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01538A - Light emitting diode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01538A
TW201101538A TW098120614A TW98120614A TW201101538A TW 201101538 A TW201101538 A TW 201101538A TW 098120614 A TW098120614 A TW 098120614A TW 98120614 A TW98120614 A TW 98120614A TW 201101538 A TW201101538 A TW 2011015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gion
intersection
emitting diod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0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Sheng Lin
Zhe-Xiong Wu
Original Assignee
Ubilux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ilux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bilux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098120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101538A/zh
Priority to US12/788,157 priority patent/US2010032049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101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15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10153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特別是指一種高亮 度發光二極體。 ~ 【先前技術】 參閱圖1、圖2,目前水平式發光二極體( Emitting Diode ; LED )包含一長方型基材u、一作動膜 ⑴及-電極單元13,該基材u是選自藍寶石為材料所構 成,該作動膜12在接受該電極單元13提供的電能時可以 光電效應發光,在型態上包括一與該基材u連接的底部 121、及一自該底部121向上延伸的台部122,該底部 具有一由其中一Μ邊向另一μ邊方向延伸並呈方形的開放 區域123,及一含嵌該開放區域123的外部區域124,該台 部122自該外部區域124向上一體形成;在結構上,該作 動膜12具有一與該基材u連接的η型半導體層,及一連 接在該η-型半導體層上並與該半導體層形成ρ η接面 (P-η junction)的ρ_型半導體層,當電能流通過該作動膜 12時,可在該ρ、η型半導體層與其中形成的ρ_η接面產生 電子電洞複合而產生光。 該電極單元13具有一形成在該開放區域123上並與該 η-型半導體層歐姆接觸的第一電極131,及一相對遠離該第 電極131地形成在該外部區域124上並與該ρ型半導體 層相歐姆接觸的第二電極132,當外界經由該第一、二電極 131、132配合提供電能至該作動膜12時,該作動膜12可 3 201101538 以光電效應將接受的電能轉換成光能後向外發出。 對目則的水平式發光二極體而言,雖然確實可以在提 供電能時發光’但是因為該第一、二電極i3i、i32不透 光,因此在產生光能時會因為該第一、二電極ΐ3ι、132的 遮擋而損失大部份向外發出的光量,且經由該第_、二電 極m'm配合提供電能至該作動膜12日夺,亦容易因為 該第-、二電極131、132的形狀為簡單的矩形設計而使得 電流注入的均句性不佳,進而讓元件的發光效率亦同時受 到影響。 為了改善因電極的結構所造成的發光效率降低的問 題’因此有許多對電極結構的改良方法陸續被提出。 參閲圖3、目4,是目前常見的以不同的電極結構設計 用以改善電流注入擴散均勻性的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結構, 其與上述的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結構類似,不同處在於該第 二電極132具有一第一電極塊133、一第一延伸段134,及 -第二延伸段135 ’該第-電極《133為相對該第一電極 131地對應設置在靠近另一短邊的位置,該第一延伸段134 是由該第一電極塊133向該第一電極131方向延伸,該第 二延伸段135是沿著該開放區域123延伸,且該第二延伸 段135的中心位置與該第一延伸段134的末端連接,利用 該等對稱分佈的電極結構設計,提升電流注入到該半導體 層中的分散均勻度,以提昇LED的發光效率。 參閱圖5、® 6,另外,美國專利第us6,847,〇52號 案,則揭示另一種可提升發光效率的LED結構設計其結 201101538 構與上述的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結構類似,不同處在於其基 材11是呈正方型,該開放區域123是由該基材11的其中一 角落概成扇形延伸,該電極單元13更包括—形成在該卜型 半導體層表面的電極層138,該第二電極132形成在該電極 層138上,具有一相對遠離該第一電極131設置的中心區 136,及一由該中心區136向外對稱延伸的延伸段m,同 樣是利用全對稱式的電極結構設計,提升電流注入到該作 動膜的分散均勻度,而提升LED的亮度。 由於電極是LED元件作動時電流注入作動層的第一個 接面,因此,如何改良電極的結構設計,提升電流注入的 均勻性,以提升LED元件的發光效率,一直是在此技術領 域者不斷改善的方向之一。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高亮度發光二極 體。 於是,本發明一種高亮度發光二極體包含—基材、一 作動膜,及一電極單元。 該作動膜在接受電能時可以光電效應發光,包括一與 該基材連接的底部,及一自該底部向上延伸的台部,該底 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開放區域、一自該開放區域 向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間區域,及位於該開放區域與中間 區域相反兩侧的一帛一區域與一第二㊣域,該台部是㈣ 中間區域與該第一、二區域向上形成,且該第―、二區域 /α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寬度比值介於0.6〜0.95。 5 201101538 該電極單元’具有-設置在該開放區域的第一電極及 -在該台部頂面上的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具有一第一電 極塊、-第二電極塊,及-連接該第_、二電極塊的連接 段,該第-、二電極塊分別設置在該第―、二區域,且該 連接段為橫跨該中間區域分別連接該第一、二電極塊,該 第-、二電極彼此配合提供電能至該作動層,使該作動層 以光電效應將接受之電能轉換成光能後向外發出。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利用特定之第一、二區域沿垂直 於該第-方向的比值設定’及第二電極的設計讓電流在 注入該作動膜時得以均句擴散分佈,進而有效提升發光二 極體的發光效率。 【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t前述及其他技術内纟、特點與功效在 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 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7、圖8,圖8是選自圖7中8_8線的剖視圖, 本發明咼壳度發光二極體的一較佳實施例是包含—基材2、 一形成於該基材上的作動膜3,及一電極單元4,該電極單 元4可配合提供電能至該作㈣3 ’該作動膜3在接受電能 後可以光電效應將電能轉換成光能後向外發出。 該基材2是由絕緣材料構成,由於該基材2的構成材 料為本技術領域者所周知,因此,在此不再多加贅述,於 本實施例中該基材2是呈長方型且由藍寶石為材料所構 成,該第一方向為垂直於該基材的長邊方向。 201101538 該作動膜3在型態上包括一與該基材2連接的底部 31,及一自該底部31向上延伸的台部32,該底部31具有 一沿一第一方向y延伸的開放區域311、一自該開放區域 311向該第一方向y延伸的中間區域312,及位於該開放區 域311與中間g域312相反兩側的一第一區域313與一第二 區域314,該台部32是自該中間區域312與第一、二區域 313、314向上形成,該第一、二區域313、314沿垂直於該
第-方向y的寬度分別為a、b,且&與b的比值(a/b)介於 0.6〜0.95。 於本實施例中,該底部31是對應該基材2呈長方型, 該開放區域311是由該底部31的其中—長邊向另一長邊方 向概呈半弧形延伸。 具體的說,該作域3是先Μ晶方式絲在該基材2 ^形成-η-型半導體層及—ρ·型半導體層,接著再以微影 製程由該Ρ-型半導體層頂面向下姓刻至該η型半導體層裸 露出,而形成結構上具有—與該基材2連接的〜型半導體 層’及-連接在該η_财導體層上並肖η•料導體層型成 卿cti°n)的ρ_型半導體層,當提供電能流通 ^ 時,於該Ρ、η型半導體層形成的ρ·η接面產 生電子電洞複合而產生光。 該第一、二型半導體層的構成材料,可分別選自包括 摻雜的III_V族半導體材料,由於該作動膜 知二半導體材料的選擇為本技術領域者所週 非為本發明的重點,因此,在此不再多加詳述,於本 7 201101538 實施例中,該第—型半導體 雜的亂化鎵系(GaN-based)半導體材料Y 、P里摻 體的而的是,該作動媒3亦可視實際發光二極 求而有不同的堆疊媒層構造,例如該作動層3可更 成:該p,半導體層上的導電層,可幫 ,,以進-步提升該作動膜的發光效率,由於該等呈 有不同功能的模層結構的材料及製作方法為本技術領域者 所週知且非為本發明的重點,因此,在此不再多加詳述。 »亥電極單元4’具有一設置在該開放區域且與該開 放區域3Η呈歐姆接觸(〇hmic _Uct)的第—電極41 ’,、及— 形成在該台部32頂面且與該台# 32呈歐姆接觸的第二電 極42,該第二電極42具有一第一電極塊421、一第二電極 塊422,及一連接該第一、二電極塊421、422的連接段 423,且該第一、二電極塊421、422分別設置在該第一、 二區域313、314,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電極41是形成在 s亥開放區域311的中央位置’該第一、二電極塊421、422 分別設置在該第一、二區域313、314上,該連接段423是 呈弧狀橫跨該中間區域312連接該第一、二電極塊421、 422 °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可再借由控制該連接段423與 該中間區域312相對兩邊的距離比例,而可再進一步提升 該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 於本實施例中該連接段423為呈弧狀延伸連結該第 201101538 Ο Ο 一、二電極塊421、422,且與該開放區域311邊緣的距離 實為相同定義-與該第-方向y平行且通過該開放區域 311中〜的第-直線L’該第—直線L與該中間區域犯靠 近該第-電;41的-邊交於—第一交點〇1、與$ 一對邊交 於-第四交點04,並與該連接段423靠近該第—交點〇1的 -邊交於-第二交點〇2’並與該連接段423靠近第四交點 〇4的-邊交於一第三交點〇3,該第一交點〇ι到該第二交 點〇2的距離距離為c,該第三交點〇3到該第四交點〇4的 距離為d,且c與d的比值(c/d)介於i 5〜4 〇。 該第一、二電極41、42是選自金屬材料,例如金、 鋁鈀!太、始,或其中一組合所構成,於本實施例中該 第—電極41、42均選自鈦金為材料所構成,該第一、 二電極41、42彼此配合提供電能至該作動膜3,該作動膜 3在接收電能後將電能轉換成光能向外發出。 參閱圖9’圖9是將本發明該較佳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 的c/d比值固定為3,並在 I你L4疋的導通電壓下量測不同的 a/b比值所表現出的亮度曲線圖’由9可知當a/b比值控 制在0.6〜0.95之間時,所表現出之亮度約在7驗以上, 紹圭地la/b比值在G.65〜G.9之間時所表現出之亮度更可 提升至7.1 mW以上。 參閱表-,表一是將本發明該較佳實施例之發光二極 比值固we/d*值固定為3)與比較例】及比 較例2为別在不同晶片尺寸面積時,於相同的導通電壓下 的發先效率結果,該比較例1即為圖3所示之發光二極體 201101538 結構,該比較例2即為圖5所示之發光二極體結構
-~~~~—--7.11 另外,參_ H),圖1G為將表—的結 先二極體面積與發光亮度的關係曲線圖,圖中菱型(♦)代 該較佳實施例,三角形⑷代表該比較例ΛΓ开 代表該比較例2’由圖i。的結果可 例以不同於習知的非對稱式電極結構設計,將;= 10 201101538 具有特定a/b比值的位置,使電流注人達到較佳的擴散效 果,因此與該比較例〗及比較例2相較,在相同面積下, 本發明該較佳實施例可具有最高的發光效率,且可在最短 時間内即反應達到所需亮度,即本發明該發光二極體可以 較小的面積達到與習知的發光二極體相同的發光亮度,而 可更進-步達到降低成本,縮小元件尺寸的另一目的。
值知一提的是,由實驗結果得知當更進一步調控該第 交點到該第二交點的距離c,與該第三交點到該第四交點 的距離d之間的比值(―介於15〜4()時,可更進一步提 升電流注入時的均勻性’而可更進一步提升該作動膜的發 參閱圖n,圖u是本實施例在a/b比值為〇71的條件 下^同的c/d比值所表現出的亮度曲線,纟圖^結果可 知’當^比值控制在L5〜4之間時,該發光二極體的亮度 均可實質達到約7.lmW,較佳地,當c/d比值控制在2〜3 5 之間時該發光二極體的亮度均可實f達到約72潇。 本發明藉由控制該篦—、_ + k u 一電極於該作動膜的相對位 =置,可讓電流經由該第一、二電極注入至該作動膜時 :更均勻的擴散’令本發明該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提 _而可提升党度,因此可以較小的面積達到與習知發 ,極體相同的發光亮度’而可更進—步達到降低成本,縮 、几件尺寸的另—目的,故確實可達到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 症以此㈣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中請= 11 201101538 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範圍及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的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一示意圖, 圖2是一剖視圖, 圖3是一示意圖 另一態樣; 說月省知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結構; 辅助說明圖1 ; 說明習知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結構的 圖4是一剖視圖,辅助說明圖3 ; 圖5疋#意圖’說明習知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結構的 又一態樣; 圖6是一剖視圖’輔助說明圖5 ; 圖7疋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發光二極 體結構; 圖8是一 /σ圖7中之直線8-8所取的剖視圖; 圖9是一曲線圖,說明本發明該較佳實施例不同的a、 b比值與亮度的關係曲線; 圖10是一曲線圖,說明本發明該較佳實施例與比較例 的面積與亮度關係曲線;及 圖11是一曲線圖,說明本發明該較佳實施例不同的 C、d比值與亮度的關係曲線。 12 201101538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y 第一方向 31 311 L 第一直線 312 01 第一交點 313 02 第二交點 314 03 第三交點 32 04 第四交點 4 a 第一區域寬度 41 42 b 第二區域寬度 421 c 第一、二交點距離 422 d 第三、四交點距離 423 2 基材 3 作動膜 底部 開放區域 中間區域 第一區域 第二區域 台部 電極單元 第一電極 第二電極 第一電極塊 第二電極塊 連接段 ❹ 13

Claims (1)

  1. 20110153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二極體包含: 一基材; 一作動膜,提供電能時以光電效應發光,包括一與 該基材連接的底部、及—自該底部向上延伸的台部,、 該底部具有一沿—第—方向延伸的開放區域、—自該 開放區域向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間區域,及位於該開 放區域與中間區域相反兩側的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2 域,該台部是自該中間區域與該第一、二區域向上形 成,且該第一、二區域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寬度比 值介於0.6〜0·95 ;及 一電極單元,具有一設置在該開放區域的第一電極 及一设置在該台部頂面的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具有— 第一電極塊、一第二電極塊,及一連接該第―、二電極 塊的連接段’該第-、二電極塊分別設置在該第一、二 區域,且該連接段為橫跨該中間區域分別連接該第一、 電和塊該第、一電極彼此配合提供電能至該作動 層’使该作動層以光電效應將接受之電能轉換成光能後 向外發出。 依據申β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底部呈長方形,且該開放區域是由其中一長邊向另一長 邊方向延伸。 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接^又呈弧开v且该連接段到該中心區域邊緣的距離實 14 201101538 質相同。 4. G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定義一與 該第一方向平行並通過該開放區域中心的第一直線,1 中,該第一直線與該中心區域靠近該第〜 ,、 於-第-交點、與另-對邊交於__第 5的—邊交 段靠近該第一交點的一邊交於一第二交點、與該連接 段靠近第四交點的一邊交於—第三交點點,並與該連接 該第二交點的距離與該第i交點到該第 值介於1.5~4.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發 第-交點到該第二交點的距離與該第三力懸’其中,該 點的距離比值介於2.0〜3.5。 人點到該第四交 又”,颉第一交點到 四交點的距離比
    15
TW098120614A 2009-06-19 2009-06-19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101538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0614A TW201101538A (en) 2009-06-19 2009-06-19 Light emitting diode
US12/788,157 US20100320498A1 (en) 2009-06-19 2010-05-26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0614A TW201101538A (en) 2009-06-19 2009-06-19 Light emitting dio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1538A true TW201101538A (en) 2011-01-01

Family

ID=4335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0614A TW201101538A (en) 2009-06-19 2009-06-19 Light emitting diod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0498A1 (zh)
TW (1) TW2011015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195B (zh) 2011-03-03 2015-03-18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KR20160025782A (ko) * 2014-08-28 2016-03-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CN112928189B (zh) * 2021-01-25 2023-05-26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电模块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0018B1 (en) * 2002-05-24 2003-11-18 Axt, Inc. High power, high luminous flux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05069388A1 (ja) * 2004-01-20 2005-07-28 Nichia Corporation 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0833311B1 (ko) * 2007-01-03 2008-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20498A1 (en)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70632B1 (ko) 자가 조립형 초소형 led 전극어셈블리 제조용 용매 및 이를 통해 자가 조립형 초소형 led 전극어셈블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TWI412153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US9337406B2 (en) GaN-based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current spreading structure
CN103730556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10103469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TW425726B (en) A high-luminance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distributed contact layer
TW201205879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30120876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355743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TW201101538A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US7791095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401558A (zh) 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9029904B2 (en) High illumination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TWI291772B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TW201513396A (zh) 發光二極體
KR101280501B1 (ko) 투명 전극을 이용한 발광다이오드
US10707380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5374908B (zh) 一种蓝绿发光二极管芯片制作工艺
TWM414664U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KR20100129048A (ko) 고효율 발광 다이오드 구조
KR20100047795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2212803B1 (ko) 발광소자 및 발광소자 패키지
TWI229949B (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product of LED
WO2014127563A1 (zh) 一种发光结构
CN117525231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