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5683A - Enhanced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line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surface alloying - Google Patents

Enhanced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line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surface alloy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5683A
TW201115683A TW099114740A TW99114740A TW201115683A TW 201115683 A TW201115683 A TW 201115683A TW 099114740 A TW099114740 A TW 099114740A TW 99114740 A TW99114740 A TW 99114740A TW 201115683 A TW201115683 A TW 2011156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alloy
layer
metal region
containing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4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rank Feustel
Tobias Letz
Axel Preusse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foundries U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foundries Us Inc filed Critical Globalfoundries U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1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56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1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43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formed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 H01L21/76849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formed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the layer being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main fill 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1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67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characterized by methods of formation other than PVD, CVD or deposition from a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01L23/53228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the principal metal being copper
    • H01L23/53233Coppe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01L23/53228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the principal metal being copper
    • H01L23/53238Additional layers associated with copper layers, e.g. adhesion, barrier, clad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Description

20111568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一般而言,本揭示發明係關於形成譬如先進積體電路 -之微結構,詳言之,係關於形成譬如銅基金屬線之導電結 ,構,具有提升之關於電遷移之性能。 【先前技術】 於製造譬如積體電路之現代微結構中,吾人係持續驅 使著穩定地減少微結構元件之特徵尺寸,因而增強這些結 構之功能。舉例而言,於現代積體電路中,譬如場效電晶 體之通道長度之最小特徵尺寸已經達到深次微米範圍,藉 此增加這些電路在速度和/或電力消耗和/或功能多樣性方 面之效能。當每一新電路世代其個別電路元件之尺寸減 少,藉此改進了例如電晶體元件之切換速度時,可供電性 連接個別電路元件之互連接線使用的地板空間(floor space)亦減少。如此一來,這些互連接線之尺寸亦減少, 以補償可使用之地板空間減少之量和對於每一單位晶粒面 積所設置之電路元件之增加數量(因為一般而言所需之互 連接之數目之增加速度大於電路元件之數目)。於是,通常 設有複數個堆疊之“接線層”(亦稱之為金屬化層),於該 等金屬化層中之一個金屬化層之個別金脣線藉由所謂之通 孔而連接至上方或下方之金屬化層之個別的金屬線。儘管 設置了複數個金屬化層,互連接線尺寸仍必.須減少,以符 合例如現代CPU、GPU、記憶體晶片、專用積體電路(ASIC) 等之大的錯綜複雜性。互連接結構減少之剖面積(可能結合 3 94885 201115683 極度微縮電晶體元件之增加之靜態功率消耗)也許造成於 金屬線中相當大的電流密度,此情況也許甚至隨著每一個 新裝置世代而增加。 因此,包含具有〇. 〇5 y m和甚至更小關鍵尺寸之電晶 體元件的先進積體電路,儘管設有相當大數量之金屬化 層’但是由於每單位面積顯著數量之電路元件,因此典型 . . · 上係於個別互連接結樽中以明顧增加達每平方公分(cm2) 數kA之電流密度操作。然而,於升高之電流密度操作該互 連接結構也許需承擔多個相關於應力誘發之線路劣化之問 題,其也許最終導致積體電路之過早故障。於此方面之一 個重要的現象是於金屬線和通孔中因電流誘發之材料傳輸 (current-induced material transport),亦稱之為“電 遷移(electromigration)” 。電遷移係藉由電子之動量轉 移至離子核心而引起’造成轉移至該離子核心之淨動量於 電子流之方向。尤其是,在高電流密度時,也許在互連接 金屬中發生原子之顯著的集體移動或定向的擴散,其中擴 散路徑之出現可能對於因動量轉移導致之物質之位移量具 有實質的影響。於是’電遷移也許導致在金屬互連接内形 成通孔或者在緊鄰金屬互連接處形成小突出(hi Π 〇ck),由 此造成裝置之效能和可靠度減少,或者完全故障。舉例而 言,埋置入二氧化矽和/或氮化矽中之鋁線時常用作為用於 金屬化層之金屬,其中,如上面說明者,具有〇.丨以^或者 甚至更小關鍵尺寸之先進積體電路可能需要金屬線之顯著 減少的剖面積,而因此具有增加之電流密度,此情形也許 94885 201115683 * 使得用鋁來形成金屬化層較不具吸引力。 結果’用銅或銅合金來取代銘,相較於銘,銅或銅合 • 金即使在相當高之電流密度時,亦具有明顯較低的導電率 〆^改進的電遷移電阻。將銅引入微結構和積體電路之製造 係伴ik著存在於鋼的特性中之幾個嚴重的問題,銅之特性 為’合易擴散於二氧化石夕和複數個低k介電材料中,而二 氧化石夕及該等低k介電材料典型用於結合銅以便減少在複 金屬化層内之寄生電容。為了提供所需的附著力並且 細不希望的銅原子擴散入敏感的裝置區域,因此通常在 二二電材料之間必須提供阻障層(barrier layer),其中 防中埋置有銅基互連結構。雖然氮化矽為有效 為層^雷好散之介電材料’但是較不希望選擇氮化石夕作 由此增加鄰近鋼線之寄生=化石夕呈現稍高1電係數’ 於銅之薄導電阻障Γ ㈣成亦賦予所需機械穩定性 藉此減少銅擴散入;;電124體鋼與環繞的介電材料’ (譬如氧、氟等)擴散: 供其與銅之高衫介面,;者,導電_層亦可以提 散的可能性,其中,鑑於由電;,介面之”剛 一般為關鍵區域。目前,㉘電1發之材料擴散,該介面 化合物為較佳用於導電阻執、為和他們與氮和石夕等的 由二個或多俩不同組成物之=候選者,其中阻障層可以 擴散和黏著性質方面之需求。5所級成,以便符合在抑制 94885 5 201115683 除了事實上銅不可以藉由各向異性的乾蝕刻製程而有 效地圖案化之外’明顯地區別銅與銘之另一個特性為,事 實上銅不能夠容易藉由化學和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而大量地 沉積,由此需要通常稱之為金屬鑲嵌或嵌入技術之製程策 略。於金屬鑲嵌製程中,首先形成介電層,然後圖案化該 介電層以包含有溝槽和/或通孔而後續用銅填滿該溝槽和/ 或通孔,其中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填滿銅之前先在溝槽和 通孔之側璧上形成導電阻障層。通常藉由濕化學沉積製程 (譬如電鍍和無電鍍覆)而完成塊體銅材料之沉積入溝槽和 通孔中,由此需要可靠地填滿具有縱寬比5和更多、具有 直徑0.3〆m或者甚至更少之通孔,以及具有從〇1#m至 數/zm寬度範圍之溝槽。用於銅之電化學沉積製程在電子 電路板製造領域已建立完備。然而’對於在半導體裝置中 金屬區域之尺寸而言,高縱寬比通孔之無空隙填滿 (void-free filling)為極複雜和負有挑戰性之任務,其中 最終所獲得之銅基互連線結構的特性明顯依於製程參數、 材料、和有關結構之幾何構形。因為互連線結構之幾何構 形實質上由設計要求所蚊,因此對於給定的微結構也許 也改變’故評估和控制銅微結構之材料(例如導電 ,ιΐ之衝擊們較互反賴於互連線結構之特 尤其是,對於=所需的產品可靠度係至為重要。 構中之劣化和,的配置去確認、監視和減少於互連接結 點維持裝置可=機制以對於每—個新裝置世代或技術節 #度’是很重要的。 94885 6 201115683 因此’在研究銅互連接之劣 相對介電常數3」或者甚至更^方面,尤其在結合具有 很大的努力,以便發現新的c電材料上已作了 有低總介電係數之銅基線 U策略’用來形成具 正確機制仍未徹底完全了解^雖然於銅射電遷移之 上、尤其在與鄰接材料之介面产發現位於側壁内和側壁 連接之,柯靠度上具有‘二3對於最終達成之互 咸尨明顯造成過早的裝置 移誘發之付料輸送,尤並是、、儿,之一個故障機制是電遷 之間的介面。舉例而言,形成在銅和上方金屬化層 以便維持銅完整性。而且,八e可以形成在銅線表面上, 間介電質中期間通常可 ^蓋層在形成通道開口於層 材料例如為氮化石夕、含§石山^為韻刻終止層。經常使用的 用之層間介電質(譬如^發,入該等材料相對於典型使 高之㈣轉性並轉抑_^;=/現適度地 最近研發結果似乎顯亍來^擴散至該層間介電質。然而 金屬互連接之操作 ^麵和介電蓋層之間的介面為 .結果,已發】中:料輪送之主要擴散路徑。 地局限銅和維持其完案企圖增強鋼和能夠可靠 言,已提出一種方案,x層之間的介面特性。舉例而 區域之了貝部,該區域:其係選擇性地設置導電材料於含銅 會不當地減少對應金越的電遷移性能’同時不 鈷/鶴/璘(CoWP)之化/ 心電阻。舉例而言,已經證明 合物可以明顯減少在希望入選的導電蓋層, ί應之金屬線内之電遷移效果。 94885 7 201115683 於另-個例子中,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適當的金屬材料 或合金形成導電蓋層於暴露之銅表面。這些金屬材料典型 可以根據譬如無電沉積之電化學沉積配方㈣成,由此需 要對應之沉積製程之高度的選擇性,以便不會不當地修改 環繞之介電材料之特性。舉例而言,若馬低度之選擇性, 則由於與用來選擇性地形成導電蓋層於暴露之銅表面上之 電解質溶液之接觸,而也許導致對應之金屬化階層之增加 之漏電流和過早之介電質損壞。於另—種情況,可以應用 #承才复雜之額外的凊除配方以便移除蓋材料之先前無電沉 積』門所產生之任何污染,由此除了增加全部製程之複雜 度外二亦造成於暴露之介電材料乏顯著的表面改質。結果, 雖然=些方法可以展财前景之製程技術,其可提供高的 電遷移抗性,而不會不適當地影響鋼線之總導電率,但是 為了將任何明顯的材料改質維持於低水準,必須花費極大 的努力以提供適當的沉積製程以及額外的沉積後處理。 2另一個習知的方法,可以將㈣種加人暴露之銅表 ::其::導:銅石夕化物材料之產生,並可能結合其他的 成刀氮4,從而修改暴露之銅線之表面狀況,由此 獲得有關材料擴散之增加之穩定度。然而,任 石夕物Γ此種製程技術為了提供所希望之製程一致程产, 也許而要複雜的控制策略,同時由於相較於適度純之ς材 料,石夕化鋼有顯著減少之導電率,因此增加總電阻率。 又於另-種習知的方法,係使用譬如 其可加入於鋼中達某百分比’從而完成銅線之二遷 94885 8 201115683 移性質。已為人所熟知之某些金屬物種(譬如鋁)可以明顯 地減少銅線中之由電流誘發之材料擴散。為了此目的,已 經發展一種製程策略,於此策略中可以應用銅晶種材料及 對應百分比之例如鋁,然後在進行塊體銅之電化學沉積後 可以於對應之熱處理中將鋁“擴散”入銅線中。因此,依 照此方法,於例如藉由濺鍍沉積等沉積薄銅晶種層期間可 以加入鋁物種’於填充銅材料之後,該薄銅晶種層可因此 於進行熱處理時充當用於鋁物種之予體(donator)。以此種 方式,可以完成優越的電遷移性質,然而同時鋁物種可能 會分佈遍及金屬線並且可能因此導致減少之導電率。 於進一步的裝置微縮過程中,也許必須設置減少之尺 寸’尤其是於較低層之金屬化階層,於此階層中銅基金屬 線之比導電率(specif ic conductivity)的減少也許會導 致增加之信號傳播延遲,該信號傳播延遲無法與先進之半 導體裝置之性月b規格相容。另一方面’由於明顯的增加全 部製程之複雜度’故設置金屬蓋層會導致製造成本之明顯 增加。 本揭示發明係針對可以避免(或者至少減少)一個或多 個上述問題之努力之各種的方法和裝置。 【發明内容】 下文提出本發明之簡單概述,以便提供本發明某些態 樣之基本了解。此概述並非本發明之廣泛的詳盡綜論。其 無意用來驗證本發明之關鍵或重要元件,或用來描繪本發 明之範籌。其唯—的目是以簡化形式呈現某些概念作為稍 94885 9 201115683 後更詳細說明之W言。 其卜可以二局::::提供半導體裝置和製造技術, 表㈣成浦⑽基金屬線之上 綠更月α局部地限制合金形成,從而提升於銅基金屬 =土:面之材料擴散和因此提升其電遷移性質,同時提 =有效的整體製造流程。為了此目的,於本文甲所揭 IS些例Γ態樣中,合金形成材料層可以形成在銅基金 二之暴露之上表面,並且可以被後續地處理以起始合 =製程’於此製程中可因此僅於上表面發生相互擴 此2部地限制合金形成物種存在於暴露之表面區域 、近、'’。果,該上表面可以展現優越之電遷移性質,其 =以將銅基金屬線之導電率的減少限制於該上表面附近 成、區域。於—些例示實施例中,可以完成合金形 科層之 >儿積和其去除而不需要額外 達成非常有效的整體製造流程。 ^由此 金屬=1:示之一個例示方法包括形成金屬層於含銅 置之二表面’該含銅金屬區域形成在半導體裝 除==^材表:並且相對於暴露之表面選擇性地去 全屬之另一個例示方法係關於半導體裝置之 料和含銅金屬區域之表面上,其中該= 屬£域側向地埋置在介電材料中。該方法復包括施行合 94885 10 201115683 金產生製程以在含銅金屬區域上形成合金。此外,該方法 包括從該表面和該介電材料去除合金形成金屬層之過量材 料。 本說明中揭示之一個例示半導體裝置包括形成在基板 之上之金屬化層,和侧向地埋置在該金屬化層之介電材料 中之含銅金屬區域,其中該含銅金屬區域具有上表面。該 半導體裝置復包括合金物種,其係於該上表面形成銅合金 層並且延伸入含銅金屬區域中少於該含銅金屬區域之一半 厚度。 【實施方式】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各種範例實施例。為求簡明,本 說明書並未說明真實實施例之所有特點。當然應了解在發 展任何此種真實的實施例中,須作多個針對實施例之決定 以達到開發者特定的目標,譬如符合系統相關以及商業相 關之限制,該些限制將隨著各個實作而變化。另外,將了 解到雖然該發展努力可能複雜且費時,但是在了解本發明 之揭露内容後熟悉該項技藝者所作的努力僅為慣常的程 序。 現將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各種結構、系統和裝置 係示意地繪示於圖式中僅為了說明之目的,以便不會由熟 悉此項技術著已熟知之細部而模糊了本發明。不過,仍包 含附圖說明與解釋本發明之例示範例。應以熟悉該項技藝 者所認定之意義來了解與解釋本文中的字彙與詞。本文前 後一致使用的術語以及詞彙並無暗示特別的定義,特別定 11 94885 201115683 . · 義係指與熟悉該項技藝者認知之普通慣用的定義所不同之 定義。如果一個術語或詞彙具有特別定義,亦即非為熟悉 該項技藝者所了解之義意時,本說明書將會直接且明確的 提供其定義。 一般而言,本揭示發明係藉由下述方式解決於含銅金 屬區域中電遷移之問題:以局部限制方式(亦即,根據有效 的製程技術直接於上表面)裝置合金形成物種以便以局部 限制方式加入合金形成物種,由此維持含銅區域之剩餘部 分之高導電率同時於其上表面仍然提供優越的電遷移性 質。欲達此目的,依照一些例示之實施例,可以以非選擇 性方.式形成任何適合的合金形成物.種(例如紹等)於暴露之 銅表面和介電材料上,此可以根據任何適當的沉積技術完 成。其後,可以例如以熱處理之形式起始合金產生製程, 其中可以適當地選擇譬如有效的溫度和持續時間之製程參 數,以便調整相互擴散和因此調整由合金形成物種“滲 透”銅表面之程度。以此種方式,可以調整在銅表面内最 後獲得的合金物種之濃度,以及使濃度朝向含銅金屬區域 之深度方向降低,而使得可以根據製程參數控制銅合金層 之“厚度”。下文中,形成於含銅金屬區域十之合金層之 厚度將被理解為定位於含銅金屬區域之上表面之區域,其 中合金形成物種之最大濃度可沿著深度方向降低,以及其 中可認為該“層”之底表面為濃度已降低至最大濃度之十 分之一的剖面。應該了解到,合金形成物種之形跡亦可以 擴散入稍為低的下方部分,其中,於某些例示實施例中, 12 94885 201115683 於金屬區域之厚度之一半或超過一半處,對應之濃度可以 少於在金屬區域之上表面之最大濃度之二個量級大小。以 此種方式’該含銅金屬區域之主要部分可以呈現其初始的 高導電率,由此不會不適當地劣化所考慮之金屬化系統之 全體性能。 ”、 於本文中所揭示之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可以藉由以局 部選擇之方式調整製程參數(例如,藉由局部地改變有效溫 度和/或熱處理之持續時間)而提供合金層之局部變化厚 度,藉此提供局部選擇性地調適合金層之擴散干擾效應之 程度。舉例而言,於電遷移性能已經確認為非常重要之裝 置區域中,可以提供增加厚度之合金層,同時,於其它面 積中,可以選擇減少之厚度,由此不會不適當地影響所考 慮之金屬化層之總電阻。 於以局部限制之方式(亦即,集中在金屬區域之上表面) 形成該合金層後,可以例如藉由適當的製程(譬如濕化學配 方)去除過量之材料,而不需要額外的遮罩步驟。 、、、《果,可以於含銅金屬區域之上介面獲得優越的電遷 移性質用於高度微縮之半導體裝置,例如,於具有金屬線 之下方金屬化層,該金屬線具有寬度約2〇〇nm及更少,譬 如100 nm及更少,然而其中,總導電率不會不適當地減少: 同%可以應用高度有效的整體製造流程。 第la圖示意地顯示半導體裝置1〇〇之剖面圖,該半導 體裝置包括基板101 ’在該基板1〇1上可以形成金屬化系 統120。再者,於所示該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可以 94885 13 201115683 包括裝置階層.102,亦即,一個或多個材料層,於該材料 層中或之上可以形成基於半導體裝置之電路元件,譬如電 晶體103、電阻器、電容器等。該裝置階層102可以包括 譬如矽基材料之半導體材料,或者為了使電晶體103具有 所希望之特性所需之任何其他適當的半導體材料。電晶體 103可以表示用於類比電路、數位電路、混合訊號電路等 之電晶體。舉例而言,可以根據可能要求具有約50 nm及 更小關鍵尺寸之一個或多個組件之設計規則形成電晶體元 件103。舉例而言,許多複雜的數位電路可以為根據具有 平坦架構之場效電晶體者,於此架構中一個關鍵尺寸為閘 極電極之長度,該閘極電極之長度對於電晶體之整體性能 可具有實質的影響。如前面之說明,藉由持續地減少個別 電路元件103之大小,可以於裝置階層102中達成高裝填 密度,由此亦要求於金屬化系統120中之增加之裝填密 度,而此可以藉由設置複數個堆疊之金屬化層而完成,為 了方便起見,於第la圖中僅顯示一個金屬化層130。另一 方面,於各個別的金屬化層130中,對應之金屬化特徵也 許需要減少之尺寸,由此亦需要優越的電遷移性能,如上 述說明。 半導體裝置100可以進一步包括接觸階層110,該接 觸階層110可以考慮為金屬化系統120與裝置階層102之 間之介面。舉例而言,接觸階層110可以包含適當的介電 材料用來鈍化電路元件103,.於此介電材料中可以設置適 當的接觸元件(未顯示),以便連接至電路元件103和連接 14 94885 201115683 至金屬化系統120。於第la圖中所示之萝比 層1別可以包括介電材料131,譬如低k ^又,金屬化 则材料’並可能結合“習知電材:材:、超低k 梦、^切、碳㈣等。再者,含銅 成在介電材料131 +,亦即’金屬區域吻 131 t 含銅金屬區域132可以包括導電阻障材料丨咖二及 心’’材料刪,鑑於提升之料電率1 ‘‘核心料 ^可由銅構成。也就是說,於—些例示實施例 為了提供冋的導電率,核心材料卿係以銅材料之形 式提供’其+,非銅物種之濃度可㈣為q i原子百分比 或者更少。另-方面,可以以组、氮化纽、鈦、氮化组、 其他的金屬合金等形式提供之導電轉㈣i32a可以 供核心材料腦與介電材料131之間之堅強的介面,由此 抑制料適當地擴散人敏感的裝置區並且亦維持核心材料 132B之完整。 可以根據下列之製程技術形成如第la圖中所示之半 導體裝置100。可以藉由已建立完善的製造技術依照裝置 100之設計準則形成電路元件103於褒置階層1〇2中。其 後’可讀由沉_當的介電㈣並且圖案傾介電材料 以容納接觸開口而形成接觸階層11Q,該接觸開口接著依 據裝置1GG之整體組構用譬如鶴、銘、銅等之任何適當的 含金屬材料填滿。其後,可以藉由任何適當的製造技術形 成金屬化系統12G。為了方便起見,可以參照金屬化層13() 94885 15 201115683 說明對應之製程順序。於此愔 沉積_、旋塗(spin-on)技=可以藉由譬如化學氣相 介電材謂,如所考慮之材:二, π J能需要者。麻該了解至|J, 介電材料131可以包括二個或〜南晋#應该了解到 等材料可以是具有減少之介電;:不同的材料’-些的該 寄生電容。其後,為了形成適备^材料,以便達成低的 形式,如依照金属化層13〇之^開口(以線、接觸開口等 據精密的微影術技術施行圖宰2佈局戶斤需要者),可以根 後,,於形㈣金屬:化:== = 氣相沉積(PVD)、CVD、無電抑#由譬如濺錢沉積之物理 積導電阻障材料132A。典型=、、原3子層沉積(_等,沉 侷限、黏著、電遷移性質等所為了達成有關銅之 ,132A可以包括二種或更多:之特性’、導電阻障材料 些例示實施例中,可以例如藉=組成。其次’於一 形成譬如銅層之晶種層,其中i 。儿積、無電沉積等, 法,可以省略合金形成物種以便’相反於如上述之習知的方 積期間和之後不適當地減少核 在核心材料13 2 B之沉 其他的例示實施例中,可以^料132B之總導電率。於 材㈣直接沉積在導電阻障材= : = = =:_,亦能—= h 卜非鋼物種之程度,以便獲得優越 的導電率。其後,可以例如藉由化學機械研 、電_等去除任何過量之材料。結果,於對應 94885 16 201115683 ’去除製程過程中,可以形成暴露之表面132S。 第lb圖示意地顯示於進一步製造階段之半導體妒置 100 ’為了方便起見’目中僅例示了金屬化***120之一、 '積^兄1〇4 +,於此環境中,為了提供用於金屬區域132 之口金形成物種,可將材料層133沉積於金屬化層13〇上。 於該例示之實施例中’可以非選擇之方式沉積材料層⑶, 由此相較於複雜的選擇性沉積配方(選擇性沉積配方係於 =導電盘層時於習知的策略經常可應用者)提供優越的 條件。舉例而言,可以根據物理氣相沉積配方、CVD 技術等建立沉積環境104。於一個例示實施例中,可以紹 f之形式設置材料層133,因為lg可以與銅形成合金,盆 d見了優越的電遷移性質,如上述說明。於其他的例示實 =中’除了使祕物種之外或取代紹物種之使用,材料 =可以包括其他的金屬成分,其中,該等其它的金屬 士二M導致於上表面132S之優越的電遷移性質。舉例而 :以i 133可以包括銘、鶴、填等。於—些例示實施例中, 一層133設置成具有約1〇 nm及更少之厚度ι33τ,由 ==積製程1G4過程中以及於後來製造階段之材料去除 表杈過程中提供短的週期時間。 腦=lc ®示意地顯示於用來起始於層133與核心材料 100^間的合金產生製程之製矛呈105過程中之半導體裝置 物種=示實施例中,製程1〇5彳以實施為熱理以便起始 3A與銅之核心材料娜之相互擴散。可以選擇製 94885 17 201115683 程105之製程參數而使得可以達成物種133A之所希望之渗 透深度,並且因此可以於上表面132s獲得所導致的濃度, 由此提供所希望之擴散性質。於熱處理之情形中,可以根 據實驗而容易.建立譬如溫度和持續時間之適當的製程參 數,於該等實驗中可以從最終獲得的濃度分佈決定一個或 多個製程參數之相依性。舉例而言,可以施用大約至 500°C之溫度經過一至數分鐘以便起始對應之相互擴散。結 果,於製程105過程中,合金層或蓋層132c可以形成在介 面132S,其中該特性、也就是最大濃度和朝向深度方向之 濃度分佈可以根據製程105之參數而決定。可以根據可提 供材料層133和介面132S所希望之有效的溫度之任何適當 的技術而執行熱處理形式之製程1〇5。 第Id圖示意地顯示依照一些例示之實施例之裝置 之上視圖,於該等實施例中為了局部地調整所獲得之蓋層 132C.之特性(第lc圖),可於製程1〇5期間局部地改變製 程參數。於第Id圖中,可以假設材料層133可以是透明的, 而使得線132和介電材料ι31可觀察到。再者,半導體裝 置10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關鍵區134,其中,例如,由 於設置接觸至鄰接的金屬化層等的接觸元件如稍後將作更 詳細之討論,也許需要提升之電遷移性質。於此情況,蓋 層132C之增加的厚度可以視為優點,並且因此可以適當地 調適於關鍵區134處之製程參數,以便於處理1〇5過程中 獲得增加之擴散活動。於第ld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中,可以 例如藉由設置可集中在關鍵區134周圍之輻射點 18 94885 201115683 (radiation spot) 105A,而局部調整溫度和/或溫度增加的 持續時間。舉例而言,可以根據雷射光束結合適當設計之 掃描系統而設置輻射點105A ’使得可以藉由控制雷射光束 能量、該掃描系統等,調整有效的溫度和持續時間。應該 了解到,當認為層133其本身之能量吸收可能不足以獲得 適度低的製程時間時,如果需要的話,額外的吸收層可以 形成在材料層133之上。再者,由於層133之減少之厚度(該 減少之厚度可以是在上述特定的範圍内),可以減少熱傳導 Γ ^能得到在點1G5A内局部受限制之溫度分佈,而使 ^ 1斤 =到之蓋層之特性之局部解析度㈣用可將該解析度 點^形成在半導體上之相似解析度來調整。 以完么藉由根據層133實施之處理105(第1c圖),可 132之進二::物:之局部受限制之擴散,而無關金屬線 材料例如’考量到可執行以調整核心 之熱處理期二於先前之製造階段 狀況,如W之於—=種 心㈣測之 谪告从、士| ‘白知方法之情況,由此不會不 適田地減少核心材料132B之總導電率。 不會不 第le圖示意地顯示丰道 量材料(亦即,於蓋層咖科除層133之過 過程中,形成中尚未消耗之任何材料) η暴路於蚀刻ί錢1〇6 些例示實施例中,能夠建月况為了此目的’於- 境⑽,於此環境心㈣學環細彡式之钱刻環 用於複數種材_。於彳有選擇性之㈣化學可 數種制。於1例示實施财,可以根據四甲基 94885 19 201115683 化氫氧化銨(TMAH)建立蝕刻環境106,該四甲基化氫氧化 銨對於銅材料可呈現高度的選擇性,同時有效地去除鋁。 依於介電材料131之組成,可以對材料131達成更多或更 少顯著程度之選擇性。然而應該了解到’由於層133之減 少厚度,即使於蝕刻製程106過程中未達成顯著的選擇 性,層131之材料去除程度仍可以接受。結果,可以有效 地去除層133而不需要任何的遮罩步驟,由此提供了非常 有效的整體製造流程。 '第If圖示意地顯示於上述說明之製程順序後具有蓋 層132C之半導體裝置100。於是,層132C可以具有上述 定義之意義的厚度以提供所希望之擴散性質而不會不適當 地減少剩餘核心材料132B之導電率。如所示,可以針對各 種側向方向決定如由箭號C、L1和L2所表示之於深度方向 之濃度分佈,亦即,由C表示中央、和側向偏移位置L1、 L2。 第lg圖示意地顯示沿著深度方向之濃度分佈之典型 性質。如所示,水平軸可以表示深度方向,其中虛線表示 金屬區域132之深度或厚度。垂直軸表示合金形成物種(譬 如鋁物種等)之標準化濃度,其中最大濃度使用為參考值。 如所例示,曲線C可以表示於金屬區域132中央沿著深度 方向之濃度分佈,並且可隨著深度增加而快速下降,而使 得隨著金屬區域132之明顯深度量,實質上沒有合金物種 是可以被測量到。舉例而言,如所示,最大濃度之十分之 一可以考慮為合金層132C之厚度132T。相似情況,由曲 20 94885 201115683 , 線L1和L2所表示之於周邊區段U、L2之濃度分佈可以具 有相似的形狀因為合金物種之擴散於上表面可以具有其 原點,而使得可以獲得實質均勻的濃度分佈於側方向,如 - 由曲線L.1和L2所表示。 * 第1h圖示意地顯示具有與第if圖之金屬區域132相 同幾何構形之銅金屬區域之典型的濃度分佈,然而其中, 如先前之說明’在沉積核心材料之前合金物種可能被提供 於銅晶種材料中。結果,於對應之熱處理(例如,用於調整 核心材料之結晶度者)過程中,對應之擴散可以從金屬線之 側壁和底部發生’由此使得該合金形成物種實質上分佈成 遍及整個金屬線’其因此可導致該金屬線顯著地減少導電 率。 第li圖示意地顯示於進—步製造階段之半導體裝置 100,於此製造階段中介電蓋層135可以沉積於介電材料 131和金屬區域132上。由於藉由設置蓋層132(:所達成之 金屬區域132之優越的擴散性質,可以針對優越的蝕刻特 十生和減少之介電系數來選擇材料135。於是,於製程1〇6 期間可以沉積任何適當的一種或多種材料,以便獲得所希 望之製程條件和金屬化層130之裝置特性。
第1]•圖示意地顯示依照一些例示之實施例於進一步 製造階段之半導體裝置1〇〇。如所例示,裝置1〇〇於中間 製造階段可以包括其他的金屬化層140,於該中間製造階 段倖何適當類型之介電材料141可以形成在介電蓋層135 之上’並且可以在其中形成開口 141T和141V’該開口 141T 21 94885 201115683 和141V可以表示溝槽和通孔開口用於金屬化層140之對應 之金屬區。如所例示,通孔開口 141V可以在特定的區域連 接至金屬區域132 ’其中該對應之區域可以考慮為關於整 體電遷移性能或者其他接觸相關故障之關鍵區域。於是, 如前面參照第Id _之說明,於一些例示實施例中,為了提 供關於進一步之製程和關於金屬化系統120之操作的經提 升之裝置可靠度,金屬區域132可以具有局部增加厚度之 蓋層1320於是’於形成開口 ι41ν和後續地沉積導電阻 障材料以及晶種層(以及如果需要的話,沉積銅核心材料) 時’由於蓋層132C之增加的厚度’可以在開口 141V '附近 扃部地達成提升之擴散性質。另一方面,依於對應之處理 之空間解析能力(譬如第ld圖之輻射點1〇5A),局部限制 對應之導電率之減少,而使得金屬區域132之總電阻能夠 不會不適當地增加。 關於用來形成如第1 J·圖中所例示之金屬化階層140之 製造過程’可以應用如前面參照金屬化層13〇說明之相似 的举則。 結果’本揭不發明提供半導體裝置和製造技術,其中, 藉由形成以空間方式被限制於銅基金屬區域之上介面的鋼 合金而在該介面達成提升之擴散性.質,而使得可以保存金 雇區域之剩餘部分之高導電率。可以藉由實施未遮罩之沉 積製程結合熱處理或料起始合金之形成的任何其他製 蘀’接著進行未反應材料的未遮罩移除,從而完成合金形 成物種之加人。於是,可以應用非常有效之整體製造順序, 94885 22 201115683 •'藉此避免複雜的選擇性電化學沉積配方。於一些例示態 樣,可以根據局部改變之製程參數,譬如有效的溫度和/ 或對應、熱處理之持續時間,而局部地調整合金層之厚度。 — 於是,具有約200 nm和明顯較小寬度之銅基金屬線,如也 -許於精密之半導體裝置之下方金屬化階層所需要者,能夠 根據有效之製造流程而設置,同時仍確保優越的電遷移性 能。 以上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僅作例示用,因為對於熟悉 該技術領域者而言,藉助此處之教示而能以不同但等效之 方式修改及實施本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以上所提出 之製程步驟可以不同順序執行。再者,在此所示之架構或 設計細節並非意欲限制,除了以下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所 敘述者之外。因此,很明顯的是,可在本發明之精神和範 疇内改變或修改以上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及所思及之所有 此等變化。由此,本發明所要求保護者係如附加之申請專 利範圍所提出者。 【圖式簡單說明】 藉由參照以上之詳細說明,配合所附圖式,可以了解 本揭示發明,各圖中相同的元件符號辨識相同的元件,以 及其中: 第la圖示意地顯示依照例示之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 之剖面圖,該半導體裝置包括具有電路元件之裝置階層和 包含銅基金屬區域之金屬化系統,該半導體裝置係處於提 升該金屬區域之上表面之擴散性質之前的製造階段; 23 94885 201115683 第lb圖依照例示之實施例示意地顯示於用來提供合 金形成材料層之沉積製程過程中的金屬化系統之一部分; 第lc至Id圖分別依照例示之實施例示意地顯示於起 始銅和合金形成物種之相互擴散之處理過程中之剖面圖和 上才見圖。 第le圖依照例示之實施例示意地顯示於用來去除合 金形成層之過量之材料之去除製程過程中之半導體裝置之 剖面圖。 面圖 第If圖示意地顯示於該合金形成後之金屬區域之剖 第lg至lh圖係針對依照本文中所揭 之裝置(第lg圖)與在銅晶種層中具有合'、理所形成 裝置相比較結果(第_),示意地顯示合種之習知的 置之不同的侧向區段沿著金屬區域之:成物種於裝 第U至lj圖示意地顯示依照另κΊ;以及 —步製造階段半導體裴置之剖面圖。 不之實施例於進 雖然此處所揭示之標的事物易受 式之影響,然該等標的事物之特 料和替代形 ,之方式顯示和予以詳細說明。然而广列已藉由圖式中實 實施例之說明並科限制本發明於了解到此處特定 之’本發明將涵蓋所有落於由所附:之特定形式,反 之精神和翻内之所有的修飾等效 4利範圍所界定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σ改變。 100 半導體裝置 101 基极
9488S 24 201115683 102 裝置階層 103 電晶體(電路元件) 104 沉積環境(沉積製程) 105 合金產生製程(處理) 105A 輻射點 106 蝕刻環境(製程) 110 接觸階層 120 金屬化系統 130、 140金屬化層 131 > 141介電材料 132 含銅金屬區域(金屬線) 132A 導電阻障材料 132B 核心材料 132C 蓋層(合金層) 132S 上表面(介面) 132T 厚度 133 材料層 133A 物種. 133T 厚度. 134 關鍵區 135 介電蓋層 141T 、:141V 開口 C 箭號 LI、L2曲線 25 94885

Claims (1)

  1. 201115683 七、申請專利範圍:n . ..... 1. 一種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 形成金屬層於含銅金屬區域之暴露之表面,該含銅 $屬區域形成在半導體I置之金屬化系統之介電材料 中; 施仃熱處理以形成合金於該暴露之表面;以及 旦相對於該暴露之表面選擇性地去除該金 屬層之過 I之材料。 2.=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金屬 層係包括沉積該金屬層於該暴露之表面和該介電材料 上而不使用遮罩。 3·=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金屬層包 括。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去除該過量 之材料係包括建立㈣環,相對於該含銅金屬 區域 ^才料和相對於該介電材料選擇性地去除該過量之材 科。 5.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藉由使用濕 飾刻化學而建立該蝕刻環境。 6.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濕钮刻化 學包括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金屬層形 成具有約1 〇 nm或更少之厚度。 8.如申請專利範圍帛i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施行該熱處 94885 26 201115683 、理係包括於該熱處理期間局部地調整溫度以便局部地 調整於該暴露之表面的該金屬之材料濃度。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形成介 電盖層於包含該合金之該暴露之表面。 *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Γ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於該含 銅金屬區域上施行第二熱處理,以便在形成該金屬層之 前調整該含銅金屬區域之結晶度。· 11.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之金屬化系統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下列布驟: 形成合金形成金屬層於該金屬化系統之介電材料 和含銅金屬區域之表面上,該含銅金屬區域被側向地埋 置在該介電材料中; 施行合金產生製程以便在該含銅金屬區域上形成 合金;以及 從該表面和該介電材料去除該合金形成金屬層之 過量材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合金形 成金屬層包括鋁。 a如申料概_ n項所狀方法,其巾,該合金形 成金屬層形成具有約10 nm或更少之厚度。 14. 如以料域圍第u項所述之方法,其巾,施行合金 產生製程係包括施行熱處理。 15. 如申4專利_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巾,於該熱處 理期間於該表面之有效溫度係在約侧t至剛。c之範 94885 27 201115683 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以局部變 化之方式施行該熱處理,以便局部地調整於該表面之該 合金之濃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去除該過 量材料係包括施行濕化學钱刻製程而不使用钱刻遮罩。 18. 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四曱 基氫氧化銨(TMAH)而施行該濕化學蝕刻製程。 19.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形成在基板之上之金屬化層; 側向地埋置在該金屬化層之介電材料中之含銅金 屬區域,該含銅金屬區域具有上表面;以及 合金物種,係於該上表面形成銅合金層,並且延伸 入該含銅金屬區域中少於該含銅金屬區域之厚度的一 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合金物種包括铭物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合金物種之濃度在距該上表面約15nm之距離處以至少 十分之一之程度減少。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含銅金屬區域進一步包括形成在該含銅金屬區域之側 壁上之導電阻障材料。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28 94885 201115683 含銅金屬區域之寬度約200 nm或更少。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 括形成在該銅合金層上之介電蓋層。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 ‘括形成在該基板之上之電路元件,其中該電路元件具有 約5 0 nm或更少之關鍵尺寸。 29 94885
TW099114740A 2009-05-15 2010-05-10 Enhanced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line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surface alloying TW20111568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21488A DE102009021488A1 (de) 2009-05-15 2009-05-15 Verbessertes Elektromigrationsverhalten von Kupferleitungen in Metallisierungssystemen von Halbleiterbauelementen durch Legierung von Oberflächen
US12/769,124 US20100289125A1 (en) 2009-05-15 2010-04-28 Enhanced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line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surface alloy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5683A true TW201115683A (en) 2011-05-01

Family

ID=4306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4740A TW201115683A (en) 2009-05-15 2010-05-10 Enhanced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line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surface alloying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89125A1 (zh)
KR (1) KR20120018350A (zh)
CN (1) CN102804373A (zh)
DE (1) DE102009021488A1 (zh)
SG (1) SG175862A1 (zh)
TW (1) TW201115683A (zh)
WO (1) WO20101322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3417B4 (de) * 2008-12-31 2016-08-11 Globalfoundries Dresden Module O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Co. Kg Lokale Silizidierung an Kontaktlochunterseiten in Metallisierungssystemen von Halbleiterbauelementen
US8932911B2 (en) * 2013-02-27 2015-01-13 GlobalFoundries, Inc.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capping layers between metal contacts and interconnects
US20170053879A1 (en) * 2015-08-21 2017-02-2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layer arrangement
US10699945B2 (en) * 2018-10-04 2020-06-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ck end of line integration for interconne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8202A (ja) * 1996-04-30 1997-11-18 Nec Corp 配線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US6100195A (en) * 1998-12-28 2000-08-08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 Ltd. Passivation of copper interconnect surfaces with a passivating metal layer
US6689689B1 (en) * 2000-01-05 2004-02-1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elective deposition process for allowing damascene-type Cu interconnect lines
US6413863B1 (en) * 2000-01-24 2002-07-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to resolve the passivation surface roughness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AlCu pad for the copper process
US6613671B1 (en) * 2000-03-03 2003-09-02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nductive connection forming methods, oxidation reducing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thereby
US6780772B2 (en) * 2001-12-21 2004-08-24 Nutool, Inc.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vide electroplanarization of a workpiece with a conducting material layer
JP2004039916A (ja) * 2002-07-04 2004-02-05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207093A1 (en) * 2003-04-17 2004-10-21 Sey-Shing Su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alloy cap layer over CU wires to improve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U interconnects
JP2006165115A (ja) * 2004-12-03 2006-06-22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
US7601604B2 (en) * 2006-10-12 2009-10-13 Atm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onducting plates for a high-Q MIM capacitor
DE102007020252A1 (de) * 2007-04-30 2008-11-0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Technik zur Herstellung von Metallleitungen in einem Halbleiter durch Anpassen der Temperaturabhängigkeit des Leitungswiderstands
US9209088B2 (en) * 2007-08-01 2015-12-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7829454B2 (en) * 2007-09-11 2010-11-09 Tokyo Electron Limite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selective ruthenium deposition into manufacturing of a semiconductior device
US8080475B2 (en) * 2009-01-23 2011-12-20 Intel Corporation Removal chemistry for selectively etching metal hard mas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89125A1 (en) 2010-11-18
CN102804373A (zh) 2012-11-28
SG175862A1 (en) 2011-12-29
WO2010132277A1 (en) 2010-11-18
KR20120018350A (ko) 2012-03-02
DE102009021488A1 (de)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15505A1 (en) Copper-filled trench contact for transist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8329577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alloy in a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to increase electromigration resistance
CN107836034A (zh) 用于互连的钌金属特征部填充
CN102543835B (zh) 开口的填充方法
JP2016541113A (ja) コバルトベースの複数のインターコネクトおよびそれらの複数の製造方法
TW201430958A (zh) 於銅基導體結構上形成石墨襯墊及/或蓋罩層之方法
TW200915485A (en) Method of depositing tungsten using plasma-treated tungsten nitride
TW200832614A (en) Dielectric spacers for metal interconnects and method to form the same
US7074709B2 (en) Localized doping and/or alloying of metallization for increased interconnect performance
JP2011238917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082231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00037015A (ko) 보이드 형성을 방지하는 무전해 도금법을 이용한 전기 배선의 형성 방법
TW200301952A (en) A copper interconnection and th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4538346A (zh) 一种铜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
TW201115683A (en) Enhanced electromigra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line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surface alloying
CN102683270B (zh)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器件
TW201528426A (zh) 用於直通矽晶穿孔金屬化之黏著層
KR100939773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배선 및 그의 형성방법
JP2005158930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931621A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ompris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ea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JP2006080234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73277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배선 및 그 형성방법
CN102446822A (zh) 一种双大马士革的集成方法
CN103378064A (zh) 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9059255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non-continuous conductive layers for conductive structures on an integrated circuit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