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5726A -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5726A
TW200925726A TW096147989A TW96147989A TW200925726A TW 200925726 A TW200925726 A TW 200925726A TW 096147989 A TW096147989 A TW 096147989A TW 96147989 A TW96147989 A TW 96147989A TW 200925726 A TW200925726 A TW 2009257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diffusion
light
optical film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7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Jyh Sah
Original Assignee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096147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25726A/zh
Priority to US12/277,098 priority patent/US20090154157A1/en
Publication of TW200925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57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20092572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膜片組,特別關於一種用於直 下式發光單元的光學膜片組。 【先前技術】 近年來由於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陰極射線管 顯示裝置已逐漸被液晶顯示裝置所取代。其中,由於液晶 ® 無法自發光的特性,因此,於液晶顯示裝置中必須利用一 背光模組作為其背光源。 請參照圖1所示,習知之一種背光模組1包含複數個 光源S、一光學膜片組10及一擴散板B。其中,光源S係 以冷陰極螢光燈管為例作說明,且該等光源S並以間隔排 列設置。擴散板B則設置於光源S之上,而上述光學膜片 組10則設置於擴散板B之上。 q 擴散板B具有將背光模組1的直下式光源S散射開, 使光源S於擴散板B形成均勻的面光源的功能。於習知技 術中,光源S之問的間距為P,光源S與擴散板B的距離 為D,D/P必須大於等於0.65以上才可以於擴散板B上形 成一均勻且沒有陰影(Mura)的面光源。其中均勻面光源 定義為:擴散板B之出光面上任何一點的亮度量測值除以 擴散板B之出光面上的最大亮度量測值,必須大於等於 70%。由於出射擴散板B的光型較大,因此通常會於擴散 板B之上設置光學膜片組10以對出光光型作調整。 6 200925726 一般而言,光學膜片組10可分為菱鏡膜片11以及擴 散膜片(diffusion sheet) 12、12'。因此,例如可利用二個 擴散膜片12、12'夾設一菱鏡膜片11,使通過擴散板B的 光線,於通過光學膜片組10時,形成光型較為集中與均 勻的面光源。另外,背光模組1係以使用者對於垂直於出 光面F之光強度要較強為考量來作設計,因此各光源S投 影至光學膜片組10之一出光面F上之一投影點F1的增益 值(Gain)係大於1。其中,增益值的定義為:於光源S ® 出射之光線投影點F1,有擴散板B及光學膜片組10時垂 直出光面的發光強度除以無擴散板B及光學膜片組10時 垂直出光面的發光強度。 然而,相較於厚度較薄之光學膜片組10 (圖1中的光 學膜片組10及擴散板B並未按照實際比例繪製,實際上 擴散板B應該比光學膜片組10的厚度厚),擴散板B因為 厚度較厚(約1.5mm〜2.0mm ),不僅材料成本高出許多, Q 且由於擴散板B的厚度比光學膜片組10的厚度大出許 多,因此由光源S射出的光線R經過擴散板B亦會產生較 多的能量損耗,進而也會造成背光模組1亮度的降低。再 者,由於背光模組持續朝向大型化進步,伴隨而來的是輕 量化與薄型化的需求。習知技術之擴散板B係以射出成型 或壓出成型的方式製造,由於製造上流動性(黏度係數) 的限制無法持續增加擴散粒子添加的濃度,導致要增加散 射效果必須增加厚度與重量,會造成背光模組1的整體厚 度增加,進而影響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成本與設計成本。 200925726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能提高光擴散程度、厚度較薄、 重量較輕與成本較低的發光單元及其光學膜片組,實屬目 前重要課題之一。 【發明内容】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能提高光 擴散程度、厚度較薄、重量較輕與成本較低的發光單元及 其光學膜片組。 ®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光學膜片組,係用 於一發光單元,發光單元具有至少二光源並分別發出一光 線,光學膜片組包令—第一菱鏡元件及一第一擴散元件。 第一菱鏡元件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並具有一第 一基材及至少一第一菱鏡層,第一菱鏡層係設置於第一基 材上。第一擴散元件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且鄰 設於第一菱鏡元件,其中光線係直接射至第一菱鏡元件或 0 第一擴散元件,且該等光源具有投影至光學膜片組之一出 光面上之複數投影點,各投影點的增益值係小於1。 •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元包含至少 二光源及一光學膜片組。該等光源係分別發出一光線,光 線係直接射至光學膜片組,且該等光源具有投影至光學膜 片組之一出光面上之複數投影點,各投影點的增益值係小 於1。光學膜>1組係鄰設於該等光源,光學膜片組包含一 第一菱鏡元件及一第一擴散元件。第一菱鏡元件係為厚度 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並具有一第一基材及至少一第一菱 200925726 鏡層’第一菱鏡層係設置於第一基材上。第一擴散元件係 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且鄰設於第一菱鏡元件。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元及其光學膜片 叙係使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直接射至厚度小於〇.5毫米的第 一菱鏡元件或第一擴散元件,來使光源所發出的光線均句 化。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厚度較薄的光學膜片組 來使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產生擴散並均勻化,如此不僅可降 ❾ 低材料成本,且可減少光線因穿過較厚板材所造成的能量 損耗’並進而增加發光單元的出光亮度。 另外’為加強光學膜片組的散射功能,亦可藉由結構 上的改變’例如各菱鏡膜片利用二菱鏡層、擴散元件之擴 散基材摻雜擴散材質、改變菱鏡形狀或增加一第二菱鏡膜 片及一第二擴散膜片等方式來達成。又,藉由本發明之光 學膜片1且’發光單元之光源至光學膜片組的距離除以光源 的間距小於0.65 (即D/P<〇.65)即可使發光單元形成一面 ® 光源。又’各光源投影至光學膜片組之出光面上之複數投 影點,各投影點垂直出光面的發光強度增益值係小於1。 其係表示’光學膜片組對光線產生分光的效果,以增加使 用者非正對於出光面觀賞時的光強度。且本發明更 •複,個光學膜片組疊合或貼合(Roller to Roller)的^气 來提尚發光單元的光擴散程度,藉此亦可提高生產效率二 降低材料成本並使發光單元輕量化。 、 【·實施方式】 200925726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發光單元及 其光學膜片組,其中相同元件係以相同標號表示。 第一實施例 . 請參照圖2A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 元2例如為一直下式背光模組,其包含至少二光源S及一 光學膜片組20。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複數個光源S為例作 說明。當然,發光單元2也可以是照明裝置、戶外看板或 是其他電子裝置的光源模組。 ® 光源S例如為冷陰極螢光燈管、熱陰極螢光燈管、外 部電極螢光燈管、發光二極體或有機發光二極體,於本實 施例中係以冷陰極螢光燈管為例作說明,且該等光源S分 別發出一光線R。 光學膜片組20係鄰設於該等光源S,光學膜片組20 包含一第一菱鏡元件21及一第一擴散元件22。該等光源 S所發出的光線R直接射至第一菱鏡元件21或第一擴散元 q 件22,於此先以光線R射至第一菱鏡元件21為例作說明。 第一菱鏡元件21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且其 具有一第一基材211及至少一第一菱鏡層212,於本實施 例中,係以一個第一菱鏡層212為例作說明,第一菱鏡層 212並設置於第一基材211上。第一菱鏡元件21係以第一 基材211之一表面與第一擴散元件22貼合或疊合。 第一基材211的材質例如為聚苯乙稀(polystyrene, PS)、聚碳酸醋(polycarbonate, PC)、苯乙稀-曱基丙烯酸 曱酯樹脂(methylstyrene,MS )、聚曱基丙稀酸曱g旨 10 200925726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或聚乙稀對苯二甲酸醋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至少其中之一。另外, 第一菱鏡層212除可利用一熱滚壓或一熱平壓方式與第一 -基材211 —體成形外,亦可利用例如紫外光硬化樹脂或熱 硬化樹脂等材質,再以滾壓配合紫外線硬化的方式形成於 第一基材211上。又,第一菱鏡層212具有複數第一菱鏡 L1,該等第一菱鏡L1之截面形狀係選自弧形、半圓形、 扇形、三角形、多邊形、不規則形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❹ 於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一菱鏡L1之截面形狀以三角形為 例作說明。 第一擴散元件22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其並 鄰設於第一菱鏡元件21。第一擴散元件22係可利用一壓 出、一壓出延伸、印刷或塗佈方式形成,於此,第一擴散 元件22係具有一第一擴散層221,並形成於第一菱鏡元件 21之第一基材211。其中,第一擴散層221具有一擴散材 ❹ 質’而擴散材質之材料例如為二乳化欽(Ti〇2 )、硫酸鎖 (BaS04)或有機擴散粒子至少其中之一。 _ 因此,經由第一菱鏡元件21之第一菱鏡層212的菱 鏡結構將光強度最高的主峰做多角度的分光並成像至第 一擴散元件22,再藉由第一擴散元件22之第一擴散層221 來使光線R更為均勻的擴散,即可使該等光源S所發出的 光線R由線光源轉變為均勻的面光源。且藉由本實施例之 光學膜片組20,D表示光源S至光學膜片組20之距離,P 表示各光源S間之間距,D/P值小於0.65即可形成一面光 11 200925726 源,比習知技術的所需的D/Ρ值大於0.65來得小,故可減 少發光單元2的厚度。另外,各光源S具有投影至光學膜 片組20之出光面F上之複數投影點F1,各投影點F1的增 •益值係分別小於1。其中,請同時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 增益值G的定義為,光源S出射之光線,於有光學膜片組 20時垂直出光面的投影點F1之發光強度I!除以無光學膜 片組20時垂直出光面的投影點F2之發光強度I2 ( G= I"I2) 〇也就是說,光學膜片組20可對光線產生分光的效 ® 果,以增加使用者非正對於出光面F觀賞時的光強度。 請參照圖3所示,第一菱鏡元件21與第一擴散元件 22'的相對位置係非限制性,第一擴散元件22^亦可設置於 面對光源S之一侧。其中,第一擴散元件22'係具有一第 一擴散層221以及一第一擴散基材222,而第一擴散基材 222之材質係可與第一基材211相同,例如為PS、PC、 MS、PMMA或PET至少其中之一,第一菱鏡層212係與 ❹ 第一擴散基材222結合。第一菱鏡層212上的至少部分該 等第一菱鏡L1係分別具有一頂面U,該等頂面U可利用 後加工或模具的設計,使得至少部分該等頂面U實質上位 於同一平面,以利於第一擴散基材222塗上黏著劑C以與 至少部分該等頂面U結合,圖3係以第一菱鏡層212上全 部的該等第一菱鏡L1係分別具有一頂面U為例,且該等 頂面U位於同一平面且與第一擴散基材222結合為例。其 中需特別說明的是,於其他圖式中係皆未顯示黏著劑,然 若不同元件以黏合方式做結合,二元件間仍應有一黏著 12 200925726 劑。第一菱鏡層212與第一擴散基材222結合後,第一菱 鏡元件21與第一擴散元件22'之間則形成複數個空氣間隙 A。光源S射出的光線先進入第一擴散元件22'做光型的調 整後,大部分射出第一擴散元件22'的光線會先經過空氣 間隙A再射入第一菱鏡元件21,而藉由空氣間隙A與第 一菱鏡元件21之間的結構與折射率差異,將光型與光強 度做空間的能量分配,使出射第一菱鏡元件21的光線散 射地更加均勻。 ❹ 接著,請參照圖4A至圖6所示,來分別說明第一菱 鏡元件21a、21b、21c及第一擴散元件22a的各種不同變 化態樣。 請先參照圖4A至圖4C所示為第一菱鏡元件之第一菱 鏡層的截面形狀其他不同變化態樣。於圖4A中,該等第 一菱鏡La係利用梯形的形狀來組合構成第一菱鏡層 212a。於圖4B中,該等第一菱鏡Lb利用弧形的形狀來組 q 合構成第一菱鏡層212b。於圖4C中,該等第一菱鏡Lc 則混合三角形、弧形及梯形等形狀來組合構成第一菱鏡層 2-12c。其中,需注意者,第一菱鏡層212a、212b、212c 之截面形狀的設計係以各第一菱鏡La、Lb、Lc與第一基 材211的夾角Θ不超過90度為原則。 另外,請參照圖5 A至圖5D所示為第一菱鏡元件 21d、21e、21f、21g不同變化態樣的立體示意圖。第一菱 鏡層212d具有的該等第一菱鏡Ld、Le、Lf、Lg係分別可 呈一球形、一半球形(如圖5 A所示)、一柱形、一錐形(如 13 200925726 圖5B所示)、一楔形(如圖5C所示)或由不同形狀組合 所構成(如圖5D所示)。其中,需注意者,該等第一菱鏡 Ld、Le、Lf、Lg的开j狀、大小、組合及排列順序係非限制 性,以能提升第一菱鏡元件21d、21e、21f、21g的散射效 果為優先考量。 接著,請參照圖6所示為第一擴散元件22a的另一變 化態樣。與圖3中之第一擴散元件22'相比,本態樣之第 一擴散元件2 2 a中的第一擴散基材22 2 a亦可摻雜與第一擴 ° 散層221相同的擴散材質,藉此可使光線擴散地更為均勻。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7A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3 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光學膜片組30的第一菱鏡元 件31上的第一菱鏡層312係背對光源S設置,且第一菱 鏡元件31與第一擴散元件32之間亦形成複數個空氣間A。 藉此,第一菱鏡元件31與第一擴散元件32同樣地可 0 使光源S所發出的光線R均勻地擴散,以使該等光源S所 發出的光線R由線光源轉變為均勻的面光源。又,請參照 圖7B所示的光學膜片組30',第一菱鏡元件31可設置於 第一擴散元件32的另一側,亦可產生同樣的效果。 另外,本實施例中,第一擴散元件32中除第一擴散 層321外,第一擴散基材322亦可摻雜擴散材質來提高散 射效果。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8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單元4與 14 200925726 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光學膜片組40的第一菱鏡元件 41係具更有一第二菱鏡層413,第一基材411係設置於第 一菱鏡層412及第二菱鏡層413之間。第一菱鏡元件41 •與第一擴散元件42之間形成有複數個空氣間隙A。需注意 者,第一菱鏡層412及第二菱鏡層413之第一菱鏡L1及 第二菱鏡L2係可分別利用相同或不同的形狀來構成,於 此以相同的三角形為例作說明。 藉此,由於第一菱鏡元件41具有二個菱鏡層412、 ❹ 413,因此第一菱鏡元件41對於光源S所發出光線R的散 射效果更可大為提升。 另外,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第一菱鏡元件41亦可設 置於第一擴散元件42的另一側,且第一擴散元件42中的 第一擴散基材422亦可藉由摻雜與第一擴散層421擴散材 質來提高散射效果。 第四實施例 q 請參照圖9A所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單元5a 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光學膜片組50a更 包含一第二菱鏡元件53,鄰設於第一菱鏡元件51或第一 擴散元件52,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菱鏡元件53以鄰設於 第一擴散元件52為例作說明,使得第一擴散元件52位於 第一菱鏡元件51及第二菱鏡元件53之間。其中,第二菱 鏡元件53係具有一第二基材531及至少一第三菱鏡層 532 〇 第二基材531的村質係可利用與第一基材511相同之 15 200925726 材質,例如為PS、PC、MS、PMMA或PET至少其中之一。 第三菱鏡層532亦與第一菱鏡層512相同,除可利用一熱 滚壓或一熱平壓方式與第二基材531 —體成形外,亦可利 用例如紫外光硬化樹脂或熱硬化樹脂等材質,再以滾壓配 合紫外線硬化的方式形成於第二基材531上。又,第三菱 鏡層532具有複數第三菱鏡L3,該等第三菱鏡L3之截面 形狀係選自弧形、半圓形、扇形、三角形、多邊形、不規 則形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於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三菱 ® 鏡L3之截面形狀以三角形為例作說明。其中,需注意者, 第三菱鏡L3係可利用與第一菱鏡L1相同或不同的形狀, 而第二基材531亦可利用與第一基材511相同或不同的材 質,於本實施例中,係以相同的形狀及材質為例作說明。 另外,請參照圖9B及圖9C所示為發光單元5b、5c 之第一菱鏡元件51、第一擴散元件52及第二菱鏡元件53 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其中,圖9B係以第二菱鏡元件53 q 位於第一擴散元件52及第一菱鏡元件51之間為例;而圖 9C則以第一菱鏡元件51位於第一擴散元件52及第二菱鏡 元件53之間為例。 • 於此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菱鏡層512與第三菱鏡層532 亦可背對光源S設置,且菱鏡層512、532與任一基材之 表面貼合或疊合時,皆可形成複數個空氣間隙A。又,第 二菱鏡元件53亦可與第一菱鏡元件41相同具有二個以相 同或不同形狀構成的菱鏡層。另外,於本實施例中,菱鏡 LI、L3皆以三角形為例作說明。由於第一菱鏡元件51及 16 200925726 第二菱鏡元件53之結構的各種變化方式係已於前述實施 例中詳述,於此不再贅述。 接著,請參照圖10所示,本實施例之發光單元5d的 充學膜片組50d更可具有一第二擴散元件54,其鄰設於第 一菱鏡元件51、第一擴散元件52或第二菱鏡元件53,於 本實施例中,第二擴散元件54以鄰設於第二菱鏡元件53 為例作說明。其中,第二擴散元件54與第一擴散元件52 相同係可利用一壓出或一壓出延伸、印刷或塗佈方式形 ® 成,其並具有一第二擴散層541及一第二擴散基材542。 第二擴散基材542之材質係可利用與第一擴散基材 522相同的材質,例如為PS ' PC、MS、PMMA或PET至 少其中之一。第二擴散層541具有一擴散材質,而擴散材 質之材料例如為二氧化鈦(Ti02)、硫酸鋇(BaS04)或有 機擴散粒子,且第二擴散層541可利用印刷塗佈等方式設 置於第二擴散基材542之一表面上。其中,需注意者,第 Q 二擴散層541與第一擴散層521可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材 質,第二擴散基材542與第一擴散基材522同樣可利用相 同或不同的材質。又,第一菱鏡元件51、第一擴散元件 5-2、第二菱鏡元件53與第二擴散元件54的結構變化及排 列方式係非以本實施例為限,依據前述實施例各種不同的 變化結構及排列方式可做不同的改變。 請參照圖11所示,光學膜片組50e的第一菱鏡元件 51及第一擴散元件52係可形成一第一光學組件01,第二 菱鏡元件53及第二擴散元件54係可形成一第二光學組件 17 200925726 02,藉此第一光學組件01及第二光學組件〇2係可相互 疊合或貼合以增加散射效果。於此以二個第一光學組件01 與二個第二光學組件02交錯疊合為例作說明,其中該等 -光學組件〇1、02的排列方式係非限制性,且各光學組件 01、02的結構可依據前述實施例各種不同的變化結構做 改變,於此不再贅述。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單元6 ° 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光學膜片組60更 包含一第二擴散元件64,其鄰設於第一菱鏡元件61或第 一擴散元件62,於本實施例以第二擴散元件64鄰設於第 一擴散元件62為例作說明。藉此,同樣可使光學膜片組 60的散射效果增加。 又,第一菱鏡元件61、第一擴散元件62與第二擴散 元件64的排列方式非限制性,且三者之結構可依據前述 ❹ 實施例各種不同的變化結構做改變。 最後,請再參照圖2A所示,本發明亦揭露一種光學 膜片組20,係用於一發光單元2,發光單元2具有至少二 光源S並分別發出一光線R,光線R直接射至光學膜片組 20,且該等光源S具有投影至光學膜片組20之一出光面F 上之複數投影點F1,各投影點的增益值小於1。光學膜片 組20包含一第一菱鏡元件21及一第一擴散元件22。第一 菱鏡元件21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並具有一第一 基材211及至少一第一菱鏡層212,第一菱鏡層212係設 18 200925726 置於第一基材211上。第一擴散元件22係為厚度小於0.5 毫米之膜片,且鄰設於第一菱鏡元件21。 光學膜片組20的各種變化態樣,已揭露於上述各個 •實施例中之光學膜片組30、30'、40、50a、50b、50c、50d、 50.e、60,於此不再贅述。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元及其光學膜片 組係使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直接射至厚度小於0.5毫米的第 一菱鏡元件或第一擴散元件,使光源所發出的光線均勻 ® 化。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厚度較薄的光學膜片組 來使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產生擴散並均勻化,如此不僅可降 低材料成本,且可減少光線因穿過較厚板材所造成的能量 損耗,並進而增加發光單元的出光亮度。 另外,為加強光學膜片組的散射功能,亦可藉由結構 上的改變,例如各菱鏡膜片利用二菱鏡層、擴散元件之擴 散基材摻雜擴散材質、改變菱鏡形狀或增加一第二菱鏡膜 Q 片及一第二擴散膜片等方式來達成。又,藉由本發明之光 學膜片組,發光單元之光源至光學膜片組的距離除以光源 的間距小於0.65 (即D/P<0.65)即可使發光單元形成一面 光源。又,各光源投影至光學膜片組之出光面上之複數投 影點,各投影點垂直出光面的發光強度增益值係小於1。 其係表示,光學膜片組可對光線產生分光的效果,以增加 使用者非正對於出光面觀賞時的光強度。且本發明更可藉 由複數個光學膜片組疊設或貼合(Roller to Roller)的方 式來提高發光單元的光擴散程度,藉此亦可提高生產政 19 200925726 率、降低材料成本並使發光單元輕量化。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 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 -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習知之一種背光模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示意圖; 〇 圖2B為本發明之發光單元無光學膜片組時之發光強 度對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單元一變化態樣示意 圖; 圖4A至圖4C為第一菱鏡元件的截面形狀不同變化態 樣示意圖; 圖5A至圖5D為第一菱鏡元件不同變化態樣的立體斜 ❹ 視圖, 圖6為第一擴散元件的另一變化態樣示意圖; - 圖7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示意圖; . 圖7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一變化態樣 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示意圖; 圖9B及圖9C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單元其他變 化態樣示意圖; 20 200925726 圖ίο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另一變化態 樣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單元又一變化態樣 示意圖;以及 - 圖12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 :背光模組 ® 10、20、30、30'、40、50a〜50e、60 _·光學膜片組 II .愛鏡膜片 12、12':擴散膜片 2、3、4、5、5a〜5d、6 :發光單元 21、21a〜21g、31、41、51、61 :第一菱鏡元件 211、 311、411、511 :第一基材 212、 212&〜212呂、312、412、512:第一菱鏡層 ❹ 22、22,、22a、32、42、52、62 :第一擴散元件 22卜321、42卜521 :第一擴散層 222、222a、322、422、522 :第一擴散基材 413 :第二菱鏡層 53 :第二菱鏡元件 531 :第二基材 532 :第三菱鏡層 54、64 :第二擴散元件 541 :第二擴散層 21 200925726 542 :第二擴散基材 A :空氣間隙 B :擴散板 •C :黏著劑 D :距離 F :出光面 FI、F2 :投影點 G :增益值 ® h、12 :發光強度 LI、La〜Lg :第一菱鏡 L2 :第二菱鏡 L3 :第三菱鏡 01 :第一光學組件 02 ··第二光學組件 P :間距 ❹ R :光線 U :頂面 S :光源 Θ :夾角 22

Claims (1)

  1. 200925726 申請專利範圍: X 一一 種光學膜片組’係用於—發光單元,該發光單元呈 有至少-錢並分料出—光線,該光學㈣纟且包含: .-第-菱鏡元件,係為厚度小於。5毫米之膜片,並具 ,有一第一基材及至少-第-菱鏡層,該第—菱鏡; 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材上;以及 曰 © Ο 一第一擴散元件,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且鄰 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 其中,該光線係直揍射至該第一菱鏡元件或該第一 散兀件,且該等光源具有投影至該光學臈片組之 出光面上之複數投影點’各該投影點的增益值係 於1。 3、如ΐ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发令該 :菱鏡元件係更具有-第二菱鏡層,該第-基材: 置於該第-菱鏡層及該第二菱鏡層之間。 ’、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 具有複數第一菱鏡,至少部分該等第一菱二 有-頂面,且至少部分該等頂面係與該第__ 放元件之—表面接合。 5、如ΐ請專利_第4項所述之光學膜力组, 部分該等頂面係位於同 一平面。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其中該第 2、如申^糊範@第i項所述之絲膜片組,其令⑷ 一菱鏡層係與該第一基材一體成形 、 23 200925726 一菱鏡元件與該第一擴散元件之間係形成複數個空氣 間隙。 '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其中該第 • 一菱鏡元件係以該第一基材之一表面與該第一擴散元 - 件貼合或疊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其中該第 一擴散元件具有一第一擴散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其中該第 一擴散元件具有一第一擴散基材及一第一擴散層,該 第一擴散層係設置於該第一擴散基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更包含: 一第二菱鏡元件,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或該第一 擴散元件。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其中該 第二菱鏡元件係具有一第二基材及至少一第三菱鏡 層,該第三菱鏡層係設置於該第二基材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更包含: • 一第二擴散元件,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該第二 ^ 菱鏡元件或該第一擴散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組,更包含: 一第二擴散元件,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或該第一 擴散元件。 14、 一種發光單元,包含: 至少二光源,係分別發出一光線;以及 24 200925726 一光學膜片組,係鄰設於該等光源,該等光線係直接 射至該光學膜片組,且該等光源具有投影至該光學 膜片組之一出光面上之複數投影點,各該投影點的 • 增益值係小於1,該光學膜片組包含: - 一第一菱鏡元件,係為厚度小於〇. 5毫米之膜片, 並具有一第一基材及至少一第一菱鏡層,該第一 菱鏡層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材上,及 一第一擴散元件,係為厚度小於0.5毫米之膜片, 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一菱鏡層係與該第一基材一體成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一菱鏡元件係更具有一第二菱鏡層,該第一基材係設 置於該第一菱鏡層與該第二菱鏡層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一菱鏡層具有複數第一菱鏡,至少部分該等第一菱鏡 分別具有一頂面,且至少部分該等頂面係與該第一擴 ' 散元件之一表面接合。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至少 部分該等頂面f質上係位於同一平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一菱鏡元件與該第一擴散元件之間係形成複數個空 氣間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25 200925726 一菱鏡元件係以該第一基材之一表面與該第一擴散 元件貼合或疊合。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 一擴散元件具有一第一擴散層。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一擴散元件具有一第一擴散基材及一第一擴散層,該 第一擴散層係設置於該第一擴散基材。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一第二菱鏡元件,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或該第一 擴散元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第 二菱鏡元件係具有一第二基材及至少一第三菱鏡 層,該第兰菱鏡層係設置於該第二基材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一第二擴散元件,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該第二 菱鏡元件或該第一擴散元件。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一第二擴散元件,且鄰設於該第一菱鏡元件或該第一 - 擴散元件。 26
TW096147989A 2007-12-14 2007-12-14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TW200925726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47989A TW200925726A (en) 2007-12-14 2007-12-14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US12/277,098 US20090154157A1 (en) 2007-12-14 2008-11-24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47989A TW200925726A (en) 2007-12-14 2007-12-14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5726A true TW200925726A (en) 2009-06-16

Family

ID=4075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7989A TW200925726A (en) 2007-12-14 2007-12-14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54157A1 (zh)
TW (1) TW2009257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6014A (zh) * 2020-09-16 2020-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5062B2 (en) * 2009-12-08 2013-10-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ght uniformization structur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US20110134646A1 (en) * 2009-12-08 2011-06-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ght uniformization structur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TWI417484B (zh) * 2009-12-08 2013-12-01 Ind Tech Res Inst 勻光結構及發光模組
KR101156436B1 (ko) * 2010-01-19 2012-06-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766526B2 (en) * 2010-06-28 2014-07-01 Lg Innotek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package providing improved luminous efficacy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TWI497105B (zh) * 2013-05-29 2015-08-21 Ubright Optronics Corp 多功能複合型光學膜
US20160202395A1 (en) * 2015-01-14 2016-07-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viewing angle
KR102221196B1 (ko) * 2018-11-16 2021-03-03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차폐 성능이 향상된 확산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20130497A1 (en) * 2018-12-20 2020-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161758B (zh) * 2019-06-24 2022-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转换结构、背光模组及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1645A4 (en) * 2001-12-14 2006-09-06 Digital Optics Internat Corp UNIFORM LIGHTING SYSTEM
KR100438524B1 (ko) * 2001-12-26 2004-07-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US6846089B2 (en) * 2003-05-16 2005-0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stacking surface structured optical fil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6014A (zh) * 2020-09-16 2020-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54157A1 (en)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25726A (en)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optical film assembly thereof
TWI378270B (en) Diffuser prism sheet comprising light diffuser in the valley of prism and lcd back light unit thereby
KR101234975B1 (ko) 점광원용 광확산판 및 직하형 점광원 백라이트 장치
US20090316433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US8351119B2 (en) Multi-coated hybrid optical film structure
US20080231780A1 (en) Low-absorptive diffuser sheet and film stacks for direct-lit backlighting
JP2009043706A (ja) Lcd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細長い発光体構造
JP2005527864A (ja) 多機能光学アセンブリ
TW200947064A (en)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backlight illumination assembly
JP5298569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7256910A (ja) 面光源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05306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JP5364998B2 (ja) 両面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29572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1939080A (zh) 顯示裝置
JP2009063905A (ja) 光学シ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10078980A (ja) 光制御スタ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表示装置
JP2009053623A (ja)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053622A (ja) 光拡散板、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表示装置
JP2008139869A (ja) 光学板
JP2010250987A (ja) 光均一素子、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266611A (ja) 光均一素子、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262770A (ja) 発光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256723B2 (ja)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272508B2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