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0357A - 抗lilrb2抗體 - Google Patents

抗lilrb2抗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0357A
TW201930357A TW107146218A TW107146218A TW201930357A TW 201930357 A TW201930357 A TW 201930357A TW 107146218 A TW107146218 A TW 107146218A TW 107146218 A TW107146218 A TW 107146218A TW 201930357 A TW201930357 A TW 2019303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mino acid
acid sequence
antibody
cd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6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3724B (zh
Inventor
海瑟 B 柯恩
羅倫 派伯 麥肯力
亞斯敏 拉姆賽
唐納德 雷蒙 雪弗
傑弗瑞 焱霏 史密斯
克里斯汀 夏娜 歐瑪莉
凱文 派翠克 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永斯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永斯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永斯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0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0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7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CD28 or CD15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9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07K16/3061Blood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 C12Q1/6883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iseases caused by altera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 C12Q1/688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iseases caused by altera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for canc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specific for a neo-epitope on a complex, e.g. antibody-antigen or ligand-recep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1Complete heavy chain or Fd fragment, i.e. VH + CH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15Complete light chain, i.e. VL + C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58Expression mar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與結合LILRB2之抗體有關的各種具體例。抗LILRB2抗體可用於治療疾病,例如癌症之方法中。

Description

抗LILRB2抗體
本發明為關於抗LILRB2抗體。
骨髓細胞,諸如樹突狀細胞及巨噬細胞,可以藉由將肽抗原呈現至T細胞,同時表現免疫原性細胞介素及共刺激信號,由此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及增殖來指示適應性免疫系統針對腫瘤細胞及病原體產生反應。相反,在穩態條件下,骨髓細胞藉由在非免疫原性信號,諸如調控性細胞介素情況下將自體抗原呈現至T細胞,由此可以促進調控性T細胞並抑制免疫原性來維持針對內源性蛋白質的耐受性。
癌細胞可以藉由接合與免疫抑制或免疫調節抗原呈現有關之信號傳導路徑來避開免疫系統。此類逃避事件表示依賴於促進抗腫瘤免疫之治療策略的一大障礙。因此,需要防止腫瘤誘導之免疫抑制且促進骨髓細胞對腫瘤抗原之免疫原性呈現的治療性組成物及方法。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亦提供抗LILRB2抗體之組成物以及使用該等抗LILRB2抗體及其組成物之方法。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 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互補決定區(CDR):(a)包含JY(J)2G(J)2(SEQ ID NO:171)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包含(J)2W(J)11KJ(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包含(J)2I(J)3TDYV(J)3(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包含(J)8DLJ(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包含(J)7(SEQ ID NO:17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包含(J)3YJYPLJ(SEQ ID NO:17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各J獨立地為天然存在之胺基酸(參見例如下表1)。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2包含SJW(J)11KJ(SEQ ID NO:177)之胺基酸序列及/或CDR-L3包含(J)3YDYPLJ(SEQ ID NO:178)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1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TYAMGVS(SEQ ID NO:15);(i)JYAMGVS(SEQ ID NO:179);(iii)TYJMGVS(SEQ ID NO:180);(iv)TYAJGVS(SEQ ID NO:181);(v)TYAMGJS(SEQ ID NO:182);(vi)TYAMGVJ(SEQ ID NO:183);或(vii)(ii)至(vi)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1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1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1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1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2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SIWWNGNKYNNPSLKS(SEQ ID NO:16);(ii)SJWWNGNKYNNPSLKS(SEQ ID NO:184);(iii)SIWJNGNKYNNPSLKS(SEQ ID NO:185);(iv)SIWWJGNKYNNPSLKS(SEQ ID NO:186);(v)SIWWNJNKYNNPSLKS(SEQ ID NO:187);(vi) SIWWNGJKYNNPSLKS(SEQ ID NO:188);(vii)SIWWNGNJYNNPSLKS(SEQ ID NO:189);(viii)SIWWNGNKJNNPSLKS(SEQ ID NO:190);(ix)SIWWNGNKYJNPSLKS(SEQ ID NO:191);(x)SIWWNGNKYNJPSLKS(SEQ ID NO:192);(xi)SIWWNGNKYNNJSLKS(SEQ ID NO:193);(xii)SIWWNGNKYNNPJLKS(SEQ ID NO:194);(xiii)SIWWNGNKYNNPSJKS(SEQ ID NO:195);(xiv)SIWWNGNKYNNPSLKJ(SEQ ID NO:196);或(xv)(ii)至(xiv)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2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2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2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2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3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SRIIRFTDYVMDA(SEQ ID NO:17);(ii)JRIIRFTDYVMDA(SEQ ID NO:197);(iii)SJIIRFTDYVMDA(SEQ ID NO:198);(iv)SRIJRFTDYVMDA(SEQ ID NO:199);(v)SRIIJFTDYVMDA(SEQ ID NO:200);(vi)SRIIRJTDYVMDA(SEQ ID NO:201);(vii)SRIIRFTDYVJDA(SEQ ID NO:202);(viii)SRIIRFTDYVMJA(SEQ ID NO:203);(ix)SRIIRFTDYVMDJ(SEQ ID NO:204);或(x)(ii)至(ix)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3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3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3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3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L1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RASEDIYNDLA(SEQ ID NO:18);(ii)JASEDIYNDLA(SEQ ID NO:205);(iii)RJSEDIYNDLA(SEQ ID NO:206);(iv)RAJEDIYNDLA(SEQ ID NO:207);(v)RASJDIYNDLA(SEQ ID NO:208);(vi)RASEJIYNDLA(SEQ ID NO:209);(vii)RASEDJYNDLA(SEQ ID NO:210);(viii)RASEDIJNDLA(SEQ ID NO:211);(ix)RASEDIYJDLA(SEQ ID NO:212);(x)RASEDIYNDLJ(SEQ ID NO:213);或(xi)(ii)至(x)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4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4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4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4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L2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NANSLHT(SEQ ID NO:19);(ii)JANSLHT(SEQ ID NO:214);(iii)NJNSLHT(SEQ ID NO:215);(iv)NAJSLHT(SEQ ID NO:216);(v)NANJLHT(SEQ ID NO:217);(vi)NANSJHT(SEQ ID NO:218);(vii)NANSLJT(SEQ ID NO:219);(viii)NANSLHJ(SEQ ID NO:220);或(ix)(ii)至(viii)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5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5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5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5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L3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QQYYDYPLT(SEQ ID NO:20);(ii)JQYYDYPLT(SEQ ID NO:221);(iii)QJYYDYPLT(SEQ ID NO:222);(iv)QQJYDYPLT(SEQ ID NO:223);(v)QQYYDYPLJ(SEQ ID NO:224);或(vi)(ii)至(v)中任一項之 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6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6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6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6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2包含JIWWNGNKYNNPSLKS(SEQ ID NO:225)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2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的變體,及/或CDR-L3包含QQYYJYPLT(SEQ ID NO:226)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6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的變體。因此,當變體序列與SEQ ID NO:176比對時,其維持SEQ ID NO:176中所示之非J胺基酸。因此,變體中另外的J胺基酸與SEQ ID NO:176中為J之胺基酸對齊。
在上述各種具體例中,CDR中之一或多個包含該等另外的J胺基酸。在其他具體例中,CDR中之一或多個包含2、3、4、5、6、7、8、9、10或更多個另外的J胺基酸。在此等其他具體例中,另外的J胺基酸中之每一個與CDR之相應通式中為J的胺基酸對齊。維持通式之具體列舉的胺基酸。
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3包含(J)2IJXJTDYV(J)3(SEQ ID NO:227)之胺基酸序列,其中X不為精胺酸。在一些具體例中,X係選自由天冬胺酸、麩胺酸及丙胺酸組成之群。在一些具體例中,CDR-H3包含以下序列:(i)JRIIXFTDYVMDA(SEQ ID NO:228);(ii)SJIIXFTDYVMDA(SEQ ID NO:229);(iii)SRIJXFTDYVMDA(SEQ ID NO:230);(iv)SRIIXFTDYVMDA(SEQ ID NO:231);(v)SRIIXJTDYVMDA(SEQ ID NO:232);(vi)SRIIXFTDYVJDA(SEQ ID NO:233);(vii)SRIIXFTDYVMJA(SEQ ID NO:234);(viii)SRIIXFTDYVMDJ(SEQ ID NO:235);或(ix)(ii)至(iii)或(v)至(viii)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3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13、23、33、43、53、63、73、83、93、103或1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VH)區及/或含與SEQ ID NO:4、14、24、34、44、54、64、74、84、94、104或1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L)區。在本文中應理解,若獨立項中要求序列且附屬項允許涵蓋獨立項序列之較大序列的可變性,則該可變性不適用於獨立項中所要求之序列。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13、23、33、43、53、63、73、83、93、103或113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VH)區及/或含SEQ ID NO:4、14、24、34、44、54、64、74、84、94、104或11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L)區。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11、21、31、41、51、61、71、81、91、101或11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或含與SEQ ID NO:2、22、32、42、52、62、72、82、92、102或11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互補決定區(CDR):(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 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VH)區及含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5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5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5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5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其他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6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 含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6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6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7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7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7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7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7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其他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8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8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8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其他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9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9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 含SEQ ID NO:9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9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9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其他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0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10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0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10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0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0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其他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1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11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CDR:(a)含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 CDR-L2;及(f)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5-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8-1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特定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CDR:(a)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25-2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28-3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 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CDR:(a)含SEQ ID NO:3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3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3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3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35-3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38-4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CDR:(a)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4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4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4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5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與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其中該VH區包括含SEQ ID NO:45-4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L區包括含SEQ ID NO:48-5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 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VH區及含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的VL區。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本文所述之任何抗體,例如上文所述之抗體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之重鏈另外包含C端離胺酸。
關於上文概述之所有態樣及具體例,當提及特定序列時,本發明亦包括序列之變體。在各種具體例中,變體可指定為包括所列舉序列之1、2、3、4、5、6、7、8、9、10或更多個取代。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與前述態樣之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且阻斷HLA-G及/或HLA-A2與人類LILRB2之結合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阻斷係在HLA-G四聚體阻斷分析中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人類骨髓細胞及/或表現LILRB2之細胞株測定。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分析包括使用HLA-G複合珠粒。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以低於20nM(例如低於10nM、低於5nM、低於2nM、低於1.0nM、低於0.5nM或低於0.2nM)之EC50阻斷HLA-G四聚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以低於0.2nM之EC50阻斷HLA-G四聚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阻斷係在HLA-A2四聚體阻斷分析中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測定。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以低於20nM(例如低於10nM、低於5nM、低於2nM、低於1.0nM、低於0.5nM或低於0.2nM)之EC50阻斷HLA-A2四聚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以低於0.2nM之EC50阻斷HLA-A2四聚體。在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且阻斷HLA-G及/或HLA-A2與人類LILRB2之結合的前述具 體例中之任一個中,該抗體可以為本發明之任何其他一或多個態樣之抗體中的任一種。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能夠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CXCL9、CXCL11、IRF1、TAP1、IL6R及IL15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基因(例如一、二、三、四、五或全部六個基因)之表現增加指示。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IL-10、CCL2、TGFBR2、CXCL13、IL21R、CD36、CR1、C1QB及TGFBI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基因(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個基因)之表現減少所指示。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使用腫瘤組織培養分析偵測。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使用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分析,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偵測。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TNFα、IL-1β及IL-6組成之群的一種、兩種或全部三種細胞介素之表現增加所指示,及/或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IL-10及CCL-2組成之群的一種或兩種細胞介素之表現減少所指示。在抗體能夠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的前述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該抗體可以為本發明之任何其他一或多個態樣之抗體中的任一種。
在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以低於3.0nM(例如低於1.5nM、低於1.0nM或低於750pM之解離常數(KD)結合至LILRB2。
在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係單株 抗體。在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係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CDR移植抗體或人類抗體。在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包括選自由天然Fc區、變異Fc區及功能性Fc區組成之群的Fc區。在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係複合體抗體或經可偵測地標記。在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係IgG1抗體、IgG2抗體、IgG3抗體或IgG4抗體。
在本發明之所有態樣中,若視情況選擇之更特定的具體例與更一般的具體例不一致,則其可視為排除在一般的具體例之外。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核酸分子,其編碼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之抗體的多肽。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宿主細胞或載體,其包括編碼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之抗體之多肽的核酸分子。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的抗體或編碼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之抗體的核酸分子。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疾病為癌症(參見例如本文別處所列舉之癌症類型的實例)。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投與該抗體與第二治療劑(例如免疫療法或癌症疫苗)之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第二治療劑係包含PD-1療法及/或ICOS療法之免疫療法。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增強有需要之受試者之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投與該抗體 與第二治療劑(例如免疫療法或癌症疫苗)之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第二治療劑係包含PD-1療法及/或ICOS療法之免疫療法。
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包括抗體、醫藥組成物及組合,其係用於預防、治療、改善疾病或病況(例如,如本文所述,例如癌症)之一或多種症狀,或此等藥劑用於製備用於此等目的之藥物的用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括含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之抗體或編碼前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之抗體之核酸分子的醫藥組成物及使用說明書。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核酸片段之寡核苷酸,其中核酸片段包含CGTCACCCTCAGTTGTCAG(SEQ ID NO:143)或TCCGTGTAATCCAAGATGCTG(SEQ ID NO:158)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核酸片段包含AGTCCCGTCACCCTCAGTTGTCAGGGGAG(SEQ ID NO:169)或TcgtaTCCGTGTAATCCAAGATGCTGatttt(SEQ ID NO:170)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
本發明亦包括含正向引子及反向引子之qPCR引子組,其中該正向引子包括含SEQ ID NO:143或169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的核酸片段,且該反向引子包括含SEQ ID NO:158或170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的核酸片段,其中該qPCR引子組視情況包含在套組內,該套組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67之至少16個連續殘基的探針。
另外,本發明包括定量生物樣品中之LILRB2表現量的方法,該方法包含:(a)獲得來源於生物樣品之cDNA;(b)使用請求項87或88之寡核苷酸或請求項89之qPCR引子組或套組對cDNA進行 qPCR,以產生擴增產物,其中該qPCR對LILRB2具有特異性;及(c)定量擴增產物以確定LILRB2表現量。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如本文(例如上文及本文別處)所述之抗體用於治療或預防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疾病(例如癌症;參見例如下文)的用途,其係藉由向該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該抗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包括治療有效量之如本文(例如上文及本文別處)所述之抗體用於增強有需要之受試者之抗腫瘤免疫反應的用途,其係藉由向該受試者投與有效量之該抗體。
在上述態樣中之任一個中,該用途可進一步包括將該抗體與第二治療劑(例如免疫療法(例如PD-1療法及/或ICOS療法)或癌症疫苗)組合投與。
圖1係描繪表現LILRB2之骨髓細胞及表現HLA-G之腫瘤細胞模式之圖。阻斷性抗LILRB2抗體顯示於在骨髓細胞上表現之LILRB2與腫瘤細胞上表現之HLA-G之間。
圖2A至2L係顯示HLA-G四聚體下調DC上之成熟標記物的流動式細胞測量標繪圖。成熟標記物之表現係在單獨培養基中培養(空心直方圖,虛線),或在不存在(空心直方圖,實線)或存在(實心直方圖)HLA-G四聚體下用細胞介素混合液成熟的LILRB2hi/pos供體(圖2A至2F)及LILRB2low/neg供體(圖2G至2L)不成熟樹突狀細胞(iDC)上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評估。如圖2A及2G中所示,直方圖針對活細胞進行圈選。圖2B及2H顯示LILRB2表現;圖2C及2I顯示CD11c表現;圖2D及2J顯示HLA-DR表現;圖2E及2K顯示CD86表現;以及圖 2F及2L顯示CD80表現。
圖3A及3B係顯示嵌合抗LILRB2篩選之結果。加陰影之框指示滿足各篩選分析之臨界標準的結果。
圖4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嵌合mAb之LILR家族交叉反應篩選之結果的圖。已顯示由該篩選得到的hLILRB2特異性(實心符號)及交叉反應(空心符號)抗體。偵測到結合比同型對照mAb高兩倍之抗體係鑑別為hLILR交叉反應抗體(虛線表示此臨界值)。
圖5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 mAb阻斷HLA-G之結果的圖。HLA-G阻斷性抗LILRB2嵌合mAb以白色條柱顯示且鑑別為能夠阻斷至少50%HLA-G與hLILRB2+細胞之結合的mAb(虛線)。非阻斷性LILRB2嵌合mAb係以黑色條柱表示,且同型對照mAb係以灰色條柱表示。
圖6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 mAb阻斷HLA-A2之結果的圖。HLA-A2阻斷性抗LILRB2嵌合mAb係以白色條柱顯示且鑑別為能夠阻斷至少50%HLA-A2與hLILRB2+細胞之結合的mAb(虛線)。非阻斷性LILRB2嵌合mAb係以黑色條柱表示,且同型對照mAb係以灰色條柱表示。
圖7A及7B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 mAb之功能分析之結果的圖。圖7A顯示相對於同型的TNFα產量。圖7B顯示相對於同型的IL-10產量。同型對照係以灰色/灰色虛線顯示。
圖8A及8B係顯示抗LILRB2 mAb之配體阻斷與M1促進性細胞介素之相關性的圖。HLA-G阻斷(圖8A)及HLA-A2阻斷(圖8B)與響應於抗LILRB2 mAb而產生之TNFα(黑色圓形)之間之正相關性在原代細胞分析中觀察到。陰性對照mAb係以灰色顯示。
圖9A至9C係顯示原代細胞人類NHP交叉反應評估抗LILRB2 mAb之圖。將抗體與人類(圖9A)、食蟹獼猴(圖9B)及恆河猴(圖9C)全血一起培育。抗LILRB2 mAb顯示與包括單核球(圓形)及嗜中性球(正方形)之LILRB2+群之結合高於淋巴細胞(三角形)。所有抗LILRB2 mAb結合人類單核球及嗜中性球,且發現單一抗LILRB2 mAb展現跨物種結合至食蟹獼猴及恆河猴單核球及嗜中性球。條柱指示每個物種兩個供體之平均值。
圖10A及10B係顯示基於細胞的針對CHO表現性推定恆河猴LILRB2(LILRBb)之結合評估的圖。所選抗hLILRB2嵌合mAb(黑色)以劑量依賴性且特異性方式選擇性結合至推定恆河猴LILRBb(圖10A)。該抗hLILRB2 mAb不結合恆河猴體內密切相關之蛋白質LILRBa(圖10B)。同型對照mAb(灰色)不結合任一細胞株。
圖11A及11B係顯示人類化抗LILRB2表徵之結果的表。
圖12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人類化mAb之LILR家族交叉反應篩選之結果的圖。已顯示由該篩選得到的hLILRB2特異性(實心符號)抗體。未鑑別到LILR交叉反應性抗體。
圖13係顯示基於細胞的人類化抗hLILRB2 mAb之親和力測定的圖。測試的所有抗hLILRB2 mAb展現與細胞表現之hLILRB2劑量依賴性特異性結合(黑色),而同型對照mAb並不結合hLILRB2(灰色)。
圖14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人類化mAb阻斷HLA-G之結果的圖。人類化抗hLILRB2 mAb(黑色,實心圓)在亞奈莫耳濃度範圍內阻斷原代人類巨噬細胞上之HLA-G:hLILRB2相互作用。同型對照mAb(灰色)及非阻斷性嵌合抗hLILRB2 mAb(空心圓)不會破壞HLA-G與細胞表現之hLILRB2之間的相互作用。
圖15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人類化mAb阻斷HLA-A2之結果的圖。人類化抗hLILRB2 mAb(黑色,實心圓)在亞奈莫耳濃度範圍內阻斷原代人類巨噬細胞上之HLA-A2:hLILRB2相互作用。同型對照mAb(灰色)及非阻斷性嵌合抗hLILRB2 mAb(空心圓)不會破壞HLA-A2與細胞表現之hLILRB2之間的相互作用。
圖16A及16B係顯示基於細胞的抗LILRB2人類化mAb之功能分析之結果的圖。人類化抗hLILRB2 mAb(黑色,實心圓)展現如藉由TNFα產量所量測的M1促進活性(圖16A)及如藉由LPS刺激之HMDM使IL-10產量降低所量測的抑制性M2活性(圖16B)。陰性對照mAb,包括同型對照(灰色)及非配體阻斷性抗hLILRB2嵌合mAb(空心圓)在此分析中未顯示出活性。
圖17A及17B係顯示基於細胞的針對CHO表現性恆河猴LILRB2(LILRBb)之結合評估之結果的圖。所選抗hLILRB2人類化mAb(黑色)以劑量依賴性且特異性方式選擇性結合至恆河猴LILRBb(圖17A)。該抗hLILRB2 mAb不結合恆河猴體內密切相關之蛋白質LILRBa(圖17B)。同型對照mAb(灰色)不結合任一細胞株。
圖18係顯示響應於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對照處理之基因表現量的log2(倍數變化)相對於-log10(標稱p值)之火山圖。每個點描繪接受相同處理之所有樣品中基因表現量的平均標準化之變化。計算係以MATLAB®執行,且p值係藉由使用ttest函數計算(虛無假設係指,對於特定處理之所有樣品之基因表現量的平均標準化log2(倍數變化)係0)。
圖19係顯示針對每一腎臟組織培養樣品之IgG4對照標準化的每一經處理樣品(行)中每個基因(列)之基因表現量之log2(倍數變化)的階 層式叢集熱圖。表中各基因針對至少兩種處理顯示出差異性表現且標稱p值小於0.055(參見表7)。第1組基因之表現一般響應於處理而下調(灰色框)且第2組基因之表現一般響應於處理而上調(黑色框)。基於管家基因表現分佈,將雜訊臨界值設定為0.3。在完全連鎖叢集中使用歐幾里德距離(Euclidean distance),該完全連鎖叢集係以Spotfire執行。
圖20係顯示每個供體針對各配體阻斷抗LILRB2抗體之反應分數的圖。
圖21A及21B係顯示每個無反應者、部分反應者及完全反應者之三種抗LILRB2抗體各自之單株培養標記分數的圖。
圖22係顯示血清蛋白質與抗體之結合隨抗體濃度變化的圖。未觀察到血清蛋白質與LILRB2抗體之結合。
圖23A至23D係顯示全血細胞介素釋放分析之結果的圖。圖23A顯示IL-4分泌,圖23B顯示IL-6分泌,圖23C顯示IL-8分泌,且圖23D顯示TNFα分泌。在37℃下培育該分析24小時。接著,分離出含細胞介素之血漿並使用10細胞介素MSD圖進行量測。資料係三個供體之平均值+/-SD。
圖24A至24D係顯示嗜中性球活化分析之結果的圖。圖24A顯示CD11b表現(以幾何平均螢光強度表示),圖24B顯示CD11b高細胞之百分比,圖24C顯示CD62L表現(以幾何平均螢光強度表示),且圖24D顯示CD62L低細胞之百分比,其各自響應於各種抗體濃度發生。在37℃下培育該分析2小時。嗜中性球活化標記物之變化(CD11b增加及CD62L減少)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評估。資料係兩個供體之平均值+/-SD。
圖25係顯示在30mg/kg劑量或3mg/kg劑量之後食蟹獼猴體內抗 LILBR2抗體之血清濃度隨時間變化之圖。資料係三隻個體猴之平均值+/-SD。
圖26A及26B係顯示在食蟹獼猴研究前及給與抗LILRB2抗體之後藉由全血細胞計數(CBC)分析量測的末梢血液嗜中性球群的圖。資料呈現為細胞之絕對數(圖26A)及佔總數之百分比(圖26B)。
圖27A及27B係顯示在接種B16.SIY細胞之後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隨時間變化之圖。圖27A顯示野生型(WT)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且圖27B顯示PirB基因剔除(Pirb-/-)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
圖28A及28B係顯示在接種LLC細胞之後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隨時間變化之圖。圖28A顯示WT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且圖28B顯示Pirb-/-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
圖29A及29B係顯示在接種MC38細胞之後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隨時間變化之圖。圖29A顯示WT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且圖29B顯示Pirb-/-小鼠體內之腫瘤生長。
圖30顯示J-19.h1之重鏈(SEQ ID NO:53)及輕鏈(SEQ ID NO:54)可變區的序列。
圖31係來自用帕利珠單抗處理24小時之80個腫瘤的173個腫瘤樣品之IFNγ PD反應分數的直方圖。
圖32係描述J-19.h1在3種適應症中之PD反應率的文氏圖及圖表:腎細胞癌、頭頸癌及肺癌。
圖33係顯示基於標準化基因表現計算之未處理樣品的Keytruda標記分數的一系列圖(原始基因表現針對管家基因及陰性對照探針標準化,隨後log2轉化)。
圖34左圖係顯示響應於J-19.h1、帕博利珠單抗或J-19.h1與帕博 利珠單抗組合之針對18個頭頸腫瘤計算的平均IFNγ PD標記分數之表。
一般而言,本發明之特徵在於針對白血球免疫球蛋白樣受體B2(LILRB2)之抗體,例如可用於治療疾病(例如癌症)之抗體。本發明部分地係基於發現可產生這樣一類抗體,該等抗體同時(1)對LILRB2具有特異性(例如因為其不結合其他LILRA及LILRB家族成員);(2)能夠阻斷結合至巨噬細胞上之LILRB2的HLA-G及/或HLA-A2及(3)能夠促進所接觸之巨噬細胞中之促發炎表型。實際上,本申請案揭示此類抗體之三個獨立家族之鑑別且揭示具有以上特性之抗體能夠誘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展現抗癌特性。部分地基於此等特性,以及在與人類生理學相關之動物模式中的有利藥物動力學及安全特性,所揭示之抗體係用於治療人類之候選物。
提供特異性結合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之抗體。亦提供能夠形成結合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之抗體的抗體重鏈及輕鏈。另外,還提供包含一或多個特定互補決定區(CDR)之抗體重鏈及輕鏈。亦提供與任一種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LILRB2(例如人類LILRB2)的抗體。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特異性結合至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且阻斷HLA-G及/或HLA-A2與人類LILRB2之結合的抗體。亦提供特異性結合至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且能夠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的抗體。提供編碼針對LILRB2之抗體(例如本文所提供之LILRB2抗體中之任一種)的聚核苷酸。亦提供編碼抗體重鏈或其輕鏈之聚核苷酸。亦提供含有本文所揭示之聚核苷酸的宿主細胞。另外,提供包括任一種本文提供 之抗體或聚核苷酸的醫藥組成物。提供使用針對LILRB2之抗體的治療方法。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治療癌症之方法。
本文所使用之各小標題僅出於組織目的,而不應理解為限制所描述之主題。
本文所引用之所有參考文獻,包括專利申請案、專利公開案及Genbank寄存編號,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如同特定且個別地指示每一個別參考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一般。
本文所描述或提及之技術及程序大體上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瞭解且通常使用習知方法而採用,諸如以下中所描述之廣泛利用的方法: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2001)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M.Ausubel等人編(2003));Methods in Enzymology叢書(Academic Press,Inc.):PCR 2:A Practical Approach(M.J.MacPherson,B.D.Hames及G.R.Taylor編(1995)),Harlow及Lane編(1988)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and Animal Cell Culture(R.I.Freshney編(1987));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M.J.Gait編,1984);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Humana Press;Cell Biology:A Laboratory Notebook(J.E.Cellis編,1998)Academic Press;Animal Cell Culture(R.I.Freshney)編,1987);Introduction to Cell and Tissue Culture(J.P.Mather及P.E.Roberts,1998)Plenum Press;Cell and Tissue Culture Laboratory Procedures(A.Doyle,J.B.Griffiths及D.G.Newell編,1993-8)J.Wiley and Sons;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D.M.Weir及C.C.Blackwell編);Gene Transfer Vectors for Mammalian Cells(J.M.Miller及M.P.Calos編,1987);PCR: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lis等人編,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J.E.Coligan等人編,1991);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Wiley and Sons,1999);Immunobiology(C.A.Janeway及P.Travers,1997);Antibodies(P.Finch,1997);Antibodies:A Practical Approach(D.Catty.編,IRL Press,1988-1989);Monoclonal Antibodies:A Practical Approach(P.Shepherd及C.Dean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Using 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E.Harlow及D.Lane(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99);The Antibodies(M.Zanetti及J.D.Capra編,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5);及Canc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V.T.DeVita等人編,J.B.Lippincott Company,1993);及其更新版本。
I. 定義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結合本發明使用之科學與技術術語應具有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此外,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或明確地指示,否則單數術語應包括複數且複數術語應包括單數。對於各種來源或參考文獻之間有關定義之任何矛盾,以本文所提供之定義為準。
應瞭解,本文所述的本發明之具體例包括「由具體例組成」及/或「基本上由具體例組成」。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如本文所使用,單數形式「一個(種)(a/an)」及「該」包括複數個指示物。術語「或」之使用在本文中不意圖暗示替代方案係互相排斥的。
在本申請案中,除非明確地敍述或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否則「或」之使用意謂「及/或」。在多項附屬項之情況下,「或」 之使用引用一個以上前述獨立項或附屬項。
術語「核酸分子」、「核酸」及「聚核苷酸」可互換使用,且係指核苷酸聚合物。此類核苷酸聚合物可含有天然及/或非天然核苷酸且包括但不限於DNA、RNA及PNA。「核酸序列」係指構成核酸分子或聚核苷酸之核苷酸的線性序列。
術語「多肽」及「蛋白質」可互換使用且係指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且不限於最小長度。此類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可含有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且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殘基構成之肽、寡肽、二聚體、三聚體及多聚體。全長蛋白質與其片段皆涵蓋於該定義中。該等術語亦包括多肽之表現後修飾,例如糖基化、唾液酸化、乙醯化、磷酸化及類似修飾。此外,出於本發明之目的,「多肽」係指蛋白質,其包括對天然序列之修飾,諸如缺失、添加及取代(實際上通常為保留式),只要該蛋白質保持所需活性即可。此等修飾可為有意的,如經由定點突變誘發進行;或可為偶然的,諸如經由產生蛋白質之宿主的突變或由於PCR擴增所引起的錯誤引起。
術語「特異性結合」至抗原或抗原決定基係此項技術中充分瞭解之術語,且用於測定此類特異性結合之方法亦係此項技術中熟知的。若分子與特定細胞或物質之反應或締合比其與替代性細胞或物質更頻繁、更快速,持續時間更長及/或親和力更大,則稱其展現「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若一種抗體結合靶比其結合其他物質之親和力、結合性更大、更容易及/或持續時間更長,則該抗體「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至靶。舉例而言,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LILRB2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係結合此抗原決定基比結合至其他LILRB2抗原決定基或非LILRB2抗原決定基的親和力/結合性更大、更容易及/或持續 時間更長的抗體。藉由閱讀此定義,亦應理解,例如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第一靶之抗體(或部分或抗原決定基)可能或可能不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第二靶。因此,「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未必需要(但其可包括)排他性結合。提及結合一般但未必意謂優先結合。「特異性」係指結合蛋白選擇性結合抗原之能力。
如本文所使用,「實質上純」係指至少50%純(亦即,不含污染物),例如至少90%純、至少95%純、至少98%純或至少99%純的材料。
術語「交叉競爭」係指一個分子與另一個分子之競爭性結合,例如結合至同一抗原決定基之全部或一部分。交叉競爭可使用本文所描述之實驗(例如生物層干涉測量術),例如藉由在第一抗體結合至信號之後,將第二抗體添加至感測器時未偵測到陽性反應信號來測定。在特定具體例中,一個LILRB2抗體與另一LILRB2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LILRB2。LILRB2抗體之間此類交叉競爭的表徵描述於例如實施例3中。
術語「抗體」在本文中係以最廣泛之意義使用且涵蓋各種抗體結構,包括但不限於單株抗體、多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諸如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分子)及三特異性抗體),及抗體片段,只要其展現所需抗原結合活性即可。
術語抗體包括但不限於能夠結合至抗原之片段,諸如Fv、單鏈Fv(scFv)、Fab、Fab'、雙scFv、sdAb(單結構域抗體)及(Fab’)2(包括以化學方式連接之F(ab’)2)。番木瓜蛋白酶消化抗體產生兩個相同的抗原結合片段,稱為「Fab」片段,各自具有單一抗原結合位點;及殘餘「Fc」片段,其名稱反映其容易結晶之能力。胃蛋白酶處理產生 F(ab')2片段,其具有兩個抗原組合位點且仍能夠與抗原交聯。術語抗體亦包括但不限於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及各種物種諸如小鼠、人類、食蟹獼猴等之抗體。此外,對於本文所提供之所有抗體構築體,具有來自其他生物體之序列之變異體亦涵蓋在內。因此,若揭示人類形式之抗體,則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如何將基於人類序列之抗體轉型成小鼠、大鼠、貓、狗、馬等序列。抗體片段亦包括任一取向之單鏈scFv、串聯雙scFv、雙功能抗體、串聯三sdcFv、微型抗體等。抗體片段亦包括奈米抗體(sdAb,即具有單一單體結構域,諸如一對重鏈可變結構域且不含輕鏈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抗體片段可稱作特異性物種(例如人類scFv或小鼠scFv)。這表示非CDR區之至少一部分的序列,而非構築體之來源。
術語「單株抗體」係指實質上均質抗體群之抗體,亦即,構成該群體之個別抗體除可能少量存在的可能天然存在之突變之外一致。單株抗體(mAb)針對單一抗原位點具有高度特異性。另外,與通常包括針對不同決定子(抗原決定基)之不同抗體的多株抗體製劑相對,各單株抗體係針對抗原上之單一決定子。因此,單株抗體之樣品可結合至抗原上之同一抗原決定基。修飾語「單株」指示抗體之性質係自實質上均質之抗體群獲得,且不應理解為需要藉由任何特殊方法來產生該抗體。舉例而言,單株抗體可藉由Kohler及Milstein,1975,Nature 256:495最先描述之融合瘤方法製造,或可藉由諸如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中所述之重組DNA方法製造。單株抗體亦可自使用例如McCafferty等人,1990,Nature 348:552-554中所描述之技術產生的噬菌體庫分離。
術語「CDR」表示如藉由Kabat編號方案所定義的互補 決定區。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例示性CDR(CDR-L1、CDR-L2、CDR-L3、CDR-H1、CDR-H2及CDR-H3)出現在L1之胺基酸殘基24-34、L2之胺基酸殘基50-56、L3之胺基酸殘基89-97、H1之胺基酸殘基31-35B、H2之胺基酸殘基50-65及H3之胺基酸殘基95-102處。CDR亦可如任一個或多個附圖中所示提供。除可變重鏈區(VH)中之CDR1外,CDR一般包含形成高變環之胺基酸殘基。抗體內之各種CDR可由其適當編號及鏈類型表示,包括但不限於:a)CDR-L1、CDR-L2、CDR-L3、CDR-H1、CDR-H2及CDR-H3;b)CDRL1、CDRL2、CDRL3、CDRH1、CDRH2及CDRH3;c)LCDR-1、LCDR-2、LCDR-3、HCDR-1、HCDR-2及HCDR-3;或d)LCDR1、LCDR2、LCDR3、HCDR1、HCDR2及HCDR3;等。術語「CDR」在本文中亦用以涵蓋HVR或「高變區」,包括高變環。例示性高變環出現在胺基酸殘基26-32(L1)、50-52(L2)、91-96(L3)、26-32(H1)、53-55(H2)及96-101(H3)處。(Chothia及Lesk,1987,J.Mol.Biol.196:901-917。)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重鏈可變區」或VH係指至少包含三個重鏈CDR之區域。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可變區包括三個CDR以及至少FR2及FR3。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可變區至少包括重鏈HCDR1、構架(FR)2、HCDR2、FR3及HCDR3。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可變區亦包含FR1之至少一部分及/或FR4之至少一部分。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重鏈恆定區」係指至少包含三個重鏈恆定結構域CH1、CH2及CH3之區域。當然,除非另外指出,否則該等結構域內不改變功能之缺失及變化涵蓋在術語「重鏈恆定區」 之範圍內。非限制性例示性重鏈恆定區包括γ、δ及α。非限制性例示性重鏈恆定區亦包括ε及μ。每個重鏈恆定區對應於一種抗體同型。舉例而言,包含γ恆定區之抗體係IgG抗體,包含δ恆定區之抗體係IgD抗體且包含α恆定區之抗體係IgA抗體。另外,包含μ恆定區之抗體係IgM抗體,且包含ε恆定區之抗體係IgE抗體。某些同型可進一步細分為子類。舉例而言,IgG抗體包括但不限於IgG1(包含γ1恆定區)、IgG2(包含γ2恆定區)、IgG3(包含γ3恆定區)及IgG4(包含γ4恆定區)抗體;IgA抗體包括但不限於IgA1(包含α1恆定區)及IgA2(包含α2恆定區)抗體;且IgM抗體包括但不限於IgM1及IgM2。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重鏈」係指至少包含重鏈可變區且具有或不具有前導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包含重鏈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全長重鏈」係指包含重鏈可變區及重鏈恆定區且具有或不具有前導序列之多肽。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輕鏈可變區」VH係指包含至少三個輕鏈CDR之區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輕鏈可變區包括三個CDR以及至少FR2及FR3。在一些具體例中,輕鏈可變區至少包括輕鏈LCDR1、構架(FR)2、LCDR2、FR3及LCDR3。舉例而言,輕鏈可變區可包含輕鏈CDR1、構架(FR)2、CDR2、FR3及CDR3。在一些具體例中,輕鏈可變區亦包含FR1之至少一部分及/或FR4之少一部分。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輕鏈恆定區」係指包含輕鏈恆定結構域CL之區域。非限制性例示性輕鏈恆定區包括λ及κ。當然,除非另外指出,否則該等結構域內不改變功能之缺失及變化涵蓋在術語「輕鏈恆定區」之範圍內。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輕鏈」係指至少包含輕鏈可變區 且具有或不具有前導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具體例中,輕鏈包含輕鏈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全長輕鏈」係指包含輕鏈可變區及輕鏈恆定區且具有或不具有前導序列之多肽。
出於本文之目的,「接受體人類構架」係包含來源於如下文所定義之人類免疫球蛋白構架或人類共同構架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構架或重鏈可變結構域(VH)構架之胺基酸序列的構架。來源於人類免疫球蛋白構架或人類共同構架之接受體人類構架可包含與其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或其可含有胺基酸序列改變。在一些具體例中,胺基酸改變之數量係10個或更少、9個或更少、8個或更少、7個或更少、6個或更少、5個或更少、4個或更少、3個或更少,或2個或更少。在一些具體例中,VL接受體人類構架之序列與VL人類免疫球蛋白構架序列或人類共同構架序列一致。
「親和力」係指分子(例如抗體)之單一結合位點與其結合搭配物(例如抗原)之間之非共價相互作用之總和的強度。分子X對其搭配物Y之親和力一般可以由平衡解離常數(KD)表示)。親和力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常用方法(諸如ELISA KD、KinExA、生物層干涉測量術(BLI)及/或表面電漿子共振裝置(諸如BIAcore®裝置),包括本文所描述之方法)量測。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KD」係指抗體-抗原相互作用之平衡解離常數。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體之「KD」係藉由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分析,使用BIACORE®-2000或BIACORE®-3000(BIAcore,Inc.,Piscataway,N.J.),在25℃下,用固定抗原CM5晶片在約10個反應單位(RU)下量測。簡言之,根據供應商之說明書,羧基甲基化聚葡萄糖 生物感測器晶片(CM5,BIACORE,Inc.)用N-乙基-N'-(3-二甲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及N-羥基琥珀醯亞胺(NHS)活化。抗原用10mM乙酸鈉(pH 4.8)稀釋至5μg/ml(約0.2μM),隨後以5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注射,獲得約10個反應單位(RU)之偶合蛋白質。在注射抗原後,1M乙醇胺經注射以阻斷未反應之基團。對於動力學量測,在25℃下,將多肽(例如全長抗體)於含0.05% TWEEN-20TM界面活性劑之PBS(PBST)中之連續稀釋液以約25μL/min之流動速率注射。締合速率(kon)及解離速率(koff)係使用簡單的一比一朗格繆爾結合模式(one-to-one Langmuir binding model;3.2版BIAcore®評價軟體),藉由同時擬合締合及解離感測器圖譜來計算。平衡解離常數(KD)係以比率koff/kon計算。參見例如Chen等人,1999,J.Mol.Biol.293:865-881。若藉由上述表面電漿子共振分析測定締合速率超過106M-1s-1,則締合速率可藉由使用螢光淬滅技術測定,該技術量測在25℃下,在遞增濃度之抗原存在下含20nM抗-抗原抗體之PBS(pH 7.2)之螢光發射強度(激發=295nm;發射=340nm,16nm帶通)的增加或減少,該螢光發射強度係用光譜儀,諸如裝備阻流器且具有攪拌式比色管之分光光度計(Aviv Instruments)或8000系列SLM-AMINCOTM分光光度計(ThermoSpectronic)量測。
在一些具體例中,作為參考/比較器值之函數,該兩個值(例如KD值)之間的差異實質上相同,例如小於約50%、小於約40%、小於約30%、小於約20%及/或小於約10%。
在一些具體例中,作為參考/比較器分子之值的函數,該兩個值(例如KD值)之間的差異實質上不同,例如大於約10%、大於約20%、大於約30%、大於約40%及/或大於約50%。
「表面電漿子共振」表示允許藉由例如使用BIAcoreTM系統(BIAcore International AB,GE Healthcare公司,Uppsala,Sweden及Piscataway,N.J.)偵測生物感測器基質內蛋白質濃度之變化來分析即時生物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光學現象。關於進一步描述,參見Jonsson等人,1993,Ann.Biol.Clin.51:19-26。
「生物層干涉測量術」係指分析由生物感測器尖端上之固定蛋白質層及內部參考層反射之光之干涉圖案的光學分析技術。結合至生物感測器尖端之分子之數目的改變使干涉圖案發生位移,該等位移可即時量測。用於生物層干涉測量術之非限制性例示性裝置係FORTEBIO®OCTET®RED96系統(Pall Corporation)。參見例如Abdiche等人,2008,Anal.Biochem.377:209-277。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kon」係指抗體與抗原締合之速率常數。具體而言,速率常數(kon及koff)及平衡解離常數(KD)係使用IgG(二價)及單價抗原(例如LILRB2抗原)量測。「Kon」、「kon」、「結合速率常數」或「ka」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該值指示結合蛋白與其靶抗原之結合速率或抗體與抗原之間複合物形成之速率,如由以下等式所示:抗體(「Ab」)+抗原(「Ag」)→Ab-Ag。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koff」係指抗體自抗體/抗原複合物解離之速率常數。koff亦表示為「Koff」或「解離速率常數」。此值指示抗體自其靶抗原解離或Ab-Ag複合物隨時間分離成游離抗體及抗原之速率,如由以下等式所示:Ab+Ag←Ab-Ag。
術語「生物活性」係指分子之任一種或多種生物特性(無論是在活體內發現為天然存在的抑或藉由重組手段提供或實現的)。生 物特性包括但不限於結合受體、誘導細胞增殖、抑制細胞生長、誘導成熟或活化(例如骨髓細胞成熟或活化)、抑制成熟或活化(例如骨髓細胞成熟或活化)、誘導細胞介素表現或分泌(例如發炎性細胞介素或免疫抑制性細胞介素)、誘導細胞凋亡、及酶活性。在一些具體例中,LILRB2蛋白質之生物活性包括例如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
如本文所使用,「M2型巨噬細胞」係指相對於參考物,以一或多種免疫抑制特徵表徵的巨噬細胞。免疫抑制特徵包括成熟標記物或活化標記物表現量降低(例如一或多種共刺激標記物(例如CD80或CD86)之表現量降低)、抗原呈現減少(例如藉由HLA表現量測定)、發炎性細胞介素(例如TNFα、IL-6或IL-1β)之表現量降低,及調控性或抑制性標記物表現量增加(例如IL-10或CCL-2表現量或分泌量增加)。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免疫抑制特徵可以另外或替代地以免疫原性或發炎性基因表現量降低,或免疫抑制性或免疫調節性基因表現量增加表徵。免疫抑制特徵可以另外或替代地以一或多種功能品質,諸如抑制其他免疫細胞活化及/或擴增之能力表徵。適於將巨噬細胞鑑別為M2型巨噬細胞之分析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在本文中有描述。舉例而言,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分析可以用於確定巨噬細胞係M2型巨噬細胞抑或M1型巨噬細胞。在一些情況下,M2型巨噬細胞係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確定巨噬細胞是否係M2型巨噬細胞之情況下,參考物可以由相同或不同起源之對照巨噬細胞(例如未處理之對照或LPS處理之對照)提供。在候選巨噬細胞係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之具體例中,對照可以為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例如來自健康供體)。或者,參考物可以為預定臨界值,例如衍生自此項技術已知之免疫抑制臨界值的參數。
如本文所使用,「M1型巨噬細胞」係指相對於參考物,以一或多種免疫原性(例如免疫刺激或活化)特徵表徵的巨噬細胞。免疫抑制特徵包括成熟標記物或活化標記物表現量增加(例如一或多種共刺激標記物(例如CD80或CD86)之表現量增加)、抗原呈現增加(例如藉由HLA表現量測定)、活化細胞介素(例如TNFα、IL-6或IL-1β)之表現量增加、調控性或抑制性標記物表現量降低(例如IL-10或CCL-2表現量或分泌量降低)。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免疫原性特徵可以另外或替代地以免疫原性或發炎性基因表現量增加,或免疫抑制性或免疫調節性基因表現量降低表徵。免疫原性特徵可以另外或替代地以一或多種功能品質,諸如活化及/或擴增其他免疫細胞之能力表徵。適於將巨噬細胞鑑別為M1型巨噬細胞之分析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在本文中有描述。舉例而言,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分析可以用於確定巨噬細胞係M2型巨噬細胞抑或M1型巨噬細胞。在一些情況下,M1型巨噬細胞係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例如已暴露於針對LILRB2之抗體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確定巨噬細胞是否係M1型巨噬細胞之情況下,參考物可以由相同或不同起源之對照巨噬細胞(例如未處理之對照或免疫抑制之對照)提供。在候選巨噬細胞係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之具體例中,對照可以為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例如來自健康供體)。或者,參考物可以為預定臨界值,例如衍生自此項技術已知之免疫原性臨界值的參數。
「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可以在偵測到M1型巨噬細胞之任一種或多種特徵之增加、M2型巨噬細胞之任一種或多種特徵之降低或其任何組合時鑑別。
如本文所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人類單 核球分化之巨噬細胞」或「HMDM」係指來源於原代人類單核球之巨噬細胞。在一些具體例中,原代人類巨噬細胞係來源於全血中之單核球(例如來自PBMC群體)。在一些具體例中,將原代人類單核球在M-CSF存在下培育七天。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可以使用實施例6中所描述之方法獲得。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四聚體阻斷分析」係指包括以下步驟之分析:(1)將1×105個巨噬細胞(例如人類單核球分化之巨噬細胞(HMDM))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盤之孔中;(2)將50μL測試抗體(例如LILRB2抗體或同型對照)添加於緩衝液(例如FACS緩衝液(含有2% HI-FBS(Sigma)+0.05%疊氮化鈉之1×DPBS))中;(3)在4℃下培育30分鐘;(4)在緩衝液(例如FACS緩衝液)中洗滌細胞並將其再懸浮於含有1μg/mL四聚體(例如螢光染料標記之四聚體,例如HLA-G或HLA-A2四聚體)之50μL緩衝液(例如FACS緩衝液)中;(5)在4℃下避光培育30-60分鐘;(6)在緩衝液(例如FACS緩衝液)中洗滌細胞;以及(7)對四聚體結合進行定量(例如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
如本文所使用,「嵌合抗體」係指重鏈及/或輕鏈之一部分來源於特定來源或物種,而重鏈及/或輕鏈之其餘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來源於不同來源或物種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體係指包含至少一個來自第一物種(諸如小鼠、大鼠、食蟹獼猴等)之可變區及至少一個來自第二物種(諸如人類、食蟹獼猴等)之恆定區的抗體。在一些具 體例中,嵌合抗體包含至少一個小鼠可變區及至少一個人類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體包含至少一個食蟹獼猴可變區及至少一個人類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體之所有可變區均來自第一物種且嵌合抗體之所有恆定區均來自第二物種。嵌合構築體亦可為如上所述之功能片段。
如本文所使用,「人類化抗體」係指非人類可變區之構架區中的至少一個胺基酸置換為來自人類可變區之相應胺基酸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體包含至少一個人類恆定區或其片段。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體係抗體片段,諸如Fab、scFv、(Fab')2等。術語人類化亦表示含有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最小序列的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形式,其係嵌合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鏈或其片段(諸如Fv、Fab、Fab'、F(ab')2或抗體之其他抗原結合子序列)。人類化抗體可包括人類免疫球蛋白(接受者抗體),其中來自接受者之互補決定區(CDR)的殘基經來自具有所需特異性、親和力及能力之非人類物種(供體抗體),諸如小鼠、大鼠或兔之CDR的殘基取代。在一些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Fv構架區(FR)殘基置換為相應非人類殘基。此外,人類化抗體可包含既不存在於接受者抗體中亦不存在於所導入之CDR或構架序列中,但包括用於進一步改進並優化抗體效能之殘基。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可包含至少一個且通常兩個可變結構域之實質上全部,其中所有或實質上所有CDR區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CDR區且所有或實質上所有FR區係人類免疫球蛋白共同序列之FR區。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體亦可包含免疫球蛋白恆定區或結構域(Fc)之至少一部分,通常為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恆定區或結構域。人類化抗體之其他形式具有一或多個相對於原始抗體有改變之CDR(CDR L1、 CDR L2、CDR L3、CDR H1、CDR H2或CDR H3),亦稱為「來源於」來自原始抗體之一或多個CDR的一或多個CDR。應瞭解,人類化序列可藉由其一級序列鑑別且未必表示該抗體產生之過程。
如本文所使用,「CDR移植抗體」係指第一(非人類)物種之一或多個互補決定區(CDR)移植至第二(人類)物種之構架區(FR)上的人類化抗體。
如本文所使用,「人類抗體」涵蓋在人體內產生之抗體、在非人類動物中產生的包含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抗體(諸如XENOMOUSE®小鼠)及使用活體外方法選擇之抗體,該等活體外方法諸如噬菌體展示(Vaughan等人,1996,Nat.Biotechnol.,14:309-314;Sheets等人,1998,Proc.Natl.Acad.Sci.(USA),95:6157-6162;Hoogenboom及Winter,1991,J.Mol.Biol.,227:381;Marks等人,1991,J.Mol.Biol.,222:581),其中抗體譜系係基於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術語「人類抗體」表示序列之屬係人類序列。因此,該術語並不指示該抗體產生之過程,而是指示相關序列之屬。
「功能性Fc區」具有天然序列Fc區之「效應功能」。例示性「效應功能」包括Fc受體結合;C1q結合;CDC;ADCC;吞噬作用;下調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BCR)等。該等效應功能一般需要Fc區與結合結構域(例如抗體可變結構域)組合且可使用各種分析評估。
「天然序列Fc區」包含與自然界中所發現之Fc區之胺基酸序列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天然序列人類Fc區包括天然序列人類IgG1 Fc區(非A及A異型);天然序列人類IgG2 Fc區;天然序列人類IgG3 Fc區;及天然序列人類IgG4 Fc區,以及其天然存在之變異體。
「變異Fc區」包含因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而不同於天然序列Fc區之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Fc區」包含因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而不同於天然序列Fc區之胺基酸序列,但保留天然序列Fc區之至少一種效應功能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Fc區相較於天然序列Fc區或相較於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例如在天然序列Fc區中或在親本多肽之Fc區中有約一個至約十個胺基酸取代,且較佳有約一個至約五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中之變異Fc區與天然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約80%序列一致性、至少約90%序列一致性、至少約95%、至少約96%、至少約97%、至少約98%或至少約99%序列一致性。
「Fc受體」或「FcR」描述結合至抗體Fc區之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FcγR係天然人類FcR。在一些具體例中,FcR係結合IgG抗體之FcR(γ受體)且包括FcγRI、FcγRII及FcγRIII子類之受體,包括該等受體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及交替剪接形式。FcγRII受體包括FcγRIIA(「活化受體」)及FcγRIIB(「抑制受體」),其具有類似的胺基酸序列,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其細胞質結構域。活化受體FcγRIIA在其細胞質結構域中含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活化基元(ITAM)。抑制受體FcγRIIB在其細胞質結構域中含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抑制基元(ITIM)。參見例如Daeron,1997,Annu.Rev.Immunol.15:203-234。FcRs評述於例如Ravetch及Kinet,1991,Annu.Rev.Immunol 9:457-92;Capel等人,1994,Immunomethods,4:25-34;及de Haas等人,1995,J.Lab.Clin.Med.126:330-41中。其他FcR,包括將來鑑別之FcR,涵蓋於本文之術語「FcR」中。
術語「Fc受體」或「FcR」亦包括新生兒受體FcRn,其負責將母體IgG轉移至胎兒(Guyer等人,1976,J.Immunol.117:587及Kim等人,1994,J.Immunol.24:249)且調控免疫球蛋白之動態平衡。量測與FcRn之結合的方法係已知的。參見例如Ghetie及Ward,1997,Immunol.Today,18(12):592-598;Ghetie等人,1997,Nat.Biotechnol.,15(7):637-640;Hinton等人,2004,J.Biol.Chem.279(8):6213-6216;及WO 2004/92219(Hinton等人)。
「效應功能」係指可歸因於抗體Fc區之生物活性,其隨抗體同型變化。抗體效應功能之實例包括:C1q結合及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Fc受體結合;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吞噬作用;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之下調;及B細胞活化。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或「ADCC」係指某種形式之細胞毒性,其中所分泌的Ig結合至某些細胞毒性細胞(例如NK細胞、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上存在之Fc受體(FcR),使得此等細胞毒性效應細胞能夠特異性結合至帶有抗原之靶細胞且隨後用細胞毒素殺死靶細胞。用於介導ADCC之原代細胞NK細胞僅表現FcγRIII,而單核球表現FcγRI、FcγRII及FcγRIII。造血細胞上之FcR表現概述於Kinet,1991,Annu.Rev.Immunol 9:457-92第464頁上之表3中。為評估所關注分子之ADCC活性,活體外ADCC分析,諸如美國專利第5,500,362號、第5,821,337號或第6,737,056號(Presta)中所描述之分析,可以進行。可用於此類分析之效應細胞包括PBMC及NK細胞。替代或另外地,所關注分子之ADCC活性可以在活體內,例如在動物模式中,諸如Clynes等人,1998,Proc.Natl.Acad.Sci.(USA)95:652-656 中所揭示之模式中評估。Fc區胺基酸序列改變且ADCC活性增加或降低之其他多肽變異體(具有變異Fc區之多肽)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7,923,538號及美國專利第7,994,290號中。
「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或「CDC」係指靶細胞在補體存在下溶解。經典補體路徑之活化係藉由補體系統(C1q)之第一組分結合至(適當子類之)抗體起始,該等抗體結合至其同源抗原。為評估補體活化,如例如Gazzano-Santoro等人,1996,J.Immunol.Methods 202:163中所描述之CDC分析可以進行。Fc區胺基酸序列改變且C1q結合能力增加或減小之多肽變異體(具有變異Fc區之多肽)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194,551 B1號、美國專利第7,923,538號、美國專利第7,994,290號及WO 1999/51642中。亦參見例如Idusogie等人,2000,J.Immunol.164:4178-4184。
FcR結合親和力或ADCC活性「改變」之多肽變異體係FcR結合活性及/或ADCC活性相較於親本多肽或包含天然序列Fc區之多肽增強或減弱的多肽。與FcR「展示增加之結合」的多肽變異體以高於親本多肽之親和力結合至少一種FcR。與FcR「展示減少之結合」的多肽變異體以低於親本多肽之親和力結合至少一種FcR。相較於天然序列IgG Fc區,與FcR展示減少之結合的該等變異體可與FcR具有極少結合或無明顯結合,例如0-20%結合至FcR。
當分析中所使用之多肽變異體及親本抗體之量基本上相同時,相較於親本抗體,「在人類效應細胞存在下更有效地介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的多肽變異體係在活體外或活體內更有效地介導ADCC的多肽。一般而言,該等變異體將使用如本文所揭示之活體外ADCC分析鑑別,但用於例如在動物模式等中測定 ADCC活性之其他分析或方法亦涵蓋在內。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實質上類似」或「實質上相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數值之間的類似程度足夠高,使得在由該值量度之生物特徵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為該兩個或兩個以上值之間的差異具有極小或無生物及/或統計顯著性。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兩個或兩個以上實質上類似的值相差不超過約以下任一個:5%、10%、15%、20%、25%或50%。
如本文所使用,短語「實質上不同」表示兩個數值之間的差異程度足夠高,使得在由該等值量度之生物特徵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為該兩個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兩個實質上不同的數值大致相差超過以下任一個:10%、20%、25%、30%、35%、40%、45%、50%、60%、70%、80%、90%或100%。
如本文所使用,短語「實質上減小」表示一個數值與參考數值之間的減小程度足夠高,使得在由該等值量度之生物特徵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為該兩個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在一些具體例中,實質上減小的數值相較於該參考值大致減小超過以下任一個:10%、20%、25%、30%、35%、40%、45%、50%、60%、70%、80%、90%或100%。
術語「前導序列」係指位於多肽N末端處有助於自哺乳動物細胞分泌多肽的胺基酸殘基序列。前導序列可在自哺乳動物細胞輸出多肽時裂解,形成成熟蛋白。前導序列可為天然的或合成的,且其可與其所連接之蛋白質異源或同源。
「天然序列」多肽包含與自然界中所發現之多肽具有相同胺基酸序列的多肽。因此,天然序列多肽可具有來自任何哺乳動物 的天然存在之多肽的胺基酸序列。此類天然序列多肽可由自然界分離或可藉由重組或合成手段產生。術語「天然序列」多肽特定地涵蓋多肽之天然存在之截短或分泌形式(例如細胞外結構域序列)、多肽之天然存在之變異形式(例如交替剪接形式)及天然存在之對偶基因變異體。
多肽「變異體」意謂在比對序列且必要時引入空位以達到最大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之後,且不考慮任何保留式取代為序列一致性之一部分,與天然序列多肽具有至少約80%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的生物活性多肽。該等變異體包括例如在多肽之N末端或C末端添加或缺失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的多肽。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體將具有至少約80%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體將具有至少約90%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體與天然序列多肽將具有至少約95%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如本文所使用,關於肽、多肽或抗體序列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及「同源性」定義為在比對序列且必要時引入空位以達到最大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之後,且不考慮任何保留式取代為序列一致性之一部分,候選序列中與特定肽或多肽序列中之胺基酸殘基一致的胺基酸殘基之百分含量。出於測定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之目的而進行的比對可以藉由在此項技術之技能範圍內的各種方式實現,例如使用公開可得的電腦軟體,諸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TM(DNASTAR)軟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確定用於量測比對(包括達成所比較序列之全長內之最大比對所需的任何算法)之適當參數。
胺基酸取代可包括但不限於將多肽中之一個胺基酸置換成另一個胺基酸。例示性取代顯示於表1中。胺基酸取代可引入所 關注抗體及針對所需活性篩選出的產物中,該活性例如抗原結合之保留/改善、免疫原性降低、或ADCC或CDC之改善。
胺基酸可根據共有側鏈特性進行分組:(1)疏水性:正白胺酸、Met、Ala、Val、Leu、Ile;(2)中性親水性:Cys、Ser、Thr、Asn、Gln;(3)酸性:Asp、Glu;(4)鹼性:His、Lys、Arg; (5)影響鏈定向之殘基:Gly、Pro;(6)芳族基團:Trp、Tyr、Phe。
非保留式取代將必然伴有此等類別之一之成員與另一類別之交換。
術語「載體」用於描述可經工程改造成含有可在宿主細胞中繁殖之一或多個經選殖聚核苷酸的聚核苷酸。載體可包括以下元件中之一或多個:複製起點、一或多個調控所關注多肽之表現的調控序列(諸如啟動子及/或強化子)及/或一或多個可選擇標記物基因(諸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可用於比色分析中之基因,例如β-半乳糖)。術語「表現載體」係指用於在宿主細胞中表現所關注多肽之載體。
「宿主細胞」係指可為或已為載體或經分離聚核苷酸之接受者的細胞。宿主細胞可為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例示性真核細胞包括哺乳動物細胞,諸如靈長類動物或非靈長類動物細胞;真菌細胞,諸如酵母;植物細胞;以及昆蟲細胞。非限制性例示性哺乳動物細胞包括但不限於NSO細胞、PER.C6®細胞(Crucell)以及293及CHO細胞,及其衍生物,分別諸如293-6E及DG44細胞。宿主細胞包括單個宿主細胞之後代,且後代可能因天然、偶然或有意突變而不一定與原始母細胞完全一致(在形態或基因組DNA補體方面)。宿主細胞包括在活體內經本文所提供之聚核苷酸轉染之細胞。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經分離」係指已與自然界中通常一起發現或產生的至少一些組分分離的分子。舉例而言,當多肽與產生多肽之細胞的至少一些組分分離時,該多肽稱為「經分離」。若多肽在表現後由細胞分泌,則以物理方式將含有該多肽之上清液與產生其之細胞分離視為「分離」多肽。類似地,當聚核苷酸不為自然界中通 常發現其之較大聚核苷酸(諸如在DNA聚核苷酸之情況下為基因組DNA或粒線體DNA)之一部分,或與產生其之細胞的至少一些組分分離(例如在RNA聚核苷酸之情況下)時,該聚核苷酸稱為「經分離」。因此,在宿主細胞內部之載體中所含的DNA聚核苷酸可稱為「經分離」。
術語「個體(individual)」或「受試者(subject)」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意思指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治療哺乳動物之方法,該等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嚙齒動物、猿猴、貓科動物、犬科動物、馬科動物、牛科動物、豬科動物、綿羊、山羊、哺乳類實驗動物、哺乳類農畜、哺乳類運動動物及哺乳類寵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或「受試者」係指需要治療疾病或病症之個體或受試者。在一些具體例中,接受治療之受試者可為患者,指出以下事實:該受試者已鑑別為患有與該治療有關聯之病症,或有極大的風險感染該病症。
如本文所使用,「疾病」或「病症」係指需要及/或期望治療之病狀。
如本文所使用,「癌症」及「腫瘤」係可互換的術語,意思指動物體內之任何異常細胞或組織生長或增殖。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癌症」及「腫瘤」涵蓋實體癌症及血液/淋巴癌且亦涵蓋惡性、潛在惡性及良性生長,諸如發育異常。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癌瘤、淋巴瘤、母細胞瘤、肉瘤及白血病。更特定言之,此類癌症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腎癌(例如腎細胞癌,例如乳頭狀腎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症、間皮瘤、畸胎瘤、小細胞肺癌、垂體癌、食道癌、星形細胞瘤、軟組織肉瘤、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肺鱗癌)、腹膜癌、肝細胞癌、胃腸癌(例如胃癌)、胰臟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肝癌、膀胱 癌、肝細胞瘤、乳癌、結腸癌、結腸直腸癌、直腸癌、子宮內膜或子宮癌、唾液腺癌、肝癌、***癌、外陰癌、甲狀腺癌、胸腺瘤、肝癌瘤、腦癌、神經膠質瘤、神經膠母細胞瘤、子宮內膜癌、睪丸癌、膽管癌、膽管肉瘤、膽囊癌、胃癌、黑色素瘤(例如葡萄膜黑色素瘤)、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腺樣囊性癌症及各種類型之頭頸癌(例如鱗狀頭頸癌)。
如本文所使用,「治療」係用於獲得有益或所需臨床結果之方法。如本文所使用,「治療」覆蓋對包括人類在內之哺乳動物進行的針對疾病之治療之任何投與或施用。出於本發明之目的,有益或所期望的臨床結果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之任一種或多種:減輕一或多種症狀、減弱疾病程度、預防或延遲疾病擴散(例如轉移,例如轉移至肺或淋巴結)、預防或延遲疾病復發、延遲或減緩疾病進展、改善疾病狀態、抑制疾病或疾病進展、抑制或減緩疾病或其進展、阻滯其發展及緩解(無論部分抑或完全)。「治療」亦涵蓋增生性疾病之病理後果減輕。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涵蓋該等治療態樣中之任一種或多種。按照以上內容,術語治療不需要百分之一百移除病症之所有態樣。
「改善」意謂相較於未投與抗LILRB2抗體,一或多種症狀之減輕或好轉。「改善」亦包括縮短或減少症狀之持續時間。
在癌症之情況下,術語「治療」包括以下任一種或全部:抑制癌細胞生長、抑制癌細胞複製、減小整體腫瘤負荷及改善與疾病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
術語「生物樣品」意謂一定量的來自活物或先前為活物之物質。該等物質包括但不限於血液(例如全血)、血漿、血清、尿液、羊水、滑液、內皮細胞、白血球、單核球、其他細胞、器官、組織、 骨髓、淋巴結及脾臟。
術語「對照」係指已知不含分析物之組成物(「陰性對照」)或已知含分析物之組成物(「陽性對照」)。陽性對照可包含已知濃度之分析物。「對照」、「陽性對照」及「校準劑」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用於指包含已知濃度之分析物的組成物。「陽性對照」可用於確立分析效能特徵且為試劑(例如分析物)之完整性的有用指示。
「預定截止值」及「預定程度」一般指用於藉由針對預定截止值/程度比較分析結果來評估診斷/預後/治療功效結果的分析截止值,其中該預定截止值/程度已與各種臨床參數(例如疾病之嚴重程度、進展、無進展、好轉等)相聯繫或相關聯。雖然本發明可提供例示性預定程度,但熟知截止值可視免疫分析之性質(例如所採用之抗體等)而改變。此外,針對其他免疫分析調整本文中之揭示內容以基於本發明獲得該等其他免疫分析之免疫分析特異性截止值完全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一般技術範圍內。儘管預定截止值/程度之精確值可在各分析之間變化,但如本文所描述之相關性(若存在)一般可為適用的。
術語「抑制(inhibition)」或「抑制(inhibit)」係指任何表型特徵減少或停止,或該特徵之發生率、程度或可能性降低或停止。「降低」或「抑制」係使活性、功能及/或量相較於參考物減小、降低或停滯。在一些具體例中,「降低」或「抑制」意謂引起總體減小20%或更高百分比之能力。在一些具體例中,「降低」或「抑制」意謂引起總體減小50%或更高百分比之能力。在一些具體例中,「降低」或「抑制」意謂引起總體減小75%、85%、90%、95%或更高百分比之能力。在一些具體例中,相對於在一定時間段內之對照劑量(諸如安慰劑),上述量在相同時間段內受抑制或減小。如本文所使用,「參考物」係指出於比 較目的使用的任何樣品、標準或程度。參考物可自健康及/或無病樣品獲得。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物可自未經處理之樣品獲得。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物係自受試者個體之無病未經處理之樣品獲得。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物係自一或多個不為受試者或患者之健康個體獲得。
如本文所使用,「延遲疾病發展」意謂延緩、阻礙、減緩、阻滯、穩定及/或推遲疾病(諸如癌症)之發展。取決於所治療之疾病及/或個體的病史,此延遲可具有不同時間長度。如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充分或顯著延遲可實際上涵蓋預防,使得該個體不發展該疾病。舉例而言,晚期癌症,諸如癌轉移發展,可得以延遲。
如本文所使用,「預防」包括關於可能易患疾病但尚未診斷患有該疾病之受試者之疾病出現或復發提供預防作用。除非另外說明,否則術語「降低」、「抑制」或「預防」不表示或不需要在所有時間內完全預防。
如本文所使用,「抑制」功能或活性係使功能或活性相較於與除所關注之條件或參數以外其餘皆相同之條件,或相較於另一條件有所減小。舉例而言,抑制腫瘤生長之抗體使腫瘤生長速率相較於在無該抗體存在下的腫瘤生長速率減小。
一種物質/分子(促效劑或拮抗劑)之「治療有效量」可根據以下因素而變化:諸如個體之疾病狀態、年齡、性別及體重,以及該物質/分子(促效劑或拮抗劑)在個體體內引起所需反應之能力。治療有效量亦係治療之有利作用超過該物質/分子(促效劑或拮抗劑)之任何有毒或有害作用的量。治療有效量可以一或多次投藥遞送。「治療有效量」係指在必需劑量下且在必需時間內有效實現所需治療及/或預防結果的量。
「預防有效量」係指在必需劑量下且在必需時間段內有效達成所需預防結果之量。通常但非必需,由於預防劑量係在患病之前或在疾病早期用於受試者,故預防有效量將小於治療有效量。
術語「醫藥調配物」及「醫藥組成物」係指所呈形式使活性成分之生物活性有效,且不含對將投與調配物之受試者具有不可接受毒性之其他組分的製劑。此類調配物可為無菌的。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無毒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填充劑、稀釋劑、囊封材料、調配助劑或此項技術中習知的載劑,其與治療劑結合使用,一起構成「醫藥組成物」以投與受試者。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所用劑量及濃度下對接受者無毒且與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適於所用調配物。
「無菌」調配物係無菌的或基本上不含活微生物及其孢子。
「PD-1療法」涵蓋調節PD-1與PD-L1及/或PD-L2之結合的任何療法。PD-1療法可例如與PD-1及/或PD-L1直接相互作用。在一些具體例中,PD-1療法包括直接結合至PD-1及/或影響其活性之分子。在一些具體例中,PD-1療法包括直接結合至PD-L1及/或影響其活性之分子。因此,結合至PD-1或PD-L1且阻斷PD-1與PD-L1之相互作用的抗體係PD-1治療劑。當PD-1療法之所需亞型係吾人所需時,適當時針對涉及與PD-1直接相互作用之分子的療法,其將由短語「PD-1特異性」指定,或針對與PD-L1直接相互作用之分子,其將由「PD-L1特異性」指定。除非另外指出,否則本文所包含的關於PD-1療法之所有揭示內容一般均適用於PD-1療法,以及PD-1特異性及/或PD-L1特異性療法。非限制性例示性PD-1療法包括納武單抗 (nivolumab)(BMS-936558、MDX-1106、ONO-4538);皮立珠單抗(pidilizumab)、拉立珠單抗(la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KEYTRUDA®、MK-3475);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RG-7446;MSB-0010718C;AMP-224;BMS-936559(抗PD-L1抗體);AMP-514;MDX-1105;ANB-011;抗LAG-3/PD-1;抗PD-1 Ab(CoStim);抗PD-1 Ab(Kadmon Pharm.);抗PD-1 Ab(Immunovo);抗TIM-3/PD-1 Ab(AnaptysBio);抗PD-L1 Ab(CoStimNovartis);MEDI-4736(抗PD-L1抗體,Medimmune/AstraZeneca);RG7446/MPDL3280A(抗PD-L1抗體,Genentech/Roche);KD-033、PD-1拮抗劑(Agenus);STI-A1010;STI-A1110;TSR-042;以及針對計劃性死亡蛋白-1(PD-1)或計劃性死亡配體1(PD-L1)之其他抗體。
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組合」投與包括同時(並行)及以任何次序連續或依序投與。
術語「並行地」在本文中用以指這樣投與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劑,其中該投與之至少一部分在時間上重疊或其中一種治療劑之投與相對於其他治療劑之投與係在一段較短時間內。舉例而言,該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劑之投與時間相隔大致不超過指定分鐘數。
術語「依序」在本文中用於指這樣投與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劑,其中一或多種藥劑之投與在中斷一或多種其他藥劑之投與之後繼續。舉例而言,投與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劑之投與時間相隔大致超過指定分鐘數。
如本文所使用,「結合」係指除一種處理模式以外,亦投與另一種處理模式。因此,「結合」係指在向個體投與一種處理模式之前、期間或之後投與另一種處理模式。
術語「藥品說明書」用以指通常包括在治療性產品之商業包裝中的說明書,其含有關於與使用此類治療性產品有關之適應症、用法、劑量、投與、組合療法、禁忌症及/或警告的資訊。
「製品」係包含至少一種試劑的任何製造品(例如包裝或容器)或套組,該至少一種試劑例如用於治療疾病或病症(例如癌症)之藥物,或用於特異性偵測本文所述之生物標誌物的探針。在一些具體例中,製造品或套組係以單元形式推銷、分銷或出售以用於執行本文所述方法。
術語「標記」及「可偵測標記」意謂連接至抗體或其分析物以使特異性結合對各成員之間的反應(例如結合)可偵測的部分。特異性結合對之經標記成員稱為「可偵測地標記」。因此,術語「經標記之結合蛋白」係指併入標記以便鑑別結合蛋白之蛋白質。在一些具體例中,標記係能產生可藉由目視或儀器手段偵測之信號的可偵測標記物,例如併入經放射性標記之胺基酸或連接至可藉由經標記之抗生物素蛋白(例如含有可藉由光學或比色方法偵測之螢光標記物或酶活性的抗生蛋白鏈菌素)偵測之生物素基部分的多肽。多肽標記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核素(例如3H、14C、35S、90Y、99Tc、111In、125I、131I、177Lu、166Ho或153Sm);色素原、螢光標記(例如FITC、羅丹明(rhodamine)、鑭系元素磷光體)、酶標記(例如辣根過氧化酶、螢光素酶、鹼性磷酸酶);化學發光標記物;生物素基;由二級報告子識別之預定多肽抗原決定基(例如白胺酸拉鏈對序列、二次抗體結合位點、金屬結合結構域、抗原決定基標籤);以及磁性劑,諸如釓螯合劑。常用於免疫分析之標記之代表性實例包括產生光之部分,例如吖錠化合物,及產生螢光之部分,例如螢光素。就此而言,該部 分自身可能並非可偵測標記的,但可在與又一部分反應之後變為可偵測的。
術語「複合體」係指抗體以化學方式連接至第二化學部分,諸如治療劑或細胞毒性劑。術語「試劑」包括化合物、化合物之混合物、生物大分子或由生物材料製成之提取物。在一些具體例中,治療劑或細胞毒性劑包括但不限於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紫杉醇、細胞遲緩素B(cytochalasin B)、短桿菌肽D(gramicidin D)、溴化乙錠、吐根素(emetine)、絲裂黴素(mitomycin)、依託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oposid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lastine)、秋水仙鹼(colchicin)、小紅莓(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二羥基炭疽菌素二酮(dihydroxy anthracin di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光神黴素(mithramycin)、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1-去氫睪固酮(1-dehydrotestosterone)、糖皮質激素、普魯卡因(procaine)、四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普萘洛爾)propranolol)及嘌呤黴素(puromycin),以及其類似物或同源物。當在免疫分析之情況下使用時,複合體抗體可為用作偵測抗體的可偵測標記之抗體。
II. 抗LILRB2抗體
提供針對LILRB2之新穎抗體。抗LILRB2抗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化抗體、嵌合抗體、小鼠抗體、人類抗體及本文所論述的包含重鏈及/或輕鏈CDR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結合至LILRB2的經分離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結合至LILRB2之單株抗體。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15之胺 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9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9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9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9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9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10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10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0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10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10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10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1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1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1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1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1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1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的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與任何本文所提供之抗體 競爭結合(亦即,交叉競爭)之抗體可以經製備及/或使用。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9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9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9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9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9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10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10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0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0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10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09之胺基酸序列的 CDR-L2;及(c)含SEQ ID NO:1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1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1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1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於構築體中之總計六個CDR,本文所提供之六個CDR中的任一個可作為子部分與本文所提供之其他CDR中之任一個組合。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來自第一抗體之兩個CDR(例如CDR-H1及CDR-H2)可與來自第二抗體之四個CDR(CDR-H3、CDR-L1、CDR-L2及CDR-L3)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一或多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以獲得其變異體。在一些具體例中,1、2、3、4、5或6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 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 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1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5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5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 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5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5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5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5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5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5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 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5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5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5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5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53及SEQ ID NO:5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5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 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6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6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6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6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6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6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 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6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6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6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6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63及SEQ ID NO:6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6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 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7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7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7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7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 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7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7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7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7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73及SEQ ID NO:7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7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8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 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8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8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8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8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8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8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 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8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8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8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8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8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83及SEQ ID NO:8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8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9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 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9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9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9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9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9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9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9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9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9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9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10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93 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9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9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9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9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9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93及SEQ ID NO:9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9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0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 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0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0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0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0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0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0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0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0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0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0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 及(c)含SEQ ID NO:1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0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10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0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0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0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10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103及SEQ ID NO:10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0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0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1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1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1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1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1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1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1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1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1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1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1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1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11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11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11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113及SEQ ID NO:11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的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與任何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競爭結合(亦即,交叉競爭)之抗體可以經製備及/或使用。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於構築體中之總計六個CDR,本文所提供之六個CDR中的任一個可作為子部分與本文所提供之其他CDR中之任一個組合。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來自第一抗體之兩個CDR(例如CDR-H1及CDR-H2)可與來自第二抗體之四個CDR(CDR-H3、CDR-L1、CDR-L2及CDR-L3)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一 或多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以獲得其變異體。在一些具體例中,1、2、3、4、5或6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 抗體包含SEQ ID NO: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3及SEQ ID NO: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的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與任何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競爭結合(亦即,交叉競爭)之抗體可以經製備及/或使用。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於構築體中之總計六個CDR,本文所提供之六個CDR中的任一個可作為子部分與本文所提供之其他CDR中之任一個組合。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來自第一抗體之兩個CDR(例如CDR-H1及CDR-H2)可與來自第二抗體之四個CDR(CDR-H3、CDR-L1、CDR-L2及CDR-L3)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一 或多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以獲得其變異體。在一些具體例中,1、2、3、4、5或6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2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2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2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 抗體包含SEQ ID NO:2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2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2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2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2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23及SEQ ID NO:2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 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3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3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3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3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的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與任何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競爭結合(亦即,交叉競爭)之抗體可以經製備及/或使用。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3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3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3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3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於構築體中之總計六個CDR,本文所提供之六個CDR中的任一個可作為子部分與本文所提供之其他CDR中之任一個組合。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來自第一抗體之兩個CDR(例如CDR-H1及CDR-H2)可與來自第二抗體之四個CDR (CDR-H3、CDR-L1、CDR-L2及CDR-L3)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一或多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以獲得其變異體。在一些具體例中,1、2、3、4、5或6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3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3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3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3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3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3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 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3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3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3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3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3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3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33 及SEQ ID NO:3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態樣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a)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4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4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4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5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的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與任何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競爭結合(亦即,交叉競爭)之抗體可以經製備及/或使用。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重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4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選自以下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或全部三個輕鏈CDR序列:(a)含SEQ ID NO:4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4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5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於構築體中之總計六個CDR,本文所提供之六個CDR中的任一個可作為子部分與本文所提供之其他CDR中之任一個組合。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來自第一抗體之兩個 CDR(例如CDR-H1及CDR-H2)可與來自第二抗體之四個CDR(CDR-H3、CDR-L1、CDR-L2及CDR-L3)組合。在一些具體例中,一或多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以獲得其變異體。在一些具體例中,1、2、3、4、5或6個CDR中之兩個或更少殘基可經置換。
在特定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重鏈(VH)結構域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4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43之VH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H包含:(a)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及(c)含SEQ ID NO:4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與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可變輕鏈(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44中總計1至 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44之VL序列,包括該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VL包含:(a)含SEQ ID NO:4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b)含SEQ ID NO:4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c)含SEQ ID NO:5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與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H結構域序列及與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VL。在一些具體例中,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且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結構域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含有取代(例如保留式取代)、***或缺失,但包含該序列之抗LILRB2抗體仍能夠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43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SEQ ID NO:44中總計1至10個胺基酸已經取代、***及/或缺失。在一些具體例中,取代、***或缺失係在CDR外部區域中(亦即,在FR中)發生。視情況,抗LILRB2抗體包含SEQ ID NO:43之VH結構域序列及SEQ ID NO:44之VL結構域序列,包括一個或兩個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個中的VH結構域,及如本文所提供之具體例中之任一 個中的VL結構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分別包含SEQ ID NO:43及SEQ ID NO:44之VH及VL結構域序列,包括該等序列之轉譯後修飾。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任何上述具體例中所描述的六個CDR且特異性結合至LILRB2(例如人類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上述任何具體例之六個CDR,特異性結合至LILRB2且阻斷HLA-G及/或HLA-A2與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之結合。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如上述任何具體例中所描述的六個CDR,特異性結合至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並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可變重鏈區及可變輕鏈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至少一個含可變重鏈區及至少一部分重鏈恆定區之重鏈,及至少一個含可變輕鏈區及至少一部分輕鏈恆定區之輕鏈。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包含兩條重鏈,其中每條重鏈包含可變重鏈區及至少一部分恆定重鏈區分;及兩條輕鏈,其中每條輕鏈包含可變輕鏈區及至少一部分恆定輕鏈區。如本文所使用,單鏈Fv(scFv)或包括例如含全部六個CDR(三個重鏈CDR及三個輕鏈CDR)之單一多肽鏈的任何其他抗體視為具有重鏈及輕鏈。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係抗LILRB2抗體中包含三個重鏈CDR之區域。在一些具體例中,輕鏈係抗LILRB2抗體中包含三個輕鏈CDR之區域。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 競爭結合至LILRB2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抗體與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LILRB2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具體例中,競爭分析可以用於鑑別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結合至LILRB2的單株抗體。競爭分析可用於藉由識別一致或空間上重疊之抗原決定基或一種抗體競爭性抑制另一抗體與抗原之結合來確定兩個抗體是否結合同一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具體例中,此類競爭性抗體結合至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所結合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例示性競爭分析包括但不限於常規分析,諸如Harlow及Lane(1988)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 ch.14(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old Spring Harbor,N.Y.)中所提供之分析。用於定位抗體結合之抗原決定基的詳述示例性方法提供於Morris(1996)「Epitope Mapping Protocols」,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66卷(Humana Press,Totowa,N.J.)中。在一些具體例中,若兩個抗體各自將另一者之結合阻斷50%或更高百分比,則該兩個抗體稱為結合至同一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具體例中,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競爭之抗體係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一種與如本文所描述之嵌合、人類化或人類抗LILRB2抗體競爭的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結合至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之抗原決定基中之任一個或多個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發明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決定基結合且重疊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中之至少一種競爭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至少兩種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競爭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至少三種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競爭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抗體結合至與本文實施例中所述之抗體重疊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具體例中, 完整抗原決定基由競爭性抗體結合及/或遮擋。在一些具體例中,一部分抗原決定基由競爭性抗體結合及/或遮擋。在一些具體例中,競爭性抗體之互補位結合至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之抗原決定基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具體例中,競爭性抗體之互補位結合靶,且競爭性抗體結構之不同部分遮擋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之抗原決定基的至少一部分。
例示性嵌合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係嵌合抗體。某些嵌合抗體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以及Morrison等人,1984,Proc.Natl.Acad.Sci.USA,81:6851-6855。在一個實施例中,嵌合抗體包含非人類可變區(例如來源於小鼠、大鼠、倉鼠、兔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如猴之可變區)及人類恆定區。在另一實施例中,嵌合抗體係「類別轉換」抗體,其中類別或子類已自親本抗體之類別或子類別改變。嵌合抗體包括其抗原結合片段。
非限制性例示性嵌合抗體包括含任一種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之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區的嵌合抗體。非限制性例示性嵌合抗體包括含任一種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之CDR-H1、CDR-H2及CDR-H3及/或CDR-L1、CDR-L2及CDR-L3的嵌合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LILRB2抗體包含以上描述之可變區且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LILRB2抗體包含以上描述之可變區,結合至LILRB2且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
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LILRB2抗體包括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 列的重鏈:SEQ ID NO:3、13、23、33、43、53、63、73、83、93、103及113,其中該抗體結合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LILRB2抗體包括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輕鏈:SEQ ID NO:4、14、24、34、44、54、64、74、84、94、104及114,其中該抗體結合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LILRB2抗體包括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重鏈:SEQ ID NO:3、13、23、33、43、53、63、73、83、93、103及113;及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輕鏈:SEQ ID NO:4、14、24、34、44、54、64、74、84、94、104及114,其中該抗體結合LILRB2。
例示性嵌合抗LILRB2抗體亦包括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或其片段競爭結合至LILRB2的嵌合抗體。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LILRB2抗體中之任一種或其片段競爭結合至LILRB2的嵌合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競爭結合至LILRB2並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人類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重鏈恆定區屬於選自IgA、IgG及IgD之同型。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輕鏈恆定區屬於選自κ及λ之同型。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抗體包含人類IgG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抗體包含人類IgG4重鏈恆定區。在一 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抗體包含人類IgG4恆定區及人類κ輕鏈。
如上所述,效應功能是否合需要可取決於打算用於抗體之具體治療方法。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效應功能合需要時,選擇包含人類IgG1重鏈恆定區或人類IgG3重鏈恆定區之嵌合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效應功能不合需要時,選擇包含人類IgG4或IgG2重鏈恆定區之嵌合抗LILRB2抗體。
例示性人類化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結合LILRB2之人類化抗體。人類化抗體可用作治療性分子,因為相較於會對抗體治療產生免疫反應(諸如人類抗小鼠抗體(HAMA)反應)且降低治療有效性之非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減少或消除人類免疫反應。
在一些具體例中,嵌合抗體係人類化抗體。通常,對非人類抗體進行人類化以降低對人類之免疫原性,同時保留親本非人類抗體之特異性及親和力。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包含一或多個可變結構域,其中CDR(或其部分)來源於非人類抗體,且FR(或其部分)來源於人類抗體序列。人類化抗體視情況亦包含人類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體中之一些FR殘基經來自非人類抗體(例如用於獲得CDR殘基之抗體)之相應殘基取代,由此例如恢復或改善抗體特異性或親和力。
人類化抗體及其製備方法評述於例如Almagro及Fransson,2008,Front.Biosci.,13:1619-1633,且進一步描述於例如Riechmann等人,1988,Nature,332:323-329;Queen等人,1989,Proc. Natl Acad.Sci.USA,86:10029-10033;美國專利第5,821,337號、第7,527,791號、第6,982,321號及第7,087,409號;Kashmiri等人,2005,Methods,36:25-34;Padlan,1991,Mol.Immunol.,28:489-498(描述「表面重塑」);Dall'Acqua等人,2005,Methods,36:43-60(描述「FR改組」);以及Osbourn等人,2005,Methods,36:61-68及Klimka等人,2000,Br.J.Cancer,83:252-260(描述FR改組之「引導選擇」方法)。
可用於人類化之人類構架區包括但不限於:使用「最佳擬合」方法選擇之構架區(參見例如Sims等人,1993,J.Immunol.151:2296);來源於特定亞群人類抗體之輕鏈或重鏈可變區之共同序列的構架區(參見例如Carter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89:4285;以及Presta等人,1993,J.Immunol.,151:2623);人類成熟(體細胞突變)構架區或人類生殖系構架區(參見例如Almagro及Fransson,2008,Front.Biosci.,13:1619-1633);以及由篩選FR庫得到的構架區(參見例如Baca等人,1997,J.Biol.Chem.,272:10678-10684及Rosok等人,1996,J.Biol.Chem.,271:22611-22618)。
非限制性例示性人類化抗體包括含選自以下之VH結構域:SEQ ID NO:53、63、73、83、93、103及113;及/或選自以下之VL結構域:SEQ ID NO:54、64、74、84、94、104及114,或其任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CDR。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含以上描述之CDR且結合至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含以上描述之CDR,結合至LILRB2且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
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括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 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重鏈:SEQ ID NO:53、63、73、83、93、103及113,且其中該抗體結合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括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輕鏈:SEQ ID NO:54、64、74、84、94、104及114,其中該抗體結合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括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重鏈:SEQ ID NO:53、63、73、83、93及113;及含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之可變區序列的輕鏈:SEQ ID NO:54、64、74、84、94、104及114,其中該抗體結合LILRB2。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提供之CDR序列中之任一個或多個得以保持,而其餘重鏈及/或輕鏈區(亦即,FR1、FR2、FR3及FR4)與選自以下之序列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SEQ ID NO:53、54、63、64、73、74、83、84、93、94、103、104、113及114。
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含至少一個本文所論述之CDR。亦即,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含至少一個選自本文所論述之CDR-H1、本文所論述之CDR-H2、本文所論述之CDR-H3、本文所論述之CDR-L1、本文所論述之CDR-L2 及本文所論述之CDR-L3的CDR。另外,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化抗LILRB2抗體包含至少一個基於本文所論述之CDR的突變CDR,其中該突變CDR相對於本文所論述之CDR包含1、2、3或4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等胺基酸取代中之一或多個係保留式胺基酸取代。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選擇一或多個適於特定CDR序列之保留式胺基酸取代,其中適合保留式胺基酸取代預計不會顯著改變包含突變CDR之抗體的結合特性。
例示性人類化抗LILRB2抗體亦包括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或其片段競爭結合至LILRB2的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任何抗LILRB2抗體或其片段競爭結合至LILRB2並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的人類化抗LILRB2抗體。
例示性人類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人類抗體。人類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技術產生。人類抗體大體上描述於van Dijk及van de Winkel,2001,Curr.Opin.Pharmacol.,5:368-374;及Lonberg,2008,Curr.Opin.Immunol.,20:450-459。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抗體不為天然存在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抗體係單株抗體;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一組內之人類抗體各自可結合至抗原上之同一抗原決定基。
人類抗體可藉由向經修飾以響應於抗原攻擊而產生完整人類抗體或具有人類可變區之完整抗體的轉殖基因動物投與免疫原來製備。此類動物通常含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之全部或一部分,其置換內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座,或存在於染色體外或隨機整合至動 物染色體中。在此類轉殖基因小鼠中,內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一般已失活。關於自轉殖基因動物獲得人類抗體之方法的綜述,參見Lonberg,2005,Nat.Biotech.,23:1117-1125。亦參見例如描述XENOMOUSETM技術之美國專利第6,075,181號及第6,150,584號;描述HUMAB®技術之美國專利第5,770,429號;描述K-M MOUSE®技術之美國專利第7,041,870號;及描述VELOCIMOUSE®技術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US 2007/0061900號。由此類動物產生之完整抗體的人類可變區可進一步經修飾,例如藉由與不同人類恆定區組合來進行修飾。
人類抗體亦可藉由基於融合瘤之方法製備。用於產生人類單株抗體之人類骨髓瘤及小鼠-人類雜骨髓瘤細胞株已有描述。參見例如Kozbor,1984,J.Immunol.,133:3001;Brodeur等人,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第51-63頁(Marcel Dekker,Inc.,New York,1987);及Boerner等人,1991,J.Immunol.,147:86)。經由人類B細胞融合瘤技術產生之人類抗體亦描述於Li等人,2006,Proc.Natl.Acad.Sci.USA,103:3557-3562中。其他方法包括例如美國專利第7,189,826號(描述自融合瘤細胞株產生單株人類IgM抗體)及Ni,2006,Xiandai Mianyixue,26(4):265-268(描述人類-人類融合瘤)中所述之方法。人類融合瘤技術(三源融合瘤技術)亦描述於Vollmers及Brandlein,2005,His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20(3):927-937;以及Vollmers及Brandlein,2005,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27(3):185-191中。
人類抗體亦可藉由分離選自人類源性噬菌體展示庫之Fv純系可變結構域序列產生。接著,此類可變結構域序列可與所需人類恆定結構域組合。用於自抗體庫選擇人類抗體之技術描述於下。
抗體可藉由篩選組合庫中具有一或多種所需活性之抗體來分離。舉例而言,用於產生噬菌體展示庫及篩選此類庫中具有所需結合特徵之抗體的多種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此類方法評述於例如Hoogenboom等人,i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178:1-37(O'Brien等人編,Human Press,Totowa,NJ,2001)且進一步描述於例如McCafferty等人,1990,Nature 348:552-554;Clackson等人,1991,Nature,352:624-628;Marks等人,1992,J.Mol.Biol.,222:581-597;Marks及Bradbury,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48:161-175(Lo編,Human Press,Totowa,NJ,2003);Sidhu等人,2004 J.Mol.Biol.,338(2):299-310;Lee等人,2004,J.Mol.Biol.340(5):1073-1093;Fellouse,2004,Proc.Natl.Acad.Sci.USA,101(34):12467-12472;及Lee等人,2004,J.Immunol.Methods,284(1-2):119-132;以及PCT公開案WO 99/10494。
在某些噬菌體展示方法中,VH及VL基因之譜系分別藉由聚合酶鏈反應(PCR)選殖且在噬菌體庫中隨機重組,隨後可針對抗原結合噬菌體對其進行篩選,如Winter等人,(1994),Ann.Rev.Immunol.,12:433-455中所述。噬菌體通常以單鏈Fv(scFv)片段或Fab片段形式展示抗體片段。來自經免疫來源之庫提供針對免疫原之高親和力抗體,而無需構築融合瘤。或者,如Griffiths等人,1993,EMBO J,12:725-734所述,原始譜系(例如來自人類)可經選殖以在無任何免疫之情況下提供針對多種非自體抗原及自體抗原之單一來源之抗體。最後,原始庫亦可藉由選殖來自幹細胞的未經重排之V基因區段,且使用含有隨機序列之PCR引子以編碼高變CDR3區並實現活體外重排,以合成方式製造,如藉由Hoogenboom及Winter,1992,J.Mol.Biol.,227:381-388中所述。描述人類抗體噬菌體庫之專利公開案包括例如: 美國專利第5,750,373號,以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5/0079574號、第2005/0119455號、第2005/0266000號、第2007/0117126號、第2007/0160598號、第2007/0237764號、第2007/0292936號及第2009/0002360號。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嵌合人類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來自結合LILRB2之人類抗體的可變區及來自不同人類抗體之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嵌合人類抗LILRB2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來自結合LILRB2之人類抗體的CDR及來自不同人類抗體之構架。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抗體不為天然存在之人類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抗LILRB2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人類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重鏈恆定區屬於選自IgA、IgG及IgD之同型。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輕鏈恆定區屬於選自κ及λ之同型。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人類抗體包含人類IgG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人類抗體包含人類IgG4重鏈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人類抗體包含人類IgG4恆定區及人類κ輕鏈。
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效應功能合需要時,選擇包含人類IgG1重鏈恆定區或人類IgG3重鏈恆定區之人類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效應功能不合需要時,選擇包含人類IgG4或IgG2重鏈恆定區之人類抗LILRB2抗體。
如本文中所指出,術語「人類抗體」表示抗體構築體之可能序列之屬,而非抗體來源。
例示性抗體恆定區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人類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重鏈恆定區屬於選自IgA、IgG及IgD之同型。在一些具體例中,人類輕鏈恆定區屬於選自κ及λ之同型。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包含人類IgG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包含人類IgG4重鏈恆定區。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包含人類IgG4恆定區及人類κ輕鏈。
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除非明確陳述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否則免疫球蛋白重鏈中殘基之編號係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的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中之EU索引的編號。「如Kabat中之EU索引」係指人類IgG1 EU抗體之殘基編號。
如上所述,效應功能是否合需要可取決於打算用於抗體之具體治療方法。因此,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效應功能合需要時,選擇包含人類IgG1重鏈恆定區或人類IgG3重鏈恆定區之抗LILRB2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效應功能不合需要時,選擇包含人類IgG4或IgG2重鏈恆定區之抗LILRB2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相較於野生型IgG或野生型抗體之Fc區,包含變異Fc區之抗體具有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Fc區在野生型抗體之Fc區中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Fc區在野生型抗體之Fc區中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具體例中,變異Fc區具有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或三個以上本文所描述之Fc區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中之變異Fc區將與天然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 約80%同源性。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中之變異Fc區將與天然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約90%同源性。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中之變異Fc區將與天然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約95%同源性。
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本文所提供之抗體進行改變以增加或降低抗體糖基化之程度。抗體中糖基化位點之添加或缺失宜藉由改變胺基酸序列以便產生或移除一或多個糖基化位點實現。
在抗體包含Fc區之情況下,與其連接之之碳水化合物可經改變。由哺乳動物細胞產生之天然抗體通常包含分支鏈、雙觸角寡醣,其通常藉由N鍵聯連接至Fc區CH2結構域之Asn297。參見例如Wright等人,1997,TIBTECH,15:26-32。寡醣可包括各種碳水化合物,例如甘露糖、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半乳糖及唾液酸,以及連接至雙觸角寡醣結構之「主幹」中之GlcNAc的岩藻糖。在一些具體例中,抗體中之寡醣可經修飾以便產生具有某些改善之特性的抗體變異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無岩藻糖連接(直接或間接)至Fc區之碳水化合物結構的抗體變異體。舉例而言,此類抗體中岩藻糖之量可為1%至80%、1%至65%、5%至65%,或20%至40%。例如WO 2008/077546中所描述,岩藻糖之量係藉由相對於如藉由MALDI-TOF質譜分析所量測的連接至Asn 297之所有醣結構(例如複合物、雜交及高甘露糖結構)的總和,計算糖鏈內Asn297處岩藻糖之平均量來測定。Asn297係指位於Fc區中大致297位處之天冬醯胺殘基(Fc區殘基之EU編號);然而,歸因於抗體之微小序列變化,Asn297亦可位於297位上游或下游約±3個胺基酸處,亦即,在294位與300位之間。此類岩藻 糖基化變異體可以具有改善之ADCC功能。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U.S.2003/0157108號(Presta,L.);第U.S.2004/0093621號(Kyowa Hakko Kogyo Co.,Ltd)。關於「去岩藻糖基化」或「缺乏岩藻糖」之抗體變異體的公開案之實例包括:U.S.2003/0157108;WO 2000/61739;WO 2001/29246;U.S.2003/0115614;U.S.2002/0164328;U.S.2004/0093621;U.S.2004/0132140;U.S.2004/0110704;U.S.2004/0110282;U.S.2004/0109865;WO 2003/085119;WO 2003/084570;WO 2005/035586;WO 2005/035778;WO2005/053742;WO2002/031140;Okazaki等人,J.Mol.Biol.336:1239-1249(2004);Yamane-Ohnuki等人,2004,Biotech.Bioeng.87:614。能夠產生去岩藻糖基化抗體之細胞株的實例包括缺乏蛋白質岩藻糖基化Lec13 CHO細胞(Ripka等人,1986,Arch.Biochem.Biophys.249:533-545;美國專利申請案第U.S.2003/0157108 A1號(Presta,L);以及WO 2004/056312 A1(Adams等人,尤其是實施例11);及基因剔除細胞株,諸如α-1,6-岩藻糖基轉移酶基因FUT8、基因剔除CHO細胞(參見例如Yamane-Ohnuki等人,2004,Biotech.Bioeng.87:614;Kanda,Y.等人,2006,Biotechnol.Bioeng.,94(4):680-688;及WO 2003/085107)。
進一步提供具有等分寡糖之抗體變異體,例如其中連接至抗體Fc區之雙觸角寡醣經GlcNAc等分。此類抗體變異體可具有減少之岩藻糖基化及/或改善之ADCC功能。該等抗體變異體之實例描述於例如WO 2003/011878(Jean-Mairet等人);美國專利第U.S.6,602,684號(Umana等人);及U.S.2005/0123546(Umana等人)中。亦提供寡醣中之至少一個半乳糖殘基連接至Fc區之抗體變異體。此類抗體變異體可具有改善之CDC功能。此類抗體變異體描述於例如WO 1997/30087 (Patel等人);WO 1998/58964(Raju,S.);及WO 1999/22764(Raju,S.)中。
亦提供含胺基末端前導序列延伸之抗體變異體。舉例而言,胺基末端前導序列之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存在於抗體重鏈或輕鏈中任一個或多個之胺基末端。例示性胺基末端前導序列延伸包含三個胺基酸殘基VHS或由其組成,該三個胺基酸殘基存在於抗體變異體之一條或兩條輕鏈上。
人類FcRn高親和力結合多肽之活體內或血清半衰期可例如在投與含變異Fc區之多肽的轉殖基因小鼠、人類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分析。亦參見例如Petkova等人,2006,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18(12):1759-1769。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體變異體在人類效應細胞存在下比親本抗體有效地介導ADCC。在一些具體例中,當分析中使用之多肽變異體及親本抗體之量基本上相同時,抗體變異體在活體外介導ADCC方面實質上更有效。在一些具體例中,當分析中使用之多肽變異體及親本抗體之量基本上相同時,抗體變異體在活體內介導ADCC方面實質上更有效。一般而言,該等變異體將使用如本文所揭示之活體外ADCC分析鑑別,但用於例如在動物模式等中測定ADCC活性之其他分析或方法亦涵蓋在內。
例示性抗體複合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複合至另一分子。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另外的分子可為可偵測標記物,諸如標記。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另外的分子可為治療性分子,諸如細胞毒性劑。在一些 具體例中,標記及/或細胞毒性劑可複合至該抗體。如本文所使用,標記係有助於偵測抗體及/或有助於偵測抗體所結合之分子的部分。非限制性例示性標記包括但不限於放射性同位素、螢光基團、酶基團、化學發光基團、生物素、抗原決定基標籤、金屬結合標籤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根據具體應用選擇適合標記。
如本文所使用,細胞毒性劑係降低一或多個細胞之增殖能力的部分。當例如由於細胞經歷細胞凋亡或以其他方式死亡,使細胞變得不太易於增殖時,細胞增殖能力減弱,細胞不能完成細胞週期及/或不能***、細胞分化等。非限制性例示性細胞毒性劑包括但不限於放射性同位素、毒素及化學治療劑。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根據具體應用選擇適合細胞毒性。在一些具體例中,細胞毒性劑係以下至少一種:抗代謝物、烷基化劑、抗生素、生長因子、細胞介素、抗血管生成劑、抗有絲***劑、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毒素或凋亡劑。
在一些具體例中,標記及/或細胞毒性劑係在活體外使用化學方法複合至抗體。非限制性例示性化學複合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包括可購自例如Thermo Scientific Life Science Research Produces(前稱Pierce;Rockford,Ill.)、Prozyme(Hayward,Calif.)、SACRI Antibody Services(Calgary,Canada)、AbD Serotec(Raleigh,N.C.)等之服務、方法及/或試劑。在一些具體例中,當標記及/或細胞毒性劑係多肽時,該標記及/或細胞毒性劑可由含至少一條抗體鏈之同一表現載體表現,由此產生包含該標記及/或細胞毒性劑與抗體鏈融合的多肽。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根據預期應用選擇將標記及/或細胞毒性劑複合至抗體的適合方法。
在一些具體例中,複合可為共價複合。在一些具體例 中,複合可為非共價複合。在一些具體例中,複合可經由特異性結合相互作用,例如經由二級抗體之結合進行。
例示性前導序列
為了使一些分泌蛋白質大量表現及分泌,來自異源蛋白質之前導序列可能係合需要的。在一些具體例中,採用異源前導序列可能有利,因為當在分泌過程期間在ER中移除前導序列時,所得成熟多肽可保持不變。異源前導序列之添加可用於表現及分泌一些蛋白質。
某些例示性前導序列描述於例如由新加坡國家大學生物化學系(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維護的線上前導序列資料庫(online Leader sequence Database)中。參見Choo等人,2005,BMC Bioinformatics,6:249;及PCT公開案第WO 2006/081430號。
III. 抗體活性
本文提供了提供特定功能特徵之抗LILRB2抗體。在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中,抗LILRB2抗體促進免疫原性(例如,如由M1型巨噬細胞所展現)以對病變,例如癌症起反應。另外或替代地,由例如M2型巨噬細胞所展現,本發明之抗LILRB2抗體可以抑制免疫調節(例如免疫抑制)反應。
阻斷HLA-A2可以作為破壞LILRB2與經典I類MHC分子之間之結合的模式。因此,在本發明之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阻斷HLA-G或HLA-A2與LILRB2(例如人類LILRB2)之結合。阻斷可以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或本文所描述之任何適合手段偵測及/或定 量。舉例而言,例如實施例10中所描述,HLA-G或HLA-A2之阻斷可以使用四聚體阻斷分析(例如使用人類單核球)偵測及/或定量。
在一些具體例中,阻斷HLA-G與LILRB2之結合的抗LILRB2抗體結合與HLA-G相同之LILRB2抗原決定基(亦即,完全地或部分地)。在一些具體例中,阻斷HLA-G與LILRB2之結合的抗LILRB2抗體結合HLA-G所結合之LILRB2抗原決定基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至少三個、至少四個、至少五個、至少六個、至少七個或至少八個殘基。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在四聚體結合分析中阻斷至少50%(例如50-100%、55-95%、60-90%、65-85%或70-80%,例如50-60%、60-70%、70-80%、80-90%或90-100%,例如約50%、約55%、約60%、約65%、約70%、約75%、約80%、約85%、約90%、約95%或約100%)之HLA-G四聚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在四聚體結合分析中以低於1.0nM(例如低於0.9nM、低於0.8nM、低於0.7nM、低於0.6nM、低於0.5nM、低於0.4nM、低於0.3nM、低於0.2nM、低於0.15nM、低於0.14nM、低於0.13nM、低於0.12nM、低於0.11nM、低於0.1nM、低於0.09nM或低於0.08nM)之EC50阻斷HLA-G四聚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阻斷HLA-A2與LILRB2之結合的抗LILRB2抗體結合與HLA-A2相同之LILRB2抗原決定基(亦即,完全地或部分地)。在一些具體例中,阻斷HLA-A2與LILRB2之結合的抗LILRB2抗體結合HLA-A2所結合之LILRB2抗原決定基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至少三個、至少四個、至少五個、至少六個、至少七個或至少八個殘基。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在四聚體結合分析中阻斷至少50%(例如50-100%、55-95%、60-90%、65-85%或70-80%, 例如50-60%、60-70%、70-80%、80-90%或90-100%,例如約50%、約55%、約60%、約65%、約70%、約75%、約80%、約85%、約90%、約95%或約100%)之HLA-A2四聚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在四聚體結合分析中以低於1.0nM(例如低於0.9nM、低於0.8nM、低於0.7nM、低於0.6nM、低於0.5nM、低於0.4nM、低於0.3nM、低於0.2nM、低於0.15nM、低於0.14nM、低於0.13nM、低於0.12nM、低於0.11nM、低於0.1nM、低於0.09nM或低於0.08nM)之EC50阻斷HLA-A2四聚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能夠將M2型巨噬細胞群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群。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可以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或本文所描述之任何適合方法,例如實施例6中所描述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分析或如實施例13中所描述之組織培養分析偵測或定量。
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一或多個選自由CXCL9、CXCL11、IRF1、TAP1、IL6R及IL15組成之群之基因表現增加,例如選自由CXCL9、CXCL11、IRF1、TAP1、IL6R及IL15組成之群之任一個或多個基因表現增加至少1%(例如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10%、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倍、至少2倍、至少3倍、至少4倍、至少5倍、至少10倍、至少20倍、至少30倍、至少40倍、至少50倍、至少100倍或更多)指示。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一或多個選自由CCL2、PTPN22、KLRC3、IL10、IL18R1、G6PD、CD68及BAT3組成之群之基因表現減少,例如選自 由CCL2、PTPN22、KLRC3、IL10、IL18R1、G6PD、CD68及BAT3組成之群之任一個或多個基因之表現減少至少1%(例如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10%、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100%)指示。
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一種、兩種或全部三種細胞介素之表現增加指示:TNFα、IL-1β、IL-6、CCL3、EGR2、TRAF1、IL1A、IRAK2、TNFα、IL7R、CCL2、IL8、CCL4、CXCL1、BCL2、EGR1、IL1RN、TNFSF15、DUSP4、ICAM1、TNFAIP3、TNFRSF9、CD83、TNFAIP6、CCL20、NFKB1、TNFRSF4、CXCL2、PTGS2、NFKBIA、NFKB2、CLEC4E、NFKBIZ、CCL5、CCL7、CLEC5A、CEBPB、TLR2、SRC、RELB、PLAUR、SOCS3、GBP1、CCL18、CSF1、CD40、NT5E、CCL23、CCL8、GBP5、ITGAX、C3、TNFSF15、ICAM5、DPP4、ZEB1、SPP1、IL23A、CD123及IL6,例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任一個或多個基因之表現增加至少1%(例如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10%、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倍、至少1.5倍、至少2倍、至少3倍、至少4倍、至少5倍、至少10倍、至少20倍、至少30倍、至少40倍、至少50倍、至少100倍或更高倍數)指示:TNFα、IL-1β、IL-6、CCL3、EGR2、TRAF1、IL1A、IRAK2、TNF、IL7R、CCL2、IL8、CCL4、CXCL1、BCL2、EGR1、IL1RN、TNFSF15、DUSP4、ICAM1、TNFAIP3、TNFRSF9、CD83、TNFAIP6、CCL20、NFKB1、TNFRSF4、CXCL2、PTGS2、NFKBIA、NFKB2、 CLEC4E、NFKBIZ、CCL5、CCL7、CLEC5A、CEBPB、TLR2、SRC、RELB、PLAUR、SOCS3、GBP1、CCL18、CSF1、CD40、NT5E、CCL23、CCL8、GBP5、ITGAX、C3、TNFSF15、ICAM5、DPP4、ZEB1、SPP1、IL23A、CD123及IL6。在一些具體例中,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IL-10、CCL2、TGFBR2、CXCL13、IL21R、CD36、CR1、C1QB及TGFBI之表現減少,例如選自由IL-10、CCL2、TGFBR2、CXCL13、IL21R、CD36、CR1、C1QB及TGFBI組成之群之任一個或多個基因之表現減少至少1%(例如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10%、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100%)指示。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結合至人類LILRB2之親和力大於結合至以下任一種或多種之親和力:人類LILRB1、人類LILRB3、人類LILRB4、人類LILRB5、人類LILRA1、人類LILRA2、人類LILRA3、人類LILRA4、人類LILRA5或人類LILRA6。在一些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LILRB2抗體以比人類LILRB1、人類LILRB3、人類LILRB4、人類LILRB5、人類LILRA1、人類LILRA2、人類LILRA3、人類LILRA4、人類LILRA5或人類LILRA6中任一種或多種高至少2倍之親和力(例如至少3倍、至少4倍、至少5倍、至少10倍、至少20倍、至少30倍、至少40倍、至少50倍、至少100倍或更高倍數親和力)結合至人類LILRB2。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與人類LILRB1、人類LILRB3、人類LILRB4、人類LILRB5、人類LILRA1、人類LILRA2、人類LILRA3、人類LILRA4、人類LILRA5或人類LILRA6中任一種 或多種之結合係例如生物層干涉測量術不可偵測的(例如藉由OCTET®測定低於0.08nm)。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與LILRB1、人類LILRB3、人類LILRB4、人類LILRB5、人類LILRA1、人類LILRA2、人類LILRA3、人類LILRA4、人類LILRA5或人類LILRA6中任一種或多種之KD大於10nM(例如大於15nM、大於20nM、大於25nM、大於30nM、大於35nM、大於40nM、大於45nM、大於50nM、大於60nM、大於70nM、大於80nM、大於90nM、大於100nM、大於500nM、大於1μM、大於10μM或大於100μM)。
IV. 抗體表現及製造 編碼抗LILRB2抗體之核酸分子
本文提供核酸分子,其包含編碼抗LILRB2抗體之一或多條鏈的聚核苷酸。在一些具體例中,核酸分子包含編碼抗LILRB2抗體之重鏈或輕鏈的聚核苷酸。在一些具體例中,核酸分子包含編碼抗LILRB2抗體之重鏈的聚核苷酸及編碼該抗體之輕鏈的聚核苷酸。在一些具體例中,第一核酸分子包含編碼重鏈之第一聚核苷酸且第二核酸分子包含編碼輕鏈之第二聚核苷酸。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重鏈及該輕鏈係由一個核酸分子表現,或由兩個獨立的核酸分子以兩個獨立的多肽形式表現。在一些具體例中,諸如當抗體係scFv時,單個聚核苷酸編碼包含連接在一起之重鏈及輕鏈的單個多肽。
在一些具體例中,編碼抗LILRB2抗體之重鏈或輕鏈的聚核苷酸包含編碼至少一個本文所提供之CDR的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編碼抗LILRB2抗體之重鏈或輕鏈的聚核苷酸包含編碼至 少3個本文所提供之CDR的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編碼抗LILRB2抗體之重鏈或輕鏈的聚核苷酸包含編碼至少6個本文所提供之CDR的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編碼抗LILRB2抗體之重鏈或輕鏈的聚核苷酸包含編碼前導序列之核苷酸序列,該序列在轉譯時位於重鏈或輕鏈之N末端。如上文所述,前導序列可為天然重鏈或輕鏈前導序列,或可為另一異源前導序列。
在一些具體例中,核酸係編碼本文序列表中之抗體之胺基酸序列中之任一個的核酸。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核酸係與編碼本文序列表中之抗體之胺基酸序列中之任一個的核酸至少80%一致,例如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核酸。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核酸係與本文所提供之核酸序列中之任一個或多個雜交的核酸。在一些具體例中,雜交係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在一些具體例中,雜交係在高嚴格度條件下進行,諸如:至少約6×SSC及1% SDS,65℃,其中先在約42℃下用約20%(v/v)甲醯胺/0.1×SSC洗滌10分鐘,且隨後在65℃下用0.2×SSC及0.1% SDS洗滌。
核酸分子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習知之重組DNA技術構築。在一些具體例中,核酸分子係適於在所選宿主細胞中表現的表現載體。
載體
提供包含編碼抗LILRB2重鏈及/或抗LILRB2輕鏈之聚核苷酸的載體。亦提供包含編碼抗LILRB2重鏈及/或抗LILRB2輕鏈之聚核苷酸的載體。此類載體包括但不限於DNA載體、噬菌體載體、 病毒載體、逆轉錄病毒載體等。在一些具體例中,載體包含編碼重鏈之第一聚核苷酸序列及編碼輕鏈之第二聚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及輕鏈由載體以兩個獨立多肽形式表現。在一些具體例中,重鏈及輕鏈係作為單個多肽之一部分表現,諸如當抗體係scFv時。
在一些具體例中,第一載體包含編碼重鏈之聚核苷酸且第二載體包含編碼輕鏈之聚核苷酸。在一些具體例中,第一載體及第二載體以類似量(諸如類似莫耳量或類似質量)轉染至宿主細胞中。在一些具體例中,將莫耳比或質量比介於5:1與1:5之間的第一載體及第二載體轉染至宿主細胞中。在一些具體例中,使用質量比介於1:1與1:5之間的編碼重鏈之載體及編碼輕鏈之載體。在一些具體例中,使用1:2質量比的編碼重鏈之載體及編碼輕鏈之載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選擇經優化以在CHO或CHO源性細胞中或在NSO細胞中表現多肽之載體。例示性此類載體描述於例如Running Deer等人,2004,Biotechnol.Prog.20:880-889中。
宿主細胞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重鏈及/或抗LILRB2抗體輕鏈可在原核細胞,諸如細菌細胞中;或在真核細胞,諸如真菌細胞(諸如酵母)、植物細胞、昆蟲細胞及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此類表現可例如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程序進行。可用於表現多肽之例示性真核細胞包括但不限於COS細胞,包括COS 7細胞;293細胞,包括293-6E細胞;CHO細胞,包括CHO-S、DG44。Lec13CHO細胞及FUT8CHO細胞;PER.C6®細胞(Crucell);及NSO細胞。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重鏈及/或抗LILRB2抗體輕鏈可在酵母中表現。 參見例如美國公開案第U.S.2006/0270045 A1號。在一些具體例中,具體真核宿主細胞係基於對抗LILRB2抗體重鏈及/或抗LILRB2抗體輕鏈進行所需轉譯後修飾之能力選擇。舉例而言,在一些具體例中,CHO細胞產生多肽,該等多肽之唾液酸化程度高於293細胞中所產生之相同多肽。
向所需宿主細胞中引入一或多種核酸可藉由任何方法完成,包括但不限於磷酸鈣轉染、DEAE-聚葡萄糖介導之轉染、陽離子脂質介導之轉染、電穿孔、轉導、感染等。非限制性例示性方法描述於例如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2001)中。核酸可根據任何適合方法短暫或穩定轉染於所需宿主細胞中。
亦提供包含本文所述之聚核苷酸或載體中之任一種的宿主細胞。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包含抗LILRB2抗體之宿主細胞。能夠過度表現異源DNA之任何宿主細胞均可用於分離編碼所關注抗體、多肽或蛋白質之基因的目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COS、HeLa及CHO細胞。亦參見PCT公開案第WO 87/04462號。適合非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包括原核生物(諸如大腸桿菌(E.coli)或枯草桿菌(B.subtillis)及酵母(諸如釀酒酵母(S.cerevisae)、裂殖酵母(S.pombe);或克魯維酵母(K.lactis))。
抗體之純化
抗LILRB2抗體可藉由任何適合方法純化。此類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親和基質或疏水性相互作用層析。適合親和力配體包括ROR1 ECD及結合抗體恆定區之配體。舉例而言,蛋白質A、蛋白 質G、蛋白質A/G,或抗體親和管柱可用於結合恆定區及純化抗LILRB2抗體。疏水作用層析,例如丁基或苯基管柱,亦適合於純化一些多肽,諸如抗體。離子交換層析(例如陰離子交換層析及/或陽離子交換層析)亦適合於純化一些多肽,諸如抗體。混合模式層析(例如逆相/陰離子交換、逆相/陽離子交換、親水相互作用/陰離子交換、親水相互作用/陽離子交換等)亦適合於純化一些多肽,諸如抗體。許多純化多肽之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
無細胞產生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係在無細胞系統中產生。非限制性例示性無細胞系統描述於例如Sitaraman等人,2009,Methods Mol.Biol.498:229-44;Spirin,2004,Trends Biotechnol.22:538-45;Endo等人,2003,Biotechnol.Adv.21:695-713中。
組成物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藉由上文所描述之方法製備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係在宿主細胞中製備。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係在無細胞系統中製備。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經純化。在一些具體例中,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抗體係嵌合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抗體係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抗體係人類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包含抗LILRB2抗體之細胞培養基。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包含抗LILRB2抗體之宿主細胞培養液。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包含藉由上文所描述之方法製備 之抗體的組成物。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中製備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經純化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嵌合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人類抗體。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包含大致超過以下任一種之濃度之抗LILRB2抗體的組成物:10mg/mL、20mg/mL、30mg/mL、40mg/mL、50mg/mL、60mg/mL、70mg/mL、80mg/mL、90mg/mL、100mg/mL、125mg/mL、150mg/mL、175mg/mL、200mg/mL、225mg/mL或250mg/mL。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嵌合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在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人類抗體。
V. 治療性組成物及方法 使用抗LILRB2抗體治療疾病之方法
提供抗體及包含抗體之組成物,其係用於治療人類或動物之方法中。亦提供治療疾病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抗LILRB2抗體。可用抗LILRB2抗體治療之非限制性例示性疾病包括但不限於癌症。
更詳細地說,可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治療之疾病諸如癌症的實例包括實體癌症及血液/淋巴癌以及惡性、潛在惡性及良性生長,諸如發育異常。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癌瘤、淋巴瘤、母細胞瘤、 肉瘤及白血病。更特定言之,此類癌症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腎癌(例如腎細胞癌,例如乳頭狀腎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症、間皮瘤、畸胎瘤、小細胞肺癌、垂體癌、食道癌、星形細胞瘤、軟組織肉瘤、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肺鱗癌)、腹膜癌、肝細胞癌、胃腸癌(例如胃癌)、胰臟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肝癌、膀胱癌、肝細胞瘤、乳癌、結腸癌、結腸直腸癌、直腸癌、子宮內膜或子宮癌、唾液腺癌、肝癌、***癌、外陰癌、甲狀腺癌、胸腺瘤、肝癌瘤、腦癌、神經膠質瘤、神經膠母細胞瘤、子宮內膜癌、睪丸癌、膽管癌、膽管肉瘤、膽囊癌、胃癌、黑色素瘤(例如葡萄膜黑色素瘤)、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腺樣囊性癌症及各種類型之頭頸癌(例如鱗狀頭頸癌)。
抗LILRB2抗體可視需要投與受試者。投與頻率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諸如主治醫師基於考慮所治療病狀、所治療受試者之年齡、所治療病狀之嚴重程度、所治療受試者之一般健康狀況及類似因素決定。在一些具體例中,有效劑量之抗LILRB2抗體係向受試者投與一或多次。在一些具體例中,有效劑量之抗LILRB2抗體係向受試者一月一次、一月不到一次,諸如每兩個月一次或每三個月一次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有效劑量之抗LILRB2抗體係每月投與不到一次,諸如每兩週一次或每週一次投與。有效劑量之抗LILRB2抗體係向受試者投與至少一次。在一些具體例中,有效劑量之抗LILRB2抗體可多次投與,包括持續至少一個月、至少六個月或至少一年的時間段。
在一些具體例中,醫藥組成物係以有效治療(包括預防)癌症之量投與。治療有效量通常取決於所治療受試者之體重、其生理或健康狀況、所治療病狀之延伸性或所治療受試者之年齡。一般而言, 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5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5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
在一些具體例中,醫藥組成物係以有效引起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之量投與。
治療有效量通常取決於所治療受試者之體重、其生理或健康狀況、所治療病狀之延伸性或所治療受試者之年齡。一般而言,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5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5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
醫藥組成物
在一些具體例中,包含抗LILRB2抗體之組成物係以利用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調配物形式提供(參見例如Gennaro, 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with Facts and Comparisons:Drugfacts Plus,第20版(2003);Ansel等人,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第7版,Lippe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2004);Kibbe等人,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第3版,Pharmaceutical Press(2000))。各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媒劑、佐劑及稀釋劑係可用的。此外,各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輔助物質,諸如pH調節劑及緩衝劑、張力調節劑、穩定劑、濕潤劑及類似物,亦係可用的。非限制性例示性載劑包括生理食鹽水、緩衝生理食鹽水、右旋糖、水、丙三醇、乙醇及其組合。
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抗LILRB2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嵌合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在如本文所描述之宿主細胞或無細胞系統中製備之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具體例中,醫藥組成物係以有效治療(包括預防)癌症之量投與。治療有效量通常取決於所治療受試者之體重、其生理或健康狀況、所治療病狀之延伸性或所治療受試者之年齡。一般而言,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10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5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5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100μg至每公 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1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2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0.05mg至每公斤體重約10mg範圍內之量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在每公斤體重約5mg或更低範圍內,例如低於4mg/kg、低於3mg/kg、低於2mg/kg或低於1mg/kg抗體之量投與。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以每劑在每公斤體重約50μg至每公斤體重約5mg範圍內之量存在。舉例而言,在一些具體例中,對於20kg的人而言,劑量可在約1mg至約100mg之範圍內。在一些具體例中,劑量可在2mg至200mg抗LILRB2抗體之範圍內。在一些具體例中,劑量可在10mg至400mg抗LILRB2抗體之範圍內。
投藥途徑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可在活體內藉由各種途徑投與,該等途徑包括但不限於靜脈內、動脈內、非經腸、腫瘤內、腹膜內或皮下。適當調配物及投藥途徑可根據預期應用選擇。
組合療法
抗LILRB2抗體可單獨投與或與其他治療模式,例如與其他治療劑一起投與。其可在其他治療模式之前、與其他治療模式實 質上同時及/或在其他治療模式之後提供,其他治療模式例如外科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或投與生物製劑,諸如另一治療性抗體。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係與另一抗癌劑一起投與。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PD-1療法一起投與。例示性PD-1療法包括但不限於納武單抗(BMS-936558、MDX-1106、ONO-4538);皮立珠單抗、拉立珠單抗/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MK-3475);德瓦魯單抗;RG-7446;阿維魯單抗(avelumab)(MSB-0010718C);AMP-224;BMS-936559(抗PD-L1抗體);AMP-514;MDX-1105;ANB-011;抗LAG-3/PD-1;抗PD-1Ab(CoStim);抗PD-1 Ab(Kadmon Pharm.);抗PD-1Ab(Immunovo);抗TIM-3/PD-1 Ab(AnaptysBio);抗PD-L1 Ab(CoStim/Novartis);MEDI-4736(抗PD-L1抗體,Medimmune/AstraZeneca);RG7446/MPDL3280A(抗PD-L1抗體,Genentech/Roche);KD-033、PD-1拮抗劑(Agenus);STI-A1010;STI-A1110;TSR-042;以及針對計劃性死亡蛋白-1(PD-1)或計劃性死亡配體1(PD-L1)之其他抗體及其他藥劑(例如JTX-4014,US 2018/0118829)。
在一些具體例中,若受試者之腫瘤係PD-L1,則該受試者被選擇用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及PD-1療法治療。測定PD-L1之含量可以例如使用IHC測定。在一些具體例中,受試者先用PD-1療法治療,且隨後用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治療,且繼續進行或不進行PD-1療法。因此,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包括用抗LILRB2抗體治療受試者,其中該受試者已預先用PD-1療法治療。
在一些具體例中,將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投與顯示一或多種腫瘤中存在巨噬細胞之患者。巨噬細胞之存在可藉由例 如mRNA特徵或IHC來確定。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一或多種選自以下之療法一起投與:抗CD47抗體(例如CC90002(Celgene)或Hu5F9-G4(Forty Seven,Inc.));抗SIRPα抗體(例如OSE-172(OSE Immunotherapuetics));聚乙二醇化IL-2(例如NKTR-214(Nektar Therapeutics));抗VEGF抗體(例如貝伐單抗(bevacizumab)(AVASTIN®));TTI-621或TTI-624(Trillium Therapeutics SIRPa-Fc);ALX148(Alexo,SIRPa-Fc)及IDO抑制劑(例如艾帕斯塔(epacadostat)(Incyte))。
在一些具體例中,受試者被選擇用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及ICOS療法(例如JTX-2011,例如,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6/0304610號中所描述,該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一起治療。在一些具體例中,受試者先用ICOS療法治療,且隨後用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治療,且繼續進行或不進行ICOS療法。因此,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包括用抗LILRB2抗體治療受試者,其中該受試者已預先用ICOS療法治療。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促效劑抗OX40抗體(諸如Medi6469,MedImmune;MOXR0916/RG7888,Roche)一起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抗CTLA4抗體(諸如伊派利單抗(ipilimumab)、YERVOY®、BMS-734016;MDX-101)一起投與。
在一些具體例中,其他治療劑係化學治療劑。可與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組合之例示性化學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卡培他濱(capectiabine)、環磷醯胺、達卡巴仁(dacarbazine)、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環磷醯胺、多西他賽(docetaxel)、小紅莓(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表柔比星(epirubicin)、艾瑞布林(eribulin)、5-FU、吉西他濱(gemcitabine)、伊立替康(irinotecan)、伊沙匹隆(ixabepilone)、甲胺喋呤(methotrexat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奧沙利鉑(oxaliplatin)、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白蛋白結合型太平洋紫杉醇(nab-paclitaxel)、ABRAXANE®(蛋白質結合型太平洋紫杉醇)、培美曲塞(pemetrexed)、長春瑞濱(vinorelbine)及長春新鹼(vincristine)。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至少一種激酶抑制劑一起投與。非限制性例示性激酶抑制劑包括埃羅替尼(erlotinib)、阿法替尼(afa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克唑替尼(crizotinib)、達拉菲尼(dabrafe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維羅非尼(vemurafenib)及卡比替尼(cobimetanib)。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其他治療劑係IDO抑制劑。非限制性例示性IDO抑制劑描述於例如US 2016/0060237及US 2015/0352206中。非限制性例示性IDO抑制劑包括因多莫得(Indoximod)(New Link Genetics)、INCB024360(Incyte Corp)、1-甲基-D-色胺酸(New Link Genetics)及GDC-0919(Genentech)。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免疫調節藥物(IMiD)組合投與。非限制性例示性IMiD包括沙立度胺(thalidomide)、來那度胺(lenalidomide)及泊利度胺(pomalidomide)。
在一些具體例中,抗LILRB2抗體係與第二治療方法一起投與以進行治療。因此,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之投與可與另一治療系統組合。
在一些具體例中,其他治療劑係癌症疫苗。已研究出癌 症疫苗作為抗原轉移及樹突狀細胞活化之潛在方法。特定言之,疫苗接種與用於共刺激路徑之免疫檢查點或促效劑之組合已顯示出克服耐受性及產生增加之抗腫瘤反應的跡象。已測試使用不同方法促進針對腫瘤之免疫反應的多種癌症疫苗(參見例如Emens,2008,Expert Opin.Emerg.Drugs,13(2):295-308)。已設計出增強B細胞、T細胞或專職抗原呈現細胞針對腫瘤之反應的方法。癌症疫苗之例示性類型包括但不限於採用靶向不同腫瘤抗原的基於肽之疫苗,其可以肽/蛋白質形式或以經基因工程改造之DNA載體、病毒、細菌或類似物之形式遞送;及細胞生物學方法,例如用於開發針對不太明確之靶的癌症疫苗,包括但不限於自患者源性樹突狀細胞開發之疫苗、自體腫瘤細胞或腫瘤細胞溶解產物、同種異體腫瘤細胞及類似物。
非限制性例示性癌症疫苗包括西普魯塞-T(Sipuleucel-T),其來源於包括抗原呈現細胞之自體末梢血液單核細胞(PBMC)(參見例如Kantoff PW等人,2010,N Engl J Med 363:411-22)。在產生西普魯塞-T時,患者之PBMC用PA2024離體活化,PA2024係***酸性磷酸酶(***抗原)與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免疫細胞活化劑)之重組融合蛋白。另一有關候選癌症疫苗之方法係產生針對在腫瘤組織,諸如黑色素瘤中突變之特定肽的免疫反應(參見例如Carreno等人,2015,Science 348:6236)。在一些具體例中,此類突變肽可稱為新抗原。作為在腫瘤疫苗中使用新抗原之非限制性實例,在患有諸如黑色素瘤之癌症的個體患者中鑑別腫瘤中預測會結合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蛋白質HLA-A*02:01之新抗原。使來自患者之樹突狀細胞離體成熟,隨後與新抗原一起培育。接著,將經活化之樹突狀細胞投與患者。在一些具體例中,在投與癌症疫苗後,可偵測到針對該新抗 原的強大T細胞免疫。
在一些此類具體例中,癌症疫苗係使用新抗原開發。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癌症疫苗係DNA疫苗,諸如乳腺球蛋白-A DNA疫苗(參見例如Gillanders等人,2014,Clin.Canc.Res.,20:5964-75)。在一些具體例中,癌症疫苗係包含癌症抗原的經工程改造之病毒,諸如PROSTVAC(瑞利莫近-加伐西瑞維加(rilimogene galvacirepvec)/瑞利莫近-格弗利維格(rilimogene glafolivec))。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癌症疫苗包含經工程改造之腫瘤細胞,諸如GVAX,其係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轉染之腫瘤細胞疫苗(參見例如Nemunaitis,2005,Expert Rev Vaccines,4:259-74)。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在癌症疫苗之前、同時及/或之後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使用新抗原開發之癌症疫苗係與本文所描述之抗LILRB2抗體組合使用。在一些此類具體例中,該組合治療係用於治療具有高突變負荷之癌症,諸如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或結腸直腸癌。
在一些具體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LILRB2抗體係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療法)組合投與。CAR-T細胞可經基因修飾成表現識別腫瘤細胞所表現之抗原的受體。該抗原可為由腫瘤特異性表現之抗原或由癌細胞及健康組織表現之抗原。在一些具體例中,CAR-T細胞係抗BCMA CAR-T細胞。在一些具體例中,CAR-T療法係授受性CAR-T療法,其中將患者T細胞移出且進行修飾以表現嵌合抗原受體,且接著將其回輸給患者。參見例如Dai等人,2016,J Natl Cancer Inst,108(7):djv439,doi:10.1093/jnci/djv439;Gill等人,2015,Blood Rev,pii:S0268-960X(15)00080-6,doi: 10.1016/j.blre.2015.10.003;Gill等人,2015,Immunol.Rev,263(1):68-89.doi:10.1111/imr.12243。
套組/製品
本文亦提供用於本文所述方法中之任一種中的套組、藥物、組成物及單位劑型。
套組可包括一或多個容器,該一或多個容器包含抗LILRB2抗體(或單位劑型及/或製品)。在一些具體例中,提供一種單位劑量,其中該單位劑量含有預定量之組成物,該組成物包含抗LILRB2抗體,且包含或不包含一或多種其他試劑。在一些具體例中,此類單位劑型係供應於注射用一次性預填充注射器中。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單位劑量中所含之組成物可包含生理食鹽水、蔗糖或類似物;緩衝液,諸如磷酸鹽或類似物;及/或經調配以處於穩定且有效之pH範圍內。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可以凍乾粉末形式提供,該凍乾粉末可在添加例如無菌水之適當液體時復原。在一些具體例中,該組成物包含一或多種抑制蛋白質聚集之物質,包括但不限於蔗糖及精胺酸。在一些具體例中,組成物包含肝素及/或蛋白聚糖。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單位劑量中所用抗LILRB2抗體之量可為本文關於所描述之各種方法及/或組成物提供之量中之任一種。
在一些具體例中,套組進一步包含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任一種治療癌症之使用說明書。套組可進一步包含選擇適合或治療之個體的說明。套組中供應之說明書通常為在標籤或藥品說明書(例如,套組中所包括之紙張)上之書面說明書,但機器可讀說明書(例如磁性或光學存儲盤上載有的說明書)亦為可接受的。在一些具體例 中,套組進一步包含另一治療劑。
該等套組係在適合包裝中。適合包裝包括但不限於小瓶、瓶子、廣口瓶、可撓性包裝(例如密封聚酯薄膜(Mylar)或塑膠袋)及類似物。套組可視情況提供諸如緩衝劑之其他組分及說明性資訊。因此,本申請案亦提供製品,其包括小瓶(諸如密封小瓶)、瓶子、廣口瓶、可撓性包裝及類似物。
實施例
以下論述之實施例僅意欲例示本發明,且不應視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該等實施例不意欲表示以下實驗係所進行之所有實驗或唯一實驗。已努力確保所用數字(例如量、溫度等)之準確度,但應說明仍存在一些實驗誤差及偏差。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溫度係攝氏度,且壓力為或接近大氣壓。
實施例1. HLA-G細胞培養實驗
以下實施例研究HLA-G抑制骨髓細胞功能之作用。圖1顯示LILRB2表現骨髓細胞及HLA-G表現腫瘤細胞之模式。阻斷性抗LILRB2抗體描繪於在骨髓細胞上表現之LILRB2與腫瘤細胞上表現之HLA-G之間。將以四聚體形式表現之多聚HLA-G用於原代人類骨髓細胞分析中以研究HLA-G抑制樹突狀細胞功能之作用。
收集非黏附不成熟樹突狀細胞(iDC)並在1×DPBS(Gibco)中洗滌兩次,且接著以每孔1×105個細胞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中補充有GLUTAMAXTM(Gibco)及10% HI-FBS(Sigma)之RPMI1640中。將iDC塗鋪於單獨培養基中,或使其 在存在或不存在HLA-G四聚體(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情況下於含有PGE2、IL-1β及TNFα之培養基中成熟並在37℃+5% CO2下培育。24小時之後,收集上清液,根據製造商之方案(BD),經由細胞計數珠粒陣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進行細胞介素分析,並使用Accuri C6分析儀(BD)分析。細胞用對重要抗原呈現分子具有特異性之抗體染色且使用FACSCELESTATM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評估此等標記物之細胞表現。
在HLA-G四聚體存在下成熟的DC展現成熟標記物CD80及CD86之表現減少(圖2A至2F)。當將HLA-G四聚體與LILRB2供體樹突狀細胞一起培育時,此抑制作用消除(圖2G至2L)。此等結果展示,可溶性HLA-G阻斷樹突狀細胞之成熟及樹突狀細胞發育成強效抗原呈現細胞之能力,且HLA-G介導之抑制取決於樹突狀細胞上表現之LILRB2。
實施例2. 產生抗體
對小鼠及大鼠免疫接種人類LILRB2蛋白質或利用編碼人類LILRB2之DNA質體過度表現人類LILRB2之細胞。除J-16及J-18至J-20外的所有抗體均為鼠類起源的;J-16及J-18至J-20係來源於大鼠免疫接種。使用過度表現全長LILR蛋白質之細胞株,根據相對於其他LILR家族成員,針對人類LILRB2之特異性篩選融合瘤純系上清液。將所關注之融合瘤純系按比例擴大並純化上清液進行更深入之抗體篩選,隨後對所關注純系測序並以人類IgG4嵌合體形式重組製造。(參見圖3A及3B。)
實施例3. 嵌合抗體篩選:初始抗LILRB2篩選設置
由於十一個報導之人類LILR家族成員間存在高度序列相似性,故在融合瘤純系、融合瘤按比例擴大、嵌合及人類化抗體階段,根據針對所有家族成員之特異性篩選抗體。在嵌合抗體階段,使用FORTEBIO® OCTET®檢查細胞上以及利用重組蛋白之特異性。
在細胞上,特異性係由低於同型對照截止值之兩倍的抗體結合定義。利用陽性對照抗體確定細胞表面上家族成員之表現,且亦與陽性對照相比較來評價抗體。
對於可溶性重組蛋白分析,重組LILR家族蛋白質係以6×His及/或人類Fc1融合蛋白形式表現。將抗體以10μg/mL裝載於抗人類捕捉(AHC)感測器上,且感測器在動力學緩衝液中基線化。將對照抗體以類似方式裝載至感測器上。若使用人類Fc融合蛋白,則用人類Fc蛋白質阻斷感測器並在動力學緩衝液中基線化。接著,測試感測器與300nM家族成員蛋白質之締合。結合視為OCTET®儀器上超過0.08nm截止值之反應。
嵌合(hIgG4)抗LILRB2抗體係基於針對細胞表現之hLILRB2相對於針對十個其他人類LILR家族成員之特異性、阻斷配體與細胞表現之LILRB2之相互作用的能力及在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分析中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具有發炎性活化狀態之M1型巨噬細胞的能力選擇。另外,根據與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單核球之結合對所選LILRB2特異性配體阻斷抗體進行篩選。在所有篩選中包括同型對照抗體以測定背景信號。以下描述所進行的用於鑑別配體阻斷、hLILRB2特異性嵌合抗體之具體標準及策略。結果概述於圖3A及3B中且於下文詳細地描述。
抗體分組概述
使用OCTET® Red96以夾心形式對針對LILRB2之一小組抗體分組。簡言之,將10μg/mL抗體#1(示於第1行中)裝載至AHC感測器上。尖端在動力學緩衝液中基線化,用hFc1阻斷,在動力學緩衝液中基線化,接著裝載人類LILRB2。尖端再在動力學緩衝液中基線化並裝載10μg/mL抗體#2(示於第1列中)。下表2中顯示之反應值係呈所述夾心形式之抗體#2之結合。
鑑別為LILRB2之特異性結合物及HLA-G結合至LILRB2之強效阻斷劑的抗體(J-19、J-11及J-17)屬於靠近但不完全重疊之抗原決定基組。J-11及J-19不阻斷彼此與LILRB2之結合,但兩者經J-17阻斷。對LILRB2具有特異性但不阻斷HLA-G之抗體J-04、J-03及J-07結合於與具有特異性並阻斷HLA-G之三種抗體不同的組,且亦結合於與阻斷HLA-G結合至LILRB2但與LILRA1交叉反應之抗體J-16相同的組。結果顯示於下表3中。
表3. 抗體分組結果
實施例4. 嵌合抗體篩選:針對與LILR家族成員之交叉反應進行之篩選
本篩選之目的係鑑別特異性結合至細胞上表現之hLILRB2的抗體,且針對細胞表現之hLILRB1、hLILRB3、hLILRB4、hLILRB5、hLILRA1、hLILRA2、hLILRA3、hLILRA4、hLILRA5及hLILRA6進行複篩。根據細胞hLILRB2特異性篩選25種嵌合(hIgG4)抗體。hLILRB2結合之陽性匹配(hit)鑑別為與hLILRB2-CHO-s之結合比同型對照mAb結合高兩倍的抗體。與非LILRB2表現細胞之結合比同型對照mAb結合高兩倍之抗體亦稱為非LILRB2特異性或交叉反應性的。
如圖4中所示,確定76%之測試嵌合抗體結合細胞表現之人類LILRB2。78%之此等hLILRB2結合抗體展現相對於CHO-s上過度表現之其他十個家族成員,特異性結合至hLILRB2。除hLILRB2CHO-s外,偵測到與另一LILR過度表現細胞株之結合比同型對照高2倍之抗體亦被認為與hLILRB3、hLILRA1、hLILRA2及/或hLILRA3交叉反應。在此篩選中未鑑別出與hLILRB1、hLILRB4、hLILRA4、hLILRA5或hLILRA6交叉反應之抗體。
實施例5. 嵌合抗體篩選:針對HLA-G阻斷抗LILRB2嵌合mAb及HLA-A2阻斷抗LILRB2嵌合mAb進行之篩選
另外,在基於細胞之分析中根據阻斷配體-受體相互作用之能力篩選抗體。當HLA-G結合LILRB2時,使骨髓細胞呈現免疫抑制性。因此,預計鑑別能夠阻斷HLA-G:LILRB2相互作用之抗LILRB2抗體在促進抗腫瘤反應方面係有益的。除HLA-G外,能夠抑制骨髓細胞之另一LILRB2配體係經典的I類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分子,諸如HLA-A2。
在二次篩選中,將1×105個過度表現人類LILRB2之CHO-s細胞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中並用1×DPBS(Gibco)洗滌兩次,且與在50μL FACS緩衝液(含有2% HI-FBS(Sigma)+0.05%疊氮化鈉之1×DPBS)中製備之10μg/mL一次抗體(抗LILRB2 mAb或對照)一起培育。與mAb一起在4℃下培育30分鐘之後,細胞在FACS緩衝液中洗滌兩次且接著再懸浮於50μL含有5μg/mL APC複合HLA-A2或HLA-G四聚體(Fred Hutch)之FACS緩衝液中。細胞在4℃下避光培育30-60分鐘。與四聚體一起培育之後,細胞在FACS緩衝液中洗滌並再懸浮於固定緩衝液(在1×DPBS中稀釋之1.5%三聚甲醛)中。樣品使用Celesta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 Biosciences)進行分析。資料表示根據以下等式計算的由mAb阻斷之四聚體相對於單獨四聚體的百分比:
區分HLA-G阻斷抗體與HLA-G非阻斷抗體之研究的結果顯示於圖5中。能夠阻斷細胞上HLA-G:LILRB2相互作用之抗體係 以在抗體存在下結合至LILRB2+細胞之四聚體相較於在無抗體存在下結合至細胞之四聚體的百分比鑑別。該25種抗LILRB2抗體中有七種使HLA-G四聚體與hLILRB2+CHO-s之結合阻斷至少50%。同型對照抗體未能阻斷HLA-G與LILRB2+細胞之結合。
區分HLA-A2阻斷抗體與HLA-A2非阻斷抗體之研究的結果顯示於圖6中。能夠阻斷細胞上HLA-A2:LILRB2相互作用之抗體係以在抗體存在下結合至LILRB2+細胞之四聚體相較於在無抗體存在下結合至細胞之四聚體的百分比鑑別。該25種抗LILRB2抗體中有六種使HLA-A2四聚體與hLILRB2+CHO-s之結合阻斷至少50%。同型對照抗體未能阻斷HLA-A2與LILRB2+細胞之結合。
實施例6. 嵌合抗體篩選:根據在細胞培養物中之生物活性篩選抗LILRB2嵌合mAb 人類巨噬細胞單株培養-細胞介素釋放分析
使來自健康供體末梢血液之原代人類單核球在M-CSF存在下分化成巨噬細胞。在分化七天之後,將1×105個人類單核球分化之巨噬細胞(HMDM)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各孔中含有100ng/mL LPS且不存在或存在1μg/mL可溶性mAb之細胞培養基(RPMI(Gibco)+10% FBS(Sigma))中,最終體積200μL。在37℃及5% CO2下培育24小時之後,收集上清液並根據製造商之方案(BD Biosciences)進行細胞介素珠粒陣列(CBA)以量測響應於mAb而產生之細胞介素。樣品使用Accuri C6細胞計數器分析儀(BD Biosciences)進行分析。資料表示二至四個供體之平均值。
如圖7A及7B中所示,偵測在用可溶性抗LILRB2 mAb 處理後原代HMDM之M1/發炎性及M2/消炎性細胞介素產生情況。所量測之M1/發炎性細胞介素包括TNFα,以及IL-6及IL-1β(資料未示出)。所量測之M2/消炎性細胞介素包括IL-10以及CCL-2(資料未示出)。細胞介素之產生係以相對於僅LPS處理標準化之含量描述。
觀察到M1促進活性(如藉由TNFα增加量測)與抗LILRB2 mAb阻斷HLA-G/A:LILRB2相互作用之能力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圖8A及8B)。
人類巨噬細胞單株培養-Nanostring分析
使原代人類單核球在M-CSF存在下分化成巨噬細胞。分化七天之後,將1×105個HMDM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各孔中含有100ng/mL LPS且不存在或存在10μg/mL可溶性抗hLILRB2 mAb之細胞培養基(RPMI(Gibco)+10% FBS(Sigma))中,最終體積200μL。準備類似條件以評價在無LPS存在下mAb之活性。在37℃及5% CO2下培育細胞,並塗鋪各孔以評估在處理後四小時及24小時之基因變化。在每個時間點,收集上清液並自細胞提取出RNA,使用Quibit定量並使用AATI之片段分析儀進行QC。若自樣品提取出足量的RNA,則使用NanoString nCounter,使用人類免疫學V2組以及定製巨噬細胞特異性加標進行基因表現。基因表現針對管家基因之表現標準化,接著使用自陰性探針得到的資料進行雜訊定限。將基因表現變換至log2區間中且由用LILRB2結合物處理之樣品得到的資料針對由來自同一供體的帕利珠單抗處理之樣品得到的資料標準化。資料表示由四個供體得到的結果。
每個供體及每種處理之log2(基因表現)針對響應於帕利 珠單抗對照之log2(基因表現)標準化。表4及5列出在MATLAB中使用ttest函數計算的分別在存在或不存在LPS下有差異地表現的基因。所有供體在暴露於藥物四小時之後在無LPS存在下響應於所有抗LILRB2抗體而中值log2(倍數變化)大於1(亦即,2倍增加)或小於-1(亦即,2倍減少)且p<0.05的基因(表4)及在暴露於藥物24小時之後在LPS存在下響應於所有抗LILRB2抗體而有差異地表現的基因(表5)。此等變化在供體間一致且作為組織培養章節中所定義之單株培養標記分數之基礎。
實施例7. 嵌合抗體篩選:根據與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交叉反應性篩選抗LILRB2嵌合mAb 方法 原代細胞結合
人體內之LILRB2表現限於包括單核球及嗜中性球在內之固有免疫細胞類型。測試所選能夠促進M2型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之HLA-G/A阻斷性抗LILRB2 mAb結合全血中人類、食蟹獼猴及恆河猴單核球之可能性。將自健康人類、食蟹獼猴及恆河猴供體獲得的全血放入肝素鈉管中。收到後,根據製造商之方案,將100μL未稀釋之全血與Fc-受體阻斷試劑(TruStain,Biologend)一起培育。培育15分鐘之後,將25μg/mL生物素化mAb添加至血液中並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之後,添加經稀釋之抗生蛋白鏈菌素-APC(BioLegend)及人類/NHP交叉反應性抗CD14-BV421純系M5E2(BioLegend)並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將紅血球溶解及並根據製造商之方案,使用1×溶解/固定溶液(BD Biosciences)固定樣品。樣品使用Celesta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 Biosciences)進行分析。所有物種中之單核球鑑別為側面散射(SSC)hi CD14hi細胞,嗜中性球鑑別為SSChiCD14lo細胞,且淋巴細胞鑑別為SSClo CD14neg細胞。
與過度表現之恆河猴LILRB2之細胞結合
抗hLILRB2 mAb與恆河猴LILRB2(LILRBb)蛋白質之結合係藉由將LILRBb-CHOs細胞與所選抗hLILRB2 mAb一起培育30分鐘來評估。培育之後,洗滌細胞並根據製造商之方案,將其與抗hIgG-APC(Jackson Labs)一起培育。細胞結合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 術,使用Celesta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 Biosciences)評估。
結果
相對於淋巴細胞,在本分析中測試的所有抗LILRB2 mAb均優先結合人類全血中之單核球及嗜中性球(圖9A-9C)。單一抗LILRB2 mAb展現與食蟹獼猴及人類之跨物種反應性,且相對於淋巴細胞,類似地優先結合至單核球及嗜中性球。同型對照抗體與人類或NHP血液中之任何細胞類型無明顯結合。圖10A及10B證實,此等結果表示過度表現NHP LILRB2(LILRBb)之細胞,由此優先交叉結合至NHP單核球及嗜中性球之抗hLILRB2亦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特異性結合至過度表現恆河猴LILRB2(LILRBb)之CHO-s且不與恆河猴中包括LILRBa在內的密切相關之家族成員交叉反應。
實施例8. 關於前導嵌合抗體之人類化、親和力表徵及評估策略
前導嵌合體係藉由將前導抗體之CDR移植至人類構架中,同時維持某些胺基酸以支持環結構及鏈界面來進行人類化。產生總計五個重鏈可變區及五個輕鏈可變區且組合表現以產生人類IgG4主鏈之總計25種人類化變異體。此等變異體係以重組蛋白形式表現且基於蛋白質力價及與人類LILRB2靶之親和力進行過濾。進一步表徵抗體之功能及生物物理特性以縮小該組並選擇人類化前導物。
使用以親和純化山羊抗人類IgG(AffiniPure Goat Anti-Human IgG)(即Fcγ片段特異性抗體)預先固定之Mass-2(Sierra Sensors)高容量胺晶片,將人類化抗體捕捉於抗人類表面上且接著藉由使65至0.27nM之六種不同濃度的分析物流過抗體表面來量測與人類 LILRB2-His之結合。移開(10mM甘胺酸,pH 2.0)抗LILRB2表面且在所有濃度或僅緩衝液循環間進行再捕捉。使用Sierra分析儀軟體(3.1.14版)分析資料。所有曲線兩次減除且擬合至1:1朗格繆爾擬合(Langmuir Fit)。結果顯示於下表6中。
人類化(hIgG4)抗LILRB2抗體基於針對細胞表現hLILRB2相對於針對十個其他人類LILR家族成員之特異性、阻斷配體與細胞表現之LILRB2之相互作用的能力及在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分析中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發炎性活化狀態的能力進一步表徵。另外,根據與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單核球之結合篩選抗體。另外,對於針對細胞表現之LILRB2之親和力、配體阻斷及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功能分析中細胞介素之產生,評估人類化變異體之特定EC/IC50。在所有篩選中包括同型對照抗體以測定背景信號。EC/IC50係基於經變換的未標準化資料,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計算。結果概述於圖11A及11B中且於下文詳細地描述。
實施例9. 人類化抗體表徵:LILR家族交叉反應性篩選
本評估之目的係驗證抗LILRB2抗體在人類化後維持對 細胞上表現之hLILRB2的特異性,而不結合其他相關LILR家族成員,包括hLILRB1、hLILRB3、hLILRB4、hLILRB5、hLILRA1、hLILRA2、hLILRA3、hLILRA4、hLILRA5及hLILRA6。hLILRB2結合之陽性匹配鑑別為結合大於或等於同型對照抗體結合之三倍的抗體。測試變異體沒有比同型高超過三倍之非特異性結合。另外,測定基於細胞之親和力量測值EC50
方法
為了測試對hLILRB2具有特異性且對該十個LILR家族成員中之任一個無特異性,使用多路複用的基於細胞之條形編碼方法,根據製造商之方案,用Far Red及/或Violet Cell Trace染料(Thermo Scientific)對細胞染色或使細胞保持不染色。簡言之,細胞用1×DPBS洗滌兩次且接著在37℃下,與在1×DPBS中稀釋之染料一起培育20分鐘,每5-10分鐘溫和地混合。藉由向細胞中添加相等體積之100% HI-FBS(Sigma)淬滅染料標記。應注意,LILRB1、LILRB2、LILRB3、LILRB4及LILRB5細胞株亦呈GFP陽性,而LILRA1、LILRA2、LILRA3、LILRA4、LILRA5及LILRA6細胞株係呈GFP陰性。接著,細胞在1×DPBS中洗滌兩次且接著將全部11個細胞株組合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各孔中。各細胞株係以每孔至少25×103個細胞塗鋪。接著,將細胞再懸浮於在FACS緩衝液(含有2% HI-FBS(Sigma)+0.05%疊氮化鈉之1×DPBS)中製備的一次抗體(抗LILRB2 mAb或對照)中。在4℃下培育30分鐘之後,細胞用1×DPBS洗滌兩次並再懸浮於在FACS緩衝液中1:200稀釋之抗人類IgG-PE(BioLegend)中。在4℃下避光培育30分鐘之後,細胞在1×DPBS 中洗滌並再懸浮於固定緩衝液(在1×DPBS中稀釋之1.5%三聚甲醛)中。樣品使用Celesta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 Biosciences)進行分析。針對各細胞株中之各抗體,測定PE之幾何平均螢光強度(gMFI)。用同型對照偵測背景MFI並以相對於同型之倍數度量測試抗體之相對結合。
結果
在測試針對hLILRB2之結合及特異性的抗hLILRB2人類化抗體中,所有抗體在基於細胞之結合分析中均明顯結合至hLILRB2且不與該十個另外的hLILR家族成員中之任一個交叉結合(圖12)。各抗體針對LILRB2表現CHO-s之EC50係在亞奈莫耳濃度範圍內(圖13)。
實施例10. 人類化抗體表徵:阻斷HLA-G及HLA-A2與hLILRB2+細胞之結合
評估所選人類化變異體阻斷HLA-G及HLA-A2與原代人類巨噬細胞表現之hLILRB2之相互作用的效力。使原代人類單核球在M-CSF存在下分化成巨噬細胞。分化七天之後,將1×105個HMDM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中並用1×DPBS(Gibco)洗滌兩次,且接著與50μL在FACS緩衝液(含有2% HI-FBS(Sigma)+0.05%疊氮化鈉之1×DPBS)中製備之一次抗體(抗LILRB2 mAb或對照)一起培育。與mAb一起在4℃下培育30分鐘之後,細胞在FACS緩衝液中洗滌兩次且接著再懸浮於50μL含有5μg/mL APC複合HLA-G或HLA-A2四聚體(Fred Hutch)之FACS緩衝液中。細胞在4℃下避光培育30-60分鐘。與四聚體一起培育之後,細胞在FACS緩衝液中洗滌並再懸浮於 固定緩衝液(在1×DPBS中稀釋之1.5%三聚甲醛)中。樣品使用Celesta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 Biosciences)進行分析。
如圖14中所示,測試的所有抗hLILRB2人類化抗體均阻斷HLA-G與細胞表現之hLILRB2的相互作用,且EC50在奈莫耳濃度範圍內。各測試變異體之EC50值顯示於圖11B中。包括同型對照及非配體阻斷抗hLILRB2嵌合抗體之對照抗體在本分析中未展示任何活性。
如圖15中所示,測試的所有抗hLILRB2人類化抗體均阻斷HLA-A2與細胞表現之hLILRB2的相互作用,且EC50在奈莫耳濃度範圍內。各測試變異體之EC50值顯示於圖11B中。
實施例11. 人類化抗體表徵:人類化抗LILRB2 mAb在細胞培養物中之生物活性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展示與M2型免疫抑制巨噬細胞相符之功能活化狀態。不希望受理論束縛,假設拮抗巨噬細胞上之抑制性受體LILRB2可防止免疫抑制性巨噬細胞之誘導並促進高炎性反應。為表徵抗LILRB2抗體之功能活性,測定EC/IC50作為對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HMDM)細胞介素釋放分析中能夠將M2型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之抗LILRB2 mAb之效力的量度。在本分析中具有亞奈莫耳濃度活性(EC50)之抗體稱為M1促進性mAb。
方法
分化七天之後,將1×105個HMDM塗鋪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物處理盤各孔中含有100ng/mL LPS且不存在或存在mAb之細 胞培養基(RPMI(Gibco)+10% FBS(Sigma))中,最終體積200μL。在37℃及5% CO2下培育24小時之後,收集上清液並根據製造商之方案(BD Biosciences)進行CBA以量測響應於mAb而產生之細胞介素。樣品使用Accuri C6細胞計數器分析儀(BD Biosciences)進行分析。
結果
如圖16A及16B中所示,所有抗hLILRB2人類化mAb均展示M1促進性活性,同時抑制包括IL-10及CCL-2在內之M2相關細胞介素之產生。經顯示,67%之測試人類化抗hLILRB2 mAb在本分析中具有亞奈莫耳濃度活性。各測試變異體之EC50值顯示於圖10B中。
實施例12. 人類化抗體表徵:選擇性結合至非人類靈長類動物LILRB2(LILRBb)
為了評估人類化mAb之跨物種反應性,另外評估hLILRB2特異性配體阻斷mAb選擇性結合至推定的過度表現恆河猴LILRB2(LILRBb)之細胞且不結合至密切相關之NHP LILR家族成員。
方法
抗hLILRB2 mAb與恆河猴LILRB2(LILRBb)蛋白質之結合係藉由將LILRBb-CHOs細胞與所選抗hLILRB2 mAb一起培育30分鐘來評估。培育之後,洗滌細胞並根據製造商之方案,將其與抗hIgG-APC(Jackson Labs)一起培育。細胞結合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使用Celesta流式細胞儀分析儀(BD Biosciences)評估。
結果
所有抗hLILRB2人類化mAb以劑量依賴性且特異性方式結合至恆河猴LILRB2(LILRBb)(圖17A)。此等抗hLILRB2 mAb不結合細胞上表現的密切相關之恆河猴LILRBa蛋白質(圖17B)。
實施例13. 基因表現分析:組織培養實驗
新鮮人類腎臟腫瘤樣品係在術後獲得。切下各腫瘤之一部分並固定以用於IHC。將約300μM殘留腫瘤切片放入六孔盤中。將指定處理物添加至培養基中並在37℃下培育盤。各切片用10μg/mL的六種藥物之一處理24小時。該實驗中所包括的六種處理物係J-19、J-17及J-11(均為LILRB2結合物及配體阻斷劑)、J-04(不阻斷配體結合之LILRB2結合物)、抗TIM3抗體及用作陰性對照之帕利珠單抗。
腫瘤切片使用Qiagen之TissueLyser處理器溶解,且使福馬林固定之石蠟包埋(FFPE)樣品脫去石蠟。自FFPE及新鮮腫瘤樣品提取RNA,使用Quibit定量,並在某些情況下,使用AATI之片段分析儀進行QC。若自樣品提取出足量的RNA,則使用NanoString nCounter,使用人類免疫學V2組以及定製巨噬細胞特異性加標進行基因表現。基因表現針對管家基因之表現標準化,並使用自陰性探針得到的資料進行雜訊定限。將基因表現變換至log2區間中且由用LILRB2結合物或抗TIM3處理之樣品得到的資料針對由來自同一患者的帕利珠單抗處理之樣品得到的資料標準化。圖18顯示相對於帕利珠單抗對照,響應於處理之基因表現的變化。相對於帕利珠單抗對照之差異基因表現定量於下表7中。表中各基因針對至少兩種處理顯示出差異表現且標稱p值小於0.055。基因表現之倍數變化對於所有處理均呈正值 或對於所有處理均呈負值。
圖19中顯示階層式叢集熱圖,顯示各經處理樣品(行)中各基因之表現的log2(倍數變化)(列)。表中各基因針對至少兩種處理顯示出差異表現且標稱p值小於0.055。第1組基因之表現一般響應於處理而下調(灰色框)且第2組基因之表現一般響應於處理而上調(黑色框)。
各樣品之反應分數係根據以下等式,藉由將第2組中一小組基因之log2(倍數變化)的總和與第1組中一小組基因之log2(倍數變化)的負值和相加並除以所包括之基因數量計算: 各供體針對各配體阻斷抗LILRB2藥物之反應分數顯示於圖20中。針對處理之反應在供體內所有處理間均一致,由此允許根據供體針對抗LILRB2處理之反應對其分類。平均反應分數大於0.5之供體歸類為「完全反應者」;平均反應分數在0.3與0.5之間之供體歸類為「部分反應者」;分數低於0.3之供體歸類為「無反應者」。
單株培養標記係基於所有供體在無LPS存在下4小時之後及在LPS存在下24小時之後響應於抗LILRB2配體阻斷藥物之基因表現的平均log2(倍數變化)得到(圖21A及21B)。藉由以單株培養標記定義之向量上基因表現之log2(倍數變化)的投影計算用抗LILRB2配體阻斷藥物處理之各組織培養樣品的單株培養標記分數。完全反應者之單株培養標記分數(在無LPS存在下四小時及在LPS存在下24小時)明顯高於部分反應者及無反應者(p<0.01)。
總體而言,單株培養結果顯示,LILRB2結合藥物使巨噬細胞在所有供體中一致地有差異地表現多種基因。在此系統中受調節之基因的集合構成合併幅值及方向性之單株培養標記。為證實此等路徑在更複雜系統中亦受到調節,進行組織培養實驗。分析組織培養資料顯示,腎臟腫瘤切片暴露於LILRB2結合藥物使發炎性趨化因子之表現上調,且引起已知骨髓特異性基因之差異表現。該等基因係共調控且僅在一小組樣品中有差異地表現。該一小組基因構成PD反應標記,該標記用於計算反應分數且基於針對藥物之反應對樣品分類。應注意,對一種抗LILRB2藥物起反應之供體一般對所有該等藥物起反應。另外,當組織培養資料投影至單株培養標記上時,反應者顯示統 計顯著之單株培養分數。因此,骨髓特異性基因之調節與在活體外實驗中之發現相符,表明該等生物路徑受影響。
實施例14. 毒理學
藉由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評估抗體與紅血球及血小板之結合或用ELISA評估抗體與血清蛋白質之結合來測定抗LILRB2抗體之特異性。在此等分析中未觀察到脫靶結合(圖22)。
在人類全血細胞介素釋放分析中,使用可溶性抗體之滴定評估抗LILRB2抗體引起細胞介素風暴(cytokine storm)之可能性。在37℃下培育該分析24小時。接著,分離出血漿並使用10細胞介素MSD圖量測細胞介素。資料係三個供體之平均值+/-SD。如圖23A至23D中所示,在此分析中抗LILRB2抗體未展現與細胞介素風暴有關之細胞介素(例如IL-4、IL-6、IL-18或TNFα)的誘導。
使用可溶性抗體滴定評估人類全血中抗LILRB2抗體誘導嗜中性球活化之可能性。在37℃下培育該分析兩小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評估嗜中性球活化標記物之變化(CD11b增加及CD62L減少)。資料係2個供體之平均值+/-SD。如由低CD11b表現(圖24A及24B)及CD62L保持(圖24C及24D)所指示,抗LILRB2抗體不誘導嗜中性球活化。
實施例15. 藥物動力學
食蟹獼猴(每組n=3)接受單次靜脈內輸注的指定濃度之抗LILRB2抗體。使用電化學發光分析量測血清藥物濃度,且圖25中顯示之結果指示,食蟹獼猴之單次劑量藥物動力學展現人類IgG4抗體特有之半衰期。
為了評估抗LILRB2對嗜中性球群之影響,在研究前及給與抗LILRB2抗體之後於食蟹獼猴中進行CBC分析。如圖26A及26B中所示,末梢血液嗜中性球保持在正常範圍內且展示不明顯之下降趨勢。
實施例16. Pirb基因剔除小鼠實驗
對八至十二週齡Pirb純合基因剔除小鼠或野生型同窩對照小鼠皮下接種B16.SIY(1×106)、LLC(2×105)或MC38(5×105)腫瘤細胞。一旦感覺到可觸知之腫瘤,即監測小鼠並每週至少兩次記錄腫瘤量測值,直至腫瘤超過2,000mm3或小鼠體重減輕超過20%。一些小鼠在早期處死以分析腫瘤浸潤細胞。所有實驗均根據有關動物護理及使用之機構指南進行。
在所有野生型小鼠中均偵測到腫瘤並符合在Jounce Therapeutics處之歷史生長動力學。儘管在野生型與Pirb基因剔除小鼠之間未觀察到B16.SIY或LLC腫瘤生長之顯著差異(圖27A、27B、28A及28B),但在Pirb基因剔除小鼠中發現MC38腫瘤生長相較於野生型小鼠明顯減少(圖29A及29B)。MC38腫瘤浸潤細胞分析與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之表型相符,相較於野生型對照,該等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Pirb基因剔除小鼠中展現較弱免疫抑制特徵(較低IL-4R)及增加之抗原呈現能力(較高II類MHC)(資料未示出)。
實施例17. 丙胺酸掃描分析
J-19.h1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如圖30所示。如由Kabat CDR定義所定義之J-19.h1之重鏈及輕鏈的互補決定區(CDR)係藉由加 下劃線而在圖30中指出。結合靶標LILRB2所必需之J-19.h1的關鍵結合殘基係藉由使CDR中之各個殘基突變來鑑定。掃描係藉由將CDR中之34個重鏈殘基及18個輕鏈殘基分別突變成丙胺酸來進行。未包括對CDRL2之突變,因為未確定J-19.h1之此區域有助於LILRB2結合。J-19.h1至生殖系CDRL2序列之完全突變不改變對靶標之結合親和力。
所有變體均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株中瞬時產生,且在自動化液體處理器上使用檸檬酸鹽緩衝液純化。使用ForteBio Octet Red96測定親和力。將J-19.h1變體標準化至10ug/mL且裝載於抗人類捕捉感測器上。隨後將裝載之感測器浸泡於動力學緩衝液中以建立基線,且浸入含有50nM及5nM兩種濃度之LILRB2的孔中,隨後進行解離步驟進入緩衝液。使用ForteBio資料分析軟體計算動力學資料。
J-19.h1變體對LILRB2之所得親和力顯示,突出顯示為灰色的關鍵殘基對LILRB2結合至關重要。突變成丙胺酸導致親和力比對照低5倍或導致結合完全消除。具有虛線下劃線之殘基具有對照的2至5倍親和力。當突變成丙胺酸時,CDR中之所有其他殘基維持與LILRB2相似的親和力。
實施例18. qPCR引子
來自Applied Biosystems(TaqMan)及Biorad(PrimePCR)之LILRB2的商業上可獲得的qPCR分析在對來源於LILR家族成員過表現細胞系之RNA的cDNA運行時未顯示對其靶標的特異性。LILR家族成員彼此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引子組可在PCR期間產生脫靶效應。
在過表現細胞株上測試以下引子組,且一個引子組在某些PCR條件下顯示出特異性。使用BioRad i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ion Supermix及Fluidigm Reverse Transcription主混合物生成cDNA庫。當不附帶探針時,引子組使用具有Low ROX主混合物之BioRad SsoFast EvaGreen Supermix來運行。使用Applied Biosystems TaqMan Fast Advanced Master Mix運行具有探針之引子組。引子自IDT作為寡核苷酸排序且探針用FAM標記。
第1-15組之正向引子為SEQ ID NO:135-149;第1-15組之反向引子為SEQ ID No:150-164;第7-10組之探針為SEQ ID NO:165-168;各按表8中之順序排列。
當以TaqMan分析(Applied Biosystems主混合物及IDT GE主混合物)以及引子組EvaGreen分析(BioRad主混合物)運行時,在大量LILR家族成員過表現細胞株中分析時,以上列出之第9組被證明 對LILRB2具有特異性。遵循以下PCR循環條件:循環1:95℃維持60秒;循環2:96℃維持5秒;循環3:65℃維持20秒;重複循環2-3,總計40個循環;EvaGreen化學試劑之熔融曲線為60-95℃。引子及探針序列:正向:CGTCACCCTCAGTTGTCAG(SEQ ID NO:143);反向:TCCGTGTAATCCAAGATGCTG(SEQ ID NO:158);探針:CCTTGAAGCCCAGGAGTACCGTCTA(SEQ ID NO:167)。
在引子任一端添加多達5個核苷酸不應影響每個UCSC電腦模擬PCR工具之PCR特異性(粗體為濕法驗證之引子組)。https://genome.ucsc.edu/cgi-bin/hgPcr?hgsid=693240227_npi8w0U7mF4 EWHuVaOYA4nIqdtsZ AGTCC-CGTCACCCTCAGTTGTCAG-GGGAG(SEQ ID NO:169);Tcgta-TCCGTGTAATCCAAGATGCTG-atttt(SEQ ID NO:170)。
實施例19. 新鮮腫瘤樣品之PD標記分數分析
新鮮人類腫瘤樣品係在術後獲得。切下各腫瘤之一部分並固定以用於IHC。將300μM殘留腫瘤切片放入6孔盤中。將處理物添加至培養基中且將盤在37℃下培育。在培育後,將腫瘤切片儲存於RNAlater中。各切片用10μg/mL藥物處理24小時;在用多於一種藥物處理樣品之情況下,使用10μg/mL之各藥物。
腫瘤切片使用Qiagen之TissueLyser處理器溶解,且使FFPE樣品脫去石蠟。自FFPE及新鮮腫瘤樣品提取RNA,使用Quibit定量,並使用AATI之片段分析儀進行QC。若自樣品提取出足量的RNA,則使用NanoString nCounter,使用人類免疫學V2組以及定製巨噬細胞特異性加標進行基因表現。基因表現針對管家基因之表現標準 化,接著使用自陰性探針得到的資料進行雜訊定限並將資料變換至log2區間中。此後,此資料將稱為「標準化基因表現」。隨後將標準化基因表現資料針對來自同一患者之帕利珠單抗處理之樣品的平均資料進一步標準化。此後,此資料將稱為「帕利珠單抗標準化基因表現」。
計算各樣品之藥力學(PD)標記分數。單株培養標記係由來自4個供體之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在無LPS存在下4小時之後響應於抗LILRB2配體阻斷藥物之基因表現的平均log2(與帕利珠單抗處理樣品相比之倍數變化)推導出。藉由將帕利珠單抗標準化基因表現投影至由單株培養標記定義之載體上,計算處理之各組織培養樣品的「單株培養標記分數」。「IFNγ標記分數」係藉由平均Hirsch等人(32nd Annual Meeting and Pre-Conference Programs of the 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SITC 2017):Part One,第39頁;J.Immunother.Cancer 5(增刊2):86,2017)鑑定之6種基因的帕利珠單抗標準化基因表現來計算,顯示響應於抗PD1處理之調節表現。「Keytruda標記分數」係藉由平均由Ayers等人(J.Clin.Invest.127:2930-2940,2017)鑑定之18種基因的帕利珠單抗標準化基因表現來計算,作為對帕利珠單抗之臨床反應的預測。
為評估系統中之雜訊且確定反應截止值,用對照抗體帕利珠單抗處理來自80個腎、肺及頭頸腫瘤之173個腫瘤切片(樣品)24小時。用帕利珠單抗處理各腫瘤之至少兩個樣品。各PD反應標記之雜訊臨限值定義為173個樣品中標記分數分佈之第95個百分位。若用藥物處理之所有樣品的平均PD標記分數大於該標記之雜訊臨限值,則腫瘤分類為特定藥物之「響應者」。
對來自大多數腫瘤之基線(未處理)樣品進行表徵。細胞 類型特異性標記係藉由平均與特定細胞類型相關之基因的標準化基因表現來計算。各基線樣品之Keytruda標記係藉由平均由Ayers等人(見上文)鑑定之18個基因的標準化基因表現來計算,作為對帕利珠單抗之臨床反應的預測。
上述實驗結果顯示於圖31-34中。
圖31係來自用帕利珠單抗處理24小時之80個腫瘤的173個腫瘤樣品之IFNγ PD反應分數的直方圖。在各腫瘤中,用帕利珠單抗處理至少兩個樣品。標記之雜訊臨限值定義為分佈之第95個百分位。對於IFNγ標記,雜訊臨限值為0.43。
圖32係描述J-19.h1在3種適應症中之PD反應率的文氏圖及圖表:腎細胞癌、頭頸癌及肺癌。若腫瘤之所有J-19.H1處理之切片的平均PD反應分數大於雜訊臨限值,則腫瘤分類為「響應者」。如上文所指出,各PD標記之雜訊臨限值定義為具有多於一個帕利珠單抗處理樣品之腫瘤中帕利珠單抗處理樣品之PD反應分數分佈的第95個百分位。在組織培養中,J-19.H1在不同適應症中誘導不同的PD反應,表明多種作用機制:單株培養標記表明巨噬細胞極化;IFNγ標記表明對檢查點抑制劑之反應相似;Keytruda標記為腫瘤引發對檢查點抑制劑作出反應的標誌。
圖33係顯示基於標準化基因表現計算之未處理樣品的Keytruda標記分數的一系列圖(原始基因表現針對管家基因及陰性對照探針標準化,隨後log2轉化)。若用J-19.H1處理之腫瘤中所有樣品的平均反應大於IFNγ標記之雜訊臨限值,則腫瘤分類為IFNγ PD響應者。各點表示未處理之腫瘤樣品的Keytruda標記分數。虛線表示各適應症中剖析之樣品的平均基線Keytruda標記分數。基線Keytruda標記 分數係組織培養中對帕博利珠單抗之IFNγ PD反應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其與其他人報導之臨床觀察結果一致,因此表明組織培養模型與臨床結果之相關性。
圖34左圖係顯示響應於J-19.h1、帕博利珠單抗或J-19.H1與帕博利珠單抗組合之針對18個頭頸腫瘤計算的平均IFNγ PD標記分數之表。以灰色突出顯示之細胞表示對處理之反應大於雜訊臨限值的腫瘤。旁邊帶有星號之列表示J-19.h1增強反應之腫瘤;亦即響應於J-19.H1+帕博利珠單抗之IFNγ PD標記分數大於或等於僅響應於帕博利珠單抗之分數+0.43(IFNγ PD標記之雜訊臨限值)。對J-19.H1具有增強反應之腫瘤在右圖中稱為具有「組合效應」。圖34右圖係顯示處理前腫瘤之適應症標準化腫瘤巨噬細胞含量比較之圖。該圖顯示腫瘤之基線巨噬細胞含量,該等腫瘤與未由於J-19.H1顯示任何增強的腫瘤相比展現出響應於J-19.H1+帕博利珠單抗之組合效應。對3種適應症之腫瘤進行比較:腎細胞癌、肺癌及頭頸癌。腫瘤巨噬細胞含量係藉由平均未處理樣品中與巨噬細胞相關之基因表現來計算,且在各適應症內標準化。在富含巨噬細胞之樣品中,J-19.H1增強組織培養中對帕博利珠單抗之IFNγ PD反應。
實施例20. 抗體突變體
J-19.h1之重鏈可變區如下所示:QITLKESGPTLVKPTQTLTLTCTFSGFSLNTYAMGVSWIRQPPGKALEWLA IWWNGNKYNNPSLKSRLTVTKDTSKNQVVLTMTNMDPVDTATYYCAHSRIIR * FTDYVMDAWGQGTLVTVSS(SEQ ID NO:53)
CDRH1、CDRH2及CDRH3依次用下劃線指示。R*表 示CDRH3中之殘基,當突變成丙胺酸(J-19.h5)時,經量測與J-19.h1相比對LILRB2之親和力較高。使用ForteBio Octet Red96測定此量測。將變體標準化至10ug/mL且裝載於抗人類捕捉感測器上。隨後將裝載之感測器浸泡於動力學緩衝液中以建立基線,且浸入含有50nM及5nM兩種濃度之LILRB2的孔中,隨後進行解離步驟進入緩衝液。使用ForteBio資料分析軟體計算動力學資料。結果顯示,與未突變形式之J-19.h1相比,J-19.h5對LILRB2之親和力高兩倍。
另外的變體由J-19.h1製成,其中精胺酸突變成天冬胺酸(J-19.h6)及麩胺酸(J-19.h7)。所有變體均使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株瞬時產生,且在自動化液體處理器上使用檸檬酸鹽緩衝液純化。對LILRB2之親和力與先前關於J-19.h5完全一樣地量測。資料表明,與J-19.h1及J-19.h5相比,此兩種變體對LILRB2具有甚至更大的親和力。
使用SierraSensor Mass-2經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確認四種抗體(J-19.h1、J-19.h5、J-19.h6及J-19.h7)之親和力。使用濃度為2ug/mL之抗人類Fc晶片捕捉抗體。使LILRB2以七種濃度(65、21.67、7.22、2.41、0.802、0.267、0.089nM)流經捕捉之抗體。J-19.h5及J-19.h6一式三份地運行,而J-19.h7及J-19.h1一式兩份地運行。下面的表格描述四種抗體之締合、解離及Kd。
其他具體例
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或基本特徵之情況下,本發明可以其他特定形式體現。因此,前述實施例在所有態樣中應視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範圍因此係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而非由前述描述指示,且在與申請專利範圍等效之含義及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因此均意欲包括在本文中。
若序列表中之序列及說明書中之序列發生不一致,說明書中之序列應視為對照。
<110> 美商永斯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120> 抗LILRB2抗體
<130> 51266-002WO2
<150> US 62/610,050
<151> 2017-12-22
<160> 235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44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
<210> 2
<211> 2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
<210> 3
<211> 1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
<210> 4
<211> 10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
<210> 5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
<210> 6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
<210> 7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
<210> 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
<210> 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
<210> 10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
<210> 1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
<210> 1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
<210> 1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
<210> 1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
<210> 1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
<210> 1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
<210> 1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7
<210> 1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8
<210> 1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9
<210> 2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0
<210> 21
<211> 44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1
<210> 2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2
<210> 2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3
<210> 2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4
<210> 25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5
<210> 26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6
<210> 27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7
<210> 2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8
<210> 2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29
<210> 3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0
<210> 31
<211> 44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1
<210> 32
<211> 2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2
<210> 33
<211> 11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3
<210> 34
<211> 10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4
<210> 35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5
<210> 36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6
<210> 37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7
<210> 38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8
<210> 3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39
<210> 4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0
<210> 41
<211> 44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1
<210> 42
<211> 2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2
<210> 4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3
<210> 44
<211> 1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4
<210> 45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5
<210> 46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6
<210> 47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7
<210> 48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8
<210> 4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49
<210> 5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0
<210> 5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1
<210> 5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2
<210> 5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3
<210> 5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4
<210> 5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5
<210> 5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6
<210> 5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7
<210> 5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8
<210> 5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59
<210> 6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0
<210> 6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1
<210> 6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2
<210> 6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3
<210> 6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4
<210> 6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5
<210> 6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6
<210> 6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7
<210> 6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8
<210> 6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69
<210> 7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0
<210> 7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1
<210> 7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2
<210> 7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3
<210> 7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4
<210> 7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5
<210> 7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6
<210> 7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7
<210> 7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8
<210> 7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79
<210> 8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0
<210> 8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1
<210> 8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2
<210> 8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3
<210> 8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4
<210> 8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5
<210> 8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6
<210> 8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7
<210> 8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8
<210> 8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89
<210> 9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0
<210> 9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1
<210> 9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2
<210> 9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3
<210> 9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4
<210> 9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5
<210> 9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6
<210> 9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7
<210> 9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8
<210> 9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99
<210> 10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0
<210> 10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1
<210> 10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2
<210> 10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3
<210> 10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4
<210> 10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5
<210> 10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6
<210> 10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7
<210> 10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8
<210> 10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09
<210> 11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0
<210> 11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1
<210> 112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2
<210> 113
<211> 1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3
<210> 11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4
<210> 11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5
<210> 11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6
<210> 11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7
<210> 11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8
<210> 11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19
<210> 12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0
<210> 121
<211> 48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1
<210> 122
<211> 48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2
<210> 123
<211> 43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3
<210> 124
<211> 49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4
<210> 125
<211> 29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5
<210> 126
<211> 48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6
<210> 127
<211> 65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7
<210> 128
<211> 59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8
<210> 129
<211> 59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29
<210> 130
<211> 63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0
<210> 131
<211> 44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1
<210> 132
<211> 59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2
<210> 133
<211> 59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3
<210> 134
<211> 58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4
<210> 13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5
<210> 136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6
<210> 137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7
<210> 138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8
<210> 139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39
<210> 140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0
<210> 141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1
<210> 14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2
<210> 143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3
<210> 144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4
<210> 145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5
<210> 146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6
<210> 147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7
<210> 148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48
<210> 149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400> 149
<210> 150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0
<210> 15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400> 151
<210> 15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400> 152
<210> 15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3
<210> 154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4
<210> 155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5
<210> 156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6
<210> 157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7
<210> 158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8
<210> 159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59
<210> 160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0
<210> 161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1
<210> 16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2
<210> 163
<211> 19
<212> 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3
<210> 164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4
<210> 165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5
<210> 166
<211> 2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6
<210> 167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7
<210> 168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8
<210> 169
<211> 2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69
<210> 170
<211> 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400> 170
<210> 17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3)..(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7)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1
<210> 172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1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6)..(1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2
<210> 173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3
<210> 174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8)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4
<210> 17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7)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5
<210> 176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9)..(9)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6
<210> 177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1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6)..(1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7
<210> 178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9)..(9)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8
<210> 17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79
<210> 180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3)..(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0
<210> 18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1
<210> 182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2
<210> 183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7)..(7)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3
<210> 184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4
<210> 185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5
<210> 18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6
<210> 187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7
<210> 188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7)..(7)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8
<210> 189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8)..(8)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89
<210> 190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9)..(9)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0
<210> 191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0)..(10)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1
<210> 192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2
<210> 193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2)..(1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3
<210> 194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3)..(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4
<210> 195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4)..(1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5
<210> 196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6)..(1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6
<210> 19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7
<210> 198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8
<210> 199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199
<210> 200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0
<210> 201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1
<210> 202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2
<210> 203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2)..(1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3
<210> 204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3)..(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4
<210> 205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5
<210> 206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6
<210> 207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3)..(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7
<210> 20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8
<210> 209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09
<210> 210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0
<210> 211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7)..(7)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1
<210> 212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8)..(8)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2
<210> 213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3
<210> 214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4
<210> 21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5
<210> 216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3)..(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6
<210> 217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7
<210> 218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8
<210> 21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19
<210> 220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7)..(7)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0
<210> 221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1
<210> 222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2
<210> 223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3)..(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3
<210> 224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9)..(9)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4
<210> 225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5
<210> 226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6
<210> 22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7
<210> 228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8
<210> 229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29
<210> 230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4)..(4)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30
<210> 231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31
<210> 232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6)..(6)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32
<210> 233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11)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33
<210> 234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3>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2)..(12)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34
<210> 235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構築體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5)..(5)
<223> Xaa係除Arg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3)..(13)
<223> Xaa係任何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400> 235

Claims (96)

  1.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互補決定區(CDR):(a)包含JY(J) 2G(J) 2(SEQ ID NO:171)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包含(J) 2W(J) 11KJ(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包含(J) 2I(J) 3TDYV(J) 3(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包含(J) 8DLJ(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包含(J) 7(SEQ ID NO:17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包含(J) 3YJYPLJ(SEQ ID NO:17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各J獨立地為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2. 如請求項1之抗體,其中,該CDR-H2包含SJW(J) 11KJ(SEQ ID NO:177)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CDR-L3包含(J) 3YDYPLJ(SEQ ID NO:178)之胺基酸序列。
  3.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其中,該CDR-H1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TYAMGVS(SEQ ID NO:15);(ii)JYAMGVS(SEQ ID NO:179);(iii)TYJMGVS(SEQ ID NO:180);(iv)TYAJGVS(SEQ ID NO:181);(v)TYAMGJS(SEQ ID NO:182); (vi)TYAMGVJ(SEQ ID NO:183);或(vii)(ii)至(vi)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1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CDR-H2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SIWWNGNKYNNPSLKS(SEQ ID NO:16);(ii)SJWWNGNKYNNPSLKS(SEQ ID NO:184);(iii)SIWJNGNKYNNPSLKS(SEQ ID NO:185);(iv)SIWWJGNKYNNPSLKS(SEQ ID NO:186);(v)SIWWNJNKYNNPSLKS(SEQ ID NO:187);(vi)SIWWNGJKYNNPSLKS(SEQ ID NO:188);(vii)SIWWNGNJYNNPSLKS(SEQ ID NO:189);(viii)SIWWNGNKJNNPSLKS(SEQ ID NO:190);(ix)SIWWNGNKYJNPSLKS(SEQ ID NO:191);(x)SIWWNGNKYNJPSLKS(SEQ ID NO:192);(xi)SIWWNGNKYNNJSLKS(SEQ ID NO:193);(xii)SIWWNGNKYNNPJLKS(SEQ ID NO:194);(xiii)SIWWNGNKYNNPSJKS(SEQ ID NO:195);(xiv)SIWWNGNKYNNPSLKJ(SEQ ID NO:196);或(xv)(ii)至(xiv)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2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CDR-H3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SRIIRFTDYVMDA(SEQ ID NO:17); (ii)JRIIRFTDYVMDA(SEQ ID NO:197);(iii)SJIIRFTDYVMDA(SEQ ID NO:198);(iv)SRIJRFTDYVMDA(SEQ ID NO:199);(v)SRIIJFTDYVMDA(SEQ ID NO:200);(vi)SRIIRJTDYVMDA(SEQ ID NO:201);(vii)SRIIRFTDYVJDA(SEQ ID NO:202);(viii)SRIIRFTDYVMJA(SEQ ID NO:203);(ix)SRIIRFTDYVMDJ(SEQ ID NO:204);或(x)(ii)至(ix)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3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CDR-L1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RASEDIYNDLA(SEQ ID NO:18);(ii)JASEDIYNDLA(SEQ ID NO:205);(iii)RJSEDIYNDLA(SEQ ID NO:206);(iv)RAJEDIYNDLA(SEQ ID NO:207);(v)RASJDIYNDLA(SEQ ID NO:208);(vi)RASEJIYNDLA(SEQ ID NO:209);(vii)RASEDJYNDLA(SEQ ID NO:210);(viii)RASEDIJNDLA(SEQ ID NO:211);(ix)RASEDIYJDLA(SEQ ID NO:212);(x)RASEDIYNDLJ(SEQ ID NO:213);或(xi)(ii)至(x)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4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CDR-L2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NANSLHT(SEQ ID NO:19);(ii)JANSLHT(SEQ ID NO:214);(iii)NJNSLHT(SEQ ID NO:215);(iv)NAJSLHT(SEQ ID NO:216);(v)NANJLHT(SEQ ID NO:217);(vi)NANSJHT(SEQ ID NO:218);(vii)NANSLJT(SEQ ID NO:219);(viii)NANSLHJ(SEQ ID NO:220);或(ix)(ii)至(viii)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5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CDR-L3包含以下胺基酸序列:(i)QQYYDYPLT(SEQ ID NO:20);(ii)JQYYDYPLT(SEQ ID NO:221);(iii)QJYYDYPLT(SEQ ID NO:222);(iv)QQJYDYPLT(SEQ ID NO:223);(v)QQYYDYPLJ(SEQ ID NO:224);或(vi)(ii)至(v)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6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9. 如請求項1之抗體,其中,該CDR-H2包含JIWWNGNKYNNPSLKS(SEQ ID NO:225)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2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的變 體,及/或該CDR-L3包含QQYYJYPLT(SEQ ID NO:226)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6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的變體。
  10. 如請求項3至9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等CDR中之一或多個包含該另外的J胺基酸。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CDR-H3包含(J) 2IJXJTDYV(J) 3(SEQ ID NO:227)之胺基酸序列,其中X不為精胺酸。
  12. 如請求項11之抗體,其中,X係選自由天冬胺酸、麩胺酸及丙胺酸組成之群。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抗體,其中,該CDR-H3包含以下序列:(i)JRIIXFTDYVMDA(SEQ ID NO:228);(ii)SJIIXFTDYVMDA(SEQ ID NO:229);(iii)SRIJXFTDYVMDA(SEQ ID NO:230);(iv)SRIIXFTDYVMDA(SEQ ID NO:231);(v)SRIIXJTDYVMDA(SEQ ID NO:232);(vi)SRIIXFTDYVJDA(SEQ ID NO:233);(vii)SRIIXFTDYVMJA(SEQ ID NO:234);(viii)SRIIXFTDYVMDJ(SEQ ID NO:235);或(ix)(ii)至(iii)或(v)至(viii)中任一項之變體,其包含另外的J胺基酸代替由SEQ ID NO:173中之J表示之列舉胺基酸。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13、23、33、43、53、63、73、83、93、103或1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V H)區,及/或含與SEQ ID NO:4、14、24、34、44、54、64、74、84、94、104或114之胺基 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 L)區。
  15.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13、23、33、43、53、63、73、83、93、103或113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V H)區,及/或含SEQ ID NO:4、14、24、34、44、54、64、74、84、94、104或11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 L)區。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11、21、31、41、51、61、71、81、91、101或11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或含與SEQ ID NO:2、22、32、42、52、62、72、82、92、102或11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17.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互補決定區(CDR):(a)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18.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V H)區及含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 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21.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5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5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22. 如請求項17或21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5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V L區。
  23. 如請求項17、21及22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5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24.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6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25. 如請求項17或24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6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26. 如請求項17、24及25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62之胺基酸序列 的輕鏈。
  27.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7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7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28. 如請求項17或2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7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7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29. 如請求項17、27及28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7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30.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8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5-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8-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31. 如請求項17或30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8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32. 如請求項17、30及31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8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33.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9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9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 括含SEQ ID NO:95-9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98-10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34. 如請求項17或33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9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35. 如請求項17、33及34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9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36.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0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10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05-10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08-11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37. 如請求項17或36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0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10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38. 如請求項17、36及37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0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0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39. 如請求項1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1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115-11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118-12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40. 如請求項17或39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11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41. 如請求項17、39及40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1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42.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CDR:(a)含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b)含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43. 如請求項4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5-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8-1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44. 如請求項42或43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45. 如請求項42至44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46.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六個CDR:(a)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1; (b)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2;(c)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CDR-H3;(d)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1;(e)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2;及(f)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CDR-L3。
  47. 如請求項46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其中該V H區包括含SEQ ID NO:25-27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且該V L區包括含SEQ ID NO:28-30之胺基酸序列的三個CDR。
  48. 如請求項46或4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V H區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V L區。
  49. 如請求項46至48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50.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重鏈另外包含C端離胺酸。
  51. 一種與請求項1至50中任一項之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LILRB2的抗體。
  52.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且阻斷HLA-G及/或HLA-A2與人類LILRB2之結合的抗體。
  53. 如請求項52之抗體,其中,該阻斷係在HLA-G四聚體阻斷分析中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人類骨髓細胞及/或表現LILRB2之細胞株測定。
  54. 如請求項53之抗體,其中,該分析包含使用HLA-G複合珠粒。
  55. 如請求項53或54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以低於20nM、低於2nM或低於0.2nM之EC 50阻斷HLA-G四聚體。
  56.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阻斷係在HLA-A2四聚體阻斷分析中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測定。
  57. 如請求項56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以低於20nM、低於2nM或低於0.2nM之EC 50阻斷HLA-A2四聚體。
  58. 如請求項52至57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抗體。
  59.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LILRB2之抗體,其中,該抗體能夠將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
  60. 如請求項59之抗體,其中,該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一或多個選自由CXCL9、CXCL11、IRF1、TAP1、IL6R及IL15組成之群之基因的表現增加指示。
  61. 如請求項59或60之抗體,其中,該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一或多個選自由IL-10、CCL2、TGFBR2、CXCL13、IL21R、CD36、CR1、C1QB及TGFBI組成之群之基因的表現減少所指示。
  62. 如請求項59至61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使用腫瘤組織培養分析偵測。
  63. 如請求項59至62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使用原代人類巨噬細胞分析,使用人類單核球源性巨噬細胞偵測。
  64. 如請求項63之抗體,其中,該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TNFα、IL-1β及IL-6組成之群的一種、兩種或全部三種細胞介素之表現增加所指示,及/或該M2型巨噬細胞轉化成M1型巨噬細胞係由選自由IL-10及CCL-2組成之群的一種或兩種細胞介素之表現減少所指示。
  65. 如請求項58至64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抗體。
  66. 如請求項58至64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係請求項52至57中任一項之抗體。
  67.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以低於3.0nM之解離常數(K D)結合至LILRB2。
  68. 如請求項67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以低於1.5nM之K D結合至LILRB2。
  69. 如請求項68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以低於1.0nM之K D結合至LILRB2。
  70. 如請求項69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以低於750pM之解離常數(K D)結合至LILRB2。
  71.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單株抗體。
  72. 如請求項1至71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CDR移植抗體或人類抗體。
  73. 如請求項1至72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選自由天然Fc區、變異Fc區及功能性Fc區組成之群的Fc區。
  74. 如請求項1至73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複合體抗體或經可偵測地標記。
  75. 如請求項1至74中任一項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IgG1抗體、IgG2抗體、IgG3抗體或IgG4抗體。
  76. 如請求項75之抗體,其係IgG4抗體。
  77. 一種核酸分子,其編碼請求項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的多肽。
  78. 一種宿主細胞或載體,其包含請求項77之核酸分子。
  79.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請求項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請求項77之核酸分子。
  80.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請求項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
  81. 如請求項80之方法,其中,該疾病係癌症。
  82. 一種增強有需要之受試者之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請求項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
  83. 如請求項80至8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投與該抗體與第二治療劑之組合。
  84. 如請求項83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治療劑係免疫療法或癌症疫苗。
  85. 如請求項8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治療劑係包含PD-1療法及/或ICOS療法之免疫療法。
  86. 一種套組,其包含請求項79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說明書。
  87. 一種包含核酸片段之寡核苷酸,其中,核酸片段包含CGTCACCCTCAGTTGTCAG(SEQ ID NO:143)或TCCGTGTAATCCAAGATGCTG(SEQ ID NO:158)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
  88. 如請求項87之寡核苷酸,其中,該核酸片段包含 AGTCCCGTCACCCTCAGTTGTCAGGGGAG(SEQ ID NO:169)或TCGTATCCGTGTAATCCAAGATGCTGATTTT(SEQ ID NO:170)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
  89. 一種包含正向引子及反向引子之qPCR引子組,其中,該正向引子包括含SEQ ID NO:143或169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的核酸片段,且該反向引子包括含SEQ ID NO:158或170之寡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6個連續核酸殘基的核酸片段,其中該qPCR引子組視情況包含在套組內,該套組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67之至少16個連續殘基的探針。
  90. 一種定量生物樣品中之LILRB2表現量的方法,該方法包含:(a)獲得來源於生物樣品之cDNA;(b)使用請求項87或88之寡核苷酸,或請求項89之qPCR引子組或套組,對該cDNA進行qPCR,以產生擴增產物,其中該qPCR對LILRB2具有特異性;及(c)定量該擴增產物以確定該LILRB2表現量。
  91. 一種請求項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用於治療或預防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疾病的用途,其係藉由向該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該抗體。
  92. 如請求項91之用途,其中,該疾病係癌症。
  93. 一種治療有效量的請求項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用於增強有需要之受試者之抗腫瘤免疫反應的用途,其係藉由向該受試者投與有效量的該抗體。
  94. 如請求項91至9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進一步包含投與該抗體與第二治療劑之組合。
  95. 如請求項94之用途,其中,該第二治療劑係免疫療法或癌症 疫苗。
  96. 如請求項95之用途,其中,該第二治療劑係包含PD-1療法及/或ICOS療法之免疫療法。
TW107146218A 2017-12-22 2018-12-20 抗lilrb2抗體 TWI833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610050P 2017-12-22 2017-12-22
US62/610,050 2017-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0357A true TW201930357A (zh) 2019-08-01
TWI833724B TWI833724B (zh) 2024-03-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75268A (en) 2020-07-30
AU2018389111A1 (en) 2020-06-18
EA202091540A1 (ru) 2021-03-22
SG11202004806SA (en) 2020-06-29
EP4219559A3 (en) 2023-10-18
US10723798B2 (en) 2020-07-28
CL2020001637A1 (es) 2021-02-19
JP2024026140A (ja) 2024-02-28
AR114002A1 (es) 2020-07-08
US11359019B2 (en) 2022-06-14
US20230053631A1 (en) 2023-02-23
EP3728318A2 (en) 2020-10-28
EP4219559A2 (en) 2023-08-02
JP2021506344A (ja) 2021-02-22
JP7391868B2 (ja) 2023-12-05
WO2019126514A2 (en) 2019-06-27
CN111699196A (zh) 2020-09-22
MX2020006668A (es) 2020-10-07
US20200339690A1 (en) 2020-10-29
US20190194327A1 (en) 2019-06-27
US20200207856A1 (en) 2020-07-02
BR112020012650A2 (pt) 2020-12-01
KR20200103706A (ko) 2020-09-02
WO2019126514A3 (en) 2019-08-08
CA3087166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91868B2 (ja) Lilrb2に対する抗体
US11905329B2 (en) Anti-PD-1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US20210171635A1 (en) Antibodies to ICOS
US20210340256A1 (en) Gene Signatures for Determining ICOS Expression
US20220281978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ti-ICOS Antibody Dosing)
TWI833724B (zh) 抗lilrb2抗體
US20240165227A1 (en) Anticancer therapies using anti-ccr8 antibody, chemo and immunotherapy combinations
WO2023235699A1 (en) Antibodies to lilrb4 and uses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