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9559A -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及鋰離子電池 - Google Patents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及鋰離子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9559A
TW201609559A TW104128054A TW104128054A TW201609559A TW 201609559 A TW201609559 A TW 201609559A TW 104128054 A TW104128054 A TW 104128054A TW 104128054 A TW104128054 A TW 104128054A TW 201609559 A TW201609559 A TW 2016095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composite oxide
metal composite
lithium metal
oxide pow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8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7640B (zh
Inventor
谷洋之
拉魯夫 奧特施泰特
Original Assignee
Cs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5399570&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60955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Cs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9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9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6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nickel,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4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301/00Metallic composition of the powder or its coating
    • B22F2301/05Light metals
    • B22F2301/054Alkali metals, i.e. Li, Na, K, Rb, Cs, F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301/00Metallic composition of the powder or its coating
    • B22F2301/15Nickel or cobal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LNCAO型正極活性物質,其可以提供每單位體積的放電容量較高,且放電容量保持性優異之鋰離子電池。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特徵為,其由用以下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構成,Lix Ni1-y-z My Nz O1.7-2.2 ……(1),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在80MPa以下的範圍內,以192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30g/cm3 以上,以240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46g/cm3 以上。上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的特徵為,在用於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前驅物的煅燒步驟之後,具有水洗步驟。

Description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含有該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之鋰離子電池正極活性物質、使用該活性物質之鋰離子電池正極、使用該正極之鋰離子電池、以及上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小型電子設備的普及,用戶在戶外長時間攜帶並利用這些小型電子設備已成為普遍現象。因此,要求這些小型電子設備的電源即電池為能耐長時間使用之高容量的電池,正在積極研發滿足這種要求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同時,已實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小型電子設備的進一步的高功能化、高性能化,在這種高功能、高性能小型電子設備中無法避免消耗電力的增大。因此,對電池的高容量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漲。
並且,近年來,隨著對能源需求供給的危機意識和環保志向的高漲,風力發電、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家用太陽能發電之類的與傳統型的集中型發電站不同的獨立分散型發電設備之設置逐漸增加。然而,與傳統的發電設施相比,利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自然能源的發電設備的供電穩定性較差之問題尚未得到解決。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在其後引發之有關核發電站停運之供電狀況的惡化以來,發生地震等災害時事業單位或家庭單位的電力確保之重要性被廣泛得到認識。因此,在消耗地點單位確保電源的固定用蓄電池受到注目。然而,依當前的技術,為了藉由這種固定用蓄電池確保電容量,需要非常大的蓄電設備。因此,當前,在日本住宅環境下這種蓄電設備缺乏實用性。
另外,在汽車產業中,能源效率良好之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受到注目,正在積極進行著這些汽車的開發。然而,由電池容量的不足引起之行駛距離的不充分、以及城市的充電設備的絕對不足問題未得到解決。因此,當前,僅利用電能移動之電動汽車的普及程度低於混合動力汽車。
如上述之支持電子設備、電力確保、汽車等產業之共通產品之一為鋰離子電池。如上述之問題點共通之原因為鋰離子電池的每單位體積的容量不足。引起鋰離子電池的每單位體積的容量不足之問題的重大要因為鋰離子二次電池中所使用之正極活性物質的每單位體積的放電容量較小。
作為鋰離子電池之正極活性物質,一直使用著以鈷酸鋰(LCO)為代表之鈷系正極活性物質。若使用鈷酸鋰製作電極,則電極密度能夠實現每1立方公分超過3.9g之高密度。但一方面,鈷酸鋰本身的放電容量實際上較低,為150mAh/g左右。
作為鋰離子電池之正極活性物質,還研究以LNCO(Li、Ni、Co的複合氧化物)、尤其是以LNCAO(Li、Ni、Co、Al的複合氧化物)為代表之鎳系正極活性物質。每單位重量的LNCAO的放電容量大於鈷系正極活性物質,超過190mAhg-1。然而,這些活性物質本身的密度較低,難以使電極密度增大,因此無法提高每單位體積的放電容量。
專利文獻1、2、3中記載有鋰離子電池的每單位體積的放電容量和放電容量保持性與正極活性物質的破壞強度或加壓密度有關聯。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藉由控制LCO系正極活性物質的組成和平均粒徑來調節該活性物質的破壞強度。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藉由控制正極活性物質的原料即Ni-Co氫氧化物的Ni原子與Co原子的量比和粉體特性來調節所得到之LNCO型正極活性物質的壓縮強度。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在製造活性物質時藉由利用特殊的噴霧乾燥方法來調節LNMCO型正極活性物質的加壓密度。然而,這些先前技術中都沒有對LNCAO型鎳系正極活性物質進行研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04-2208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01-8092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2012-253009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一種放電容量和放電容量保持性優異之鋰離子電池用LNCAO型正極活性物質。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發明人對能夠將LNCAO系正極活性物質粒子的破壞強度、壓縮密度控制在適合於電池放電容量和電池放電容量維持性的範圍內之方法進行了探索。其結果,驚奇地發現與現有技術中提出之直接控制原料的選擇或活性物質的粒徑的特殊方法不同之簡單方法。亦即,本發明中發現,藉由水洗煅燒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能夠將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壓縮密度控制在適合於電池性能之範圍內。
本發明如下。 (發明1)一種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由用以下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構成,
【化3】
(其中,式(1)中,M為選自Co、Mn、Fe、Cu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N為選自Al、W、Ta、B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且0.90<x<1.10、0.01<y<0.15、0.005<z<0.10。)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在80MPa以下的範圍內,以192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30g/cm3 以上,以240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46g/cm3 以上。
(發明2)發明1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將用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2g分散於100g水時的上清液的氫離子濃度以pH計為11.0以下,其LiOH的含量為0.1重量%以下。
(發明3)發明1或2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通式(1)中的M為Co。 (發明4)發明1至3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通式(1)中的N為Al。
(發明5)發明1至4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通式(1)中的M為Co,且N為Al。
(發明6)一種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其含有發明1至5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發明7)一種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其使用發明6中所記載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發明8)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具備發明7中所記載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
(發明9)一種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前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由用以下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構成,
【化4】
(其中,式(1)中,M為選自Co、Mn、Fe、Cu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N為選自Al、W、Ta、B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且0.90<x<1.10、0.01<y<0.15、0.005<z<0.10。)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在80MPa以下的範圍,以192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30g/cm3 以上,以240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46g/cm3 以上,在前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中,在用於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前驅物的煅燒步驟之後,具有水洗步驟。 (發明10)發明9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將所得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2g分散於100g水時的上清液的氫離子濃度以pH計為11.0以下,其LiOH的含量為0.1重量%以下。
(發明11)發明9或10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通式(1)中的M為Co。
(發明12)發明9至11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通式(1)中的N為Al。
(發明13)發明9至12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通式(1)中的M為Co,且N為Al。
(發明14)發明9至13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水洗步驟中,用相對於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重量為10~300%的重量的水清洗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發明15)發明1至14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水洗步驟中,用相對於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重量為50~100%的重量的水清洗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發明16)發明9至15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水洗步驟之後還具有脫水步驟。
(發明17)發明16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脫水步驟中,藉由過濾進行脫水。
(發明18)發明16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脫水步驟中,藉由過濾進行脫水,且進行真空乾燥。
(發明19)發明9至18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水洗步驟之後具有脫水步驟,在該脫水步驟之後還具有煅燒步驟。
(發明20)發明9至19中的任一發明中所記載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經原料的溶解步驟、沉澱步驟、過濾/清洗步驟、乾燥步驟後之粉體混合步驟之後,進行用於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前驅物的煅燒步驟。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每單位體積的放電容量較高,且放電容量保持性優異。
構成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為用以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化5】
(其中,式(1)中,M為選自Co、Mn、Fe、Cu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N為選自Al、W、Ta、B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且0.90<x<1.10、0.01<y<0.15、0.005<z<0.10。) 構成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優選為在上述通式(1)中M為Co、N為Al的用以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
【化6】
(其中,式(2)中,0.90<x<1.10、0.01<y<0.15、0.005<z<0.10。) 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能夠藉由以下方法進行製造。
(1.原料的溶解)作為原料,可以使用構成通式(1)之金屬的硫酸鹽、硝酸鹽等可溶性金屬鹽。當使用硝酸鹽時,含有硝酸性氮的廢液處理花費成本,因此工業上不優選使用硝酸鹽。通常使用構成通式(1)之金屬的硫酸鹽。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中,首先,將作為原料的硫酸鎳、硫酸鈷分別溶解於水中。
(2.沉澱)在沉澱槽中,將硫酸鎳水溶液、硫酸鈷水溶液、作為沉澱劑的氫氧化鈉和氨水混合。生成氫氧化鎳與氫氧化鈷的共沉澱物。
(3.過濾/清洗)過濾沉澱物,並去除水分來分離出氫氧化物濾餅。用氫氧化鈉水溶液清洗氫氧化物濾餅,去除硫酸離子。另外,用純水清洗氫氧化物濾餅,去除氫氧化鈉。如此,得到由氫氧化鎳和氫氧化鈷構成之前驅物濾餅。
(4.乾燥)乾燥前驅物濾餅。乾燥方法可以是大氣壓下的熱風乾燥、紅外線乾燥、真空乾燥等中的任意一種。藉由進行真空乾燥,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乾燥。乾燥進行至前驅物中的水分成為1重量%左右。
(5.粉體混合)在乾燥後之前驅物粉末中加入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鋰粉末,並施加剪切力來進行混合。
(6.煅燒)在氧的存在下對混合物進行煅燒。藉由煅燒,引起以下反應。
【化7】
【化8】
【化9】
(7.水洗)製造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時,水洗煅燒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將煅燒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用相對於其重量為10~300重量%、優選為20~300重量%、進一步優選為50~100重量%的水進行水洗。若所使用之水量在該範圍內,則水洗效果充分,能夠得到所希望的粒子破壞強度,電池性能變良好。
(8.脫水)水洗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洗步驟之後的脫水步驟中,除去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水分。脫水藉由過濾來進行。或者,脫水藉由過濾和緊接其後的真空乾燥來進行。經脫水步驟,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大部分水分被除去。乾燥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水含量只要是適合於接下來的煅燒步驟的效率的程度即可,通常是1.0重量%以下,優選為0.5重量%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1重量%以下。若粗抽後之水分值在該範圍內,則電池性能變良好,在乾燥步驟中的生產效率上亦不會浪費,因此優選。
(9.煅燒)在脫水步驟之後,對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進行煅燒。煅燒溫度為從300℃至800℃。若此時的煅燒溫度在該範圍內,則水分被充分去除,亦不會發生活性物質的晶體結構的破壞,電池性能變良好。
經上述1至9的步驟,完成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藉由具有上述水洗步驟的製造方法,本發明中可以得到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和壓縮密度得到控制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若將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用作鋰離子電池正極活性物質,則能夠將活性物質以高密度配置於電極上,電池性能得到提高。
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優異之物性可以認為是藉由在其製造方法中設置上述(7.水洗)步驟而產生。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放電特性相比於未進行上述水洗的情況不會劣化。即,可以推測,不會因上述水洗而發生諸如鋰離子晶體層間的脫離之類的使放電特性惡化之現象。而且,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粒徑分佈相比於未進行上述水洗之情況沒有大幅變化。即,可以推測,亦不會因上述水洗而發生諸如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凝聚或粒子破壞之類的不理想的現象。
如此,本發明中,在不使放電特性或粒子特性惡化之情況下成功地控制了正極活性物質材料的破壞強度和壓縮密度。以往,儘管因鋰離子電池正極活性物質的水洗而擔心各種弊端,本發明中得到這種成果同樣是非常驚奇的。
本發明中,還降低了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中所含的對於電池性能而言不理想的成分。作為不理想的成分,例如可以舉出引起正極劑漿料的凝膠化的LiOH等鹼性Li化合物。藉由滴定測定了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中所含的LiOH的量,結果,降低至小於0.1重量%。將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2g分散於100g水中的上清液的pH降低至小於11.0。
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能夠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活性物質加以利用。可以僅用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構成鋰離子電池之正極活性物質,亦可以在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中以可顯現其優點之程度的量混合其他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例如,可以將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50重量份和本發明以外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50重量份混合而得到之物質作為正極活性物質而使用。當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時,加入上述的含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正極活性物質、導電助劑、黏合劑、分散用有機溶劑來製備正極用合劑漿料,並塗佈於電極。 【實施例】
[實施例1] 在溶解有硫酸鎳及硫酸鈷的水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將所產生之沉澱過濾、清洗、乾燥。得到氫氧化鎳-氫氧化鈷共沉物。在所得到之氫氧化鎳-氫氧化鈷共沉物中以粉體形式混合氫氧化鋰和氫氧化鋁,得到煅燒原料。在氧氣流中,在780℃下對該煅燒原料進行煅燒。將煅燒物傳送至水洗步驟。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中加入150g(煅燒物的100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在100℃下,對分離出之濾餅進行真空乾燥,直至濾餅的水分含量成為1重量%以下。在馬弗爐中,在氧氣流中在500℃下,將所得到之乾燥濾餅煅燒5小時,得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2]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中加入75g(煅燒物的50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3]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中加入50g(煅燒物的33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4]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加入30g(煅燒物的20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5]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中加入200g(煅燒物的133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6]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中加入250g(煅燒物的167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比較例1] 不進行實施例1的水洗步驟而將煅燒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作為比較品。 [比較例2] 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150g中加入7.5g(煅燒物的5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製造比較用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7] 以更大的規模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在水洗步驟中,在煅燒物2000g中加入2000g(煅燒物的100重量%)的水並進行攪拌、過濾。對於分離出之濾餅,不進行真空乾燥而直接使用馬弗爐在氧氣流中且在500℃下煅燒5小時。除此之外的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如此得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8] 使用大型電爐,在氧氣流中且在500℃下進行煅燒,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7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實施例9] 使用生產用實際電爐,在氧氣流中且在500℃下進行煅燒,除此之外,在與實施例7相同的條件下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比較例3] 將深圳天驕科技公司(ShenZhen TianJiao Technology Co.,Ltd.)製的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商品名 NCA1301-1ZS)作為比較品來進行評價。
對於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本發明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和比較例中所得到之比較用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進行了以下評價。
(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將微量的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少量噴灑於微壓縮試驗儀(島津微壓縮試驗儀MCT-510)的下部加壓板上,一邊利用顯微鏡觀察,一邊對每一個粒子進行壓縮試驗來測定粒子的破壞強度。將測定結果示於表1。
(加壓密度)作為粉體加壓器,使用理見精機(RIKEN SEIKI Co.,Ltd. )製的P-16B型加壓器。作為粉體加壓用模具,使用國際晶體實驗室公司(International crystal laboratories Inc)製的模具(13mmKBR Die 內徑13mm)。準確稱取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1.00g,並設置於粉體加壓用模具上。藉由粉體加壓器加壓5分鐘。測定加壓前後的加壓用模具的高度,計算出加壓後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密度。將計算結果示於表1。
【表1】
並且,將上述實施例、比較例中所得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pH值以外的分析結果示於表2。
【表2】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使用該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滿足近年來所要求之小型電子設備等對二次電池的高容量化,並且還滿足作為電動汽車用大型二次電池、固定型蓄電池中使用之電源所要求之高容量化、小型化,在工業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Claims (20)

  1. 一種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特徵為, 前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由用以下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構成,其中,式(1)中,M為選自Co、Mn、Fe、Cu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N為選自Al、W、Ta、B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且0.90<x<1.10、0.01<y<0.15、0.005<z<0.10,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在80MPa以下的範圍內,以192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30g/cm3 以上,以240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46g/cm3 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 將用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2g分散於100g水時的上清液的氫離子濃度以pH計為11.0以下,其LiOH的含量為0.1重量%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 通式(1)中的M為Co。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 通式(1)中的N為Al。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其中, 通式(1)中的M為Co,且N為Al。
  6. 一種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其特徵為, 前述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
  7. 一種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其特徵為, 前述鋰離子電池用正極中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8.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特徵為, 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
  9. 一種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前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由用以下通式(1)表示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構成,其中,式(1)中,M為選自Co、Mn、Fe、Cu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N為選自Al、W、Ta、B中之1種以上的金屬元素,且0.90<x<1.10、0.01<y<0.15、0.005<z<0.10,二次粒子的破壞強度在80MPa以下的範圍內,以192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30g/cm3 以上,以240MPa的壓力壓縮時之密度為3.46g/cm3 以上,前述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之特徵為,在用於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前驅物的煅燒步驟之後,具有水洗步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將所得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2g分散於100g水時的上清液的氫離子濃度以pH計為11.0以下,其LiOH的含量為0.1重量%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通式(1)中的M為Co。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通式(1)中的N為Al。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通式(1)中的M為Co,且N為Al。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水洗步驟中,用相對於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重量為10~300%的重量的水清洗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水洗步驟中,用相對於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重量為50~100%的重量的水清洗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水洗步驟之後還具有脫水步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脫水步驟中,藉由過濾進行脫水。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脫水步驟中,藉由過濾進行脫水,且進行真空乾燥。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水洗步驟之後具有脫水步驟,在該脫水步驟之後還具有煅燒步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經原料的溶解步驟、沉澱步驟、過濾/清洗步驟、乾燥步驟後之粉體混合步驟之後,進行用於製造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前驅物的煅燒步驟。
TW104128054A 2014-08-28 2015-08-27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及鋰離子電池 TWI577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4150 2014-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9559A true TW201609559A (zh) 2016-03-16
TWI577640B TWI577640B (zh) 2017-04-11

Family

ID=5539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054A TWI577640B (zh) 2014-08-28 2015-08-27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及鋰離子電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8680B2 (zh)
JP (1) JP6422133B2 (zh)
CN (1) CN106575763B (zh)
TW (1) TWI577640B (zh)
WO (1) WO20160316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1313B2 (ja) * 2016-03-31 2018-06-1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WO2017221554A1 (ja) * 2016-06-23 2017-12-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337360B2 (ja) * 2016-08-31 2018-06-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6113902B1 (ja) * 2016-10-31 2017-04-12 Basf戸田バッテリーマテリアルズ合同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587044B1 (ja) * 2017-12-27 2019-10-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EP4052876A4 (en) * 2019-10-31 2022-12-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OXIDE
WO2023026482A1 (ja) * 2021-08-27 2023-03-02 株式会社 東芝 電極、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0302B2 (ja) 1999-09-07 2009-04-30 日本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粒状リチウム複合酸化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707299B2 (ja) * 2002-11-20 2011-06-2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276442B2 (ja) 2003-01-14 2009-06-10 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粉末
CN100338801C (zh) * 2003-05-13 2007-09-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层状锂镍系复合氧化物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WO2005020354A1 (ja) 2003-08-21 2005-03-03 Seimi Chemical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の正極活物質粉末
CN100420088C (zh) * 2004-11-08 2008-09-17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具有镍基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7829C (zh) * 2005-07-01 2009-10-07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JP4996117B2 (ja) * 2006-03-23 2012-08-08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211865B2 (ja) * 2006-12-06 2009-01-21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Li−Ni複合酸化物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AU2008319749B2 (en) * 2007-11-01 2012-10-18 Agc Seimi Chemical Co., Ltd. Granulated powder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for raw material for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of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9176528A (ja) 2008-01-23 2009-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1105126A1 (ja) * 2010-02-24 2013-06-2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正極材料、その製造方法、非水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非水二次電池
JP2012253009A (ja) 2011-05-10 2012-12-20 Nippon Chem Ind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粉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13065468A (ja) * 2011-09-16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2694166B (zh) * 2011-11-23 2014-08-13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镍钴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2133B2 (ja) 2018-11-14
CN106575763A (zh) 2017-04-19
US20170256794A1 (en) 2017-09-07
TWI577640B (zh) 2017-04-11
WO2016031677A1 (ja) 2016-03-03
JPWO2016031677A1 (ja) 2017-06-15
CN106575763B (zh) 2019-10-01
US10468680B2 (en)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640B (zh)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及鋰離子電池
CN104538595B (zh) 嵌入式纳米金属负载型碳纳米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A2752684C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lloy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P555771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Sun et al.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ternary Cu2O-CuO-RGO 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WO2016095669A1 (zh) 镍钴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Yao et al. Nanostructured transition metal vanadates as electrodes for pseudo-supercapacitors: a review
CN102130334A (zh) 石墨烯基纳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High-performance hybrid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the porous copper cobaltite/cupric oxide nanosheets as a battery-type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Ren et al. Advanced hybrid supercapacitors assembled with beta-Co (OH) 2 microflowers and microclews as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s
CN109148828B (zh) 一种包含有稻草团簇状Co-Fe2O3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5498B (zh) 一种碱性二次电池铁基负极添加剂,制备方法和使用该添加剂的铁基负极板及其应用
CN101898799A (zh) 一种锰酸锂空心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5051627A1 (zh) 棒状纳米氧化铁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32187B (zh) 高分散六边形纳米片结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6437A (zh) 一种表面自重构改性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eng et 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derived nano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
CN107658441B (zh) 碱性二次电池负极材料[CoxCuyZnzFe2O4]及使用该负极材料的电池
JP6449592B2 (ja) 低アルカリ性ニッケルリチウム金属複合酸化物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671937B (zh) 一种过渡型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方法
CN11229002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剂的制备方法
CN105355887B (zh) 一种氧化镁包覆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JP6449593B2 (ja) 低アルカリニッケルリチウム金属複合酸化物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49890B (zh) 一种石墨烯@蛋黄-蛋壳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357970A (zh) 一种均相掺铝小粒径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