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0767A - 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0767A
TW201740767A TW106115181A TW106115181A TW201740767A TW 201740767 A TW201740767 A TW 201740767A TW 106115181 A TW106115181 A TW 106115181A TW 106115181 A TW106115181 A TW 106115181A TW 201740767 A TW201740767 A TW 2017407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ervice
terminal device
resource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5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元清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0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76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5Handover due to radio link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synchronizing potentially movabl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6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using measurement of signal trave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可以降低時延,提升通信品質。該方法包括:當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或當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時,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通信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在目前的蜂窩網路通信過程中,可以通過Uu界面進行通信,也即終端設備之間通過基站的終端進行通信,但是此種通信方式的時延較長,通信品質不佳,使得用戶體驗較差。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和儲存介質,可以降低時延,提升通信品質。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包括: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或,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包括:所述終端設備確定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的時延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服務品質QoS要求。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 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通過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廣播信道,確定所述資源池的信息。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所述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採用D2D模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的資源;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若所述終端設備在採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之後,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 的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使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所述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包括: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預配置的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包括: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 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D2D通信方式,利用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示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知消息還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其他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包括:網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向終端設備發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
結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 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業務的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其中,所述多個業務包括第一業務,根據所述多個業務的當前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確定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包括:終端設備確定在當前D2D通信方式下,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所述數據量;在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所述資源分配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待發送數據分配的進行D2D通信的資源;在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其中,所述資源池包括能夠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結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其特徵在於,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包括:若在第一定時器到達時,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包括: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分配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 述資源分配消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終端設備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終端設備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網路設備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終端設備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儲存器和處理器,該儲存器用於儲存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儲存器和處理器,該儲存器用於儲存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儲存器和處理器,該儲存器用於儲存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儲存器和處理器,該儲存器用於儲存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儲存器儲存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儲存介質,該電腦儲存介質中儲存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儲存介質,該電腦儲存介質中儲存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儲存介質,該電腦儲存介質中儲存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儲存介質,該電腦儲存介質中儲存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100‧‧‧方法
110~120‧‧‧步驟
200‧‧‧方法
210~240‧‧‧步驟
300‧‧‧方法
310~350‧‧‧步驟
400‧‧‧終端設備
410‧‧‧確定單元
420‧‧‧執行單元
500‧‧‧終端設備
510‧‧‧接收單元
520‧‧‧執行單元
530‧‧‧發送單元
600‧‧‧網路單元
610‧‧‧確定單元
620‧‧‧發送單元
630‧‧‧接收單元
700‧‧‧終端設備
710‧‧‧確定單元
720‧‧‧發送單元
730‧‧‧接收單元
740‧‧‧執行單元
800‧‧‧通信設備
810‧‧‧處理器
820‧‧‧儲存器
830‧‧‧收發器
840‧‧‧匯流排系統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圖1是根據實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2是根據實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3是根據實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4是根據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5是根據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6是根據實施例的網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7是根據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8是根據實施例的通信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應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的長期演進(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統、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5G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終端直連(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可以指車對車(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V2X通信。在V2X通信中,X可以泛指任何具有無線接收和發送能力的設備,例如但不限於慢速移動的無線裝置,快速移動的車載設備,或是具有無線發射接收能力的網路控制節點。當然,本申請實施例可以不用於D2D通信,而用於終端與蜂窩網路的通信。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也可以稱為接入終端、用戶單元、用戶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程終端、移動設備、用戶終端、終端、無線通信設備、用戶代理或用戶裝置。接入終端可以是蜂窩電話、無繩電話、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會話啟動協議)電話、WLL(Wireless Local Loop,無線本地環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字處理)、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網路設備可用於與移動設備通信,網路設備可以是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動通訊)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碼分多址)中的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也可以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帶碼分多址)中的NB(NodeB,基站),還可以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演進型基站),或者中繼站或接入點,或者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5G網路中的網路設備。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與網路設備之間的通信界面可以稱 為Uu界面,終端設備與終端設備之間的直連界面可以稱為PC5界面。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將對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時延獲取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在步驟A中,發送端在發送包中加入時間指示信息,其中,該時間指示信息用於接收端獲取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
可選地,該發送包為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包,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包或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包。
可選地,該發送包為數據包或為專用時延探測包。
在步驟B中,該發送端向該接收端發送該發送包。
可選地,發送端確定需要獲取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對應業務的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按照對應的服務品質QoS,該發送端向該接收端發送該發送包。
在步驟C中,接收端接收發送端發送的發送包,其中,該發送包包括時間指示信息。
其中,接收端在解析時間標識信息時,是在發送端添加時間標識信息的相同層進行,例如,如果發送端在MAC層加入時間標識信息,則接收端在MAC層解析時間標識信息。
在步驟D中,根據該時間指示信息,該接收端確定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發送端可以通過多條路徑發送該發送包,接收端接收該發送端通過多個路徑發送的該發送包,確定該多個路徑中的每個路徑的時延。其中,發送包可以在該發送包中包含對應路徑的路徑信息,或者,發送包經過的中間節點在包中加入路徑的路徑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發送端發送的發送包中包括的時間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開始時間點,則接收端可以根據處理該發送包的結束時間點和該開始時間點之差,來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時延。其中,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開始時間點是指得到該包的時間點或開始生成該包的時間點;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結束時間點可 以是指解析完該包的時間點。
可選地,上述開始時間點和結束時間點可以是絕對時間,例如,世界統一時間(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北斗和GPS對應的絕對時間,則可以直接將結束時間點和開始時間點之差作為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時延。
上述開始時間點和結束時間點可以不是絕對時間,例如,可以是通信系統定義的時間,例如,由子幀或時隙表徵的時間,則需要根據發送端與接收端的同步時間偏差,以及根據結束時間點和開始時間點之差,來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時延。
其中,發送端和接收端的同步時間偏差可以根據發送端到接收端的任意兩個節點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來計算。其中,中間節點的上一節點與該中間節點不同步時,該節點可以確定與上一節點的同步時間偏差,並在發送包中記錄該同步時間偏差。
例如,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經過節點1和節點2,則節點1在接收到發送包之後,可以獲取發送端與節點1的同步時間偏差,並記錄在發送包中;節點2在接收到發送包之後,可以獲取節點1與節點2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並記錄在發送包中,其中,節點1和節點2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可以與之前的同步時間偏差累加記錄在發送包中,即將節點1和節點2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與之前的同步時間偏差相加,並將記錄的同步時間偏差更改為相加後的同步時間偏差,或者,節點1和節點2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可以單獨記錄在一個信息字段中;接收端在接收到該發送包之後,可以獲取節點2與接收端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並根據發送包的記錄獲取發送端與節點2的同步時間偏差,從而可以獲取發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
可選地,發送端可以將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加入到發送包中,中間節點接收到發送包之後,可以將處理時延以及與上一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加入到發送包中,其中,中間節點可以將處理時延和傳輸時延單獨記錄在發送包中的不同信息字段中;或者,中間節點可以將本節點得到的處理時延和傳輸時延之和記錄在信息字段中,但是不與其他節點記錄 的時間相累加;或者,中間節點可以將處理時延與其他節點得到處理時延累加記錄在一個信息字段中,以及將傳輸時延與其他節點得到傳輸時延記錄在另一個信息字段中;或者,中間節點將傳輸時延與處理時延之和與發送包記錄的處理時延和傳輸時延之和相累加,並更新記錄。發送端接收到發送包之後,可以根據發送包中的時間指示信息的指示來得到發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的時延。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以舉例幾種實現方式方法描述幾種時間指示信息的記錄方式。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時間指示信息包括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以及包括從發送端到該接收端之間的任意中間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以及包括任意中間節點獲取的與上一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其中,不同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承載在該發送包的不同信息字段中,不同節點獲取的傳輸時延承載在該發送包的不同信息字段中,同一節點的處理時延和傳輸時延承載在該發送包的不同信息字段中。在這種情況下,接收端確定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以及接收端與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根據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任意中間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任意中間節點獲取的與其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接收端與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五者之和,確定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
例如,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經過節點1和節點2,發送端處理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例如1ms)記錄在信息字段中,節點1接收到發送包,獲取從接收端到節點1的傳輸時延0.5ms,以及獲取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ms,分別將0.5ms和1ms記錄在不同的信息字段中;節點2接收到發送包,獲取從節點1到節點2的傳輸時延0.6ms,以及獲取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1ms,分別將該0.6ms和1.1ms記錄在不同的信息字段中;接收端接收該發送包,獲取從節點2到接收端的傳輸時延0.4ms和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2ms,並獲取發送包中記錄的1ms、1ms、0.5ms、0.6ms、1.1ms,將1ms、1ms、0.5ms、0.6ms、1.1ms、0.4ms和1.2ms相加得到的時間值用於確定從發送端接收端的時延。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時間指示信息包括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以及包括從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任意中間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與其與上一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之和;其中,不同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與獲取的傳輸時延的之和承載在該發送包的不同信息字段中。在這種情況下,該接收端確定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以及接收端與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根據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從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的任意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與獲取的與上一節點傳輸時延之和,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與接收端與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四者之和,確定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
例如,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經過節點1和節點2,發送端處理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例如1ms)記錄在信息字段中,節點1接收到發送包,獲取從接收端到節點1的傳輸時延0.5ms,以及獲取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ms,則將1.5ms記錄在信息字段中;節點2接收到發送包,獲取從節點1到節點2的傳輸時延0.6ms,以及獲取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1ms,將1.7ms記錄在與發送端不同的信息字段中;接收端接收該發送包,獲取從節點2到接收端的傳輸時延0.4ms和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2ms,並獲取發送包中記錄的1ms、1.5ms和1.7ms,將1ms、1.5ms、1.7ms、0.4ms和1.2ms相加得到的時間值用於確定從發送端接收端的時延。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時間指示信息包括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之間的中間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和任意中間節點獲取的與其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之和。該接收端確定該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以及從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到該接收端的傳輸時延;根據時間指示信息包括的該發送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之間的中間節點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和任意中間節點獲取的與其上一節點的傳輸時延之和,該接收端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與從該接收端的上一節點到該接收端的傳輸時延三者之和,確定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
例如,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經過節點1和節點2,發送端處 理發送包的處理時延(例如1ms)記錄在信息字段中,節點1接收到發送包,獲取從接收端到節點1的傳輸時延0.5ms,以及獲取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ms,則將發送端記錄的1ms更新為2.5ms;節點2接收到發送包,獲取從節點1到節點2的傳輸時延0.6ms,以及獲取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1ms,則將節點1記錄的2.5ms更新為4.2ms;接收端接收該發送包,獲取從節點2到接收端的傳輸時延0.4ms和處理該發送包的處理時延1.2ms,並獲取發送包中記錄的14.2,將4.2、0.4ms和1.2ms相加得到的時間值用於確定從發送端接收端的時延。
如果各個節點獲取的處理時延和/或傳輸時延不是通過絕對時間來得到的,則還需要獲取發送端和接收端的同步時間偏差,其中,發送端和接收端的同步時間偏差可以根據發送端到接收端的任意兩個節點之間的同步時間偏差來計算。其中,中間節點的上一節點與該中間節點不同步時,該節點可以確定與上一節點的同步時間偏差,並在發送包中記錄該同步時間偏差。
其中,各個節點在發送包中記錄與上一節點的同步時間偏差時,可以單獨記錄,也可以與處理時延和/或傳輸時延合併的方式記錄。
可選地,該發送包還包括時延要求、接收端列表和反饋對象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在該發送包中包括時延要求時,接收端可以判斷時延是否滿足時延要求,並向反饋對象反饋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是否滿足時延要求。
其中,在該發送包中不包括時延要求時,接收端可以直接向反饋對象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時延,或者根據其他方式獲取的時延要求(例如,網路設備配置的時延要求),接收端可以判斷時延是否滿足時延要求,並向反饋對象反饋從該發送端到該接收端的時延是否滿足時延要求。
其中,時延的反饋對象可以是發送端也可以是第三方實體,比如網路設備。
可選地,該發送端接收第三方實體發送的配置信息,該配置信息用於指示該發送端向該接收端發送攜帶該時間指示信息的該發送包。
可選地,發送端通過Uu界面或終端直連界面向該接收端發送該發送包。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發送包中加入時間指示信息,可以準確獲取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時延。
圖1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通信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100包括步驟110和步驟120。
在步驟110中,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或,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
可選地,基於Uu界面進行的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業務的通信需求可以是基於Uu界面進行的該業務的通信的時延不能滿足該業務的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
在步驟120中,該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在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後,或,在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發生無線鏈路失敗後,該終端設備確定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採用該空閒資源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
其中,終端設備可以一直監聽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一旦確定需要將第一業務切換到D2D通信模式下,則可以直接採用監聽到的空閒資源,執行針對第一業務的D2D通信。或者,終端設備可以在確定需要將第一業務切換到D2D通信模式下,才監聽空閒資源,並採用監聽到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可選地,在採用空閒資源執行針對第一業務的D2D通信之後,可以向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彙報已針對第一業務利用空閒資源切換到D2D通信模式。
其中,終端設備可以通過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廣播信道,來確定資源池的信息。
可選地,在該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該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 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終端設備接收該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該第二消息用於指示為該終端設備配置的採用D2D模式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的資源;終端設備採用該網路設備為該終端設備配置的該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
其中,上述第一消息可以直接指示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例如,可以在第一消息中直接攜帶“滿足”或“不滿足”對應的信息,例如,0代表滿足,1代表不滿足。
或者,上述第一消息可以間接指示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例如,可以在第一消息中攜帶Uu界面的通信時延以及攜帶對應的QoS需求,當然,即可以攜帶時延是否滿足QoS的結果,還可以同時攜帶時延和對應的QoS需求。
其中,終端設備在發送該第一消息之後,可以直接監控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若監控到空閒資源,可以採用空閒資源進行通信,或者,終端設備也可以在發送該第一消息之後,不執行對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的監控,等待第二消息,並在接收到第二消息之後,按照第二消息消息中分配的資源,執行針對第一業務的D2D通信。
可選地,若終端設備在採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之後,接收到該第二消息,則該終端設備放棄採用該空閒資源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該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終端設備在發送第一消息之後,可以啟動第一定時器,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接收到該第二消息,使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終端設備還可以在第一定時器結束之後,啟動第二定時器,若在該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該第二消息,則該終端設備放棄採用該空閒資源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該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該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
當然,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設備也可以在第一定時器內結束之後不啟動第二定時器,而是直接監控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並在監控到空閒資源後,採用空閒資源執行針對第一業務的D2D通信。
可選地,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具體可以為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該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利用該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該數據量發送的該第二消息,並利用第二消息執行的資源執行針對第一業務的D2D通信。此處提到的RNTI可以是SL-RNTI(副鏈路RNTI,sidelink-RNTI)。
具體地,當基站接收到終端發送的用於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通信需求的消息後,將先為終端分配SL_RNTI,當有新數據到達時,終端可以通過緩存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向基站彙報自己將要發送的數據量,然後終端運用SL_RNTI在PDCCH(下行控制信道)上收聽基站分配的D2D_grant(其中,D2D_為終端具體分配資源的調度信息)。當終端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檢測到基站發出的D2D_grant(這可能是由於終端自己的錯誤檢測造成的),終端可以利用資源池的空閒資源發送。如果第一定時器結束之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終端又收到了D2D_grant,終端可以忽略此調度信息,繼續使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進行D2D通信;或者終端也可以使用此調度信息中指示的資源進行D2D通信。
其中,在第一定時器或第二定時器接收第二消息,均可以採用上述擾碼序號監聽基站發送的D2D_grant。
可選地,該網路設備採用該網路設備為該第一業務預配置的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該第一業務的通信。
其中,在第一業務的擁有很高的優先級或QoS業務要求,即不能允許太長的業務切換延時,則網路設備可以預先為該終端設備的第一業務預配置資源,在終端設備確定該第一業務的通信的延時不能滿足通信品質要求,或出現無線鏈路失敗時,可以執行針對該第一業務的D2D通信,例如,終端正在Uu界面上進行的業務可能擁有很高的優先 級或QoS要求,基站可以預先為該業務預留並且配置基於D2D通信的資源,一旦終端發現這些業務中的某一業務的延時超出要求,終端可以直接將該業務切換到PC5界面通信模式下,利用預分配的資源執行D2D通信,而無需預先向基站彙報。之後,終端可以向基站彙報,該業務已經基於為該業務預配置的資源,通過D2D通信方式進行通信。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或,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時,將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基於D2D通信的方式,執行第一業務的通信,可以降低時延,提升通信品質。
圖2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步驟210、步驟220、步驟230和步驟240。
在步驟210中,網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可選地,終端設備在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該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例如,時延不能滿足QoS要求),可以向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該通知消息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則網路設備可以基於該通知消息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可選地,終端設備可以向網路設備發送當前基於Uu界面執行的所有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則網路設備可以將所有時延不滿足要求的業務確定為待切換到D2D通信模式下的業務,或者可選地,將部分時延滿足要求的業務確定為待切換到D2D通信模式下的業務,比如,網路設備負載較高時,網路設備可以將部分時延較高但仍然滿足要求的業務切換到D2D通信模式下。
在步驟220中,網路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
在步驟230中,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
在步驟240中,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該指示信息不攜帶為該終端的第一業務分配的資源,則終端可以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D2D通信。
或者,該指示信息攜帶用於執行針對所述第一業務的D2D通信的資源,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D2D通信方式,利用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按照網路設備的指示,將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基於D2D通信的方式,執行業務的通信,可以實現靈活的通信方式,並從而可以降低時延,提升通信品質。
圖3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方法包括步驟310、步驟320、步驟330、步驟340和步驟350。
在步驟310中,終端設備確定在當前D2D通信方式下,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
在步驟320中,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所述數據量。
在步驟330中,網路設備根據該數據量為終端分配用於D2D通信的資源,並將該資源信息攜帶在資源分配消息中發送給終端設備。
在步驟340中,在終端設備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所述資源分配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待發送數據分配的進行D2D通信的資源。
在步驟350中,在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其中,所述資源池包括能夠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可選地,終端設備在向網路設備上報數據量之後,可以啟動第一定時器,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接收到資源分配消息,使用用於D2D通 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發送該待發送數據;終端設備還可以在第一定時器結束之後,啟動第二定時器,若在該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資源分配消息,則該終端設備放棄採用該空閒資源,並採用該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該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該發送數據的發送。
當然,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設備也可以在第一定時器內結束之後不啟動第二定時器,而是直接監控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並在監控到空閒資源後,採用空閒資源發送待發送的數據。
可選地,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具體可以為SL_RNTI);該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利用該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該數據量發送的資源分配消息,並利用該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發送待發送的數據。
具體地,終端工作在D2D模式下,當有新數據到達時,終端可以通過緩存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向基站彙報自己將要發送的數據量,然後終端運用SL_RNTI(SL_RNTI可以在緩存狀態報告發送之前,網路設備為終端分配的)在PDCCH(下行控制信道)上收聽基站分配的D2D_grant(其中,D2D_為終端具體分配資源的調度信息)。當終端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檢測到基站發出的D2D_grant(這可能是由於終端自己的錯誤檢測造成的),終端可以利用資源池的空閒資源發送。如果第一定時器結束之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終端又收到了D2D_grant,終端可以忽略此調度信息,繼續使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進行D2D通信;或者終端也可以使用此調度信息中指示的資源進行D2D通信。
其中,在第一定時器或第二定時器接收第二消息,均可以採用上述擾碼序號。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D2D通信下,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量,並由網路設備根據該數據量為終端設備分配資源執行待發送數據的發送,可以避免資源浪費,並在未接收到網路設備分配的資源時,使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進行發送,從而可以實現數據的及時發送,並從而可以降低時延,提升通信品質。
圖4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400的示意性框圖。如 圖4所示,該終端設備400包括:確定單元410,用於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或,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執行單元420,用於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確定單元410進一步用於:確定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的時延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服務品質QoS要求。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420具體用於: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420進一步用於:通過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廣播信道,確定所述資源池的信息。
可選地,在所述確定單元410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所述執行單元420進一步用於: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採用D2D模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的資源;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420進一步用於:若所述執行單元在採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之後,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 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420進一步用於: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使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420進一步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420進一步用於: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預配置的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應理解,該終端設備400可以對應於方法100中的終端設備,可以實現該終端設備的相應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5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5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5所示,該終端設備500包括:接收單元510,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執行單元520,用於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520進一步用於: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所述執行單元520進一步用於:使用所述D2D通信方式,利用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示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如圖5所示,該終端設備500還包括發送單元530:用於在所述接收單元510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之前,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可選地,所述通知消息還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其他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應理解,該終端設備500可以對應於方法200中的終端設備,可以實現該終端設備的相應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6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網路設備6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6所示,該網路設備600包括:確定單元610,用於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發送單元620,用於向終端設備發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
可選地,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可選地,如圖6所示,該網路設備600還包括接收單元630,所述接收單元630用於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業務的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其中,所述多個業務包括第一業務,所述確定單元610,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多個業務的當前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確定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應理解,該網路設備600可以對應於方法200中的網路設備,可以實現該網路設備的相應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7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7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7所示,該終端設備700包括: 確定單元710,用於確定在當前D2D通信方式下,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發送單元720,用於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所述數據量;接收單元730,用於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執行單元740,用於在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所述資源分配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待發送數據分配的進行D2D通信的資源;在所述接收單元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其中,所述資源池包括能夠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可選地,所述執行單元740進一步用於:若在第一定時器到達時,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
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分配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接收單元730進一步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
應理解,該終端設備700可以對應於方法300中的終端設備,可以實現該終端設備的相應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8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通信設備8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8所示,該通信設備800包括處理器810,儲存器820和收發器830,可選地,該通信設備還包括匯流排系統840,該匯流排系統用於互連處理器810,儲存器820和收發器830。儲存器820用於儲存指令,處理器810用於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相應操作。
可選地,圖8所示的通信設備800可以執行方法100的實施 例提到的終端設備的相應操作,或者,可以執行方法200實施例提到的終端設備的相應操作,或者,可以執行方法200的實施例提到的網路設備的相應操作,或者,可以執行方法300的實施例提到的終端設備的相應操作。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將以方法100的實施例提到的終端設備的相應操作為例進行說明。
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或,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確定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的時延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服務品質QoS要求。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利用收發器830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廣播信道,確定所述資源池的信息。
可選地,在所述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收發器830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 於指示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通過收發器830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採用D2D模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的資源;所述終端設備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若在採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之後,利用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通過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使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利用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利用收發器830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利用收發器830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利用所述擾碼序號,利用收發器830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 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預配置的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將以方法200的實施例提到的終端設備的相應操作為例進行說明。
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收發器830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收發器830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使用所述D2D通信方式,利用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示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收發器830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可選地,所述通知消息還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其他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將以方法200的實施例提到的網路設備的相應操作為例進行說明。
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 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通過收發器830向終端設備發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
可選地,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收發器830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業務的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其中,所述多個業務包括第一業務,根據所述多個業務的當前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確定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將以方法300的實施例提到的終端設備的相應操作為例進行說明。
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確定在當前D2D通信方式下,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通過收發器830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所述數據量;在通過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所述資源分配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待發送數據分配的進行D2D通信的資源;在未通過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其中,所述資源池包括能夠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若在第一定時器到達時,未通過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
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通過收發器830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分配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放棄採用所述空閒 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可選地,處理器810調用儲存器820中儲存的指令,執行以下操作:通過收發器830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利用所述擾碼序號,通過收發器830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界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 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儲存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儲存介質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盤、只讀儲存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儲存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儲存程式代碼的介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方法
110~120‧‧‧步驟

Claims (40)

  1.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括: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或,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以及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包括:所述終端設備確定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的時延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服務品質QoS要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以及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通過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廣播信道,確定所述資源池的信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終端設備確 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採用D2D模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的資源;以及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若所述終端設備在採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之後,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使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以及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 述第二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以及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包括: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採用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預配置的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10.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括: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以及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以及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所述終端設備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D2D通信方式,利用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示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終端設備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知消息還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其他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15.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括:網路設備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以及 向終端設備發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業務的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其中,所述多個業務包括第一業務,根據所述多個業務的當前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確定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18.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括:終端設備確定在當前D2D通信方式下,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所述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上報所述數據量;在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所述資源分配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待發送數據分配的進行D2D通信的資源;以及在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其中,所述資源池包括能夠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包括: 若在第一定時器到達時,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以及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包括: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分配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或1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以及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
  21. 一種終端設備,其包括: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或,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第一業務的通信時,出現無線鏈路失敗;以及執行單元,用於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確定單元進一步用於:確定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的時延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服務品質QoS要求。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具體用於: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以及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通過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廣播信道,確定所述資源池的信息。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在所述確定單元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時,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基於Uu界面進行的第一業務的通信不能滿足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需求;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採用D2D模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的資源;以及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若所述執行單元在採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之後,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放 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若在第一定時器內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使用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以及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網路設備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至2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向網路設備上報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以及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採用網路設備為所述終端設備預配置的資源,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30. 一種終端設備,其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 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以及執行單元,用於使用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監聽用於D2D通信的資源池是否存在空閒資源;以及在存在所述空閒資源時,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以及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使用所述D2D通信方式,利用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示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至3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還包括發送單元:用於在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指示消息之前,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通知消息還用於指示基於所述Uu界面進行通信的其他業務的延時或延時是否滿足QoS要求。
  35. 一種網路設備,其包括: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當前基於Uu界面通信的第一業務需要 進行D2D通信;以及發送單元,用於向終端設備發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將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從基於Uu界面的通信方式切換到D2D通信方式。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指示信息還進一步包括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或36項所述的網路設備,還包括接收單元,所述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多個業務的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其中,所述多個業務包括第一業務,所述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多個業務的當前通信品質或通信延時,確定第一業務需要進行D2D通信。
  38. 一種終端設備,其包括:確定單元,用於確定在當前D2D通信方式下,待發送數據的數據量;發送單元,用於向網路設備上報所述數據量;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以及執行單元,用於在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資源,執行針對所述待發送數據的D2D通信,所述資源分配消息用於指示為所述待發送數據分配的進行D2D通信的資源;在所述接收單元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其中,所述資源池包括能夠用於D2D通信的資源。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執行單元進一步用於:若在第一定時器到達時,未接收到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時,利用所述資源池中的空閒資源執行D2D通信;以及若在所述第一定時器到時後啟動的第二定時器內接收到所述網路設備分配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則所述終端設備放棄採用所述空閒資源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並採用所述資源分配消息指示的所述資源,使用終端直連D2D通信方式執行所述第一業務的通信。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或39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單元進一步用於: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擾碼序號;以及利用所述擾碼序號,接收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數據量發送的所述資源分配消息。
TW106115181A 2016-05-11 2017-05-08 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TW2017407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1715 WO2017193307A1 (zh) 2016-05-11 2016-05-11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767A true TW201740767A (zh) 2017-11-16

Family

ID=60266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5181A TW201740767A (zh) 2016-05-11 2017-05-08 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4971B2 (zh)
EP (1) EP3410776A4 (zh)
JP (1) JP6987073B2 (zh)
KR (1) KR20190002431A (zh)
CN (1) CN108702660B (zh)
HK (1) HK1256928A1 (zh)
TW (1) TW201740767A (zh)
WO (1) WO20171933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350A1 (zh) * 2016-05-12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149718B (zh) * 2018-02-14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EP3541137A1 (en) * 2018-03-15 2019-09-18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ay aware uplink schedul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838898B (zh) * 2018-08-15 2021-01-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678298B2 (en) * 2018-10-07 2023-06-13 Lg Electronics Inc. Response to paging for data reception
EP4096245A1 (en) * 2018-10-29 2022-1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mode in sidelink, terminal apparatus, and network apparatus
CN111405603B (zh) * 2019-01-02 2023-05-09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时延获取方法、测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86847B (zh) * 2019-02-15 202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10321B (zh) * 2019-10-16 2023-05-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52279A (zh) * 2019-12-23 2022-10-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21142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QoS参数的设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43280B (zh) * 2020-10-20 2023-05-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发起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65325B (zh) * 2021-05-18 2023-07-04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549876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486020B (zh) * 2021-07-27 2024-02-2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数据平台的切源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8118959A (zh) * 2022-11-30 2024-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2476C (zh) * 2004-02-26 2008-04-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估计非实时业务无线接口传输时延的方法
JP5028339B2 (ja) 2008-06-09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9191828B2 (en) 2012-08-03 2015-11-17 Intel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access
EP2880955B1 (en) * 2012-08-03 2021-03-31 Apple Inc. Method for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059830B2 (en) 2012-08-03 2015-06-16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on-demand advertisement
US9237478B2 (en) 2012-08-03 2016-01-12 Intel Corporatio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reconfiguration
US8995255B2 (en) 2012-08-03 2015-03-31 Intel Corporation Coverage adjustment in E-UTRA networks
US9526022B2 (en) 2012-08-03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operat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based routing policies in multi-mode user equipment
US9036603B2 (en) 2012-08-03 2015-05-1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ance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US9544801B2 (en) 2012-08-03 2017-01-10 Intel Corporation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systems
CN104471876B (zh) 2012-08-03 2018-08-10 英特尔公司 包含设备触发重呼/替换特征的3gpp/m2m方法和设备
US9106386B2 (en) 2012-08-03 2015-08-11 Intel Corpor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US9100160B2 (en) 2012-08-03 2015-08-0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3GPP-LTE systems
US10098020B2 (en) 2012-08-03 2018-10-09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associated with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cheme
US9125073B2 (en) 2012-08-03 2015-09-01 Intel Corporation Quality-aware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using quality attributes in manifest file
US8982880B2 (en) 2012-08-03 2015-03-17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40036794A1 (en) 2012-08-03 2014-02-06 Ali T. Koc User equipment assistance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9462838A (zh) 2013-02-06 2019-03-12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KR20140125499A (ko) 2013-04-19 2014-10-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클라우드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25039B (zh) * 2013-04-28 2017-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CN104125610B (zh) * 2013-04-28 2017-11-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D2d通信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JP2015012591A (ja) 2013-07-02 2015-01-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クオフ制御方法
WO2015020385A1 (en) 2013-08-04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proximity services grou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74684B (zh) 2013-08-09 2019-05-17 株式会社Kt 终端之间直接通信中缓冲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4618849A (zh) * 2013-11-01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本地交换方法及***
CN109618415B (zh) 2014-01-16 2021-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3747507B (zh) 2014-01-28 2015-08-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US9848454B2 (en) 2014-01-28 2017-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mode of operation in D2D communications
CN104936292B (zh) 2014-03-18 2019-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用于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5190574A (zh) 2014-03-19 2022-10-1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由wtru执行的方法
WO2015157991A1 (zh) 2014-04-18 2015-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资源竞争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5101430B (zh) 2014-05-08 2019-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101046B (zh) * 2014-05-14 2020-11-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021010A1 (ja) 2014-08-06 2016-02-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移動端末
CN106797676B (zh) * 2014-09-24 2021-02-1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6048870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Latency reduction for mode switching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EP3198981B1 (en) * 2014-09-26 2023-04-26 Sun Patent Trust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N104410975B (zh) * 2014-11-06 2018-06-15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和终端
US10412571B2 (en) * 2015-03-24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by eNB for D2D UE to network relay search
WO2016181547A1 (ja) * 2015-05-14 2016-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5554689B (zh) * 2015-12-14 2019-10-1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17168B (zh) * 2015-12-16 2019-04-19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数据包传输方法、传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0555246B2 (en) * 2016-01-08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ing network feedback information using a device-to-device 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3307A1 (zh) 2017-11-16
CN108702660A (zh) 2018-10-23
EP3410776A1 (en) 2018-12-05
US10924971B2 (en) 2021-02-16
JP6987073B2 (ja) 2021-12-22
KR20190002431A (ko) 2019-01-08
US20190098542A1 (en) 2019-03-28
CN108702660B (zh) 2021-11-09
JP2019521535A (ja) 2019-07-25
HK1256928A1 (zh) 2019-10-04
EP3410776A4 (en) 201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0767A (zh) 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JP7063866B2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端末の性能情報報告方法及び装置
CN108702668B (zh) 用于lte呼叫设立期间的专用承载建立处置的方法和装置
EP342924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transmission
KR102446209B1 (ko) 단일의 라디오 사용자 장비를 통한 듀얼 액티브 접속들
WO2018126952A1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KR20150020588A (ko) 유휴 모드에 있는 동안 작은 데이터 양들의 효율적인 통신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US20160316494A1 (en) Small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3163902A1 (zh) 无线链路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4014353A1 (en) Methods for panel activation/deactivation for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WO2022083484A1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4059606A1 (zh) 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WO2018112850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7088123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9109983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83274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4311198A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447026B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数据的装置
JP6772294B2 (ja) 通信方法と通信装置
WO2014047892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23011230A1 (zh) 控制信令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97799A1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WO2023207744A1 (zh) 资源调度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192507A1 (zh)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78624A (zh) 用于非连接状态中的数据发射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