。支撐薄膜設置於顯示面板下方且耦接至顯示面板。支撐薄膜包含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的第一薄膜部分及第二薄膜部分,該聚合物層***在第一薄膜部分與第二薄膜部分之間。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交。聚合物層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沿著與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厚度方向隨著與顯示面板相距的距離增加而逐漸增加。
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一種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包含支撐薄膜及聚合物層。支撐薄膜包含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及在第一方向延伸且在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與第一槽間隔的第二槽。聚合物層設置於第一槽中。聚合物層包含具有比支撐薄膜的可撓性更高的材料。聚合物層包含沿著與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厚度方向具有可變寬度的部分。
其他特徵及例示性實施例可自下文詳細描述、圖式及發明申請專利範圍而顯而易見。
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下文詳細說明為例示性和說明性的,並且旨在提供所主張的申請標的的進一步說明。
在以下描述中,出於說明的目的,闡述了許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透徹理解。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或者利用一個或多個等效配置的情況下可實踐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其他實例中,以方塊圖形式示出已知的結構和裝置,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各種例示性實施例。此外,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可以是不同的,但不為排他的。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情況下,例示性實施例的特定形狀、配置及可使用或實施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示出的例示性實施例被理解為提供部分例示性實施例的不同細節的例示性特徵。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各種實例的特徵、組件、模組、層、膜、面板、區域及/或態樣等(下文中分別地或統稱為「元件(element)」或「元件(elements」)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情況下,另外組合、分離、互換及/或重新配置。
在附圖中使用交叉影線及/或陰影通常提供用以闡明相鄰元件之間的邊界。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交叉影線或陰影的存在與否都不表示或表明對特定材料、材料特性、尺寸、比例、圖式元件之間的共同性及/或任何其他特徵、屬性、特性等的任何偏好或要求。此外,在附圖中,為了明確及/或描述的目的,可誇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對尺寸。因此,各自元件的尺寸及相對尺寸不需限於圖式所示的尺寸及相對尺寸。當例示性實施例可以不同方式實施時,特定製程順序可以與所描述的順序不同地執行。例如,描述兩個連續的製程可實質上同時執行或者以與所描述的順序相反的順序執行。此外,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當元件被稱為另一元件「上(on)」、或「連接到(connected to)」或「耦合到(coupled to)」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間元件。然而,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directly on)」、或「直接連接到(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到(directly coupled to)」另一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用於描述元件之間關係的其他用語及/或片語應以類似的方式解釋,例如「之間(between)」與「直接在……之間(directly between)」,「鄰近(adjacent)」與「直接鄰近(directly adjacent)」,「上(on)」與「直接在……上(directly on)」等。進一步地,用語「連接(connected)」可以指以物理、電氣及/或流體連接。此外,x軸、y軸和z軸不限於直角坐標系的三個軸,並且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解釋。例如,x軸、y軸和z軸可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於本揭露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個(at least one of X, Y, and Z)」和「選自由X、Y和Z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at least one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X, Y, and Z)」可以被解釋為僅X、僅Y、僅Z、或者X、Y和Z中的兩個或更多個的任何組合,例如XYZ、XYY、YZ和ZZ等。如本文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
儘管本文所使用的用語「第一(first)」、「第二(second))」等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用語所限制。這些用語的使用只為區別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因此,於下文所討論的第一元件可稱為第二元件,而不脫離本揭露的教示。
空間相對用語,例如「之下(beneath)」、「下方(below)」、「下面(under)」、「下部(lower)」、「上方(above)」、「上部(upper)」、「上面(over)」、「更高(higher)」、「側(side)」(例如,如「側壁」)及類似用語可使用於本文的描述目的,並且由此描述如附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除了附圖中描繪的方向之外,空間相對用語旨在涵蓋使用、操作及/或製造中的設備的不同方向。例如,若圖式中的設備被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below)」或「之下(beneath)」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上方(above)」。因此,例示性用語「下方(below)」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向。此外,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位),並且因此在此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符相應地被解釋。
本文使用的用語是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並不旨在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a)」、「一(an)」和「該(the)」也旨在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說明。此外,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用語「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含(includes)」及/或「包含(including)」指定該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亦應注意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用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約(about)」和其他類似用語用作近似用語而不是程度用語,並且因此用於解釋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認識到的測量值、計算值及/或提供值中的固有偏差。
本文參考截面圖及/或分解圖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該截面圖及/或分解圖是理想化的例示性實施例及/或中間結構的示意圖。因此,例如製造技術及/或公差可預期會導致其說明的圖式之形狀變化。因此,本文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限於特定示出的區域形狀,而是包含由例如製造導致的形狀偏差。以這種方式,圖式中示出的區域本質上可以是示意性的,並且這些區域的形狀可以不反映裝置的區域的實際形狀,並且因此不旨在限制。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使用的所有用語(包含技術和科學用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的含義。例如在常用詞典中定義的那些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相關領域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不應該以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義來解釋,除非在此明確地如此定義。
如本領域中的慣例,在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方面,在附圖中描述和示出部分例示性實施例。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是,這些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透過電子(或光學)電路物理地實施,例如邏輯電路、離散組件、微處理器、硬連線電路(hard-wired circuits)、儲存器元件、佈線連接以及其類似物可以使用基於半導體的製造技術或其他製造技術形成。在由微處理器或其他類似硬體實施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軟體(例如,微代碼(microcode))對其進行編程及控制,以執行本文所討論的各種功能,並且可以可選地由韌體及/或軟體進行驅動。亦預期每個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可由專用硬體實施,或者實施作為執行部分功能的專用硬體和執行其他功能的處理器(例如,一個或多個編程的微處理器和相關電路)的組合。此外,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下,部分例示性實施例的每個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可被物理上分成兩個或更多個交互及離散的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此外,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下,部分例示性實施例的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可物理上組合成更複雜的功能塊、單元及/或模組。
下文,將參照附圖描述例示性實施例。
第1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1圖的顯示裝置之平面圖。第3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1圖的顯示裝置之後視圖。應注意的是,第3圖的後視圖顯示在彎曲或折疊之前的狀態之顯示裝置。第4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3圖的P部分之放大後視圖。
參照第1圖至第4圖,顯示裝置1可應用於例如行動終端。行動終端的例子包含平板電腦(PC)、智能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便攜多媒體播放器(PMP)、遊戲機、腕錶型電子裝置及其類似物。然而,可應用於顯示裝置1的行動終端的類型並未特定限制。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不僅可用於大尺寸電子裝置,例如電視(TV)、戶外廣告板等,亦可用於中小型電子裝置,例如PC、筆記型電腦、汽車導航裝置、相機等。
顯示裝置1在平面圖中可具有矩形形狀。顯示裝置1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兩個短側及在第二方向Y延伸的兩個長側。顯示裝置1的兩個長側及兩個短側相相交的角可為直角或可為彎曲。顯示裝置1的平面形狀並不特定限制,且顯示裝置1在平面圖上可具有圓形形狀或其他形狀。
顯示裝置1可包含顯示面板100、支撐薄膜300及聚合物層500。顯示裝置1可進一步包含樹脂層400。
顯示面板100可具有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DA以及不顯示影像的非顯示區域NDA。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非顯示區域NDA可設置鄰近於顯示區域DA,例如顯示區域DA的外側。
顯示面板100可具有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其中顯示面板100為可彎曲或可折疊。
在平面圖中,第一區域A1可沿著第一方向X橫跨顯示區域DA。顯示面板100可沿著第一彎曲軸BX1折疊或彎曲,該第一彎曲軸BX1沿著第一方向X在第一區域A1中延伸。第一區域A1可包含部分的顯示區域DA及部分的非顯示區域NDA。
相似地,第二區域A2可沿著第一方向X橫跨非顯示區域NDA。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區域A2可設置在非顯示區域NDA的鄰近於顯示區域DA的部分中,例如在第二方向Y鄰近於顯示區域DA。亦即,第二區域A2可位於非顯示區域NDA中,例如在顯示區域DA與連接至可撓性印刷電路板(PCB) FPC的非顯示區域NDA的部分之間。
第二區域A2可為非顯示區域NDA的部分且可與顯示區域DA間隔。參照第2圖,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下方的非顯示區域NDA的部分可包含鄰近於顯示區域DA的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以及比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距顯示區域DA更遠且連接至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的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第二區域A2可位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與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之間。顯示面板100可沿著第二彎曲軸BX2彎曲,該第二彎曲軸BX2沿著第一方向X在第二區域A2中延伸。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為包含發光元件的顯示面板。例如,顯示面板100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LED)及/或無機材料類微LED。為了便於說明,將假設顯示面板100包含OLED,且顯示面板100的元件將在下文中更詳細描述。
除非另有說明,如本文所使用的用語「上部(upper)」、「頂部(top)」、「頂面(top surface)」及「向上(upward)」係指顯示面板100的顯示側,亦即,顯示面板100在Z軸方向的一側,且如本文所使用的用語「下部(lower)」、「底部(bottom)」、「底面(bottom surface)」及「向下(downward)」係指相對於顯示側的顯示面板100的一側,亦即,顯示面板100在Z軸方向的相對方向的一側。
支撐薄膜300可設置在顯示面板100的下方。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支撐薄膜300可耦接至顯示面板100的底面。支撐薄膜300可支撐顯示面板100,該支撐薄膜300為可撓性,且可保護顯示面板100的底面。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支撐薄膜300可由比聚合物層500更硬的剛性材料所形成,其將在下文描述。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支撐薄膜300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中的其中一種。例如支撐薄膜300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可界定在支撐薄膜300中。
第一槽G1可形成為與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區域A1重疊且可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由於第一槽G1界定在支撐薄膜300中以與第一區域A1重疊,因此顯示面板100可在第一區域A1中彎曲或折疊。此外,第一區域A1包含部分的顯示區域DA,顯示裝置1可實現為可折疊的顯示裝置。
第二槽G2可形成為與顯示面板100的第二區域A2重疊且可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由於第二槽G2界定在支撐薄膜300中以與第二區域A2重疊,因此顯示面板100可在第二區域A2中彎曲。整個第二區域A2被包含在非顯示區域NDA。亦即,顯示面板100可在非顯示區域NDA的部分中向下方彎曲。因而,自顯示裝置1上方觀看的非顯示區域NDA可能減少,且顯示裝置1的邊框寬度亦可減少。
支撐薄膜300可包含由第一槽G1分開的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以及藉由第二槽G2與第二薄膜部分330分開的第三薄膜部分350。
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可與顯示面板100的顯示區域DA重疊且可部分地與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區域NDA重疊。舉例而言,第二薄膜部分330可與非顯示區域NDA的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重疊。第三薄膜部分350可與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區域NDA重疊,但不與顯示區域DA重疊。
樹脂層400可設置在支撐薄膜300與顯示面板100之間。樹脂層400可將顯示面板100及支撐薄膜300耦接在一起。亦即,支撐薄膜300可經由樹脂層400耦接至顯示面板100。
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可進一步界定在樹脂層400中。因而,顯示面板100的底面的部分可經由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露出。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樹脂層400可包含胺甲酸乙酯樹脂(urethane resin)、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及矽酯樹脂(silicone resin)中的至少一種。例如,樹脂層400可由丙烯酸樹脂所形成。
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可藉由雷射製程所形成。因此,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第一槽G1的第一邊緣E1與第二邊緣E2之間的距離可為不均勻。例如,當自顯示面板100的背面觀看時,第一槽G1的第一邊緣E1及第二邊緣E2可不需落在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線上,而可為部分地弧形。因而,經由第一槽G1露出的顯示面板100的底面部分在第二方向Y的寬度可不均勻。例如,顯示面板100的底面可包含在第二方向Y具有第一寬度W1的部分以及在第二方向Y具有第二寬度W2的部分。第二寬度W2不同於第一寬度W1。
儘管未具體示出,但在第二槽G2的邊緣之間的距離,與第一槽G1的第一邊緣E1與第二邊緣E2相似,可為不均勻。
聚合物層500可設置於第一槽G1中,其界定在支撐薄膜300及樹脂層400中。聚合物層500可由比支撐薄膜300更可撓材料所形成。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聚合物層500可包含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聚醯亞胺(polyimide, PI)、聚乙烯硫化物(polyethylene sulfide, PES)、聚醯胺(polyamide, PA)及醯胺(aramid)中的至少一種。例如,支撐薄膜300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聚合物層500可包含聚醯亞胺(PI)。
在顯示面板100於第一區域A1反覆彎曲或折疊的情況下,支撐薄膜300的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可自顯示面板100剝離,且顯示面板100由於回復力不足(或缺乏)而仍可能維持彎曲。然而,由於聚合物層500存在於第一槽G1中,當顯示面板100反覆彎曲或折疊時,可避免支撐薄膜300自顯示面板100剝離。此外,由於聚合物層500可提供回復力至顯示面板100,因此可改善顯示裝置1的可靠性。
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可連接至顯示面板100。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可連接至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區域NDA,例如可連接至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驅動器積體晶片(或電路)IC可安裝於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上。驅動器積體晶片IC提供驅動訊號至顯示面板100。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驅動器積體晶片IC可包含施加數據訊號至數據線之數據驅動器、施加閘極訊號至閘極線之閘極驅動器以及控制數據驅動器及閘極驅動器的操作之訊號控制器中的至少一個。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驅動器積體晶片IC可以覆晶薄膜(chip-on-film, COF)方式安裝於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上。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驅動器積體晶片IC可安裝在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區域NDA中。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可以可撓性佈線板實施。
主印刷電路板MP可經由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電性連接至顯示面板100且可傳輸訊號至驅動器積體晶片IC或自驅動器積體晶片IC接收訊號。主印刷電路板MP可提供影像數據、控制訊號及電源供應電壓至顯示面板或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主印刷電路板MP可包含主動元件及被動元件。
下文將參照第5圖至第10圖更詳細描述顯示裝置1。
第5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沿著第2圖的線X1-X1’所截取之截面圖。第6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1部分之放大截面圖。第7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1圖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像素結構之截面圖。第8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3部分之示意圖。第9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3部分之放大截面圖。第10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5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參照第5圖至第10圖,顯示裝置1的顯示面板100可包含基底基板110、驅動層120、有機發光元件層130及封裝層140。基底基板110提供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基底基板可為可撓性基板且可包含具有相對優異的耐熱性和耐久性的塑膠材料,例如聚乙烯醚鄰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ether 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碳酸酯(PC)、聚芳基酸酯(polyarylate)、聚醚醯亞胺(polyether imide)、聚乙烯硫化物(PES)或聚醯亞胺(PI)。為了便於說明,將假設基底基板110包含聚醯亞胺(PI)。
驅動層120可包含用於提供訊號至有機發光元件層130的元件。驅動層120可包含各種訊號線,例如掃描線(未圖示)、數據線(未圖示)、電源線(未圖示)以及發射線(未圖示)。驅動層120可包含複數個電晶體以及複數個電容器。電晶體可包含開關電晶體(未圖示)以及驅動電晶體Qd。顯示面板100的每個像素(未圖示)可包含對應的開關電晶體以及對應的驅動電晶體Qd。
第7圖係示出驅動層120的驅動電晶體Qd。驅動電晶體Qd包含主動層211、閘極電極213、源極電極215以及汲極電極217。
主動層211可設置於基底基板110上。驅動層120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主動層211與閘極電極213之間的第一絕緣膜221。第一絕緣膜221可將主動層211與閘極電極213彼此絕緣。源極電極215及汲極電極217可與閘極電極213的各自部分重疊。驅動層120可進一步包含設置於閘極電極213與源極電極215之間及閘極電極213與汲極電極217之間的第二絕緣膜223。源極電極215及汲極電極217可分別經由形成在第一絕緣膜221及第二絕緣膜223中的接觸孔CH1及CH2連接到主動層211。
驅動層120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源極電極215及汲極電極217上的鈍化膜230。
儘管未具體示出於第7圖,但開關電晶體可具有與驅動電晶體Qd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結構,但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亦即,替代地,開關電晶體與驅動電晶體Qd可具有不同結構。例如,開關電晶體的主動層與驅動電晶體Qd的主動層211可置於不同層。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驅動層120可不僅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亦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設置於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第二區域A2以及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驅動層120的部分可包含電性連接至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的佈線及/或墊片部分。
有機發光元件層130可包含作為發射元件的有機發光元件LD。有機發光元件LD可為頂發射類型且可在向上方向(亦即,在Z軸方向)上發光。
有機發光元件LD可包含第一電極AE、有機層OL及第二電極CE。
第一電極AE設置在鈍化膜230上。第一電極AE經由形成在鈍化膜230中的接觸孔CH3連接至汲極電極217。第一電極AE可為像素電極或陽極。第一電極AE可為半透射式電極或反射電極。在第一電極AE為半透射式電極或反射電極的情況下,第一電極AE可包含銀(Ag)、鎂(Mg)、鋁(Al)、鉑 (Pt)、鈀(Pd)、金(Au)、鎳(Ni)、釹(Nd)、銥(Ir)及鉻(Cr)中的至少一種及這些材料的至少一種的合金。
第一電極AE可具有由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所形成的單層或多層結構。例如,第一電極AE可具有包含銦錫氧化物(ITO)、Ag或金屬混合物(例如,Ag及Mg的混合物)的單層結構、包含ITO/Mg或ITO/MgF的單層結構、或包含ITO/Ag/ITO的三層結構,但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
有機層OL可包含由低分子有機材料或聚合物有機材料所形成的有機發光層(EML)。有機EML可基於第一電極AE與第二電極CE之間的電壓差而發光。儘管未示出,但有機層OL可進一步包含電洞傳輸層(HTL)、電洞注入層(HIL)、電子傳輸層(ETL)以及電子注入層(EIL)。因而,來自第一電極AE的電洞與來自第二電極CE的電子可注入至機層OL中。電洞及電子可結合以在有機EML中產生激子,並且隨著激子自激發態落入至基態,則可發射出光。
第二電極CE可設置於有機層OL上。第二電極CE可為共用電極或陰極。第二電極CE可為透射式電極或半透射式電極。在第二電極CE為透射式電極或半透射式電極的情況下,第二電極CE可包含Li、Liq、Ca、LiF/Ca、LiF/Al、Al、Mg、BaF、Ba及Ag中的至少一種、或這些材料中的至少一種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及Mg的混合物。
儘管未示出,但第二電極CE可包含輔助電極。輔助電極可包含藉由沉積Li、Liq、Ca、LiF/Ca、LiF/Al、Al、Mg、BaF、Ba及Ag中的至少一種、或這些材料中的至少一種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以面對有機發光層EML的方式而形成的膜、以及形成在膜上的透明金屬的氧化物(例如,ITO、銦鋅氧化物(IZO)、鋅氧化物(ZnO)以及銦錫鋅氧化物(ITZO)中的至少一種),或是可包含鉬(Mo)、鈦(Ti)及Ag中的至少一種。
有機發光元件層130可進一步包含設置於鈍化膜230上的像素定義膜PDL。在平面圖中,像素定義膜PDL可與像素區域PA的邊緣重疊。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元件層130的有機發光元件LD可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而不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為了便於說明,將假設有機發光元件層130不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
封裝層140可設置於有機發光元件層130上。封裝層140可保護有機發光元件層130以對抗(或避免)外部濕氣及空氣。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封裝層140可形成作為薄膜封裝層且可包含至少一有機膜及至少一無機膜。例如,封裝層140可包含設置於第二電極CE上的第一無機膜141、設置於第一無機膜141上的有機膜145、以及設置於有機膜145上的第二無機膜143。
第一無機膜141可設置於有機發光元件LD上且可避免濕氣及空氣(例如,氧氣)滲透進入有機發光元件LD,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無機膜141可包含無機材料。無機材料的例子包含選自由矽氧化物(SiOx)、矽氮化物(SiNx)及矽氮氧化物(SiONx)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有機膜145可設置於第一無機膜141上。有機膜145可改善平面度。有機膜145可包含有機材料。有機材料的例子包含選自由環氧樹脂(epoxy)、丙烯酸酯(acrylate)以及氨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第二無機膜143可設置於有機膜145上。第二無機膜143可實質上執行與第一無機膜141相同或類似的功能,且可實質上包含與第一無機膜141相同或類似的材料。第二無機膜143可完全覆蓋有機膜145。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無機膜143及第一無機膜141可在顯示區域DA的外側彼此接觸,且因此形成無機-無機接合點,在此情況下,可有效地防止濕氣及其類似物從顯示裝置1外部滲透到顯示裝置1中。
儘管第7圖示出作為單層膜的第一無機膜141、有機膜145及第二無機膜143,但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無機膜141、有機膜145及第二無機膜143中的至少一個可行成為多層膜。
在第一無機膜141及第二無機膜143中的至少一個形成為多層膜的情況下,第一無機膜141及第二無機膜143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層可為六甲基二矽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 HMDSO)層。在此情況下,由於HMDSO層可吸收壓力,因而封裝層140可更具有可撓性。在另一例子中,有機膜145可以HMDSO層替代。
封裝層140可不完全覆蓋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區域NDA。例如,封裝層140可不設置於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第二區域A2及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作為其他例子,封裝層140可設置於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但不設置於第二區域A2及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為了便於說明,將假設封裝層140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但不設置於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第二區域A2及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
如上所述,樹脂層400設置於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上,且支撐薄膜300設置於樹脂層400下。分別與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重疊的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可界定在樹脂層400及支撐薄膜300中。支撐薄膜300可包含第一薄膜部分310、第二薄膜部分330及第三薄膜部分350。第一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可藉由第一槽G1分開,且第二薄膜部分330及第三薄膜部分350可藉由第二槽G2分開。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樹脂層400可包含界定第一槽G1的內側401以及界定第二槽G2的內側402。
第一薄膜部分310可包含接近第一槽G1的內側313、面向樹脂層400的頂面311以及相對於頂面311的底面315。
第二薄膜部分330可包含接近第一槽G1的內側333、接近第二槽G2的內側337、面向樹脂層400的頂面331以及相對於頂面331的底面335。
第三薄膜部分350可包含接近第二槽G2的內側353、面向樹脂層400的頂面351以及相對於頂面351的底面355。
第一槽G1可藉由樹脂層400的內側401、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內側313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33所界定。第二槽G2可藉由樹脂層400的內側402、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37及第三薄膜部分350的內側353所界定。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槽G1藉由施加雷射光所形成,由第一薄膜部分310的頂面311及內側313所形成的角度θ1可為銳角,且由第二薄膜部分330的頂面331及內側333所形成的角度θ2亦可為銳角。
因此,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槽G1在第二方向Y的寬度Wg可隨著與顯示面板100相距的距離減少而逐漸減少。此外,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於第一薄膜部分310的頂面311與第二薄膜部分330的頂面331之間的距離可小於在第二方向Y上於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底面315與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底面335之間的距離。
由第二薄膜部分330的頂面331及內側337所形成的角度θ3可為銳角,且由第三薄膜部分350的頂面351及內側353所形成的角度θ4亦可為銳角。因此,第二槽G2在第二方向Y的寬度,與第一槽G1在第二方向Y的寬度Wg相似,可隨著與顯示面板100相距的距離減少而逐漸減少。此外,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於第三薄膜部分350的頂面351與第二薄膜部分330的頂面331之間的距離可小於在第二方向Y上於第三薄膜部分350的底面355與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底面335之間的距離。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毛口圖樣BUR可形成在第一槽G1周圍的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底面315及335上。此外,毛口圖樣BUR可形成在第二槽G2周圍的第二薄膜部分330及第三薄膜部分350的底面335及355上。毛口圖樣BUR可藉由支撐薄膜300的部分在形成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期間因施加的雷射光的熱能熔融而形成。
毛口圖樣BUR可與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一起形成。因此,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毛口圖樣BUR可在與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相同方向,例如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
聚合物層500可設置在第一槽G1中。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聚合物層500可填充第一槽G1。例如,聚合物層500可藉由將溶液或糊劑形式的聚合物施加在第一槽G1的內側並乾燥聚合物來形成。
聚合物層500可與樹脂層400的內側401接觸,且亦可與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13及333接觸。在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經由第一槽G1露出的情況下,聚合物層500亦可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或顯示面板100的基底基板110的底面101接觸。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用於形成聚合物層500的聚合物可溢出第一槽G1,且因此聚合物層500亦可形成於第一槽G1的外側上。因而,聚合物層500可部分地與毛口圖樣BUR接觸並亦可與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底面315及335中的至少一個接觸。
當顯示面板100在第一區域A1彎曲或折疊時,聚合物層500可避免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自顯示面板100剝離。此外,當顯示面板100在彎曲或折疊後返回其原始狀態時,聚合物層500可提供彈性回復力給顯示面板100。
如上所述,第一槽G1在第二方向Y的寬度Wg可隨著與顯示面板100相距的距離減少而逐漸減少。因此,填充第一槽G1的聚合物層500在第二方向Y的寬度亦可沿著聚合物層500的厚度方向(例如,Z方向)隨著與顯示面板100相距的距離減少而逐漸減少。
支撐薄膜300及聚合物層500可形成設置於顯示面板100下方的用於顯示裝置1之支撐薄膜結構FS。支撐薄膜結構FS包含聚合物層500及支撐薄膜300,聚合物層500與顯示面板100可重複折疊或彎曲的第一區域A1重疊,且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界定在支撐薄膜中。支撐薄膜300可包護並支持顯示面板100,且第二槽G2有助於並且第二凹槽G2可以有助於在非顯示區域NDA中彎曲顯示面板100。聚合物層500可有助於改善顯示裝置1的可靠性以對抗顯示面板100的重複折疊或彎曲。亦即,支撐薄膜結構 FS可有助於實現具有改善的可靠性及減少的邊框寬度的顯示裝置1。
中性面調整層BPL可設置於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區域NDA中。中性面調整層BPL可設置成與非顯示區域NDA的第二區域A2重疊。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中性面調整層BPL的部分可設置於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及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
中性面調整層BPL可藉由減輕在顯示面板100彎曲時施加到第二區域A2中驅動層120的壓力來防止驅動層120中的佈線(未圖示)的裂縫。例如,驅動層120可包含通過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第二區域A2及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的佈線,且驅動層120中的元件可經由佈線電性連接至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及驅動器積體晶片IC。中性面調整層BPL調整中性面的位置,以使拉伸應力不會施加至第二區域A2中的佈線。中性面係指當顯示面板100在第二區域A2中彎曲或折疊時,不被施加壓縮應力或拉伸應力的平面。例如,當顯示面板100在第二區域A2中彎曲時,壓縮應力作用在彎曲的顯示面板100的曲率內側上,且拉伸應力作用在彎曲的顯示面板100的曲率外側上。因此,應力方向沿著從彎曲的顯示面板100的曲率的內側到外側的方向自壓縮方向逐漸改變成拉伸方向,且其存在壓縮應力和拉伸應力皆不起作用的點(或平面)。此點成為中性面。藉由以中性面調整層BPL調整中性面的位置,壓縮應力可施加到驅動層120中的佈線,且因此可以降低驅動層120中的裂縫的風險。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中性面調整層BPL可包含有機材料,且有機材料可例如為感光有機材料。例如,中性面調整層BPL可包含丙烯酸材料。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中性面調整層BPL可與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接觸且可覆蓋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的連接至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的部分。因而,可避免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與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分離,且可改善顯示裝置1的可靠性。
第11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具體而言在非顯示區域呈彎曲狀態的第5圖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第12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具體而言在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呈彎曲狀態的第5圖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第13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具體而言在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呈彎曲狀態的第5圖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參照第11圖至第13圖,顯示裝置1的顯示面板100可沿著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彎曲軸BX2(參照第1圖) 於向下方向在第二區域A2彎曲。由於與第二區域A2重疊的第二槽G2界定在支撐薄膜300中,因此顯示面板100可輕易地彎曲。
由於顯示面板100在非顯示區域NDA的部分彎曲,如從外側所觀看的顯示裝置1的非顯示區域NDA可減少,且可減少顯示裝置1的邊框寬度。此外,由於與第二區域A2重疊的中性面調整層BPL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因而可避免顯示面板100的第二區域A2中的佈線裂開,且可改善顯示裝置1的可靠性。
顯示面板100可沿著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彎曲軸BX1(參照第1圖)在第一區域A1折疊或彎曲。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如第12圖所示,顯示面板100可藉由在其顯示表面所面向的向上方向上折疊。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如第13圖所示,顯示面板100可在顯示表面的相對方向,例如向下方向彎曲。亦即,顯示裝置1可實現為內側折疊型可折疊顯示裝置及/或外側折疊型可折疊顯示裝置。
由於與第一區域A1重疊的第一槽G1至少界定在支撐薄膜300中,因而顯示面板100可輕易地折疊或彎曲。此外,由於聚合物層500設置於第一槽G1中,因而當顯示面板100重複地折疊或彎曲時仍可維持顯示裝置1的可靠性。
第14A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對應於第5圖的Q3部分的顯示裝置的部分之放大截面圖。第14B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對應於第5圖的Q5部分的第14A圖的顯示裝置的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參照第14A圖及第14B圖,除了顯示裝置2進一步包含碳化物CM之外,顯示裝置2與顯示裝置1實質上相同。因此,下文顯示裝置2的描述將主要聚焦於與顯示裝置1的不同之處。
碳化物CM可設置於支撐薄膜300的第一槽G1中。碳化物CM可與第一區域A1重疊,可設置於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與聚合物層500之間,且可與聚合物層500及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接觸。
如上所述,第一槽G1可藉由施加雷射光至支撐薄膜300而形成。顯示面板100的基底基板110可由具有可撓性的聚合物材料所形成。因而,顯示面板100的基底基板110或樹脂層400可被部分地碳化,且因此碳化物CM可存留在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上。
相似地,碳化物CM亦可設置於第二槽G2中,例如,可設置於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上。
如上所述,由於在形成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的製程中可形成碳化物CM,因此碳化物CM可不存在於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外側的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上。由於碳化物CM存在於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中,顯示面板100的基底基板110的透光度可因區域而改變。例如,基底基板110的透光度可能在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比其他區域更低。替代地,儘管未具體示出,碳化物CM可存在於第一槽G1而不存在於第二槽G2中。又一替代地,碳化物CM可不存在於第一槽G1而可僅存在於第二槽G2中。
第15A圖係為第14A圖的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且第15B圖係為第14B圖的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參照第15A圖及第15B圖,顯示裝置2a可具有未從其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移除的樹脂層400。亦即,未移除的樹脂層400的部分之第一部分400a1仍存留,可設置於第一區域A1中,且未移除的樹脂層400的另一部分之第二部分400a2仍存留,可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00a1的厚度Ta1可與設置在排除第一區域A1的整個顯示區域DA中的樹脂層400的部分的厚度Td實質上相同。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在第一槽G1中,聚合物層500可與第一部分400a1的頂面直接接觸。
存留於第一區域A1的樹脂層400的部分之第一部分400a1可不露出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而可完全地覆蓋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但本揭露不限於此。替代地,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可在第一區域A1中部分地露出,而不完全被第一部分400a1覆蓋。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未移除的樹脂層400的部分之第二部分400a2的厚度Ta2可與設置在排除第二區域A2的整個非顯示區域NDA中的樹脂層400的部分的厚度Tnd實質上相同。
第15C圖係為第14A圖的另一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且第15D圖係為第14B圖的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參照第15C圖及第15D圖,顯示裝置2b可具有未從其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移除的樹脂層400。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存留的樹脂層400的部分之第一部分400b1可設置於第一區域A1中。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00b1的厚度Tb1可小於設置在排除第一區域A1的整個顯示區域DA中的樹脂層400的部分的厚度Td。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在第一槽G1中,聚合物層500可與樹脂層400的側面及第一部分400b1的頂面直接接觸。
第一部分400b1可不露出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而可完全地覆蓋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但本揭露不限於此。替代地,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可在第一區域A1中部分地露出,而不完全被第一部分400b1覆蓋。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存留的樹脂層400的另一部分之第二部分400b2可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二部分400b2的厚度Tb2可小於設置在排除第二區域A2的整個非顯示區域NDA中的樹脂層400的部分的厚度Tnd。
第15E圖係為第14A圖的另一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且第15F圖係為第14B圖的另一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參照第15E圖及第15F圖,顯示裝置2c可具有未從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移除的樹脂層400。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存留的樹脂層400之第一存留部分400c1可設置於第一區域A1中。第一存留部分400c1可不完全覆蓋,但可部分地露出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在第一槽G1中,聚合物層500可與第一存留部分400c1直接接觸。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亦存留的樹脂層400之第二存留部分400c2可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第二存留部分400c2可不完全覆蓋,但可部分地露出顯示面板110的底面101。
第16圖、第17圖、第18圖、第19圖、第20圖及第21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對應於第5圖的Q3部分之顯示裝置的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參照第16圖,除了顯示裝置3的支撐薄膜結構FS1的結構之外,顯示裝置3與顯示裝置1實質上相同。因此,下文顯示裝置3的描述將主要聚焦於與顯示裝置1的不同之處。
支撐薄膜結構FS1可包含支撐薄膜300及聚合物層501。
聚合物層501可形成作為黏著帶且可接附至經由第一槽G1露出的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的部分上。
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聚合物層501可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接觸且可與樹脂層400的內側401、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內側313以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33中的至少一個間隔。例如,如第16圖所示,聚合物層501可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接觸且可與樹脂層400的內側401、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內側313以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33所有間隔。
參照第17圖,除了碳化物CM進一步設置於用於顯示裝置4的支撐薄膜結構FS1的聚合物層501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之間並與其接觸之外,顯示裝置4與顯示裝置3實質上相同。因此,將省略顯示裝置4的詳細描述。
參照第18圖,除了碳化物CM進一步設置於用於顯示裝置5的支撐薄膜結構FS2包含支撐薄膜300及形成為黏著帶的聚合物層502之外,顯示裝置5與顯示裝置3實質上相同。聚合物層502不僅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接觸,且亦與樹脂層400的內側401、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內側313以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33接觸。因此,將省略顯示裝置5的詳細描述。
參照第19圖,除了碳化物CM進一步設置於聚合物層502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之間並與其接觸之外,顯示裝置6與顯示裝置5實質上相同。因此,將省略顯示裝置6的詳細描述。
參照第20圖,除了用於顯示裝置7的支撐薄膜結構FS3包含支撐薄膜300及形成為黏著帶的聚合物層503之外,顯示裝置7與顯示裝置5實質上相同。因此,下文顯示裝置3的描述將主要聚焦於與顯示裝置1的不同之處。聚合物層503不僅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樹脂層400的內側401、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內側313以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內側333接觸,亦與毛口圖樣BUR、第一薄膜部分310的底面315以及第二薄膜部分330的底面335接觸。因此,將省略顯示裝置7的詳細描述。
參照第21圖,除了碳化物CM進一步設置於聚合物層503與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1之間並與其接觸之外,顯示裝置8與顯示裝置7實質上相同。因此,將省略顯示裝置8的詳細描述。
第16圖至第21圖的顯示裝置3至顯示裝置8的每一個在第二區域A2中的結構可與第10圖、第14B圖、第15B圖、第15D圖或第15F圖所示的結構實質上相同。
第22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顯示裝置的母板之示意圖。第23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22圖的母板之後視圖。第24圖、第25圖、第26圖及第27圖係為沿著第23圖的線X3-X3’所截取的截面圖且示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處於各個製造階段的顯示裝置。
下文將參照第22圖至第27圖描述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
參照第22圖及第23圖,形成母板2000,樹脂層4000形成於母板2000的底面上,且母板基板MS藉由耦接支撐薄膜3000與樹脂層4000所製造,該支撐薄膜3000尚未切割成各自的支撐薄膜。
母板2000可包含複數個顯示單元格(display cell)1000及虛擬區域DD。顯示單元格1000可共用相同的板且在與母板2000分離之後可成為各自的顯示面板100。亦即,顯示單元格1000的橫截面堆疊結構可與第6圖或第7圖的顯示面板100的橫截面堆疊結構相同。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可包含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
虛擬區域DD可設置於顯示單元格1000之間。虛擬區域DD可設置靠近顯示單元格1000且可圍繞顯示單元格1000。虛擬區域DD為可被移除,例如完全地移除的元件。
在下文中,參照第24圖,自支撐薄膜3000下方施加的雷射光L1。雷射光L1可選擇性施加至對應於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的支撐薄膜3000部分。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雷射光L1可為紫外線(UV)雷射光。
當施加雷射光L1時,在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中,母板2000與樹脂層4000之間的黏著力可能減弱。舉例而言,當雷射光L1施加至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時,碳化物層CMA可形成於母板2000的底面上,母板2000的基底基板可能膨脹,或者碳化物層CMA可形成在對應於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或第二區域A2的樹脂層4000的第一部分4010中,因此在第一部分4010與母板2000之間的黏著力可能減弱。儘管未具體示出,但雷射光L1可以施加至虛擬區域DD的部分,其中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的延長線位於虛擬區域DD中。
在下文中,參照第25圖,樹脂層4000及支撐薄膜3000可藉由從支撐薄膜3000下方沿著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的每一個邊緣施加雷射光L2來切割。在此方式中,可形成母板結構MS1的樹脂層4001及支撐薄膜3001。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雷射光L2可為具有相對較高的能量效率的二氧化碳(CO2 )雷射光。
在施加雷射光L2的製程中,毛口圖樣BUR可形成於支撐薄膜3001的底面上。毛口圖樣BUR可沿著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的每一個邊緣形成。毛口圖樣BUR可藉由支撐薄膜3001的部分因雷射光L2的熱能熔融而形成。儘管未具體示出,雷射光L2亦可施加至虛擬區域DD的部分的邊緣,該虛擬區域DD部分的邊緣位於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的延伸線上。
在下文中,參照第26圖,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藉由移除與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重疊的支撐薄膜3001部分來形成。在此方式中,可形成母板結構MS2的樹脂層4002及支撐薄膜3002。在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中,碳化物層CMA可部分存留而未移除,且因此可設置於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中來作為碳化物CM。儘管未具體示出,但對應於位於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的延伸線上的虛擬區域DD部分之樹脂層4002及支撐薄膜3002的每一個的部分亦可被移除。
在下文中,參照第27圖,顯示單元格1000藉由移除對應於虛擬區域DD的母板結構MS2的部分來分離。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可包含顯示面板100、樹脂層400及支撐薄膜300。顯示單元格1000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含碳化物CM。支撐薄膜300可包含藉由支撐薄膜300的第一槽G1分開的第一薄膜部分310及第二薄膜部分330、以及藉由支撐薄膜300的第二槽G2與第二薄膜部分330分開的第三薄膜部分350。
在下文中,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FS是藉由將聚合物層500形成在支撐薄膜300的第一槽G1來製造。聚合物層500可藉由將溶液或糊劑形式的聚合物填充支撐薄膜300的第一槽G1並乾燥聚合物來形成。替代地,儘管未具體示出,但聚合物層500可藉由將黏著帶形式的聚合物接附至支撐薄膜300的第一槽G1的至少內側來形成。又一替代地,聚合物層500可在顯示單元格1000的分離之前形成。亦即,聚合物層500可形成在支撐薄膜3002的第一槽G1中,且接著可分離顯示單元格1000。
在下文中,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可耦接至顯示面板100,且中性面調整層BPL可形成為與顯示面板100的第二區域A2重疊,因而形成第1圖的顯示裝置1。
在下文中,顯示面板100可彎曲,舉例而言在第二區域A2中於向下方向彎曲,因而形成第11圖的顯示裝置1。
如根據第22圖至第27圖所述,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同時形成在母板結構MS2中,且接著將顯示單元格1000分離。因此,可簡化顯示裝置的製造,但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同時形成第一槽G1及第二槽G2。此外,聚合物層500可藉由施加聚合物溶液或接附黏著帶聚合物至第一槽G1的內側而輕易地形成,因而可進一步簡化顯示裝置的製造。儘管已經描述例示性實施例的各種功效,但是各種功效不受前述所限,並且預期其他效果。
儘管本文以描述特定例示性實施例及實施方式,但其他實施例及修改將自本說明書為顯而易見的。因而,本發明概念不限於這些實施例,而是限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較廣範圍以及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而易見的各種明顯的修改和等效配置。
1、2、2a、2b、2c、3、4、5、6、7、8‧‧‧顯示裝置 100‧‧‧顯示面板 1000‧‧‧顯示單元格 101、315、335、355‧‧‧底面 110‧‧‧顯示面板 120‧‧‧驅動層 130‧‧‧有機發光元件層 140‧‧‧封裝層 141‧‧‧第一無機膜 143‧‧‧第二無機膜 145‧‧‧有機膜 2000‧‧‧母板 211‧‧‧主動層 213‧‧‧閘極電極 215‧‧‧源極電極 217‧‧‧汲極電極 221‧‧‧第一絕緣膜 223‧‧‧第二絕緣膜 230‧‧‧鈍化膜 300、3000、3001、3002‧‧‧支撐薄膜 310‧‧‧第一薄膜部分 311、331、351‧‧‧頂面 313、333、337、353、401、402‧‧‧內側 330‧‧‧第二薄膜部分 350‧‧‧第三薄膜部分 400、4000、4001、4002‧‧‧樹脂層 400a1、400b1、4010‧‧‧第一部分 400a2、400b2‧‧‧第二部分 400c1‧‧‧第一存留部分 400c2‧‧‧第二存留部分 500、501、502、503‧‧‧聚合物層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AE‧‧‧第一電極 BPL‧‧‧中性面調整層 BUR‧‧‧毛口圖樣 BX1‧‧‧第一彎曲軸 BX2‧‧‧第二彎曲軸 CH1、CH2、CH3‧‧‧接觸孔 CE‧‧‧第二電極 CM‧‧‧碳化物 CMA‧‧‧碳化物層 DA‧‧‧顯示區域 DD‧‧‧虛擬區域 E1‧‧‧第一邊緣 E2‧‧‧第二邊緣 FPC‧‧‧可撓性印刷電路板 FS、FS1、FS2、FS3‧‧‧支撐薄膜結構 G1‧‧‧第一槽 G2‧‧‧第二槽 IC‧‧‧驅動器積體晶片 L1、L2‧‧‧雷射光 LD‧‧‧有機發光元件 MP‧‧‧主印刷電路板 MS‧‧‧母板基板 MS1、MS2‧‧‧母板結構 NDA‧‧‧非顯示區域 NDA1‧‧‧第一非顯示區域 NDA2‧‧‧第二非顯示區域 OL‧‧‧有機層 PA‧‧‧像素區域 PDL‧‧‧像素定義膜 Td、Ta1、Tnd、Ta2、Tb1、Tb2‧‧‧厚度 Qd‧‧‧驅動電晶體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g‧‧‧寬度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厚度方向 θ1、θ2、θ3、θ4‧‧‧角度
附圖被包含以提供對本發明概念的進一步理解,並且被併入且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示出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並且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說明本發明概念的原理。
第1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1圖的顯示裝置之平面圖。
第3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1圖的顯示裝置之後視圖。
第4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3圖的P部分之放大後視圖。
第5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沿著第2圖的線X1-X1’所截取之截面圖。
第6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1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第7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1圖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像素結構之截面圖。
第8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3部分之示意圖。
第9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3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第10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5圖的Q5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第11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具體而言在非顯示區域呈彎曲狀態的第5圖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第12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具體而言在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呈彎曲狀態的第5圖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第13圖係顯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具體而言在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呈彎曲狀態的第5圖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第14A圖係為根據對應於第5圖的Q3部分之本揭露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第14B圖係為對應於第5圖的Q5部分的第14A圖的顯示裝置的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第15A圖係為第14A圖的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第15B圖係為第14B圖的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第15C圖係為第14A圖的另一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第15D圖係為第14B圖的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第15E圖係為第14A圖的另一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第15F圖係為第14B圖的另一修改例之放大截面圖。
第16圖、第17圖、第18圖、第19圖、第20圖及第21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對應於第5圖的Q3部分之顯示裝置的部分之放大截面圖。
第22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顯示裝置的母板之示意圖。
第23圖係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第22圖的母板之後視圖。
第24圖、第25圖、第26圖及第27圖係為沿著第23圖的線X3-X3’所截取的截面圖且示出根據部分例示性實施例之處於各個製造階段的顯示裝置。
1‧‧‧顯示裝置
100‧‧‧顯示面板
300‧‧‧支撐薄膜
310‧‧‧第一薄膜部分
330‧‧‧第二薄膜部分
350‧‧‧第三薄膜部分
400‧‧‧樹脂層
500‧‧‧聚合物層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BX1‧‧‧第一彎曲軸
BX2‧‧‧第二彎曲軸
DA‧‧‧顯示區域
FPC‧‧‧可撓性印刷電路板
FS‧‧‧支撐薄膜結構
G1‧‧‧第一槽
G2‧‧‧第二槽
MP‧‧‧主印刷電路板
NDA‧‧‧非顯示區域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厚度方向

Claims (28)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 一顯示面板,其包含: 一顯示區域,包含可彎曲的一第一區域;及 一非顯示區域,鄰近於該顯示區域; 一支撐薄膜,耦接至該顯示面板的一底面,該支撐薄膜包含與該第一區域重疊的一第一槽;以及 一聚合物層,設置於該第一槽中,該聚合物層包含具有比該支撐薄膜的可撓性更高的材料, 其中,由該支撐薄膜的一頂面與界定該第一槽的該支撐薄膜的一內側所形成的角度係為銳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聚合物層填充該第一槽且與該支撐薄膜的該內側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聚合物層進一步與該支撐薄膜的一底面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樹脂層,設置於該顯示面板與該支撐薄膜之間,該樹脂層耦接該顯示面板及該支撐薄膜, 其中: 該第一槽進一步界定在該樹脂層中;且 該聚合物層進一步與界定該第一槽的該樹脂層的一內側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的一部分由該第一槽露出;且 在該第一槽中,該聚合物層進一步與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的該部分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 一基底基板,具有可撓性且提供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 一驅動層,設置於該基底基板上; 一有機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驅動層上;以及 一薄膜封裝層,覆蓋該有機發光元件,且 在該第一槽中,該聚合物層與該基底基板的一底面的一部分接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聚合物層形成為黏著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碳化物,設置於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與該聚合物層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碳化物與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及該聚合物層接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支撐薄膜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 該聚合物層包含聚醯亞胺(PI)。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槽的寬度在一厚度方向上隨著與該顯示面板相距的距離增加而逐漸增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毛口圖樣,設置靠近該第一槽且形成於該支撐薄膜的一底面上, 其中該毛口圖樣與該聚合物層接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毛口圖樣與該聚合物層在相同方向上延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非顯示區域包含可彎曲的一第二區域;且 該支撐薄膜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槽,該第二槽與該第二區域重疊且與該第一槽在相同方向延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碳化物,設置於由該第二槽露出的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的一部分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毛口圖樣,設置靠近該第二槽且形成於該支撐薄膜的一底面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中性面調整層,與該第二區域重疊且包含一有機材料。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可撓性印刷電路板(PCB),連接至該顯示面板, 其中該非顯示區域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非顯示區域,包含鄰近於該顯示區域的一第一側;及 一第二非顯示區域,設置於與該第一側相對之該第一非顯示區域的一第二側上,該第二區域***在該第一非顯示區域與該第二非顯示區域之間, 其中,在該第二非顯示區域中,該可撓性印刷電路板連接至該顯示面板並與該中性面調整層接觸。
  19.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 一顯示面板,其包含: 一顯示區域,包含在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區域,該第一區域係為可彎曲;及 一非顯示區域,鄰近於該顯示區域; 一聚合物層,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下方,耦接至該顯示面板,且與該第一區域重疊;以及 一支撐薄膜,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下方且耦接至該顯示面板,該支撐薄膜包含在一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的一第一薄膜部分及一第二薄膜部分,該聚合物層***在該第一薄膜部分與該第二薄膜部分之間,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交, 其中該聚合物層在該第二方向上的一寬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交叉的一厚度方向隨著與該顯示面板相距的距離增加而逐漸增加。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聚合物層包含具有比該支撐薄膜的可撓性更高的材料。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聚合物層與該第一薄膜部分及該第二薄膜部分的每一個以及該顯示面板接觸。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顯示面板的一底面的一部分露出在該第一薄膜部分與該第二薄膜部分之間;且 該顯示面板的該底面露出的該部分包含在該第二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寬度的一部分、以及在該第二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寬度的一部分,該第二寬度不同於該第一寬度。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可撓性印刷電路板(PCB),連接至該顯示面板, 其中該非顯示區域包含: 一第一非顯示區域,鄰近於該顯示區域;及 一第二非顯示區域,比該第一非顯示區域與該顯示區域相距更遠,該第二非顯示區域連接至該可撓性印刷電路板;以及 一第二區域,設置在該第一非顯示區域與該第二非顯示區域之間,該第二區域係為可彎曲的, 其中,一第一部分與該顯示區域的一部分重疊,且 其中當自該厚度方向觀看時,該第二薄膜部分與該顯示區域及該第一非顯示區域的各自部分重疊,且該第二薄膜部分與該第二區域及該第二非顯示區域間隔。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薄膜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薄膜部分,當自該厚度方向觀看時,該第三薄膜部分與該第二薄膜部分間隔且與該第二非顯示區域重疊,該第三薄膜部分與該第二區域間隔。
  25. 一種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其包含: 一支撐薄膜,其包含: 一第一槽,在一第一方向延伸;及 一第二槽,在該第一方向延伸且在與該第一方向交叉的一第二方向上與該第一槽間隔;以及 一聚合物層,設置於該第一槽中,該聚合物層包含具有比該支撐薄膜的可撓性更高的材料, 其中該聚合物層包含沿著與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交叉的一厚度方向具有一可變寬度的一部分。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支撐薄膜結構,其中該聚合物層與界定該第一槽的該支撐薄膜的一內側接觸。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支撐薄膜結構,其中該聚合物層進一步與該支撐薄膜的一表面接觸,該支撐薄膜的該表面連接至該支撐薄膜的該內側。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支撐薄膜結構,其中: 該支撐薄膜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 該聚合物層包含聚醯亞胺(PI)。
TW108115446A 2018-05-03 2019-05-03 顯示裝置及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 TW202006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51059 2018-05-03
KR20180051059 2018-05-03
KR1020190027870A KR20190128037A (ko) 2018-05-03 2019-03-12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지지필름 구조물
KR10-2019-0027870 2019-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986A true TW202006986A (zh) 2020-02-01

Family

ID=6857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446A TW202006986A (zh) 2018-05-03 2019-05-03 顯示裝置及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90128037A (zh)
TW (1) TW2020069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015B (zh) * 2020-12-31 2022-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003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015B (zh) * 2020-12-31 2022-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28037A (ko)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028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support film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US1159898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782482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783170B (zh) 顯示裝置
CN113253871B (zh) 显示模块
US11347356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644932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including guard line
US10003044B2 (en) Cover window for a display device,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09491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74913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4420740A (zh) 显示装置
TW202006986A (zh) 顯示裝置及用於顯示裝置的支撐薄膜結構
CN110444678B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撑膜结构
US20240122001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228447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89989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5207017A (zh) 显示设备及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