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0782A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0782A
TW201610782A TW104124166A TW104124166A TW201610782A TW 201610782 A TW201610782 A TW 201610782A TW 104124166 A TW104124166 A TW 104124166A TW 104124166 A TW104124166 A TW 104124166A TW 201610782 A TW201610782 A TW 2016107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ver
touch device
cover plat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1698B (zh
Inventor
李裕文
楊河波
陳江萍
陳浩
張羽
許良珍
Original Assignee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0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6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蓋板、一基板、一第一黏合層及一加固膠。蓋板和基板分別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的外側面。第一黏合層位於蓋板的第二表面與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間,且第一黏合層的外側面、蓋板的第二表面及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間形成有一空隙。加固膠至少填充於該空隙中。藉此,使得蓋板和基板實現全貼合,可提高觸控裝置的強度、抗壓及抗衝擊能力,而且可進一步降低對第一黏合層精度要求,節省第一黏合層材料。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觸控裝置,特別關於一種提高強度及抗衝擊能力的觸控裝置。
常見的觸控裝置通常包含蓋板和基板,蓋板提供觸控物體觸碰操作,基板上形成有觸控感應結構,提供觸控感應功能,蓋板和基板之間採用黏合層如透明光學膠進行貼合。在貼合操作過程中,考量貼合公差,在設計上,黏合層的外側面相較於蓋板和基板外側面通常會內縮一定尺寸,以避免黏合層因貼合公差而凸出蓋板的外側面,進而導致觸控裝置外觀不良。
由於黏合層相較於蓋板及基板會內縮,故在蓋板、基板及黏合層的外側面之間會存在一間隙,該間隙的存在不僅會藏污納垢,而且會使得蓋板對應間隙的區域沒有得到基板的有效支撐,導致觸控裝置強度下降。尤其是當蓋板的厚度較薄時,例如採用厚度較薄的藍寶石蓋板時,藍寶石雖然硬度很高,但很脆,抗壓力和抗衝擊力較差,蓋板和基板之間間隙的存在將使得蓋板容易破裂,觸控裝置強度及抗衝擊力較差。
有鑒於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裝置,以提高觸控裝置強度及抗衝擊能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案,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蓋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的外側面;一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的外側面;一第一黏合層,位於蓋板的第二表面與基板第一表面之間,且第一黏合層的外側面、蓋板的第二表面及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間形成有一空 隙;以及一加固膠,至少填充於該空隙中。
在一實施例中,加固膠至少延伸覆蓋部分蓋板的外側面和基板的外側面。
在一實施例中,加固膠的材質為一液態膠,經由一固化過程而固化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加固膠在未固化時的黏度為500~1200毫帕‧秒,固化後的硬度為肖氏D 70~85。
在一實施例中,自蓋板的外側面至加固膠的外表面定義有一最大厚度,最大厚度的範圍為50微米至200微米。
在一實施例中,最大厚度的範圍為80微米至120微米。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基板的第一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基板的第二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蓋板的第二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基板具有一開口,觸控裝置更包括一指紋識別模組,設置於開口內。
在一實施例中,開口為自基板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形成的一通孔、或自基板的外側面向內形成的一凹槽。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黏合層在基板的開口與蓋板之間具有一讓位口,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讓位口內,且更位於指紋識別模組與蓋板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固定結構,位於指紋識別模組與基板之間,以將指紋識別模組固定於基板的開口中。
在一實施例中,固定結構與加固膠為相同材質的膠體。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遮蔽層,設置於蓋板的第二表面,且在蓋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覆蓋指紋識別模組在蓋板上的垂直投影。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屏蔽結構,位於蓋板與基板之間,且環繞於指紋識別模組的周圍。
在一實施例中,屏蔽結構位於第一黏合層與基板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屏蔽結構位於蓋板與遮蔽層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蓋板的厚度小於等於0.3毫米。
在一實施例中,蓋板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與指紋識別模組在蓋板上正投影至少部分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凹陷部為由蓋板的第一表面向蓋板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蓋板的第一表面至凹陷部的最低點定義有一深度,深度大於等於0.02毫米且小於等於0.55毫米。
在一實施例中,凹陷部最低點至指紋識別模組具有一最小距離,最小距離大於等於15微米且小於等於550微米。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通過在第一黏合層的外側面、蓋板的第二表面及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間的空隙中填充一加固膠,加固膠結合第一黏合層完全填充於蓋板和基板之間,使得蓋板和基板實現全貼合,可提高觸控裝置的強度及抗衝擊能力,而且可降低對第一黏合層精度要求,節省第一黏合層材料。
另外,加固膠可進一步覆蓋蓋板和基板的外側面,增加加固膠與蓋板及基板的接觸面積,提高加固膠與蓋板及基板之間的附著力,並對蓋板及基板外側面具有外力緩衝和保護作用。
11‧‧‧蓋板
110‧‧‧凹陷部
110S1‧‧‧底面
110S2‧‧‧側面
12‧‧‧基板
120‧‧‧開口
13‧‧‧第一黏合層
130‧‧‧讓位口
14‧‧‧加固膠
15‧‧‧觸控感應結構
151‧‧‧電極層
152‧‧‧線路層
16‧‧‧指紋識別模組
17‧‧‧遮蔽層
18‧‧‧第二黏合層
19‧‧‧固定結構
20‧‧‧屏蔽結構
D‧‧‧最大厚度
H‧‧‧最小距離
S1a、S1b‧‧‧第一表面
S2a、S2b‧‧‧第二表面
S3a、S3b‧‧‧外側面
T‧‧‧深度
V1‧‧‧可視區
V2‧‧‧非可視區
V21‧‧‧指紋識別區
圖1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俯視圖。
圖4A和圖4B分別本發明觸控裝置中基板不同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5為沿圖3中的剖面線I-I’的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屏蔽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A至圖8C為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蓋板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圖3中的剖面線I-I’。
圖8D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蓋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8E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蓋板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圖8D的剖面線B-B’。
圖9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圖3的剖面線I-I’。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兩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所稱的方位「上」及「下」,僅是用來表示相對的位置關係,對於本說明書的圖1A的圖7的示意圖而言,上方為較接近使用者,而下方則較遠離使用者,但此等關於方位的敘述內容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此外,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請參照圖1A,圖1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觸控裝置包括蓋板11、基板12、第一黏合層13、加固膠14。
蓋板11具有第一表面S1a、第二表面S2a與外側面S3a。其中,第一表面S1a可供使用者直接觸碰操作,即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相較第二表面S2a較接近使用者,第二表面S2a與第一表面S1a相對設置,外側面S3a介於第一表面S1a與第二表面S2a之間。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上更可設置一層或多層的功能膜,例如抗反射、抗眩光或增透膜等。蓋板11可提供形成於其下元件的保護作用,其材質可為透明的硬性材料,如玻 璃、藍寶石、或硬質塑膠等,更可以是玻璃與藍寶石、玻璃與玻璃、藍寶石與藍寶石的複合結構。為提供較佳的觸控靈敏度,蓋板11的厚度較佳小於等於0.3毫米,綜合考慮加工成本及難度,蓋板11厚度較佳為0.2毫米至0.3毫米。
基板12具有第一表面S1b、第二表面S2b與外側面S3b。第一表面S1b與第二表面S2b相對設置,基板12與蓋板11相互疊置,且第一表面S1b更靠近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在第二表面S2b一側可貼合觸控模組和顯示模組(圖未示)以形成觸控裝置或觸控顯示裝置,而蓋板11結合基板12作為觸控裝置或觸控顯示裝置的複合外蓋板。外側面S3b介於第一表面S1b與第二表面S2b之間,為基板12的外端面。基板12可支撐蓋板11,增加蓋板11的強度,另外更可在基板12上形成觸控感應結構,具體結構下文再作說明。基板12可採用與蓋板11相同的透明材質,例如為玻璃或硬質塑膠。
第一黏合層13,位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與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之間,以貼合蓋板11與基板12。第一黏合層13的外側面相對蓋板11及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相對內縮,也即第一黏合層13的外側面、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及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之間形成有一空隙,該空隙的大小可根據貼合公差或設計需要調整其尺寸。第一黏合層13可以是透明光學膠,例如固體光學膠或液態光學膠。
加固膠14至少填充於第一黏合層13的外側面與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及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之間的空隙中,加固膠14結合第一黏合層13可實現蓋板11與基板12全貼合,即蓋板11和基板12之間完全被膠體填充。由於加固膠14會填充前述之空隙,故第一黏合層13貼合蓋板11和基板12時,可降低對第一黏合層13精度要求,節省第一黏合層13材料。同時,由於蓋板11與基板12全貼合,基板12能更好的支撐蓋板11,當蓋板11的厚度較薄時,能提高蓋板11的強度,降低其破裂的風險。
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加固膠14更可至少延伸覆蓋部分蓋板11的外側面S3a和基板12的外側面S3b,或者蓋板11的外側面S3a和基板12的外側面S3b全部被加固膠14覆蓋,如圖1B所示。如此,蓋板 11和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至少部分被加固膠14包覆,可增加加固膠14與蓋板11、基板12的接觸面積,提高附著力,進一步的加固膠14也可對蓋板11和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具有對外力緩衝和保護作用,在後續加工或組裝過程中不容易被刮傷和碎裂。
加固膠14的材質為一液態膠,經由一固化過程而固化形成,例如為一紫外光固膠。加固膠14在液體狀態下,可藉由射出成型、膠黏、噴塗或滾輪塗佈等方式形成於前述空隙及蓋板11、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並在固化後,緊密且穩固的結合於前述空隙及蓋板11、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此外,當蓋板11、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具有微裂縫或缺口時,加固膠14在液態下更能與蓋板11、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進行毛細作用,修補該些微裂縫及缺口,提升蓋板11及基板12的強度、抗壓、抗衝擊能力。加固膠14在未固化時的黏度為500~1200CPS(毫帕‧秒),固化後的硬度為肖氏硬度(Shore)D 70~85。由於加固膠14由液體膠固化而形成,故其外表面也即遠離蓋板11、基板12及第一黏合層13的外表面通常為一弧形表面,自蓋板11的外側面S3a至加固膠14的外表面定義有一最大厚度D(如圖1B所示),最大厚度D的範圍為50微米至200微米,較佳為80微米至120微米。設計此厚度的加固膠14,可對蓋板11、基板12的外側面S3a、S3b具有較好的對外力緩衝和保護作用。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感應結構,以實現觸控感應功能,觸控感應結構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設置於不同層別中。請分別參照圖2A和圖2B,圖2A和圖2B分別為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基板12和設置於蓋板11上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A所示,觸控感應結構15設置於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具體的,觸控感應結構15位於第一黏合層13與基板12之間。觸控感應結構15可為單層或多層的導電結構,導電結構可包括單軸向、雙軸向、或多軸向的電極圖案,該些電極圖案的材料可包括透明氧化銦錫、納米銀、石墨烯、納米碳管、金屬網格等導電材料其中的一種或多種。觸控感應結構15可採用微影蝕刻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形成於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或者,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為一可撓性的薄膜導電結構,薄膜導電結構可採 用貼合的方式貼附於基板12上。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位於基板12的第二表面S2b(圖未示),具體的,基板12位於第一黏合層13與觸控感應結構15之間。
此外,如圖2B所示,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設置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具體的,位於蓋板11與第一黏合層13之間。觸控感應結構15可採用微影蝕刻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形成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或者,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為一可撓性的薄膜導電結構,薄膜導電結構可採用貼合的方式貼附於基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觸控感應結構15的具體結構和材質可與圖2A所示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更可具有指紋識別功能,藉由指紋識別功能可實現觸控裝置從冷屏、喚醒、解鎖一次完成,增加使用者體驗度。圖3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具有指紋識別功能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A和圖4B分別本發明觸控裝置中基板12的不同結構俯視圖。圖5為沿圖3中的剖面線I-I’的剖視圖。請結合參照圖3至圖5,觸控裝置包括蓋板11、基板12、第一黏合層13、加固膠14、觸控感應結構15及指紋識別模組16。以下主要說明本實施例與圖1B對應實施例的區別,相同或相似的結構將不再贅述。
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設置有遮蔽層17,遮蔽層17位於蓋板11與第一黏合層13之間。遮蔽層17將蓋板11區分出可視區V1和非可視區V2,遮蔽層17所在的區域為非可視區V2,可視區V1為使用者觸碰操作及顯示裝置顯示畫面的區域。通常非可視區V2位於可視區V1之至少一側,本實施例是以非可視區V2圍繞可視區V1來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遮蔽層17通常由不透明的油墨、光阻等材料形成,使觸控裝置呈現出一邊框,用以遮蔽位於蓋板11之下的一些不透明的元件,如指紋識別模組、軟性電路板及導電線路等。遮蔽層17可以是單層的結構,也可是以多層材料堆疊而成的多層結構。遮蔽層17的厚度為小於或等於20微米,綜合考慮遮蔽層17的遮擋效果和對指紋辨識靈敏度的影響,遮蔽層17的厚度例如為1微米至10微米。
基板12具有一開口120,開口120為自基板12的第一表面 S1b至第二表面S2b形成的一通孔(如圖4A),或自基板12的外側面S3b向內形成的一凹槽(如圖4B)。開口120位於非可視區V2,以被遮蔽層17所遮擋。需要說明的是,當基板12的開口120為通孔的形式,則加固膠14較佳覆蓋基板12的外側面S3b,而當基板12的開口120為凹槽的形式,則加固膠14會避開凹槽,僅覆蓋基板12除了凹槽的其他部分外側面S3b。本實施例中基板12的材質和前述圖1B實施例的基板的材質相同。
請結合參照圖3至圖5,指紋識別模組16設置於基板12的開口120中,且位於非可視區V2,指紋識別模組16對應的區域可定義為指紋識別區V21。遮蔽層17在蓋板11上的垂直投影至少覆蓋指紋識別模組16在蓋板11上的垂直投影,即指紋識別區V21位於非可視區V2內,以保證觸控裝置良好的視覺外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黏合層13在該基板12的開口120與蓋板11之間具有一讓位口130,讓位口130對應指紋識別區V21。一第二黏合層18設置於讓位口130內,且更位於指紋識別模組16與蓋板11之間,通過第二黏合層18使得指紋識別模組16貼合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第二黏合層18由防爆光學膠形成,其厚度相較第一黏合層13較薄,第二黏合層18的厚度小於等於50微米,較佳為3微米至30微米,為進一步提高指紋辨識靈敏度,其厚度小於等於10微米。相較於一般光學膠而言,第二黏合層18對電信號的遮罩效果較弱,將其設置於蓋板11與指紋識別模組16之間,不僅有固定的作用,更可減小蓋板11與指紋識別模組16之間信號衰減,對指紋識別模組16的靈敏度影響較小。較佳的,觸控裝置更包括固定結構19,位於指紋識別模組16與基板12之間,以將指紋識別模組16更為牢固的固定於基板12的開口120中。較佳的,固定結構19為液態具有流動性的膠體,可靈活填充於基板12的開口120側壁與指紋識別模組16之間,避免指紋識別模組16與基板12殘留縫隙,影響蓋板11的抗壓力及抗衝擊能力。在本實施例中,固定結構19是與加固膠14為相同材質的膠體。指紋識別模組16固定於基板12的開口120中的方式並不限於前述通過第二黏合層18及/或固定結構19固定,更可以為其他方式,例如通過設置輔助元件進行固定,或通過控制開口120尺寸或形狀進行相互卡合的固定。
另外,為了增加指紋識別模組16附著在遮蔽層17上的牢固性,或者減少在後續組裝或加工過程中對指紋識別模組16的損傷和刮擦,固定結構19不僅覆蓋指紋識別模組16的側面,更可以進一步包覆指紋識別模組16的底面。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結構19、第二黏合層18、第一黏合層13結合加固膠14完全填充於蓋板11、基板12及指紋識別模組16之間,實現前述三者的全貼合。特別是當蓋板11採用厚度較薄的藍寶石蓋板時,通常厚度小於等於0.3毫米,不管是蓋板11的邊緣區域,還是指紋識別區V21,均具有較高的強度,降低了蓋板11碎裂的風險,提高了觸控裝置抗壓力、抗衝擊的能力。
此外,為了將指紋識別區V21與非可視區V2的其他部分區別開來,使得使用者可準確、方便地在觸碰到指紋識別區V21進行指紋識別操作,本發明一實施例通過將遮蔽層17部分鏤空,並於鏤空處填充顏色不同於遮蔽層17的遮光材料,以形成指示圖示,用以指示指紋識別區域。或者也可在指紋識別區V21,在遮蔽層17與蓋板11之間夾設顏色不同於遮蔽層顏色的圖示,用以指示指紋識別區V21。
觸控感應結構15設置於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即位於第一黏合層13與基板12之間。觸控感應結構15具體包含位於可視區V1的電極層151及位於非可視區V2的線路層152,電極層151用於根據觸摸操作產生觸碰信號,線路層152將觸碰信號傳遞至控制器以計算出觸摸的位置。電極層151可為單層或多層的導電結構,導電結構又可包括單軸向、雙軸向、或多軸向的電極圖案,該些電極圖案的材料可包括透明氧化銦錫、納米銀、石墨烯、納米碳管、金屬網格等導電材料其中的一種或多種。觸控感應結構15可採用微影蝕刻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形成於基板12的第一表面S1b;或者,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為一可撓性的薄膜導電結構,薄膜導電結構可採用貼合的方式貼附於基板12上。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位於基板12的第二表面S2b(圖未示),具體的,基板12位於第一黏合層13與觸控感應結構15之間。或者,觸控感應結構15更可以與圖2B實施例類似,設置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
本發明實施例將觸控裝置結合指紋識別功能,提升了使用者體驗度,同時,指紋識別模組16設置於基板12的開口120中,並與完整的蓋板11相貼合,形成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裝置,無需對蓋板11進行穿孔,使得蓋板11自身的強度不受影響,保證了產品的性能。此外,指紋識別模組16的設置不受活動按鈕的限制,不僅省略了複雜的對活動按鈕的封裝結構,更靈活的設置於觸控裝置中,在保證同樣可實現指紋識別功能的前提下,簡化了產品的結構,提升了產品設計的靈活性。
請參照圖6,圖6為本發明觸控裝置另一實施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圖5對應實施例的區別在於,觸控裝置更包括屏蔽結構20,位於蓋板11與基板12之間,並環繞指紋識別模組16的周圍。屏蔽結構20用於為指紋識別模組16提供遮罩電磁雜訊的功能。本實施例中,屏蔽結構20為一環狀的金屬結構,設置於基板12的表面,並位於基板12與第一黏合層13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請參照圖7,屏蔽結構20也可以是設置於蓋板11與第一黏合層13之間。
請參照圖7,圖7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屏蔽結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能更好的說明屏蔽結構20,故圖7中觸控裝置省略了其他一些元件,但可以理解的是,該些省略的元件基本與圖6對應實施例相同。屏蔽結構20設置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並位於蓋板11與遮蔽層17之間,由於屏蔽結構20由金屬材料形成,其顏色可區別於遮蔽層17,將其設置於蓋板11與遮蔽層17之間,可用於指示指紋識別區V21,使用者從觸控操作面上可看見屏蔽結構20,從而可省略其他的指示圖示。屏蔽結構20可通過濺鍍或印刷的方式形成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
請參照圖8A至圖8E,其中圖8A至圖8C為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蓋板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圖3中的剖面線I-I’。圖8D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蓋板的立體示意圖。圖8E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蓋板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圖8D的剖面線B-B’。蓋板11具有一凹陷部110,凹陷部110與指紋識別模組16在蓋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在本實施例中,於指紋識別區V21自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供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的表面)向蓋板11的第二表面S2a的方向凹陷形成凹 陷部110。使用者在凹陷部110進行按壓或劃擦等操作,以進行指紋信號輸入。
圖8A和圖8B所示,凹陷部110具有一底面110S1和側面110S2,底面110S1鄰接於側面110S2,且側面110S2連接於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底面110S1與側面110S2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需要說明的是,圖8A中,凹陷部110例如為剖面形狀為弧形立體凹槽,其底面110S1和側面110S2皆為曲面,底面110S1與側面110S2之間的夾角為底面110S1最低點的切線與側面110S2切線之間的夾角。圖8B中,凹陷部110例如為剖面形狀為梯形的立體凹槽,其底面110S1和側面110S2皆為平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底面110S1與側面110S2更可以是其中之一為曲面。
如圖8C所示,凹陷部110具有相鄰接的兩側面110S2,兩側面110S2相交的點為凹陷部110的最低點,兩側面110S2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凹陷部110例如為剖面形狀為V字形的立體凹槽。
如圖8D和圖8E所示,凹陷部110為一弧面,且弧面的一邊緣鄰接蓋板11的外側面S3a,相對的另一邊緣鄰接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需要說明的是,圖8A至圖8C均為第一表面S1a在指紋識別區V21向第二表面S2a的方向凹陷形成,但為了加工方便及使觸控裝置的具有較佳的外觀,圖8D所示實施例的凹陷部110更可以是由蓋板11一端連同外側面S3a和部分第一表面S1a加工形成。如圖8E所示,凹陷部110由第一表面S1a的一端整體向外側面S3a和第二表面S2a彎曲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凹陷部110甚至可以由第一表面S1a的一端整體向第二表面S2a彎曲並連接第二表面S2a而形成,第一表面S1a部分彎曲連接第二表面S2a的連接處,可進一步設置倒角以使連接處更圓滑,如此,可提高觸控裝置外觀視覺效果和使用舒適度。
此外,在上述圖8A至圖8E所示的實施例中,為了減少形成凹陷部110對蓋板11強度及外觀的影響,由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至凹陷部110的最低點定義有一深度T,深度T小於等於1.7毫米;進一步的,大於等於0.02毫米小於等於0.55毫米;較佳的,大於等於0.05毫米且小於 等於0.45毫米。根據觸控裝置的應用領域如車載、移動終端、筆記型電腦等,可選擇合適的深度T的範圍,例如車載領域,則設置深度T會較大,移動終端例如手機等,則設置深度T相對會較小。在圖8A所示實施例中,深度T為第一表面S1a至弧形立體凹槽最低點的切線的垂直距離;圖8B所示實施例中,深度T為第一表面S1a至底面110S1的垂直距離;在圖8C所示實施例中,深度T為第一表面S1a至兩側面110S2相交點的垂直距離,在圖8D和圖8E中,深度T為第一表面S1a至弧面連接外側面S3a的邊緣的垂直距離。
凹陷部110的設置,不僅可以直觀的指示指紋識別區V21,更可減小觸控面至指紋識別模組16的距離,提高指紋識別靈敏度。另外,藉由凹陷部110的設置,可使得蓋板11僅在凹陷部110的部分厚度較薄,而其他的部份仍可維持合適的相對較厚的厚度,增加或維持蓋板11的強度。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圖3的剖面線I-I’。本實施例與前述圖5對應實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主要將描述差異處。
在本實施例中,蓋板11為採用前述圖8A所示具有凹陷部110的蓋板來說明,可以理解的是,蓋板11可以是前述圖8B至圖8E實施例中任意一種蓋板的結構。凹陷部110的結構和尺寸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為了使指紋識別模組16能夠更加敏感的檢測到操作於蓋板11上的指紋,凹陷部110的最低點與指紋識別模組16的頂面之間的最小距離H可為50微米至450微米,在部分實施方式中最小距離H可介於8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例如為220微米、280微米、300微米等。其中,指紋識別模組16的頂面為指紋識別模組16靠近凹陷部110最低點的表面。需要說明的是,蓋板11的第一表面S1a上更可設置一層或多層的功能膜,例如抗反射、抗眩光或增透膜等。當第一表面S1a上更設置有其他功能膜時,最小距離H應為觸摸物體實際的觸控面至指紋識別模組16頂面的最小距離,即功能膜遠離蓋板11的表面至指紋識別模組16的頂面的最小距離。合理設置凹陷部110的深度T及最小距離H,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指紋辨識 靈敏度,並兼顧蓋板11特別是在指紋辨識區V21的強度。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控裝置,通過在第一黏合層的外側面、蓋板的第二表面及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間的空隙中填充一加固膠,加固膠結合第一黏結層完全填充於蓋板和基板之間,使得蓋板和基板實現全貼合,可提高觸控裝置的強度及抗衝擊能力,而且可降低對第一黏合層精度要求,節省第一黏合層材料。
另外,加固膠可進一步覆蓋蓋板和基板的外側面,增加加固膠與蓋板及基板的接觸面積,提高加固膠與蓋板及基板之間的附著力,並對蓋板及基板外側面具有外力緩衝和保護作用。
以上該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11‧‧‧蓋板
12‧‧‧基板
13‧‧‧第一黏合層
14‧‧‧加固膠
S1a、S1b‧‧‧第一表面
S2a、S2b‧‧‧第二表面
S3a、S3b‧‧‧外側面

Claims (21)

  1.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蓋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外側面;一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外側面;一第一黏合層,位於該蓋板的該第二表面與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之間,且該第一黏合層的外側面、該蓋板的該第二表面及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之間形成有一空隙;以及一加固膠,至少填充於該空隙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加固膠至少延伸覆蓋部分該蓋板的該外側面和該基板的該外側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加固膠的材質為一液態膠,經由一固化過程而固化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加固膠在未固化時的黏度為500~1200毫帕‧秒,固化後的硬度為肖氏D 70~8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自該蓋板的該外側面至該加固膠的外表面定義有一最大厚度,該最大厚度的範圍為50微米至200微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最大厚度的範圍為80微米至120微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或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二表面,或設置於該蓋板的該第二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基板具有一開口,該觸控裝置更包括一指紋識別模組,設置於該開口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開口為自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至該第二表面形成的一通孔、或自該基板的該外側面向內形成的一凹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黏合層在該基板的該開口與該蓋板之間具有一讓位口,該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該讓位口內,且更位於該指紋識別模組與該蓋板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固定結構,位於該指紋識別模組與該基板之間,以將該指紋識別模組固定於該基板的該開口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固定結構與該加固膠為相同材質的膠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遮蔽層,設置於該蓋板的該第二表面,且在該蓋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覆蓋該指紋識別模組在該蓋板上的垂直投影。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屏蔽結構,位於該蓋板與該基板之間,且環繞於該指紋識別模組的周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屏蔽結構位於該第一黏合層與該基板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屏蔽結構位於該蓋板與該遮蔽層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蓋板的厚度小於等於0.3毫米。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蓋板具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與該指紋識別模組在該蓋板上正投影至少部分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凹陷部為由該蓋板的該第一表面向該蓋板的該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蓋板的該第一表面至該凹陷部的最低點定義有一深度,該深度大於等於0.02毫米小於等於0.55毫米。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凹陷部最低點至該指紋識別模組具有一最小距離,該最小距離大於等於15微米且小於等於 550微米。
TW104124166A 2014-09-11 2015-07-24 觸控裝置 TWI541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0940 2014-09-11
CN201510066803.1A CN105468186A (zh) 2014-09-11 2015-02-09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782A true TW201610782A (zh) 2016-03-16
TWI541698B TWI541698B (zh) 2016-07-11

Family

ID=554061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2027U TWM513405U (zh) 2014-09-11 2015-07-24 觸控裝置
TW104124166A TWI541698B (zh) 2014-09-11 2015-07-24 觸控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2027U TWM513405U (zh) 2014-09-11 2015-07-24 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77622A1 (zh)
JP (1) JP6165205B2 (zh)
KR (1) KR101760813B1 (zh)
CN (1) CN105468186A (zh)
DE (1) DE102015114812A1 (zh)
TW (2) TWM5134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778B (zh) * 2017-01-25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模組
US10482309B2 (en) 2016-07-25 2019-11-19 Vkanse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ingerprint acquisition based on a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0043A (zh) * 2014-06-13 2016-01-2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CN105468187A (zh) * 2014-06-18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CN204480199U (zh) * 2014-09-11 2015-07-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US9959444B2 (en) * 2015-09-02 2018-05-0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ingerprint sensor under thin face-sheet with aperture layer
CN109219842B (zh) * 2016-05-31 2021-04-09 Agc株式会社 罩盖玻璃及显示装置
US10387707B2 (en) * 2016-06-24 2019-08-20 Idex Asa Reinforcement panel for fingerprint sensor cover
JP6684167B2 (ja) * 2016-06-27 2020-04-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651420B2 (ja) * 2016-07-11 2020-0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カバー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TWI582704B (zh) * 2016-08-05 2017-05-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組裝指紋辨識模組之方法
US10248251B2 (en) 2016-08-16 2019-04-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put assembly, input assembly and terminal
US9870033B1 (en) 2016-08-30 2018-01-16 Apple Inc. Sensor assembli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614695B (zh) * 2017-07-03 2018-02-11 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具指紋辨識之高屏佔比顯示裝置
CN109214257B (zh) * 2017-07-07 2024-03-01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装置
US10775889B1 (en) * 2017-07-21 2020-09-15 Apple Inc. Enclosure with locally-flexible regions
CN107861566B (zh) * 2017-10-31 2022-09-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835273B (zh) 2017-11-02 2020-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KR102524556B1 (ko) * 2017-12-15 2023-04-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8648623B (zh) * 2018-04-24 2021-06-29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其制造方法及显示终端
CN108511500B (zh) * 2018-05-07 2021-10-15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其制备方法及显示终端
KR102489979B1 (ko) * 2018-08-24 2023-01-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9643197A (zh) * 2018-09-27 2019-04-16 深圳柔显***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KR20200075208A (ko) * 2018-12-17 2020-06-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948512B (zh) * 2019-03-15 2021-06-08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707133A (zh) * 2019-09-06 2020-0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51343A1 (zh) * 2019-09-19 2021-03-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终端设备和指纹识别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242011B (zh) * 2020-01-10 2023-06-02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和输入装置
CN111459331B (zh) * 2020-03-30 2023-10-1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框贴装置及触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TWI767665B (zh) * 2021-04-22 2022-06-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6461A (ja) * 2000-03-13 2001-09-21 Hitachi Cable Ltd コンビ型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US6646316B2 (en) * 2001-01-24 2003-11-11 Kingpak Technology, Inc. Package structure of an image sensor and packaging
JP4160851B2 (ja) * 2003-03-31 2008-10-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指紋認識用半導体装置
KR20090080041A (ko) * 2006-10-17 2009-07-23 세이코 인스트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 장치
WO2008149706A1 (ja) * 2007-06-07 2008-12-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検知方法
JP2010085632A (ja) * 2008-09-30 2010-04-15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10113577A (ja) * 2008-11-07 2010-05-20 Toppan Forms Co Ltd 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US8605960B2 (en) * 2009-03-02 2013-12-10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Fingerprint sensing device
JP5370945B2 (ja) * 2010-03-19 2013-12-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KR101503183B1 (ko) * 2010-06-18 2015-03-16 오쎈테크,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감지 영역 위에 캡슐화 층을 포함하는 핑거 센서 및 관련 방법
WO2012031634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device
US20120092279A1 (en) * 2010-10-18 2012-04-19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Touch sensor with force-actuated switched capacitor
WO2012102152A1 (ja) * 2011-01-25 2012-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貼り合わせ用パネル、表示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WO2012176737A1 (ja) * 2011-06-20 2015-02-23 スリーボンド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仮固定組成物
CN103988153B (zh) * 2011-12-27 2017-06-30 Hoya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用玻璃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用触摸传感器模块
CN103116416A (zh) * 2012-12-17 2013-05-22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
TW201426444A (zh) * 2012-12-27 2014-07-01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CN204242132U (zh) * 2014-09-11 2015-04-0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4480199U (zh) * 2014-09-11 2015-07-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5168188U (zh) * 2015-11-03 2016-04-20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安装支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2309B2 (en) 2016-07-25 2019-11-19 Vkanse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ingerprint acquisition based on a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15778B (zh) * 2017-01-25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405U (zh) 2015-12-01
JP2016058087A (ja) 2016-04-21
KR101760813B1 (ko) 2017-07-24
KR20160030851A (ko) 2016-03-21
TWI541698B (zh) 2016-07-11
JP6165205B2 (ja) 2017-07-19
CN105468186A (zh) 2016-04-06
US20160077622A1 (en) 2016-03-17
DE102015114812A1 (de)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698B (zh) 觸控裝置
TWI541699B (zh) 觸控裝置
TWI545492B (zh) 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面板
TWI571780B (zh) 觸控裝置
JP6130939B2 (ja) タッチ装置
CN204557429U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KR101288198B1 (ko) 입력 장치 및 입력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9085955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204242132U (zh) 触控装置
CN104679314A (zh)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JP2015209349A (ja) フィルム一体ガラス、フィルム材、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製造方法
JP6706760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50031807A (ko) 터치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