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5785A - 無油螺旋壓縮機 - Google Patents

無油螺旋壓縮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5785A
TW201825785A TW106128894A TW106128894A TW201825785A TW 201825785 A TW201825785 A TW 201825785A TW 106128894 A TW106128894 A TW 106128894A TW 106128894 A TW106128894 A TW 106128894A TW 201825785 A TW201825785 A TW 2018257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ompressor
compartment
cooling
cool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3060B (zh
Inventor
濱田克徳
中村元
壷井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5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0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18/1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helical teeth, e.g. chevron-shaped, scre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無油螺旋壓縮機(1)具備:壓縮機本體(20);和馬達(10),用來驅動壓縮機本體;和艙室(40),***配置於壓縮機本體與馬達之間;和轉子軸(19),其是由「相對於艙室,位於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19b)」、「相對於艙室,位於馬達側的輸出軸部(19a)」、「延伸於艙室內的中間軸部(19c)」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及供給部(41),將對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艙室內。

Description

無油螺旋壓縮機
[0001] 本發明關於無油螺旋壓縮機。
[0002] 作為「在壓縮機本體的螺旋軸部與馬達的輸出軸部傳達動力」的構造,一般來說,存在有「透過齒輪連接」的構造、及「螺旋軸部及輸出軸部,是從1個鋼材藉由切削加工而形成為單一構件」的構造等。   [0003] 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揭示了:螺旋軸部及輸出軸部,形成為由單一構件所構成之軸部的無供油式螺旋壓縮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4]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8858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0005] 專利文獻1的螺旋壓縮機中由單一構件所構成的軸部,並不會產生起因於「透過齒輪連接」的動力傳達損失。此外,由於在軸部並未設置多餘的動力傳達齒輪,而具有:能減少組裝工時等、可抑制製造成本上升的好處。   [0006] 然而,採用了上述「由單一構件構成之軸部」的螺旋壓縮機,容易經由「螺旋壓縮機本體與馬達的邊界部,亦即殼體的壁面」和軸部,引發熱傳導。在螺旋壓縮機運轉時,在壓縮機本體及馬達的雙方產生熱。在壓縮機本體及馬達產生的熱,相互地傳導,由於熱的逃逸場所受到限制,因此壓縮機本體及馬達雙方形成高溫。由於壓縮機本體及馬達的高溫化,引發了壓縮效率的下降及馬達(磁鐵)的消磁(demagnetization)。在馬達傾向於小型化及高速化的現今,高溫化的問題變得更為顯著。   [0007] 因此,本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性課題,是提供一種: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及馬達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及馬達形成高溫的無油螺旋壓縮機。 [解決問題之手段]   [0008]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性課題,根據本發明,提供以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   [0009] 亦即,無油螺旋壓縮機,其特徵為具備:   壓縮機本體;和   馬達,用來驅動前述壓縮機本體;和   艙室,***配置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之間;和   轉子軸,是由「相對於前述艙室,位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相對於前述艙室,位於前述馬達側的輸出軸部」、「延伸於前述艙室內的中間軸部」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及   供給部,將對前述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艙室內。   [0010] 根據上述構造,藉由被供給至艙室內的冷卻媒體,冷卻轉子軸的中間軸部,伴隨於此,輸入軸部及輸出軸部也受到冷卻。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及馬達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及馬達形成高溫。   [0011] 本發明,除了上述特徵,還具備以下的特徵。   [0012] 前述冷卻媒體為液體,   並具備循環通路,其具有前述艙室、儲槽、泵、冷卻器並促使前述冷卻媒體循環。根據該構造,能有效地利用「具有良好熱換性之液體」的冷卻媒體。   [0013] 具備用來冷卻「從前述壓縮機本體吐出之壓縮氣體」的氣體冷卻器,   前述冷卻媒體,是在前述氣體冷卻器受到冷卻之壓縮氣體的一部分,   具備:在前述氣體冷卻器的下游分歧,並連接於前述供給部的分歧流路;及   連接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將已通過前述艙室內的壓縮氣體,導入前述壓縮機本體之壓縮空間的返回流路。根據該構造,藉由利用分歧流路與返回流路形成循環,可將「從壓縮機本體吐出後受到冷卻之氣體的一部分」,可作為冷卻媒體而有效利用(重複使用)。   [0014] 前述艙室,與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構成不同的個體。根據該構造,不須變更傳統以來所使用之壓縮機本體及馬達的構造,可直接使用。   [0015] 前述艙室,與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的其中任一個構成一體。根據該構造,可降低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組裝工時。   [0016] 前述艙室呈現密閉狀態,前述供給部被配設於前述艙室的下部,用來排出前述冷卻媒體的排出部,被配設於前述艙室的上部。根據該構造,艙室內被冷卻媒體所填滿,由於艙室內之中間軸部的整體與冷卻媒體接觸,故能更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   [0017] 具備被配置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之至少其中一方的冷卻套管,   前述供給部,是透過前述冷卻套管,將前述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艙室內的構件,   具備:連通前述艙室內及前述冷卻套管,將在前述冷卻套管中流動的前述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艙室內的連通孔。根據該構造,流動於冷卻套管中,用於對壓縮機本體及馬達的至少其中一方之冷卻的冷卻媒體,能有效利用於艙室內之中間軸部的冷卻。   [0018]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性課題,根據本發明,更進一步提供以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   [0019] 亦即,無油螺旋壓縮機,其特徵為具備:   第1壓縮機本體;和   第1馬達,用來驅動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和   第1艙室,***配置於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及前述第1馬達之間;和   第1轉子軸,是由「相對於前述第1艙室,位於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相對於前述第1艙室,位於前述第1馬達側的輸出軸部」、「延伸於前述第1艙室內的中間軸部」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和   第1供給部,將對前述第1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第1艙室內;和   第2壓縮機本體,更進一步壓縮從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吐出的壓縮氣體;和   第2馬達,用來驅動前述第2壓縮機本體;和   第2艙室,***配置於前述第2壓縮機本體及前述第2馬達之間;和   第2轉子軸,是由「相對於前述第2艙室,位於前述第2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相對於前述第2艙室,位於前述第2馬達側的輸出軸部」、「延伸於前述第2艙室內的中間軸部」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和   第2供給部,將對前述第2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第2艙室內;及   循環通路,具有前述第1艙室、前述第2艙室、儲槽、泵、冷卻器、在前述冷卻器下游分歧的分歧流路,將該分歧流路分別連接於前述第1供給部及前述第2供給部,促使前述冷卻媒體循環,   循環於前述循環通路的冷卻媒體為液體。   [0020] 根據上述構造,藉由被供給至第1艙室內的冷卻媒體,冷卻第1轉子軸的中間軸部,伴隨於此,第1轉子軸的輸入軸部及輸出軸部也受到冷卻,並且藉由被供給至第2艙室內的冷卻媒體,冷卻第2轉子軸的中間軸部,伴隨於此,第2轉子軸的輸入軸部及輸出軸部也受到冷卻。其結果,能抑制在第1壓縮機本體及第1馬達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第1壓縮機本體及第1馬達形成高溫,並且能抑制在第2壓縮機本體及第2馬達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第2壓縮機本體及第2馬達形成高溫。 [發明的效果]   [0021] 根據本發明,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及馬達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及馬達形成高溫。
[0023] 首先,針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1圖進行說明。   [0024] 第1圖,為第1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1的示意剖面圖。第1圖所示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一體地具備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無油螺旋壓縮機1,是藉由轉子軸19,使壓縮機本體20同軸地直結於馬達10的馬達直結構造。如同稍後所述,轉子軸19,具有輸出軸部19a、輸入軸部19b及中間軸部19c。   [0025] 無油螺旋壓縮機1,具備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配設成***於壓縮機本體20與馬達10之間的艙室40」內的循環通路7。循環通路7具備:暫時貯留冷卻媒體44的儲槽3、用來壓送冷卻媒體44的泵4、對冷卻媒體44進行冷卻的冷卻器5。冷卻器5具有冷卻風扇。舉例來說,在冷卻媒體44是油的場合中,儲槽3為油槽,泵4為油泵,冷卻器5為油冷器。無油螺旋壓縮機1,藉由以循環通路7促使冷卻媒體44循環,能有效利用冷卻媒體44(重複使用)。   [0026] 壓縮機本體20具有:一對的公螺旋轉子23及母螺旋轉子24;輸入軸部19b、29;壓縮機殼體21;馬達側軸承27;及馬達相反側軸承28。輸入軸部19b,與公螺旋轉子23同軸,相對於公螺旋轉子23成為一體構造。同樣地,輸入軸部29,與母螺旋轉子24同軸,相對於母螺旋轉子23成為一體構造。一對螺旋轉子23、24;其輸入軸部19b、29;馬達側軸承27及馬達相反側軸承28,被收容於壓縮機殼體21內。在壓縮機殼體21的馬達相反側,配設有吸入口35。在壓縮機殼體21的馬達側,配設有吐出口36。從吸入口35吸入的氣體34,在由一對螺旋轉子23、24壓縮之後,從吐出口36吐出至吐出流路9。一對螺旋轉子23、24的輸入軸部19b、29,分別在馬達側軸承27及馬達相反側軸承28兩個位置形成兩端支承。   [0027] 在壓縮機殼體21的馬達10側,設有壓縮機側凸緣部25。在壓縮機殼體21之馬達10側的分隔壁26,形成有可供轉子軸19的輸入軸部19b穿過的軸孔58。可供輸入軸部19b穿過的軸孔58,為了不使冷卻媒體44從後述的艙室40內洩漏至壓縮機殼體21內,由壓縮機側軸封48形成軸封。   [0028] 馬達10,是用來驅動轉子軸19旋轉的驅動源。馬達10,具有馬達殼體11、端部蓋17、轉子13、定子14。馬達殼體11,收容轉子13及定子14。轉子13,被固定於輸出軸部19a的外周部。定子14,分離配置於轉子13的外側,並且被固定於馬達殼體11。端部蓋17,被設在馬達殼體11的端部,具備用來支承輸出軸部19a之端部的軸承18。   [0029] 在馬達殼體11的壓縮機本體20側,設有分隔壁16。在分隔壁16,形成有可供轉子軸19的輸出軸部19a穿過的軸孔57。可供輸出軸部19a穿過的軸孔57,為了不使冷卻媒體44從後述的艙室40內洩漏至馬達殼體11內,由壓縮機側軸封47形成軸封。   [0030] 在第1實施形態中,馬達殼體11,在分隔壁16的的壓縮機本體20側具有艙室40。艙室40,是由形成筒狀的間隔部12、及馬達側的凸緣部15所構成。馬達殼體11的馬達側凸緣部15、與壓縮機殼體21的壓縮機側凸緣部25,譬如是藉由螺栓等所連結固定。   [0031] 轉子軸19,是由1個軸構件連續地形成一體,具有輸出軸部19a、輸入軸部19b及中間軸部19c。輸出軸部19a、輸入軸部19b及中間軸部19c為同軸。轉子軸19,譬如是藉由1個鋼材的切削加工所製作。輸出軸部19a,將與馬達側軸封47抵接的部分作為起點,朝馬達10側延伸。輸入軸部19b,將與壓縮機側軸封48抵接的部分作為起點,朝公螺旋轉子23側延伸。中間軸部19c,位在輸入軸部19b與輸出軸部19a之間,以露出的狀態在艙室40內延伸。   [0032] 在第1實施形態中,於艙室40的內部,形成有被分隔壁16、間隔部12的內壁、分隔壁26所圍繞的冷卻空間45。然後,中間軸部19c在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延伸。   [0033] 在間隔部12的上部設有:連接於循環通路7,用來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的供給部41。供給部41,譬如至少具有1個供給孔。在間隔部12的下部設有:用來將冷卻空間45內的冷卻媒體44排出的排出部42。排出部42,譬如是貫穿間隔部12之下部的排出孔。   [0034] 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的冷卻媒體44,譬如是油、冷卻水及冷卻劑液等的液體。在使用液體的冷卻媒體44的場合中,為了不使液體的冷卻媒體44漏出,艙室40構成密閉狀態。霧狀或者液滴狀之液體的冷卻媒體44,通過供給部41,被供給至形成於艙室40的冷卻空間45。液體的冷卻媒體44,在循環於循環通路7的過程中,保持成特定的低溫。液體的冷卻媒體44,一旦與相對高溫的部分,亦即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接觸,則引發熱交換。藉此,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將受到冷卻。相反地,液體的冷卻媒體44的溫度則上升。藉由中間軸部19c的冷卻,輸入軸部19b及輸出軸部19a也受到冷卻。藉由輸入軸部19b的冷卻,公螺旋轉子23也受到冷卻,藉由輸出軸部19a的冷卻,轉子13也受到冷卻。   [0035] 為了利用液體的冷卻媒體44有效地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而期待對艙室40內供給冷卻媒體44,並至少保持成「中間軸部19c形成浸漬之程度」的液位以上,最好是以冷卻媒體44充滿艙室40內。因此構成「從供給部41朝艙室40內的供給流量」,成為「從艙室40通過排出部42排出之排出流量」以上的循環通路7。藉此形成:中間軸部19c浸漬於液體的冷卻媒體44。再者,由於在中間軸部19c並未額外組裝齒輪組,因此不會有「因齒輪傳達動力所產生的動力傳達損失」,此外,能將「因齒輪的攪拌抵抗所衍生的動力損失」抑制到最低。液體的冷卻媒體44,較後述氣體的冷卻媒體44,具有更佳的熱交換性能。   [0036] 藉由對冷卻空間45內供給液體或者氣體的冷卻媒體44,而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此外,伴隨於此,輸入軸部19b及輸出軸部19a也受到冷卻。   [0037] 因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藉由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轉子軸19。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   [0038] 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2圖進行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39] 在第2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所示,冷卻套管30設在馬達殼體11的周壁部。   [0040] 冷卻套管30,形成可供冷卻媒體44流動的冷卻通路31。在冷卻套管30,形成有連通「循環通路7」與「冷卻通路31」的導入部32。被供給至冷卻通路31的冷卻媒體44,對馬達10的定子14形成冷卻。因此,藉由被配設於馬達殼體11之周壁部的冷卻套管30,冷卻馬達10的定子14。   [0041] 冷卻套管30之連通「冷卻通路31」與「艙室40之冷卻空間45」的連通孔38,形成於分隔壁16的上部。連通孔38貫穿分隔壁16。亦即,循環通路7,透過冷卻通路31連接於連通孔38。流動於冷卻通路31的冷卻媒體44,通過連通孔38,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因此,連通孔38,作為「對艙室40內供給冷卻媒體44的供給部」發揮作用。在此,冷卻媒體44,也可以通過被設在連通孔38之出口的噴射噴嘴,而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的冷卻媒體44,在「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受到冷卻。為了冷卻所使用的冷卻媒體44,通過排出部42,回到循環通路7。   [0042] 藉由對冷卻空間45內供給冷卻媒體44,而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此外,伴隨於此,輸入軸部19b及輸出軸部19a也受到冷卻。   [0043] 根據第2實施形態,藉由將流動於冷卻套管30的冷卻媒體44,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轉子軸19。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   [0044] 針對第3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3圖進行說明。在第3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45] 在第3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所示,冷卻套管30設在壓縮機殼體21的周壁部。   [0046] 冷卻套管30,形成可供冷卻媒體44流動的冷卻通路31。在冷卻套管30,形成有連通「循環通路7」與「冷卻通路31」的導入部32。被供給至冷卻通路31的冷卻媒體44,對壓縮機殼體21形成冷卻。藉由壓縮機殼體21的冷卻,在壓縮機殼體21內由公螺旋轉子23及母螺旋轉子24所壓縮的氣體(譬如:空氣)也受到冷卻。   [0047] 冷卻套管30之連通「冷卻通路31」與「艙室40之冷卻空間45」的連通孔38,形成於壓縮機殼體21的馬達側之分隔壁26的上部。連通孔38貫穿分隔壁26。亦即,循環通路7,透過冷卻通路31連接於連通孔38。流動於冷卻通路31的冷卻媒體44,通過連通孔38,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因此,連通孔38,作為「對艙室40內供給冷卻媒體44的供給部」發揮作用。在此,冷卻媒體44,也可以通過被設在連通孔38之出口的噴射噴嘴,而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的冷卻媒體44,在「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受到冷卻。為了冷卻所使用的冷卻媒體44,通過排出部42,回到循環通路7。   [0048] 藉由對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供給冷卻媒體44,使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受到冷卻。此外,伴隨於此,輸入軸部19b及輸出軸部19a也受到冷卻。   [0049] 根據第3實施形態,藉由將流動於冷卻套管30的冷卻媒體44,供給至艙室40內,而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轉子軸19。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   [0050] 針對第4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4圖進行說明。在第4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51] 在第4實施形態中,如第4圖所示,壓縮機殼體21,在分隔壁26的的馬達10側具有艙室40。艙室40,是由形成筒狀的間隔部22、及壓縮機側的凸緣部25所構成。亦即,第4實施形態,「艙室40形成於壓縮機本體20之馬達10側的端部」的這一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0052] 在馬達殼體11的壓縮機本體20側,設有馬達側凸緣部15及分隔壁16。馬達殼體11的馬達側凸緣部15、與壓縮機殼體21的壓縮機側凸緣部25,譬如是藉由螺栓等所連結固定。   [0053] 在第4實施形態中,於艙室40的內部,形成有被分隔壁16、間隔部22的內壁、分隔壁26所圍繞的冷卻空間45。在第4實施形態中,中間軸部19c在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延伸。   [0054] 在間隔部22的上部設有:用來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艙室40之冷卻空間45內的供給部41。在間隔部22的下部設有:用來將艙室40內的冷卻媒體44排出的排出部42。排出部42,譬如是貫穿間隔部22之下部的排出孔。   [0055] 液體或者氣體的冷卻媒體44,通過供給部41,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冷卻媒體44,在「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受到冷卻。為了冷卻所使用的冷卻媒體44,通過排出部42,回到循環通路7。   [0056] 因此,根據第4實施形態,藉由被供給至艙室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轉子軸19。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   [0057] 針對第5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5圖進行說明。在第5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58] 在第5實施形態中,如第5圖所示,液體的冷卻媒體44,從艙室40的下部供給至艙室40內,並從該艙室40的上部排出至艙室40外。亦即,第5實施形態,冷卻媒體44對艙室40的供給位置及排出位置,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0059] 供給部41被設在艙室40之間隔部12的下部,且排出部42被設在艙室40之間隔部12的上部。最好是使用油、冷卻水、冷卻劑液等的液體作為冷卻媒體44。然後,為了不使液體的冷卻媒體44漏出,艙室40構成密閉狀態。   [0060] 液體的冷卻媒體44,從循環通路7通過被設在艙室40之下部的供給部41,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液體的冷卻媒體44,克服重力,緩緩地充滿冷卻空間45的下部。一旦液體的冷卻媒體44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液體的冷卻媒體44的液面將更進一步上升,使中間軸部19c的整體與液體的冷卻媒體44接觸。在此之後,整個冷卻空間45被液體的冷卻媒體44所充滿。充滿冷卻空間45之後的冷卻媒體44,通過排出部42,被排出至冷卻空間45外(艙室40外)。通過排出部42被排出至艙室40外的冷卻媒體44,回到循環通路7。   [0061] 因此,根據第5實施形態,藉由以冷卻媒體44充滿「形成於馬達10之艙室40內部的冷卻空間45內」,由於「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的整體與冷卻媒體44接觸,因此能更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此外,供給至艙室40內之冷卻媒體44的流量、及從艙室40排出之冷卻媒體44的流量,即使沒有特別調整,也能以冷卻媒體44充滿艙室40內。   [0062] 針對第6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6圖進行說明。在第6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63] 在第6實施形態中,如第6圖所示,液體的冷卻媒體44,從形成於壓縮機本體20之艙室40的下部供給至艙室40內,並從該艙室40的上部排出至艙室40外。亦即,第6實施形態,冷卻媒體44對艙室40的供給位置及排出位置,與第4實施形態不同。   [0064] 供給部41被設在艙室40之間隔部22的下部,且排出部42被設在艙室40之間隔部22的上部。為了不使液體的冷卻媒體44漏出,艙室40構成密閉狀態。   [0065] 液體的冷卻媒體44,通過供給部41,從艙室40的下部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並克服重力,緩緩地充滿冷卻空間45內。一旦冷卻媒體44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冷卻媒體44的液面將更進一步上升,而與中間軸部19c的整體接觸。在此之後,整個冷卻空間45被液體的冷卻媒體44所充滿。   [0066] 因此,根據第6實施形態,藉由以冷卻媒體44充滿「形成於壓縮機本體20之艙室40內部的冷卻空間45內」,由於「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的整體與冷卻媒體44接觸,因此能更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   [0067] 針對第7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7圖進行說明。在第7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68] 在第7實施形態中,如第7圖所示,獨立於馬達殼體11及壓縮機殼體21之外的艙室40,被配設於馬達10與壓縮機本體20之間。   [0069] 艙室40,被配設於馬達10與壓縮機本體20之間,具有:馬達側的凸緣部51、形成筒狀的間隔部52及壓縮機側凸緣部53。由於艙室40是用來連接馬達10與壓縮機本體20的額外構件(獨立構件),因此能容易地製作。此外,艙室40能比較容易地附加於既有的馬達10及壓縮機本體20。在艙室40的內部,形成有被馬達10的分隔壁16、間隔部52的內壁、壓縮機本體20的分隔壁26所圍繞的冷卻空間45。   [0070] 馬達殼體11的馬達側凸緣部15、與艙室40的馬達側凸緣部51,譬如是藉由螺栓等所連結固定。同樣地,壓縮機殼體21的壓縮機側凸緣部25、與艙室40的壓縮機側凸緣部53,譬如是藉由螺栓等所連結固定。   [0071] 在間隔部52的上部設有:用來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的供給部41。在間隔部52的下部設有:用來將冷卻空間45內(艙室40內)的冷卻媒體44排出的排出部42。   [0072] 液體或者氣體的冷卻媒體44,通過供給部41,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冷卻媒體44,一旦與相對高溫的部分,亦即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接觸,則引發熱交換。藉此,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中間軸部19c,受到冷卻。為了冷卻所使用的冷卻媒體44,通過排出部42,回到循環通路7。   [0073] 因此,根據第7實施形態,藉由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轉子軸19。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   [0074] 在第7實施形態中,為了能執行聯結器構件19d朝中間軸部19c的固定作業,在艙室40設有圖面中未顯示的開口部、及用來密閉該開口部的蓋。此外,中間軸部19c被分割成壓縮機本體20側及馬達10側,中間軸部19c的分割部,是由聯結器構件19d所連結。隨著中間軸部19c的分割,用來支承馬達10之轉子13的輸出軸部19a的兩端,是由軸承18a及軸承18b所支承。軸承18a被設在端部蓋17,軸承18b則被設在分隔壁16。   [0075] 在第7實施形態中,由於分別對螺旋轉子23與馬達的轉子13形成兩端支承(並非軸一體構造時,軸承的3點支承或者4點支承),因此具有所謂容易確認軸承負荷的好處。此外,藉由預先設置「對艙室40內進行處理的開口部」,當利用聯結器構件19d連結被分割的中間軸部19c時,用來支承轉子13的輸出軸部19a、與螺旋轉子23的輸入軸部19b之間的定心則容易。因此,即使是「利用聯結器構件19d連接螺旋轉子23與馬達的轉子13」的構造,也能實現譬如所謂20000rpm的高速旋轉。在第7實施形態中,聯結器構件19d,是碟型聯結器(也稱為:金屬板彈簧式聯結器、膜片聯結器)。   [0076] 針對第8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參考第8圖進行說明。在第8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7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77] 在第8實施形態中,如第8圖所示,「獨立於馬達殼體11及壓縮機殼體21之外的艙室40,被配設於馬達10與壓縮機本體20之間」的這一點,與第7實施形態相同。然而,第8實施形態,以下的這點與第7實施形態不同:馬達10側的分隔壁16,並非馬達10自體,而是設在艙室40。   [0078] 因此,根據第8實施形態,與第7實施形態相同,藉由被供給至冷卻空間45內(亦即,艙室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冷卻空間45的壁」及轉子軸19。其結果,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此外,當組裝馬達10時,可將轉子13與定子14分開組裝。因此,當利用聯結器構件19d連結被分割的中間軸部19c時,用來支承轉子13的輸出軸部19a、與螺旋轉子23的輸入軸部19b之間的定心,能更精密地執行。   [0079] 針對第9實施形態之2段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00,參考示意地顯示該2段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00的第9圖進行說明。在第9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件,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80] 在第9圖所示之第9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00中,2個壓縮機連接成串聯,以2階段壓縮氣體。   [0081] 在第9實施形態中,由與上述第8實施形態相同之無油螺旋壓縮機所形成的第1壓縮機101及第2壓縮機201,連接成串聯並以2階段壓縮氣體。   [0082] 第1壓縮機101,一體地具備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1馬達110,在第1壓縮機本體120與第1馬達110之間,***配置有第1艙室140。在第1艙室140的內部,形成有被分隔壁、間隔部的內壁所圍繞的第1冷卻空間145。第1轉子軸中的第1中間軸部119c,在第1冷卻空間145內(亦即,第1艙室140內),從第1壓縮機本體120側延伸至第1馬達110側。   [0083] 第1壓縮機101,將經壓縮的氣體34朝第1吐出流路109吐出。所吐出的氣體34,被設在第1吐出流路109的中間冷卻器(氣體冷卻器)108所冷卻。   [0084] 被中間冷卻器108所冷卻的所有氣體34,通過第1吐出流路109被供給至第2壓縮機201的第2壓縮機本體220。   [0085] 第2壓縮機201,一體地具備第2壓縮機本體220及第2馬達210,在第2壓縮機本體220與第2馬達210之間,***配置有第2艙室240。在第2艙室240的內部,形成有被分隔壁、間隔部的內壁所圍繞的第2冷卻空間245。第2轉子軸中的第2中間軸部219c,在第2冷卻空間245內(亦即,第2艙室240內),從第2壓縮機本體220側延伸至第2馬達210側。   [0086] 第2壓縮機201,將經壓縮的氣體34朝第2吐出流路209吐出。所吐出的氣體34,被設在第2吐出流路209的後冷卻器(氣體冷卻器)208所冷卻。   [0087] 無油螺旋壓縮機100具備循環通路7,該循環通路7分別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配設成***於第1壓縮機本體120與第1馬達110之間的第1艙室140內;及配設成***於第2壓縮機本體220與第2馬達210之間的第2艙室240內。循環通路7具備:暫時貯留冷卻媒體44的儲槽3、用來壓送冷卻媒體44的泵4、對冷卻媒體44進行冷卻的冷卻器5。冷卻器5具有冷卻風扇。舉例來說,在冷卻媒體44是油的場合中,儲槽3為油槽,泵4為油泵,冷卻器5為油冷器。無油螺旋壓縮機100,藉由以循環通路7促使冷卻媒體44循環,能有效利用冷卻媒體44(重複使用)。   [0088] 在第9實施形態的2段無油螺旋壓縮機100中,將經冷卻的冷卻媒體44供給至第1壓縮機101的第1艙室140內而使其循環的循環通路7,被設成具備:通過通路7a、分歧點7c、通路7d及通路7e的一個分歧流路。此外,將經冷卻的冷卻媒體44供給至第2壓縮機201的第2艙室240內而使其循環的循環通路7,被設成具備:通過通路7a、分歧點7c及通路7b的另一個分歧流路。亦即,在第9實施形態中,循環通路7構成:具備在分歧點7c分歧,連接於「第1壓縮機101的第1冷卻空間145」與「第2壓縮機201的第2冷卻空間245」之並列的2個分歧流路。   [0089] 循環通路7的通路7d,連接於被設在第1艙室140之間隔部的第1供給部141。流動於通路7d的冷卻媒體44,通過第1供給部141,被供給至第1冷卻空間145內(亦即,第1艙室140內)。此外,循環通路7的通路7a連接於被設在第2艙室240之間隔部的第2供給部241。流動於通路7a的冷卻媒體44,通過第2供給部241,被供給至第2冷卻空間245內(亦即,第2艙室240內)。   [0090] 因此,根據第9實施形態,藉由被供給至第1冷卻空間145內(亦即,第1艙室1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第1冷卻空間145的壁及第1轉子軸的第1中間軸部119c。其結果,能抑制在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1馬達1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1馬達110形成高溫。此外,藉由被供給至第2冷卻空間245內(亦即,第2艙室2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第2冷卻空間245的壁及第2轉子軸的第2中間軸部219c。其結果,能抑制在第2壓縮機本體220及第2馬達2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第2壓縮機本體220及第2馬達210形成高溫。   [0091] 亦即,根據「循環通路7,具備在分歧點7c分歧,連接於第1壓縮機101的第1冷卻空間145、與第2壓縮機201的第2冷卻空間245之並列的分歧流路」的構造,不再需要對每個壓縮機本體設置儲槽3、泵4及冷卻器5,能使無油螺旋壓縮機100的構造簡略化。   [0092] 循環通路7的通路7e,連接於被設在第1艙室140之間隔部的第1排出部142。冷卻媒體44,通過第1排出部142被排出至通路7e。此外,循環通路7的通路7b,連接於被設在第2艙室240之間隔部的第2排出部242。冷卻媒體44,通過第2排出部242被排出至通路7b。   [0093] 因此,根據第9實施形態,藉由被供給至第1艙室1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第1冷卻空間145的壁」及第1轉子軸。其結果,能抑制在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1馬達1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1馬達110形成高溫。並且,藉由被供給至第2艙室240內的冷卻媒體44,冷卻「形成第2冷卻空間245的壁」及第2轉子軸。其結果,能抑制在第2壓縮機本體220及第2馬達2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第2壓縮機本體220及第2馬達210形成高溫。   [0094] 參考第10圖,說明艙室40之冷卻的作用效果。   [0095] 第10圖,是用來說明冷卻艙室40內部之作用效果的圖。在內部具備冷卻空間45的艙室40,以下簡稱為艙室40。在第10圖中,(A)顯示無油螺旋壓縮機1的重要部分,(B)是顯示將冷卻媒體供給至艙室40之前,(C)是顯示將冷卻媒體供給至艙室40之後。在第10圖的(B)及(C)中,橫軸是轉子軸19的軸方向位置,左側的縱軸是壓縮機本體20之馬達10側的分隔壁26的溫度,右側的縱軸是馬達10內之分隔壁16附近的溫度。然後,第10圖所示之無油螺旋壓縮機1的壓縮機本體20,其吸入口35及吐出口36,分別被配置於壓縮機殼體21的馬達相反側及馬達側。該構造,對應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9實施形態。針對第9實施形態,壓縮機本體20被取代為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2壓縮機本體220,馬達10被取代為第1馬達110及第2馬達210。此外,艙室40被取代為第1艙室140及第2艙室240,中間軸部19c被取代為第1中間軸部119c及第2中間軸部219c。   [0096] 從馬達相反側的吸入口35吸入低溫的氣體34,所吸入的氣體34,被壓縮機本體20壓縮,通過馬達側的吐出口36,吐出高溫的壓縮氣體34。藉由從吐出口36吐出之高溫的壓縮氣體34,使分隔壁26的溫度TC11(以˜表示)成為高溫。   [0097] 一旦藉由馬達10驅動壓縮機本體20旋轉,將因為所謂的鐵損(iron loss:磁滯損失(hysteresis loss)和渦流損失(eddy current loss))、和銅損(copper loss:捲線阻抗所引起的損失)等的電氣性損失,使馬達10發熱。因為馬達10的發熱,馬達10內的溫度TM11(以¢表示)成為高溫。   [0098] 一般來說,由於執行氣體34之壓縮的壓縮機本體20,較馬達10更為高溫,故TC11高於TM11。因此,在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艙室40之前,如第10圖(B)所示,分隔壁26的溫度TC11高,而馬達10內的溫度TM11低。在轉子軸19的中間軸部19c,在第10圖(B)中如實線所示,溫度從壓縮機本體20側朝向馬達10側依序地下降。   [0099] 一旦對艙室40內(冷卻空間45內)供給冷卻媒體44,則如第10圖(C)所示,分隔壁26的溫度TC12偏移至低溫側,馬達10內的溫度TM12也偏移至低溫側。此外,由於轉子軸19之中間軸部19c處的溫度整體性地下降,而成為凹狀的溫度線圖(temperature profile)。   [0100] 因此,能抑制在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所產生的熱形成傳導,並防止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形成高溫。特別是分隔壁26的溫度,因冷卻媒體44的供給,從TC11大幅地下降至TC12,輸入軸部19b之馬達10的端部處的溫度也大幅地下降。因此,防止「熱從壓縮機本體20側朝馬達10側之傳導」的效果大,能防止馬達轉子之磁鐵的消磁。   [0101] 參考第11圖,說明變形例的艙室40之冷卻的作用效果。   [0102] 變形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以下的點與上述的實施形態不同:第11圖,在壓縮機本體20中,壓縮機本體20的吸入口35及吐出口36,分別被配設在壓縮機殼體21的馬達側及馬達相反側。第11圖,是用來說明冷卻變形例的艙室40內部之作用效果的圖。該變形例的壓縮機本體20,可適用於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第10實施形態的無油螺旋壓縮機1。針對第9實施形態,壓縮機本體20被取代為第1壓縮機本體120及第2壓縮機本體220,馬達10被取代為第1馬達110及第2馬達210。此外,艙室40被取代為第1艙室140及第2艙室240,中間軸部19c被取代為第1中間軸部119c及第2中間軸部219c。   [0103] 在第11圖中,(A)顯示變形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1的重要部分,(B)是顯示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艙室40之前,(C)是顯示將冷卻媒體44供給至艙室40之後。在第11圖的(B)及(C)中,橫軸是轉子軸19的軸方向位置,左側的縱軸是壓縮機本體20之馬達10側的分隔壁26的溫度,右側的縱軸是馬達10內之分隔壁16附近的溫度。   [0104] 從馬達側的吸入口35吸入低溫的氣體34,所吸入的氣體34,被壓縮機本體20壓縮,從馬達相反側的吐出口36,吐出高溫的壓縮氣體34。由於從吸入口35所吸入的氣體34比較低溫,因此分隔壁26的溫度TC21(以˜表示)為低溫。一旦藉由馬達10驅動壓縮機本體20旋轉,馬達10將發熱,馬達10內之分隔壁16附近的溫度TM21(以¢表示)為高溫。   [0105] 在轉子軸19的中間軸部19c,在第11圖(B)中如實線所示,吸入低溫氣體34之壓縮機本體20側的溫度,較馬達10側更為低溫。因此,在供給冷卻媒體44之前,如第11圖(B)所示,分隔壁26的溫度TC21低,而馬達10內的溫度TM21高。在轉子軸19的中間軸部19c,在第11圖(B)中如實線所示,溫度從壓縮機本體20側朝向馬達10側依序地上升。   [0106] 一旦對艙室40內(冷卻空間45內)供給冷卻媒體44,則如第11圖(C)所示,分隔壁26的溫度TC22稍微偏移至低溫側。此外,馬達10內的溫度TM22偏移至低溫側。這是由於:冷卻媒體44於供給前的溫度TC21原本就低,因此從溫度TC21朝溫度TC22下降的程度小的緣故。此外,雖然在轉子軸19之中間軸部19c,壓縮機本體20側及馬達10側之各自的溫度下降,壓縮機本體20側的溫度下降程度低,而成為第11圖(C)所示的溫度線圖。   [0107] 根據第11圖(A)所示的變形例,可抑制馬達10側的溫度上升。不僅如此,防止「熱從馬達10側朝壓縮機本體20側之傳導」的效果大,能降低被吸入壓縮機本體20之氣體34的溫度上升(吸入加熱)。因此,能改善壓縮機本體20的壓縮效率而提高壓縮機性能。   [0108] 雖然冷卻套管30,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被配設在馬達10或者壓縮機本體20的其中任一方,但也可以形成「配設於壓縮機本體20及馬達10雙方」的樣態。不僅如此,冷卻套管30也能適用於第7圖所示的第7實施形態。亦即,將冷卻套管30配設於馬達10或壓縮機本體20的至少其中一方。然後,在冷卻套管30被配設於馬達10的場合中,在馬達殼體11的馬達側凸緣部15,形成有連通冷卻通路31與冷卻空間45的連通孔38。同樣地,在冷卻套管30被配設於壓縮機本體20的場合中,在壓縮機殼體21的壓縮機側凸緣部25,形成有連通冷卻通路31與冷卻空間45的連通孔38。   [0109] 以上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其所有的內容僅是範例罷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本發明的範圍,是由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而並非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且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相等的含義以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0110]
1‧‧‧無油螺旋壓縮機
3‧‧‧儲槽
4‧‧‧泵
5‧‧‧冷卻器
7‧‧‧循環通路
9‧‧‧吐出流路
10‧‧‧馬達
11‧‧‧馬達殼體
12‧‧‧間隔部
13‧‧‧轉子
14‧‧‧定子
15‧‧‧馬達側凸緣部
16‧‧‧分隔壁
17‧‧‧端部蓋
18‧‧‧軸承
18a‧‧‧軸承
18b‧‧‧軸承
19‧‧‧轉子軸
19a‧‧‧輸出軸部
19b‧‧‧輸入軸部
19c‧‧‧中間軸部
19d‧‧‧聯結器構件
20‧‧‧壓縮機本體
21‧‧‧壓縮機殼體
22‧‧‧間隔部
23‧‧‧公螺旋轉子
24‧‧‧母螺旋轉子
25‧‧‧壓縮機側凸緣部
26‧‧‧分隔壁
27‧‧‧馬達側軸承
28‧‧‧馬達相反側軸承
29‧‧‧輸入軸部
30‧‧‧冷卻套管(cooling jacket)
31‧‧‧冷卻通路
32‧‧‧導入部
34‧‧‧氣體
35‧‧‧吸入口
36‧‧‧吐出口
38‧‧‧連通孔(供給部)
40‧‧‧艙室
41‧‧‧供給部
42‧‧‧排出部
44‧‧‧冷卻媒體
45‧‧‧冷卻空間
47‧‧‧馬達側軸封
48‧‧‧壓縮機側軸封
51‧‧‧馬達側凸緣部
52‧‧‧間隔部
53‧‧‧壓縮機側凸緣部
57‧‧‧軸孔
58‧‧‧軸孔
[0022]   第1圖: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剖面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9實施形態之無油螺旋壓縮機的示意說明圖。   第10圖:是用來說明本發明之作用效果的示意圖。   第11圖:是用來說明變形例之作用效果的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無油螺旋壓縮機,具備:   壓縮機本體;和   馬達,用來驅動前述壓縮機本體;和   艙室,***配置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之間;和   轉子軸,其是由相對於前述艙室,位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相對於前述艙室,位於前述馬達側的輸出軸部;及延伸於前述艙室內的中間軸部,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以及   供給部,將對前述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艙室內。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無油螺旋壓縮機,其中前述冷卻媒體為液體,   並具備循環通路,其具有前述艙室、儲槽、泵、冷卻器並促使前述冷卻媒體循環。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無油螺旋壓縮機,其中具備用來冷卻從前述壓縮機本體吐出之壓縮氣體的氣體冷卻器,   前述冷卻媒體,是在前述氣體冷卻器受到冷卻之壓縮氣體的一部分,   具備:在前述氣體冷卻器的下游分歧,並連接於前述供給部的分歧流路;及   連接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將已通過前述艙室內的壓縮氣體,導入前述壓縮機本體之壓縮空間的返回流路。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無油螺旋壓縮機,其中前述艙室,與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構成不同的個體。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無油螺旋壓縮機,其中前述艙室,與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的其中任一方構成一體。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的無油螺旋壓縮機,其中前述艙室呈現密閉狀態,前述供給部被配設於前述艙室的下部,用來排出前述冷卻媒體的排出部,被配設於前述艙室的上部。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的無油螺旋壓縮機,其中具備被配置於前述壓縮機本體及前述馬達之至少其中一方的冷卻套管,   前述供給部,是透過前述冷卻套管,將前述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艙室內的構件,   並具備:連通前述艙室及前述冷卻套管,並將在前述冷卻套管中流動的前述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艙室內的連通孔。
  8. 一種無油螺旋壓縮機,具備:   第1壓縮機本體;和   第1馬達,用來驅動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和   第1艙室,***配置於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及前述第1馬達之間;和   第1轉子軸,其是由相對於前述第1艙室,位於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相對於前述第1艙室,位於前述第1馬達側的輸出軸部;及延伸於前述第1艙室內的中間軸部,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和   第1供給部,將對前述第1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第1艙室內;和   第2壓縮機本體,更進一步壓縮從前述第1壓縮機本體吐出的壓縮氣體;和   第2馬達,用來驅動前述第2壓縮機本體;和   第2艙室,***配置於前述第2壓縮機本體及前述第2馬達之間;和   第2轉子軸,其是由相對於前述第2艙室,位於前述第2壓縮機本體側的輸入軸部;相對於前述第2艙室,位於前述第2馬達側的輸出軸部;及延伸於前述第2艙室內的中間軸部,以同軸的方式形成一體;和   第2供給部,將對前述第2艙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卻媒體,供給至前述第2艙室內;及   循環通路,具有前述第1艙室、前述第2艙室、儲槽、泵、冷卻器、在前述冷卻器下游分歧的分歧流路,將該分歧流路分別連接於前述第1供給部及前述第2供給部,促使前述冷卻媒體循環,   循環於前述循環通路的冷卻媒體為液體。
TW106128894A 2016-09-08 2017-08-25 無油螺旋壓縮機 TWI683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5773 2016-09-08
JP2016175773A JP6692725B2 (ja) 2016-09-08 2016-09-08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5785A true TW201825785A (zh) 2018-07-16
TWI683060B TWI683060B (zh) 2020-01-21

Family

ID=6156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894A TWI683060B (zh) 2016-09-08 2017-08-25 無油螺旋壓縮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2725B2 (zh)
TW (1) TWI683060B (zh)
WO (1) WO20180475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629A (zh) * 2019-05-29 2021-12-31 诺沃皮尼奥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独立马达和束丛的集成马达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03470A1 (de) * 2019-02-12 2020-08-13 Nidec Gpm Gmbh Elektrische Schraubenspindel-Kühlmittelpumpe
CN112253456A (zh) * 2020-11-12 2021-01-22 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密封防泄漏无油压缩机***
BE1029292B1 (nl) * 2021-04-09 2022-11-16 Atlas Copco Airpower Nv Element,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samenpersen van samen te persen gas met een lage temperatuur
BE1029289B1 (nl) * 2021-04-09 2022-11-17 Atlas Copco Airpower Nv Element,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samenpersen van samen te persen gas met een lage temperatu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3736A (en) * 1986-09-12 1987-09-15 Heli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il cooled hermetic compressor used for helium service
JP2002322992A (ja) * 2001-04-25 2002-11-08 Hokuetsu Kogyo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圧縮機の冷却装置
JP4546136B2 (ja) * 2004-04-22 2010-09-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スクリュ冷凍装置
EP3263903B1 (en) * 2015-02-25 2020-11-04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illess compress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629A (zh) * 2019-05-29 2021-12-31 诺沃皮尼奥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独立马达和束丛的集成马达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7587A1 (ja) 2018-03-15
JP6692725B2 (ja) 2020-05-13
TWI683060B (zh) 2020-01-21
JP2018040320A (ja)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25785A (zh) 無油螺旋壓縮機
JP6428434B2 (ja) 圧縮機
US10550841B2 (en) Oilless compressor
US9197115B2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US8226385B2 (en) Motor centrifugal pump having coolant pump
US20130043747A1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JP2020513722A (ja) 開放冷却アセンブリに組み合わされた封入冷却アセンブリが設けられた電気機械
JP6982380B2 (ja) スクリュ圧縮機
US2022034474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 Battery Bank Module
KR20140066105A (ko) 구동 어셈블리의 과급 장치
KR102563582B1 (ko) 열교환기 일체형 전동식 오일펌프 시스템
JP6125375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01874822U (zh) 螺杆式真空泵
CN204783685U (zh) 卧式滑片压缩机及空调
CN104131982B (zh) 特种变压器和一体化种特种整流装置用油泵
JP6511321B2 (ja) 給油式容積型圧縮機
US11326596B2 (en) Rotary screw compressor
EP2826998B1 (en) Ai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cooling structure thereof
US11245307B2 (en)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KR20190029806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모터 냉각장치
JP2015117676A (ja) 空気圧縮機
KR20170136825A (ko) 압축기 및 압축기 시스템
CN102628464A (zh) 一体化电机叶片泵液压动力单元
JP6647906B2 (ja) 回転機本体を回転させる電動機
JP6189070B2 (ja) 回転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