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1915A -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1915A
TW201341915A TW101112725A TW101112725A TW201341915A TW 201341915 A TW201341915 A TW 201341915A TW 101112725 A TW101112725 A TW 101112725A TW 101112725 A TW101112725 A TW 101112725A TW 201341915 A TW201341915 A TW 2013419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 layer
dimensional
disp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2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1665B (zh
Inventor
Ya-Ling Kuo
Shih-Lun Lai
Yung-Sheng Tsai
Jen-Lang Tu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12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1665B/zh
Priority to CN201210229437.3A priority patent/CN1027497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41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1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665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包括一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以及一與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相對應設置之顯示面板。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包含三基板、二液晶層以及四電極層。電極層之其中一者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電極圖案,電極圖案沿著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第一眼顯示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眼顯示區域,且各電極圖案分別設置於任二相鄰之各第一眼顯示區域與各第二眼顯示區域之間。

Description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尤指一種整合視差屏障面板與液晶透鏡面板之裸眼式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近年來,隨著顯示器之相關技術不斷精進,立體顯示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越來越蓬勃。立體顯示技術主要的原理係使觀看者之左眼與右眼分別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而左眼與右眼接收到的影像會經由大腦分析並重疊而使觀看者感知到影像畫面的層次感及深度,進而產生立體感。
目前立體顯示技術大致上可分為需配戴眼鏡(眼鏡式)與不需配戴眼鏡(裸眼式)這兩大類。一般需配戴眼鏡之時間序列型立體顯示裝置係以掃描方式依序交替顯示供左眼觀看之左眼影像與供右眼觀看之右眼影像,並且觀看者需搭配快門眼鏡(shutter glasses)或偏光眼鏡(polarized glasses),以容許觀看者的左眼僅觀看到左眼影像而無法觀看到右眼影像,以及容許觀看者的右眼僅觀看到右眼影像而無法觀看到左眼影像,藉此達到三維顯示的效果。相對地,裸眼式型立體顯示裝置雖不需要搭配眼鏡,但需在顯示面板前方設置視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而降低三維影像的亮度,且將畫素區分為顯示左眼影像之畫素以及顯示右眼影像之畫素,進而降低三維影像的解析度。
由於一般顯示裝置並不會限制僅作為立體顯示之用,因此需要具有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的切換功能。在一般可切換二維與三為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中,由於使用者在觀看時大多位於顯示裝置之正前方,因此通常會於顯示裝置中之顯示面板上增加柱狀透鏡結構,將大角度的光向正視角度集中。然而,目前仍存在柱狀透鏡與視差屏障之間精準對位的問題,進而影響顯示畫面的品質。並且,在設置有柱狀透鏡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顯示二維影像時,二維影像需分割為兩部分,且藉由時序法依序顯示此兩部分,才可呈現二維影像,因此需提升顯示面板之顯示頻率,進而增加顯示面板之驅動晶片的負荷。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以解決前述習知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包括一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以及一顯示面板。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第三基板、一第一液晶層、一第二液晶層、一第一電極層、一第二電極層、一第三電極層以及一第四電極層。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第三基板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第一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三基板之間。第二液晶層設置於第二基板與第三基板之間。第一電極層設置於第一液晶層與第一基板之間。第二電極層設置於第一液晶層與第三基板之間,其中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之其中一者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電極圖案,各第一電極圖案沿著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第三電極層設置於第二電極層與第二液晶層之間,且第三電極層位於第二電極層之下方。第四電極層設置於第二液晶層與第二基板之間。顯示面板與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相對應設置,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第一眼顯示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眼顯示區域,其中各第一電極圖案分別設置於任二相鄰之各第一眼顯示區域與各第二眼顯示區域之間。
本發明將視差屏障面板與液晶透鏡面板整合在一起,不僅於三維顯示模式之情況下可呈現出與顯示面板相同解析度之三維影像,還可於二維顯示模式之情況下不需利用兩個時段來顯示二維影像,進而降低顯示面板之顯示頻率,且減少顯示面板之驅動晶片的負荷。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且第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00包括一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以及一顯示面板104,且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與顯示面板104彼此相對設置。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包括一第一基板106、一第二基板108、一第三基板110、一第一液晶層112、一第二液晶層114、一第一電極層116、一第二電極層118、一第三電極層120以及一第四電極層122。第一基板106與第二基板108相對設置,且第三基板110設置於第一基板106與第二基板108之間。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6、第二基板108與第三基板110係由透明基板所構成,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膠基板、上述可撓性基板、或上述其它合適的基板。第一液晶層112設置於第一基板106與第三基板110之間。第一電極層116設置於第一基板106面對第一液晶層112之表面上,而位於第一基板106與第一液晶層112之間。第三基板110具有一面對第一液晶層112之第一表面110a以及一與第一表面110a相反側的第二表面110b,且第二電極層118設置於第三基板110之第一表面110a上,而位於第三基板110與第一液晶層112之間。藉此,第一基板106、第一電極層116、第一液晶層112、第二電極層118以及第三基板108可構成一視差屏障面板。並且,第一電極層116與第二電極層118之其中一者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電極圖案124,且各第一電極圖案124沿著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層118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且各第一電極圖案124係為長條狀電極,分別沿著垂直排列方向之延伸方向延伸。第一電極層116則不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亦即第一電極層116為一平面電極,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三維顯示模式下,第一電極層116與各第一電極圖案124之間會提供不同電場,用以控制位於第一電極層116與各第一電極圖案124之間的第一液晶層112的液晶分子之旋轉角度,進而呈現出亮暗交替排列的柵欄結構。值得一提的是,各第一電極圖案124較佳設置鄰近第一液晶層112,使第一電極層116與各第一電極圖案124之間所產生之電場具有足夠的大小將第一液晶層112中的液晶分子旋轉至暗態或亮態,以呈現出明顯之亮暗對比。並且,在二維顯示模式下,各第一電極圖案124與第一電極層116之間僅需提供相同之電壓差,視差屏障面板即可呈現出透明狀態,使光線可直接穿透,而不具有光柵之效果。
另外,第二液晶層114設置於第二基板108與第三基板110之間,且第三電極層120設置於第二電極層118與第二液晶層11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電極層120設置於第三基板110之第一表面110a上,且第三電極層120位於第二電極層118之下方,而介於第二電極層118與第三基板110之間。並且,第三電極層120與第二電極層118之間夾設有一介電層126,用以電性隔離第三電極層120與第二電極層118。第四電極層122設置於第二基板108面對第二液晶層114之表面上,而位於第二基板108與第二液晶層114之間。藉此,第三基板110、第三電極層120、第二液晶層114、第四電極層122以及第二基板108可構成一液晶透鏡面板(或稱為電驅動液晶透鏡)。另外,第三電極層120與第四電極層122其中之一者具有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128。於本實施例中,第三電極層120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之第二電極圖案128,且第二電極圖案128為長條狀電極,並沿著第一電極圖案124的延伸方向延伸。第四電極層122不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亦即第四電極層122為一平面電極。但本發明之第三電極層120與第四電極層122並不限於此,且本發明之第二電極圖案之形狀、延伸方向或大小可依據所欲呈現之透鏡效果以及所搭配之視差屏障面板作相對應之調整,或者第三電極層與第四電極層可同時具有第二電極圖案,以達到所欲之透鏡效果。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亦可另包括至少二偏光片,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板上與第二基板下,但不限於此。
在三維顯示模式下,各第二電極圖案128與第四電極層122之間會提供適當的電場,以驅動設置於各第二電極圖案128與第四電極層122之間的第二液晶層114中的液晶分子,進而呈現出透鏡效果。並且,在二維顯示模式下,各第二電極圖案128與第四電極層122之間僅需提供相同之電壓差,液晶透鏡面板即可呈現出透明狀態,使光線可直接穿透,而不具有透鏡之折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本實施例將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二電極層118以及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之第三電極層120整合於第三基板110之上表面110a上,因此在製作第一電極圖案124以及第二電極圖案128時可利用微影蝕刻製程、噴墨製程、或者網版印刷製程來形成,藉此第一電極圖案124與第二電極圖案128之相對位置關係可具有微影蝕刻製程之對位精準度,進而解決貼合液晶透鏡面板與視差屏障面板時所產生對位精準度不佳的問題。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4設置於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之下方,亦即第二基板108設置於顯示面板104之顯示面104a與第一基板106之間,使顯示面板104所產生之畫面可依序通過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之液晶透鏡面板與視差屏障面板,並產生立體影像,但本發明不限於此。顯示面板104包括一上基板130、一下基板132以及一顯示介質層134。上基板130與下基板132相對設置,且上基板130設置於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與下基板132之間,亦即上基板130之外表面係為顯示面板104之顯示面104a。顯示介質層132設置於上基板130與下基板132之間,且顯示面板104之類型可依據顯示介質層134之材料來決定。在本實施例中,顯示介質層134包括非自發光顯示介質,例如:液晶、電濕潤、電泳、電粉塵、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之組合,則此顯示面板104可稱為非自發光顯非面板。並且,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00另包括一背光模組136,設置於顯示面板104之下方,用以作為顯示面板104之背光源。本發明之顯示面板並不限為非自發光顯示面板,亦可為自發光顯示面板。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顯示介質層亦可包括有機發光材料、無機發光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之組合時,且顯示面板為自發光顯示面板,例如: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電漿顯示面板或場發射顯示面板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其中,有機發光材料可包括高分子材料或低分子材料,且有機發光材料及/或無機發光材料包括磷光材料及/或螢光材料,但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上基板130與下基板132係由透明基板所構成,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膠基板、上述可撓性基板、或上述其它合適的基板,但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當顯示面板為自發光顯示面板時,上基板係由透明基板所構成,且下基板係由反射基板所構成,例如:基板上鍍有反射層或透明基板下鍍有反射層,但不限於此。或者,上基板與下基板亦可皆由透明基板所構成,以作為雙面顯示裝置。
並且,顯示面板104具有複數個第一眼顯示區域138以及複數個第二眼顯示區域140,且第一眼顯示區域138與第二眼顯示區域140呈矩陣排列。第一眼顯示區域138係用以顯示觀看者的一隻眼睛所觀看到的影像,且第二眼顯示區域140用以顯示觀看者的另一隻眼睛所觀看的影像。各第一眼顯示區域138與各第二眼顯示區域140係沿著矩陣排列之列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且於矩陣排列之各行方向上,整行為第一眼顯示區域138或第二眼顯示區域140。在本實施例中,矩陣排列的列方向係與第一電極圖案124之排列方向約略相同,且各第一電極圖案124分別設置於任二相鄰之各第一眼顯示區域138與各第二眼顯示區域140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電極圖案124之一部分與同一行之第一眼顯示區域138部分重疊,且各第一電極圖案124之另一部分與相鄰於第一眼顯示區域138之第二眼顯示區域140部分重疊。
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4另包括一陣列電路層142以及複數個畫素電極144。陣列電路層142與畫素電極144設置於下基板132之內表面上,且畫素電極144設置於陣列電路層142與顯示介質層134之間。畫素電極144係呈矩陣排列,且陣列電路層142電性連接至各畫素電極144,用以將顯示訊號傳送至畫素電極144。陣列電路層142可包括複數個薄膜電晶體、複數條資料線、複數條掃描線、複數條共通線及/或複數條電源線,用以將顯示面板104之顯示訊號傳遞到各畫素電極144,但本發明之陣列電路層不限於此,可依據顯示面板之類型作相對應的設計。此外,上述的顯示面板中,若應用非自發光顯示介質層,例如:液晶,且使用垂直電場驅動,則更包含一共通電極146設置於顯示介質層134與上基板130之間。若應用非自發光顯示介質層,例如:液晶,且使用水平電場驅動,則可選擇性的將共通電極146設置於顯示介質層134與上基板130之間或設置於顯示介質層134與下基板132之間。通常,使用水平電場驅動的非自發光顯示介質層的顯示面板中,共通電極146較佳地設置於顯示介質層134與下基板132之間。若應用自發光顯示介質層,則可選擇性的將共通電極146設置於顯示介質層134與上基板130之間,當作一個電極使用。
再者,各畫素電極144之區域分別定義出一有效顯示區148,用以顯示出影像之一次畫素。有效顯示區148可區分為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148、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148與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148,且第一顏色、第二顏色與第三顏色可混合為白色,例如:第一顏色為紅色,第二顏色為綠色,且第三顏色為藍色,但不限於此。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148、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148與各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148構成一畫素。在本實施例中,位於同一行之有效顯示區148係為具有相同顏色之有效顯示區148,亦即同一行之有效顯示區148僅為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148、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148或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148,且於同一列之有效顯示區148,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148、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148與各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148依序沿著列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第N列之有效顯示區之排列方式可為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與各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依序交替排列,第N+1列之有效顯示區之排列方式可為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與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依序交替排列,且第N+2列之有效顯示區之排列方式可為各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與各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各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依序交替排列,其中N為正整數。或者,第一顏色有效顯示區、第二顏色有效顯示區與第三顏色有效顯示區之排列方式亦可為馬賽克排列方式或三角型排列方式。當然,上述的顏色亦可使用色座標上的顏色,則至少二顏色混合後可產生白光的顏色,且有效顯示區也不限為3個,亦可2個、4個、5個、6個等等,也不限定有效顯示區的形狀或大小依設計所需來加以改變。
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眼顯示區域138與各第二眼顯示區域140分別為各有效顯示區148,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各第一眼顯示區域與各第二眼顯示區域亦可分別由一畫素所構成,且於各畫素中之有效顯示區之排列方式可依實際需求而定。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顯示二維影像與三維影像之操作方式,且第一眼顯示區域以顯示右眼影像為例,而第二眼顯示區域以顯示左眼影像為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請參考第3圖,且一併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處於三維顯示模式時之示意圖。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右眼R影像係分割為第一部分R1與第二部分R2,且左眼L影像分割為第三部分L1與第四部分L2。首先,在第一時段中,第一眼顯示區域138會顯示出第一部分R1,且第二眼顯示區域140會顯示出第三部分L1。此時,視差屏障面板會沿著列方向依序交替顯示出第一區域150與第二區域152。並且,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施以電壓,且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未施以電壓,使對應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一區域150呈現出遮蔽狀態,且對應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二區域152呈現出透明狀態。對液晶透鏡面板施以電壓以呈現透鏡狀態。因此,第一部分R1會受到液晶透鏡面板之折射,並被具有遮蔽狀態之第一區域150阻擋,而從具有透明狀態之第二區域152射出,朝觀看者之右眼R顯示,且第三部分L1會受到液晶透鏡面板之折射,並被具有遮蔽狀態之第一區域150阻擋,而從具有透明狀態之第二區域152射出,朝觀看者之左眼L顯示。然後,在第一時段後之第二時段中,第一眼顯示區域138會顯示出第二部分R2,且第二眼顯示區域140會顯示出第四部分L2。此時,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未施以電壓,且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施以電壓,使對應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一區域150呈現出透明狀態,且對應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二區域152呈現出遮蔽狀態。依然對液晶透鏡面板施以電壓以呈現透鏡狀態。因此,第二部分R2會受到液晶透鏡面板之折射,經過具有透明狀態之第一區域150,而朝觀看者之右眼R顯示,且第四部分L2會受到液晶透鏡面板之折射,經過透明狀態之第一區域150,而朝觀看者之左眼L顯示。由此可知,觀看者之右眼R可接收到右眼影像之第一部分R1與第二部分R2,而觀看到右眼影像,且其左眼L可接受到左眼影像之第三部分L1與第四部分L2,而觀看到左眼影像,因此觀看者可觀看到三維影像。當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00處於二維顯示模式時,第一電極圖案124皆未施以電壓,使視差屏障面板呈現透明狀態,且液晶透鏡面板亦未施加電壓,而呈現透明狀態。藉此,顯示面板100所顯示之二維影像即可直接朝觀看者顯示出。本發明之視差屏障面板與液晶透鏡面板並不限於未施加電壓之情況下呈現透明狀態,亦可於施加電壓之情況下呈現透明狀態,而於未施加電壓之情況下呈現遮蔽狀態與透鏡狀態。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操作方式。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處於三維顯示模式時之另一實施態樣。如第4圖所示,相較於上述實施態樣,本實施態樣係改變液晶透鏡面板之透鏡曲率,使第一眼顯示區域138與第二眼顯示區域140於第一時段與第二時段中所顯示出之影像分別朝不同眼睛顯示。換句話說,在第一時段中,第一眼顯示區域138會顯示出第一部分R1,且第二眼顯示區域140會顯示出第三部分L1。並且,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施以電壓,且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未施以電壓,使對應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一區域150呈現出遮蔽狀態,且對應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二區域152呈現出透明狀態。在第二時段中,第一眼顯示區域138則顯示出第四部分L2,且第二眼顯示區域140顯示出第二部分R2。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未施以電壓,且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施以電壓,使對應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一區域150呈現出透明狀態,且對應偶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二區域152呈現出遮蔽狀態。藉此,觀看者可觀看到三維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於三維顯示模式之情況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00整合視差屏障面板與液晶透鏡面板,以呈現出與顯示面板104相同解析度之三維影像,並且將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之第二電極層118以及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之第三電極層120整合於第三基板110之同一表面上,更可具有較佳的對位精準度,進而解決貼合液晶透鏡面板與視差屏障面板時所產生對位精準度不佳的問題。並且,於二維顯示模式之情況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00不需利用兩個時段來顯示二維影像,因此可降低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頻率,並減少顯示面板100之驅動晶片的負荷。
本發明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繼續揭示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或變化形,然為了簡化說明並突顯各實施例或變化形之間的差異,下文中使用相同標號標注相同元件,並不再對重覆部分作贅述。
本發明之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亦可皆具有第一電極圖案。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上視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相較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200之第一電極層116與第二電極層118分別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且第一電極層116之第一電極圖案124彼此互相平行,並沿著一排列方向(即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電極圖案之延伸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並且,第一電極層116之第一電極圖案124的延伸方向(即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電極圖案之排列方向)交錯於第二電極層118中各第一電極圖案124的延伸方向。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300之第三電極層120不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而為一平面電極。並且,第四電極層122則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400之第二電極層118不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而為一平面電極。並且,第一電極層116則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500之第二電極層118不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且第三電極層120不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第二電極層118與第三電極層120皆為一平面電極。並且,第一電極層116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且第四電極層122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600之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的第三電極層120係設置在第三基板110之第二表面110b上,而位於第三基板110與第二液晶層114之間。藉此,第三基板110可具有電性隔離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的第二電極層118與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的第三電極層120之功用,並且較可不用考量在對位時精準度的問題。因此,本實施例之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並不需設置介電層來電性隔離第二電極層118與第三電極層120,但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亦可分別具有第一電極圖案,並且第一電極層中各第一電極圖案的延伸方向交錯於第二電極層中各第一電極圖案的延伸方向。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相較於第六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700之第三電極層120不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而為一平面電極。並且,第四電極層122則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為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相較於第六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800之第二電極層118不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且第三電極層120不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第二電極層118與第三電極層120皆為一平面電極。並且,第一電極層116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且第四電極層122具有第二電極圖案128。
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為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2圖所示,相較於第六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900之第二電極層118不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而為一平面電極。並且,第一電極層116則具有第一電極圖案124。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為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000之顯示面板104係為非自發光顯示面板,設置於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之上方,且背光模組136設置於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之下方。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設置於顯示面板104與背光模組136之間,且視差屏障面板鄰近顯示面板104,而液晶透鏡面板鄰近背光模組136。
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為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100之顯示面板104係為自發光顯示面板,設置於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102之下方,且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1100不具有背光模組。
綜上所述,本發明將具有第一電極圖案之第二電極層以及具有第二電極圖案之第三電極層整合於第三基板之同一表面上,因此在製作第一電極圖案以及第二電極圖案時可利用微影蝕刻製程、噴墨製程或網版印刷製程來形成,藉此第一電極圖案與第二電極圖案之相對位置關係可具有較佳的對位精準度,進而解決貼合液晶透鏡面板與視差屏障面板時所產生對位精準度不佳的問題。並且,本發明將視差屏障面板與液晶透鏡面板整合在一起,不僅於三維顯示模式之情況下可呈現出與顯示面板相同解析度之三維影像,還可於二維顯示模式之情況下不需利用兩個時段來顯示二維影像,進而降低顯示面板之顯示頻率,且減少顯示面板之驅動晶片的負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102...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
104...顯示面板
104a...顯示面
106...第一基板
108...第二基板
110...第三基板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2...第一液晶層
114...第二液晶層
116...第一電極層
118...第二電極層
120...第三電極層
122...第四電極層
124...第一電極圖案
126...介電層
128...第二電極圖案
130...上基板
132...下基板
134...顯示介質層
136...背光模組
138...第一眼顯示區域
140...第二眼顯示區域
142...陣列電路層
144...畫素電極
146...共通電極
148...有效顯示區
150...第一區域
152...第二區域
R1...第一部分
R2...第二部分
L1...第三部分
L2...第四部分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處於三維顯示模式時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處於三維顯示模式時之另一實施態樣。
第5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上視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100...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102...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
104...顯示面板
104a...顯示面
106...第一基板
108...第二基板
110...第三基板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2...第一液晶層
114...第二液晶層
116...第一電極層
118...第二電極層
120...第三電極層
122...第四電極層
124...第一電極圖案
126...介電層
128...第二電極圖案
130...上基板
132...下基板
134...顯示介質層
136...背光模組
142...陣列電路層
144...畫素電極
146...共通電極
148...有效顯示區

Claims (22)

  1. 一種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包括:一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一第三基板,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三基板之間;一第二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三基板之間;一第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液晶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一第二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液晶層與該第三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之其中一者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電極圖案,各該第一電極圖案沿著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一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與該第二液晶層之間,且該第三電極層位於該第二電極層之下方;以及一第四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液晶層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以及一顯示面板,與該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相對應設置,該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第一眼顯示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眼顯示區域,其中各該第一電極圖案分別設置於任二相鄰之各該第一眼顯示區域與各該第二眼顯示區域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眼顯示區域與各該第二眼顯示區域沿著該排列方向依序交替排列。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與該第一表面相反側的第二表面,且該第三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皆設置於該第三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上,而該第三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之間夾設有一介電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層與該第四電極層其中之一者具有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一電極圖案,而該第二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一電極圖案。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四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三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層具有該等第一電極圖案,而該第一電極層不具有該等第一電極圖案。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四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三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分別具有該等第一電極圖案,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中各該第一電極圖案的延伸方向交錯於該第二電極層中各該第一電極圖案的延伸方向。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與該第一表面相反側的第二表面,且該第二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三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上,而該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三基板之該第二表面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層與該第四電極層其中之一者具有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一電極圖案,而該第二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一電極圖案。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四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三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一電極圖案,而該第一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一電極圖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四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電極層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而該第三電極層不具有各該第二電極圖案。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分別具有該等第一電極圖案,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中各該第一電極圖案的延伸方向交錯於該第二電極層中各該第一電極圖案的延伸方向。
  2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位於該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之上方。
  2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位於該可切換顯示模式裝置之下方。
TW101112725A 2012-04-11 2012-04-11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TWI471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2725A TWI471665B (zh) 2012-04-11 2012-04-11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CN201210229437.3A CN102749715B (zh) 2012-04-11 2012-07-03 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2725A TWI471665B (zh) 2012-04-11 2012-04-11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1915A true TW201341915A (zh) 2013-10-16
TWI471665B TWI471665B (zh) 2015-02-01

Family

ID=4703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2725A TWI471665B (zh) 2012-04-11 2012-04-11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9715B (zh)
TW (1) TWI47166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903B (zh) * 2013-07-08 2015-04-2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透鏡裝置與應用該液晶透鏡裝置之立體顯示器
TWI499805B (zh) * 2014-03-19 2015-09-1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
TWI554788B (zh) * 2015-03-04 2016-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US11215746B2 (en) 2020-03-19 2022-01-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Dual display device
US11460730B2 (en) 2020-08-07 2022-10-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ual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5229B (zh) * 2014-06-03 2016-06-08 东南大学 液晶光栅及其制造方法
KR20180036821A (ko) * 2016-09-30 2018-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10274719B2 (en) * 2017-08-21 2019-04-30 Liqxtal Technology Inc. Optical system
CN108681132B (zh) * 2018-06-29 2021-03-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489656B (zh) * 2020-04-26 2022-07-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3066B1 (ko) * 2005-05-26 2012-0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러렉스 베리어 액정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TW200741287A (en) * 2006-04-21 2007-11-01 Wintek Corp 2D/3D image display
KR101528143B1 (ko) * 2007-11-02 2015-06-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전계렌즈를 이용한 입체표시장치
TWI382380B (zh) * 2008-02-25 2013-01-11 Ind Tech Res Inst 二維影像與三維影像切換型顯示器裝置
TWI396157B (zh) * 2008-12-02 2013-05-11 二維/三維顯示裝置與其方法
CN101533169B (zh) * 2009-04-21 2011-03-09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视差屏障及采用该视差屏障制成的立体显示装置
US20120057229A1 (en) * 2009-04-21 2012-03-08 Ryo Kikuchi Display apparatus
TW201104494A (en) * 2009-07-20 2011-02-01 J Touch Corp Stereoscopic image interactive system
CN101995943B (zh) * 2009-08-26 2011-12-14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互动***
CN102243402B (zh) * 2011-07-13 2014-09-24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光栅及其立体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903B (zh) * 2013-07-08 2015-04-2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透鏡裝置與應用該液晶透鏡裝置之立體顯示器
US9036100B2 (en) 2013-07-08 2015-05-19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3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TWI499805B (zh) * 2014-03-19 2015-09-1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
US9817279B2 (en) 2014-03-19 2017-11-14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I554788B (zh) * 2015-03-04 2016-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US11215746B2 (en) 2020-03-19 2022-01-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Dual display device
US11460730B2 (en) 2020-08-07 2022-10-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u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715A (zh) 2012-10-24
TWI471665B (zh) 2015-02-01
CN102749715B (zh)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1665B (zh) 可切換二維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
JP5063296B2 (ja) 電子映像機器
CN104122671B (zh)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
US9213203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US886698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arrier section including a spacer arrangement
JP5550165B2 (ja) 電子映像機器
TWI414846B (zh) 可切換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US20070086090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element for forming stereoscopic image used in the same
US858773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432924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92708A1 (zh) 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896519B (zh)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18008178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CN102279484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36619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80270475A1 (en)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2012002658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hase retardation film
US1002137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20130235097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8854559B2 (en) Display unit and barrier device
JP666529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ディスプレイ制御方法
US2014016037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606367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20130265510A1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active optical element thereof
US20130300957A1 (en) Display unit, barrier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