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7779A -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 Google Patents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7779A
TW201417779A TW101141687A TW101141687A TW201417779A TW 201417779 A TW201417779 A TW 201417779A TW 101141687 A TW101141687 A TW 101141687A TW 101141687 A TW101141687 A TW 101141687A TW 201417779 A TW201417779 A TW 2014177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distributed
surface treatment
etching process
root impl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g-wei Lin
Original Assignee
Qin Chuang Prec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 Chuang Prec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 Chuang Prec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41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17779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7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779A/zh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該牙根植體包括有粗螺牙區、密螺牙區、頸圈部、頂端部及結合孔所構成,其中,粗螺牙區係由螺距較寬之螺牙所組成,表面首先經由噴砂製程後,再經由酸蝕製程處理,其表面分佈著大小不同的孔洞;密螺牙區係由螺距較窄之螺牙所組成,該密螺牙區的表面則施以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微小的孔洞;頸圈部位於密螺牙區的上緣處,其表面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微小的孔洞;頂端部位於牙根植體的最上緣處,其表面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微小的孔洞;結合孔位於頂端部之內緣,該結合孔為一設有定位面及內螺紋之盲孔。

Description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尤指一種有助於螺入的容易性、減少骨細胞壞死及提升骨細胞抓附能力進而達到骨整合的牙根植體。
近幾年來,在電視頻道所播出的廣告中,不管是有關牙齒清潔方面或是週邊的商品,不斷的在增加,一方面可以提醒國人對於牙齒清潔要注重外,另一方面也表示人們的牙齒因為疏於清潔保養,導致蛀牙或是牙周病的人逐年在增加,一般的牙周病或是蛀牙都可經由初步治療即可,但過度嚴重時,則必須拔除牙齒後,再安裝假牙以恢復咀嚼的功能,目前安裝假牙的方式不外固定式假牙及活動式假牙,大部份的人會選擇以固定式假牙,而固定式假牙則以人工植牙為優先,現有的人工植牙技術已相當純熟,且牙根植體的材質也有很多的選擇,人工植牙方式首先式將與齒槽骨內的骨細胞相容性較高的金屬人工牙根置入齒槽骨內固定並縫合,待齒槽骨內的骨細胞與人工牙根經過骨整合後,再進行後續安裝義齒之動作即可完成人工植牙。
目前市售主流人工牙根為了達到初期穩定性,其設計幾乎採用螺旋牙狀設計居多,主要透過先於齒槽骨預鑽一植牙孔後,採鎖入方式植入來達到此目的,並利用牙根表面粗糙化之表面處理技術,來使骨細胞得以與人工牙根骨整合達到最終穩固效果,但,在將人工牙根植入齒槽骨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是人工牙根與齒槽骨內的骨細胞在 進行骨整合的效果不佳而導致失敗,深究其原因多數乃在於因人工牙根的表面有經過粗糙化處理製程,而該粗糙化製程卻導致牙根上之牙鋒受損,當受損的牙鋒遇到齒槽骨內的緻密層時,會因為鎖入困難,而強行施力鎖入,增加摩擦力,產生高熱導致周遭骨細胞壞死,而無法達到骨整合的目的;另一原因則在於目前人工牙根植入主流方式為沉式植入,也就是在植入時會將人工牙根整個沒入到低於牙齦底下齒槽骨下,人工牙根的頂端面將略低於牙齦底部齒槽骨面1mm~2mm,此乃因臨床上當人工牙根植入後,一般會造成些許骨萎縮狀況,所考量的植入方式,但因為一般人工牙根的頂端面及頸圈部皆有經過拋光處理,雖為求生物寬度避免口腔內細菌沿著人工牙根往下進而感染骨細胞造成骨整合失敗,然確因此而無法透過沉式植入法,有效讓齒槽骨內的骨細胞抓附,導致植入後牙根隨著牙齦降低而外露,進而影響人工牙根穩定度,嚴重者甚而須重新再進行一次人工補骨作業。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有效將表面粗糙化牙根植體螺入植牙孔,使骨細胞與牙根植體達到骨整合,避免因為硬鎖產生磨擦高熱,進而造成骨細胞壞死。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包括有粗螺牙區、密螺牙區、頸圈部、頂端部及結合孔所構成,其中,粗螺牙區係由螺距較寬之螺牙所組成,該粗螺牙區之最下端處呈一斜度錐狀設計,其表面首先經由噴砂製程,作第一階段的表面處理,經過噴砂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0~30um的孔洞,再經由酸蝕製程作第二階段的表面 處理,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除了原本分佈大小約10~30um的孔洞之外還會多出大小約1~3um um的孔洞,經過二次的製程處理後,粗螺牙區的表面則分佈著呈現類珊瑚礁狀大小不同複合的孔洞,即完成粗螺牙區的表面處理;密螺牙區係由螺距較窄較細密之螺牙所組成,該密螺牙區之表面則施以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3um的孔洞,即完成密螺牙區的表面處理;頸圈部位於密螺牙區的上緣處,其表面須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3um的孔洞;頂端部位於牙根植體的最上緣處,其表面須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3um的孔洞;結合孔位於頂端部之內緣,該結合孔為一設有定位面及內螺紋之盲孔。
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其所附圖式均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基本方法。因此在該等圖示中僅標示與本發明有關之步驟,且所顯示之步驟並非以實施時之數目、形狀、尺寸比例等加以繪製,先予敘明。
請參閱第一及第二圖所示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立體構造圖及平面剖視圖。本發明係為一種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1,該牙根植體1外觀為具有一預定長度的金屬柱狀體,該金屬以鈦或鈦合金為較佳,其結構主要包括有粗螺牙區10、密螺牙區20、頸圈部30、頂端部40及結合孔50所構成,其中,粗螺牙區10係由螺距較寬之螺牙所組成,分佈在牙根植體之下緣2/3的區域,該粗螺 牙區10之最下端處呈一斜度錐狀設計,其表面首先經由噴砂製程,作第一階段的表面處理,經過噴砂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0~30um的孔洞,再經由酸蝕製程作第二階段的表面處理,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除了原本分佈大小約10~30um的孔洞之外還會多出大小約1~3um的孔洞,經過二次的製程處理後,粗螺牙區10的表面則分佈著呈現類珊瑚礁狀大小不同的複合性孔洞,即完成粗螺牙區10的表面處理;密螺牙區20係由螺距較窄之螺牙所組成,分佈在牙根植體之上緣1/3的區域,該密螺牙區20之表面則施以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3um的孔洞,即完成密螺牙區20的表面處理;頸圈部30位於密螺牙區20的上緣處,其表面須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3um的孔洞;頂端部40位於牙根植體1的最上緣處,其表面須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大小約1~3um的細緻孔洞;結合孔50位於頂端部40之內緣,該結合孔50為一設有定位面及內螺紋之盲孔。
請參閱第三圖所示,一般人體口腔齒槽概略分為三部份,最上層接觸即為口腔軟組織,該軟組織也就是牙齦,位於牙齦下一層即為人體的齒槽骨第一層緻密骨,此層的骨細胞較小且緻密,也因為密度較高,相對的質地也比較硬,最下層即為海綿骨,此層的骨細胞呈複合式珊瑚礁型態多層孔洞結構,也因為骨細胞大而鬆散,相對骨質硬度也較為疏鬆,當要進行植牙時,可先於口腔齒槽上鑽一植牙孔,再利用牙根植體1的粗螺牙區10及密螺牙區20的螺牙螺入該植牙孔中,在螺入的過程中,粗螺牙區10的斜 度錐狀設計以及表面分佈著大小不一的孔洞,有利於牙根植入時具有錐狀旋轉切削力,可減少硬鎖產生磨擦高熱進而造成骨細胞壞死,並可保留及抓附較多原有齒槽最下層海綿骨所分佈大小不一的骨細胞於切削槽溝中,增加植入後初期穩定度及骨整合能力。
密螺牙區20的表面,有別於一般的螺牙的表面同時經過酸蝕及噴砂的製程會損害到牙鋒,因為僅有經過酸蝕製程,故不易損害密螺牙區20的牙鋒,而且能保持牙鋒的完整性,在螺入的過程中可有效的對緻密骨中體積較小、密度較高以及質地較硬的骨細胞進行切削及鎖入的功能,密螺牙區20表面,因酸蝕製程後所造成的微小孔洞,可供緻密骨中的骨細胞抓附並進行骨整合。
頸圈部30及頂端部40的表面亦採用酸蝕製程,相較於一般牙根植體的頸圈及頂端採用的拋光作法明顯不同,因為目前人工植牙的方式多採用沉式植入法將整支牙根植體螺入到牙齦以下緻密骨內,不讓頸圈部30及頂端部40接觸到牙齦,而是讓頸圈部30及頂端部40停留在緻密骨的最上緣往下約1~2mm處,那麼頸圈部30及頂端部40表面,因酸蝕製程後所造成的微小孔洞,即可讓緻密骨的骨細胞抓附並進行骨整合。
綜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牙根植體
10‧‧‧粗螺牙區
20‧‧‧密螺牙區
30‧‧‧頸圈部
40‧‧‧頂端部
50‧‧‧結合孔
第一圖 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平面剖視圖
第三圖 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
1‧‧‧牙根植體
10‧‧‧粗螺牙區
20‧‧‧密螺牙區
30‧‧‧頸圈部
40‧‧‧頂端部
50‧‧‧結合孔

Claims (3)

  1. 一種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其結構主要包括有粗螺牙區、密螺牙區、頸圈部、頂端部及結合孔所構成,其中,粗螺牙區係由螺距較寬之螺牙所組成,該粗螺牙區之最下端處呈一斜度錐狀設計,其表面首先經由噴砂製程,作第一階段的表面處理,經過噴砂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孔徑較大的孔洞,再經由酸蝕製程作第二階段的表面處理,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除了原本分佈孔徑較大的孔洞之外還會再增加孔徑較小的孔洞,呈現類珊瑚礁狀複合孔洞者;密螺牙區係由螺距較窄之螺牙所組成,分佈在牙根植體之上緣區域,頸圈部位於密螺牙區的上緣處,其表面與密螺牙區同樣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的孔洞者;頂端部位於牙根植體的最上緣處,其表面與密螺牙區同樣經過酸蝕製程,經過酸蝕製程後的表面會分佈眾多微小的孔洞者;結合孔位於頂端部之內緣,該結合孔為一設有定位面及內螺紋之盲孔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其中,該粗螺牙區係分佈在牙根植體之下緣三分之二的區域,且粗螺牙區第一階段表面處理所形成的孔洞之孔徑為10~30um,第二階段表面處理所形成的孔洞之孔徑為1~3u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其中,該密螺牙區係分佈在牙根植體之上緣三分之一的區域,且密螺牙區及頸圈部表面處理所形成的孔洞之孔徑為1~3um。
TW101141687A 2012-11-09 2012-11-09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TW201417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687A TW201417779A (zh) 2012-11-09 2012-11-09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687A TW201417779A (zh) 2012-11-09 2012-11-09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779A true TW201417779A (zh) 2014-05-16

Family

ID=5129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687A TW201417779A (zh) 2012-11-09 2012-11-09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177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5945B2 (en) Anchoring element for use in bone
US10016260B2 (en) Anatomical healing abutments, kits, and methods
TWI508707B (zh) 用於植牙之人工牙根
EA018834B1 (ru) Зубной имплантат
US11166792B2 (en) Dental implant system having enhanced soft-tissue growth features
KR100712703B1 (ko) 연조직부와 골조직부가 일체형인 태극 모양 인공치근
US20180344434A1 (en) Multi-component dental implant system
WO2007058125A1 (ja)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US20140030674A1 (en) Prefabricated immediate no-drill dental implant
KR100963432B1 (ko) 임플란트 상부보철물용 홀캡
US10806548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untering gingival effects in dental restoration
JP2019005614A (ja) 一体型インプラント
JP6885566B2 (ja) 余剰セメントによる炎症防止シート
KR200456292Y1 (ko) 임플란트 픽스쳐
TWM430963U (en) Artificial implant with thick and thin screw threads
KR20150115057A (ko) 임플란트용 인공치근
JP2008149121A (ja) 人工歯根
TW201417779A (zh) 具不同表面處理區域之牙根植體
KR101216303B1 (ko) 다각형 구조의 매식구성을 갖는 임프란트 픽스쳐
CN103830013A (zh) 具不同表面处理区域的牙根植体
EP2329792A1 (en) Abutment for dental magnetic attachment
RU186260U1 (ru) Дентальный имплантат
US20190321142A1 (en) Dental implant
CN106667597B (zh) 金属-陶瓷口腔种植体
TWM590948U (zh) 無段式雙用植體-牙齦型&牙骨型的兩階段表面處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