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6982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6982A
TW201326982A TW100149592A TW100149592A TW201326982A TW 201326982 A TW201326982 A TW 201326982A TW 100149592 A TW100149592 A TW 100149592A TW 100149592 A TW100149592 A TW 100149592A TW 201326982 A TW201326982 A TW 2013269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light scattering
electrically variable
scatte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9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Hao Chen
Wu-Li Chen
Wei-Ting Yen
Jian-Chiun Liou
Chao-Hsu Tsai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0149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6982A/zh
Priority to CN2012100626586A priority patent/CN103185984A/zh
Priority to US13/467,983 priority patent/US2013016969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2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698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及一穿透式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一圖案化光散射結構及一發光元件。導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一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入光面。圖案化光散射結構配置於導光板上或導光板內部,其中圖案化光散射結構包括複數個光散射條。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照明光,入光面配置於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其中這些光散射條用以散射照明光。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的一側,其中第一表面朝向穿透式顯示面板。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隨著顯示技術的進步,畫質更佳、色彩更豐富、效果更好的顯示器不斷地推陳出新。近年來,立體顯示技術更有從電影院推廣至家用顯示器的趨勢。西元2010年被國際訂為立體顯示元年,根據統計預測,未來全球立體顯示器市場,每年平均可成長95%,因此,各顯示器大廠皆相繼加入戰局。在此一需求之驅使下,平面顯示器邁入了另一個紀元,那就是立體顯示器(stereoscopic display)。
由於立體顯示的關鍵在於讓左眼與右眼分別看到視角不同的左眼畫面與右眼畫面,因此習知立體顯示技術多半是採用讓使用者配戴特製的眼鏡,以篩選左眼畫面與右眼畫面。
讓使用者配戴特製眼鏡通常會造成許多的不便之處,尤其對於本身具有近視或遠視而須配戴校正視力之眼鏡的使用者而言,額外再多配戴一副特製眼鏡往往會產生不適與不便。因此,裸眼立體顯示技術便成為研發重點之一。習知裸眼式立體顯示器主要是採用視差光柵(parallax barrier)或柱狀透鏡膜(lenticular film)來將影像光分別會聚於多個不同的視域上。這些不同視域的影像分別為不同視角的影像。當使用者的左眼與右眼分別處於不同的視域時,便可以看到立體影像。
然而,視差光柵由於會遮擋部分的光,容易有亮度大幅下降的問題。另外,柱狀透鏡膜雖然能夠達到較高的光效率,但卻無法作到使顯示裝置在二維畫面顯示模式與三維畫面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及一穿透式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一圖案化光散射結構及一發光元件。導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一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入光面。圖案化光散射結構配置於導光板上或導光板內部,其中圖案化光散射結構包括複數個光散射條。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照明光,其中入光面配置於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且這些光散射條用以散射照明光。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的一側,其中第一表面朝向穿透式顯示面板。穿透式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組,每一畫素組具有複數個畫素列,且這些光散射條所散射的照明光在通過這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及一穿透式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一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及一發光元件。導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一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入光面。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配置於導光板上或導光板內部,其中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包括複數個電變式光散射條。每一電變式光散射條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一散射態與一透明態之間切換。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照明光,其中入光面配置於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且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適於處於散射態以散射照明光。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的一側,其中第一表面朝向穿透式顯示面板。
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一穿透式顯示面板及一控制單元。背光模組包括一基板及複數個自發光結構,這些自發光結構配置於基板上,且用以發出一照明光。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的一側。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至這些自發光結構與穿透式顯示面板,且控制單元將這些自發光結構分為N組自發光結構,其中N為正整數。穿透式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組,每一畫素組具有複數個畫素列,且每一組自發光結構所發出的照明光在通過這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B為圖1A之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而圖1C繪示圖1A中的穿透式顯示面板的畫素,其中圖1B將圖1A中的燈罩省略以繪示出發光元件的位置。請參照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包括一背光模組200及一穿透式顯示面板110。背光模組200包括一導光板210、一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及至少一發光元件230(圖1A中是以兩個發光元件230為例)。導光板210具有一第一表面212、一相對於第一表面212的第二表面214及至少一連接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的入光面216(圖1A中是以兩個入光面216為例)。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配置於導光板210上或導光板210內部。在本實施例中,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配置於第一表面21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亦可以配置於第二表面214上。或者,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亦可配置於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之間。
此外,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包括複數個光散射條222。每一該光散射條222可包括散射粒子、全像散射結構、表面微結構、光散射層或其組合。散射粒子例如為會使光散射的無機粒子或高分子粒子,其中無機粒子例如為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SiO2)粒子、二氧化鈦,而高分子粒子的材質例如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或其組合。這些粒子的摻雜濃度、折射率及粒徑大小皆會改變光散射條222的霧度(haze),而設計者可依實際需求來調整參數,以調整光散射條222的霧度。全像散射結構的形成方法是先利用兩道高同調性的光互相干涉,以在一感光底片上形成了對應於光散射條222的圖案。兩道高同調性的光的其中一道光的光形為預定形成之背光模組200中之光散射條222的光形,例如為某個方向的指向光的光形或是朗伯(Lambertian)光形。另一道光為參考光,其例如為平行光或球面光。在感光底片上形成圖案後,在將這些圖案以翻模的方式形成於導光板210上,即可在導光板上210形成這些光散射條222。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光散射層包括塗料與摻雜於塗料中的散射粒子,光散射層的膜厚例如為25微米至50微米,散射粒子與塗料折射率差小於40%(例如折射率差小於0.05),且粒子值徑例如為16微米至30微米。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散射條222例如為第一表面212(或第二表面214)上的粗糙表面結構,或者為第一表面212(或第二表面214)上的光散射層,例如為光散射粒子或光散射材料所形成的光散射層。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光散射條222亦可以是導光板210內部的光散射層,例如為光散射粒子或光散射材料所形成的光散射層。
發光元件230適於發出一照明光232,且入光面216配置於照明光232的傳遞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配置於入光面216旁。此外,這些光散射條222用以散射照明光232。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例如是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用至少一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來取代冷陰極螢光燈管。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更包括至少一反射罩240(在圖1A中是以兩個反射罩240為例)。反射罩240配置於發光元件230的一側,以將發光元件230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反射至入光面216。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散射條222包括複數個排列於一直線上且間隔配置之光散射圖案223,這些光散射圖案223例如呈線段狀。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散射條222亦可以是一連續而不問段的條狀散射圖案。
發光元件230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在經由入光面216進入導光板210之後,會不斷地被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全反射而局限於導光板210中。然而,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則能夠破壞全反射,且藉由光散射的原理讓照明光232從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射出第一表面212。如此一來,每一光散射條222便能夠產生一線狀光源。
在本實施例中,離發光元件230越遠的光散射條222的這些光散射圖案223的數量密度越密,如此能夠使較靠近發光元件230的光散射條222處的光通量較接近於較遠離發光元件230的光散射條222處的光通量。這樣的話,整個導光板210上的這些光散射條222便能夠產生亮度較為一致的線狀光源。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配置於導光板210的相對兩側,因此這些光散射圖案223的數量密度是由導光板210的兩側往導光板的中間遞增。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亦可只配置於導光板210的一側,亦即導光板210的入光面216只有一個,而這些光散射圖案223的數量密度是由靠近入光面216的一側往遠離入光面216的一側遞增。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光散射條222呈等間隔配置,亦即相鄰兩光散射條222的節距P1實質上相等。
穿透式顯示面板110配置於背光模組200的一側,其中第一表面212朝向穿透式顯示面板110。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具有複數個畫素組111,每一畫素組111具有複數個畫素列112。舉例而言,這些畫素組111為M個畫素組111,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111中的相鄰二畫素列112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111的M-1個畫素列112。在本實施例中,M=2,亦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可具有兩個畫素組,其中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上的所有畫素列112a形成其中一個畫素組,而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上的所有畫素列112b形成另一個畫素組,而畫素列112a與畫素列112b交替排列。
這些光散射條222所散射的照明光232在通過這些畫素組111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而在圖1A中是以兩個視域A1、A2為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光散射條222所散射的照明光232在通過同一畫素組111後會聚於同一視域。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光散射條222的節距(即週期)P1約略大於畫素列112的節距(即週期)P2的兩倍,這些光散射條222所散射的部分照明光232a通過其中一個畫素組111a而會聚於視域A1,而這些光散射條222所散射的部分照明光232b通過另一個畫素組111b而會聚於視域A2。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光散射條222與這些畫素列112彼此實質上平行。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光散射條222亦可相對於這些畫素列112傾斜。
M個畫素組111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畫面。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畫素列112a顯示其中一第一視角的畫面,而這些畫素列112b顯示一第二視角的畫面,其中第一視角畫面與第二視角畫面為兩個不同視角的畫面。如此一來,當使用者的左眼與右眼分別處於視域A1與視域A2時,左眼便能夠看到第一視角畫面,而右眼能夠看到第二視角畫面,第一視角畫面與第二視角畫面之間的視差(parallax)便能夠讓使用者的大腦感覺到一立體影像。如此之立體顯示模式稱之為空間多工模式。
由於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是採用光散射條222來形成線狀光源,進而產生立體顯示效果,而不是採用視差光柵來產生立體顯示效果,所以顯示裝置100所產生的立體影像之亮度較視差光柵所產生的立體影像的亮度高,而沒有視差光柵因遮光效果而使影像亮度衰減的問題。
圖2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a與圖1B的背光模組2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a中,這些光散射條222a亦可相對於穿透式顯示面板(如圖1C之穿透式顯示面板110)的這些畫素列112傾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光散射條222a亦相對於發光元件230傾斜。
圖3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b與圖1A的背光模組2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b更包括一反射片250,其覆蓋第一表面212。反射片250具有複數個透光開口252,以分別曝露出這些光散射條222。光散射條222所散射的照明光232可經由這些透光開口252傳遞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如圖1A所繪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b可更包括另一反射片260,覆蓋第二表面214。反射片250與反射片260可將照明光232反射回導光板以達到光能量再利用,進而提升背光模組200b的光效率。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反射片250的透光開口252正對光散射條222,因此可有效避免照明光從光散射條222以外的區域出射導光板210而使立體影像的清晰度下降的情形。
圖4為本揭露之再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c與圖3之背光模組200b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c中,反射片250c覆蓋第一表面212,且反射片250c具有一圖案化反射區252c與一圖案化透光區254c,其中圖案化反射區252c覆蓋導光板210之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所在的位置以外的區域,且圖案化反射區252c的作用相當於圖3之反射片250的作用。此外,圖案化透光區254c正對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而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所散射的照明光232可穿透圖案化透光區254c而傳遞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如圖1A所繪示)。在本實施例中,圖案化透光區254c例如是由透明材質所形成,而圖案化反射區252c則包括反射材質。
圖5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d與圖1A之背光模組2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背光模組200d更包括一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配置於導光板210上或導光板210內部(在圖5中是以配置於導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為例),其中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至少分布於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以外的區域(在圖5中的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是以分布於圖案化光散射結構以外的部分區域為例)。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一散射態與一透明態之間切換。
當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時,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與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形成整面散射面,以散射照明光232,進而形成一面光源。來自面光源的照明光232並不會會聚於特定的視域中,而是分布於顯示裝置前方的空間中。因此,此時可使穿透式顯示面板110的所有畫素113(如圖1C所繪示)顯示二維影像,而使顯示裝置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
當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時,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將照明光232散射,而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則將照明光232全反射,其效果接近於圖1A之第一表面212上沒有配置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的效果,此時背光模組200d可形成複數條線狀光源。因此,此時可使畫素列112a與畫素列112b分別顯示不同視角的影像,而使顯示裝置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
再者,當部分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且另一部分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時,呈現散射態的區域可提供面光源,而呈現透明態的區域則可提供複數個線狀光源。此時,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對應於面光源的區域中的每個畫素113(如圖1C所繪示)可顯示二維影像。另一方面,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對應於複數個線狀光源的區域中的畫素列112a與畫素列112b則分別顯示不同視角的影像,以顯示立體影像。如此一來,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對應於面光源的區域可顯示二維影像,而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對應於複數個線狀光源的區域則可顯示三維影像,亦即顯示裝置的部分區域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且顯示裝置的另一部分區域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包括一第一電極層272、一電變式介質層274及一第二電極層276。第一電極層272配置於第一表面212上,電變式介質層274配置於第一電極層272上,且電變式介質層274配置於第一電極層272與第二電極層276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層272與第二電極層276例如皆為透明電極。電變式介質層274適於隨著施加其上的電壓變化而在散射態與透明態之間切換。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變式介質層274例如為高分子分散液晶層(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因此當第一電極層272與第二電極層276之間沒有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74呈現散射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此外,當第一電極層272與第二電極層276之間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74呈現透明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
在另一實施例中,電變式介質層274亦可以是聚合物穩定膽固醇結構(polymer stabilized cholesteric texture,PSCT)液晶,此時當第一電極層272與第二電極層276之間沒有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74呈現透明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且當第一電極層272與第二電極層276之間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74呈現散射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
在其他實施例中,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亦可同時分布於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所在的區域及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以外的區域,其中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可配置於第一表面212上、配置於第二表面214上或配置於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之間,而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亦可配置於第一表面212上、配置於第二表面214上或配置於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之間。如此,當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時,亦可產生面光源,且當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時,則可產生複數個線狀光源。
圖6A與圖6B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6A與圖6B分別繪示在顯示裝置的一圖框時間中的兩個不同時間點的照明光之行進路線。請參照圖6A與圖6B,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e與圖1A之顯示裝置1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e的背光模組200e中,是以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來取代上述實施例之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例如圖1A所繪示的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且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的節距可依需求而調整。換言之,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配置於導光板210上或導光板210內部,其中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包括複數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每一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一散射態與一透明態之間切換。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適於處於散射態以散射照明光232。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包括一第一電極層225、一電變式介質層227及一第二電極層229。第一電極層225配置於導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電變式介質層227配置於第一電極層225上,且電變式介質層227配置於第一電極層225與第二電極層229之間。電變式介質層227適於隨著施加其上的電壓變化而在散射態與透明態之間切換。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變式介質層227例如為高分子分散液晶層,因此當第一電極層225與第二電極層229之間沒有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27呈現散射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呈現散射態。此外,當第一電極層225與第二電極層229之間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27呈現透明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呈現透明態。
在另一實施例中,電變式介質層227亦可以是聚合物穩定膽固醇結構(polymer stabilized cholesteric texture,PSCT)液晶,此時當第一電極層225與第二電極層229之間沒有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27呈現透明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呈現透明態,且當第一電極層225與第二電極層229之間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電壓差時,電變式介質層227呈現散射態,以使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呈現散射態。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e更包括一控制單元280,電性連接至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及穿透式面板110,以使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的作動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所顯示的影像互相搭配。具體而言,控制單元280將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分為N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N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在圖6A與圖6B中N例如等於2),每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中的相鄰二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之間設有其他N-1組電變式光散射條的N-1個電變式光散射條。在圖6A中控制單元280將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分為兩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具體而言,圖6A與圖6B中從左方數過來的奇數條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形成其中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而圖6A與圖6B中從左方數過來的偶數條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形成另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換言之,上述兩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交替排列於導光板210上,所以在圖6A與圖6B中,每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中的相鄰二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之間設有另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一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此外,控制單元280使N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輪流處於散射態,在圖6A與圖6B中即是使兩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交替處於散射態。
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具有複數個畫素組111,每一畫素組111具有複數個畫素列112。舉例而言,這些畫素組111為M個畫素組111,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111中的相鄰二畫素列112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111的M-1個畫素列112。在本實施例中,M=2,亦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可具有兩個畫素組,其中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上的所有畫素列112a形成其中一組,而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上的所有畫素列112b形成另一組,而畫素列112a與畫素列112b交替排列。在本實施例中,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節距(即週期)P1’約略大於畫素列112的節距(即週期)P2’。
當任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散射態時,這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所散射的照明光232在通過這些畫素組111a、112b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A1、A2。舉例而言,當顯示裝置100e處於圖6A所繪示的狀態時,從圖6A左邊數過來的奇數列的這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散射態,因此能夠將照明光232散射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另外,從圖6A的左邊數過來的偶數列的這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則處於透明態,而無法讓照明光232散射出導光板210。另一方面,當顯示裝置100e處於圖6B所繪示的狀態時,從圖6B左邊數過來的偶數列的這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散射態,因此能夠將照明光232散射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另外,從圖6B的左邊數過來的奇數列的這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則處於透明態,而無法讓照明光232散射出導光板210。
在本實施例中,在同一時間內,控制單元280使M個畫素組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1/N個畫面。舉例而言,當顯示裝置100e處於圖6A的狀態時,畫素列112a顯示一半的視域A1的影像,而畫素列112b顯示一半的視域A2的影像。當顯示裝置100e處於圖6B的狀態時,畫素列112a顯示另一半的視域A2的影像,而畫素列112b顯示另一半的視域A1的影像。當顯示裝置100e交替處於圖6A與圖6B的顯示狀態時,顯示裝置100e便能夠提供全解析度的影像,亦即圖6A時的畫素列112a所顯示的影像加上圖6B時畫素列112b所顯示的影像組成傳遞至視域A1之全解析度的影像,而圖6A時的畫素列112b所顯示的影像加上圖6B時畫素列112a所顯示的影像組成傳遞至視域A2之全解析度的影像。換言之,顯示裝置100e可採用時間多工的顯示模式,來達到全解析度之立體影像的顯示。
此外,上述實施例所提到之可以配置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的位置皆可用來配置本實施例之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換言之,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可配置於第一表面212或第二表面214上,或者亦可配置於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之間。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包括複數個排列於一直線上且間隔配置之電變式光散射圖案,此電變式光散射圖案可用來取代圖1B之光散射圖案223,因此排列方式可與圖1B之光散射圖案223相同。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離發光元件230越遠的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這些電變式光散射圖案的數量密度越密。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呈等間隔配置。另外,每一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每一個電變式光散射圖案可由部分的第一電極層225、部分的電變式介質層227及部分的第二電極層229所形成。
在其他實施例中,圖3之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亦可被取代成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e,且圖4之圖案化光散射結構220亦可被取代成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220e,以形成另外兩種背光模組。
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與這些畫素列112彼此實質上平行。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亦可相對於這些畫素列112傾斜,而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傾斜情況可參考圖2之光散射條222a的傾斜情況。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單元280亦可使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同時處於散射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節距(即週期)P1’例如約略大於畫素列112的節距(即週期)P2’的兩倍,且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所散射的照明光232在通過這些畫素組111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此情況相當於把圖1A之光散射條222改為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且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節距維持與圖1A所繪示的情形相同,而控制單元280使M個畫素組111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畫面。當這些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同時處於散射態時,則可如圖1A之顯示裝置100產生空間多工之立體顯示的效果。
圖7A與圖7B為本揭露之再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7A與圖7B分別繪示在顯示裝置的一圖框時間中的兩個不同時間點的照明光之行進路線。圖7A與圖7B之顯示裝置100f與圖6A及圖6B之顯示裝置100e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圖6A及圖6B之顯示裝置100e具有時間多工顯示模式,而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f則具有兼具時間多工與空間多工的複合多工顯示模式。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當從圖式之左方數過來的奇數排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散射態時(如圖7A所繪示),這些奇數排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將照明光232散射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且照明光232分別將M個畫素組所產生的影像傳遞至M個視域中。在本實施例中,M例如為4,而照明光232分別將從圖式左邊數來第4K-3個、第4K-2個、第4K-1個及第4K個畫素列所產生的影像分別傳遞至視域A1、視域A2、視域A3及視域A4,其中K為正整數。另一方面,當從圖式之左方數過來的偶數排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散射態時(如圖7B所繪示),這些偶數排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將照明光232散射至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且照明光232分別將M個畫素組所產生的影像傳遞至M個視域中。在本實施例中,M例如為4,而照明光232分別將從圖式左邊數個來第4K-1個、第4K個、第4K-3個及第4K-2個畫素列112所產生的影像分別傳遞至視域A1、視域A2、視域A3及視域A4。在經由圖7A與圖7B的兩個狀態的一個圖框(frame)時間後,圖7A的狀態中的第4K-3個畫素列112與圖7B的狀態中的第4K-1個畫素列112所產生的影像可形成視域A1的影像,圖7A的狀態中的第4K-2個畫素列112與圖7B的狀態中的第4K個畫素列112所產生的影像可形成視域A2的影像,圖7A的狀態中的第4K-1個畫素列112與圖7B的狀態中的第4K-3個畫素列112所產生的影像可形成視域A3的影像,圖7A的狀態中的第4K個畫素列112與圖7B的狀態中的第4K-2個畫素列112所產生的影像可形成視域A4的影像。如此一來,每一個視域A1中所產生的影像皆利用了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一半的解析度,且每一個視域A1中的影像皆是由圖7A的狀態所產生的影像與圖7B的狀態所產生的影像所組成。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f且有兩倍的時間多工與兩倍的空間多工之複合式多工的顯示模式。
此外,每一畫素組111中的相鄰二畫素列112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111的M-1個畫素列112。舉例而言,當M=4,所有上述第4K-3個(例如第1個、第5個、第9個…等)畫素列112形成一畫素組111,所有上述第4K-2個(例如第2個、第6個、第10個…等)畫素列112形成另一畫素組111,所有上述第4K-1個(例如第3個、第7個、第11個…等)畫素列112形成又一畫素組111,而所有上述第4K個(例如第4個、第8個、第12個…等)畫素列112形成再一畫素組111,故共有4個畫素組111。相鄰兩第4K-1個畫素列112之間設有一個第4K個畫素列112、一個第4K-3個畫素列112及一個第4K-2個畫素列112等共3個其他畫素組111的畫素列112。具體而言,相鄰的第3個(即以K=1代入4K-1中可得3)畫素列112與第7個(即以K=2代入4K-1中可得7)畫素列112(第3個與第7個同屬4K-1這一個畫素組111)之間設有第4個畫素列112(屬4K這個畫素組111)、第5個畫素列112(屬4K-3這個畫素組111)及第6個畫素列112(屬4K-2這個畫素組111)等共3個(即以M=4代入M-1後可得3)分別屬於其他3組(即不同於4K-1這一組的其他3組)的畫素列112。
圖8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8,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g與圖6A及圖6B的背光模組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g更包括如圖5之實施例所述的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與圖5之實施例相同地,本實施例之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配置於導光板210上或導光板210內部。此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至少分布於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20(複數個光散射條222e)以外的區域。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散射態與透明態之間切換。當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時,顯示裝置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此外,當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時,顯示裝置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再者,當部分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散射態且另一部分電變式光散射結構270呈現透明態時,顯示裝置的部分區域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且顯示裝置的另一部分區域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
圖9A與圖9B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9A與圖9B分別繪示在顯示裝置的一圖框時間中的兩個不同時間點的照明光之行進路線。圖9C為圖9A與圖9B中之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9A至圖9C,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h類似於圖6A及圖6B之顯示裝置100e,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h的背光模組200h為直下式背光模組,其包括一基板210h及複數個自發光結構222h。自發光結構222h配置於基板210h上,且用以發出一照明光23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自發光結構222h為發光二極體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在本實施例中,自發光結構222h的位置配置於如圖6A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位置,自發光結構222h發光時所產生的效果相當且類似於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散射態而散射照明光232時所產生的效果,而自發光結構222h不發光時所產生的效果相當且類似於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處於透明態而不散射照明光232時所產生的效果。與圖6A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不同的是,每一自發光結構222h包括複數個排列於一直線上且間隔配置之自發光圖案223h。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自發光圖案223h可呈等間隔配置,以使自發光結構222h所提供的照明光232較為均勻。再者,每一自發光圖案223h例如為一發光二極體或一有機發光二極體。在本實施例中,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與這些畫素列112彼此實質上平行。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亦可以相對於這些畫素列112傾斜,就如同圖2之光散射條222a相對於畫素列112傾斜那樣。
自發光結構222h之發光或不發光的作動模式及其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各畫素列112的顯示狀態的搭配,可參照圖6A與圖6B之實施例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之處於散射態或透明態的作動模式及其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各畫素列112的顯示狀態的搭配,上述作動模式與搭配方式的細節在此不再重述。換言之,控制單元280電性連接至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其中控制單元280將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分為N組自發光結構222h,N為正整數。此外,穿透式顯示面板110具有複數個畫素組111,每一畫素組111具有複數個畫素列112,且每一組自發光結構222h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在通過這些畫素組111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A1、A2。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280使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的發光時機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所顯示的影像互相搭配。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N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每一組自發光結構222h中的相鄰二自發光結構222h之間設有其他N-1組自發光結構222h的N-1個自發光結構222h,且控制單元280使N組自發光結構222h輪流發光。換言之,顯示裝置100h可產生時間多工之立體顯示模式。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將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配置於如圖1A所繪示之光散射條222的位置。此外,N=1,且控制單元280使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同時發光。這些自發光結構222h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在通過這些畫素組111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A1、A2(如圖1A所繪示)。換言之,此顯示裝置可產生空間多工之立體顯示模式。
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將自發光結構222h的位置配置於圖7A與圖7B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的位置,自發光結構222h之發光或不發光的作動模式及其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各畫素列112的顯示狀態的搭配,可參照圖7A與圖7B之實施例之電變式光散射條222e之處於散射態或透明態的作動模式及其與穿透式顯示面板110之各畫素列112的顯示狀態的搭配,上述作動模式與搭配方式的細節在此不再重述。換言之,此顯示裝置可產生兼具時間多工與空間多工的立體顯示模式。
圖10為圖9A及圖9B之顯示裝置的另一實施例之波形圖。請參照圖9A、圖9B與圖10,在本實施例中,自發光結構222h可分成對應於多個不同視域的多組自發光結構222h,例如分成對應於視域A1的自發光結構222h與對應於視域A2的自發光結構222h。在每一圖框時間T中,視域A1所應呈現的影像資料先傳送至對應的畫素列112。接著,此影像資料便不再傳送,但此時畫素列112的液晶分子則維持於對應於此影像資料的狀態。然後,開啟對應於視域A1的自發光結構222h,以使對應於視域A1的自發光結構222h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將視域A1的影像傳送至視域A1。接著,關閉對應於視域A1的自發光結構222h,且將視域A2所應呈現的影像資料先傳送至對應的畫素列112。然後,此影像資料便不再傳送,但此時畫素列112的液晶分子則維持於對應於此影像資料的狀態。然後,開啟對應於視域A2的自發光結構222h,以使對應於視域A2的自發光結構222h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將視域A2的影像傳送至視域A2。如此,則能夠在多個不同視域中產生多個不同視角的影像,以達到立體顯示的效果。
圖11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1,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i與圖1A之顯示裝置1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圖1A之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例如是配置於入光面216的正前方。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亦可以是配置於其他位置,例如配置於入光面216的斜前方。此外,可利用一反射元件241或其他光耦合元件來將位於其他位置的發光元件230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導向入光面216。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30所發出的照明光232在被反射元件241反射後,經由入光面216進入導光板210中,其中反射元件241例如為反射鏡。
綜上所述,由於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採用光散射條來形成線狀光源,進而產生立體顯示效果,而不是採用視差光柵來產生立體顯示效果,所以顯示裝置所產生的立體影像之亮度較視差光柵所產生的立體影像的亮度高,而沒有視差光柵因遮光效果而使影像亮度衰減的問題。此外,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中,是可採用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或自發光結構來形成線狀光源,因此可達到空間多工的顯示模式或時間多工的顯示模式,或達到兼具時間多工與空間多工的複合式顯示模式。再者,由於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具有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因此可使顯示裝置在三維顯示模式與二維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e、100f、100h、100i...顯示裝置
110...穿透式顯示面板
111...畫素組
112、112a、112b...畫素列
113...畫素
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g、200h...背光模組
210...導光板
210h...基板
212...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6...入光面
220...圖案化光散射結構
220e...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
222、222a...光散射條
222e...電變式光散射條
222h...自發光結構
223...光散射圖案
223h...自發光圖案
225、272...第一電極層
227、274...電變式介質層
229、276...第二電極層
230...發光元件
232...照明光
232a、232b...部分照明光
240...反射罩
241...反射元件
250、250c、260...反射片
252...透光開口
252c...圖案化反射區
254c...圖案化透光區
270...電變式光散射結構
280...控制單元
A1、A2...視域
P1、P1’、P2、P2’...節距
T...圖框時間
圖1A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
圖1C繪示圖1A中的穿透式顯示面板的畫素。
圖2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揭露之再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6A與圖6B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A與圖7B為本揭露之再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9A與圖9B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C為圖9A與圖9B中之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
圖10為圖9A及圖9B之顯示裝置的另一實施例之波形圖。
圖11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100...顯示裝置
110...穿透式顯示面板
112、112a、112b...畫素列
200...背光模組
210...導光板
212...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6...入光面
220...圖案化光散射結構
222...光散射條
230...發光元件
232...照明光
232a、232b...部分照明光
240...反射罩
A1、A2...視域
P1、P2...節距

Claims (45)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對於該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入光面;一圖案化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導光板上或該導光板內部,其中該圖案化光散射結構包括複數個光散射條;以及一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照明光,其中該入光面配置於該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且該些光散射條用以散射該照明光;以及一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背光模組的一側,其中該第一表面朝向該穿透式顯示面板,該穿透式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組,每一畫素組具有複數個畫素列,且該些光散射條所散射的該照明光在通過該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圖案化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第一表面或該第二表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圖案化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光散射條包括複數個排列於一直線上且間隔配置之光散射圖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離該發光元件越遠的該光散射條的該些光散射圖案的數量密度越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光散射條呈等間隔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光散射條所散射的該照明光在通過同一畫素組後會聚於同一視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覆蓋該第一表面,該反射片具有複數個透光開口,以分別曝露出該些光散射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覆蓋該第一表面,該反射片具有一圖案化反射區與一圖案化透光區,該圖案化反射區覆蓋該導光板之該圖案化光散射結構所在的位置以外的區域,且該圖案化透光區正對該圖案化光散射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導光板上或該導光板內部,其中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至少分布於該圖案化光散射結構以外的區域,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一散射態與一透明態之間切換,當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散射態時,該顯示裝置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當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透明態時,該顯示裝置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且當部分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散射態且另一部分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透明態時,該顯示裝置的部分區域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且該顯示裝置的另一部分區域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畫素組為M個畫素組,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中的相鄰二畫素列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的M-1個畫素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M個畫素組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畫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光散射條相對於該些畫素列傾斜或實質上平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元件,配置於該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以將來自該發光元件的該照明光束反射至該入光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光散射條包括散射粒子、全像散射結構、表面微結構、光散射層或其組合。
  16.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對於該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入光面;一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導光板上或該導光板內部,其中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包括複數個電變式光散射條,每一該電變式光散射條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一散射態與一透明態之間切換;以及一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照明光,其中該入光面配置於該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且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適於處於該散射態以散射該照明光;以及一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背光模組的一側,其中該第一表面朝向該穿透式顯示面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至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及該穿透式面板,以使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的作動與該穿透式顯示面板所顯示的影像互相搭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將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分為N組電變式光散射條,N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每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中的相鄰二電變式光散射條之間設有其他N-1組電變式光散射條的N-1個電變式光散射條,且該控制單元使該N組電變式光散射條輪流處於該散射態,該穿透式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組,每一畫素組具有複數個畫素列,當任一組電變式光散射條處於該散射態時,該組電變式光散射條所散射的該照明光在通過該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畫素組為M個畫素組,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中的相鄰二畫素列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的M-1個畫素列。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同一時間內,該控制單元使該M個畫素組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1/N個畫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使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同時處於該散射態,該穿透式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組,每一畫素組具有複數個畫素列,且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所散射的該照明光在通過該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畫素組為M個畫素組,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中的相鄰二畫素列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的M-1個畫素列。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使該M個畫素組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畫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第一表面或該第二表面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電變式光散射條包括複數個排列於一直線上且間隔配置之電變式光散射圖案。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離該發光元件越遠的該電變式光散射條的該些電變式光散射圖案的數量密度越密。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呈等間隔配置。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覆蓋該第一表面,該反射片具有複數個透光開口,以分別曝露出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覆蓋該第一表面,該反射片具有一圖案化反射區與一圖案化透光區,該圖案化反射區覆蓋該導光板之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所在的位置以外的區域,且該圖案化透光區正對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配置於該導光板上或該導光板內部,其中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至少分布於該圖案化電變式光散射結構以外的區域,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適於隨著施加其上之電壓的變化而在一散射態與一透明態之間切換,當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散射態時,該顯示裝置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當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透明態時,該顯示裝置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且當部分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散射態且另一部分該電變式光散射結構呈現該透明態時,該顯示裝置的部分區域處於二維影像顯示模式且該顯示裝置的另一部分區域處於三維影像顯示模式。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變式光散射條相對於該些畫素列傾斜或實質上平行。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元件,配置於該照明光的傳遞路徑上,以將來自該發光元件的該照明光束反射至該入光面。
  34.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自發光結構,配置於該基板上,且用以發出一照明光;一穿透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背光模組的一側;以及一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至該些自發光結構與該穿透式顯示面板,其中該控制單元將該些自發光結構分為N組自發光結構,N為正整數,且該穿透式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組,每一畫素組具有複數個畫素列,且每一組自發光結構所發出的該照明光在通過該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使該些自發光結構的發光時機與該穿透式顯示面板所顯示的影像互相搭配。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N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每一組自發光結構中的相鄰二自發光結構之間設有其他N-1組自發光結構的N-1個自發光結構,且該控制單元使該N組自發光結構輪流發光。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畫素組為M個畫素組,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中的相鄰二畫素列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的M-1個畫素列。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同一時間內,該控制單元使該M個畫素組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1/N個畫面。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N=1,且該控制單元使該些自發光結構同時發光,且該些自發光結構所發出的該照明光在通過該些畫素組後分別會聚於複數個視域。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畫素組為M個畫素組,M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且每一畫素組中的相鄰二畫素列之間設有分別屬於其他M-1個畫素組的M-1個畫素列。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使該M個畫素組分別顯示M個不同的視角之畫面。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自發光結構包括複數個排列於一直線上且間隔配置之自發光圖案。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自發光結構呈等間隔配置。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自發光結構相對於該些畫素列傾斜或實質上平行。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自發光結構為發光二極體或有機發光二極體。
TW100149592A 2011-12-29 2011-12-29 顯示裝置 TW201326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9592A TW201326982A (zh) 2011-12-29 2011-12-29 顯示裝置
CN2012100626586A CN103185984A (zh) 2011-12-29 2012-03-07 显示装置
US13/467,983 US20130169694A1 (en) 2011-12-29 2012-05-09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9592A TW201326982A (zh) 2011-12-29 2011-12-29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6982A true TW201326982A (zh) 2013-07-01

Family

ID=48677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9592A TW201326982A (zh) 2011-12-29 2011-12-29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69694A1 (zh)
CN (1) CN103185984A (zh)
TW (1) TW2013269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235B (zh) * 2016-01-30 2018-12-2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具有匯聚視像的多光束元件式背光板、顯示器及方法
TWI660389B (zh) * 2016-12-28 2019-05-21 Leia Inc. 採用螢光多光束元件的多視角背光板、顯示器及方法
TWI671567B (zh) * 2017-05-11 2019-09-1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基於微結構多光束元件的多視域背光件、顯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9730B2 (en) * 2002-12-10 2016-07-12 Neonode Inc. Light-based touch screen using elongated light guides
TW201533480A (zh) * 2014-02-25 2015-09-0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
CN10486574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4159100A (zh) 2014-07-23 2014-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方法
KR20170117175A (ko) * 2015-02-13 2017-10-20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각도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88550B (zh) * 2015-02-17 2017-06-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4791655A (zh) * 2015-03-13 2015-07-22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用于光栅3d显示器的光源装置
KR20160117938A (ko) * 2015-04-01 2016-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418065B2 (ja) * 2015-05-21 2018-11-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
WO2017213676A1 (en) * 2016-06-08 2017-12-14 Leia Inc. Angular subpixel rendering multiview display using shifted multibeam elements
US10802212B2 (en) 2015-09-05 2020-10-13 Leia Inc. Angular subpixel rendering multiview display using shifted multibeam elements
CN105353559B (zh) 2015-12-03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604019A (zh) 2016-01-30 2018-09-28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波束元件的背光和使用该背光的显示器
CN106054451B (zh) * 2016-06-27 2019-10-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2d/3d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A3044192C (en) * 2016-12-28 2021-03-30 Leia Inc. Multiview displays having a reflective support structure
EP3638946A4 (en) * 2017-06-16 2020-12-23 LEIA Inc. MULTI-VIEW BACKLIGHTING, MULTI-VIEW DISPLAY AND AND METHOD OF USING MULTIPLE BEAMS
TW201921041A (zh) * 2017-08-29 2019-06-01 美商康寧公司 包括光柵的光導器
CN111133249B (zh) * 2017-08-29 2023-07-25 康宁公司 用于直接发光的背光的多层反射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0304A (ja) * 2003-06-17 2005-01-13 Sea Phone Co Ltd 表示装置、該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GB0322682D0 (en) * 2003-09-27 2003-10-2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acklight for 3D display device
GB0326005D0 (en) * 2003-11-07 2003-12-1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aveguide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102004044802A1 (de) * 2004-09-13 2006-03-30 X3D Technologies Gmbh Anordnung zur wahlweise dreidimensional wahrnehmbaren oder zweidimensionalen Darstellung von Bildern
GB0607573D0 (en) * 2006-04-13 2006-05-24 Crysoptix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8134617A (ja) * 2006-10-23 2008-06-12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表示装置、端末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光学部材
KR101406795B1 (ko) * 2007-05-30 2014-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캐닝이 가능한 백라이트를 이용한 풀해상도의2차원/3차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01339310B (zh) * 2007-07-02 2010-07-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以及双模式影像显示装置
KR101528143B1 (ko) * 2007-11-02 2015-06-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전계렌즈를 이용한 입체표시장치
GB2448564B (en) * 2007-11-26 2009-04-29 Iti Scotland Ltd Light guides
CN201199726Y (zh) * 2008-05-30 2009-02-25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散射2d-3d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
JP5545068B2 (ja) * 2010-06-25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立体表示装置
CN101957464A (zh) * 2010-10-12 2011-01-26 丹阳博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片及其应用
JP2013105005A (ja) * 2011-11-14 2013-05-30 Sony Corp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235B (zh) * 2016-01-30 2018-12-2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具有匯聚視像的多光束元件式背光板、顯示器及方法
TWI660389B (zh) * 2016-12-28 2019-05-21 Leia Inc. 採用螢光多光束元件的多視角背光板、顯示器及方法
TWI671567B (zh) * 2017-05-11 2019-09-1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基於微結構多光束元件的多視域背光件、顯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5984A (zh) 2013-07-03
US20130169694A1 (en)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26982A (zh) 顯示裝置
EP1922575B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TWI669555B (zh) 雙視域區域背光件、雙模式顯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US8154686B2 (en) Directional backlight, a multiple view display and a multi-direction display
US5040878A (en) Illumination for transmissive displays
US9507159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JP4861180B2 (ja) 3d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
US8189129B2 (en) Backlighting system for a 2D/3D autostereoscopic multiview display
US7903183B2 (en) Display including backlight operable in 2D and 3D modes
US8305511B2 (en) Backlight module, stereo display apparatus, and beam splitting film
KR102191552B1 (ko) 무안경 입체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구동 방법
TW201218179A (en)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TWI521239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TW201736916A (zh) 分時多工背光板、該背光板的操作方法以及使用該背光板的多視角顯示器
EP2218261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2013012047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511844A (ja) 二次元または三次元表示のための装置
US9235055B2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0044941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3008889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198191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irectional control of the output, and a backlight for such a display device
JP4483233B2 (ja) 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8445576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40104880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084644A (ko) 입체영상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