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102A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51102A
TW201351102A TW101141873A TW101141873A TW201351102A TW 201351102 A TW201351102 A TW 201351102A TW 101141873 A TW101141873 A TW 101141873A TW 101141873 A TW101141873 A TW 101141873A TW 201351102 A TW201351102 A TW 2013511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unit
display surface
bo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an-Hsin Lee
Mei-Jung Chen
Chia-Shang Yuan
Tzeng-Chih Chiou
Wen-Hsien Chiang
Sze-Thai Liew
Ming-Te Huang
Chiao-Ti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US13/716,2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130335925A1/en
Priority to EP13150657.8A priority patent/EP2674832A3/en
Publication of TW201351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102A/zh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與組裝結構。組裝結構包括第一結合單元與第二結合單元。第一結合單元可隱藏地設置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其中之一,而第二結合單元隱藏地設置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其中之另一。當第一機體靠近第二機體時,第一結合單元伸出第一機體或第二機體,並對應地結合至第二結合單元,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固定在一起。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且特別是一種機體可分離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現今消費者對於行動裝置外型的要求傾向輕、薄、短、小,此要求使得行動裝置的體積受到相當限制。對於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裝置而言,若要在裝置上同時配置螢幕及鍵盤,勢必得要縮小螢幕的尺寸。為了能夠在有限的空間中配置較大的螢幕,近來發展出一種觸控螢幕,其可同時做為行動裝置的顯示及輸入介面,而省去配置傳統鍵盤的成本及所佔用的面積。
為了因應不同應用程式的操作需求,行動裝置會根據各個應用程式執行時的需要,在觸控螢幕上顯示對應的操作介面,以供使用者藉由觸碰的方式操作應用程式的功能。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開啟文件編輯程式時,行動裝置即會在觸控螢幕上顯示虛擬鍵盤,以供使用者輸入文字;當使用者開啟多媒體播放程式時,行動裝置則會在觸控螢幕上顯示播放、暫停、停止、快轉、回轉等控制按鍵,以供使用者操作多媒體播放功能。
然而,在觸控螢幕上顯示的鍵盤、控制按鍵等介面仍舊會佔據不小的螢幕顯示空間,從而擠壓到其他內容,使得使用者難以閱讀。此外,當使用者使用行動裝置接聽電 話時,則會因為行動裝置為了避免使用者誤觸觸控螢幕而將其關閉,而無法再對行動裝置進行操作。
因此,有必要發展一種可提供更大螢幕顯示空間及使用彈性的行動裝置,以因應各種使用環境。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具有可分離的機體,而得以具有更彈性的使用狀態與更大的使用範圍。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與組裝結構。組裝結構包括第一結合單元與第二結合單元,其中第一結合單元可隱藏地設置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其中之一,而第二結合單元隱藏地設置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其中之另一。當第一機體靠近第二機體時,第一結合單元伸出第一機體或第二機體,並對應地結合至第二結合單元,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固定在一起。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藉由其可分離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而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彈性與更大的使用狀態。再者,組裝結構包括分置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第一結合單元與第二結合單元,以讓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彼此靠近時,能藉由結合單元的相互結合而固定在一起。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3是可攜式電子裝置應用圖2之狀態的使用情境圖。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其藉由分置其內的磁性結合件130A、130B而得以實現如圖1所示的疊合態樣,以及當使用者施力抵抗磁性結合件130A、130B的磁吸力時,所產生如圖2所示的分離態樣。此外,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還可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分別設置無線傳輸模組(未繪示),以在彼此分離時尚能進行資料傳輸。
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各具有有第一顯示面112與第二顯示面122,其分別是觸控螢幕,進而在第一顯示面112與第二顯示面122上所顯示的畫面,會根據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之間的連接態樣以及所執行的應用程式種類而有所改變。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重疊在一起時,即作為手機使用,而可供使用者撥接電話或收發簡訊。再者,在使用者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接聽電話的過程中,若需要查詢其他聯絡人電話或本身所在位置等資料時,則可如圖3所示,將第二機體120自第一機體110抽出,以便一邊利用第一機體110接聽電話,一邊操作第二機體120來查詢所需的資料。查 詢結果則可由第二機體120透過其與第一機體110之間的無線連結回傳至第一機體110,進而透過第一機體110的通訊連結傳送給通話的另一方。
類似地,本實施例的第二機體120還具有位在第二顯示面122背後的攝像模組(未繪示),在使用者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接聽電話的過程中,若想要拍照並分享照片時,則可將第二機體120自第一機體110抽出,以便在利用第一機體110接聽電話的同時,可一邊操作第二機體120以進行拍照,而第二機體120所拍攝的影像則可透過其與第一機體110之間的無線連結回傳至第一機體110,並進而透過第一機體110的通訊連結傳送給通話的另一方。
上述的使用情境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使用者當可視實際需要,自由運用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來執行所需的功能,在此不予以限制。
此外,本案亦未限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種類,上述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其可為手機、個人數位助理或平板電腦等薄形化的電子裝置,且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彼此可分別獨立運作,也可堆疊成單一裝置運作。
圖4與圖5分別是圖2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後的狀態示意圖。請參考圖2、圖4與圖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具有鄰接在第一顯示面112的第一側面114,而第二機體120具有鄰接第二顯示面122的第二側面124, 其中,第一顯示面112與第一側面114夾一鈍角,而第二顯示面122與第二側面124夾一鈍角,以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分別具有(以圖2的前視視角而言)梯形的輪廓特徵。據此,當第一側面114與第二側面124相互結合時,第一顯示面112與第二顯示面122便會夾一鈍角,呈現如圖4或圖5所示的不位在同一幾何平面而相互傾斜的狀態。
舉例來說,請先參考圖4,藉由第一顯示面112相對於第二顯示面122抬升的效果,此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啟動如筆記型電腦般的觀看/操作模式,而讓使用者藉由操控第二顯示面122所產生之對應按鍵圖案,達到操控在第一顯示面112上所顯示的訊息內容。
類似地,請再參考圖5,由於第一顯示面112與第二顯示面122存在非180度的夾角,因此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以其側面結合且直立後能產生如翻開書本的效果,以符合使用者閱讀的視角與習慣。
當然,如圖2所示,第一機體110在其外形輪廓上具有環繞第一顯示面112的四個第一側面114(第二機體120亦同),因此上述實施例僅描述以其中一個第一側面114與其中一個第二側面124結合之後所產生的使用狀態與效果。設計者可依據使用環境與需求,而將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以任何一表面進行相互結合,並因此產生所需的使用狀態及效果。在此並不予以限制。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 意圖。請參考圖6,與上述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機體210中,第一顯示面212是垂直於第一側面214,而第二機體220的第二顯示面222是垂直於第二顯示面224。 據此,當第一機體210與第二機體220分別以其第一側面214與第二側面224結合之後,便能形成如圖6所示的平板結構。此時,第一顯示面212與第二顯示面222位在同一個幾何平面上,並因此造就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具有較大的顯示面積以供使用者觀看之用。
基於上述,設計者可藉由機體的外形輪廓而組合或排列出具有不同連結關係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
圖7是圖2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合示意圖。請參考圖2與圖7,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組裝結構140,其以第一結合單元141配置在第一機體110內,而以第二結合單元142配置在第二機體120內,以在第一側面114與第二側面124相互靠近時,第一結合單元141能與第二結合單元142相互組裝結合。
進一步地說,第一機體110還具有第一凹陷116,而第一結合單元141包括結合件141a與復位件141b。結合件141a例如是卡榫,其移動地配置在第一凹陷116內。復位件141b例如是一彈簧,其套設在卡榫上而抵接在結合件141a與第一機體110之間。另一方面,第二機體120還具有第二凹陷126,第二結合單元142例如是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其配置在第二凹陷126的內部,而結合件141a亦為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以在結合件141a與第二結合單 元142靠近時,兩者會產生磁吸力。
如此一來,當第一機體110以其第一側面114靠近第二機體120的第二側面124時,具有磁吸性的結合件141a與第二結合單元142便能因此讓結合件141伸出第一凹陷116而卡置入第二凹陷126內。換句話說,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彼此分離時,結合件141a是隱藏在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側面114之內,而第一機體110可以防塵蓋118將第一凹陷116遮蔽以保持其外觀的整體性,同樣地,第二機體120亦可以類似結構遮蔽第二凹陷126而達到前述效果。直到如圖7所示的狀態時,結合件141a方因第二結合單元142的磁吸力而卡置於第二凹陷126,同時亦使復位件141b變形,進而讓以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藉由組裝結構140而固定在一起,以讓使用者以圖4、圖5或圖6的狀態使用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0能具有充分的結構強度。
相反地,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再度分離時,前述復位件141b便會驅動結合件141a移回第一凹陷116內。需說明的是,第二結合單元142與結合件141a的磁吸力,大於復位件141b施加在結合件141a上的彈性力,因此能確保第一結合單元141能達到如圖7所示的狀態。
在此並未限制第一結合單元141與第二結合單元142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上的配置方式及數量,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結合單元141與第二結合單元142分別成對地配置在機體鄰近其中一側面處且相互對 應。惟設計者可依據機體之間的組合需求而在機體的對應處設置相同的結合結構。
此外,第一機體110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電子模組111與第一連接器113,且第一連接器113暴露於第一側面114,而第二機體120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二電子模組121與第二連接器123,且第二連接器123暴露於第二側面1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子模組111與第二電子模組121例如是電池模組,當第一側面114接觸第二側面124時,第一連接器113對接至第二連接器123,以使第一電子模組111電性連接至第二電子模組121。換句話說,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能藉此作為彼此的備用電源,以供其中一個機體於低電力時緊急之用。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合示意圖。請參考圖8,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組裝結構340中,第一結合單元341的復位件341b為設置在第一凹陷116內部的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且復位件341b與結合件141a之間存在磁吸力。
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結合件141a是藉由復位件341b對其的磁吸力而達到復位的效果,亦即,當第一側面114靠近第二側面124時,結合件141a是位在復位件341b與第二結合單元142之間,且第二結合單元142與結合件141a的磁吸力,大於復位件341b與結合件141a的磁吸力,因此能確保第一結合單元341達到如圖8所示的狀態。一旦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分離時,即第二結合 單元142與結合件141a之間的磁吸力消失後,結合件141a便會因復位件341b對其的磁吸力而再度移回第一凹陷116並隱藏在第一側面114之內。
圖9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合示意圖。請參考圖9,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結合單元441的結合件441a與第二結合單元442互為耦接的連接器結構。亦即,第一電子模組111與第二電子模組121分別配置在第一機體110內與第二機體120內,且第一電子模組111電性連接至結合件441a,第二電子模組121電性連接第二結合單元442。據此,當結合件441a突出第一凹陷116並伸入第二凹陷126而與第二結合單元442連接時,第一電子模組111與第二電子模組121便能藉由組裝結構440而相互電性連接。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藉由其可分離並能進行再組裝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而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彈性與更大的使用狀態。再者,組裝結構包括分置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第一結合單元與第二結合單元,以讓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彼此靠近時,能藉由結合單元的相互結合而固定在一起。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210‧‧‧第一機體
111‧‧‧第一電子模組
112、212‧‧‧第一顯示面
113‧‧‧第一連接器
114、214‧‧‧第一側面
116‧‧‧第一凹陷
118‧‧‧防塵蓋
120、220‧‧‧第二機體
121‧‧‧第二電子模組
122、222‧‧‧第二顯示面
123‧‧‧第二連接器
124、224‧‧‧第二側面
126‧‧‧第二凹陷
130A、130B‧‧‧磁性結合件
140、340、440‧‧‧組裝結構
141、341、441‧‧‧第一結合單元
141a、441a‧‧‧結合件
141b、341b‧‧‧復位件
142、442‧‧‧第二結合單元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可攜式電子裝置應用圖2之狀態的使用情境圖。
圖4與圖5分別是圖2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後的狀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合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合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合示意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第一顯示面
113‧‧‧第一連接器
114‧‧‧第一側面
118‧‧‧防塵蓋
120‧‧‧第二機體
122‧‧‧第二顯示面
124‧‧‧第二側面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組裝結構,包括:一第一結合單元,可隱藏地設置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其中之一;以及一第二結合單元,隱藏地設置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其中之另一,當該第一機體靠近該第二機體時,該第一結合單元伸出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並對應地結合至該第二結合單元,以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固定在一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顯示面與鄰接該第一顯示面的一第一側面,該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二顯示面鄰接該第二顯示面的一第二側面,該第一結合單元可伸出或隱藏於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一側面,該第二結合單元隱藏在該第二機體的該第二側面內,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固定在一起時,該第一側面重合於該第二側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當該第一側面重合於該第二側面時,該第一顯示面與該第二顯示面夾一鈍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該第一結合單元包括: 一結合件,移動地設置在該第一機體內;以及一復位件,設置在該第一機體內,該復位件恆驅動該結合件隱藏在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一側面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結合單元與該結合件具有磁吸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復位件為一彈簧,抵接在該結合件與該第一機體之間,當該第一側面靠近該第二側面時,該第二結合單元與該結合件的磁吸力,大於該彈簧施加在該結合件上的彈性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結合件與該復位件具有磁吸性,當該第一側面靠近該第二側面時,該結合件位在該復位件與該第二結合單元之間,且該第二結合單元與該結合件的磁吸力,大於該復位件與該結合件的磁吸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結合單元與該第二結合單元互為耦接的連接器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電子模組與一第二電子模組,分別配置在該第一機體內與該第二機體內,該第一電子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結合單元,該第二電子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二結合單元,在該第一結合單元結合至該第二結合單元時,該第一電子模組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藉由該組裝結構而相互電性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一第一電子模組與一第一連接器,且該第一連接器暴露於該第一側面,而該第二機體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一第二電子模組與一第二連接器,且該第二連接器暴露於該第二側面,當該第一側面接觸該第二側面時,該第一連接器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器,以使該第一電子模組電性連接至該第二電子模組。
TW101141873A 2012-06-13 2012-11-09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351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16,224 US20130335925A1 (en) 2012-06-13 2012-12-17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13150657.8A EP2674832A3 (en) 2012-06-13 2013-01-09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9325P 2012-06-13 2012-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102A true TW201351102A (zh) 2013-12-16

Family

ID=4982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1221A TWI522777B (zh) 2012-06-13 2012-08-28 複合裝置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TW101131228A TW201351267A (zh) 2012-06-13 2012-08-28 複合裝置及其畫面顯示方法
TW101141873A TW201351102A (zh) 2012-06-13 2012-11-09 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1221A TWI522777B (zh) 2012-06-13 2012-08-28 複合裝置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TW101131228A TW201351267A (zh) 2012-06-13 2012-08-28 複合裝置及其畫面顯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3488448A (zh)
TW (3) TWI5227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80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携带型计算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0821B (zh) * 2014-01-02 2015-11-25 深圳源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N103815873B (zh) * 2014-01-02 2016-04-06 深圳源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N104981024B (zh) * 2014-04-02 2018-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射端电子设备、接收端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TWI533108B (zh) * 2014-05-22 2016-05-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60121006A1 (en) * 2014-10-30 2016-05-05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ibacterial method of the same
ES2770797T3 (es) 2015-01-23 2020-07-03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Terminales móviles, equipo terminal combinado, y método para control conjunto
CN104717330B (zh) * 2015-01-30 2018-02-2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US10116778B2 (en) 2015-01-23 2018-10-30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Mobile terminals and combined terminal equipment
CN106292845B (zh) * 2015-05-19 2019-04-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子设备
CN105872661A (zh) * 2016-03-30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3353B1 (en) * 2004-09-30 2007-10-16 Aurellius Jordan Screen extenders
US20080216125A1 (en) * 2007-03-01 2008-09-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Collaboration
JP2009180846A (ja) * 2008-01-30 2009-08-13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CN101634870A (zh) * 2008-07-23 2010-01-2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键盘模块
CN101753647A (zh) * 2008-12-22 2010-06-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分体式手机
CN101674347B (zh) * 2009-09-28 2012-05-02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状态判断方法
TWM377045U (en) * 2009-11-13 2010-03-21 Quanta Comp Inc Fix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48250B (zh) * 2010-11-15 2016-09-0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2316609A (zh) * 2011-09-07 2012-01-11 何天华 可分离式双通讯的手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80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携带型计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101A (zh) 2013-12-16
CN103488251A (zh) 2014-01-01
CN103488594A (zh) 2014-01-01
TWI522777B (zh) 2016-02-21
CN103488448A (zh) 2014-01-01
TW201351267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5110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12432B (zh) 電子裝置
TWI454967B (zh) 電子裝置及其鍵盤模組
KR102104141B1 (ko) 플럭스 분수
TWI666488B (zh) 顯示螢幕、顯示螢幕組件及終端
US82795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19206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10015468A (ko) 자석을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TW20132289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30300947A1 (en) Mini-Projector Applied for Video Output Device
KR20110113243A (ko) 이동 단말기
TW201505279A (zh) 擴充基座
US8441455B2 (en) Touch control device
TWM541593U (zh) 電子裝置
KR20200112094A (ko) 듀얼 디스플레이 및 키보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130335925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474947U (zh) 電子裝置及掀蓋結構
CN208432935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201131426A (en) Keyboards and methods thereof
KR20080013267A (ko) 휴대용 컴퓨터
TWI779661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201615251A (zh) 遊戲控制器套件
US938378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on device
TWM577522U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