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7899A - 顯示方法,顯示器裝置,電子系統,及照明單元 - Google Patents

顯示方法,顯示器裝置,電子系統,及照明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7899A
TW201307899A TW101124510A TW101124510A TW201307899A TW 201307899 A TW201307899 A TW 201307899A TW 101124510 A TW101124510 A TW 101124510A TW 101124510 A TW101124510 A TW 101124510A TW 201307899 A TW201307899 A TW 2013078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display device
segment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ichi Takahashi
Satoshi Tomioka
Yoshihisa Sato
Tetsuro Kuwayama
Yuichi Takai
Tadashi Morimot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7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89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arrays of controllable light sources; using moving apertures or moving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一種照明單元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

Description

顯示方法,顯示器裝置,電子系統,及照明單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容許顯示一立體影像之顯示器裝置、一種包含該顯示器裝置之電子系統、一種裝載於該顯示器裝置上之照明單元及一種藉由使用該顯示器裝置顯示一立體影像之顯示方法。
一種容許實施立體影像顯示之顯示器裝置已在近幾年來受到關注。在立體影像顯示中,顯示於其之間呈現視差之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彼此之間角度不同)且容許一觀看者藉由用他/她的左眼及右眼來觀察影像以辨識該等影像作為一個深度立體影像。此外,亦開發藉由顯示其間呈現視差之三個或三個以上影像而容許對一觀看者提供一更實際立體影像之一顯示器裝置。
如上文所提及之顯示器裝置通常被分為需要專用眼鏡之一種類型及不需要任何眼鏡之另一類型。觀看者可能有一感想,即使用專用眼鏡有些許麻煩,及因此不需要任何專用眼鏡之一顯示器裝置為較佳。作為不需要任何專用眼鏡之一顯示器裝置,例如,一雙凸透鏡系統裝置及一視差障壁系統裝置為可用。上文所提及之系統之裝置係經組態使得其間呈現視差之複數個影像(透視影像)一起顯示於一影像顯示面板上,使得觀察到之一影像隨著該顯示器裝置與觀看者之角度之間的一相對位置關係(一角度)之改變而改變。作為視差障壁系統之一顯示器裝置之一實例,可給定 揭示於(例如)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H03-119889號中的一顯示器裝置。
又,稱為一背光之一照明光源係用於上文所提及之雙凸透鏡系統及視差障壁系統顯示器裝置中,以便使來自該背光之照明光選擇性地透射穿過一雙凸透鏡或一視差障壁。因此,期望增加來自該背光之照明光之利用效率。此外,當已藉由使用雙凸透鏡或視差障壁而執行立體影像顯示時,來自背光之照明光所通過之一光透射區域及屏蔽該照明光之一光屏蔽區域被固定定位於一影像顯示面板上。因此,當改變顯示器裝置相對於一觀看者之透視位置之定向時(例如,當該顯示器裝置圍繞一光學軸作為一中央軸而旋轉時),該觀看者難以視覺辨識一適當立體影像。儘管可設想機械改變影像顯示面板與雙凸透鏡或視差障壁之相對位置之一方法,然而此方法可使顯示器裝置自身之一整體組態複雜化及大型化。
期望提供一種容許根據一觀看者之姿態形成一有利立體影像之顯示器裝置、一種包含該顯示器裝置之電子系統及一種裝載於該顯示器裝置上之照明單元。亦期望提供一種藉由使用如上文所提及之一顯示器裝置而實施根據一觀看者之姿態之有利立體顯示之顯示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顯示方法藉由使用擁有一照明單元及一顯示區段之一顯示器裝置而展示立體影像。該照明單元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且該顯示區 段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該方法包含:偵測顯示器裝置相對於一觀看者之一姿態;個別驅動複數個發光區段,以容許根據顯示器裝置之姿態形成一發射型樣;及基於一外部影像信號根據顯示器裝置關於顯示區段之姿態一起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方法中,偵測顯示器裝置相對於觀看者之姿態,即,顯示器裝置相對於觀看者之一定向狀態、一角度狀態或類似物,且根據該狀態由複數個發光區段發射光以形成一預定發射型樣且以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因此,可有利維持觀看者所視覺辨識之立體影像之品質,而無關於顯示器裝置相對於觀看者之定向或角度之改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包含:一照明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及一顯示區段,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以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電子系統擁有一顯示器裝置。該顯示器裝置包含:一照明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及一顯示區段,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以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及電子系統中,在照明單元中,藉由驅動區段個別開啟或關閉複數個經二維 佈置之發光區段。因此,藉由利用照明單元作為顯示區段之一背光,二維影像顯示(平面影像顯示)與三維影像顯示(立體影像顯示)之間的切換係可能的。即,在立體影像顯示中,在照明單元中形成藉由以預定間隔配置在一方向上接續定位如同一帶以鄰近於彼此之複數個發光區段而獲得之一發射型樣,以產生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且以在顯示區段上一起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同時,在二維影像顯示中,例如,在照明單元中開啟所有發光區段以產生減少整個表面上之亮度變化之均勻照明光。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照明單元經提供用於一顯示器裝置。該照明單元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照明單元中,藉由驅動區段個別開啟或關閉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因此,在一任意時序時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係可能的。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方法,由於顯示器裝置相對於觀看者之姿態被偵測且根據該姿態執行照明單元之發射型樣之形成及透視影像之顯示,故即使在該顯示器裝置在一任意方向上旋轉時,觀看者亦可辨識一有利立體影像。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照明單元,可形成藉由以預定間隔配置在一方向上接續定位如同一帶之複數個發光區段而獲得之發射型樣,藉此產生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顯示器裝置及電子系統(其中照明單元用作為背光),可使得觀看者用他/她的左眼及右眼辨識之 影像因發射型樣、顯示區段及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之各者之角度位置之間之一相對位置關係(一角度)而彼此不同。因此,觀看者可辨識一立體影像。此處,由於容許任意設定直線形照明光延伸之一方向,故可解決顯示區段與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之各者之角度位置之間的相對關係之改變。此外,由於容許在一任意時序時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故亦可處理分時顯示。
應理解,前述整體描述及下列詳細描述兩者皆為例示性,且意欲提供如主張之技術之進一步解釋。
附圖被包含以提供本發明之一進一步理解,且經併入且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該等圖式繪示實施例,且連同本說明書用於解釋本技術之原理。
接著,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較佳實施例。應注意,描述將按下列順序進行。
1.第一實施例(圖1至圖18)
其中使用包含一光調變元件(一水平PDLC)之一背光之一實例(一顯示器裝置)
2.第二實施例(圖19至圖20)
其中使用包含一電泳元件之一背光之一實例(一顯示器裝置)
3.第三實施例(圖21)
其中使用包含一有機發光元件之一背光之一實例(一顯示器裝置)
4.第四實施例(圖22)
其中使用包含一發光二極體之一背光之一實例(一顯示器裝置)
5.第五實施例(圖23A及圖23B)
其中使用包含一電子微粒元件之一背光之一實例(一顯示器裝置)
6.第六實施例(圖24A及圖24B)
應用一顯示器裝置之一實例(電子系統)
[第一實施例] [一般組態]
圖1係繪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100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該顯示器裝置100為可實施立體顯示(三維顯示)及正常顯示(二維顯示)兩者之類型。該顯示器裝置100包含一感測器區段10、一顯示區段20、一背光30、一控制區段40、一顯示驅動區段50及一背光驅動區段60。
感測器區段10用以在來自控制區段40之一指令之基礎上連續偵測顯示器裝置100之姿態且以將關於該經偵測之姿態之姿態資訊發送至該控制區段40。該感測器區段10係經調適以偵測顯示器裝置100相對於一觀看者之姿態(定向及角度),且為(例如)一加速度感測器或一影像辨識裝置。例如,當影像辨識裝置被用作為感測器區段10時,用於將一適當定向狀態中的一影像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之資訊可藉由區別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之位置而獲得。
控制區段40為經組態以在由外部供應之一外部影像信號Vdisp及由感測器區段10供應之姿態資訊之基礎上將控制信號分別供應至顯示驅動區段50及背光驅動區段60且以控制使得該等區段50及60同步於彼此而操作之一電路。具體言之,該控制區段40係經組態以將基於影像信號Vdisp之一影像信號S1供應至顯示驅動區段50且將一背光控制信號S2供應至背光驅動區段60。該控制區段40亦控制感測器區段10之操作。
顯示驅動區段50係經調適以在由控制區段40供應之影像信號S1之基礎上驅動顯示區段20。該顯示區段20係經調適以藉由驅動一液晶元件及調變由背光30輻射之光而執行影像顯示。
背光驅動區段60係經調適以在由控制區段40供應之背光控制信號S2之基礎上驅動背光30。該背光30為具有用平面照明光或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自後面照射顯示區段20之一功能之一照明單元。
顯示區段20為(例如)一透射類型液晶顯示面板(LCD),其之各像素根據影像信號S1驅動且具有藉由一對透明基板夾置一液晶層之一結構。
圖2繪示顯示驅動區段50及顯示區段20之一方塊圖之一實例。像素Pix以一矩陣形式配置於顯示區段20上。顯示驅動區段50包含一時序控制區段51、一閘極驅動器52及一資料驅動器53。該時序控制區段51係經調適以控制該閘極驅動器52及該資料驅動器53之驅動時序且以將由控制區段 40供應之影像信號S1供應至該資料驅動器53作為一影像信號S11。該閘極驅動器52係經調適以根據時序控制區段51之時序控制逐線地循序選擇包含於顯示區段20中的像素Pix以執行線循序掃描。該資料驅動器53係經調適以將基於影像信號S1之一像素信號供應至包含於顯示區段20中的各像素Pix。具體言之,該資料驅動器53係經組態以藉由在影像信號S11之基礎上執行D/A(數位/類比)轉換而產生為一類比信號之像素信號且以將該產生之像素信號供應至各像素Pix。
顯示區段20為係屬於由(例如)玻璃或類似物製成之兩個透明基板之間密封一液晶材料之類型。由(例如)ITO(氧化銦錫)或類似物製成之一透明電極係形成於面向該液晶材料之各透明基板之一部分上以連同該液晶材料一起組態像素Pix。例如,VA(垂直對準)模式之液晶、IPS(平面內切換)模式之液晶及使用向列型液晶之TN(扭曲向列型)模式之液晶被用作為顯示區段20之液晶材料。
圖3A繪示像素Pix之一電路圖之一實例。該像素Pix包含一TFT(薄膜電晶體)元件Tr、一液晶元件LC及一滯留體積元件C。該TFT元件Tr係由(例如)一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形成,其之一閘極係連接至一閘極線G,一源極係連接至一資料線D,及一汲極係連接至該液晶元件LC之一端及該滯留體積元件C之一端。該液晶元件LC之一端係連接至該TFT元件Tr之一汲極,及其之另一端為接地。該滯留體積元件C之一端係連接至該TFT元件 Tr之一汲極,及其之另一端係連接至一滯留體積線Cs。該閘極線G係連接至閘極驅動器52及該資料線D係連接至資料驅動器53。
圖3B繪示包含像素Pix之顯示區段20之一截面組態。當在截面圖觀看顯示區段20時,該顯示區段20具有如圖示中所繪示之在一驅動基板201與一對立基板205之間密封一液晶層203之一組態。該驅動基板201屬於形成包含上文所提及之TFT元件Tr之一像素驅動電路之類型,及針對每個像素Pix,於驅動基板201上安置一像素電極202。未繪示之彩色濾光器及黑色矩陣係形成於對立基板205上,及一對立電極204係安置於液晶層203之側之其表面上作為通常提供用於各自像素Pix之一電極。偏振板206A及206B被固定至顯示區段20之光入射側(此處為背光30側)及光出射側(此處為一觀看者之側)以便互相用作正交尼寇偏光鏡(Nicol)或平行尼寇偏光鏡。
圖4繪示顯示器裝置100之一截面組態之一實例。應注意,圖4示意性地繪示截面組態,及所繪示之大小及形狀可能不同於實際的大小及形狀。如圖4中所繪示,背光30在顯示器裝置100中安置於顯示區段20之後方。該背光30對應於一「照明單元」之一特定實例。該背光30包含(例如)一導光板1、與該導光板1之一端表面相對安置之一光源2,及安置於該導光板1之後方之一光調變元件3及一反射器4。
導光板1係經調適以將來自光源2之光引導至該導光板1 之一上表面上。該導光板1具有經安置以便重疊於顯示區段20之表面上之對應於該顯示區段20之形狀之一形狀,舉例而言,諸如,被該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起連接該等上表面及下表面之端表面圍繞之一矩形平行六面體形狀。在下文中,來自光源2之光所入射之一端表面將被稱為一光入射平面1A,在該導光板1之端表面中。該導光板1具有(例如)散射自光入射平面1A入射之光,使其均勻且自上表面及下表面之至少一者輻射該光之一功能。又,當藉由調變施加至背光30之一電壓而使亮度均勻時,未經圖案化之一平坦導光板可用作為該導光板1。該導光板1係藉由主要包含透明熱塑性樹脂(舉例而言,諸如,聚碳酸酯樹脂(PC)、丙烯酸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類似物)而組態。
光源2為一直線形光源且包含(例如)一熱陰極螢光燈(HCFL)、一冷陰極螢光燈(CCFL),或成一直線佈置之複數個LED(發光二極體)。當該光源2包含該複數個LED時,所有該等LED自效率、稀化及均勻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白色LED。作為一替代,該光源2可包含紅色LED、綠色LED及藍色LED。該光源2可僅安置於相對於導光板1之一端表面之一位置處(見圖4)或可相對於導光板1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端表面而安置。
反射器4係經調適以將自導光板1之後方洩露穿過光調變元件3之光朝向該導光板1傳回且具有若干功能,舉例而言,諸如,反射、擴散及散射功能。由於提供該反射器 4,自光源2輻射之光可被有效利用且前亮度可被增加。該反射器4係由(例如)一發泡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片、一鍍銀薄膜、一多層反射膜、一白色PET薄片或類似物製成。應注意,該反射器4可視需要而提供且有時可被省略。
在第一實施例中,光調變元件3安置於導光板1之後方(在顯示區段20之相對側上)且(例如)用一黏著劑(未繪示)黏著至該導光板1之一後表面,其等之間未置入一空氣層。該光調變元件3包含充當藉由利用來自光源2之已透過導光板1傳播之光而發射光之發光區段之複數個光調變單元3S(稍後描述)。該光調變元件3為利用一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之類型且藉由沿著顯示區段20之一顯示表面而主動矩陣驅動呈任意型樣之該複數個光調變單元3S而容許形成一透明區域3A(稍後描述)及一散射區域3B(稍後描述)。例如,如圖5中所繪示,該光調變元件3為自反射器4開始,依序配置一透明基板31、一下電極32、一定向膜33、一光調變層34、一定向膜35、一上電極36及一透明基板37之類型。此處,透明基板37之一外表面(相對於上電極36所安置之一表面)係黏著至導光板1之後表面。又,圖5係繪示光調變元件3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透明基板31及37係經調適以支撐光調變層34且通常由對可見光為透明之基板(舉例而言,諸如,玻璃薄片、塑膠膜及類似物)形成。例如,如圖5及圖6中所繪示,複數個下電極32係安置於與透明基板37相對之透明基板31之一表 面上。該複數個下電極32彼此分離及絕緣。另一方面,例如,如圖5及圖6中所繪示,上電極36係安置於與透明基板31相對之透明基板37之一表面上且由經整合以相對於所有該複數個下電極32之一固體膜形成。又,圖6係繪示光調變元件3之一電極結構之一透視圖。然而,在圖6中僅繪示下電極32、光調變層34及上電極36,而省略光調變元件3之其他組成元件。此外,圖6繪示自透明基板31觀看之一狀態以迅速以視覺理解下電極32之形狀及配置。
該複數個下電極32係沿著透明基板31之一表面以二維佈置成一矩陣,即在一XY平面上且各具有一矩形(或正方形)平面形狀。該複數個下電極32與驅動元件(未繪示)(舉例而言,諸如,嵌入於透明基板31中的TFT元件)呈一對一對應關係連接以便容許個別控制施加至其之電壓。各驅動元件係(例如)藉由使用一MOS-FET而組態,及例如,該MOS-FET之閘極係連接至在一X軸方向上延伸之一閘極線(未繪示),及其源極係連接至在一Y軸方向上延伸之一資料線(未繪示)。背光驅動區段60包含根據由控制區段40供應之背光控制信號S2選擇性施加一預定電壓至該複數個閘極線及資料線之各者之一電壓施加區段。換言之,該電壓施加區段基於由控制區段40供應之背光控制信號S2將一預定電壓施加於自複數個閘極線選擇之一個或一個以上閘極線與自複數個資料線選擇之一個或一個以上資料線之間。因此,容許藉由該背光驅動區段60個別驅動各自驅動元件。因此,當藉由顯示器裝置100執行三維顯示時,可藉由背
光30形成各種發射型樣且形成在一任意方向上延伸之直線形照明光。同時,當藉由顯示器裝置100執行二維顯示時,所有下電極32被賦能以產生平面照明光。上文所提及元件之操作及類似物將在稍後予以描述。
下電極32及上電極36之各者係由一透明導電材料(舉例而言,諸如,氧化銦錫(ITO))製成。然而,下電極32可由除一透明材料外之一材料製成且可由(例如)金屬製成。又,若下電極32係由金屬製成,則該下電極32額外具有自導光板1之後方反射入射於光調變元件3之光之一功能,類似於反射器4。因此,在後者情況中,可消除反射器4。
例如,如藉由圖5中的虛線所繪示,在各下電極32係在光調變元件3之一層壓方向(一Z軸方向)上突出之一區域(即,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互相重疊之一區域)中形成光調變單元3S。因此,該複數個光調變單元3S沿著光調變元件3之XY平面以預定間隔而二維佈置成一矩陣。
容許藉由將一預定電壓施加於所關注之一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而分開及獨立驅動各光調變單元3S。具體言之,各單元3S根據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的電壓量值展現對來自光源2之光之透明度或散射性質。又,該透明度及散射性質將在稍後光調變層34之解釋中予以詳細描述。
定向膜33及35係經調適以使(例如)用於光調變層34中的一液晶及一單體定向。儘管一垂直定向膜及一水平定向膜可作為定向膜之種類之實例而給定,然而該等水平定向膜 在第一實施例中係用作為定向膜33及35。例如,由磨擦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聚乙烯醇及/或類似物形成之一定向膜及藉由轉移或蝕刻開槽之一定向膜可作為水平定向膜之實例而給定。例如,藉由傾斜沈積一無機材料(諸如,氧化矽或類似物)形成之一定向膜、藉由離子束照射而形成之一鑽石狀碳定向膜及形成一電極圖案狹縫之一定向膜亦可作為水平定向膜之實例而給定。當塑膠膜係用作為透明基板31及37時,可以等於或低於100攝氏度之一溫度形成之聚醯胺醯亞胺較佳係用作為定向膜33及35之材料,此係因為期望在一製作步驟中降低在定向膜33及35已施加至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上之後執行之一焙燒程序之一焙燒溫度至一最低可能值。
使垂直定向膜及水平定向膜兩者具有使液晶及單體定向之功能已足夠良好,且可不請求重複施加一正常液晶顯示器所請求之電壓之可靠性,此係因為產生一裝置之後之電壓施加之可靠性係取決於一單體聚合材料與一液晶之間的一介面而判定。用於光調變層34之該液晶及該單體亦可(例如)藉由在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施加一電場或一磁場而非使用定向膜而定向。即,容許固定藉由用紫外射線照射同時在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施加電場或磁場而在一電壓施加狀態中定向該液晶及該單體之一狀態。當該電壓係用於形成定向膜時,用於定向之一電極可獨立於用於驅動之一電極而形成,或可使用其中取決於一頻率而倒轉一介電各向異性編碼之一雙頻液晶作為一液晶材料。當一 磁場係用於形成定向膜時,較佳使用磁化率之各向異性為大之一材料作為定向膜,及較佳使用(例如)具有許多苯環之一材料作為定向膜。
光調變層34根據所施加之一電場量值展現對來自光源20之光之散射性質或透明度。該光調變層34為包含一塊體34A及散佈於該塊體34A中的複數個微粒34B之一複合層。該塊體34A及該等微粒34B為光學各向異性。此外,該塊體34A及該等微粒34B在回應於電場之速度方面彼此不同。該塊體34A具有(例如)不回應於電場之一條紋結構或一多孔結構,或比該等微粒34B之回應速率較低之一桿狀結構。
該塊體34A係由藉由聚合(例如)一低分子單體而獲得之一聚合物材料而製成。該塊體34A係藉由聚合用熱及光之至少一者(例如)在微粒34B之一定向方向上或定向膜33及35之定向方向上定向之一可定向及可聚合材料(例如,一單體)而形成。該塊體34A之一條紋結構、一多孔結構或一桿狀結構具有經引導(例如)以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以使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相交成一小角度θ1(稍後描述)之主軸。當該塊體34A具有條紋結構時,該條紋結構之一平均大小在短軸方向上較佳為等於或大於0.1微米且等於或小於10微米,及在增加所引導之光之散射性質之觀點,其更佳係在自0.2微米或更大至2.0微米或更小之一範圍內。此外,該條紋結構之平均大小在短軸方向上較佳係在自0.5微米或更大至5微米或更小之一範圍內,及自降低 散射之波長相依性之觀點其更佳係在1微米至3微米之一範圍內。該條紋結構之大小可透過一偏振顯微鏡、一共焦顯微鏡、一電子顯微鏡或類似物而觀察。
另一方面,微粒34B主要包含(例如)一液晶材料且具有比塊體34A充分更高之一回應速度。包含於該微粒34B中的一液晶材料(一液晶分子)為(例如)一桿狀分子。較佳使用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一液晶(一所謂正液晶)作為包含於微粒34B中的液晶分子。
圖7A示意性地繪示一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之微粒34B之一定向狀態之一實例。又,塊體34A之定向狀態之繪示在圖7A中被省略。圖7B繪示指示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塊體34A及微粒34B之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折射率橢球之實例。上文所提及之折射率橢球表示藉由一張量橢球自各種方向入射之線性偏振光之折射率,及該折射率可在幾何學上藉由自一光入射方向觀察該橢球之截面而發現。圖7C示意性地繪示在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以一前方向引導之光L1及以一傾斜方向引導之光L2通過光調變層34之一狀態之一實例。
圖8A示意性地繪示一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微粒34B之定向狀態之一實例。又,塊體34A之定向狀態之繪示在圖8A中被省略。圖8B繪示指示在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塊體34A及微粒34B之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折射率橢球之實例。圖8C示意性地繪示在電 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以一前沿方向引導之光L1及以一傾斜方向引導之光L2在光調變層34中散射之一狀態之一實例。
例如,如圖7A及圖7B中所繪示,塊體34A及微粒34B係經組態使得在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該塊體34A之一光學軸AX1之定向匹配於(平行於)該微粒34B之一光學軸AX2之定向。又,該等光學軸AX1及AX2指示平行於一光射線行進方向(其中折射率無關於光之一偏振方向具有一值)蔓延之線。又,該等光學軸AX1及AX2之定向通常無需匹配於彼此,及例如,因製作錯誤可容許該等光學軸AX1與AX2之間的定向稍偏離。
例如,當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微粒34B係經組態使得其光學軸AX2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例如,當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該微粒34B亦係經組態使得其光學軸AX2使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相交成小角度θ1(見圖7B)。又,該角度θ1將在微粒34B之材料之解釋中予以詳細描述。
另一方面,塊體34A係經組態使得其光學軸AX1維持恆定,而無關於(例如)電壓是否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具體言之,例如,如圖7A、圖7B、圖8A及圖8B中所繪示,塊體34A係經組態使得其光學軸AX1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使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相交成預定角度θ1。即,當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塊體34A之光學軸AX1平行於微粒34B之光學軸 AX2。
又,光學軸AX2通常無需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使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相交成角度θ1,及光學軸AX2可使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相交成因(例如)製作錯誤而稍不同於角度θ1之一角度。類似地,光學軸AX1及AX2通常無需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可因(例如)製作錯誤而相對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具有一小角度。
此處,塊體34A之普通射線之折射率較佳等於微粒34B之折射率,且塊體34A之異常射線之折射率等於微粒34B之折射率。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例如,當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在包含前沿方向及傾斜方向之所有方向中幾乎觀察不到折射率之差異,且如圖7A中所繪示獲得一高透明度。因此,例如,如圖7C中所繪示,經前沿方式引導之光L1及經傾斜引導之光L2通過光調變層34,而未在該光調變層34中散射。結果,例如,如圖9之(A)及(B)中所繪示,來自光源2之光L(經傾斜引導之光)在透明區域3A之一介面(透明基板31與導光板1、與空氣之間的一介面)處全部反射,及相較於未包含光調變元件3之一情況(圖9之(B)中的一個點鏈線),降低該透明區域3A之亮度(一黑色顯示部分之亮度)。
例如,當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塊體34A及微粒34B係經組態使得塊體34A之光學軸AX1之定向不同於(相交於)如圖8B中所繪示之微粒34B之光學軸AX2之定向。此外,當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 時,該微粒34B係經組態使得其光學軸AX2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使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相交成大於角度θ1之一角度θ2(例如,90度)。又,該角度θ2將在微粒34B之材料之解釋中予以詳細描述。
因此,增加光調變層34中的包含前沿方向及傾斜方向之所有方向上之折射率之差異,且因此在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獲得一高散射性質。因此,例如,如圖8C中所繪示,在光調變層34中散射經前沿方式引導之光L1及經傾斜引導之光L2。結果,例如,如圖9之(A)中所繪示,來自光源2之光L(經傾斜引導之光)通過散射區域3B之一介面(透明基板31與導光板1、與空氣之間的一介面),及通過朝向反射器4之光藉由反射器4反射且通過光調變元件3。因此,相較於未包含光調變元件3之情況(圖9之(B)中的一點鏈線),大幅增加該散射區域3B之亮度,且增加一部分白色顯示之部分之亮度(提高亮度)達對應於透明區域3A之亮度降低之量。
儘管可因(例如)製造錯誤容許塊體34A與微粒34B之間的普通射線之折射率稍偏離,然而該偏離較佳為(例如)等於或小於0.1,及該偏離更佳為等於或小於0.05。類似地,儘管可因(例如)製造錯誤容許塊體34A與微粒34B之間的異常射線之折射率稍偏離,然而該偏離較佳為(例如)等於或小於0.1,及該偏離更佳為等於或小於0.05。
塊體34A之一折射率差異(△nP=異常射線neP之折射率-普通射線noP之折射率)及微粒34B之一折射率差異(△nL=異常 射線neL之折射率-普通射線noL之折射率)較佳為儘可能大。該等差異較佳為等於或大於0.05,該等差異更佳為等於或大於0.1,及該等差異又更佳為等於或大於0.15,此係因為塊體34A與微粒34B之折射率差異為大時,將增加光調變層34之散射能力及因此容許迅速打破導光條件及迅速自導光板1導出光。
此時,當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微粒34B中的液晶分子之主軸方向平行於光學軸AX2。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該微粒34B中的液晶分子之主軸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界定相對於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之小角度θ1。即,該微粒34B中的液晶分子在當電壓未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在平行於導光板之光入射平面1A之一平面中使液晶分子之主軸傾斜達角度θ1之一狀態中定向。該角度θ1為一所謂預傾角。該角度θ1較佳為(例如)在自0.1度或更大至30度或更小之一範圍內,其更佳為在自0.5度或更大至10度或更小之一範圍內,且其又更佳為在自0.7度或更大至2度或更小之一範圍內。若增大該角度θ1,則散射效率可因稍後所描述之原因而降低。若該角度θ1減小過多,液晶所建立之方位角可在施加電壓時而改變。在一些情況中,該液晶可建立一180度倒轉定向(一倒轉傾斜)。因此,由於不容許有效利用微粒34B與塊體34A之折射率差異,故可能降低散射效率而降低亮度。
當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微粒34B中 的液晶分子之主軸方向相交於(或正交於)光學軸AX2。此時,該微粒34B中的液晶分子之主軸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且界定大於相對於透明基板31及37之表面之角度θ1之角度θ2(例如,90度)。即,該微粒34B中的液晶分子在當電壓施加於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時在平行於導光板1之光入射平面1A之一平面中使液晶分子之主軸傾斜達角度θ2之一狀態中定向。
儘管只要材料為光學各向異性且與一液晶化合之一材料,任意材料皆可用作為上文所提及之組態塊體34A之可定向及可聚合單體,然而在第一實施例中,該材料較佳為一紫外線可固化低分子單體。由於其在未施加電壓之一狀態中較佳匹配於藉由以光學各向異性之方向聚合一液晶及一低分子單體而形成之一材料(一聚合物材料),故該液晶及該低分子單體在用紫外線射線固化之前較佳在相同方向上定向。在一液晶用作為微粒34B時所使用之一單體材料較佳為一桿狀材料及該液晶較佳為一桿狀分子。在此情況下,具有聚合性及液晶性兩者之一材料較佳用作為單體材料,及其較佳具有自包含(例如)一丙烯酸酯基團、一甲基丙烯酸酯基團、一丙烯酸鹽氧基基團、一甲基丙烯醯氧基基團、一乙烯基醚基團及一環氧基團之一基團選擇之至少一功能基團作為一聚合功能基團。此等功能基團可通過用紫外線射線、紅外線射線或電子光束照射或通過加熱而聚合。具有一多功能基團之一液晶材料可添加至上文以抑制在用紫外線射線照射時可定向性之降低。當塊體34A具有 上文所提及之條紋結構時,一雙功能液晶單體較佳用作為該塊體34A之原料。此外,一單功能單體可添加至該塊體34A之原料以調整展現液晶性之溫度或具有三重或多功能基團之單體可添加至其以改良交聯密度。
背光驅動區段60係經組態以控制施加於各光調變單元3S之一對電極之間(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的一電壓量值,使得(例如)在一個光調變單元3S中,微粒34B之光學軸AX2平行於或幾乎平行於塊體34A之光學軸AX1,及在另一光調變單元3S中微粒34B之光學軸AX2相交於或正交於塊體34A之光學軸AX1。即,該背光驅動區段60係經組態以使塊體34A及微粒34B之光學軸AX1及AX2之定向相互匹配(幾乎匹配)或藉由控制所施加之一電場使其等相互不同(或彼此正交)。
該背光驅動區段60係經組態以在已輸入用於指示三維顯示之一信號作為背光控制信號S2時自背光30輸出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具體言之,該背光驅動區段60係經組態以將使光調變層34展現散射性質之一電壓施加至複數個特定下電極32且以將使光調變層34展現透明度之一電壓施加至剩餘下電極32。換言之,該背光驅動區段60控制施加於各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的電壓量值使得在複數個經選擇之光調變單元3S之各者中微粒34B之光學軸AX2相交於塊體34A之光學軸AX1。同時,該背光驅動區段60控制施加於各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的電壓量值使得在所有剩餘未經選擇之光調變單元3S之各者中微粒34B之光學軸 AX2平行於塊體34A之光學軸AX1。
該背光驅動區段60亦係經組態以在已輸入用於指示二維顯示之一信號作為背光控制信號S2時自背光30輸出平面照明光。具體言之,該背光驅動區段60係經組態以將使光調變層34展示散射性質之一電壓施加至所有複數個下電極32。換言之,該背光驅動區段60控制施加於各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的電壓量值使得在包含於光調變元件3中之所有光調變單元3S之各者中微粒34B之光學軸AX2相交於塊體34A之光學軸AX1。
[顯示方法]
接著,將描述一種使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100顯示一立體影像之方法。除了上文描述之外亦將描述該顯示器裝置100之操作及效應。
首先,當藉由顯示器裝置100執行三維顯示(立體影像顯示)時,偵測該顯示器裝置100相對於一觀看者之姿態。具體言之,觀看者對應之水平(橫向)及垂直方向係由控制區段40通過藉由感測器區段10偵測(例如)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之位置而判定。接著,根據該顯示器裝置100之姿態獲得之複數個透視影像基於影像信號S1一起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對應於該顯示器裝置100之姿態之一發射型樣係藉由同步於上文而分別驅動複數個光調變單元3S而形成。
在背光30中,將一電壓施加於一對電極(下電極32與上電極36)之間使得在一經選擇之光調變單元3S中,微粒34B之光學軸AX2在不同於塊體34A之光學軸AX1傾斜方向之 一方向上傾斜。因此,在光調變元件3中,該經選擇之光調變單元3S充當散射區域3B而其他(未經選擇之)光調變單元3S充當透明(透射)區域3A。結果,已自光源2輻射且入射於導光板1上之光通過該透明區域3A且在該散射區域3B中散射(參見圖9之(A))。包含於該經散射之光中且已通過該散射區域3B之一下表面之光藉由反射器4反射,再次返回至導光板1,且自背光30之一上表面輻射。同時,包含於經散射之光中且已引導朝向該散射區域3B之一上表面之光通過導光板1且自其之上表面(即,背光30之上表面)輻射(參見圖9之(A))。在三維顯示中,光幾乎不自透明區域3A之上表面輻射而自散射區域3B之上表面輻射,如上文所描述。此處,當判定出觀看者之水平方向在自感測器區段10發送之資訊之基礎上對應於X軸方向時,僅將一電壓施加至包含於線LY1至LY4之一線LY2中的下電極32,各線包含在Y軸方向上接續佈置之下電極32,例如,如圖10中所繪示。接著,包含下電極32(其包含於線LY2中)之各光調變單元3S充當各散射區域3B。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由於鄰近下電極32之間的一空間為窄,故自各別散射區域3B輻射之光射線(散射光)大體上在Y軸方向上接續連接。因此,複數個直線形發射型樣30PA(各者在Y軸方向上延伸)係經形成以藉由在Y軸方向上接續定位之複數個散射區域3B在X軸方向上以預定間隔佈置,例如,如圖11中所繪示。該等發射型樣30PA對應於經選擇之下電極32之配置位置。結果,朝向顯示區段20輸出在Y軸方向上延伸之複數 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LA。應注意,配置該等發射型樣30PA之間隔可取決於包含於顯示區段20中的各像素之大小及配置狀態及/或透視數量而適當地選擇。
例如,如圖12中所繪示,已自背光30輸出之各直線形照明光射線LA入射於顯示區段20之一後表面上。此時,例如,假設欲使四個透視影像(第一至第四透視影像)一起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在X軸方向上重複且依序佈置之像素PX1至PX4顯示各別第一至第四透視影像。儘管來自各別散射區域3B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LA入射於在X軸方向上重複且依序佈置之像素PX1至PX4上,然而,該等各別像素PX1至PX4相對於該等各別散射區域3B之位置在顯示器裝置100之整個表面上維持恆定。即,例如,來自散射區域3B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LA大體上以相同角度入射於顯示區段20上之所有像素PX1上。此亦適用於像素PX2至PX4。結果,已於其內分別調變之影像光射線以預定角度自各別像素PX1至PX4輸出。由於觀看者用他/她的左眼及右眼觀察互相不同之透視影像,故觀看者辨識到,一個三維影像(一立體影像)正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又,透視數量不限於四個且可設定任意數量之透視。
作為一替代,例如,兩種影像信號可替代地供應至顯示驅動區段50以便替代地在一立體影像顯示於顯示器裝置100中時在該兩種影像信號之基礎上將兩種影像分時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期望背光30在 同步於分時影像顯示時連續形成兩種發射型樣30PA。可藉由執行如上文所提及之分時影像顯示增加立體影像之解析度。
另一方面,當欲顯示二維影像時,將一電壓施加於包含於所有光調變單元3S中的上電極36與下電極32之間。因此,所有該等光調變單元3S充當散射區域3B。結果,已自光源2輻射且入射於導光板1上之光在散射區域中散射或藉由反射器4反射,且自背光30之整個上表面平面輻射。即,自背光30朝向顯示區段20輸出平面照明光L(稍後描述)。
例如,如圖13中所繪示,已自背光30輸出之該平面照明光L入射於顯示區段20之後表面上。此時,用於二維影像顯示之一單一透視影像顯示於該顯示區段20上。平面照明光射線LO以所有可能角度入射於各別像素Pix上,及已在該等各別像素中調變之影像光射線自該等像素Pix輸出。由於觀看者用他/她的兩隻眼睛觀察相同影像,故觀看者辨識到,二維影像(平面影像)正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
又,可藉由適當地選擇用作為第一實施例之背光30中的散射區域3B之光調變單元3S而根據顯示器裝置100相對於觀看者之姿態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即,可產生在一任意方向上延伸之直線形照明光。
此處,將描述已判定出(例如)觀看者之水平方向在來自感測器區段10之資訊之基礎上對應於Y軸方向之一情況。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在背光30中,僅將一電壓施加至 包含於(例如)線LX1至LX4之一線LX2中的下電極32,各線包含在X軸方向上接續定位之下電極32,例如,如圖14中所繪示。接著,包含下電極32(其包含於線LX2中)之各光調變單元3S充當散射區域3B。在此情形下,由於鄰近下電極32之間的一空間為窄,故自各別散射區域3B輻射之光射線(經散射之光射線)大體上在X軸方向上接續連接。因此,在X軸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直線形發射型樣30PB係經形成以藉由背光30中的X軸方向上接續定位之複數個散射區域3B在X軸方向上以預定間隔佈置,例如,如圖15中所繪示。該發射型樣30PB對應於經選擇之下電極32之配置位置。結果,朝向顯示區段20輸出在X軸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LB。在Y軸方向上重複且依序佈置之像素PY1至PY4一起將第一至第四透視影像顯示於該等直線形照明光射線LB所入射之顯示區段20上,例如,如圖16中所繪示。已分別在該等像素中調變之影像光射線以預定角度自該等像素PY1至PY4輸出。由於觀看者用他/她的左眼及右眼觀察互相不同之透視影像,故觀看者辨識到,三維影像(立體影像)正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亦應注意,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透視數量不限於四個且可設定任意數量之透視。
例如,當觀看者之水平方向已在自感測器區段10發送之資訊之基礎上判定出對應於相對於X軸及Y軸兩者之45度傾斜方向(一傾斜方向)時,可執行如下操作。即,在背光30中,僅將一電壓施加至(例如)包含於線LXY1至LXY4之 一線LXY2中的下電極32,各線包含在該傾斜方向上接續定位之下電極32,例如,如圖17中所繪示。接著,包含線LXY2中之下電極32之各光調變單元3S充當各散射區域3B。因此,在背光30中,在該傾斜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直線形發射型樣係由在該傾斜方向上接續佈置之複數個散射區域3B形成。結果,朝向顯示區段20輸出在該傾斜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複數個透射影像藉由在相交於該直線形照明光射線在顯示區段20上延伸之一方向之一方向上依序且重複佈置之像素而一起顯示。因此,觀看者可用他/她的左眼及右眼觀察互相不同之透視影像且可辨識出一立體影像正顯示於顯示區段20上。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背光30,可形成其中在相同方向上接續定位如同一帶之複數個光調變單元3S以預定間隔佈置之發射型樣且可產生如上文所描述之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因此,根據包含該背光30之顯示器裝置100,可使觀看者用他/她的左眼及右眼辨識之影像因發射型樣、顯示區段20及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之透視位置之各者之間的一相對位置關係(角度)而彼此不同。結果,觀看者可辨識一立體影像。此處,由於可任意設定直線形照明光射線延伸之方向,故可解決顯示區段與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之透視位置之各者之間的關係變化。即,由於顯示器裝置相對於觀看者之姿態係藉由感測器區段10而偵測,且根據偵測之一結果形成背光30之發射型樣且顯示透視影像,故即使在顯示器裝置100以一任意方向旋轉時,觀看者亦可辨識一 有利立體影像。由於一任意發射型樣可在一任意時序時形成,故可處理顯示區段20上之分時顯示。又,期望直線形照明光延伸之一方向不同於佈置顯示區段20之像素Pix(彩色濾光器)之一方向以避免在立體影像顯示中產生波紋。因此,例如,當顯示區段20之像素Pix(彩色濾光器)在X軸及Y軸方向上佈置成一矩陣時,可在相交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之一方向(一傾斜方向)上佈置下電極32。結果,可獲得在相交於佈置像素Pix(彩色濾光器)之一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之直線形照明光以避免產生波紋。
此外,由於在第一實施例中,三維顯示係在未設置一視差障壁之情況下獲得,故可利用來自光源2之光作為直線形照明光,可比在使用視差障壁時更有效率。此外,由於在第一實施例中,三維顯示係在未設置柱狀透鏡之情況下獲得,故可避免由該柱狀透鏡引起而發生像差之一缺點。此外,由於皆不使用視差障壁或柱狀透鏡,故可進一步簡化整體組態。
[修改]
第一實施例係經組態使得安置用於每個光調變單元3S之驅動元件且主動矩陣驅動該各別光調變單元3S以形成透明區域3A及散射區域3B。另一方面,本修改包含經組態以藉由被動矩陣驅動該等各別光調變單元3S形成透明區域3A及散射區域3B之一光調變元件5。圖18繪示根據本修改之光調變元件5之基本部件之一透視組態。該光調變元件5係以相同於光調變元件3之方式而組態,除了安置一下電極 42及一上電極46以代替下電極32及上電極36之一點之外。該下電極42及該上電極46被組態為(例如)平面矩形之帶電極,且複數個下電極及上電極被安置。該複數個下電極42係經配置(例如)以便在X軸方向上延伸且以在Y軸方向上佈置。同時,該複數個上電極46係經配置(例如)以便在Y軸方向上延伸及以在X軸方向上佈置。在該光調變元件5中,下電極42相交於上電極46之各區域界定光調變單元3S。因此,可藉由選擇一預定下電極42及一預定上電極46且將一電壓施加於其等之間而使一所要光調變單元3S充當散射區域3B。因此,可藉由修改獲得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效應。此外,由於可消除提供用於每個光調變單元3S之一驅動元件之必要性,故可簡化該光調變元件5中的一驅動電路之組態。又,下電極42及上電極46延伸之方向不限於互相正交方向且可被任意選擇。然而,期望佈置光調變單元3S之一方向不同於佈置顯示區段20之像素Pix(彩色濾光器)之一方向以避免在立體影像顯示中產生波紋。因此,例如,當顯示區段20之像素Pix(彩色濾光器)在X軸及Y軸方向上佈置成一矩陣時,該等下電極42及該等上電極46可在分別相交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兩者之方向(傾斜方向)上延伸。結果,可獲得在相交於佈置該等像素Pix(彩色濾光器)之一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之直線形照明光以避免產生波紋。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繪示包含利用PDLC之光調變元件3或 5之背光30作為照明單元而進行描述。另一方面,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為(例如)如圖19中所繪示之背光30中的包含一電泳元件之電子紙7作為照明單元,代替光調變元件3或5之類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係以相同於顯示器裝置100之方式組態,除了使用電子紙7之一點之外。因此,在下文中,將描述電子紙7。
[電子紙之組態]
電子紙7係經由包含複數個微膠囊73A之一電泳元件層73而使一驅動基板71及一對立基板72相對配置之類型。在該電子紙7中,自對立基板72輻射照明光。
驅動基板71為(例如)在一支撐基座711之表面上依以下順序形成包含互相立體相交之複數個信號線及掃描線(未繪示)之一佈線層712、包含一驅動元件(未繪示)(諸如,一TFT元件或類似物)之一半導體層713及複數個像素電極714之類型。該等驅動元件(TFT)及該等像素電極714對應於(例如)顯示區段20之像素Pix(參見圖2)之配置而配置成一矩陣。
支撐基座711係由(例如)一無機材料、一金屬材料、一塑膠材料及/或類似物製成。無機材料包含(例如)矽(Si)、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氧化鋁(AlOx)及/或類似物。氧化矽包含玻璃、旋塗式玻璃(SOG)及/或類似物。金屬材料包含(例如)鋁(Al)、鎳(Ni)、不銹鋼及/或類似物。塑膠材料包含(例如)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醚醚酮(PEEK)及/或 類似物。
該支撐基座711可為透光或不透光,此係因為照明光自對立基板72輻射。此外,該支撐基座711可為一剛性基板,諸如,一晶圓或一撓性薄層玻璃薄片或膜。
驅動元件為用於選擇一像素之一切換元件。信號線及掃描線,以及驅動元件(例如)藉由絕緣樹脂材料(諸如,聚醯亞胺及類似物)嵌入於佈線層712及半導體層713中。
像素電極714係由各種導電材料(舉例而言,諸如,金屬材料(諸如、金(Au)、銀(Ag)及/或銅(Cu))、化合物(諸如,氧化銦錫(ITO)及/或類似物)或其他合金)製成。該像素電極714係透過(例如)在半導體層713中形成之一接觸孔(未繪示)而與驅動元件連接。
對立基板72為(例如)在一支撐基座721之一表面上形成一對立電極722之類型。即,該對立電極722為共同備置用於複數個像素之一共同電極。替代地,該對立電極722可配置成一帶形式。
該支撐基座721係由相同於支撐基座711之材料而製成,除了其為透光之一點之外。該對立電極722係由一半透明導電材料(一透明電極材料)(舉例而言,諸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銻錫(ATO)、摻氟氧化錫(FTO)、摻鋁氧化鋅(AZO)及/或類似物)製成。該支撐基座721與導光板1(參見圖4)接觸且由具有與導光板1之折射率相同之折射率之一材料製成以確保導光性質。作為一替代,導光板1亦可用作為該支撐基座721。
電泳元件層73為(例如)密封電泳元件74之複數個微膠囊73A被密集佈置且安置於驅動基板71與對立基板72之間之類型。又,微膠囊73A之數量不一定相同於像素電極714之數量。電泳元件74係經調適以藉由利用一電泳現象產生對比且包含一絕緣液體75及複數個電泳顆粒76。
絕緣液體75包含(例如)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機溶劑,具體言之,諸如,石蠟及/或異烷烴。該絕緣液體75之黏性及折射率較佳為儘可能低,此係因為電泳顆粒76之遷移率(回應速度)被改良且因此用於移動該等電泳顆粒76之能量(功率消耗)被減少。
又,該絕緣液體75可視需要包含各種材料。例如,一著色劑、一電荷控制劑、一分散穩定劑、一黏性改良劑、一表面活化劑及/或樹脂可作為材料之實例而給定。
電泳顆粒76為在絕緣液體75中分散之一帶電顆粒且可根據所施加之一電場在微膠囊73A中移動。該電泳顆粒76包含(例如)一有機顏料、一無機顏料、一染料、一碳材料、一金屬材料、一金屬氧化物、玻璃、一高聚合物材料(樹脂)及/或類似物之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顆粒(粉末)。作為一替代,該電泳顆粒76可基於包含上文所提及之顆粒之固體樹脂而為一研磨顆粒或一囊封顆粒。應注意,對應於有機顏料、無機顏料、染料及/或類似物之材料不包括對應於碳材料、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玻璃、高聚合物材料及/或類似物之材料。
有機顏料包含(例如)偶氮顏料、金屬複合偶氮顏料、偶 氮聚縮合顏料、黃士酮顏料、苯并咪唑酮顏料、酞菁顏料、喹吖啶酮顏料、蒽醌顏料、二萘嵌苯顏料、瑞酮顏料、蒽吡啶顏料、皮蒽酮顏料、二噁嗪顏料、硫靛顏料、異吲哚啉酮顏料、喹酞酮顏料、陰丹士林顏料及/或類似物。無機顏料包含(例如)氧化鋅、銻白、炭黑、鐵墨、硼化鈦、氧化鐵(鐵紅)、瑪皮珂黃、四氧化三鉛、鎘黃、硫化鋅、鋅鋇白、硫化鋇、硒化鎘、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鉻鋅、硫酸鉛、碳酸鋇、鉛白、礬土白及/或類似物。染料包含(例如)苯胺黑染料、偶氮染料、酞菁染料、喹酞酮染料、蒽醌染料、次甲基染料及/或類似物。碳材料包含(例如)碳黑及/或類似物。金屬材料包含(例如)金、銀、銅及/或類似物。金屬氧化物包含(例如)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鋯、鈦酸鋇、鈦酸鉀及/或類似物。高聚合物材料包含(例如)引入在一可見光區域中具有一光吸收區域之一功能基團之高聚合物化合物。關於高聚合物化合物之種類不設定限制,只要其為在可見光區域中具有光吸收區域即可。
白色或接近白色色彩較佳作為電泳顆粒76之色彩以藉由用該電泳顆粒76有效誘發可見光之散射來增加自該電泳顆粒76反射之光之強度,藉此獲得較亮之照明光。因此,金屬氧化物(舉例而言,諸如,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鋯、鈦酸鋇、鈦酸鉀及/或類似物)較佳作為電泳顆粒76之特定組成材料。
又,電泳顆粒76在絕緣液體75中經受長時間之分散及充電為較佳。因此,可使用一分散劑(一電荷修改劑)以使電 泳顆粒76藉由靜電排斥而分散,可對該電泳顆粒76執行表面處理,或可同時採用其等兩者。
[電子紙之操作及效應]
例如,如圖19中所繪示,在電子紙7中,複數個電泳顆粒76在其初始狀態中位於與對立基板72分離之位置處。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在自對立基板72觀察電泳元件層73時不產生對比(不產生經反射之光)。
當將一電壓施加於該對立電極722與已藉由驅動元件選擇之一預定像素電極714之間且在該等電極之間產生一電場時,呈現在產生電場之一區域中的電泳顆粒76移動至該對立電極722之附近,例如,如圖20中所繪示。結果,遠離該對立基板72而呈現之電泳顆粒76及呈現在該對立基板72附近的電泳顆粒76共存在電泳元件層73中。結果,獲得在自該對立基板72觀察電泳元件層73時產生對比之此一狀態。即,由於已透過導光板1入射於電泳元件層73上之光係藉由已移動至對立電極722之附近之電泳顆粒76而反射及散射,故該區域充當一散射區域7B且該區域比除了上述區域之外之一區域(一非散射區域7A)增加更多亮度。因此,電子紙7可在一平面中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歸因於上文,可輸出(例如)直線形照明光以便亦在使用電子紙7之背光30中引導朝向顯示區段20。因此,第二實施例獲得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效應。又,若一黑色顆粒(舉例而言,諸如,碳黑)係用作為電泳顆粒76,則該顆粒可部分吸收入射光且經反射之光之強度比使用一白色顆粒時降低的更 多。因此,藉由使用一白色顆粒作為電泳顆粒76,可有效利用光源2之光能量。
儘管第二實施例係經組態使得針對配置成一矩陣的複數個像素電極714分別安置驅動元件以便主動矩陣驅動電泳元件層73,然而可藉由被動矩陣驅動電泳元件層73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
[第三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繪示包含利用PDLC之光調變元件3或5之背光30作為照明單元而進行描述。另一方面,根據第三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為使用(例如)如圖21中所繪示之包含一有機發光元件80之一背光8代替背光30作為照明單元之類型。圖21係繪示背光8之基本部件之一放大截面圖。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係以相同於顯示器100之方式而組態,除了使用背光8之一點之外。因此,在下文中,將描述背光8。
[背光之組態]
背光8係相對於顯示區段20之光入射側而配置。該背光8為自顯示區段20之相對側開始,(例如)在一支撐基板81上依以下順序層壓一驅動電路形成層L81、包含若干有機發光元件80之一發光元件形成層L82、一密封層87及一對立基板88之類型。該複數個有機發光元件80沿著支撐基板81及對立基板88之互相相對表面而配置成一矩陣。
該支撐基板81係由(例如)可阻隔水(濕氣)及氧之穿透之 一玻璃或塑膠材料製成。由於一頂部發射型元件中,光係自對立基板88發射出,故該支撐基板81可由一透光材料或一不透光材料製成。當顯示器裝置被組態為一撓性顯示器時,該支撐基板81可由一撓性塑膠材料製成。
在驅動電路形成層L81中安置包含複數個驅動元件82(諸如,經調適以個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80之TFT)之一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除了包含驅動元件82之外亦包含(例如)信號線、掃描線、電源線及類似物,及此等元件及線通常用一保護層83覆蓋。
在發光元件形成層L82中安置有機發光元件80、一絕緣層89及覆蓋其等之密封層87。
[有機發光元件之組態]
有機發光元件80為自支撐基板81開始依以下順序層壓作為一陽極電極之一第一電極84、包含一發光層之一有機層85及作為一陰極電極之一第二電極86之類型。對於每個有機發光元件80,藉由一絕緣層89分割有機層85及第一電極84。另一方面,對於所有有機發光元件80共同提供第二電極86。
有機層85具有(例如)自第一電極84開始依以下順序層壓一正電洞注入層、一正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之一組態。又,可視需要安置除了該發光層之外之層。
絕緣層89係經安置以便填充(共同形成於)鄰近有機發光元件80之第一電極84之間及鄰近有機發光元件80之有機層 85之間的一間隙。即,該絕緣層89係經調適以確保第一電極84與第二電極86之間的絕緣且以準確地界定有機發光元件80之一發光區域。
密封層87係由一絕緣樹脂材料(舉例而言,諸如,類似於保護層83之聚醯亞胺及/或類似物)製成。
對立基板88係經調適以連同密封層87及由熱固樹脂或類似物製成之一黏著層(未繪示)密封有機發光元件80,且係由透射由包含於有機層85中的發光層產生之光之一透明玻璃或塑膠材料製成。
[背光之操作及效應]
背光8可藉由致動對應於一所要有機發光元件80之一個驅動元件82且將一電壓施加於該有機發光元件80之第一電極84與第二電極86之間而自有機層85發射光。因此,該背光8可藉由適當地選擇發射光之一個有機發光元件80且致動對應於該經選擇之有機發光元件80之各者之一個驅動元件(TFT)82而在XY平面中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歸因於上文,可輸出(例如)直線形照明光以便在該背光8中引導朝向顯示區段20。因此,第三實施例獲得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效應。
儘管第三實施例係經組態使得針對每個有機發光元件80安置驅動元件82以便主動矩陣驅動各有機發光元件80,然而可藉由被動矩陣驅動各有機發光元件80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
[第四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繪示包含利用PDCL之光調變元件3或5之背光30作為照明單元而進行描述。另一方面,根據第四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為使用(例如)如圖22中所繪示之包含一發光二極體90之一背光9以代替背光30作為照明單元之類型。圖22係繪示背光9之基本部件之一放大截面圖。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係以相同於顯示器裝置100之方式而組態,除了使用背光9之一點之外。因此,在下文中,將描述背光9。
[背光之組態]
背光9係相對於顯示區段20之光入射側而配置。該背光9為自顯示區段20之相對側開始在一支撐基板91上依以下順序層壓一陽極取出電極92、一接觸區段93、一陽極接觸電極94及一發光二極體(LED)90。該LED 90為(例如)一基於氮化鎵之發光二極體且具有包含(例如)由p-GaN製成之一包覆層90A、由GaInN製成之一主動層90B及由n-GaN製成之一窗口層90C之一層壓結構。該複數個LED 90沿著支撐基板91之一表面配置成一矩陣,及藉由電壓施加自各LED 90以圖式中所繪示之一箭頭之一方向輻射光。該LED 90之周圍係用一絕緣層95填充。一陰極接觸電極96係安置於窗口層90C之一光出射平面之一部件上。該陰極接觸電極96係經由一陰極取出電極97而連接至外部。
經如此組態之該背光9亦可藉由自配置成一矩陣之複數個LED 90選擇性發射光而在一XY平面中形成一任意發射 型樣。因此,該背光9可輸出(例如)直線形照明光以便引導朝向顯示區段20。因此,第四實施例獲得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效應。應注意,亦可在第四實施例中選擇一主動矩陣驅動系統或一被動矩陣驅動系統,且可採用具有另一結構之一LED。
[第五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根據第五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為背光30中的(例如)如圖23A中所繪示之包含一電子調色劑63B之一電子微粒元件6作為照明單元之類型。圖23A係繪示電子微粒元件6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顯示器裝置係以相同於顯示器裝置100之方式而組態,除了使用電子微粒元件6之一點之外。因此,在下文中,將描述電子微粒元件6。
[電子微粒元件之組態]
電子微粒元件6為自接近反射器4之一位置開始依以下順序配置一下基板61、複數個下電極62、包含複數個電子調色劑63B之一光調變層63、複數個上電極65及一上基板66之類型。此處,上基板66之一外表面(相對於其上安置有上電極65之一表面)係黏著至導光板1之一後表面。光調變層63係用來自上基板66之照明光而照射。
下基板61係由(例如)一無機材料、一金屬材料、一塑膠材料及/或類似物製成。無機材料包含(例如)矽(Si)、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氧化鋁(AlOx)及/或類似物。氧 化矽包含玻璃、旋塗式玻璃(SOG)及/或類似物。金屬材料包含(例如)鋁(Al)、鎳(Ni)、不銹鋼及/或類似物。塑膠材料包含(例如)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醚醚酮(PEEK)及/或類似物。
下基板61可為透光或不透光,此係因為光係自上基板66輻射。此外,下基板61可為一剛性基板(諸如,一晶圓)或可由一撓性薄層玻璃薄片或膜製成。
上基板66可由相同於下基板61之材料製成。然而,該上基板為透光。
分別安置於下基板61及上基板66之相對表面上之複數個下電極62及複數個上電極65兩者皆為(例如)各具有一矩形平面之帶電極。該複數個下電極62彼此分離配置以便(例如)在Y軸方向上延伸作為其等縱向方向且在X軸方向上佈置。另一方面,該複數個上電極65彼此分離配置以便(例如)在X軸方向上延伸作為其等縱向方向且在Y軸方向上佈置。即,在電子微粒元件6中,下電極62三維相交於上電極65之各區域充當一個光調變單元6S。
下電極62係由各種導電材料(舉例而言,諸如,金屬材料(諸如,金(Au)、銀(Ag)、銅(Cu)及/或類似物))、化合物(諸如,氧化銦錫(ITO)及/或類似物)、其他合金及/或類似物製成。上電極65係由一半透明導電材料(一透明電極材料)(舉例而言,諸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銻錫(ATO)、摻氟氧化錫(FTO)、摻鋁氧化鋅(AZO))及/或類似物製成。 上基板66與導光板1(參見圖4)接觸且由具有相同於導光板1之折射率之折射率之一材料製成以確保導光性質。作為一替代,該導光板1亦可用作為該上基板66。
光調變層63為複數個電子調色劑63B被密封至用空氣63A填充之一空間中之類型。該光調變層63係經調適以藉由將一電壓施加於下電極62與上電極65之間而在Z軸方向上移動電子調色劑63B,藉此藉由利用該等電子調色劑63B之光散射特性產生對比。各電子調色劑63B為一白色或接近白色靜電微粒。具體言之,該電子調色劑63B包含金屬氧化物(舉例而言,諸如,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鋯、鈦酸鋇、鈦酸鉀及/或類似物)作為組成材料。由於該電子調色劑63B展現一白色或接近白色色彩,故可見光被有效散射且增加了自該電子調色劑63B反射之光之強度。因此,獲得較亮之照明光。
又,電子調色劑63B經受長時間之分散及充電為較佳。因此,可使用一分散劑(或一電荷修改劑)以使電子調色劑63B藉由靜電排斥而分散,可對該電子調色劑63B執行表面處理,或可同時採用其等兩者。
[電子微粒元件之操作及效應]
第五實施例係經組態以藉由被動矩陣驅動各光調變單元6S而選擇性形成一非散射區域6A(稍後描述)及一散射區域6B(稍後描述)。在電子微粒元件6中,若將一電壓施加於下電極62與上電極65之間,則已藉由在該等電極之間產生之一電場之作用充電之電子調色劑63B在Z軸方向上移動且 在該上電極65之一表面之附近定位,例如,如圖23A中所繪示。此處,例如,帶負電之電子調色劑63B被吸收至該上電極65作為一正電極。圖23A繪示電壓已施加於所有下電極62與所有上電極65之間的一狀態。在上文所提及之情況中,可見光在具有電子調色劑63B之整個表面上散射以展現在自上基板66之上觀察電子微粒元件6時未充分產生對比之一全發光狀態。
此處,例如,選擇一些下電極62及一些上電極65且將一電壓施加於該等經選擇之電極之間以具有相對於圖23A中所繪示之極性之一極性。即,如圖23B中所繪示,施加電壓使得(例如)經選擇之下電極62A用作一正電極及經選擇之上電極65A用作一負電極。當在該經選擇之下電極62A與上電極65A之間產生一電場時,在產生電場之一區域中呈現之電子調色劑63B自上電極65A之表面之附近移動至下電極62A之表面之附近,例如,如圖23B中所繪示。結果,可見光在一光調變單元6S2(其為下電極62A三維相交於上電極65A之一區域)中的下電極62A之表面之附近用電子調色劑63B散射且因此導光板1之全反射在該區域中被維持。因此,該光調變單元6S2充當非散射區域6A,除了上述光調變單元之外之光調變單元6S充當散射區域6B,及因此,在自上基板66之上觀察電子微粒元件6時,區域6B之亮度比非散射區域6A增加的更多。因此,在一平面內方向上選擇性發射光以展現產生對比之一狀態。
因此,電子微粒元件6可在一平面內形成一任意發射型 樣。歸因於上文,可輸出(例如)直線形照明光以便亦在使用電子微粒元件6之背光30中引導朝向顯示區段20且因此第五實施例獲得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效應。又,即使吸收可見光之一黑色顆粒(舉例而言,諸如,碳黑)係用作為電子調色劑63B,然而亦產生對比且因此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然而,使用一白色顆粒作為電子調色劑63B為更佳,此係因為藉由使用白色顆粒可更有效利用光源2之光能量。
在第五實施例中,使電子調色劑63B呈現於光調變層63之空氣63A中。因此,該電子調色劑63B可有利經受移動且因此相較於在一液相中分散電泳顆粒76之電子紙7,可確保極佳操作回應。
儘管第五實施例係經組態以藉由被動矩陣驅動光調變層63而形成一任意發射型樣,然而,該層63可被主動矩陣驅動。在後者情況中,複數個下電極62(或複數個上電極65)可配置成一矩陣且可安置對應於各下電極62(或各上電極65)之一驅動元件。此外,可針對每個光調變單元6S安置分割光調變層63中的空間之一分割壁以避免XY平面中的電子調色劑63B之非均勻性(非均勻分佈)。
[第六實施例]
接著,將描述上文所提及之顯示器裝置之一應用實例。
根據本文所揭示之本技術之實施例及修改之任一者之顯示器裝置可應用於用於各種應用之一電子系統且關於電子系統之種類不設定限制。該顯示器裝置可裝載於(例如)如 下種類之電子系統上。然而,由於下文描述之電子系統之組態僅為實例,故可適當地修改及改變該組態。
圖24A及圖24B繪示一所謂平板型個人電腦(PC)之一外部組態之實例。該平板型PC包含(例如)一顯示區段110、一非顯示區段120(諸如,固持該顯示區段110之一外殼)及一操作區段130(諸如,一電源開關)。應注意,操作區段130可安置於非顯示區段120之一前表面上(例如,如圖24A中所繪示)或安置於其上表面上(例如,如圖24B中所繪示)。顯示區段120為具有一影像顯示功能及一位置輸入功能(一指標功能)之一觸碰螢幕(一觸碰板)。
除了使用圖24A及圖24B中所繪示之平板型PC之外,亦可使用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及修改之任一者之顯示器裝置作為(例如)筆記型個人電腦(PC)、一行動電話、一數位相機、一視訊攝影機及/或一車輛導航系統之一影像顯示部件。
儘管本技術已藉由給定若干實施例及修改而描述,然而本技術不限於此等實施例及修改且可以多種方式修改及改變。例如,儘管在上述實施例及修改中,已藉由繪示包含利用PDLC之光調變元件之背光、包含電子紙之背光、包含有機發光元件(OLED)之背光及包含已被描述為照明單元之LED之背光而進行描述,然而本技術不限於上文。
因此,自上文所描述之實例實施例及本發明之修改至少可達成下列組態。
(1)一種藉由使用具備一照明單元及一顯示區段之一顯示器 裝置來顯示立體影像之方法,該照明單元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且該顯示區段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該方法包括:偵測該顯示器裝置相對於一觀看者之一姿態;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以根據該顯示器裝置之姿態形成一發射型樣;及基於一外部影像信號,根據該顯示器裝置關於該顯示區段之該姿態一起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
(2)如(1)之顯示方法,其中同步於該複數個透視影像之顯示形成該發射型樣。
(3)如(1)或(2)之顯示方法,其中該發射型樣容許產生直線形照明光。
(4)一種顯示器裝置,其包含:一照明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及一顯示區段,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以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
(5)如(4)之顯示器裝置,其進一步包含偵測相對於一觀看者之其自身姿態之一感測器區段。
(6)如(5)之顯示器裝置,其中該感測器區段係由一加速度感測器或一影像辨識裝置組態。
(7)如(4)或(5)之顯示器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光區段形成容許產生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之一發射型樣。
(8)如(7)之顯示器裝置,其進一步包含驅動該顯示區段及 該照明單元之一控制區段,以容許該控制區段一起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且容許該照明單元同步於該複數個透視影像之顯示形成該發射型樣。
(9)一種具備一顯示器裝置之電子系統,該顯示器裝置包含:一照明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及一顯示區段,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以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
(10)一種提供用於一顯示器裝置之照明單元,該照明單元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一驅動區段,其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
(11)如(10)之照明單元,其中該驅動區段包含:複數個第一佈線,其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複數個第二佈線,其在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及複數個驅動元件,其分別對應於該複數個發光區段安置。
(12)如(11)之照明單元,其中該驅動區段包含基於自該複數個第一佈線選擇之一個或一個以上佈線與自該複數個第二佈線選擇之一個或一個以上佈線之間的一輸入信號施加一預定電壓之一電壓施加區段。
本發明包含關於2011年8月5日向日本專利局所申請之日 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1-171926中所揭示之標的且包含關於2011年10月5日向日本專利局所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1-221275中所揭示之標的,該等案件之各者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只要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可取決於設計需求及其他因素設想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替代。
1‧‧‧導光板
1A‧‧‧光入射平面
2‧‧‧光源
3‧‧‧光調變元件
3A‧‧‧透明區域
3B‧‧‧散射區域
3S‧‧‧光調變單元
4‧‧‧反射器
5‧‧‧光調變元件
6‧‧‧電子微粒元件
6A‧‧‧非散射區域
6B‧‧‧散射區域
6S‧‧‧光調變單元
6S2‧‧‧光調變單元
7‧‧‧電子紙
7A‧‧‧非散射區域
7B‧‧‧散射區域
8‧‧‧背光
9‧‧‧背光
10‧‧‧感測器區段
20‧‧‧顯示區段
30‧‧‧背光
30PA‧‧‧發射型樣
30PB‧‧‧發射型樣
31‧‧‧透明基板
32‧‧‧下電極
33‧‧‧定向膜
34‧‧‧光調變層
34A‧‧‧塊體
34B‧‧‧微粒
35‧‧‧定向膜
36‧‧‧上電極
37‧‧‧透明基板
40‧‧‧控制區段
42‧‧‧上電極
46‧‧‧下電極
50‧‧‧顯示驅動區段
51‧‧‧時序控制區段
52‧‧‧閘極驅動器
53‧‧‧資料驅動器
60‧‧‧背光驅動區段
61‧‧‧下基板
62‧‧‧下電極
62A‧‧‧經選擇之下電極
63‧‧‧光調變層
63A‧‧‧空氣
63B‧‧‧電子調色劑
65‧‧‧上電極
65‧‧‧經選擇之上電極
66‧‧‧上基板
71‧‧‧驅動基板
72‧‧‧對立基板
73‧‧‧電泳元件層
73A‧‧‧微膠囊
74‧‧‧電泳元件
75‧‧‧絕緣液體
76‧‧‧電泳顆粒
80‧‧‧有機發光元件
81‧‧‧支撐基板
82‧‧‧驅動元件
83‧‧‧保護層
84‧‧‧第一電極
85‧‧‧有機層
86‧‧‧第二電極
87‧‧‧密封層
88‧‧‧對立電極
89‧‧‧絕緣層
90‧‧‧發光二極體
90A‧‧‧包覆層
90B‧‧‧主動層
90C‧‧‧窗口層
91‧‧‧支撐基板
92‧‧‧陽極取出電極
93‧‧‧接觸區段
94‧‧‧陽極接觸電極
95‧‧‧絕緣層
96‧‧‧陰極接觸電極
97‧‧‧陰極取出電極
100‧‧‧顯示器裝置
110‧‧‧顯示區段
120‧‧‧非顯示區段
130‧‧‧操作區段
201‧‧‧驅動基板
202‧‧‧像素電極
203‧‧‧液晶層
204‧‧‧對立電極
205‧‧‧對立基板
206A‧‧‧偏振板
206B‧‧‧偏振板
711‧‧‧支撐基座
712‧‧‧佈線層
713‧‧‧半導體層
714‧‧‧像素電極
721‧‧‧支撐基座
722‧‧‧對立電極
AX1‧‧‧光學軸
AX2‧‧‧光學軸
C‧‧‧滯留體積元件
Cs‧‧‧滯留體積線
D‧‧‧資料線
G‧‧‧閘極線
L‧‧‧光
L0‧‧‧平面照明光射線
L1‧‧‧光
L2‧‧‧光
L81‧‧‧驅動電路形成層
L82‧‧‧發光元件形成層
LA‧‧‧照明光射線
LB‧‧‧照明光射線
LC‧‧‧液晶元件
LX1‧‧‧線
LX2‧‧‧線
LX3‧‧‧線
LX4‧‧‧線
LXY1‧‧‧線
LXY2‧‧‧線
LXY3‧‧‧線
LXY4‧‧‧線
LY1‧‧‧線
LY2‧‧‧線
LY3‧‧‧線
LY4‧‧‧線
Pix‧‧‧像素
S1‧‧‧影像信號
S2‧‧‧背光控制信號
S11‧‧‧影像信號
Tr‧‧‧薄膜電晶體元件
Vdisp‧‧‧外部影像信號
θ1‧‧‧角度
θ2‧‧‧角度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
圖2係繪示圖1中所繪示之一顯示區段及一顯示驅動區段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說明圖。
圖3A及圖3B係繪示圖2中所繪示之一像素電路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及一像素之一截面組態之一實例之一說明圖。
圖4係繪示圖1中所繪示之顯示區段及一背光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圖5係繪示圖4中所繪示之一光調變元件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圖6係繪示圖5中所繪示之光調變元件之一電極結構之一實例之一透視圖。
圖7A、圖7B及圖7C係繪示圖4中所繪示之光調變元件之操作之一實例之示意圖。
圖8A、圖8B及圖8C係繪示圖4中所繪示之光調變元件之操作之另一實例之示意圖。
圖9係繪示圖1中所繪示之背光之操作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10係繪示在藉由圖4中所繪示之光調變元件執行三維顯示時一電壓所選擇性施加之一下電極之一第一型樣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11係繪示藉由圖1中所繪示之背光形成之一發射型樣及直線形照明光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12係繪示藉由圖1中所繪示之顯示器裝置之三維顯示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13係繪示藉由圖1中所繪示之顯示器裝置之二維顯示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14係繪示在藉由圖4中所繪示之光調變元件執行三維顯示時一電壓所選擇性施加之下電極之一第二型樣之一實例之另一示意圖。
圖15係繪示藉由圖1中所繪示之背光形成之一發射型樣及直線形照明光之一實例之另一示意圖。
圖16係繪示藉由圖1中所繪示之顯示器裝置之三維顯示之一實例之另一示意圖。
圖17係繪示在藉由圖4中所繪示之光調變元件執行三維顯示時一電壓所選擇性施加之下電極之一第三型樣之一實例之一進一步示意圖。
圖18係繪示光調變元件之一電極結構之一實例作為一修改之一透視圖。
圖19係繪示用於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顯示器 裝置之一背光之電子紙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圖20係繪示圖19中所繪示之電子紙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圖2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中的一背光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圖22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中的一背光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截面圖。
圖23A及圖23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顯示器裝置中的一背光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截面圖。
圖24A及圖24B係繪示使用顯示器裝置之一電子系統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透視圖。
10‧‧‧感測器區段
20‧‧‧顯示區段
30‧‧‧背光
40‧‧‧控制區段
50‧‧‧顯示驅動區段
60‧‧‧背光驅動區段
100‧‧‧顯示器裝置
S1‧‧‧影像信號
S2‧‧‧背光控制信號
Vdisp‧‧‧外部影像信號

Claims (12)

  1. 一種藉由使用具備一照明單元及一顯示區段之一顯示器裝置來顯示立體影像之方法,該照明單元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且該顯示區段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該方法包括:偵測該顯示器裝置相對於一觀看者之一姿態;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以容許根據該顯示器裝置之該姿態形成一發射型樣;及基於一外部影像信號,根據該顯示器裝置關於該顯示區段之該姿態一起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方法,其中同步於該複數個透視影像之顯示而形成該發射型樣。
  3. 如請求項1之顯示方法,其中該發射型樣容許產生直線形照明光。
  4. 一種顯示器裝置,其包括:一照明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及一顯示區段,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以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
  5. 如請求項4之顯示器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偵測相對於一觀看者之其自身姿態之一感測器區段。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器裝置,其中該感測器區段係由一加速度感測器或一影像辨識裝置組態。
  7. 如請求項4之顯示器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光區段形成 容許產生複數個直線形照明光射線之一發射型樣。
  8. 如請求項7之顯示器裝置,其進一步包括驅動該顯示區段及該照明單元之一控制區段,以容許該顯示區段一起顯示複數個透視影像,且容許該照明單元同步於該複數個透視影像之顯示而形成該發射型樣。
  9. 一種具備一顯示器裝置之電子系統,該顯示器裝置包括:一照明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之一驅動區段;及一顯示區段,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以通過利用來自該等發光區段之光來執行影像顯示。
  10. 一種提供用於一顯示器裝置之照明單元,該照明單元包括:複數個經二維佈置之發光區段;及一驅動區段,其個別驅動該複數個發光區段。
  11. 如請求項10之照明單元,其中該驅動區段包含:複數個第一佈線,其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複數個第二佈線,其在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及複數個驅動元件,其分別對應於該複數個發光區段安置。
  12. 如請求項11之照明單元,其中該驅動區段包含基於自該複數個第一佈線選擇之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佈線與自該複數個第二佈線選擇之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佈線之間的一輸入信號施加一預定電壓之一電壓施加區段。
TW101124510A 2011-08-05 2012-07-06 顯示方法,顯示器裝置,電子系統,及照明單元 TW2013078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1926 2011-08-05
JP2011221275A JP2013054331A (ja) 2011-08-05 2011-10-05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899A true TW201307899A (zh) 2013-02-16

Family

ID=4665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510A TW201307899A (zh) 2011-08-05 2012-07-06 顯示方法,顯示器裝置,電子系統,及照明單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3488A1 (zh)
EP (1) EP2555532A2 (zh)
JP (1) JP2013054331A (zh)
KR (1) KR20130016065A (zh)
CN (1) CN102914873A (zh)
TW (1) TW2013078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5202B2 (en) 2013-08-02 2015-07-07 Genius Electronics Optical Co., Ltd. Mobile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4082B2 (en) * 2011-06-29 2015-08-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paper with porous standoff layer
KR20140115854A (ko) * 2013-03-22 2014-10-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방법
WO2015001618A1 (ja) * 2013-07-02 2015-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逆流防止装置、電力変換装置及び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60676A (zh) * 2014-01-21 2014-04-3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3d立体显示装置
US9059339B1 (en) 2014-02-11 2015-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via contact scheme
CN103760677B (zh) * 2014-02-14 2018-09-07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
KR102342312B1 (ko) * 2014-12-29 2021-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US9865769B2 (en) 2015-03-23 2018-01-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ck contact LED through spalling
US11300807B2 (en) * 2017-12-05 2022-04-12 University Of Tsukuba Image display device,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CA3090480C (en) * 2018-03-15 2023-10-31 Leia Inc. Horizontal parallax multiview display and method having slanted multibeam columns
CN108445578A (zh) * 2018-04-02 2018-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背光调节方法
KR102660065B1 (ko) * 2018-12-06 2024-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12640145A (zh) * 2018-12-06 2021-04-09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46801A (zh) * 2019-12-17 2022-07-12 伊英克公司 用于产生3d图像的自动立体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7429B2 (ja) 1989-10-02 1999-02-17 日本放送協会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GB0326005D0 (en) * 2003-11-07 2003-12-1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aveguide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KR100989126B1 (ko) * 2009-02-05 2010-10-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전자 영상 기기 및 그 구동 방법
DE102010043061A1 (de) * 2010-01-18 2011-07-28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Autostereoskopisches Displa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5202B2 (en) 2013-08-02 2015-07-07 Genius Electronics Optical Co., Ltd. Mobile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33488A1 (en) 2013-02-07
CN102914873A (zh) 2013-02-06
JP2013054331A (ja) 2013-03-21
EP2555532A2 (en) 2013-02-06
KR20130016065A (ko) 201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7899A (zh) 顯示方法,顯示器裝置,電子系統,及照明單元
US997725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 driving method for the display device
JP5699786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906649B2 (ja) 表示装置
US9316845B2 (en) Illumination unit and display unit
US9223160B2 (en) Display
TWI608253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JP5929083B2 (ja) 表示装置
US9213212B2 (en) Lens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lens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lens panel, display panel,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display panel
TW201300843A (zh) 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TW201211628A (en) Display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12234725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8953127B2 (en) Lens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ens panel
US10120260B2 (en) Viewing angle controlling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06161977U (zh) 一种显示调节装置及显示设备
JP512143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JP5318014B2 (ja) 立体表示装置
US2015013101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lens panel device for the same
KR20120132122A (ko) 렌즈 패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20150066136A (ko) 나노캡슐 액정층을 포함하는 패시브 매트릭스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