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6257A - 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噴射泵以及其振動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噴射泵以及其振動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6257A
TW201506257A TW103108154A TW103108154A TW201506257A TW 201506257 A TW201506257 A TW 201506257A TW 103108154 A TW103108154 A TW 103108154A TW 103108154 A TW103108154 A TW 103108154A TW 201506257 A TW201506257 A TW 2015062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tube
jet pump
inlet mixer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8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6517B (zh
Inventor
Masanobu Watanabe
Tsutomu Shioyama
Kunihiko Kinugasa
Yuuki Masuda
Kozue Matsukawa
Hajime Mori
Yuki Minato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506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6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5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02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liquid
    • F04F5/1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liquid displacing liquids, e.g. containing solids, or liquids and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04F5/463Arrangements of nozzles with provisions for mix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04F5/464Arrangements of nozzles with inversion of the direction of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54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jet pumps, e.g.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jet pumps of different type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24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 G21C15/243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for liquids
    • G21C15/25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for liquids using jet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可維持噴射泵的流動特性,並能抑制起因於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動之自激振動的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 本實施形態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是在具備「被設在促使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的噴射泵,且連結於上升管」的入口混合器管(33)、及「藉由滑動接頭部而連結於該入口混合器管(33)」的漸擴管(34),並且由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形成前述滑動接頭部(40)之間隙流路(48)的噴射泵中,具備延伸套筒(53),該延伸套筒(53)被載置於前述漸擴管(34)上,具有下方的內徑小於上方的內徑的形狀,且由其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形成較前述漸擴管(34)的上端更朝上方延伸的間隙流路,前述延伸間隙流路(51),是藉由前述延伸套筒(53)的形狀,而形成上方較下方狹窄的形狀。

Description

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噴射泵以及其振動抑制方法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是關於:用來抑制「起因於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動的自激振動(self excited vibration)」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噴射泵及其振動抑制方法。
在沸水型反應器中,用於調整爐水流量之其中一種再循環機器的噴射泵,是在反應器壓力容器、與配置於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爐心側板間的環狀空間,保持間隔地複數設置於軸方向上。該噴射泵,主要具有上升管、肘管部、入口混合器管及漸擴管。上升管是由焊接於反應器壓力容器壁的上升板所固定,漸擴管是在其下端固定於圓環狀的泵平台。入口混合器管,是在被固定於上升管的上升托架,由楔形體及固定螺絲所支承,入口混合器管的下部是由漸擴管上部與滑動接頭部所結合。
滑動接頭部,為了吸收熱膨脹和確保設置噴射泵時的調整量,而設有些微的間隙(細小間隙),因為泵內的壓送壓力而產生了從間隙洩漏的間隙流動。
一旦該間隙流動的流量逐漸增大,在超越某臨界值時成為不穩定狀態,伴隨的被稱為自激振動的較大振幅,有可能使振動產生於噴射泵。這種特異的自激振動,有必要設計成在一般的運轉狀態下不會發生。
另外,雖然噴射泵的振動振幅甚小,卻會發生起因於噴射泵內部之流動的紊亂所引發的隨機振動(random vibration)。該隨機振動,雖然不會對噴射泵本體造成損害,但在長時間的作用下,在將入口混合器管固定於上升管的楔形體和固定螺絲、及上升托架之間,有可能產生滑動磨耗。一旦滑動磨耗持續地產生,入口混合器管的支承功能將喪失,而導致剛性下降。因此,成為產生「因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動所引發之自激振動」之要因的流量之臨界值將下降,結果成為容易產生自激振動的狀況。
已知一種得以減輕上述狀況的方法:將「用來把入口混合器管支承於固定的上升托架的楔形體」、或者「用來調整固定螺絲與上升托架之間的磨耗和振動的楔形體」設置於上升管。
另外,在美國率先實施之既有核能發電廠的輸出增加中,也考慮增加爐心流量。在已令爐心流量增加的場合中,滑動接頭部之間隙部的洩漏流量也隨之增加,結果成為容易產生自激振動的狀況。
為了抑制起因於該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動的自激振動,而存在改善因間隙流動所引起之自激振動的發生原因,進而抑制振動的方法。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2010-242581(A1)
在「核能發電廠提高輸出期間,爐心流量增加」的場合中,伴隨著爐心流量的增加,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量也隨之增加。此外,即便爐心流量未增加,因長時間的運轉而附著於漸擴管內面的沉積物(clad)所引發之漸擴管壓力損失的增加、或因長期變化所引發的爐心壓力損失增大的場合中,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量也會增加。在上述的狀態中,只要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量增加,便無法否定自激振動產生的可能性。
此外,一旦「噴射泵的入口混合器管」與「漸擴管的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動的流量增加,將在超過特定臨界值的時機成為不穩定的狀態,有可能伴隨著被稱作自激振動的較大振幅而產生振動。為了避免該自激振動發生的現象,而考慮將「使滑動接頭部的間隙形狀,形成朝間隙流動方向縮小(縮小型)而成為穩定的流路形狀」的作法,作為「改善因間隙流動所引起之自激振動的發生原因,進而抑制振動」的方法。藉由排除「容易產生自激振動之不穩定的擴大型間隙流路」,具有自激振動的抑制效 果。然而,由於入口混合器管的形狀有所變更,因此必須更換入口混合器管。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傳統技術的課題所研發的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可維持噴射泵的流動特性,進而抑制起因於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動的自激振動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噴射泵及其振動抑制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是具備「被設在促使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的噴射泵,且連結於上升管」的入口混合器管、及「藉由滑動接頭部而連結於該入口混合器管」的漸擴管,並且被設置在「由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形成前述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路」的前述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延伸套筒,該延伸套筒被載置於前述漸擴管上,具有下方的內徑小於上方的內徑的形狀,且由其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形成較前述漸擴管的上端更朝上方延伸的間隙流路,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由於前述延伸套筒的形狀,而形成上方較下方狹窄的形狀。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是具備「被設在促使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的噴射泵,其特徵為具備:連結於上升管的入口混合器管、和「藉由滑 動接頭部而連結於該入口混合器管」的漸擴管、和「由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所形成」之前述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路、及「被載置於前述漸擴管上,具有下方的內徑小於上方的內徑的形狀,且由其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形成較前述漸擴管的上端更朝上方延伸之間隙流路」的延伸套筒,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由於前述延伸套筒的形狀,而形成上方較下方狹窄的形狀。
此外,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噴射泵的振動抑制方法,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是令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方法,其特徵為:將具有下方的內徑小於上方的內徑之形狀的延伸套筒,載置於利用滑動接頭部而連結於入口混合器管的漸擴管上,並且在由前述噴射泵之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所形成的前述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路的下游側,於前述延伸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之間,形成下方較上方狹窄之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而由作用於加上前述滑動接頭部的前述間隙流路與前述延伸間隙流路之全體間隙流路的流體所衍生的附加衰減(additive damping)形成正值。
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可維持噴射泵的流動特性,並抑制起因於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動的自激振 動。
10‧‧‧沸水型反應器(BWR:Boiling Water Reactor)
11‧‧‧降流部(downcomer)
12‧‧‧噴射泵
13‧‧‧反應器壓力容器(RPV:Reactor Pressure Vessel)
15‧‧‧爐心
16‧‧‧爐心側板(Core shroud)
17‧‧‧爐心下充氣部
18‧‧‧爐心上充氣部
19‧‧‧側板支承板(shroud support plate)
20‧‧‧側板頂蓋(shroud head)
21‧‧‧蒸汽水分離器(Steam-water separator)
22‧‧‧豎管(standpipe)
23‧‧‧蒸汽乾燥器(steam dryer)
25‧‧‧反應器再循環系統(reactor recirculation system)
26‧‧‧反應器再循環泵(reactor recirculation pump)
28‧‧‧吸入管
29‧‧‧排出管
30‧‧‧再循環入口噴嘴
31‧‧‧上升管(riser tube)
32‧‧‧肘管部
33‧‧‧入口混合器管(inlet-mixer pipe)
34‧‧‧漸擴管(diffuser)
35‧‧‧泵噴嘴
36‧‧‧鐘形口(bell mouth)
37‧‧‧泵平台(pump deck)
39‧‧‧機械性的嵌合部
40‧‧‧滑動接頭部(機械性的嵌合部)
41‧‧‧微小間隙(間隙)
43‧‧‧上升板
44‧‧‧上升托架
45‧‧‧楔形體
46‧‧‧固定螺絲
48、48B‧‧‧間隙流路
50、50A、50B、50C‧‧‧振動抑制裝置
51、51A、51A1、51B‧‧‧延伸流路(延伸間隙流路、前端尖細型間隙流路)
52‧‧‧金屬密封
53、53A、53B、53B1‧‧‧延伸套筒
53a、53b‧‧‧套筒構件(sleeve member)
55‧‧‧緊固手段(fastening mean)
56‧‧‧緊固板(板)
57‧‧‧螺栓
60、60B‧‧‧***導件
62‧‧‧周溝
64‧‧‧突出部
70‧‧‧振動抑制夾鉗(延伸套筒)
71a、71b‧‧‧夾鉗構件
72‧‧‧鉸鍊部(連結部)
74‧‧‧嵌合部
75‧‧‧六角螺栓(緊固手段)
76‧‧‧階段部
77、83‧‧‧楔狀塊
78、84‧‧‧固定銷(retaining pin)
80‧‧‧突起狀導件
81‧‧‧導件窗口
82‧‧‧六角螺栓
83‧‧‧楔狀塊
90‧‧‧迷宮式填料
第1圖:是顯示沸水型反應器(BWR)之縱剖面構造的構造圖。
第2圖:是顯示設於BWR之反應器壓力容器的噴射泵之實施形態的構造圖。
第3圖:是沿著第2圖之III-III線的俯視剖面圖。
第4圖:是顯示形成於形成於噴射泵的漸擴管與入口混合器管之連結部的滑動接頭部的剖面圖。
第5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6圖:是顯示第5圖的振動抑制裝置所具備之延伸套筒的分解及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7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8圖:是沿著第7圖之VIII-VIII線的俯視剖面圖。
第9圖:是用來說明將振動抑制裝置偏心設置於入口混合器管時,偏心設置與減振力(damping force)之關係的說明圖。
第10圖:(A)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縱剖面圖,(B)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俯視剖面 圖。
第11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12圖:是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縱剖面圖。
第13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14圖:(A)是放大顯示第13圖之A部的剖面圖,(B)是放大顯示第13圖之B部的剖面圖。
第15圖:為示意地顯示以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所構成之全體間隙流路(複數個間隙流路)的模式圖。
第16圖:是顯示振動抑制裝置之延伸間隙流路的出口寬度與自激振動產生限界之關係的圖。
第17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5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18圖:是沿著第17圖之XVIII-XVIII線的俯視剖面圖。
第19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6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20圖:是放大顯示第11圖之D部的局部剖面圖。
第21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之第7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第22圖:是顯示第7實施形態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23圖:是沿著第22圖之X-X線的剖面圖。
第24圖:是沿著第22圖之Y-Y線的剖面圖。
第25圖:是第22圖中Z-Z方向的箭號方向視圖。
以下,參考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沸水型反應器(以下稱為BWR)10的縱剖面圖,第2圖是顯示設在BWR10的降流部11之噴射泵12的概要圖。
BWR10,在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設有爐心15。在包圍該爐心15的爐心側板16與反應器壓力容器13之間,形成有套筒狀或者環狀的降流部11。在該降流部11,沿著周方向設有複數台噴射泵12。藉由該噴射泵12而形成:使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的一次冷卻材從爐心下充氣部17朝爐心15強制循環。圖號19,是用來支承爐心側板16的側板支承板。
在爐心15的上方,設有用來覆蓋爐心上充氣部18的側板頂蓋20。此外,蒸汽水分離器21是經由豎管22而設在側板頂蓋20的上方。在蒸汽水分離器21的上方設有蒸汽乾燥器23。接著,蒸汽水分離器21,令經汽水分離的蒸汽乾燥,並通過作為主要蒸汽的蒸汽系統而供給至圖面中未顯示的蒸汽渦輪(steam turbine),進而 驅動蒸汽渦輪。
另外,在反應器壓力容器13的外側,反應器再循環系統25設有2個系統。該反應器再循環系統25,是藉由作為外部泵的反應器再循環泵26,使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的一次冷卻材經由噴射泵12而朝爐心15強制循環,進而將爐心15所產生的熱量取出。反應器再循環系統25,控制反應器再循環泵26的泵速度,而改變冷卻材朝爐心15的供給流量,進而控制爐的熱輸出(產生的蒸汽量)。
噴射泵12,以均等的配置在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的降流部11設置有複數台,譬如16台或者20台。藉由沿著爐心15的外側周方向配置複數台的噴射泵12,能促使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的冷卻材強制循環。
噴射泵12的驅動流體,是作為外部泵之再循環泵26的排出流體。該驅動流體,是從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之下方的降流部11,經由吸入管28而導入反應器再循環泵26並形成升壓。經反應器再循環泵26升壓的驅動流體,通過排出管29在集管(header)(圖面中未顯示)被分歧成複數,並導向各驅動源12。
此外,反應器再循環泵26,具有可促使作為冷卻材的爐水循環的功能,由反應器再循環泵26所排出的爐水(驅動流體),如第2圖所示,通過排出管29朝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部之噴射泵12的上升管31流動,更進一步在肘管部32反轉而流向泵噴嘴35。在泵噴嘴 35,將周圍的爐水(被驅動流體)捲入的同時,將其導向入口混合器管33,而充分地使驅動流體與吸入流體混合。該混合流體,在漸擴管34恢復壓力而從爐心下充氣部17送往爐心15。
如第2圖所示,噴射泵12主要具有:從再循環入口噴嘴30豎起降流部11的上升管31;和被設在該上升管31的頂部,且彎折180度的肘管部32;和被設置於該肘管部32之下游測的入口混合器管33;及被設置於該入口混合器管33之下游測的漸擴管34。肘管部32,將從上升管31上升的驅動流體朝左右兩側分歧,並分別使其反轉,而導引至泵噴嘴35。
另外,噴射泵12具備:連接於彎折180度之肘管部32的泵噴嘴35;和藉由從該泵噴嘴35所噴射的驅動流體,使來自於「用來導引從周圍捲入之爐水的被驅動流體(吸入流體)之鐘形口36」的驅動流體與被驅動流體混合的入口混合器管33;及連接於該入口混合器管33之下游側的漸擴管34。漸擴管34,以其下端固定於泵平台37(請參考第1圖),並從漸擴管34將混合流體送入爐心下充氣部17。
噴射泵12,在肘管部32的入口部及漸擴管34設有機械性的嵌合部39、40,藉由該嵌合部39、40構成:可將肘管部32及泵噴嘴35、入口混合器管33卸下。入口混合器管33,藉由固定於上升管31的上升托架44,而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固定於上升管31。
另外,入口混合器管33的下端部,***並嵌合於漸擴管34的上部,漸擴管34之上部的機械性的嵌合部40構成滑動接頭部。
此外,噴射泵12的上升管31,由銲接於反應器壓力容器13之內周壁的上升板43所固定支承。如第3圖所示,在該上升管31的兩側,固定有用來安裝入口混合器管33的上升托架44。在該上升托架44,入口混合器管33是由楔形體45及固定螺絲46形成3點支承,並形成固定。
如第4圖所示,在入口混合器管33的下端部形成有鼓出部,另外入口混合器管33的下部,嵌合於漸擴管34的上部而構成滑動接頭部40(=機械性的嵌合部40)。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是利用滑動接頭部40而形成結合。滑動接頭部40,為了熱膨脹的吸收和確保設置時的調整量,設有細微的間隙(微小間隙)41,而形成有本身為微小間隙流路的間隙流路48。在形成於「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因噴射泵12內之流體壓送壓力所引起的間隙流動,作為洩漏流動(leakage-flow)而產生。
位於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構成朝向間隙流動的方向(下游側)逐漸擴張的擴大型間隙流路形狀。在「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構成擴大型間隙流路形狀」的場合中,間隙流動的附加衰減(additive damping)容易作為負的 減振力而作用。就實際現象而言,間隙流量在超過某些臨界值的時間點,流體的流動成為不穩定的狀態,將伴隨著被稱為自激振動的較大振幅而產生振動。相反地,在朝向間隙流動的方向逐漸縮小型之間隙流路形狀的場合中,間隙流動的附加衰減將作為正的減振力而發揮振動制振力,可抑制自激振動。
構成於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機械性的嵌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為小於等於1mm,最好是形成0.13mm~0.3mm的微小間隙41。因此,經由滑動接頭部40的微小間隙41而流動於擴大型間隙流路48的間隙流量(洩漏流量),雖然是噴射泵12之整體流量的0.1%左右或者更少的微量流量,但也存在數十分之1~數百分之1的程度。由於該間隙流量,而有產生自激振動的疑慮。為了防止因流動於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量而引發自激振動,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將振動抑制裝置50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以延長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
如第5圖所示,振動抑制裝置50在漸擴管34的頂部構成:使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延長的延伸流路51。延伸流路51構成延伸間隙流路,是藉由「隔著金屬密封52而設置於漸擴管34上部的延伸套筒53」,而形成於其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之間。
如第6圖所示,振動抑制裝置50,是將2分割型的半圓筒狀套筒構件53a、53b接合而形成延伸套筒 53,並從外側使緊固板56抵接於該延伸套筒53的接合面,利用螺栓57固定於接合面兩側的螺栓孔58。為了防止流體洩漏,接合面的形狀可以是具有段差的面,也可以考慮平面形狀以外的各種形狀。
此外,如第5圖所示,延伸套筒53其內周面形成錐形,且朝向從漸擴管34的頂部分離(下游側)方向逐漸縮小地構成前端尖細的形狀。延伸套筒53的外徑,是構成與漸擴管34的外徑大致相等。延伸套筒53的套筒長度(高度),譬如是構成40mm~90mm左右。延伸套筒53的套筒長度,是構成與***漸擴管34之入口混合器管33的***長度幾乎相同。
在第1實施形態中,將振動抑制裝置50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該振動抑制裝置50經形狀設定,而形成:形成於延伸套筒53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間之延伸間隙流路(=延伸流路)51的形狀,並將形狀設定成:相對於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形成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
振動抑制裝置50,藉由將延伸間隙流路51的形狀設定成前端尖細型的流路形狀,可輕易地將因「通過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的間隙流動(洩漏流動)」所引起的附加衰減,作為正的減振力發揮作用。藉由追加設置延伸間隙流路51也就是指延伸流路,可將流動於前端尖細型之延伸間隙流路51的間隙流動,作為正的減振力而發揮作用。即使把延伸間隙流路51構成前端 尖細型流路,而對間隙流動賦予正的減振力,由於不會令入口混合器管33的形狀變更,因使可繼續使用現存的入口混合器管33。
如此一來,藉由在設於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構成「形成前端尖細型流路的延伸間隙流路51」,可令正的減振力作用在流動於延伸間隙流路51的間隙流動,進而達到振動抑制。倘若執行延伸間隙流路51的形狀設定,使「作用在流動於延伸間隙流路51之間隙流動」的正的減振力,大於「流動於滑動接頭部40之負的減振力」,可使作用於具有「滑動接頭部40的擴大型間隙流路48、與前端尖細形狀的間隙流路」之整個間隙流路48、51的全部附加衰減,作為正的減振力發揮作用,可具有自激振動的振動抑制效果。
此外,當該振動抑制裝置50的設置時,由於不必變更入口混合器管33和漸擴管34的形狀,因此不必更換上述兩個構件,可維持噴射泵12的流動特性。噴射泵12的流動特性,是對應於噴射泵12的MN特性,係根據表示「相對於核能發電廠的必要流量,需要多少程度的泵驅動」之MN比的大小來判斷。而MN特性是表示:表示總流量相對於驅動流量的M比、與表示噴射泵12的揚程相對於驅動揚程的N比之間的關係。具體地說,噴射泵12的性能,可由流量比(M比=Qs/Qn)、壓力比(N比=(Pd-Ps)/(Pn-Pd))來表示。此外,噴射泵12的效率,能以η=M比*N比*100(%)來表示。P為壓力(全 壓),Q為流量,而指數(index)n、s、d則分別表示噴嘴流(驅動流)、吸入流(被驅動流)、漸擴管流(排出流)。
除此之外,藉由將金屬密封52挾持於「漸擴管34的上部端面、與振動抑制裝置50之延伸套筒53的下部端面之間的間隙」,可消弭流體從兩端面間之間隙的洩漏。此外,如第6圖所示,振動抑制裝置50是形成:在入口混合器管33的周圍安裝成環狀的分割構造。亦即,形成以下的構造:在振動抑制裝置50的套筒構件53a、53b設置螺栓孔58,並在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後,透過緊固板56由螺栓57鎖緊延伸套筒53。藉此,可在不從漸擴管34卸下的狀態下,安裝或者設置入口混合器管33。
在第1實施形態的振動抑制裝置50中,包含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與延伸間隙流路51,為了使「因作用於整體之間隙流路48、51的流體所引發的附加衰減」成為正值,而設定延伸套筒53之延伸間隙流路51的形狀。因流體所引發的附加衰減,是根據流動於整體之間隙流路48、51的間隙流動(微小流動、洩漏流動)的流體慣性(力)、與流路抵抗(力)的關係所決定。在因流體所引發的附加慣性為正的場合中,自激振動不會產生。
在第1實施形態的振動抑制裝置50中,包含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與延伸套筒53的延伸間隙 流路51,為了消除「因作用於整體之間隙流路48、51的流體所引發附加衰減」變成負值的條件,並將「使流體的附加衰減變成負值的條件」排除於核能發電廠之實機運轉的條件之外,乃設定延伸套筒53之延伸間隙流路51的形狀。
(第1實施形態的效果)
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以不更換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地維持噴射泵12的流動特性,並且抑制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的結合部也就是指滑動接頭部40中,可能藉由「因噴射泵12內的流體壓送壓力所引發之間隙流動」而產生的自激振動。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7~9圖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
當說明第2實施形態時,由於沸水型反應器10的整體構造與第1、2圖所示的BWR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並對重複的說明予以簡化。
第7圖,是顯示BWR10所使用之噴射泵12A的振動抑制裝置50A之第2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之噴射泵12A的振動抑制裝置50A,具有:被設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結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及被設置於漸擴管34上部的延伸套筒53A。振動抑制裝置50A的延伸套筒53A,亦可隔著金屬密封而設在漸 擴管34的上部。
振動抑制裝置50A被設定於漸擴管34的上部,並形成有作為「使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延長的延伸流路」的延伸間隙流路51A。該振動抑制裝置50A,是將「由延伸套筒53A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延伸間隙流路51」的形狀,設定成:相對於滑動接頭部40的擴大型間隙流路48,形成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形狀。除此之外,如第8圖所示,延伸套筒53A的內周面,是對入口混合器管33形成偏心設置。在第8圖中,在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具備:呈偏心設置之延伸套筒53A的內周面所接觸的接觸點CP。
在第2實施形態所顯示的振動抑制裝置50A中,因通過「結合於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之間的滑動接頭部40的擴大型間隙流路48」的間隙流動所引發的附加衰減,容易作為負的減振力而發揮作用,但藉由追加設置前端尖細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51A,便可作為正的減振力而發揮作用。只要設定延伸間隙流路51A的形狀使該正的減振力大於負的減振力,便能使作用於「具有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與延伸間隙流路51A之整個間隙流路48、51」的總附加衰減,作為正的減振力而發揮作用。該噴射泵12,具有自激振動的抑制效果。在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將振動抑制裝置50A的內周面對入口混合器管33形成偏心設置,可使在延伸間隙流路51A處之正的減振力(振動制振力)變大。
接著,說明振動抑制裝置50A對入口混合器管33的偏心設置與減振力的關係。
第9圖係顯示:針對與「為了作用負的減振力而對間隙流路做了設定之噴射泵12的滑動接頭部40」相同的環狀間隙流路,就間隙流量、與形成環狀間隙流路的構造物(入口混合器管33及延伸套筒53A)之振動振幅的關係,進行實驗的結果。而實驗的結果,是針對偏心率為0%(同心設置)、25%、50%的3種條件執行實驗的結果。偏心率是以下述的計算式所表示。
偏心率=a/Hmin
Hmin:同心設置狀態下的最小間隙寬度
a:從同心設置狀態下的中心位置起的位移量
一旦從入口混合器管33與延伸套筒53A呈同心(配置)的狀態,使延伸套筒53A偏心設置而移動,延伸套筒53A將從入口混合器管33的中心起,形成位移量a的移動。相反地,相當於使入口混合器管33,從延伸套筒53A的中心起,以位移量a朝相反方向形成相對性位移。延伸套筒53A接觸於入口混合器管33狀態,成為偏心率100%。
此外,第9圖中的流量及振幅,是以各最大值形成無因次(dimensionless)化所表示。如此一來,自激振動將以「振幅急速增大的流量」而啟動,偏心率越大,振動產生的開始流量變得越大。亦即,可得知自激振動變得不易產生。換言之,藉由使振動抑制裝置50A的延伸套 筒53A對入口混合器管33形成偏心配置,即使在作用負的減振力的場合中,也能使振動的產生減緩,可得知具有助長抑制自激振動的效果。
此外,在偏心率形成100%,且延伸套筒53A為了包圍入口混合器管33而具有用來接觸之接觸點CP的場合中,相對於振動,延伸套筒53A藉由接觸,與入口混合器管33保持機械性的接觸,而承受結構性的減振力。在並未接觸的場合中,雖然可藉由「因流體所引發之正的減振力」而形成抑制,一旦形成接觸,可更進一步藉由機械性的接觸,而添加「因構造所衍生之正的減振力」,使抑制效果更進一步提升。不僅如此,一旦在接觸點CP對入口混合器管33施加橫向荷重,該橫向荷重將成為入口混合器管33產生振動時的抵抗力,具有使振動振幅變小的效果。
(第2實施形態的效果)
在第2實施形態中,即使設置振動抑制裝置50A,由於不必變更入口混合器管33和漸擴管34的形狀,因此不必更換上述兩個構件,可維持噴射泵12的流動特性,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據第2實施形態,可以不更換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地維持噴射泵12的流動特性,並且抑制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的結合部也就是指滑動接頭部40中,可能藉由「因噴射泵12內的流體壓送 壓力所引發之間隙流動」而產生的自激振動。而在第7圖及第8圖的說明中,雖然振動抑制裝置50A具有「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接觸的接觸點CP」,但是即使未形成接觸,只要形成偏心設置同樣能獲得正的減振力的這點,可從第9圖的實驗結果而得知。
(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在第2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將延伸套筒53A對入口混合器管33設成偏心接觸」,但在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中,也可以如第10圖(A)、(B)所示,在延伸套筒53內部的局部設置突出部64,而形成在不偏心的狀態下形成接觸的構造。
在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中,可達到與第2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在第10圖(A)及(B)所示的振動抑制裝置50A中,藉由將突出部64設在延伸套筒53的內面並使其接觸於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而在被設於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A,形成前端尖細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51A1,可對間隙流動作用正的減振力。可將作用於「由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與前端尖細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51A1所構成之整體的間隙流路48、51A1」的整個(流體)的附加衰減,作為正的減振力發揮作用,能具有自激振動的振動抑制效果。
〔第3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11圖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
在第3實施形態中,由於沸水型反應器10的整體構造與第1、2圖所示的BWR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並對重複的說明予以省略或者簡化。
第11圖,是顯示BWR10所使用之噴射泵12B的振動抑制裝置50B之第3實施形態的部分縱剖面圖。第3實施形態所示之噴射泵12B的振動抑制裝置50B,具有「被設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結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被設置在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B」,為了能使朝漸擴管34上部的設置變得容易,因此振動抑制裝置50B設有***導件60。***導件60,其***前端側構成前端尖細形狀的楔型,使流動於擴大型間隙流路48B的間隙流動變得平順。
振動抑制裝置50B,在延伸套筒53B的下部,一體地具備複數個可***「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B」的***導件60。藉由該***導件60而設置成:可使延伸套筒53B朝向「漸擴管34上部之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B」的***,順利地受到導引。
此外,當將振動抑制裝置50B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時,亦可在漸擴管34與延伸套筒53B之間的接合部,設置防止流體之漏液的金屬密封。
在第3實施形態之噴射泵12B的振動抑制裝置50B中,對從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B的 上部到下游側之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51B,施以形狀變更,使整體的間隙流路形狀成為順暢的流路構造。上述的形狀變更,振動抑制裝置50B可降低延伸套筒53B的厚度。此外,使振動抑制裝置50B的定位變得容易。
第3實施形態,是考慮到振動抑制裝置50B的安裝性,藉由在延伸套筒53B之下端部的內周側,一體地設有朝第11圖的下方突出的***導件60,而改善延伸套筒53B朝漸擴管34上部的安裝性。
(第3實施形態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噴射泵12B的振動抑制裝置50B,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之結合部也就是指滑動接頭部40,可提將高振動抑制裝置50B設置於漸擴管34上部的安裝性,能不更換入口混合器管33和漸擴管34地維持噴射泵12B的流動特性,並能抑制可能受到「因噴射泵12B內之流體壓送壓力所引發之間隙流動」的影響而產生的自激振動。
而***導件60,亦可遍及延伸套筒53B下端的全周而設置,或亦可採用一定間隔(譬如每隔90°)而設置複數個。
(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雖然第3實施形態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50B,是以「將***導件60設於延伸套筒53之下端部的內周」的例 子進行了說明,但是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則如同如第12圖所示,是將***導件60B設置於延伸套筒53B1的下端部外周側。
而***導件60B,亦可遍及延伸套筒53B下端的全周而設置,或亦可採用一定間隔(譬如每隔90°)而設置複數個。
(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效果)
在本變形例所揭示之噴射泵12B的振動抑制裝置50B中,也是能藉由在延伸套筒53B1的下端部外周側一體地具備***導件60B,提升振動抑制裝置50B的安裝性,且可設置於漸擴管34上部。既能維持噴射泵12B的流動特性,又能在不更換入口混合器管33和漸擴管34的狀態下,抑制可能受到「因噴射泵12B內之流體壓送壓力所引發之間隙流動」的影響而產生的自激振動。
〔第4實施形態〕
第13~15圖,是顯示本發明中第4實施形態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的縱剖面圖。
在第4實施形態中,由於沸水型反應器10的整體構造與第1、2圖所示的BWR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並對重複的說明予以省略或者簡化。
第13圖,是顯示BWR10所使用之噴射泵12C的振動抑制裝置50之第4實施形態的部分縱剖面 圖。第4實施形態所示之噴射泵12C的振動抑制裝置50C,具有「被設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結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被設置在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C」,振動抑制裝置50C在延伸套筒53C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前端尖細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51C。由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與延伸間隙流路51C形成整體的間隙流路48、51C。此外,形成於振動抑制裝置50C之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之外周面的延伸間隙流路51C,相對於間隙流動,形成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形狀,且如第14圖(A)及(B)所示,延伸間隙流路51C的出口寬度W0形成:小於等於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之最小間隙寬度Wmin的5.3倍。亦即,符合W0/Wmin≦5.3的關係。
針對因為「受到間隙流路所導引之間隙的流動」而產生之自激振動的發生臨界流量,由間隙流動場(field)的運動方程式(equation of motion)與連續方程式(equation of continuity)所導出,並藉由判斷「作用於間隙壁面之不穩定流體力(unsteady fluid force)方程式的減振力項(damping force term)之附加衰減係數」的正負所表示。
在「單純的楔型間隙流路中,經無因次化之間隙流動的運動方程式與連續方程式;及入口、出口的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為不穩定流體」的場合中,一般是以下述的控制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的式 (1)~(4)所表示。
在上述的式中,
p(y):壓力振幅
q(y):流量振幅
h(y):間隙量
y:間隙流路的軸方向距離
e:間隙壁面的振幅
qw:間隙壁面的速度振幅
ω:角頻(angular frequency)
β:流路的有效壓力損失係數
γ:無因次摩擦係數
ζin:流路入口壓力損失係數
ζex:流路出口壓力損失係數
此外,y=0是表示間隙流路的入口,y=1是表示間隙流路的出口。
藉由將上述控制方程式的式(1)~(4)予以耦合 (coupled),並積分於間隙流路的流路方向,可獲得不穩定流體力的控制方程式。
如同本實施形態之四通閥(four-way valve)的振動抑制裝置50C般,在將振動抑制裝置50C設置於滑動接頭部40時之整體的間隙流路48、51C,如第13圖所示,成為複雜的間隙流路形狀。針對該複雜的間隙流路已形成模式化的場合,從前述式(1)使式(4)形成離散化(discretization),可從各流路要件的轉移矩陣(transfer matrix)計算,回復至不穩定流體的控制方程式。在本案中,第15圖的Y表示間隙軸方向,Z表示間隙寬度方向,具有下標(suffix)的各個圖號h、l、p、q分別表示:間隙量(流路寬度)、複雜間隙流路之各流路要件的長度、各流路要件的壓力(擴幅)及個流路要件的流量(振幅)。
在將間隙流動視為是平行於Y軸的一維流動(one-dimensional flow)的場合中,一旦使根據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式(Navier-Stokes equations)所導出的式(1)、及根據二維之非壓縮流體的連續方程式所導出的式(2)形成離散化,間隙流路的第n個流路要件的轉移矩陣便能以下述的式(5)來表示。
但是,在流路要件的轉移矩陣式(5)之右邊的行列(矩陣)要件的成分中的An、Bn、Dn、En及Gn, An、Bn是從式(1)右邊第1項(對流路振幅q(y)形成比例的項)的係數所導出, Dn是從式(1)右邊第2項(流路振幅q(y)之傾斜的項)的係數所導出, En是從式(1)的右邊第3項(間隙壁面(位移)之擴幅e的項)的係數所導出, Gn是從經離散化之式(2)的間隙壁面的速度振幅qw所導出。
在此,ln意味著:分割成N個之複雜間隙流路的第n個流路要件的長度。將複雜間隙流路分割成N個的各流路元件l1、...ln、...lN中,各個圖號h、l、p、q為無因次量。
此外,複雜間隙流路的入口要件、及出口要件的轉移矩陣,分別能以下述的式(6)、式(7)表示。
根據式(5)、式(6)及式(7),只要將這些式沿著複雜間隙流路相乘,便能如式(8)所示,依序求出壓力振幅和流量振幅。在此,M為各流路要件的轉移矩陣。
此外,在從複雜間隙流路的入口之前起、到出口之後為止相乘的場合中,整體流路要件的轉移矩陣可回復至以下的形式。
根據式(9),在入口,流量振幅能以下述的形式導 出。
一旦將式(10)代入式(8),便如以下的式(11)所示,無因次壓力振幅pn+1,能以間隙壁面的無因次振幅e與間隙壁面的無因次速度振幅qw的關係式(振動方程式)來表示。
如式(11)所示,壓力振幅pn+1,是以間隙壁面的速度振幅qw的比例部、與間隙壁面的振幅e的比例部的總和所表示。
藉由將表示無因次壓力振幅pn+1的式(11),從間隙流路的入口到出口為止施以數值積分 (numerical integration),不穩定流體力振幅f’,能以「間隙壁面的無因次振幅e的比例係數Cfe、與間隙壁面的無因次速度振幅qw的比係係數cfw的關係式(振幅方程式)」來表示。
在此,式(12)的各比例係數Cfw及Cfe,是將各流路要件長度積算於式(11)之各流路要件的係數Cpwn及Cpen,而能以總和的形式來表示。
式(13)、式(14)所表示的係數為複數(complex number),倘若將式(12)分成實部(real part)與虛部(imaginary part)並重新撰寫,便如式(15)所表示。
在此,qw為間隙壁面的速度振幅,倘若間隙壁面以各角頻ω形成振動,則以qw=iωe表示。
此外,由於位移與不穩定流體力可如式(16)、式(17)所定義,因此可從式(15)獲得如式(18)所示之不穩定流體力的控制方程式。
亦即,在式(18)的不穩定流體力中,右邊第1項之加速度的係數意味著附加質量,第2項的速度係數意味著附加衰減,第3項意味著附加剛性。由於右邊的各項,是附加於噴射泵之振動抑制裝置50c的構造側,因此正負逆轉而作為所附加的值。
由於式(18)右邊各項的係數,是依據流動於複雜間隙流路48、51C的間隙流量(流速)而變動,因流體所引起而朝構造側作用之右邊第2項的附加衰減,如下述的式(19)所示,可在成為負值的流量領域,發生因間隙流動所以起的自激振動。
亦即,意味著在式(19)左邊成為「0」的間隙流量條件下,開始產生自激振動。
第16圖,是顯示在噴射泵12C的振動抑制裝置50C中,當實際將振動抑制裝置50設置於滑動接頭部40時,改變延伸間隙流路51C的出口W0,並以實線F求出當式(19)左邊成為「0」的自激振動開始產生時,與間 隙流量(產生的臨界值流量)之間的關係。圖面中的一點鎖線G是表示:當未設置振動抑制裝置50C的延伸套筒53C時,開始產生自激振動的間隙流量(產生的臨界流量)。
第16圖所示產生的臨界流量之圖表的橫軸,是將振動抑制裝置50C設置於滑動接頭部40時,間隙流路的出口寬度W0。在此,是以相對於「由漸擴管34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滑動接頭部40的最小間隙寬度Wmin」的比來表示。第16圖所是之圖表的縱軸,就產生的臨界流量而言,是以相對於「未設置振動抑制裝置50C時,產生的臨界流量」的比來表示。
如此一來,一旦「將振動抑制裝置50C設置於滑動接頭部40時之延伸間隙流路51C的出口寬度W0」成為小於等於「由漸擴管34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滑動接頭部40的最小間隙寬度Wmin」的5.3倍的條件,產生的臨界流量將大於未設置振動抑制裝置50C時之產生的臨界流量。亦即,而提高對自激振動的餘裕(margin),而發揮振動抑制效果。不僅如此,一旦延伸間隙流路51C的出口寬度W0成為小於等於「由漸擴管34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滑動接頭部40的最小間隙寬度Wmin」的3.2倍,便沒有式(19)右邊成為「0」的條件。換言之,形成自激振動不會產生的條件。
此外,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由於振動 抑制裝置50是在入口混合器管33的周圍安裝成圓環狀,因使振動抑制裝置50C構成分割構造。如第6圖所示,藉由形成以下的構造,可將入口混合器管33設置成不能移動:在「構成振動抑制裝置50C的延伸套筒53」設置螺栓孔58,並在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之後,隔著緊固板56並利用螺栓57鎖緊。
另外,即使設置了上述的振動抑制裝置50C,由於不必變更入口混合器管33和漸擴管34的形狀,因此不必更換上述兩個構件,可維持噴射泵12C的流動特性。
(第4實施形態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的結合部也就是指滑動接頭部40中,有可能藉由「起因於噴射泵12C內的流體壓送壓力,而發生於間隙流路48的間隙流動」而產生的自激振動,可使其產生的臨界流量增加,能擴大對自激振動的餘裕,能使其具有振動抑制效果。
〔第5實施形態〕
第17圖及第18圖,是顯示本發明中第5實施形態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的縱剖面圖及俯視剖面圖。
在第5實施形態中,由於沸水型反應器10的整體構造與第1、2圖所示的BWR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 造標示相同的圖號,並對重複的說明予以省略或者簡化。
第17圖,是顯示BWR10所使用之噴射泵12D的振動抑制裝置50D之第5實施形態的部分縱剖面圖。第5實施形態所示之噴射泵12D的振動抑制裝置50D,具有「被設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結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及「被設置在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D」,振動抑制裝置50D在延伸套筒53D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前端尖細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51D。由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與延伸間隙流路51D形成整體的間隙流路48、51D。接著,延伸間隙流路51D,對間隙流動形成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形狀,且構成延伸間隙流路51D的出口寬度符合:小於等於滑動接頭部40之最小間隙的5.3倍。
如第17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振動抑制裝置50D,為了延長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是在漸擴管34的上部設置振動抑制裝置50D。由振動抑制裝置50D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延伸間隙流路51D的形狀,被設定成:對間隙流動形成前端尖細型的流路。
此外,如第18圖所示,由振動抑制裝置50D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延伸間隙流路51D的出口寬度,是沿著入口混合器管33之外周面的周方向而依序變化,振動抑制裝置50D的內周面形狀是形成橢圓形狀或者長圓形狀。形成於振動抑制裝置50D之 內周面側的延伸間隙流路51D之長徑部的出口寬度符合:小於等於由漸擴管34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所形成之滑動接頭部40的最小間隙的5.3倍。如此一來,與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效果相同,能提高對自激振動的餘裕,而獲得振動抑制的效果。
此外,在振動抑制裝置50D之延伸套筒53D內周面的短徑部,於兩個位置具有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接觸的接觸點。藉由2點接觸,可接受相對於振動的結構性減振力,加上因結構所產生之正的減振力,而提高振動抑制效果。
不僅如此,一旦振動抑制裝置50D在接觸點對入口混合器管33施加橫向荷重,該橫向荷重將成為入口混合器管33產生振動時的抵抗力,具有使振動振幅變小之抑制振動振幅的效果。
另外,即使設置了上述的振動抑制裝置50D,由於不必變更入口混合器管33和漸擴管34的形狀,因此不必更換上述兩個構件,可維持噴射泵12D的流動特性。
(第5實施形態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的結合部也就是指滑動接頭部40中,有可能藉由「由噴射泵12D內的流體壓送壓力所引發之間隙流路的間隙流動」而產生的自激振動,可使其產生的臨界流量增加,能擴大對 自激振動的餘裕,能使其具有振動抑制效果。
〔第6實施形態〕
第19圖及第20圖,是顯示本發明中第6實施形態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的構造圖。
在第6實施形態中,由於沸水型反應器10的整體構造與第1、2圖所示的BWR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並對重複的說明予以省略或者簡化。
第19圖,是顯示BWR10所使用之噴射泵12E的振動抑制裝置50E之第6實施形態的部分縱剖面圖。第6實施形態所示之噴射泵12E的振動抑制裝置50E,具有「被設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結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及「被設置在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E」,振動抑制裝置50E在延伸套筒53E的內周面,將迷宮(labyrinth)狀的周溝62(請參考第20圖)形成階梯狀或者傾斜狀、螺旋狀。
第6實施形態所示之噴射泵12E的振動抑制裝置50E,與第1實施形態所示的構造相同,為了延長被設在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間之結合部的滑動接頭部40的擴大型間隙流路48,而在漸擴管34的上部設置振動抑制裝置50E。振動抑制裝置50E構成:在連接於滑動接頭部40之擴大型間隙流路48的上部(下游側),使作為延伸流路的延伸間隙流路51E,成為前端尖細型間隙流路(延伸流路)。
在第6實施形態中,被設置於漸擴管34上部的振動抑制裝置50E,為了延長滑動接頭部40的擴大型間隙流路48,而將延伸間隙流路51E構成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為了使作用於整個間隙流路之總附加衰減作為正的減振力(振動制振力)而發揮作用,振動抑制裝置50E之延伸套筒53E的內周面被施以形狀設定。此外,第20圖所示,在延伸套筒53E的內周面設有迷宮狀的周溝62。藉由迷宮狀周溝62,具有自激振動的抑制效果,且藉由迷宮狀周溝62,可擾亂間隙流動(洩漏流動)之流體的流動,使間隙流路整體的抵抗增大而變得難以流動。亦即,只要噴射泵12E內的流體壓送壓力相同,由於具有迷宮狀周溝62時,間隙流動本身受到抑制,因此具有更近一步助長自激振動之抑制的效果。而迷宮狀的周溝62,相對於間隙流動(洩漏流動)的方向,並非僅在垂直方向上多重地設置,也可以設成斜方向或螺旋狀、階梯狀,此外,迷宮狀周溝62的深度亦可不一致。迷宮狀周溝62的溝寬及深度為數mm以內,譬如形成2mm的程度。
(第6實施形態的效果)
此外,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噴射泵12E的振動抑制裝置50E,可以不更換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地維持噴射泵12E的流動特性,並且抑制入口混合器管33與漸擴管34的結合部也就是指滑動接頭部40中,可能藉由「因 噴射泵12E內的流體壓送壓力所引發之間隙流動」而產生的自激振動。
〔第7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21~24圖說明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
當說明第7實施形態時,由於沸水型反應器(BWR)10的整體構造與第1、2圖所示的BWR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並對重複的說明予以省略或者簡化。根據本實施形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50F,其基本性的構造與第5圖所示的振動抑制裝置50相同。
第21圖,是顯示將「構成振動抑制裝置50F的振動抑制夾鉗70」設置於漸擴管34上部的例子。振動抑制夾鉗70是由延伸套筒所構成,並且構成:可藉由構成連結部的鉸鍊72,使二分割型之半圓筒狀的夾鉗構件(套筒構件)71a、71b結合成可執行開閉動作。成對的夾鉗構件71a、71b,其中一端是利用帶頭螺栓73而形成鉸鍊結合,進而構成可以開閉。夾鉗構件71a、71b之相反側的另一端,是藉由嵌合部74而構成凹凸結合。
振動抑制夾鉗(延伸套筒)70,如第21圖所示,在開啟嵌合部74的狀態下,採用圖面中未顯示的吊車(hoist)吊掛入反應器壓力容器13內。經吊入的振動抑制夾鉗70,在漸擴管34的上部附近停止。在該狀態下,一旦從外側圍繞入口混合器管33的周圍後關閉嵌合 部74,便如第22圖所示,形成圓環狀的振動抑制夾鉗70。
如第21圖及第23圖所示,在振動抑制夾鉗70,是將六角螺栓75作為緊固手段貫穿其中一側的夾鉗構件71b而形成支承,將楔狀塊77可自由升降地旋鎖結合於該六角螺栓75。六角螺栓75在中途形成有周溝,將鎖銷(locking pin)卡合於該周溝,可防止六角螺栓75的拔出。如此一來,可將六角螺栓75***其中一側的夾鉗構件71b,並支承成可自由轉動。
本身是延伸套筒的振動抑制夾鉗70,構成有:藉由將成對的夾鉗構件71a、71b關閉,並使其凹凸結合而形成嵌合的嵌合部74。一旦轉動操作六角螺栓75,將使楔狀塊77下降。藉由該下降的動作,楔狀塊77之向下的傾斜面將抵接於另一個夾鉗構件71b的外周側肩部(朝上的傾斜面)79,使夾鉗構件71b壓接於漸擴管34的頂部。
在振動抑制夾鉗70,於內周設形成有周方向的突出部。一旦夾鉗構件71b壓接於漸擴管34的頂部,該周方向的突出部將構成:從上方抵接於「形成在漸擴管34之頂部內周側的階段部76」,而形成面接觸。
此外,漸擴管34如第21圖及第22圖所示,將構成複數個(譬如4個)葉片的突起狀導件80在上部設成放射狀。突起狀導件80,是採用「在漸擴管34的上部外側,朝向斜上方突出」的狀態設成一體。對應於突起 狀導件80,在圓環狀的振動抑制夾鉗70形成有:用來導引升降的導引窗口81。接著,在振動抑制夾鉗70下降時,導引窗口81被突起狀導件80所***而形成導引,使振動抑制夾鉗70設置於漸擴管34上。
如第24圖所示,在將振動抑制夾鉗70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後,藉由轉動操作位於突起狀導件80附近之譬如4個位置的六角螺栓82,可使與六角螺栓旋鎖結合的旋鎖結合的楔形塊83,沿著振動抑制夾鉗70而朝上方移動。藉由使楔形塊83之向上的傾斜面壓接於突起狀導件80的下端(向上的傾斜面),可使振動抑制夾鉗70挾持漸擴管34並形成固定。將振動抑制夾鉗70固定於漸擴管34上並形成設置後,如第23圖所示,轉動操作嵌合部74的六角螺栓75,強力地將振動抑制夾鉗70壓接於漸擴管34上並形成固定。此外,如第24圖所示,位於突起狀導件80附近的六角螺栓82,在途中設有周溝,將鎖銷84嵌合於該周溝,可防止六角螺栓82的拔出。藉由轉動操作六角螺栓82,可自由升降地導引楔形塊83。
另外,藉由將「構成振動抑制裝置50F的振動抑制夾鉗70」固定於漸擴管34的上部形成設置,無須執行既設之入口混合器管33的更換,噴射泵12F便能將振動抑制裝置50F穩定地設置於漸擴管34的上部。
構成振動抑制裝置50F的振動抑制夾鉗70,如第5圖中括號的圖號所示,在漸擴管34的上部形成: 使滑動接頭40的間隙流路48延長的延伸間隙流路(51F)。振動抑制夾鉗(70)構成延伸套筒,並由振動抑制夾鉗(70)的內周面與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形成延伸間隙流路(51F)。延伸間隙流路(51F)被設定成:其流路形狀相對於間隙流動,成為前端尖細型的流路。
藉由將「由振動抑制夾鉗(70)所形成的延伸間隙流路(51F)」設定成前端尖細型的流路,即使因間隙流路所引起的附加衰減作為負的減振力而作用於滑動接頭40的擴大型間隙流路48,在延伸間隙流路(51F)也能作為正的減振力而發揮作用。只要設定延伸間隙流路(51F)的形狀使正的減振力大於負的減振力,便能使作用於「具有滑動接頭部40的間隙流路48、與延伸間隙流路(51F)之整個間隙流路48、(51F)」的總附加衰減,作為正的減振力而發揮作用,因此可獲得自激振動的振動抑制效果。
此外,即使設置振動抑制夾鉗70,噴射泵12F的入口混合器管33及漸擴管34也能使用既設的構件,不需要更換。因此,即使不更換入口混合器管33及漸擴管34,也能維持噴射泵12F的流動特性。即使在漸擴管34頂部的內部因自激振動而產生磨耗的場合中,由於藉由振動抑制夾鉗70的設置,可形成新的「前端尖細型的延伸間隙流路51F」,因此可抑制振動。
(第7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第7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可在設置「構成第5圖所示之振動抑制裝置50F的振動抑制夾鉗(70)」時,執行「形成於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與延伸間隙流路(70)的內周面間之延伸間隙流路(51F)」的形狀調整。
如第22圖及第25圖所示,振動抑制夾鉗70形成延伸套筒,且在成對之半圓筒狀夾鉗構件71a、71b的連結部鉸鍊72及嵌合部,具有一層或多層之階梯嵌合構造的迷宮式填料90被設置在半徑方向上。迷宮式填料90,在漸擴管34的切線方向上設有調整量,藉由該調整量,可調整入口混合器管33與振動抑制夾鉗70之間的間隙形狀。此外,藉由迷宮式填料90,可防止來自於振動抑制夾鉗70的連結部72及嵌合部74的洩漏流動,因使具有階梯狀之迷宮式填料90的階梯彼此形成接觸的接合面。而迷宮式填料90的形狀和位置並不侷限於以上的說明,只要是在夾鉗的切線方向上可令平行的面形成接觸的接合面即可。舉例來說,亦可如第25圖所示,將階梯部設在中央附近,而非夾鉗軸方向的端部。此外,也不侷限於具有段差的形狀,也可以將凸部設在夾鉗構件71a、71b的其中一個,並將凹部設在另一個,而形成該凸部與凹部嵌合的形狀。
此外,如第22圖及第24圖所示,當將「構成振動抑制裝置50F的振動抑制夾鉗70」設置於漸擴管34上時,在轉動譬如4個六角螺栓82以便於將振動抑制夾 鉗70固定於漸擴管34上之前,藉由從外側將振動抑制夾鉗70按壓於必要的方向,譬如從「將連結部72與嵌合部74予以連結的直徑方向」起旋轉90度的方向,可使振動抑制夾鉗70的內周面局部接觸於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
在此之後,如第22圖及第24圖所示,轉動操作六角螺栓82,使楔形塊83之朝上的傾斜面向上移動並壓接於突起狀導件80的下端(向下的傾斜面),藉此使振動抑制夾鉗70固定於漸擴管34。
此外,如第22圖及第23圖所示,在振動抑制夾鉗70的嵌合部74附近設有六角螺栓75及楔狀塊77,可藉由轉動操作六角螺栓75,使楔狀塊77沿著振動抑制夾鉗70朝下方移動,並藉由使振動抑制夾鉗70的嵌合部74壓接於漸擴管34而穩定地形成固定。
(第7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效果)
在本變形例中,在將振動抑制夾鉗70設置於漸擴管34上時,可藉由轉動操作六角螺栓75、82,而調整「形成於入口混合器管33的外周面與振動抑制夾鉗70的內周面之延伸間隙流路51F的流路形狀」。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幾個實施形態,但是上述的實施形態僅是作為例子所提示的形態,本發明的範圍並不侷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這些嶄新的實施形態,能以其他的各種形態實施,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 圍內,可執行各種的省略、置換、變更,並且可任意地組合各實施形態。這些實施形態及其變形的態樣,皆為本發明的範圍和要旨所包含,且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及與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範圍。
舉例來說,在本發明的各實施形態中,雖然列舉了「振動抑制裝置的延伸套筒,是將2個半圓筒狀套筒構件予以組合,而構成圓筒狀套筒」的例子,但延伸套筒也可以分割成大於等於3個的套筒構件,也可以由1個圓筒狀套筒構件所構成。在延伸套筒是由圓筒狀套筒構件所構成的場合中,不需要緊固手段。將延伸套筒朝入口混合器管33的安裝,使入口混合器管33從漸擴管34浮起,可藉由升降而容易地執行。
12(12F)‧‧‧噴射泵
33‧‧‧入口混合器管
34‧‧‧漸擴管
40‧‧‧滑動接頭部(機械性的嵌合部)
41‧‧‧微小間隙(間隙)
48‧‧‧間隙流路
50(50F)‧‧‧振動抑制裝置
51(51F)‧‧‧延伸流路(延伸間隙流路、前端尖細型 間隙流路)
52‧‧‧金屬密封
53(70)‧‧‧延伸套筒(振動抑制夾鉗)

Claims (13)

  1. 一種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是具備:入口混合器管,該入口混合器管被設在促使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的噴射泵,並且連結於上升管;及漸擴管,該漸擴管是藉由滑動接頭部而連結於該入口混合器管;並且被設置於前述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前述噴射泵藉由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而形成前述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路,其特徵為:具備:被載置於前述漸擴管上,且具有上方的內徑小於下方的內徑的形狀,藉由其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在較前述漸擴管的上端的更上方,形成有延伸間隙流路,前述延伸間隙流路,藉由前述延伸套筒的形狀,而形成上方較下方狹窄的形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由前述延伸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所形成之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的形狀,是朝間隙流動方向前端尖細型的間隙流路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是對前述入口混合器管偏心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 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是***由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所形成之前述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路,並設置於前述漸擴管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其內周面形成橢圓形狀或長圓形狀,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的流路寬度,是沿著前述入口混合器管之外周面的軸方向形成變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具有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接觸的接觸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在前述接觸點,對前述入口混合器管作用橫向荷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是將套筒構件予以組合所構成,該套筒構件呈現圓筒經分割的形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是隔著金屬密封而設於前述漸擴管上,並藉由前述金屬密封,抑制流體從前述漸擴管與前述延伸套筒之接合面的洩漏流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套筒,其內周面構成迷宮狀構造,使流動於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的間隙流動產生亂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裝置,其中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的出口寬度被設定成:小於等於前述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路的最小寬度的5.3倍。
  12. 一種噴射泵,是使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的噴射泵,其特徵為:具備:入口混合器管,該入口混合器管連結於上升管;和漸擴管,該漸擴管是藉由滑動接頭部連結於該入口混合器管;和前述滑動接頭部的間隙流路,該間隙流路是由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所形成;及延伸套筒,該延伸套筒被載置於前述漸擴管上,且具有上方的內徑小於下方的內徑的形狀,藉由其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在較前述漸擴管的上端的更上方,形成有延伸間隙流路,前述延伸間隙流路,藉由前述延伸套筒的形狀,而形成上方較下方狹窄的形狀。
  13. 一種噴射泵的振動抑制方法,是使沸水型反應器之反應器壓力容器內的冷卻水強制循環之噴射泵的振動抑制方法,其特徵為:將具有上方的內徑小於下方的內徑之形狀的延伸套筒,載置於藉由滑動接頭部而連結於入口混合器管的漸擴 管上,在藉由前述噴射泵之前述漸擴管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前述滑動接頭部之間隙流路的下游側,於前述延伸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入口混合器管的外周面之間,形成上方較下方狹窄之形狀的延伸間隙流路,由作用於含有前述滑動接頭部之前述間隙流路與前述延伸間隙流路的整體間隙流路之流體所引發的附加衰減,形成正值。
TW103108154A 2013-03-15 2014-03-10 A vibration suppressing device for a jet pump, and a jet pump TWI576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4085 2013-03-15
JP2013256010A JP6162591B2 (ja) 2013-03-15 2013-12-11 ジェットポンプの振動抑制装置、ジェットポンプおよびその振動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6257A true TW201506257A (zh) 2015-02-16
TWI576517B TWI576517B (zh) 2017-04-01

Family

ID=5034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8154A TWI576517B (zh) 2013-03-15 2014-03-10 A vibration suppressing device for a jet pump, and a jet pump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78434A3 (zh)
JP (1) JP6162591B2 (zh)
MX (1) MX355440B (zh)
TW (1) TWI576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3939B2 (ja) * 2014-02-07 2017-08-02 株式会社東芝 ジェットポンプの振動抑制装置およびジェットポンプ
TWI578333B (zh) * 2014-09-25 2017-04-11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Boiling water type nuclear reactor and jet boiling nuclear reactor
US10436227B2 (en) * 2015-10-16 2019-10-08 Framatome Inc. Sealing device for jet pump slip joints
US10753374B2 (en) * 2016-05-09 2020-08-25 Ge-Hitachi Nuclear Energy Americas Llc Slip joint clamp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a nuclear reactor jet pu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5770A (en) * 1979-07-12 1981-08-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Jet pump with labyrinth seal
JPS56132500A (en) * 1980-03-19 1981-10-16 Hitachi Ltd Jet pump for nuclear furnace
US6394765B1 (en) * 2000-10-18 2002-05-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Jet pump slip joint clamp apparatus
US6450774B1 (en) * 2000-12-21 2002-09-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jet pump slip joint ovalization
US20080031741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Torres Martin R Jet pump slip joint with axial grooves
JP4546489B2 (ja) * 2007-01-15 2010-09-15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ジェットポンプ及び原子炉
JP5361500B2 (ja) * 2009-04-03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芝 ジェットポンプおよびその振動抑制方法
JP2011196887A (ja) * 2010-03-23 2011-10-06 Hitachi-Ge Nuclear Energy Ltd 原子炉用ジェットポンプ
US8964929B2 (en) * 2010-12-30 2015-02-24 Ge-Hitachi Nuclear Energy America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jet pump three point slip joint clamp
TWI467595B (zh) * 2011-02-25 2015-01-01 Areva Np Inc 噴射泵滑動接頭的震動降低技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8434A2 (en) 2014-09-17
TWI576517B (zh) 2017-04-01
EP2778434A3 (en) 2017-04-12
MX2014003047A (es) 2015-04-28
MX355440B (es) 2018-04-18
JP6162591B2 (ja) 2017-07-12
JP2014199243A (ja)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517B (zh) A vibration suppressing device for a jet pump, and a jet pump
Foroutan et al. Flow in the simplified draft tube of a Francis turbine operating at partial load—part II: control of the vortex rope
Xia et al. Mechanism of the S-shape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unaway instability of pump-turbines
Muhirwa et al. A review on remedial attempts to counteract the power generation compromise from draft tubes of hydropower plants
EP2246861B1 (en) Emergency cooling duct for emergency cooling water injection in a nuclear reactor core
WO2010114124A1 (ja) ジェットポンプおよびその振動抑制方法
TWI603341B (zh) Ejection Pump Vibration Suppression Device and Ejection Pump
US20080031741A1 (en) Jet pump slip joint with axial grooves
RU2535954C2 (ru) Подшипник, вкладыш,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й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в подшипнике,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механизма пере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масла на вкладыше опорного подшипника скольжения
Xiao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ecirculation in annular jet pumps
JP4546489B2 (ja) ジェットポンプ及び原子炉
Cu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and cavitation flow of centrifugal pump with jetting device
Bross et al. Prediction of impeller nose wear behaviour in centrifugal slurry pumps
TWI467595B (zh) 噴射泵滑動接頭的震動降低技術
Prabhakar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haft spe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scoop devices
JP2013087623A (ja) 軸流型流体機械
JP2011196887A (ja) 原子炉用ジェットポンプ
JP5587843B2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のジェットポンプ
TWI578333B (zh) Boiling water type nuclear reactor and jet boiling nuclear reactor
JP5148531B2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のジェットポンプ
Hosseinimanesh 3D numerical modeling of transient conditions in Francis turbines
Cooper et al. CFD-Aided Hydraulic Development of a Steam Generator Feed Pump
Hadi Redesign of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with an Idler Disk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East et al. SIMULATING AND MINIMIZING BACK AND BOTTOM WALL VORTICES FOR SUMP PUMPS
Kang et al. Effects of Blade Configur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Feed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