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2059A - 切換組件 - Google Patents

切換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2059A
TW201832059A TW106108410A TW106108410A TW201832059A TW 201832059 A TW201832059 A TW 201832059A TW 106108410 A TW106108410 A TW 106108410A TW 106108410 A TW106108410 A TW 106108410A TW 201832059 A TW201832059 A TW 2018320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ost
axis
guide post
alo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782B (zh
Inventor
林同波
杜曉磊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78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2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0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1Mouse/trackball convertible devices, in which the same ball is used to track the 2D relative m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3
    • G06F2203/0333Ergonomic shaped mouse for one h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切換組件,用以改變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相對狀態。切換組件包括固定件、第一導柱、移動件以及第二導柱。固定件固設於第一物件而具有導引肋,導引肋的延伸方向平行於第一軸。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耦接於導引肋而沿第一軸相對於固定件移動。移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物件上,第二物件可移動地耦接且受驅於移動件。第二導柱以第一軸樞接於第一導柱與移動件之間。第一導柱適於受力驅動第二導柱與移動件沿第一軸移動,且使第二導柱相對於第一導柱與移動件旋轉。

Description

切換組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切換組件。
現今滑鼠於電腦領域可被使用者以手掌握持而控制滑鼠游標之移動,符合大數使用者及作業系統的操作習慣,因此滑鼠成為最普遍的輸入裝置。
隨著電腦及其週邊設備的演進,滑鼠亦由僅具有左鍵以及右鍵發展至具有滾輪之滾輪滑鼠,滾輪滑鼠之滾輪可被使用者以手指撥動而轉動,使螢幕視窗進行垂直方向之捲動,以便於使用者進行網頁或文件之瀏覽工作。在滾輪滑鼠之後,各家廠商更是針對滾輪滑鼠之各種功能進行研發,而滑鼠之發展亦日趨成熟。
然隨著便於攜帶之筆記型電腦的發展,使用者多希望筆記型電腦及其電腦週邊設備能便於收納與攜帶,對於滑鼠而言,其滾輪是暴露於機殼之外,因此在攜帶並移動的過程中,容易受外力,例如掉落或外物撞擊,而導致滾輪損壞並失效,因此,如何在攜帶過程中對滾輪提供足夠的保護,即為相關人員所需思考並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換組件,用以改變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一物件與一第二物件的相對狀態,以達到收納並保護物件的效果。
本發明的切換組件,用以改變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相對狀態。切換組件包括固定件、第一導柱、移動件以及第二導柱。固定件固設於第一物件而具有導引肋,導引肋的延伸方向平行於第一軸。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耦接於導引肋而沿第一軸相對於固定件移動。移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物件上,第二物件可移動地耦接且受驅於移動件。第二導柱以第一軸樞接於第一導柱與移動件之間。第一導柱適於受力驅動第二導柱與移動件沿第一軸移動,且使第二導柱相對於第一導柱與移動件旋轉,讓第二導柱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狀態時,第二導柱可滑動地連接導引肋。在第二狀態時,第二導柱沿第一軸抵接於導引肋的末端。
基於上述,藉由切換組件中第一導柱與第二導柱以及移動件的相互搭配,其中第二導柱是樞接在第一導柱與移動件之間,因此當第一導柱受力而被驅動時,能進一步驅動第二導柱與移動件而同軸移動,進而讓第二物件隨著移動件而改變相對於第一物件的位置。同時,隨著第二導柱受干涉與否,而使第二導柱能處於可移動狀態或定位的狀態,其中的定位狀態正提供了移動件能在改變位置之後予以定位,以讓此時的電子裝置的第一物件、第二物件能以另一狀態***作,也因此藉由切換組件可導致不同狀態而較佳地提高電子裝置的適用範圍。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換組件,適用於電子裝置,其用以改變電子裝置中的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相對狀態,以藉由切換組件的切換動作而達到收納物件的效果。以下分別以不同實施例予以說明。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在此所述電子裝置10為滑鼠。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由圖1與圖2可知,本實施例的滑鼠具有可升降的滾輪模組300。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圖。圖4是以另一視角繪示圖3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在此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相關構件的描述,且圖3與圖4分別提供不同組裝關係,以避免在同一圖過多組裝線而導致誤判。
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包括切換組件100、機殼200與滾輪模組300,其中切換組件100與滾輪模組300設置在機殼200內,而滾輪模組300包括電路載板320、滾輪310與支架330,其中滾輪310可滾動地設置於電路載板320上,並藉由設置在電路載板320下的多根支架330而對應地組裝至機殼200之底座210上的多根支架212,同時藉由切換組件100及彈性件218而驅動,進而讓滾輪310能經由開口201突出於滑鼠的機殼200外(如圖1所示),或是經由開口201沒入於機殼200之內,以讓滑鼠在未使用時能因此達到收納滾輪310的效果,避免電子裝置10在移動或運送時受外力撞擊而造成滾輪模組300損壞。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僅對於滾輪模組300受切換組件100的驅動技術予以描述,至於滾輪模組300的其他技術特徵,其已能由現有技術得知,故不再贅述。
據此,電子裝置10的第一物件(例如滾輪模組300,尤其是滾輪310)能藉由切換組件100而改變相對於第二物件(滑鼠的機殼200)的狀態,以達到收納第一物件的效果。
圖5與圖6分別繪示滑鼠的部分構件於不同狀態的部分構件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至圖6,在本實施例中,切換組件100包括固定件130、第一導柱110、第二導柱120以及移動件140,其中固定件130以其翼部136固設於第一物件(即本實施例機殼200的底座210)上。在此,固定件130具有套筒132,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同沿軸C1可移動地設置於套筒132內,移動件140沿Y軸可移動地設置於底座210上。第二導柱120則以軸C1樞接在第一導柱110與移動件140之間。在此,軸C1實質上平行於Y軸。
基於上述的構件配置關係,第一導柱110受力以驅動第二導柱120沿軸C1移動時,便能據以同時驅動移動件140沿軸C1移動,因此讓固定件130與移動件140之間產生沿軸C1的相對直線運動。再者,本實施例的移動件140具有斜導槽142,而滾輪模組300還包括導引柱340,其設置在電路載板320下方且可移動地耦接於斜導槽142。
詳細而言,請再參考圖3與圖4,在結構配置上,移動件140具有開口145,以讓固定件130座落於開口145內,而移動件140與底座210是藉由導引槽144與凸肋214相互搭配,而達到沿軸C1的直線運動。此外,切換組件100還包括彈性件150、彈性件160,其中彈性件160連接在第一導柱110與底座210的擋牆211之間,彈性件150則連接在固定件130之翼部136上的擋牆138與移動件140的擋牆143之間。
另一方面,前述第二導柱120實質上是套設於擋牆143上的轉軸146而達到樞接效果,且第二導柱120與移動件140因此能彼此連動地沿軸C1移動。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之間是藉由螺齒結構ST而相互抵接,且所述螺齒結構ST是以多個螺齒環繞軸C1而排列,且各個螺齒具有相對於軸C1呈傾斜的螺齒斜面(也就是軸C1並非平行也非正交於所述螺齒斜面)。如此一來,當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在無其他結構的限制之下而被施以沿軸C1的正向力時(即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的其一受力以相互驅動),將會造成兩構件產生以軸C1為中心的相對旋轉,而達到前述第二導柱120是樞接於第一導柱110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160恆驅動第一導柱110朝負Y軸方向移動,而彈性件150也是恆驅動移動件140朝負Y軸方向移動,據以分別達到讓第一導柱110、移動件140復位的效果,由於第二導柱120實質上沿軸C1連接至移動件140,因此彈性件150在驅動移動件140復位的同時,也會提供第二導柱120朝向負Y軸方向的施力。後續將於切換組件100的運動描述中予以詳述。
基於上述,當移動件140沿Y軸來回移動時,便能造成滾輪模組300沿Z軸上、下移動的運動模式,故能讓滾輪310達到如圖1、圖2所示突出或沒入於機殼200的效果。需再提及的是,請再參考圖3與圖4,本實施例的第一導柱110具有推柄112,其穿過底座210的開口216而從滑鼠的機殼200下方露出,使用者能藉由施力於推柄112而驅動第一導柱110,以進一步驅使第二導柱120、移動件140與滾輪模組300達到上述的運動狀態。
圖7A至圖7I分別繪示切換組件的不同狀態,在此以虛線繪示固定件130,而讓第一導柱110、第二導柱120予以實線化,以利於辨識構件的結構與相對位置。
請先參考圖7A並對照圖3至圖5,圖7A所示狀態即代表滾輪模組300是處於圖5所示的沒入位置。此時第一導柱110的全部及第二導柱120的部分是容納在固定件130的套筒132內,滾輪模組300的支架330是伸入底座210的支架212內,而彈性件150、160與218均未變形。需注意的是,固定件130還具有位於套筒132內的第一導引部134,例如是導引肋,且第一導引部134的延伸方向平行於第一軸,在此所述第一軸可視為平行於軸C1或Y軸的虛擬軸。第一導柱110具有設置於外表的第三導引部111,例如是導引槽,而第二導柱120也於其外表設置有第二導引部121,例如是導引槽,且其延伸方向同樣平行所述第一軸,因而其中第三導引部111、第二導引部121分別可滑動地連接於第一導引部134。
接著,請同時參考圖7A與圖7B,使用者提供施力F1於推柄112以驅動第一導柱110朝正Y軸方向移動,進而能將第二導柱120頂出套筒132。在圖7A至圖7B的過程中,第一導柱110是以其螺齒斜面113抵接於第二導柱120的螺齒斜面122,然過程中的第二導柱120仍以其第二導引部121與固定件130的第一導引部134處於結合狀態,故即使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是以螺齒斜面113、122相互抵接,也因第一導引部134對第二導柱120造成的旋轉干涉,而使第二導柱120僅能沿軸C1移動,直至第二導柱120被完全推離套筒132方與第一導引部134解除干涉。換句話說,在所述過程中,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分別是以其局部相互抵接,且由於第一導引部134及第三導引部111、第二導引部121的干涉,所述局部均是各自固定的部分,即兩者並未能產生相對旋轉。
接著,請再參考圖7B、圖7C與圖7D,其中圖7C對應圖7B的狀態。當第二導柱120移離第一導引部134而解除旋轉干涉之後,前述相互抵接的螺齒斜面113、122所造成的扭矩T1將會使第二導柱120沿軸C1相對於第一導柱110旋轉,直至第二導柱120的另一個螺齒斜面123抵接於第一導柱110的另一個螺齒斜面114方停止。
接著,請參考圖7E,使用者此時不再提供施力F1,因而第一導柱110將會因前述彈性件160的彈性恢復力F2而沿軸C1移動,也就是朝向負Y軸方向而復位(至圖7A的初始位置)。此時第二導柱120也不再受第一導柱110的驅動,因此也會從圖7D的狀態隨著移動件140受到彈性件150的彈性恢復力F3的驅動,而朝向負Y軸方向復位,但由於此時的第一導引部134會阻擋在第二導柱120的移動路徑上(即,第二導柱120因扭矩T1旋轉而使導引槽121偏離,並與第一導引部134錯位),因此第一導引部134的導引斜面134a沿軸C1干涉於第二導柱120的螺齒斜面122以阻擋第二導柱120朝負Y軸方向移動,而使第二導柱120暫時被卡置於套筒132的開口處。
接著,請參考圖7F,此時需注意的是,由於導引斜面134a相對於軸C1也呈傾斜,也就是導引斜面134a與螺齒斜面122仍是處於斜面抵接的狀態,因此在彈性件150的彈性恢復力F3的影響之下,會使第二導柱120受到扭矩T2而再次旋轉,進而讓第一導引部134的導引斜面134a卡置於兩個相鄰的螺齒斜面122、122a之間(相當於第一導引部134末端卡置於螺齒結構ST的相鄰兩個螺齒之間),而使第二導柱120得以維持在圖7F所示位置而不再移動。也就是說,此時的移動件140能維持如圖6所示的位置而不移動,以讓滾輪模組300的滾輪310得維持在突出於機殼200的狀態而可被使用者進行操作。
當滑鼠不再使用而欲將滾輪310降回機殼200內時,請參考圖7F至圖7H,使用者再次提供施力F1於第一導柱110的推柄112,以讓第一導柱110從圖7F所示移至圖7G所示位置而抵接於第二導柱120,其中螺齒斜面113抵接於螺齒斜面122a,同時繼續提供施力F1而將第二導柱120從第一導引部134的導引斜面134a推離(施力F1大於彈性恢復力F3),此時因螺齒斜面113、122a的抵接影響,第二導柱120將會以扭矩T3再次旋轉,直至螺齒斜面113卡置在螺齒斜面122a與螺齒斜面122b之間。
如圖7H所示,當第二導柱120以扭矩T3旋轉之後,在沿軸C1的軸向上,螺齒斜面122a將會面對第一導引部134的導引斜面134a,因此如圖7I所示,當使用者釋放推柄112不再提供施力F1時,第一導柱110因彈性件160的彈性恢復力F2而復位後,第二導柱120隨移動件140受彈性件150的彈性恢復力F3驅動而朝負Y軸方向移動,同時藉由螺齒斜面122a沿軸C1抵接於導引斜面134a而使第二導柱120暫時卡置於套筒132的開口處。
接著,如同前述螺齒斜面122與導引斜面134a的抵接狀態,此時換為螺齒斜面122a抵接導引斜面134a,而同時因彈性恢復力F3的驅動,而造成第二導柱120再次以扭矩T4旋轉,如圖7J所示,而此時經旋轉後的第二導柱120會以第二導引部121a面對第一導引部134,故而在彈性恢復力F3的驅動下,第二導柱120得以順利地沿著第一導引部134而移入套筒132,並最終恢復成圖7A所示的初始位置。
基於上述,本實施例的切換組件100,藉由第一導柱110與第二導柱120的螺齒結構ST,而將兩者沿軸C1的直線運動順利地轉換為以軸C1的旋轉運動,同時藉由第一導引部134的干涉與否,而決定第二導柱120的旋轉時機。同時,進一步地讓第二導柱120的螺齒結構ST與第一導引部134末端的導引斜面134a相互配合,而再次決定第二導柱120的旋轉狀態及與固定件130的干涉狀態,以在所需的時間點讓第二導柱120固定於套筒132的開口處(如圖7F),讓與第二導柱120連動的移動件140能據以提供第二物件(即本實施例的滾輪模組300)維持在使用狀態(圖6)或收納狀態(圖5)。據此,電子裝置10(滑鼠)的第一物件(機殼200)與第二物件(滾輪模組300)便能藉由切換組件100而改變相對狀態,並分別在所述狀態下還能具備位置維持(定位)的效果。如此一來,滑鼠的滾輪310便能在不使用時收納於機殼200內而達到保護的效果。也就是說,滾輪310能藉由切換組件100而沿第二軸相對X-Y平面來回移動,在此所述第二軸為Z軸或平行Z軸的虛擬軸,前述第一軸位於X-Y平面或平行於X-Y平面的虛擬平面上,第二軸正交於X-Y平面。從圖7A至圖7I的操作過程可知,第二導柱120配置有多個螺齒與多個導引槽(第二導引部121),且任意相鄰的兩個導引槽之間是間隔以兩個螺齒,因此能順利造成使用者施力兩次(圖7A至圖7D的過程施力第一次,圖7F至圖7H的過程施力第二次)便能讓第二導柱120順利地恢復至初始狀態,而達到所本發明所需的啟、閉(ON/OFF)兩段式操作模式。
圖8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8B與圖8C分別繪示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俯視圖,其中圖8A與圖8C狀態相同。請同時參考圖8A至圖8C,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行動裝置,配合現有的觸控技術,所述電子裝置20還包括觸控筆500以利於使用者操作,且在未使用時,觸控筆500能藉由切換組件600而收納於機體400內。關於觸控筆的相關操作技術已能由現有技術得知,以下僅對觸控筆500與機體400藉由切換組件600而改變彼此的對應狀態予以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切換組件600類似於前述切換組件100,其同樣包括固定件630、移動件640、第一導柱610與第二導柱620與彈性件650,其中固定件630固設於機體400,移動件640可移動地設置於機體400,而固定件630同樣具有套筒結構,以讓第一導柱610、第二導柱620同軸地且可移動地設置於固定件630,且第二導柱620可被視為樞接在第一導柱610與移動件640之間,同時藉由彈性件650提供移動件640相對於固定件630的復位效果。這些構件的對應關係及運動狀態已能由前述實施例得知,在此不再贅述。
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切換組件600還包括夾持件660與連動件670,其中夾持件660設置在移動件640且與第二導柱620而能被視為位於固定件630之套筒結構的相對兩側,連動件670例如是壓縮彈簧,其連接在第一導柱610與移動件640之間。再者,電子裝置20還包括設置於機體400的限位件420與導引件410,其中機體400具有開口(未繪示),以讓觸控筆500能依序穿過開口、導引件410與限位件420而抵接至夾持件660。如圖8B所示,在觸控筆500朝向圖中右側移動的過程中,所述切換組件600即是藉由觸控筆500驅動(抵壓)夾持件660以帶動移動件640相對於固定件630移動,進而造成第一導柱610與第二導柱620產生如前述實施例的不同位置於狀態,進而轉換至圖8C所示,夾持件660的夾持端移入限位件420,並因此受限而朝向觸控筆500的凹槽處卡置夾持,因此讓觸控筆500能被固定在機體400之內,而達到收納的效果。在此,在移動件640的移動過程中,藉由連動件670的配置,而使第一導柱610得以與移動件640同步且同向移動。
接著,當欲取出觸控筆500時,使用者只需在圖8C之狀態提供朝向圖中右側的施力以按壓觸控筆500,便能藉由切換組件600改變運動模式,而讓移動件640驅動夾持件660朝向圖中左側移動,進而使夾持件660的夾持端退出限位件420。同時,本實施例的夾持件660具有彈性結構,其兩側夾持端例如是彈片,當夾持件660受觸控筆500驅動而使其夾持端移入限位件420內時,夾持件660實質上處於變形狀態,故而如前述當夾持件660的夾持端退出限位件420後,夾持件660能因其彈性恢復力而進一步地提供觸控筆500朝向圖中左側移動的動力,以讓觸控筆500能再退離適當距離,即如圖8B所示狀態,而有利於使用者將觸控筆500取出。
圖9A與圖9B分別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切換組件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圖10A至10K繪示切換組件的運動過程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9A與圖9B並逐一對照圖10A至圖10K以利於瞭解切換組件的運動狀態。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僅繪示切換組件,其餘相關的周邊構件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便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切換組件700與前述實施例同樣包括固定件730、第一導柱710與第二導柱720,且構件的相對位置一如前述。惟,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導柱710與第二導柱720的螺齒結構與表面輪廓與前述不同。在此,第一導柱710與第二導柱720的螺齒結構是環繞軸C2排列且相對於軸C2而呈對稱,即第一導柱710的每個螺齒具有相同齒形,第二導柱720的每個螺齒具有相同齒形,且第一導柱710與第二導柱720的螺齒結構彼此輪廓互補而得以相互嚙合。
再者,固定件730的套筒732的內壁設置有第一導引部,例如是導引槽734,第一導柱710於其外表設置有第三導引部,例如是導引肋711,而第二導柱720也於其外表設置有第二導引部,例如是導引肋721,其中在第一導柱710及第二導柱720位於套筒732內時,是藉由所述導引肋711、721分別耦接於導引槽734,進而在圖10A至圖10B的移動過程中,第二導柱720得以沿軸C2移動而不沿軸C2轉動,亦即,使用者施力F1於第一導柱710的推柄712時,第一導柱710是以螺齒面714(凸形輪廓)抵推第二導柱720的螺齒面722(凸形輪廓),並據以將第二導柱720逐漸推出並移離套筒732,如圖10B所示。
請參考圖10C至圖10E,其中圖10C對應圖10B的狀態,圖10E對應圖10D的狀態。當第二導柱720被推出固定件730的套筒732之後,由於缺少前述導引肋721與導引槽734的干涉,因此螺齒面714、722相互抵接而產生扭矩T5,以使第二導柱720沿軸C2相對於第一導柱710旋轉,直至第二導柱720的另一個螺齒面723(凹形輪廓)抵接於第一導柱710的螺齒面714方停止,如圖10D所示,此時第一導柱710與第二導柱720的螺齒結構是呈彼此嚙合的狀態。
接著,請參考圖10F與圖10G,此時使用者不再提供施力F1,因此第一導柱710會因彈性件160的彈性恢復力F2而朝負Y軸方向復位(至圖10A所示位置)。此時第二導柱720會因彈性件160的彈性恢復力F3而受驅動,但因固定件730的導引斜面736阻擋於螺齒面722的移動路徑上,致使第二導柱720是以螺齒面722抵接至導引斜面736,進而產生扭矩T6而讓第二導柱720沿軸C2旋轉,直至螺齒面723卡置於導引斜面736,如圖10G所示。在此,本實施例於圖10G所示狀態能對應至前述實施例於圖7F所示狀態,也就是滾輪模組300的滾輪310得維持在突出於機殼200的狀態,或是觸控筆500被夾持且固定在機體400內的狀態。
接著,請參考圖10H與圖10I,使用者再次提供施力F1推動第一導柱710,而讓第一導柱710以其螺齒面714抵接第二導柱720的螺齒面724(凸形輪廓),並將第二導柱720推離固定件730,隨之在圖10I的狀態,即所述兩個螺齒面714、724抵接而產生扭矩T7,而讓第二導柱720沿軸C2旋轉,直至第二導柱720的螺齒面725(凹形輪廓)抵接且卡置於第一導柱710的螺齒面714,此時第一導柱710與第二導柱720再次嚙合在一起。
最後,使用者不再提供施力F1,因此第一導柱710藉由彈性件160的彈性恢復力F2而再次復位。第二導柱720同樣受彈性件160的彈性恢復力F3驅動而沿軸C2朝向固定件730移動,同時,又因螺齒面724抵接於導引斜面736(繪示於圖10I),故而產生扭矩T8使第二導柱720沿軸C2旋轉,進而讓導引肋721對準導引槽734(繪示於圖10J),而最後能如圖10K所示讓第二導柱720順利地移入套筒732,恢復如圖10A所示的狀態。
由上述實施例可知,為配合所述物件(例如滾輪模組300或觸控筆500)的驅動模式,即讓使用者產生如雙推式(push-push type)的構件運動模式,本案實施例的螺齒結構與第二導柱720的導引肋721(或前述第二導柱120的導引槽121)是存在固定的配置頻率,即第二導柱720環繞軸C2的路徑上(或第二導柱120環繞軸C1的路徑上),導引肋721(或導引槽121)是以間隔兩個螺齒作為其配置頻率。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切換組件藉由第一導柱與第二導柱的螺齒結構,而將兩者沿軸的直線運動順利地轉換為以軸的旋轉運動,同時藉由導引肋的干涉與否,而決定第二導柱的旋轉時機。同時,讓第二導柱的螺齒結構與導引肋的導引斜面相互配合,而再次決定第二導柱的旋轉狀態及與固定件的干涉狀態,以在所需的時間點讓第二導柱固定於套筒的開口處,而達到定位效果,亦即讓此時的第二物件能具備足夠的結構強度以供操作。
再者,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物件例如是能被收納於電子裝置之機體內的觸控筆,其同樣利用前述的切換模組,而達到兩段式的起、閉效果,讓觸控筆能在不使用時順利地被按壓入機體而收納,而使用者再次按壓即可藉由切換組件的動作而將觸控筆推出以利使用者拿取。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電子裝置
100、600、700‧‧‧切換組件
110、610、710‧‧‧第一導柱
112、712‧‧‧推柄
113、114、122、122a、122b、123‧‧‧螺齒斜面
120、620、720‧‧‧第二導柱
130、630、730‧‧‧固定件
132、732‧‧‧套筒
134、734‧‧‧第一導引部
121、121a、721‧‧‧第二導引部
111、711‧‧‧第三導引部
134a、736‧‧‧導引斜面
136‧‧‧翼部
138、143、211‧‧‧擋牆
140、640‧‧‧移動件
142‧‧‧斜導槽
146‧‧‧轉軸
144‧‧‧導引槽 145、201、216‧‧‧開口
150、160、218、650‧‧‧彈性件
200‧‧‧機殼
210‧‧‧底座
212、330‧‧‧支架
214‧‧‧凸肋
300‧‧‧滾輪模組
310‧‧‧滾輪
320‧‧‧電路載板
340‧‧‧導引柱
400‧‧‧機體
410‧‧‧導引件
420‧‧‧限位件
500‧‧‧觸控筆
660‧‧‧夾持件
670‧‧‧連動件
714、722、723、724、725‧‧‧螺齒面
C1、C2‧‧‧軸
F1‧‧‧施力
F2、F3‧‧‧彈性恢復力
ST‧‧‧螺齒結構
T1、T2、T3、T4、T5、T6、T7、T8‧‧‧扭矩
X-Y-Z‧‧‧直角座標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圖。 圖4是以另一視角繪示圖3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 圖5與圖6分別繪示滑鼠的部分構件於不同狀態的部分構件示意圖。 圖7A至圖7J分別繪示切換組件的不同狀態。 圖8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8B與圖8C分別繪示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俯視圖。 圖9A與圖9B分別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切換組件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10A至10K繪示切換組件的運動過程示意圖。

Claims (16)

  1. 一種切換組件,用以改變一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一物件與一第二物件的相對狀態,該切換組件包括: 一固定件,固設於該第一物件,該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導引部,該第一導引部的延伸方向平行於一第一軸; 一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耦接於該第一導引部而沿該第一軸相對於該固定件移動; 一移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物件上,該第二物件可移動地耦接且受驅於該移動件;以及 一第二導柱,以該第一軸樞接於該第一導柱與該移動件之間,其中該第一導柱適於受力驅動該第二導柱與該移動件沿該第一軸移動,且使該第二導柱相對於該第一導柱與該移動件旋轉,以讓該第二導柱在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二導柱可滑動地連接該第一導引部,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二導柱沿該第一軸抵接於該第一導引部的末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切換組件,其中該第一導柱與該第二導柱具有環繞該第一軸配置的螺齒結構,以使該第二導柱藉由所述螺齒結構而沿該第一軸抵接該第一導柱、以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一導柱旋轉或相互卡置,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導引部干涉該第二導柱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切換組件,其中所述螺齒結構包括位於該第一導柱末端的多個第一螺齒斜面,以及位於該第二導柱末端的多個第二螺齒斜面,該些第一螺齒斜面與該些第二螺齒斜面分別相對於該第一軸呈傾斜,該些第一螺齒斜面與該些第二螺齒斜面彼此可滑動地抵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切換組件,其中該第二導柱具有至少一第二導引部,該第二導引部的延伸方向平行該第一軸,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導引部耦接於該第二導引部中,該第一螺齒斜面與該第二螺齒斜面互以局部沿該第一軸抵接在一起,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導引部移離該第二導引部而解除干涉該第二導柱旋轉,該第一螺齒斜面與該第二螺齒斜面相對滑動而使該第二導柱相對於該第一導柱旋轉,以至該第二導柱與該第一導柱藉由所述螺齒結構而相互卡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切換組件,其中該固定件具有一導引斜面,位於該第一導引部的末端處,而所述螺齒結構包括位於該第二導柱末端的多個第二螺齒斜面,當該第一導柱移離該第二導柱,且該第二導柱沿該第一軸受力而使該導引斜面抵接於該些第二螺齒斜面的其中之一時,該第二導柱相對於該第一導引部而沿該第一軸旋轉,直至該第一導引部卡置於所述螺齒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切換組件,其中該固定件具有一導引斜面,位於該第一導引部的末端處,而所述螺齒結構包括位於該第二導柱末端的多個第二螺齒斜面,當該第一導柱移離該第二導柱,且該第二導柱沿該第一軸受力而使該導引斜面抵接於該些第二螺齒斜面的其中之一時,該第二導柱相對於該第一導引部而沿該第一軸旋轉,直至該第一導引部沿該第二導柱的一第二導引部移入該固定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的切換組件,其中該導引斜面是該第一導引部的局部或該固定件鄰接於該第一導引部的局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或6或7項的切換組件,其中該第一導引部與該第二導引部分別為一導引肋與一導引槽或一導引槽與一導引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切換組件,還包括一第一彈性件,連接該固定件與該移動件之間,該第一導柱適於受力而沿該第一軸的一第一方向驅動該第二導柱與該移動件,而該第一彈性件恆驅動該移動件與該第二導柱沿該第一軸的一第二方向移動,該第一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切換組件,其中當該第一導柱沿該第一方向驅動該第二導柱移離該第一導引部後,該第二導柱受該第一彈性件沿該第二方向驅動以產生一扭矩而沿該第一軸旋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切換組件,還包括一第二彈性件,連接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一導柱之間,該第一導柱適於受力而沿該第一軸的一第一方向驅動該第二導柱與該移動件,而該第二彈性件恆驅動該第一導柱沿該第一軸的一第二方向移動,該第一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方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切換組件,其中所述螺齒結構包括位於該第二導柱末端且環繞該第一軸的多個螺齒,而該第二導柱還具有多個第二導引部,各該第二導引部的延伸方向平行該第一軸,相鄰的兩個螺齒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二導引部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切換組件,其中該電子裝置是一滑鼠,該第一物件是該滑鼠的一機殼,該第二物件是該滑鼠的一滾輪模組,該滾輪模組的一滾輪隨該第二導柱在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之間切換而伸出於該機殼或沒入於該機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切換組件,其中該滾輪模組還具有一電路載板與多個第一支架,該些第一支架設置於該電路載板下,該滾輪設置於該電路載板上,該機殼還具有一底座與多個第二支架,該些第二支架設置於該底座上,該些第一支架對應地且可滑動地耦接於該些第二支架,該切換組件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滾輪下方,該第一軸平行於該底座所在的一平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切換組件,其中該滾輪模組還具有一導引柱,設置於該電路載板下,而該切換組件的該移動件還具有一斜導槽,相對於該平面呈傾斜,該導引柱可滑動地耦接於該斜導槽,以使該滾輪沿一第二軸相對於該平面移動,該第二軸正交於該平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切換組件,其中該第一物件是一觸控筆,該第二物件是該電子裝置的一機體,該切換組件還包括一夾持件,組裝於該移動件而隨該移動件沿該第一軸移動,該電子裝置還包括一限位件,固設於該機體且位於該第一軸,該夾持件的局部可移動地穿過該限位件,該觸控筆沿該第一軸移入該機體而抵接於該夾持件,當該第二導柱在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之間切換時,該觸控筆驅動該夾持件的夾持端移入並限位於該限位件,而使該觸控筆卡置於該夾持件的夾持端,或該移動件驅動該夾持件的夾持端移出該限位件,以驅動該觸控筆退出該機體。
TW106108410A 2017-02-22 2017-03-14 切換組件 TWI616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096167.6 2017-02-22
CN201710096167.6A CN108459740B (zh) 2017-02-22 2017-02-22 切换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782B TWI616782B (zh) 2018-03-01
TW201832059A true TW201832059A (zh) 2018-09-01

Family

ID=6218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410A TWI616782B (zh) 2017-02-22 2017-03-14 切換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3775B2 (zh)
CN (1) CN108459740B (zh)
TW (1) TWI616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4519B2 (en) * 2017-03-16 2021-01-05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Scroll wheel module
TWI663076B (zh) 2018-06-29 2019-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伸縮筆
US11009971B2 (en) * 2018-09-20 2021-05-1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Input device with a scroll wheel
CN110134262B (zh) * 2018-09-20 2022-09-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564B2 (en) * 2001-04-30 2004-03-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put device including a wheel assembly for scrolling an imag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CN2535238Y (zh) * 2002-02-07 2003-02-12 邱智铭 一种多笔头转动笔
US7283124B2 (en) * 2004-07-30 2007-10-16 Min-Fang Pai Mouse scroll wheel module
US7443382B2 (en) * 2004-08-27 2008-10-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croll wheel carriage
US20090146954A1 (en) * 2007-12-06 2009-06-11 Paul Regen Wireless Mouse with Companion Wireless Mouse Pad
TWM350057U (en) 2008-07-30 2009-02-01 Cong-Jin Gao Wheel rolling mode switching device for wheel mouse
KR20110020414A (ko) * 2009-08-24 2011-03-03 김용철 효율적 눌림 방지 마우스
TWM389281U (en) * 2010-01-08 2010-09-21 Apexone Microelectronics Ltd Ca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75675A (zh) * 2014-10-27 2015-02-25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多功能笔式鼠标
TW201621562A (zh) * 2014-10-28 2016-06-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元件
CN205075504U (zh) * 2015-10-30 2016-03-09 上海思勤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可在按动笔及拔帽笔之间转换的新型笔
US20170277283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Dexin Electronic Ltd. Mouse wheel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39446A1 (en) 2018-08-23
CN108459740B (zh) 2021-06-22
US10203775B2 (en) 2019-02-12
CN108459740A (zh) 2018-08-28
TWI616782B (zh)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782B (zh) 切換組件
TWI462681B (zh) 用來鎖扣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不同殼體的鎖具及其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701394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thereof
US911063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display module
US90420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able foot pad
US904210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TWI565393B (zh) 活動式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10503284B1 (en) Retractable pen
US201400437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US10426239B2 (en) Receiving device
US10067534B2 (en) Assembly for preventing unexpected shut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TWI578878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US10141030B2 (en) Unloading mechanism assembly
TWM505651U (zh) 電子裝置
TWI742960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663500B (zh) 轉軸結構與電子裝置
US11009971B2 (en) Input device with a scroll wheel
TWI559121B (zh)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301631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7113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377109B (zh) 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TWI789884B (zh)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0712453B (zh) 伸缩笔
TWI724903B (zh) 具有觸控功能的筆記型電腦
TWI775251B (zh) 觸控板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