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1475A - 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1475A
TW201521475A TW103134514A TW103134514A TW201521475A TW 201521475 A TW201521475 A TW 201521475A TW 103134514 A TW103134514 A TW 103134514A TW 103134514 A TW103134514 A TW 103134514A TW 201521475 A TW201521475 A TW 2015214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traffic adaptation
uplink
user equipment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4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Chih Tseng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ve 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ve 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vative 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4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04W28/02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power availability o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方法包括一使用者設備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並配置有非連續接收操作和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方法還包括當與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使用者設備在子訊框中監測來自進化B節點的潛在排程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使用者設備將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增加1。方法更包括當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使用者設備在子訊框中監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當子訊框為與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明確信號所指示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不將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加1。

Description

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網路,且特別係有關於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ownlink-Uplink)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隨著在行動通訊裝置上傳輸大量數據的需求迅速增加,傳統行動語音通訊網路進化為藉由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al,IP)數據封包在網路上傳輸。藉由傳輸網際網路協定(IP)數據封包,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之使用者IP電話、多媒體、多重廣播以及隨選通訊的服務。
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為一種目前正在標準化之網路架構。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速傳輸以實現上述IP電話、多媒體之服務。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系統之規格係為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規格組織所制定。為了進化和完善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 (3GPP)之規格,許多在目前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GPP)規格及骨幹上的改變持續地被提出及考慮。
本發明揭露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上述方法包括一使用者設備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並配置有一非連續接收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上述方法還包括當與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上述使用者設備在一子訊框中監測來自上述進化B節點的一潛在排程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使用者設備將運行之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增加1。上述方法更包括當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上述使用者設備在上述子訊框中監測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當上述子訊框為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一明確信號所指示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時,不將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加1。
下文為介紹本發明之最佳實施例。各實施例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原理,但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範圍當以後附之權利要求項為準。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存取終端
118‧‧‧反向鏈路
120‧‧‧前向鏈路
122‧‧‧存取終端
124‧‧‧反向鏈路
126‧‧‧前向鏈路
210‧‧‧發送器系統
212‧‧‧數據源
214‧‧‧發送數據處理器
220‧‧‧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
222a~222t‧‧‧發送器
224a~224t‧‧‧天線
230‧‧‧處理器
232‧‧‧記憶體
236‧‧‧數據源
238‧‧‧發送數據處理器
242‧‧‧接收數據處理器
240‧‧‧解調器
250‧‧‧接收器系統
252a~252r‧‧‧天線
254a~254r‧‧‧接收器
260‧‧‧接收數據處理器
270‧‧‧處理器
272‧‧‧記憶體
280‧‧‧調變器
300‧‧‧通訊裝置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執行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第三層
404‧‧‧第二層
406‧‧‧第一層
500‧‧‧流程圖
502、504‧‧‧步驟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發送器系統(可視為存取網路)及一接收器系統(可視為存取終端或使用者設 備)之方塊圖。
第3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根據此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5圖係根據一實施例之3GPP R1-133227第2.1節名為「子訊框類型」之第1圖的複製圖。
第6圖係根據一實施例之3GPP R1-132873第3節名為「配置修改程序」之第1圖的複製圖。
第7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9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本發明在以下所揭露之無線通訊系統、裝置和相關的方法係使用支援一寬頻服務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無線通訊系統廣泛的用以提供在不同類型的傳輸上,像是語音、數據等。這些無線通訊系統根據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電存取、3GPP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其它調變技術來設計。
特別地,以下敘述之範例之無線通訊系統可用以支援一或多種標準,例如由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之標準,在本文中稱為3GPP,其中包括了文件號碼3GPP TS 36.828 V11.0.0“演進的全球行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電存取;長期演進進階技術分時雙工下行-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傳輸適應進一步增強(第11版)”(“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Time Division Duplex(TDD)for Downlink-Uplink(DL-UL)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Release 11)”);文件號碼R1-133416“明確信號的有效使用”(“Efficient use of explicit signaling”)Ericsson;文件號碼R1-133582“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非連續接收”(“DRX operation for eIMTA”)Qualcomm;文件號碼R1-133227“用於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下行鏈路通道狀態資訊的增強”(“Enhancements of DL CSI measurements for eIMTA”)Sharp;文件號碼R1-133014“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L1信號傳輸設計”(“Design of L1 signaling for UL-DL reconfiguration”)CATT;文件號碼R1-133094“分時雙工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的信號傳輸”(“Signaling for TDD UL-DL Reconfiguration”)Samsung;文件號碼R1-133366“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訊息的細節”(“Details of UL-DL Reconfiguration Message”)LG Electronics;以及文件號碼R1-32873“用於分時雙工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之實體層信號 傳輸設計”(“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design for TDD eIMTA”)Huawei。上述所列出之標準及文件在此引用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述之多重存取無線通訊系統之方塊圖。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複數天線群組,一群組包括天線104和106、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和110,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12和114。在第1圖中,每一天線群組暫以兩個天線圖型為代表,實際上每一天線群組之天線數量可多可少。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透過前向鏈路(forward link)120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116,以及透過反向鏈路(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終端116傳出之資訊。存取終端122與天線106和108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06和108透過前向鏈路126發送資訊至存取終端122,且透過反向鏈路124接收由存取終端122傳出之資訊。在一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統,反向鏈路118、124及前向鏈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通信。舉例說明,前向鏈路120可用與反向鏈路118不同之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及/或它們設計涵蓋的區塊通常被稱為存取網路的區塊(sector)。在此一實施例中,每一天線群組係設計為與存取網路100之區塊所涵蓋區域內之存取終端進行通訊。
當使用前向鏈路120及126進行通訊時,存取網路100中的傳輸天線可能利用波束形成(beamforming)以分別改善 存取終端116及122的前向鏈路信噪比。而且相較於使用單個天線與涵蓋範圍中所有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來說,利用波束形成技術與在其涵蓋範圍中分散之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可降低對位於鄰近細胞中之存取終端的干擾。
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來與終端設備進行通訊的固定機站或基地台,也可稱作接入點、B節點(Node B)、基地台、進化基地台、進化B節點(eNode B)、或其他專業術語。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也可稱作係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存取終端、或其他專業術語。
第2圖係顯示一發送器系統210(可視為存取網路)及一接收器系統250(可視為存取終端或使用者設備)應用在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統200中之方塊圖。在發送器系統210中,數據源212提供所產生之數據流中的流量數據至發送(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數據流係經由個別之發送天線發送。發送數據處理器214使用特別為此數據流挑選之編碼法將流量數據格式化、編碼、交錯處理並提供編碼後的數據數據。
每一編碼後之數據流可利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調變來和引導數據(pilot data)作多工處理。一般來說,引導數據係一串利用一些方法做過處理之已知數據模型,引導數據也可用作在接收端估算頻道回應。每一多工處理後之引導數據及編碼後的 數據接下來可用選用的調變方法(二元相位偏移調變BPSK、正交相位偏移調變QPSK、多級相位偏移調變M-PSK、多級正交振幅調變M-QAM)作調變(亦即符元對應,symbol mapped)。每一數據流之數據傳輸率、編碼、及調變係由處理器230所指示。
所有數據流產生之調變符號接下來被送到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以繼續處理調變符號(例如,使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接下來提供N T 調變符號流至N T 發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狀況下,發射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會提供波束形成之比重給數據流之符號以及發送符號之天線。
每一發送器222a至222t接收並處理各自之符號流及提供一至多個類比訊號,並調節(放大、過濾、下調)這些類比訊號,以提供適合以多重輸入多重輸出頻道所發送的調變訊號。接下來,由發送器222a至222t送出之N T 調變後訊號各自傳送至N T 天線224a至224t。
在接收器系統250端,傳送過來之調變後訊號在N R 天線252a至252r接收後,每個訊號被傳送到各自的接收器(respective receiver,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a至254r將調節(放大、過濾、下調)各自接收之訊號,將調節後之訊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接下來處理樣本以提供相對應之「接收端」符號流。
N R 接收符號流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至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收數據處理器260將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之N R 接收符號流用特定之接收處理技術處理,並且提供N T 「測 得」符號流。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下來對每一測得符號流作解調、去交錯、及解碼之動作以還原數據流中之流量數據。在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所執行的動作與在發射系統210內之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及發射數據處理器214所執行的動作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決定欲使用之預編碼矩陣(於下文討論)。處理器270制定一由矩陣索引(matrix index)及秩值(rank value)所組成之反向鏈路訊息。
此反向鏈路訊息可包括各種通訊鏈路及/或接收數據流之相關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下來被送至發射數據處理器238,由數據資料源236傳送之數據流也被送至此匯集並送往調變器280進行調變,經由接收器254a至254r調節後,再送回發送器系統210。
在發送器系統210端,源自接收器系統250之調變後訊號被天線224接收,在收發器222a至222t被調節,在解調器240作解調,再送往接收數據處理器242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端所送出之反向鏈路訊息244。處理器230接下來即可決定欲使用決定波束形成之比重之預編碼矩陣,並處理提取出之訊息。
接下來,參閱第3圖,第3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在第3圖中,通訊裝置300可用以具體化第1圖中之使用者設備(UE)(或存取終端(AT))116及122,並且此通訊系統以一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一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TE-A),或其它與上 述兩者近似之系統為佳。通訊裝置300可包括一輸入裝置302、一輸出裝置304、一控制電路306、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一記憶體310、一程式碼312、一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在記憶體310中透過中央處理器308執行程式碼3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裝置300中所進行之作業。通訊裝置300可利用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使用者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裝置3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之訊號送往控制電路3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306所產生之訊號。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312之簡化功能方塊圖。此實施例中,執行程式碼312包括一應用層400、一第三層402、一第二層404、並且與第一層406耦接。第三層402一般執行無線電資源控制。第二層4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第一層406一般負責實體連接。
TR 36.828 v11.0.0敘述:分時雙工提供彈性的部署,而無需一對頻譜資源。在一般分時雙工部署的情況下,需要考慮包括基地台至基地台及使用者設備至使用者設備干擾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之間的干擾。一例子包括層狀異構網路部署,其可能對在不同細胞中考慮不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感興趣。還對涉及在同一頻帶由不同運營商部署之不同載波和使用相同或不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部署感興趣,其中,可能的干擾可包括相鄰通道干擾以 及共用通道干擾,像是遠端基地台至基地台干擾。
目前,LTE分時雙工藉由提供七種不同的半靜態配置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允許非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分配。這些分配可在介於40%和90%下行鏈路的子訊框之間提供。半靜態分配可以或可以不與瞬時傳輸狀態相匹配。目前用於調整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分配的機制是根據系統資訊變更過程。其他的機制可包括如子訊框至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動態分配。
當直到偵測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L1信號後(例如,立即在目前無線電訊框中或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中)使用上述變更時,仍是未決定的。動態分時雙工變更的持續時間可以是幾十或幾百毫秒(例如,10毫秒到640毫秒)。
3GPP R1-133416描述:2 Discussion…如下所示,我們給定一受到分時雙工配置影響的使用者設備功能/過程列表,並對明確的信號的有效使用在表格1中提供分析及建議。
根據3GPP133852,為了保持與使用者設備的上行同步,進化B節點通常可設定使用者設備始終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中維持清醒,使得使用者設備能及時接收分時雙工重新配置指示。此外,一些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可以被重新定義。特別是,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可被重新定義為僅計數下行鏈路子訊框。
此外,3GPP R1133227描述:
2討論 2.1下行鏈路子訊框集合的數量
在過去的會議中,一致認為子訊框可被配置並分開每個子訊框集合的通道狀態資訊測量/報告。在此貢獻中,我們估計了吞吐量性能,以決定通道狀態資訊測量/報告之下行鏈路子訊框集合的數量。在該估計中,我們假定所有分時雙工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可在微微(pico)細胞層中使用並且固定配置(配置#1)在情況4中被用於巨集層中。
此處,我們在該估計中應定義固定子訊框及彈性子訊框。[第5圖]示出了在第8版中所描述之分時雙工-下行鏈路配置。我們可以分為兩個子訊框類型。
[名為「子訊框類型」的第1圖已被複製為第5圖] 1.固定下行鏈路子訊框
這些子訊框為無論分時雙工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傳輸方向始終為下行鏈路的子訊框。
2.彈性下行鏈路子訊框
這些子訊框為藉由明確L1信號始終在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間切換傳輸方向的子訊框。
在該估計中,我們估計當下行鏈路子訊框集合的數量是兩個或三個時吞吐量的性能。
此外,3GPP R1-133014描述:
2.4 L1信號子訊框的位置
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的L1信號可被用以在固定在標準中之子訊框(例如,子訊框#0)中傳輸或由進化B節點配置。第一種選擇是有益的,因若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在子訊框#0中發送時,所指示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可以在相同無線電訊框中由使用者設備使用。後者則是當多個攜帶控制資訊(DCI)需指出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時,可有效減少CSS阻塞的機率。
建議6:
在L1信號子訊框位置之決定取決於攜帶控制資訊和搜索空間的設計。
此外,3GPP R1-133094描述:給定配置用於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小/中等數量的使用者設備,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HARQ-ACK)信號的不頻繁傳輸(例如,每隔~40毫秒或更多),和在一單一物理資源區塊(PRB)中18或36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HARQ-ACK)信號傳輸的多路復用,負載相當微不足道(如40毫秒週期10MHz的0.05%)。
此外,3GPP R1-133366描述:由於重新配置的最大速率為10毫秒一次,因此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新的攜帶控制資訊(DCI)不被期望在每一下行鏈路子訊框中傳輸。因此,需定義哪個子訊框用在新的攜帶控制資訊(DCI)傳輸中,以及該使用者設備無需在其它下行鏈路子訊框中對其進行監測,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警報。基本上,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速度取決於各種因素,例如骨幹網路鏈路速度、已採用的細胞間干擾協調方案、預期的傳輸量變化,以及無法理解這種配置變更的傳統使用者設備部分。考慮使用L1信號的上行鏈路 -下行鏈路重新配置已為特別配置用於第11版的使用者設備之使用者設備,允許網路配置決定該重新配置攜帶控制資訊(DCI)被傳送的子訊框似乎為有利的。換言之,每一進化B節點可配置該週期及重新配置攜帶控制資訊(DCI)傳輸子訊框偏移。該週期可根據考慮上述因素之該重新配置速度來決定。上述偏移可被決定以使重新配置攜帶控制資訊(DCI)傳輸能避免細胞間干擾,例如,藉由考慮相鄰細胞的近乎空白子訊框(Almost Blank Subframe,ABS)配置或藉由在相鄰細胞中錯開重新配置信號子訊框。
建議3:進化B節點配置週期及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重新配置的新攜帶控制資訊傳輸的子訊框偏移。
如圖所示,由於重新配置信號需僅在少數子訊框中(最多10毫秒一次)傳輸,使用封閉用戶組用戶服務器(CSG Subscriber Server,CSS)似乎足以用於重新配置的目的。
此外,3GPP R1-132873描述:
3.配置修改程序
由於突發傳輸模型,該傳輸負荷有時快速變動,有時變動緩慢,這對允許一進化B節點自適應地調整不同重新配置持續時間以有效控制共同控制信號負載是有利的。當傳輸量變動快時,進化B節點可以配置用於共同信號傳輸的一 10ms重新配置期間。當變動緩慢時,進化B節點能配置較大的重新配置持續時間,並且使用者設備可以在較少子訊框中監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其有利於減少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錯誤警報。如[第6圖]所示,使用者設備在重新配置時間實例之前接收上述細胞公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此外,如[3]中所討論的,我們可以發現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可靠性較MAC、RRC或PBCH信號差。為了改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的可靠性,用於指示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重配配置時間實例之前可重複多次(例如重複兩次)。
[名為「配置修改程序」的第1圖已被複製至第6圖]
如圖所示,由於持續時間看似不同,因此不僅週期性持續時間被考慮。在一實施例中,在L1信號中的一或多個位元可用以指示哪個持續時間被使用。
在一實施例中,從MAC層中排程請求(Schedule Request,SR)的角度來看,使用者設備可能需更早醒來以偵測用於排程請求傳輸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是否被改變,使得使用者設備將知道應發送哪些子訊框排程請求。此外,應考慮是否具有用於排程請求的有效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在非連續接收(DRX)的背景下兩個 非載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以及載波聚合例子中,計時器計數將遵循參考配置,其可能被包括在廣播系統資訊或在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中。此外,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監測將遵循L1明確信號以改變分時雙工配置。
在一些情況下,使用者設備可對一子訊框增加一計時計數器,但因子訊框將為一不包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以使使用者設備無需監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上行鏈路子訊框,因此可以不監測在子訊框中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此外,在一些情況下,使用者設備對一子訊框可以不增加計時計數器,但因子訊框將為一包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以使使用者設備需監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一下行鏈路子訊框,因此可監測在子訊框中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此外,若在開始監測子訊框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前,子訊框不用於計數時,直到偵測在子訊框中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後,使用者設備可對一子訊框增加一計時計數器。
除了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監測及非連續接收計時器計數之外,需考慮相關的時間對齊操作。從使用者設備的角度來看,若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傳輸正到達時,分時雙工配置可能需根據傳輸狀況來改變。然而,若從使用者設備的角度來看,在不久之後並沒有傳輸量時,似乎就沒有必要為使用者設備檢查分時雙工配置是否已由進化B節點改變。
從進化B節點的角度來看,所有或一組使用者設備之傳輸應當在決定如何及是否改變這些使用者設備之分時雙工配置而考慮。雖然進化B節點可能會根據許多使用者設備的傳輸狀況改變分時雙工配置,但使用設備可能無法使用或遵循已改變/新的分時雙工配置。舉例來說,若滿足下列條件的任何組合發生時,使用者設備將考慮動態的分時雙工配置更改以作為未配置或暫時不使用: (i)使用者設備處於或變為不同步的上行鏈路;和/或(ii)沒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或者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已被釋放。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滿足下列條件的任何組合發生時,使用者設備將考慮動態分時雙工配置改變以配置或使用:(i)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程序的開始,例如,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命令或在隨機存取通道上之一排程請求的接收;(ii)上述隨機存取通道程序的中間,像是執行一些特定動作或類似的傳送、偵測,和/或接收資訊的步驟;或(iii)上述隨機存取通道程序的結束,像是如已完成或程序失敗時。
第7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在第705中,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 (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有一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操作。在步驟710中,當與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上述使用者設備在一子訊框中監測來自上述進化B節點的一潛在排程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且上述使用者設備將運行之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增加1。在步驟715中,當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上述使用者設備在上述子訊框中監測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當上述子訊框為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一明確信號所指示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時,不將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加1。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計時器係一onDurationTimer或一DRX-InactivityTimer。此外,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上述明確信號係第1層信號,像是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
回到第3圖及第4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此裝置300包括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i)連接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上述使用者設備具有一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ii)當與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在一子訊框中監測來自上述進化B節點的一潛在排程之一實體下 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將運行之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增加1,以及(iii)當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在上述子訊框中監測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當上述子訊框為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一明確信號所指示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時,不將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加1。
此外,中央處理器308也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內容之描述。
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在第805中,一使用者設備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並配置有一時間對準操作及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在步驟810中,當上述使用者設備成為與上述時間對準操作不同步的上行鏈路時,上述使用者設備暫停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在一實施例中,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被釋放。
回到第3圖及第4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此裝置300包括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i)連接一使用者設備至一進化B節點,並配置上述使用者設備具有一非連續接收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以及(ii)當上述使用者設備成為與上述時間對準操作不同步的上行鏈路時,暫停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此外,中央處理器308也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內容之描 述。
第9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在第905中,一使用者設備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並配置有一時間對準操作及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在步驟910中,當一特定事件發生時,上述使用者設備使用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特定事件係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之傳輸、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命令的接收、在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過程中一訊息之傳輸或接收或執行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過程。
回到第3圖及第4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此裝置300包括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i)連接一使用者設備至一進化B節點,並配置上述使用者設備具有一非連續接收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以及(ii)當一特定事件發生時,上述使用者設備使用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此外,中央處理器308也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內容之描述。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來描述。顯然這裡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呈現之內容可獨立利用其他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之實施或一種方式之執 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討論的一種或多種型式上。再舉例說明以上觀點,在某些情況下,併行之頻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也可基於脈波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時序跳頻建立。在某一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波位置或偏位、以及時序跳頻建立。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將了解訊息及訊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之數據、指令、命令、訊息、訊號、位元、符號、以及碼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熟知此技術之人士更會了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用的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他技術設計之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之組合)、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與指示作為連結之設計碼(在內文中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之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之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之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之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之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閘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電晶體邏輯(transistor logic)、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之組合之設計以完成在此文內所描述之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之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之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及一微電腦之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類似之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純為一舉例之方式。基於設計上之偏好,必須了解到程序上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範圍內被重新安排。伴隨之方法申請專利範圍以一示範例順序呈現出各種步驟之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本發明說明書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本發明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之步驟,可以直接透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 兩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應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數位視頻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使用者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使用者設備的方式,包含於使用者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而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以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700‧‧‧流程圖
705、710、715‧‧‧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的方法,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有一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當與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上述使用者設備在一子訊框中監測來自上述進化B節點的一潛在排程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且上述使用者設備將運行之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增加1;以及當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上述使用者設備在上述子訊框中監測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當上述子訊框為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一明確信號所指示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時,不將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加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計時器係一onDurationTimer或一DRX-InactivityTimer。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上述明確信號係一實體下行鏈路 控制通道信號。
  4. 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的方法,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有一時間對準操作及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以及當上述使用者設備成為與上述時間對準操作不同步的上行鏈路時,上述使用者設備暫停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被釋放。
  6. 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的方法,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連接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有一時間對準操作及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以及當一特定事件發生時,上述使用者設備使用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一排 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之傳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命令的接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在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過程中一訊息之傳輸或接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執行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過程。
  11. 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的通訊裝置,上述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安裝至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安裝至上述控制電路中並且耦接至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中之程式碼以執行:連接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上述使用者設備具有一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當與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在一子訊框中監測來自上述進化B節點的一潛在排程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將運行之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增加1;以及當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正運行時,在上述子訊框中監測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當上述子訊框為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一明確信號所指示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時,不將上述非連續接收計時器加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上述非連續接收操作計時器係一onDurationTimer或一DRX-InactivityTimer。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與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相關之上述明確信號係一第一層信號,像是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
  14. 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的通訊裝置,上述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安裝至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安裝至上述控制電路中並且耦接至上述處理器; 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中之程式碼以執行:連接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上述使用者設備具有一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和一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以及當上述使用者設備成為與上述時間對準操作不同步的上行鏈路時,暫停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被釋放。
  16. 一種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的通訊裝置,上述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安裝至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安裝至上述控制電路中並且耦接至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中之程式碼以執行:連接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至一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並配置上述使用者設備具有一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和一干擾管 理及流量適應操作;以及當一特定事件發生時,上述使用者設備使用上述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操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之傳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命令的接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在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過程中一訊息之傳輸或接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以增強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特定事件係執行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過程。
TW103134514A 2013-10-04 2014-10-03 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TW2015214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6814P 2013-10-04 2013-10-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475A true TW201521475A (zh) 2015-06-01

Family

ID=51690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4514A TW201521475A (zh) 2013-10-04 2014-10-03 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0664B2 (zh)
EP (1) EP2876969A3 (zh)
TW (1) TW2015214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6093B (zh) * 2013-03-18 2018-03-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信***的干扰管理方法、锚点设备、基站及其***
WO2015017978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Mediatek Inc. Drx operations in adaptive tdd systems
US10582492B2 (en) * 2013-12-18 2020-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5117275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into dynamic tdd ul/dl configuration enabled cells and/or comp cells
EP3313123B1 (en) * 2015-06-19 2020-03-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524206B2 (en) * 2015-12-09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ro and micro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11129185B2 (en) 2015-12-09 2021-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ro and micro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US10757550B2 (en) 2016-04-07 2020-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ensing during terminal-specific sensing peri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08347312B (zh) * 2017-01-25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PL3739968T3 (pl) * 2017-03-23 2022-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określania konfiguracji regulatora czasowego
CN110475317B (zh) * 2018-05-10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dcch的监控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20020495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nk failure recovery in c-drx m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79068B1 (en) 2011-02-21 2017-04-05 Broadcom Corporation Dynamic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US9602251B2 (en)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CN103974422A (zh) * 2013-02-05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BR112015028156A2 (pt) * 2013-08-09 2017-07-25 Mediatek Inc alocação de recurso físico para canais de controle de ul em sistemas de tdd adaptativ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8380A1 (en) 2015-04-09
US9560664B2 (en) 2017-01-31
EP2876969A3 (en) 2015-09-30
EP2876969A2 (en)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7679B2 (ja) 時分割複信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
US11102765B2 (en) Enhanced uplink grant-free/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11044719B2 (en) Compact DCI for URLLC
TW201521475A (zh) 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方法及裝置
KR102343697B1 (ko) 레이턴시 감소를 가진 플렉서블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싱 (tdd) 서브프레임 구조
TWI623238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使用配置資源的方法和裝置
TWI813682B (zh) 用於子時槽時域資源配置的訊號傳遞
JP201914066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割り込み送信指示を監視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TW202005441A (zh) 為具有子時槽週期的下行鏈路半持續排程(sps)提供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回饋
TWI524788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通道狀態資訊測量的方法及裝置
EP2258056A1 (en) Method for channel allocat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W201322787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CN106134238B (zh) 用户终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230354326A1 (en) Transport block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 design for full duplex user equipment
KR2016013098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참조 자원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118474A1 (en) Reliable low latency operations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1412072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分時雙工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變化的方法及裝置
US11191068B2 (en) Per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channel sensing
CN116325594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类型配置
US20220376757A1 (en) Event-triggered partial update for reference signal based report
CN112313904B (zh) 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关联设计
US20230047375A1 (en) Power savings for voice services
KR2023016572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