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4779A - 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4779A
TW201824779A TW106143686A TW106143686A TW201824779A TW 201824779 A TW201824779 A TW 201824779A TW 106143686 A TW106143686 A TW 106143686A TW 106143686 A TW106143686 A TW 106143686A TW 201824779 A TW201824779 A TW 2018247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device
channel
correspondence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3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7390B (zh
Inventor
唐海
許華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3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6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beam correspondence; using channel reciprocity, e.g. downlink beam training based on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該方法包括: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即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從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快速選擇接收的波束,減少了對波束的訊號品質測量的步驟或次數,從而減少波束測量所耗費的時間,加速接收端設備的波束測量和選擇的過程,簡化資料接收的複雜度,降低資料接收的時延。

Description

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系統又稱為新型無線電(new radio,NR)系統,波束成形是5G系統引入的關鍵技術之一。
波束成形是指通過為對多個發射天線賦予特定的權重,使得多天線發射的訊號相互疊加,形成特定的空閒指向性。在5G系統中,發送端設備可以通過不同的波束,同時向多個接收端設備發送波束訊號,從而實現對相同的時頻資源在不同空閒中的重複使用(即空分複用),極大的提高了系統容量。
相應的,在5G系統中,一個接收端設備可能同時檢測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波束,接收端設備在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資料之前,需要對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多個波束選擇出訊號品質好的波束進行接收,而對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波束分別進行測量的過程需要耗費較多的測量時間,導致資料接收的複雜度和時延都較高。
為瞭解決接收端設備對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波束分別進行測量的過程需要耗費較多的測量時間,導致資料接收的複雜度和時延較高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和/或,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和/或,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beam specific 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包括:
所述接收端設備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第一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將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二物理通道的波束。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包括:
所述接收端設備通過第一波束接收第二物理通道中傳輸的訊號或資料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
所述接收端設備將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一物理通道的波束。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或者,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包括: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所述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的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或者,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發送端設備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所述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訊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和/或,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和/或,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beam specific 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或者,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訊息,包括:
所述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或者,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裝置,所述波束選擇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單元,該至少一個單元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裝置,所述波束選擇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單元,該至少一個單元用於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接收端設備,所述接收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發射器和接收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存儲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指示為由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處理器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所述接收器用於實現波束對應訊息的接收。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發送端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發射器和接收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存儲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指示為由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處理器用於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所述發射器用於實現波束對應訊息的發送。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波束對應訊息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用於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波束對應訊息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系統,該波束選擇系統可以包括接收端設備和發送端設備。其中,該接收端設備可以是包含上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的設備,發送端設備可以是包含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的設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系統,該波束選擇系統可以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所提供的接收端設備和上述第六方面所提供的發送端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發送端設備將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發送給接收端設備,接收端設備在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資料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該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從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快速選擇接收的波束,減少了資料接收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步驟或次數,從而減少波束測量所耗費的時間,加速接收端設備的波束測量和選擇的過程,簡化資料接收的複雜度,降低資料接收的時延。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圖式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在本文提及的“模組”通常是指存儲在記憶體中的能夠實現某些功能的程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單元”通常是指按照邏輯劃分的功能性結構,該“單元”可以由純硬體實現,或者,軟硬體的結合實現。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和/或”,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請參考圖1,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通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移動通訊系統可以是5G系統,又稱新無線(New Radio, NR)系統。該移動通訊系統包括:接入網設備120和終端140。
接入網設備120可以是基站。例如,基站可以是5G系統中採用集中分散式架構的基站(gNB)。當接入網設備120採用集中分散式架構時,通常包括集中單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兩個分佈單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單元中設置有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層控制協議(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的協議棧;分佈單元中設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層協議棧,本發明實施例對接入網設備120的具體實現方式不加以限定。
接入網設備120和終端140通過無線空口建立無線連接。可選地,該無線空口是基於第五代移動通訊網路技術(5G)標準的無線空口,比如該無線空口是新型無線電(New Radio,NR);或者,該無線空口也可以是基於5G的更下一代移動通訊網路技術標準的無線空口。
終端140可以是指向使用者提供語音和/或資料連通性的設備。終端可以經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訊,終端140可以是移動終端,如行動電話(或稱為“蜂窩”電話)和具有移動終端的電腦,例如,可以是可擕式、袖珍式、掌上型、電腦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例如,訂戶單元(Subscriber Unit)、訂戶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動站(Mobile Station)、移動台(Mobile)、遠端站(Remote Station)、存取點(Access Point)、遠端終端機(Remote Terminal)、接入終端(Access Terminal)、使用者裝置(User Terminal)、使用者代理(User Agent)、使用者設備(User Device)、或使用者終端(User Equipment)。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可以包括多個接入網設備120和/或多個終端140,圖1中以示出一個接入網設備120和一個終端140來舉例說明,但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在5G系統中,發送端設備可以通過波束向特定方向上的接收端設備發送資料。其中,發送端設備可以是上述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的接入網設備120,接收端設備可以是終端140,此時,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波束可以稱為下行波束;或者,發送端設備也可以是上述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的終端140,而接收端設備可以是接入網設備120,此時,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波束可以稱為上行波束。
發送端設備發送的不同波束的寬度可以不同。比如,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發送端設備發送的波束可以分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兩種。可選地,一個第一波束覆蓋至少一個第二波束。
在本發明所示的方案中,第一波束覆蓋至少一個第二波束,指的是第一波束在空閒上覆蓋至少一個第二波束,或者說,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覆蓋範圍處於第一波束的覆蓋範圍內。其中,在某些場景下,第一波束可以被稱為寬波束,第二波束可以被稱為窄波束,或者,第一波束可以被稱為大波束,第二波束可以被稱為小波束,本發明實施例對於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具體命名不做限定。
其中,不同類型的波束可以傳輸不同的物理通道。比如,第二波束可以用於傳輸資料通道,這樣用於傳輸資料通道的波束數量更多,可以更好的實現空分複用,提高系統容量;而第一波束可以用於傳輸公共通道或控制通道,以增加公共通道或控制通道的覆蓋性。當然,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定不同類型波束所傳輸的物理通道,比如,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波束也可以用於傳輸資料通道,第二波束也可以用於傳輸公共通道或控制通道。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第一波束也可以不對應特定的物理通道。
具體的,請參考圖2,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發送端設備發送6個波束,分別為波束1至波束6,波束1至波束4為第二波束,即窄波束;波束5和波束6為第一波束,即寬波束。並且,波束5覆蓋波束1和波束2,波束6覆蓋波束3和波束4。其中,發送端設備可以通過波束1至波束4發送資料通道的資料,並通過波束5和波束6發送控制通道的資料。
其中,圖2所示的示意圖是以發送端設備發送6個波束,且一個第一波束覆蓋兩個第二波束為例進行說明,在實際應用中,發送設備發送的波束的數量並不限定為6個,且一個第一波束覆蓋的第二波束的數量也不限於2個,即發送設備發送的波束的數量可以更多或更少,而一個第一波束覆蓋的第二波束的數量也可以更多或更少。比如,請參考圖3,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波束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發送端設備發送12個波束,分別為波束1至波束12,波束1至波束9為第二波束,即窄波束;波束10至波束12為第一波束,即寬波束。並且,波束10覆蓋波束1至波束3,波束11覆蓋波束4至波束6,波束12覆蓋波束7至波束9。
請參考圖4,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以該波束選擇方法應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來舉例說明。該方法包括:
步驟401,發送端設備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其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可以是發送端設備發送的波束,並且,第一波束覆蓋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
可選的,發送端設備在生成波束對應訊息時,根據自身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覆蓋關係生成波束對應訊息,即生成第一波束以及第一波束覆蓋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比如,以圖2為例,在圖2中,波束5覆蓋波束1和波束2,波束6覆蓋波束3和波束4,發送端設備可以將波束5與波束1和波束2之間的對應關係生成為一組波束對應訊息,並將波束6與波束3和波束4之間對應關係生成為另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或者,以圖3為例,在圖3中,波束10覆蓋波束1至波束3,波束11覆蓋波束4至波束6,波束12覆蓋波束7至波束9,則發送端設備可以將波束10與波束1至波束3之間的對應關係生成為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將波束11與波束4至波束6之間對應關係生成為另一組波束對應訊息,並將波束12與波束7至波束9之間的對應關係生成為另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組波束對應訊息中的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可以是顯性的對應關係,也可以是隱性的對應關係。
其中,顯性的對應關係可以是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數ID(beam ID)之間的對應關係。
或者,上述隱性的對應關係是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上述實體資源可以是時域資源、頻域資源以及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和/或,上述隱性的對應關係是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上述隱性的對應關係是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上述隱性的對應關係是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一組波束對應訊息中的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也可以同時包含上述顯性的對應關係和隱性的對應關係。換句話說,對於一組對應關係,同時以顯性對應關係和隱性對應關係兩種形式進行指示。
可選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分別用於傳輸不同的物理通道時,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具體的,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的標識,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的標識。
或者,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的通道類型,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的通道類型。
比如,以第二波束用於傳輸資料通道,第一波束用於傳輸控制通道為例,當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為下行波束,比如,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時,第一物理通道是下行資料通道,第二物理通道是下行控制通道;相應的,當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為上行波束,比如,發送端設備是終端,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時,第一物理通道是上行資料通道,第二物理通道是上行控制通道,發送端設備通過波束對應訊息向接收端設備指示第一波束對應的物理通道以及第二波束對應的物理通道。
可選的,當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為上行波束時,在上述隱性對應關係中使用的參考訊號包括: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SRS。
或者,當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為下行波束時,在上述隱性對應關係中使用的參考訊號包括: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beam specific 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CSI-RS。
在實際應用中,在隱性對應關係中所使用的參考訊號並不限定於上述DMRS、SRS、beam specific RS以及CSI-RS這四種,發送端設備也可以按照實際的使用場景選擇其它的參考訊號來指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同時,這些參考訊號也可以採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導頻功能,但名稱不同的其它參考訊號代替。
步驟402,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至少一組波束訊息。
可選的,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比如,當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時,發送端設備可以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當發送端設備是終端時,發送端設備可以通過專用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其中,上述專用訊號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號等訊號,上述廣播訊號可以是系統訊息廣播等訊號。
步驟403,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訊息。
相應的,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的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比如,當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時,接收端設備可以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接收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當發送端設備是終端時,接收端設備可以通過專用訊號接收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404,接收端設備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接收某個波束可以是指接收通過該波束傳輸的物理通道中的資料或訊號,相應的,下文涉及的接收某個通道可以是指接收該通道中的資料或訊號。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接收端設備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的場景,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種:
第一,接收端設備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第一物理通道時,可以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將該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二物理通道的波束。
比如,以第一波束用於傳輸控制通道,第二波束用於傳輸資料通道為例,當接收端設備正在通過一個第二波束接收資料通道時,若接收端設備需要接收控制通道,則可以根據接收到的波束對應訊息快速選擇與該第二波束相對應的第一波束,不需要對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第一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資料接收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步驟。
第二,接收端設備通過第一波束接收第二物理通道時,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該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並將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一物理通道的波束。
比如,以第一波束用於傳輸控制通道,第二波束用於傳輸資料通道為例,當接收端設備正在通過第一波束接收控制通道時,若接收端設備需要接收資料通道,則可以根據接收到的波束對應訊息,確定與第一波束相對應的部分第二波束,並從確定的部分第二波束中選擇出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進行資料通道的接收,不需要對發送端設備發送的所有第二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資料接收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次數。
第三,當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為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時,接收端設備測量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各自的第一波束的訊號品質,繼而測量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各自的第一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並將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接收的波束。
通過上述方法,當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所在的方向上發送多個第二波束時,接收端設備不需要對該多個第二波束中的每一個第二波束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只需要先對覆蓋該多個第二波束的第一波束進行測量,找出其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而該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所覆蓋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即可以被認為是訊號品質最好的一組第二波束,接收端設備再對該訊號品質最好的一組第二波束進行測量並選擇出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本方案相比於對每一個第二波束分別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來說,能夠減少資料接收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次數。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示的波束選擇方法,發送端設備將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發送給接收端設備,接收端設備在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資料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該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從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快速選擇接收的波束,減少了資料接收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步驟或次數,從而減少波束測量所耗費的時間,加速接收端設備的波束測量和選擇的過程,簡化資料接收的複雜度,降低資料接收的時延。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圖4所示實施例中由接收端設備執行的步驟可以單獨實現成為接收端設備側的波束選擇方法,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由發送端設備執行的步驟可以單獨實現成為發送端設備側的波束選擇方法。
請參考圖5,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以該波束選擇方法應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發送端設備為接入網設備,接收端設備為終端,且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二波束發送下行資料通道,通過第一波束發送下行控制通道來舉例說明。該方法包括:
步驟501,接入網設備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下行資料通道,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也可以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物理通道的標識或通道類型,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上行物理通道的標識或通道類型。
步驟502,接入網設備向終端發送至少一組波束訊息。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503,終端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訊息。
相應的,終端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接收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504,終端通過第二波束接收下行資料通道時,將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下行控制通道的波束。
比如,以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波束如圖2所示為例,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二波束(波束1至波束4)傳輸下行資料通道,並通過第一波束(波束5和波束6)傳輸下行控制通道,當終端正在通過波束1接收下行資料通道時,此時,若終端需要接收下行控制通道,不需要對波束5和波束6分別進行測量,直接根據接收到的波束對應訊息,快速選擇與波束1相對應的第一波束,即波束5,並通過波束5接收下行控制通道。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二波束傳輸下行資料通道,通過第一波束傳輸下行控制通道,並向終端通知其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終端在通過第二波束接收接入網設備傳輸的下行資料通道時,若需要接收下行控制通道,則可以根據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直接通過該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接收下行控制通道,不需要對接入網設備發送的各個第一波束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接收下行控制通道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步驟。
在基於圖5的可選實施例中,終端也可以通過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選擇用於接收下行資料通道的第二波束,此時,上述步驟504可以替換實現為步驟504a和步驟504b,如圖6所示:
步驟504a,終端通過第一波束接收下行控制通道時,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該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
比如,以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波束如圖2所示為例,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二波束(波束1至波束4)傳輸下行資料通道,並通過第一波束(波束5和波束6)傳輸下行控制通道,當終端正在通過波束5接收下行控制通道時,此時,若終端需要接收下行資料通道,則根據接收到的波束對應訊息,選擇對與波束5相對應的第二波束(波束1和波束2)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不需要對波束3和波束4分別進行測量。
步驟504b,終端將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下行資料通道的波束。
比如,終端對波束1和波束2分別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後,選擇通過波束1和波束2中訊號品質最好的波束接收下行資料通道。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二波束傳輸下行資料通道,通過第一波束傳輸下行控制通道,並向終端通知其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終端在通過第一波束接收接入網設備傳輸的下行控制通道時,若需要接收下行資料通道,則可以根據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僅對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波束進行測量,不需要對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有第二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接收下行資料通道中的資料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次數。
請參考圖7,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以該波束選擇方法應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發送端設備為接入網設備,接收端設備為終端來舉例說明。該方法包括:
步驟701,接入網設備生成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波束可以不對應特定的下行物理通道。比如,不同的下行物理通道都可以通過第一波束或者第二波束進行傳輸。
或者,與圖5或圖6所示的實施例類似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也可以分別用於傳輸不同的下行物理通道。
步驟702,接入網設備向終端發送生成的至少兩組波束訊息。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703,終端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兩組波束訊息。
相應的,終端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接收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704,終端測量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各自的第一波束的訊號品質。
比如,以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波束如圖3所示為例,接入網設備發送波束1至波束9這9個第二波束,終端需要通過第二波束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訊號或資料時,需要從波束1至波束9中選擇出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通過本發明實施例所示的方案,終端接收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波束對應訊息後,在選擇接收的第二波束時,可以先測量與9個第二波束相對應的3個第一波束的訊號品質,即對圖3中的波束10、波束11和波束12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
步驟705,終端測量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各自的第一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
終端對圖3中的波束10、波束11和波束12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後,確定其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比如,假設確定出的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為波束11,則進一步的,終端對波束11對應3個第二波束(即波束4至波束6)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
步驟706,終端將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接收的波束。
具體的,終端可以將上述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來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資料或訊號的波束。
比如,終端對與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相對應的第二波束(即圖3中的波束4至波束6)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後,可以選擇接收波束4至波束6中訊號品質最好的波束,並通過選擇出的波束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資料或訊號。
具體例如,以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第一波束的參考訊號與對應的各個第二波束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為例,終端可以根據波束10、波束11和波束12的參考訊號,測量波束10、波束11和波束12的訊號品質,在確定出這三者中的波束11的訊號品質最好之後,查詢獲得波束11的參考訊號與波束4至波束6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根據波束4至波束6的參考訊號,測量波束4至波束6的訊號品質,從中選擇出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
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過程中,終端從圖3所示的9個第二波束中選擇出一個第二波束時,只需要先對3個第一波束進行測量,再對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3個第二波束進行測量,前後經過6次測量即可以確定出接收的第二波束,不需要對9個第二波束分別進行一次測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接入網設備向終端通知其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終端從接入網設備發送的各個第二波束中選擇一個第二波束進行接收時,只需要先對接入網設備發送的各個第一波束進行測量,再對其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所對應的第二波束進行測量,即可以確定出接收的第二波束,不需要對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有第二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通過第二波束接收資料或訊號的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次數。
上述圖5至圖7所示的方案均以發送端設備為接入網設備,接收端設備為終端為例進行說明。本發明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同樣適用於接入網設備對終端發送的波束進行選擇的情形。
請參考圖8,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以該波束選擇方法應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發送端設備為終端,接收端設備為接入網設備,且終端通過第二波束發送上行資料通道,通過第一波束發送上行控制通道來舉例說明。該方法包括:
步驟801,終端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資料通道,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上行控制通道。
或者,上述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中也可以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物理通道的標識或通道類型,以及,第一波束對應的上行物理通道的標識或通道類型。
步驟802,終端向接入網設備發送至少一組波束訊息。
可選的,終端通過專用訊號,比如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803,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訊息。
相應的,接入網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接收終端發送的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804,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二波束接收上行資料通道時,將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上行控制通道的波束。
比如,以終端發送的波束如圖2所示為例,終端通過第二波束(波束1至波束4)傳輸上行資料通道,並通過第一波束(波束5和波束6)傳輸上行控制通道,當接入網設備正在通過波束1(即上述第一第二波束)接收上行資料通道時,此時,若接入網設備需要接收上行控制通道,則不需要對波束5和波束6分別進行測量,直接根據接收到的波束對應訊息,快速選擇與波束1相對應的第一波束(波束5),並通過波束5接收上行控制通道。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終端通過第二波束傳輸上行資料通道,通過第一波束傳輸上行控制通道,並向接入網設備通知其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接入網設備在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終端傳輸的上行資料通道時,若需要接收上行控制通道,則可以根據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直接通過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接收上行控制通道,不需要對終端發送的各個第一波束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接收上行控制通道中的資料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步驟。
在基於圖8的可選實施例中,終端也可以通過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選擇用於接收下行資料通道的第二波束,此時,上述步驟804可以替換實現為步驟804a和步驟804b,如圖9所示:
步驟804a,接入網設備通過第一波束接收上行控制通道時,根據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
比如,以終端發送的波束如圖2所示為例,終端通過第二波束(波束1至波束4)傳輸上行資料通道,並通過第一波束(波束5和波束6)傳輸上行控制通道,當接入網設備正在通過波束5接收上行控制通道時,此時,若需要接收上行資料通道,則可以根據接收到的波束對應訊息,選擇對與波束5相對應的第二波束(波束1和波束2)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不需要對波束3和波束4分別進行測量。
步驟804b,接入網設備將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上行資料通道的波束。
比如,以圖2所示為例,接入網設備對波束1和波束2分別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後,選擇通過波束1和波束2中訊號品質最好的波束接收上行資料通道。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終端通過第二波束傳輸下行資料通道,通過第一波束傳輸下行控制通道,並向接入網設備通知其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接入網設備在通過第一波束接收終端傳輸的上行控制通道時,若需要接收上行資料通道,則可以根據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僅對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波束進行測量,不需要對終端發送的所有第二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接收上行資料通道的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次數。
請參考圖10,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以該波束選擇方法應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發送端設備為終端,接收端設備為接入網設備來舉例說明。該方法包括:
步驟1001,終端生成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波束可以不對應特定的上行物理通道。比如,不同的上行物理通道都可以通過第一波束或者第二波束進行傳輸。
或者,與圖8或圖9所示的實施例類似的,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也可以分別用於傳輸不同的上行物理通道。
步驟1002,終端向接入網設備發送至少兩組波束訊息。
可選的,終端通過專用訊號發送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1003,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至少兩組波束訊息。
相應的,接入網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接收該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步驟1004,接入網設備測量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各自的第一波束的訊號品質。
比如,以終端發送的波束如圖3所示為例,終端發送波束1至波束9這9個第二波束,接入網設備需要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終端發送的訊號或資料時,需要從波束1至波束9中選擇出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通過本發明實施例所示的方案,接入網設備在選擇第二波束時,可以先測量與9個第二波束相對應的3個第一波束的訊號品質,即對圖3中的波束10、波束11和波束12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
步驟1005,接入網設備測量至少兩組波束對應訊息各自的第一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
接入網設備對圖3中的波束10、波束11和波束12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後,確定其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比如,假設確定出的第一波束為波束11,則進一步的,接入網設備對波束11對應的3個第二波束(即波束4至波束6)進行訊號品質的測量。
步驟1006,接入網設備將該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接收的波束。
具體的,接入網設備可以將上述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來接收終端發送的資料或訊號的波束。
比如,接入網設備對圖3中的波束4至波束6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後,選擇波束4至波束6中訊號品質最好的波束作為用於接收資料或訊號的波束。
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過程中,接入網設備從圖3所示的9個第二波束中選擇出一個第二波束時,只需要先對3個第一波束進行測量,再對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對應的3個第二波束進行測量,前後經過6次測量即可以確定出接收的第二波束,不需要對9個第二波束分別進行一次測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終端向接入網設備通知其發送的第一波束與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接入網設備從終端發送的各個第二波束中選擇一個第二波束進行接收時,只需要先對終端發送的各個第一波束進行測量,再對其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一波束所對應的第二波束進行測量,即可以確定出接收的第二波束,不需要對終端發送的所有第二波束分別進行測量,從而減少了通過第二波束接收資料或訊號的過程中,對波束的訊號品質進行測量的次數。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圖5至圖10所示的各個實施例中由接入網設備執行的步驟可以單獨實現成為接入網設備側的波束選擇方法,上述圖5至圖10所示的各個實施例中由終端執行的步驟可以單獨實現成為終端側的波束選擇方法。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實施例,對於裝置實施例中未詳細闡述的部分,可以參考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公開的技術細節。
請參考圖11,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波束選擇裝置可以通過軟體、硬體以及兩者的組合實現成為接收端設備的全部或一部分。該波束選擇裝置包括:接收單元1101和處理單元1102;
接收單元1101用於執行上述步驟503、步驟703、步驟803或者步驟1003;
處理單元1102用於執行上述步驟504,或者,用於執行步驟504a和步驟504b,或者,用於執行步驟704至步驟706,或者,用於執行步驟804,或者,用於執行步驟804a和804b,或者,用於執行步驟1004至步驟1006。
請參考圖12,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波束選擇裝置可以通過軟體、硬體以及兩者的組合實現成為發送端設備的全部或一部分。該波束選擇裝置包括:處理單元1201和發送單元1202;
處理單元1201用於執行上述步驟501、步驟701、步驟801或者步驟1001;
發送單元1202用於執行上述步驟502、步驟702、步驟802或者步驟1002。
請參考圖13,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接收端設備包括:處理器21、接收器22、發射器23、記憶體24和匯流排25。
處理器21包括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處理核心,處理器21通過運行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訊息處理。
接收器22和發射器23可以實現為一個通訊元件,該通訊元件可以是一塊通訊晶片,通訊晶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組、發射模組和調製解調模組等,用於對訊息進行調製和/或解調,並通過無線訊號接收或發送該訊息。
記憶體24通過匯流排25與處理器21相連。
記憶體24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組。
記憶體24可存儲至少一個功能所述的應用程式模組26。應用程式模組26可以包括:接收模組261和選擇模組262。
處理器21用於執行接收模組261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接收步驟的功能;處理器21用於執行選擇模組262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波束選擇步驟的功能。
此外,記憶體24可以由任何類型的易失性或非揮發性存放裝置或者它們的組合實現,如靜態隨時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磁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片或光碟。
請參考圖14,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發送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發送端設備包括:處理器31、接收器32、發射器33、記憶體34和匯流排35。
處理器31包括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處理核心,處理器31通過運行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訊息處理。
接收器32和發射器33可以實現為一個通訊元件,該通訊元件可以是一塊通訊晶片,通訊晶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組、發射模組和調製解調模組等,用於對訊息進行調製解調,並通過無線訊號接收或發送該訊息。
記憶體34通過匯流排35與處理器31相連。
記憶體34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組。
記憶體34可存儲至少一個功能所述的應用程式模組36。應用程式模組36可以包括:生成模組361和發送模組362。
處理器21用於執行生成模組361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生成波束對應訊息的步驟的功能;處理器21用於執行發送模組362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發送步驟的功能;
此外,記憶體34可以由任何類型的易失性或非揮發性存放裝置或者它們的組合實現,如靜態隨時存取記憶體(SRA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P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M),唯讀記憶體(ROM),磁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片或光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波束選擇系統,該波束選擇系統可以包含接收端設備和發送端設備。
其中,接收端設備可以包含上述圖11所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發送端設備可以是包含上述圖12所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
或者,接收端設備可以是上述圖13所提供的接收端設備,發送端設備可以是上述圖14所提供的發送端設備。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體、軟體、固件或它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將這些功能存儲在電腦可讀媒介中或者作為電腦可讀媒介上的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進行傳輸。電腦可讀媒介包括電腦儲存媒介和通訊媒介,其中通訊媒介包括便於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送電腦程式的任何媒介。儲存媒介可以是通用或專用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20‧‧‧接入網設備
140‧‧‧終端
401、402、403、404‧‧‧步驟
501、502、503、504、504a、504b‧‧‧步驟
701、702、703、704、705、706‧‧‧步驟
801、802、803、804、804a、804b‧‧‧步驟
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步驟
1101‧‧‧接收單元
1102‧‧‧處理單元
1201‧‧‧處理單元
1202‧‧‧發送單元
21‧‧‧處理器
22‧‧‧接收器
23‧‧‧發射器
24‧‧‧記憶體
25‧‧‧匯流排
26‧‧‧應用程式模組
261‧‧‧接收模組
262‧‧‧選擇模組
31‧‧‧處理器
32‧‧‧接收器
33‧‧‧發射器
34‧‧‧記憶體
35‧‧‧匯流排
36‧‧‧應用程式模組
361‧‧‧生成模組
362‧‧‧發送模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通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8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9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10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11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的結構方框圖; 圖12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波束選擇裝置的結構方框圖; 圖13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設備的結構方框圖; 圖14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發送端設備的結構方框圖。

Claims (50)

  1. 一種波束選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 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包括: 所述接收端設備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第一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將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二物理通道的波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包括: 所述接收端設備通過第一波束接收第二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以及 所述接收端設備將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一物理通道的波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所述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的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 或者,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10. 一種波束選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發送端設備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 所述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訊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訊息,包括: 所述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5項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 或者,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17. 一種波束選擇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 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第一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將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二物理通道的波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通過第一波束接收第二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將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一物理通道的波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的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4項任一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 或者,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26. 一種波束選擇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 處理單元,用於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 發送單元,用於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訊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至31項任一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 或者,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33. 一種接收端設備,其中,所述設備包括:接收器和處理器; 所述接收器,用於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 所述處理器,用於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通過第二波束接收第一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將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二物理通道的波束。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通過第一波束接收第二物理通道時,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測量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訊號品質,將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中,訊號品質最好的第二波束選擇為用於接收第一物理通道的波束。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接收器,具體用於接收所述發送端設備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發送的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40項任一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 或者,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42. 一種波束選擇設備,其中,所述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發射器; 所述處理器,用於生成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每組所述波束對應訊息中包含一個第一波束與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 所述發射器,用於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訊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從所述發送端設備發送的各個波束中選擇接收的波束。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ID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的波束ID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實體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實體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 和/或, 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參考訊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各自對應的參考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參考訊號包括: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上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通道探測參考訊號SRS; 或者, 對應的波束傳輸的下行物理通道所使用的解調參考訊號DMRS,和/或,對應的波束的波束參考訊號,和/或,對應的波束的通道狀態訊息參考訊號CSI-RS。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之間的對應關係還包括: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波束對應的第一物理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對應的第二物理通道。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下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下行控制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為上行資料通道,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為上行控制通道。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發射器,具體用於通過專用訊號或廣播訊號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至少一組波束對應訊息。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至47項任一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終端,所述發送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 或者,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接入網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是終端。
  49. 一種波束選擇系統,其中,所述系統包括:接收端設備和發送端設備; 所述接收端設備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5項任一所述的波束選擇裝置;以及 所述發送端設備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至32項任一所述的波束選擇裝置。
  50. 一種波束選擇系統,其中,所述系統包括:接收端設備和發送端設備; 所述接收端設備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41項任一所述的接收端設備;以及 所述發送端設備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至48項任一所述的發送端設備。
TW106143686A 2016-12-30 2017-12-13 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TWI757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6/113685 2016-12-30
??PCT/CN2016/113685 2016-12-30
PCT/CN2016/113685 WO2018120102A1 (zh) 2016-12-30 2016-12-30 波束选择方法、装置及***
??PCT/CN2017/083096 2017-05-04
PCT/CN2017/083096 WO2018120566A1 (zh) 2016-12-30 2017-05-04 波束选择方法、装置及***
WOPCT/CN2017/083096 2017-05-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4779A true TW201824779A (zh) 2018-07-01
TWI757390B TWI757390B (zh) 2022-03-11

Family

ID=6270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686A TWI757390B (zh) 2016-12-30 2017-12-13 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2) US10992365B2 (zh)
EP (2) EP3565132B1 (zh)
JP (1) JP7053628B2 (zh)
KR (1) KR102307317B1 (zh)
CN (1) CN110121913B (zh)
AU (1) AU2017387238B2 (zh)
BR (1) BR112019013665A2 (zh)
CA (1) CA3048932C (zh)
CL (1) CL2019001813A1 (zh)
DK (1) DK3565132T3 (zh)
ES (1) ES2878195T3 (zh)
MX (1) MX2019007896A (zh)
MY (1) MY197588A (zh)
PH (1) PH12019501546A1 (zh)
PT (1) PT3565132T (zh)
RU (1) RU2736601C1 (zh)
SG (1) SG11201906126QA (zh)
TW (1) TWI757390B (zh)
WO (2) WO2018120102A1 (zh)
ZA (1) ZA2019050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1011A (zh) * 2017-04-27 2023-04-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328048B (zh) * 2018-12-17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952236B2 (en) * 2019-05-10 2021-03-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259952B (zh) * 2020-02-07 2022-07-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480669B2 (en) * 2020-05-18 2022-10-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for SRS for positioning resource overhead reduction in multi-RTT
CN114531698A (zh) * 2020-11-23 2022-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2140914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波束选择方法以及网络元件
CN116074886A (zh) * 2021-11-04 2023-05-05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6669B2 (en) * 2006-04-20 2011-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resource reuse with SDMA beams
US20130059519A1 (en) * 2010-05-21 2013-03-0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wind introduction structure
WO2013024852A1 (ja) * 2011-08-15 2013-02-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950778B1 (ko) * 2011-08-16 2019-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 기반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28836B1 (ko) * 2011-08-23 2018-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 기반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빔 스캐닝을 통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47400B1 (ko) * 2011-09-01 2018-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빔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094977B2 (en) * 2011-11-11 2015-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obility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KR20140056561A (ko) * 2012-10-29 2014-05-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빔을 운영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및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JP6298073B2 (ja) * 2012-12-21 2018-03-20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を利用した制御チャネル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7335845A (zh) * 2013-01-25 2024-01-0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确定资源的方法和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EP3020144B1 (en) * 2013-07-08 2021-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KR102299326B1 (ko) * 2013-09-27 2021-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3716081B (zh) * 2013-12-20 2019-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波束确定方法、装置及***
KR102078569B1 (ko) * 2013-12-27 2020-02-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모드 운용을 위한 방법 장치
KR102172442B1 (ko) * 2014-02-19 2020-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우선 순위를 갖는 송신 빔 인덱스 선택 및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9578644B2 (en) * 2014-09-26 2017-02-21 Mediatek Inc. Beam misalignment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KR20160075995A (ko) * 2014-12-19 201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물리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191201A1 (en) * 2014-12-29 2016-06-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formation of beam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73693B1 (en) * 2015-03-24 2020-07-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DSCH precoding adaptation for LTE in unlicensed bands
EP3275092B1 (en) * 2015-03-27 2019-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beam-reference signals for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 transmission
CN106160807A (zh) * 2015-04-09 2016-11-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波束选择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CN106162673B (zh) * 2015-04-17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选择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559122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波束赋形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9565370B (zh) * 2016-06-15 2021-06-15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的上传控制信令的装置
US10512056B2 (en) * 2017-05-05 2019-12-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positioning of devices in a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9028605A1 (zh) * 2017-08-07 2019-0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03942B2 (en) * 2018-04-16 2021-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downlink channel multiplex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7390B (zh) 2022-03-11
PH12019501546A1 (en) 2020-03-16
KR102307317B1 (ko) 2021-10-01
CL2019001813A1 (es) 2019-10-18
WO2018120566A1 (zh) 2018-07-05
CN110121913B (zh) 2023-04-18
JP7053628B2 (ja) 2022-04-12
WO2018120102A1 (zh) 2018-07-05
US11764852B2 (en) 2023-09-19
CA3048932C (en) 2021-11-30
US10992365B2 (en) 2021-04-27
MX2019007896A (es) 2019-12-16
KR20190101438A (ko) 2019-08-30
DK3565132T3 (da) 2021-07-12
ES2878195T3 (es) 2021-11-18
EP3886330A3 (en) 2022-01-05
JP2020504520A (ja) 2020-02-06
ZA201905019B (en) 2020-12-23
AU2017387238B2 (en) 2022-03-10
MY197588A (en) 2023-06-26
CN110121913A (zh) 2019-08-13
SG11201906126QA (en) 2019-08-27
US20210226685A1 (en) 2021-07-22
US20190349062A1 (en) 2019-11-14
EP3565132A4 (en) 2020-04-15
CA3048932A1 (en) 2018-07-05
EP3565132A1 (en) 2019-11-06
RU2736601C1 (ru) 2020-11-19
AU2017387238A1 (en) 2019-08-22
PT3565132T (pt) 2021-07-05
EP3886330A2 (en) 2021-09-29
BR112019013665A2 (pt) 2020-01-14
EP3565132B1 (en) 202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7390B (zh) 波束選擇方法、裝置及系統
JP6982082B2 (ja) Bss間サウンディ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3254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nable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039791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880031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JP2020511056A (ja) マルチコードワード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2020504520A5 (zh)
JP723324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226045A1 (zh) 终端能力的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23126773A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18170877A1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
WO2023133707A1 (zh)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76848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JP2019519989A (ja) 情報下り送信方法、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WO2024031570A1 (zh) Csi-rs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4040578A1 (zh) 码本结构的配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38623A1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确认帧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