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0259A -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 Google Patents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0259A
TW201610259A TW104124949A TW104124949A TW201610259A TW 201610259 A TW201610259 A TW 201610259A TW 104124949 A TW104124949 A TW 104124949A TW 104124949 A TW104124949 A TW 104124949A TW 201610259 A TW201610259 A TW 2016102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mp
fiber
hemp fiber
spinning
enzy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菱川惠介
吉田真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愛貝克思集團控股公司
吉田真一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愛貝克思集團控股公司, 吉田真一郎 filed Critical 愛貝克思集團控股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2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302Moistening, e.g. for wet 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CCHEMICAL O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NATURAL FILAMENTARY OR FIBROUS MATERIAL TO OBTAIN FILAMENTS OR FIBRES FOR SPINNING; CARBONISING RAGS TO RECOVER ANIMAL FIBRES
    • D01C1/00Treatment of vegetable material
    • D01C1/02Treatment of vegetable material by chemical methods to obtain bast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306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by applying fluids, e.g. steam or oil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1/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6/00Biochem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enzymatic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BMECHANICAL TREATMENT OF NATURAL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TO OBTAIN FIBRES OF FILAMENTS, e.g. FOR SPINNING
    • D01B9/00Other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natural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to obtain fibre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304Conditioning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浸漬處理步驟,將原料麻纖維於60℃~100℃之溫度條件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酵素與水之處理液中30分鐘~60分鐘;水洗步驟,將經浸漬處理而得的麻纖維進行水洗;乾燥步驟,將經水洗而得的麻纖維進行乾燥。

Description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本發明關於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近年,地球環境上的溫室效應成為問題,人類對穿著衣物亦要求涼感優良的素材,在纖維市場中,為天然素材之具有清爽觸感的麻素材愈來愈受到歡迎,以麻纖維作為布料的需求正在擴大。 與麻同樣為天然纖維素纖維的棉纖維源自稱為「棉花」之植物的種子,纖維本身係為柔軟,紡紗性、加工性優良。另一方面,麻在製作布時使用的原料部位為植物的葉、莖。葉、莖係以纖維素形成,木質素等成分存在於纖維間,故作為纖維素材之強度雖高,但硬且纖維表面平滑,會有加工困難、或加工得到的布其觸感粗糙而有觸感惡化之情事。 有人提出例如將纖維素系纖維織物的表面以纖維素分解酵素進行處理,並於其後以強鹼水溶液進行處理的方法作為改良麻纖維等纖維素纖維的觸感之技術(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5-247852號公報)。 該方法係將改良由麻等纖維素纖維構成的織物表面之觸感作為課題之技術,並未考慮有關紡紗用的紗等纖維原料之加工用途。
麻纖維為高強度但剛直。因此,將麻纖維進行紡紗,並欲以得到的麻紗實施織或編成織物、編物之加工時,由於麻纖維表面為平滑,故會有難以披掛於一般所使用的捻紗製造用紡紗裝置、紡紗時纖維的產量低、容易引起纖維的脱落、斷紗、生產性低的問題。又,由於麻纖維剛直,故難以得到纖維徑細的捻紗、紗之粗細為固定的捻紗等,在使用有該等麻紗之織物、編物的製造中亦成為生產性降低的要因。
切開麻等植物的葉及莖作為纖維原料之方法,就歷史而言自古代即已實施。作為其方法,為了將麻纖維細切並將纖維素之纖維細胞間的木質素等物質去除而使其柔軟,自古以來實施有使用以砧敲打纖維、或抄製纖維之物理性手段的方法。 即使近年仍採取在麻纖維紡紗前將麻纖維在輥間壓縮等方法,但現況為無法達到足夠的紡紗時之產量。又,已知利用強鹼、強酸處理纖維素纖維的話,可賦予柔軟性,但會使纖維的強度顯著地降低,故並不實際。 因此,現在流通的麻纖維產品常為特徵係起因於由麻纖維構成的紗之不均勻度的獨特觸感者,期望有如棉般柔軟且通用性高的麻之捻紗、麻布之提供。
有人提出藉由將麻纖維利用含有纖維素分解酵素之處理液進行處理,將存在於麻纖維之纖維素間的果膠、木質素等去除的方法作為將麻纖維進行改質的方法,揭示了依據該處理可得到皮膚刺激性少且紡紗性優良的麻纖維(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13987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日本特開平5-247852號公報所記載的加工技術係關於將纖維織或編而得到的布帛之表面加工的技術,並非考量有關適於紡紗之纖維的處理者。 另一方面,日本特開平1-139874號公報中記載了利用纖維素分解酵素將棉、麻等植物纖維中之木質素等去除而保有柔軟性之情事,且記載了藉由將麻纖維之前端溶解,將前端整圓而去掉邊角有抑制麻纖維之皮膚刺激的效果。但是,若根據本發明人們的研究可確認:雖然纖維素分解酵素的使用,針對棉纖維認為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未達將麻纖維表面加工至適於一般紡紗裝置用的紡紗之狀態。 如此,習知的麻纖維處理技術雖會改良布帛表面的觸感等,但並非可將構成布帛之纖維的物性調整至適於紡紗裝置用的紡紗之狀態者,現況為迄今仍未得到可在工業上高生產性地紡紗之麻纖維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第一種實施形態的課題係在於提供利用簡易的處理製造柔軟且可高生產性地紡紗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本發明之另一種實施形態的課題係在於提供紡紗性優良的麻纖維。 [解決課題之手段]
上述課題的解決方法包含以下之實施形態。 <1>一種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浸漬處理步驟,將原料麻纖維於60℃~100℃之溫度條件,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酵素與水之處理液中30分鐘~60分鐘; 水洗步驟,將經浸漬處理而得的麻纖維進行水洗; 乾燥步驟,將經水洗而得的麻纖維進行乾燥。 <2>如<1>所記載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處理液含有鹼性試劑。 <3>如<1>或<2>所記載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處理液的pH為9以上13以下。
<4>如<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於該水洗步驟之後,具有後處理步驟,係將經水洗的麻纖維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硝基苯磺酸鈉及三聚氰酸鈉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與水之後處理液中,並於60℃~100℃之溫度條件保持20分鐘~50分鐘。 <5>一種紡紗用麻纖維,係利用<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獲得,纖維徑與原料麻纖維相比為較細且有扭捻,並於纖維表面具有微細的起絨。 [發明之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種實施形態,可提供利用簡易的處理製造柔軟且可高生產性地紡紗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若根據另一種實施形態,可提供紡紗性優良的麻纖維。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即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浸漬處理步驟(以下有時會稱為酵素處理步驟),將原料麻纖維於60℃~100℃之溫度條件,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酵素與水之處理液(以下有時會稱為酵素處理液)中加溫30分鐘~60分鐘;水洗步驟(以下有時會稱為水洗步驟),將經浸漬處理而得的麻纖維進行水洗;乾燥步驟(以下有時會稱為乾燥步驟),將經水洗而得的麻纖維進行乾燥。 另外,本說明書中「原料麻纖維」係指:施加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中的各個處理前之紡紗用麻纖維的原料之麻纖維。
本實施形態之作用並不明確,但據認為如下: 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藉由將含有可分解蛋白質、澱粉等之特定酵素的酵素處理液加溫後再將麻纖維於已加溫之酵素處理液中進行浸漬處理,麻纖維會膨潤而使水分變得容易滲透。由於隨著酵素處理液使纖維膨潤,酵素會與水分一起滲入而停留在纖維間,纖維素間存在的木質素等亦會膨潤而成為容易去除的狀態,纖維會變得柔軟。藉由將酵素處理過的纖維進行水洗、乾燥,會去除纖維素間存在的木質素等並固定化纖維素間的空隙。因此,在麻纖維的表面,纖維素間的木質素等被去除的位置上會產生微細的起絨,又,在麻纖維的中心部會形成微細的中空部分,纖維化開始進行,隨著朝酵素處理液之浸漬處理後的水洗、乾燥,纖維會產生扭捻。因此推斷為可製造表面有起絨並柔軟且有扭捻之容易披掛於紡紗裝置的麻纖維。 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酵素本身為不溶解纖維素的酵素,因此,沒有使用酵素所造成纖維強度降低之顧慮。 另外,本實施形態並非受到上述推斷機制的任何限制。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按步驟順序進行說明。 <浸漬處理步驟> 在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中,首先,將原料麻纖維於含有選自於由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酵素與水之處理液中進行浸漬處理。 (麻纖維) 通常,麻纖維係指苧麻與亞麻,但本說明書中的麻纖維並不限定於該等狹義之麻纖維。 任何麻纖維皆可作為可適用於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的原料麻纖維。本說明書中的麻纖維係在包含例如任何源自如下所示之植物麻的麻纖維之意旨下而使用。 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桑科麻屬***(Cannabis sativa,亦稱為hemp)、亞麻科亞麻屬亞麻(Linum usitatissimum)、蕁麻科苧麻(cho ma,Boehmeria nivea var. nipononivea,亦稱為ramie、karamushi)、錦葵科洋麻屬洋麻(Hibiscus cannabinus,亦稱為洋麻(youma))、田麻科黃麻屬黃麻(Corchorus capsularis)、田麻科黃麻屬山麻(Corchorus olitorius)、芭蕉科芭蕉屬馬尼拉麻(Musa textilis)、錦葵科鐘麻(Hibiscus cannabinus)、黃蜀葵麻(Hibiscus esculentus L.)、孟買麻(Bombay hemp)、龍舌蘭科龍舌蘭屬瓊麻(Agave sisalana)、***(cannabis)、紐西蘭亞麻(New Zealand flax)、龍舌蘭科麻黃蘭(Phormium tenax)、中國苧麻(China grass)、田麻科黃麻屬臺灣黃麻(亦稱為長蒴黃麻,Corohorus olitorius L.)等。 又,從黃麻或長蒴黃麻得到的麻纖維即黃麻纖維(jute)亦包含於本說明書中的麻纖維中。 在前述麻纖維之中,考慮工業規模的生產性、原料的取得容易性之觀點,宜將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使用於***、苧麻、亞麻等。
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對於剛直的纖維素纖維即從藺草(Cyperus malaccensis)、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香蕉的葉、月桃的葉、莖、紙草(papyrus)、木棉(kapok)、楮(kozo)、結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雁皮(Diplomorpha sikokiana)、柳、竹、蓮的樹皮、莖、葉等得到的纖維等亦為有效,尤其使用麻纖維的話,生產性的提昇效果較顯著。
從植物獲得麻纖維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已知的方法。通常係將成為原料之植物(麻)浸漬於水及含有酸等藥品之水溶液中並將纖維束取出,經水洗、乾燥後獲得麻纖維。
(麻纖維的前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中,首先為了易於加工而將原料麻纖維裁切成長度約2cm~20cm。長度係因應作為原料使用之麻纖維的特性而適當地決定即可,宜裁切成約2cm~15cm。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由於即使使用長纖維之原料麻纖維亦可提昇柔軟性、加工性,以往的裁切長度常為3.5cm~5.5cm,然而,例如裁切成7cm~13cm的原料麻纖維亦可適用。一般而言,纖維長度愈長愈能更有效果的地抑制起因於麻纖維之皮膚刺激,對紡紗裝置的適用性更能提昇。 原料麻纖維的長度係例如:若為***則較理想為約8cm~12cm,若為苧麻則較理想為約3cm~6cm,若為亞麻則較理想為約2cm~5cm,但並非受限於該等者。
將裁切後的原料麻纖維浸漬於水中,其後浸漬於含有酵素之酵素處理液較為理想。 原料麻纖維浸漬於含有酵素之處理液前,亦可事先洗淨,為了去除原料麻纖維的髒污,亦可浸漬於含有氫氧化鈉水溶液等鹼性試劑之水溶液(以下有時稱為含有鹼性試劑之水溶液)中,並於其後進行水洗處理。原料麻纖維的前處理中使用的含有鹼性試劑之水溶液係以去除附著於纖維的髒污作為目的,故鹼性試劑的濃度宜為3質量%~10質量%。以洗淨作為目的之原料麻纖維到含有鹼性試劑之水溶液的浸漬,可在未將含有鹼性試劑之水溶液加溫而在製備水溶液所使用之水的溫度即10℃~25℃前後之溫度實施,亦可將含有鹼性試劑之水溶液加溫到約80℃之溫度而實施。浸漬時間在水溶液不加溫的情況宜為約40分鐘~120分鐘,在有加溫的情況宜為約20分鐘~40分鐘。
以下,針對浸漬處理步驟中使用的酵素處理液所含的成分進行說明。 (選自於由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酵素) 作為製備浸漬處理步驟中使用的酵素處理液所使用的酵素,宜為以下所列舉之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 [A]蛋白質分解酵素 就蛋白質分解酵素而言,若是分類為半胱胺酸蛋白酶之蛋白質分解酵素均可使用於本發明。 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鳳梨等所含有的鳳梨蛋白酶(有時會稱為鳳梨酵素)、奇異果所含有的奇異果蛋白酶(actinidain)、無花果所含有的無花果蛋白酶(ficin)、木瓜所含有的木瓜蛋白酶等作為蛋白質分解酵素。其中,鳳梨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考慮效果的觀點較為理想。 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以試藥、或化粧品、食品等所使用的木瓜酵素粉末等形式取得。又,蛋白質分解酵素亦可使含有酵素的果實等發酵、或從果實的原汁萃取而獲得。 就市售品而言,例如可列舉:BROMELAIN 1000GPU(商品名,Jarrow Formulas公司)、BROMELAIN粉末(商品名,Life Extension quality Supplements and Vitamins.Ink公司)等。該等市售品之酵素係成形為錠劑、粉末者,可溶解於水等溶劑中而使用於酵素處理液。
[B]澱粉水解酵素 可列舉澱粉酶(amylase)、糖化酶(diastase)等作為澱粉水解酵素。 澱粉水解酵素能以試藥的形式取得。
(溶劑) 宜使用水作為酵素處理液之溶劑。僅使用水作為溶劑亦可。以將纖維柔軟化作為目的,可使溶劑即水中更含有相對於全部溶劑為2質量%~10質量%之檸檬酸等。
(添加劑) 在酵素處理液中除了該酵素與含有水之溶劑外,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因應目的而使其含有各種添加劑。 可列舉鹼性試劑等作為添加劑。考慮促進酵素滲透進麻纖維之觀點,宜使酵素處理液中含有鹼性試劑。 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硫酸鈉、石灰等作為鹼性試劑。鹼性試劑亦可用水溶液的形態添加於酵素處理液。 藉由使酵素處理液中含有鹼性試劑並設定pH為9以上13以下,為11以上13以下更佳,由於會提昇酵素朝原料麻纖維之滲透性,此外,更提昇鹼性試劑所為之木質素等的溶解性,故得到的麻纖維之柔軟性會更加提昇並促進表面起絨的產生。 又,由於併用鹼性試劑,即使浸漬到酵素處理液的時間短,亦具有可得到合適的紡紗用麻纖維之優點。
(酵素處理液的製備) 將相對於原料麻纖維之質量比為5倍~20倍之溶劑放入容器中,並將液溫設定為60℃~100℃後添加選自於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之酵素,並藉由充分攪拌而製備酵素處理液。使酵素處理液含有依期望所欲使用的添加劑之時期係為任意,可在酵素添加前,亦可在酵素添加後,亦可使其與酵素同時含有。 可使酵素處理液中含有前述酵素中之1種或2種以上。 酵素處理液中的酵素之總含量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原料麻纖維宜為3質量份~10質量份,相對於100質量份之纖維為3質量份~5質量份更佳。
(浸漬處理) 將依期望實施了洗淨等前處理之原料麻纖維浸漬於製備好的酵素處理液中。 將酵素處理液的液溫維持在60℃~100℃之溫度條件下,將裁切好的原料麻纖維浸漬30分鐘~60分鐘。 考慮效果的觀點,浸漬時酵素處理液的液溫為70℃~90℃更佳。浸漬時間為35分鐘~60分鐘更佳。
浸漬時為了使麻纖維與酵素充分地接觸,並促進酵素處理液朝纖維間的滲透,宜邊攪拌酵素處理液邊浸漬麻纖維。 考慮該觀點,麻纖維之酵素浸漬處理宜使用附攪拌裝置之容器或裝置而實施。考慮維持浸漬時的溫度條件並實施攪拌的觀點,於浸漬處理使用已知的染色機即洗滌機、浸置機、奧氏染色機(obermaier dyeing machine)等亦為理想之型態。 又,藉由對酵素處理液供給氣體而實施打氣亦可促進處理液朝麻纖維滲透。 浸漬處理使用附溫度調節功能之容器或裝置而實施雖為理想的型態,但並非特別受到該等之限制。酵素處理液的溫度調節可利用從容器外部之加熱、以投入式加熱器等所為之加熱等已知的方法實施。
<水洗步驟> 實施過浸漬於酵素處理液之麻纖維從裝有酵素處理液之容器取出後,接受水洗步驟。 水洗步驟使用的水洗液可為僅含水之水洗液,亦可為依期望除了水之外更含有已知添加劑之水洗液。 水洗步驟中的水亦可使用自來水。 在水洗步驟中將麻纖維充分地水洗,而去除殘存於纖維表面、纖維中的空隙之處理液、鹼性試劑等。
於水洗步驟使用的水洗液可含有界面活性劑。水洗液藉由含有界面活性劑,會更提昇去除殘存於纖維間之成分的洗淨效果。利用含有界面活性劑之水洗液洗淨後,宜再使用不含有界面活性劑之水洗液進行水洗並從纖維去除界面活性劑。 水洗可利用流水實施,亦可在裝有水之容器中攪拌而實施。水洗在容器中實施時,宜換水至少1次~2次而實施。
<後處理步驟> 水洗步驟之後,去除了酵素處理液之麻纖維接受後述之乾燥步驟。 實施乾燥前宜實施後處理步驟,藉由實施後處理步驟,可固定化由於酵素所致之膨潤而形成之麻纖維的空隙、起絨狀態並藉由紡紗獲得具有適當物性之麻纖維。 後處理係藉由將經水洗之麻纖維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硝基苯磺酸鈉及三聚氰酸鈉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後處理劑)與水之後處理液中保持20分鐘~50分鐘,並同時維持液溫為60℃~100℃而實施。 硝基苯磺酸鈉及三聚氰酸鈉作為染料安定劑係為已知,並能以市售品之形式取得。 後處理液中可含有1種後處理劑,亦可含有2種。 後處理液中的後處理劑之總含量宜為2質量%~10質量%,為2質量%~4質量%更佳。
後處理步驟的作用並不明確,但推斷如下: 據認為藉由在經浸漬處理步驟而酵素處理過的麻纖維使用選自於硝基苯磺酸鈉及三聚氰酸鈉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硝基苯磺酸鈉、三聚氰酸鈉所具有之酸性基與麻纖維所含有的水分形成氫鍵性之交互作用,並結合於因膨潤而形成的麻纖維內之空隙、麻纖維表面的起絨而有效地保持該形態。 經後處理步驟之麻纖維進行水洗而去除後處理液,並接受乾燥步驟。
<乾燥步驟> 將經過於酵素處理液中的浸漬處理步驟、水洗步驟及依期望所實施的後處理步驟之麻纖維乾燥,獲得紡紗用麻纖維。 纖維的乾燥可利用通常的方法實施。例如可使用已知之使用網、輸送帶之帶式乾燥機、纖維用滾揉乾燥機、使用紅外線之非接觸型圓頂式乾燥機、微波爐等利用電磁波之乾燥機等作為乾燥使用的裝置。 乾燥溫度就環境氣體溫度而言宜為約90℃~180℃。利用電磁波直接加熱乾燥時,麻纖維的溫度會加熱至約100℃。 麻纖維在乾燥步驟中並無必要乾燥至絕對乾燥狀態,設定為保存或使用於紡紗裝置時沒有妨礙的程度之乾燥狀態即可。
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的製造方法得到的麻纖維,因為存在於纖維間之微細的空隙而產生扭捻,柔軟且表面具有多量微細的起絨。 因此,使用於通用的紡紗裝置時,會抑制纖維的脱落,可生產性佳地獲得麻纖維之捻紗。 得到的紡紗用麻纖維係依照通常方法,梳理再梳條(sliver)後供應於紡紗裝置。
<紡紗用麻纖維> 上述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的製造方法得到的紡紗用麻纖維與原料麻纖維相比,其纖維徑變細並有扭捻,並於纖維表面具有微細的起絨。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藉由去除原料麻纖維所含的木質素等,將已聚集的細纖維變為分離的形狀,可觀察到與原料麻纖維相比纖維徑較細的纖維。又,因為存在於纖維間之微細的空隙而產生扭捻並賦予伸縮性,柔軟且表面具有多量微細的起絨,故使用於通用的紡紗裝置時,纖維的脱落受到抑制,並形成生產性佳且粗細均勻的捻紗。
紡紗用麻纖維的形狀、外觀、剖面可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就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的倍率而言宜為300倍~1500倍,但並非特別受到該倍率之限制。 例如,觀察紡紗用麻纖維之整體時,以倍率約300倍~400倍進行觀察係為合適,觀察表面之起絨狀態、剖面等部分時,以倍率約1,000倍~1,500倍進行觀察係為合適。 觀察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使用的光學顯微鏡照片係委託地方獨立行政法人東京都產業技術研究中心 墨田支所 生活技術開發中心拍攝。
本實施形態之紡紗用麻纖維由於具有以往的麻纖維所未見之柔軟性,故可輕易得到比以往的麻纖維更細紗支數(yarn count)的均勻捻紗。 因此,能應用到以往難以利用麻纖維形成之薄且柔軟的衣服、襯衣、圍巾等各種最終產品。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實施形態,但本實施形態並不受限於該等之實施例。
[實施例1] 將原料麻纖維即***裁切成長度11cm。準備已裁切之麻纖維100g。 在不銹鋼製容器中放入2kg(2公升)的水並放入5g鳳梨酵素(將Jarrow Formulas公司,BROMELAIN 1000GPU(商品名)之錠劑粉碎而得的粉末)後充分攪拌,製備成酵素處理液A。 將酵素處理液A昇溫至80℃,將準備好的麻纖維100g浸漬於酵素處理液A中,並於液溫維持在80℃的狀態保持30分鐘。 其後,將麻纖維從酵素處理液取出,利用流水進行水洗並輕輕擰乾後,放入20d之尼龍網袋中,利用滾揉乾燥機乾燥45分鐘,獲得實施例1之紡紗用麻纖維。
以目視進行觀察並以觸感進行官能評估後確認:和加工前的***纖維相比,得到的實施例1之紡紗用麻纖維柔軟且具有蓬鬆性,並且觸感有提昇。 將得到的實施例1之紡紗用麻纖維利用光學顯微鏡(倍率:400倍)進行觀察後確認:觀察到在纖維的側面有因為剖紗、裂紗所致之表面起絨,並產生紗被稍微扭捻而成之彎曲。又,在紗的剖面之觀察中確認:纖維中形成中空部,其外緣比加工前更膨大。
[實施例2] 將麻纖維即***裁切成長度11cm。準備已裁切之麻纖維100g。 在不銹鋼製容器中放入2kg(2公升)的水並放入與實施例1所使用的鳳梨酵素相同之鳳梨酵素5g、25質量%之氫氧化鈉水溶液4g後充分攪拌,製備成酵素處理液B。 除了使用添加了氫氧化鈉之上述酵素處理液B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實施例2之紡紗用麻纖維。
以目視進行觀察並以觸感進行官能評估後確認:和加工前的***纖維相比,得到的實施例2之紡紗用麻纖維柔軟且具有蓬鬆性,並且觸感有提昇。 將得到的麻纖維利用光學顯微鏡(倍率:400倍)進行觀察後確認:觀察到在纖維的側面有因為剖紗、裂紗所致之表面起絨,並產生紗被稍微扭捻而成之彎曲。又,在紗的剖面之觀察中確認:纖維中形成中空部,其外緣比加工前更膨大,並未見到和實施例1之紡紗用麻纖維有大的差異。
[實施例3] 將麻纖維即***裁切成長度11cm。準備已裁切之麻纖維100g。 在不銹鋼製容器中放入2kg(2公升)的水並放入與實施例1所使用的鳳梨酵素相同之鳳梨酵素5g及檸檬酸3g後充分攪拌,製備成酵素處理液C。 將準備好的***100g浸漬於酵素處理液C中,酵素處理液C利用直徑2cm之不銹鋼棒歷時10分鐘邊攪拌邊從室溫昇溫至80℃。於液溫維持在80℃並繼續攪拌的狀態保持30分鐘。從攪拌開始經過20分鐘後,酵素處理液C中的***細碎地分散成棉花狀並變成纏住不銹鋼攪拌棒。 浸漬及攪拌30分鐘後,將麻纖維從酵素處理液C取出,利用流水進行水洗並輕輕擰乾後,放入20d之尼龍網袋中,利用滾揉乾燥機乾燥45分鐘,獲得實施例3之紡紗用麻纖維。 將得到的麻纖維以光學顯微鏡(倍率:400倍)進行觀察,觀察到在纖維的側面有因剖紗、裂紗所致之表面起絨。又,藉由攪拌***成剖面比實施例2獲得的紡紗用麻纖維更細的纖維狀,並且觀察到比實施例2獲得的紡紗用麻纖維更多的表面起絨。
[實施例4] 準備15g將***梳條原紗裁切成長度10.5cm者。 將500g水放入不銹鋼製容器中並放入木瓜酵素(Life Extension quality Supplements and Vitamins.Ink公司,木瓜酵素:商品名)2g後充分混合而製備成酵素處理液D。 將準備好的***梳條原紗15g浸漬於酵素處理液D中,將酵素處理液D加溫至80℃,並於液溫維持在80℃的狀態保持30分鐘。 浸漬後將麻纖維從酵素處理液D取出,利用流水進行水洗並輕輕擰乾後,放入20d之尼龍網袋中,利用滾揉乾燥機乾燥45分鐘,獲得實施例4之紡紗用麻纖維。 將得到的麻纖維以光學顯微鏡(倍率:400倍)進行觀察,觀察到在纖維的側面有因剖紗、裂紗所致之表面起絨。又,在紗的剖面之觀察中,確認了纖維中形成中空部,成為由比加工前之原料纖維徑更細之纖維構成的集合體之狀態,並且纖維的集合體之外緣比原料麻纖維之纖維徑更膨大
[實施例5] 準備15g將***梳條原紗裁切成長度10.5cm者。 將500g水放入不銹鋼製容器中並放入實施例4所使用的木瓜酵素2g後充分混合而製備成與實施例4中相同的酵素處理液D。 將準備好的***梳條原紗15g浸漬於酵素處理液D中,將酵素處理液D加溫至80℃,並於液溫維持在80℃的狀態保持30分鐘。
浸漬後將***梳條原紗從不銹鋼製容器撈起,除去裝在不銹鋼製容器中的酵素處理液並將容器水洗後,將新的水500g與硝基苯磺酸鈉2g放入不銹鋼製容器中並充分攪拌而製備成後處理液。 將從酵素處理液D撈起的***梳條原紗10g放入後處理液中並將液溫加溫至60℃後,將溫度維持在60℃同時浸漬20分鐘,實施後處理。
後處理步驟後將麻纖維利用流水進行水洗並輕輕擰乾後,放入20d之尼龍網袋中,利用滾揉乾燥機乾燥45分鐘,獲得實施例5之紡紗用麻纖維。 將得到的麻纖維以光學顯微鏡(倍率:400倍)進行觀察,觀察到在纖維的側面有因剖紗、裂紗所致之表面起絨。又,在紗的剖面之觀察中,確認了纖維中形成中空部,成為由比加工前之原料纖維徑更細之纖維構成的集合體之狀態,並且纖維的集合體之外緣比原料麻纖維之纖維徑更膨大。 又,將實施例4獲得的麻纖維與實施例5獲得的麻纖維進行對比後,紗的剖面徑係實施例5的麻纖維較大,據認為藉由實施後處理步驟,纖維內的空隙更加擴大。
從該結果可得知:藉由實施後處理步驟,利用酵素處理液所為之浸漬處理步驟而膨潤之纖維的形狀會維持在更良好的狀態下。據認為此係因為利用後處理液,在纖維素纖維已膨脹的部分會形成氫鍵性之交互作用,故成為在脱水並乾燥後仍然維持纖維的空隙、起絨的形狀的狀態。

Claims (5)

  1. 一種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浸漬處理步驟,將原料麻纖維於60℃~100℃的溫度條件,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蛋白質分解酵素及澱粉水解酵素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酵素與水之處理液中30分鐘~60分鐘; 水洗步驟,將經浸漬處理的麻纖維進行水洗; 乾燥步驟,將經水洗的麻纖維進行乾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處理液含有鹼性試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處理液的pH為9以上13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於該水洗步驟之後,具有後處理步驟,係將經水洗的麻纖維浸漬於含有選自於由硝基苯磺酸鈉及三聚氰酸鈉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與水之後處理液中,並於60℃~100℃之溫度條件保持20分鐘~50分鐘。
  5. 一種紡紗用麻纖維,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獲得,纖維徑與原料麻纖維相比為較細且有扭捻,並於纖維表面具有微細的起絨。
TW104124949A 2014-07-31 2015-07-31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TW201610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6920 2014-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259A true TW201610259A (zh) 2016-03-16

Family

ID=5521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4949A TW201610259A (zh) 2014-07-31 2015-07-31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18539A1 (zh)
EP (1) EP3176318A4 (zh)
JP (1) JPWO2016017814A1 (zh)
CN (1) CN106661825A (zh)
TW (1) TW201610259A (zh)
WO (1) WO2016017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8643B (zh) * 2016-10-26 2020-02-21 佛山源诚顺生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本色竹纤浆粕制备本色竹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CA3048539A1 (en) 2018-07-03 2020-01-03 Virgil Macaluso Methods of heating cannabis plant material
CN109321985B (zh) * 2018-11-20 2021-08-31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从芦苇秸秆中提取用于纺织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88886B1 (fr) * 1985-10-18 1988-06-24 Comite Eco Agric Prod Chanvre Procede de traitement biochimique de plantes fibreuses liberiennes ou cellulosiques et assimilees
DE4012351A1 (de) * 1990-04-18 1991-10-24 Veda Mazerisierendes enzympraeparat und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von flachs
JPH11222770A (ja) * 1998-02-09 1999-08-17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セルロース編織物の加工法
MX2010003347A (es) * 2007-09-27 2011-06-03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 Co Metodo de desgomado de yute con enzima compleja aplicada (3).
RU2366769C1 (ru) * 2008-05-19 2009-09-10 Учрежд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нститут химии растворов РАН" Совмещенный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к прядению и крашения льняного волокна
MX2011007504A (es) * 2009-01-13 2011-12-16 Ca Nat Research Council Preparacion enzimatica de fibras vegetales.
CN102925991A (zh) * 2012-11-22 2013-02-13 新申集团有限公司 亚麻粗纱生物酶脱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17814A1 (ja) 2017-06-29
US20170218539A1 (en) 2017-08-03
EP3176318A1 (en) 2017-06-07
CN106661825A (zh) 2017-05-10
WO2016017814A1 (ja) 2016-02-04
EP3176318A4 (en) 201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6873B (zh) 一种麻形竹纤维的生产工艺
CN102959142B (zh) 天然竹纤维的生产工艺
JP5049554B2 (ja) 靭皮繊維の抽出および調製のためのプロセス、このプロセスから得られる靭皮繊維、およびこれらの靭皮繊維の使用
JP4774404B2 (ja) 黄麻を脱ゴム化する方法
CN100487173C (zh) 天然竹纤维及其加工方法
CN104674353B (zh) 一种菠萝叶纤维精细化处理方法
CN104047063A (zh) 一种蒸汽闪爆和碱处理相结合制备纺织用棉秆皮纤维的方法
TW201610259A (zh) 紡紗用麻纖維之製造方法及紡紗用麻纖維
CN103898616B (zh) 一种剑麻脱胶工艺
JP6335306B2 (ja) 紡糸用麻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紡糸用麻繊維
CN105908321A (zh) 混纺毛巾的制造方法
CN105795985A (zh) 浴巾的生产方法
CN106149063A (zh) 一种乌拉草纤维的化学生物联合制备方法
JP6162310B1 (ja) 中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繊維製品
CN105421041A (zh) 一种耐洗抗菌纯棉布的生产方法
CN103710764B (zh) 一种将黄麻纤维变性脱胶的方法
CN115449902B (zh) 天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eine et al. Bioprocessing for smart textiles and clothing
CANOĞLU et al. LOTUS FIBER
JPH01139874A (ja) 麻の短繊維および麻の短繊維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13279252A (zh) 咖啡活性成分的羊毛、羊绒大生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86345B1 (ko) 청삼 인피섬유의 정련방법, 종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지사
CN113005529A (zh) 一种蛹衬棉渣的炼制方法
CN109505013A (zh) 一种竹原纤维的制备工艺
CN110485027A (zh) 一种除臭式服装布料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