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7113A - Codeposi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in through silicon via filling - Google Patents

Codeposi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in through silicon via fill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7113A
TW200907113A TW097123101A TW97123101A TW200907113A TW 200907113 A TW200907113 A TW 200907113A TW 097123101 A TW097123101 A TW 097123101A TW 97123101 A TW97123101 A TW 97123101A TW 200907113 A TW200907113 A TW 2009071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reaction product
vinylpyridine
composition
electroly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3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n Zhang
Thomas B Richardson
Che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Entho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thone filed Critical Enthone
Publication of TW200907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711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9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formed through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5/00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containing embedded materials, e.g. particles, whiskers, wi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5/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Pretreatment or 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 C25D5/02Electroplating of selected surface a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5/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Pretreatment or 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 C25D5/18Electroplating using modulated, pulsed or reversing cur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C25D7/12Semiconductors
    • C25D7/123Semiconductors first coated with a seed layer or a conductiv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8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liquid,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 H01L21/28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liquid,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using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urrent, i.e. electro-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2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via connections
    • H05K3/423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via conn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plat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 Electroplating And Plating Bath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200907113 九、發明說明 【發明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使用銅金屬化之通孔塡充技術且特 別是關於使用銅奈米粒子之直通矽通孔的通孔塡充技術。 【先前技術】 積體電路(1C )裝置含有在互連結構之各層間形成電 連接之通孔。在一型式中’通孔可以從1 c鑄模後側延伸 至前方(鑄模之活性側)。此型式之通孔構造在此技藝中 已知爲“直通矽通孔”(TSV)。在某些裝置中,直通矽通 孔可以在晶片疊層物中之一對黏合的晶片間形成互連。 TSV之深度是晶片厚度之函數’其可以是約30微米 至約5 0 0微米,例如約2 5 0微米。在現有技藝狀態中,在 TSV中通孔開口具有例如約1微米至約200微米,例如介 於約1 〇微米及約5 0微米間之直徑的入口尺寸。 電解銅金屬化慣常用在半導體積體電路(1C)裝置製 造中以提供電互連。慣常之電解銅澱積浴最短可以花費半 小時且最常可以花費20小時以塡充直通矽通孔。後者爲 在商業適用性方面上的主要阻礙。因此,在此技藝中需要 更快之使含TSV之裝置的銅金屬化的方法。 【發明內容】 發明總論 因此本發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用於TSV之電解銅塡充 200907113 方法,此方法是經濟的且達成高品質的塡充。 因此簡明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半導體積體電路基 板中使通孔特徵金屬化所用之電解銅電鍍組成物。該組成 物包含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此粒子包含銅奈米粒子及雙 官能性分子塗層,其中至少約9 0 %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 個少於約5 00奈米之橫向尺寸’及至少約90%銅奈米粒子 具有至少一個大於約5奈米之橫向尺寸。 本發明另外關於一種用於電解澱積銅於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基板中之方法,該基板包含具有底部、側壁、和頂 部開口之通孔特徵,而該頂部開口具有至少1微米之入口 尺寸。該方法包含將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基板浸入包含經 塗覆之銅奈米粒子之電解電鍍組成物中,而該經塗覆之銅 奈米粒子包含銅奈米粒子及雙官能性分子塗層,其中至少 約9 0 %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約5 0 0奈米之橫向尺 寸,且至少約90%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約5奈米 之橫向尺寸;及將電流供應至電解組成物以令銅澱積在基 板上及通孔特徵中。 其他目的及特徵部分是明顯的且部分在下文中指出。 本發明之具體表現的詳細描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製造中通孔 金屬化之方法。本發明方法特別有用於無缺陷通孔超塡充 方法中以商業上可實施之比率塡充直通矽通孔。“無缺陷” 通孔超塡充方法的特徵在於良好之晶種層覆蓋,電解溶液 -6- 200907113 向下適當地潤濕通孔底部,抑制劑/均平劑及加速劑作用 間之可接受的平衡以達成快速之底部向上的塡充’及合適 之質量傳遞。此種方法達成完全金屬化的通孔。參見圖 1 A。由不完美之方法所得之缺陷包括接縫(參見圖1 B ) 及空隙(參見圖1C)。整合(conformal )塡充經常發生 接縫,此常因電解溶液中不合適之加速劑及/或澱積方法 使用不正確之波形。因箍斷發生空隙’此常因抑制劑/均 平劑及加速劑作用間之非最佳平衡及不正確之波形之使用 〇 本發明之一方面係關於用於TSV塡充之包含銅粒子之 電解銅澱積浴。特別地,電解銅澱積浴包含具有至少一個 奈米等級的橫向尺寸之銅粒子。這些銅粒子在本文中稱爲 銅奈米粒子。本發明之電解銅電鍍組成物可以包含銅奈米 粒子源及銅離子源。較佳地’銅奈米粒子及銅離子源的用 量係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濃度(單位是銅奈米粒子之克數 /升)對銅離子濃度(單位是克/升)的比例約0·00 5至 約0.4間,較佳在約0.01至約〇·2間。換言之’銅離子濃 度(單位是克/升)典型是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濃度(單 位是克/升)的5至100倍。 銅奈米粒子係指銅粒子,其中至少約90°/。粒子具有至 少一個少於500奈米(“nm”)之橫向尺寸’且至少約9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5奈米之橫向尺寸’較佳地至少約 9 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5 0 〇奈米之橫向尺寸’且至少 約9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20奈米之橫向尺寸。甚至 200907113 更佳地,用於本發明之方法中的銅粒子之粒子尺寸分布爲 其中至少約9 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2 5 0奈米之橫向尺 寸,且至少約90%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100奈米之橫向 尺寸。在一較佳具體表現中,至少90%粒子的特徵在於此 種粒子之所有橫向尺寸皆少於500奈米。本文中所有百分 比係按重量計,除非另有陳述。 可得呈多種形狀之銅奈米粒子,例如球形、扁橢圓體 、扁長橢圓體、小板、薄片、錐體、桶狀物、及棒狀物。 關於球形銅奈米粒子,奈米粒子通常是不規則形狀之球體 (亦即包含使其形狀與完美球形有偏差之草皮狀物、凸起 物等)。關於不規則球形銅奈米粒子,該至少一個奈米等 級的橫向尺寸實質是奈米粒子之直徑。 形狀大略呈扁橢圓體之銅奈米粒子可以藉三個垂直的 橫向尺寸、二個半-主軸及一個半-次軸來定義,且至少約 90%扁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500奈米之橫向尺寸,且至 少約90%扁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5奈米之橫向尺寸’較 佳地至少約9 0 %扁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5 0 0奈米之橫向 尺寸,且至少約90%扁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20奈米之 橫向尺寸。較佳地,至少90 %扁粒子之全部三個橫向尺寸 在約2 0奈米及約5 0 0奈米間,甚至更佳地全部三個橫向 尺寸在約100奈米及約250奈米間。 形狀約呈扁長橢圓體之銅奈米粒子也藉三個垂直橫向 尺寸、一個半-主軸及二個半-次軸所定義,且至少約9 0 % 扁長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5 00奈米之橫向尺寸’且至少 200907113 約9 0%扁長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5奈米之橫向尺寸,較 佳地至少約9 0 %扁長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5 0 0奈米之橫 向尺寸,且至少約90 %扁長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20奈 米之橫向尺寸。較佳地,至少9 0 %扁長球體之全部三個橫 向尺寸在約2 0奈米及約5 0 0奈米間’甚至更佳地全部三 個橫向尺寸在約1〇〇奈米及約25 0奈米間。 小板、桶狀物、棒狀物、錐體及薄片也可鑒於橫向尺 寸來定義。關於這些形狀之每一者,至少約90%粒子具有 至少一個少於500奈米之橫向尺寸,且至少約90%粒子具 有至少一個大於5奈米之橫向尺寸;較佳地,至少約9 0 %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5 0 0奈米之橫向尺寸’且至少約 9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20奈米之橫向尺寸;甚至更佳 地,至少約9 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2 5 0奈米之橫向尺 寸,且至少約90%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100奈米之橫向 尺寸。較佳地,奈米粒子形狀之每一者的每一橫向尺寸是 少於5 00奈米且大於20奈米。 在一較佳具體表現中,銅奈米粒子是不規則形狀之球 體,其中至少90%粒子具有少於5 00奈米之直徑,且至少 約90%粒子具有大於20奈米之直徑;較佳地,至少約 9 0 %粒子具有少於2 5 0奈米之直徑,且至少9 0 %粒子具有 大於100奈米之直徑。 在粒子尺寸分布範圍內可得銅奈米粒子,且供特別應 用之粒子尺寸分布的選擇是依照欲被金屬化之通孔的尺寸 而定。爲塡充具有較大開口直徑的通孔以確保商業上可實 -9- 200907113 施之塡充比率,較大之粒子是較佳的;然而’爲塡充具有 較小開口直徑之通孔以確保無空隙塡充’較小之粒子是較 佳的。爲塡充具有較小開口直徑(例如低於約1 〇微米) 之通孔’可以選擇之銅奈米粒子是其中至少約8 〇 °/°粒子具 有至少一個在約20至約50奈米間之尺寸者。爲塡充具有 較大開口直徑(例如高於約1 0微米)之通孔’可以選擇 之銅奈米粒子是其中至少90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在約50 奈米至約300奈米間之尺寸者。已發現:奈米粒子藉由作 爲晶種粒子(其周圍可以形成銅電鍍物)及於澱積金屬化 中作爲塡料粒子而使澱積速率加速。在二方面’相較於慣 用之使用電解電鍍浴(其中澱積金屬源由銅原子組成)的 金屬化,銅奈米粒子增加塡充速率。另外’本發明之銅澱 積方法實質產生無空隙且無缺陷之金屬化通孔。 在本發明方法中可用之銅奈米粒子可從很多來源獲得 。可應用之來源包括ND C0PPer p〇wder C1_250 (具有約 250奈米之平均直徑的銅球體)及ND Copper Powder Cl-500 (具有約500奈米之平均直徑的銅球體)(二者可從 NanoDynamics ( Buffalo, NY)獲得),及 Copper Powder 20-9008 (其也可從 NanoDynamics 獲得)。 銅奈米粒子可在添加至電解銅澱積浴前被製備。奈米 粒子製備可包含清潔粒子以除去表面氧化物;及在表面活 性劑溶液中處理粒子以使粒子可分散於水溶液中。適於除 去表面氧化物之清潔用溶液較佳是強酸性,且可以包含有 機酸及無機酸。較佳地,清潔用溶液之酸鹼値在約1.4至 -10- 200907113 約3.4間,例如在約1 . 8至約3間,例如約2.4。可應用之 無機酸包括礦物酸例如氫氟酸、磷酸及氫氯酸。應避免使 用強氧化性無機酸例如硝酸。清潔用溶液中所包括之可應 用之有機酸包括乙酸、三氯乙酸及三氟乙酸。在一具體表 現中,銅奈米粒子用包含濃縮之乙酸及氫氟酸(5%)之溶 液來清潔以除去表面氧化物。粒子可以藉浸漬粒子於清潔 用溶液或藉噴灑而清潔。清潔典型進行約1分鐘至約5分 鐘以確保適當的除去表面氧化物。超過5分鐘之清洗不能 提供進一步之清潔。清潔用溶液之溫度可以在約1 8 °C至約 2 5 °C間。粒子在清潔後並不洗濯以避免表面再次氧化。 在清潔後,銅奈米粒子被塗覆雙官能性分子。雙官能 性分子包含疏水性基團及親水性基團。在於包含雙官能性 分子之溶液中塗覆奈米粒子的期間,疏水性基團與銅奈米 粒子有交互作用;但親水性基團與水溶液(典型是含有例 如有機添加劑之銅-硫酸電解溶液)有交互作用。藉著與 銅離子有此種方式的交互作用,雙官能性分子使銅奈米粒 子可分散於水溶液中,例如在銅奈米粒子周圍形成雙官能 性分子之微胞塗層。另外,因爲奈米粒子類似地被充電( 例如在較佳具體表現中係被正充電),雙官能性塗層抑制 銅奈米粒子之附聚。因此,在溶液中銅奈米粒子之粒子尺 寸分布保持與乾燥之銅奈米粒子之粒子尺寸分布實質相同 ,除了因雙官能性塗層而使粒子尺寸稍微增加。 雙官能性分子可以是中性的或正充電的。較佳地’雙 官能性分子之數目具有總正電荷以使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 -11 - 200907113 負載總正電荷。正電荷是想要的,因爲包含直通矽通孔之 晶片基板係在電解銅澱積期間作爲陰極(充負電的電極) 。因此,當整流器(亦即電力供應器)打開時,經塗覆之 銅奈米粒子被靜電地或電動力地引流至晶片表面。 在一具體表現中,作爲塗層材料之雙官能性分子包含 胺及至少一疏水性長鏈烴基。胺部分代表親水性首基且在 酸性溶液中會變爲陽離子性(一級、二級、三級胺)或爲 永久陽離子性(四級胺)。較佳地,胺是四級胺。長鏈烴 基代表疏水性尾基。烴基可以是約6至約24個碳長度。 烴基較佳是至少6個碳長度以有足夠疏水性以在銅奈米粒 子周圍形成微胞塗層。烴鏈較佳不多於約24個碳長度以 確保恰當之溶解性。較佳地,烴鏈比6個碳原子更長且比 24個碳原子更短,例如在約8個碳原子及約16個碳原子 間,更佳是在約1 〇個碳原子及約1 4個碳原子間。例示之 包含胺及烴基之雙官能性分子包括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銨 (例如得自AkzoNobel之Arquad 12-35W),氯化十二烷 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例如 Arquadl6-29及Arquadl6-29);氯化十八烷基三甲基銨; 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牛脂苄基二甲基銨、氯 化鯨躐基吡啶鑰、氯化本塞鎗(b enzethonium )、及很多 其他者。例示之雙官能性分子包括得自 Akzo Nobel之 Arquad Series及 Armeen Series中之表面活性劑。在一具 體表現中,雙官能性分子是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銨,其可 從 Enthone Inc. ( West Haven, CT )獲得,商品名爲 -12- 200907113 PALLADEX ADDITIVE 卜 在另一具體表現中,作爲塗層之雙官能性分子包含胺 及至少一多烷氧化基團。較佳地,雙官能性分子包含胺、 至少一多烷氧化基團及至少一疏水性長鏈烴基。胺部分在 酸性溶液中會變爲陽離子性(一級、二級、三級胺)或爲 永久陽離子性(四級胺)。較佳地,胺是四級胺。多烷氧 化鏈可以包含約2至約20個烷氧基,較佳約2至約1 2個 烷氧基。烷氧基可以是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或甚至是 彼之組合。烷氧基增加雙官能性分子之親水性。烴基可以 是約6至約24個碳長度。烴基較佳是至少6個碳長度以 有足夠疏水性以在銅奈米粒子周圍形成微胞塗層。烴鏈較 佳不多於約24個碳長度以確保恰當之溶解性。較佳地, 烴鏈比6個碳原子更長且比24個碳原子更短,例如在約8 個碳原子至約1 6個碳原子間,更佳是在約1 0個碳原子至 約1 4個碳原子間。 例示之包含胺及多烷氧化基團之雙官能性分子包括具 有平均介於約8及約22個乙氧化基團之多乙氧化牛脂胺 (例如得自 Akzo Nobel 之 Ethomeen T/20、Ethomeen T/25 及Ethomeen T/30)、具有平均介於約2及約16個多乙氧 化基團之多乙氧化椰胺(cocamine ) (例如得自 Akzo Nobel 之 Ethomeen C/12、Ethomeen C/15 及 Ethomeen C/25)、多丙氧化椰胺(例如propomeen C/12)、多丙氧 化牛脂胺(例如propomeen T/12)、多乙氧化牛脂二胺( 例如ethoduomeen T/13)、乙氧化/丙氧化之牛脂胺(例 -13- 200907113 如Adsee AB557及Adsee AB600)、具有介於約ι〇及約 20個乙氧化基團之氯化椰子四級錢(例如Ethoquad C/15 、Ethoquad C/25)、具有介於約2及約15個乙氧化基團 之氯化牛脂四級錢(例如Ethoquad T/12、Ethoquad T/15 、及 Ethoquad T/25)。 在另一具體表現中’作爲塗層之雙官能性分子是以乙 二胺爲底質之非離子性ΕΟ/Ρ Ο嵌段共聚物。這些非離子性 聚合物是以 Tetronic®之商品名售出且可得自 BASF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Chemicals ( Mount Olive, NJ 07828)。可應用之Tetronic®表面活性劑包括Tetronic® 5 0 4、Tetronic® 704、Tetronic® 904、Tetronic® 90 8、 Tetronic® 901 、 Tetronic® 13 0 1 、 Tetronic® 1 3 07 、
Tetronic® 304、Tetronic® 701 、及 Tetronic® 1107
Tetronic® 904具有以下所示之結構(1 ): H—(OC2H4 ) 17—(OC3H6) 19 (c3h6〇) ig—(c2h4〇) 17-h \ h2 h2 /
N-C —C —N H ~~(OC2H4) 17 — ( OCjHg )
(C3H6°)l9-(C2H4°)l7-H (1) 銅奈米粒子在塗覆用漿液中經雙官能性分子塗覆。漿 液典型包含銅奈米粒子、雙官能性分子、水及電解銅澱積 組成物之成分。典型地,在塗覆用漿液中銅奈米粒子之濃 度是在約1克/升及約1 〇克/升間,例如約1 · 〇克/升 及約2.5克/升間。在一具體表現中,銅奈米粒子之濃度 是約1.4克/升。典型地,在塗覆用漿液中雙官能性分子 之濃度是在約0.05克/升及約0.15 .克/升間。在一具體 -14- 200907113 表現中,雙官能性分子之濃度是約0.1克/升。濃度部分 地被選擇以確保銅奈米粒子被適當地塗覆,且因此可以用 雙官能性分子濃度對銅奈米粒子濃度之比例來表示。奈米 粒子在攪動(例如攪拌、搖盪等)下被塗覆,且當觀察到 奈米粒子在沒有攪動時仍不沉澱或附聚且組成物之顏色是 安定的情況下,銅奈米粒子被恰當地塗覆。未經塗覆之奈 米粒子若未合適地被塗覆時則特別易於氧化,此可藉溶液 顏色改變而觀察到。 使用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於電解銅澱積浴中以供半導 體積體電路基板製造中通孔及直通矽通孔之金屬化。電解 銅澱積浴可以另外包含銅離子源、酸、及超塡充添加劑。 這些超塡充添加劑典型包括抑制劑、均平劑、及加速劑。 上列之添加劑應用於高銅金屬/低酸電解電鍍浴、低銅金 屬/高酸電解電鍍浴、及中酸/高銅金屬電解電鍍浴中。 組成物也可包含在此技藝中已知的其他添加劑,例如鹵化 物、粒子精煉劑、四級胺、聚硫醚化合物、及其他。 在電解銅源積浴中銅奈米粒子濃度可以在約1克/升 及約1 〇克/升間,例如在約1 _ 5克/升及約2 · 5克/升間 〇 本發明之銅電鍍組成物所用之抑制劑包括一群包含共 價鍵結至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及四級胺之多醚基團的 抑制劑及一群包含共價鍵結至一級醇、二級醇、及多元醇 之多醚基團的抑制劑。多醚類包含氧化乙烯重複單元、氧 化丙烯重複單元及其組合之鏈。例如共價鍵結至胺類的多 -15- 200907113 醚抑制劑描述於美國專利7,3 03,992,其在2007年12月4 日公告,其整個揭示明確地倂入作爲參考。 本發明之抑制劑化合物具有在約1 0 0 0至約3 0,0 0 0間 之分子量。藉由以下結構(2 )至(6 )顯示例示之抑制劑 化合物,其包含共價鍵結至陽離子性物質之多醚基團,其 中多酸共價鍵結至氮原子。要注意:在一具體表現中,本 發明之電解銅電鍍組成物可以包含經塗覆的銅奈米粒子( 其經塗覆以乙二胺爲底質之非離子性EO/PO嵌段共聚物) ,同時另外包含此種共聚物作爲抑制劑。在此具體表現中 ,以乙二胺爲底質之非離子性EO/PO嵌段共聚物係作爲抑 制劑及雙官能性表面活性劑以使銅奈米粒子分散於溶液中 結構(2 )是具有以下結構之乙二胺的PO/EO嵌段共 聚物: H (〇C2H4)n (〇C3H6)m /(C3H6〇)m- —(C2H40)n· —H \ h2 h2 / N— / —C -C -N H-(OC2H4)n (〇C3H6)/ (C3H6〇)m- —(C2H40)n· 一 H (2) 且其中η可以是在1至約3 0間且m可以是在1至約 3 0間。因此,具有結構(5 )之抑制劑化合物包含共約4 至約120個PO重複單元及共約4至約120個EO重複單 元於四個PO/EO嵌段共聚物上。於單—PO/EO嵌段共聚 物上之PO (疏水性單元)嵌段的分子量可以是在約50克 /莫耳至約1800克/莫耳間,且在單一 P0/E0嵌段共聚 物上之EO (親水性單元)嵌段的分子量可以在約4〇克/ -16- 200907113 莫耳至約1400克/莫耳間。單一 p 〇/EO共聚物之分子量 可以在約1〇〇克/莫耳至約3600克/莫耳間。例示之具 有結構(2)之抑制劑化合物是得自BASF Corporation of Mt_ Olive, New Jersey 而商品名爲 Tetronic®704。對於在 全部四個PO/EO嵌段共聚物上之共約52個P〇重複單元 而言,此抑制劑化合物之每一 ΡΟ/EO嵌段共聚物包含約 13個PO重複單元;且對於在全部四個PO/EO嵌段共聚物 上之共約44個E0重複單元而言,此抑制劑化合物之每一 Ρ0/Ε0嵌段共聚物包含約1 1個E0重複單元。因此, Tetronic®704之總Mw是在約5000克/莫耳及約5500克 /莫耳間。其他例示之結構(2 )的嵌段共聚物也可從 BASF Corporation 獲得,商品名爲 Tetronic®504。對於 在全部四個PO/EO嵌段共聚物上之共約36個p〇重複單 元而言,此抑制劑化合物之每一 P 〇/EO嵌段共聚物包含約 9個PO重複單元;且對於在全部四個PO/E〇嵌段共聚物 上之共約3 0個E 0重複單元而言,此抑制劑化合物之每一 Ρ0/Ε0嵌段共聚物包含約7·5個E0重複單元。因此, Tetronic®504之總Mw是在約3200克/莫耳及約3600克 /莫耳間。浴組成物可以包含結構(2 )之嵌段共聚物混 合物。 結構(3 )是具有以下一般結構之乙二胺之N -甲基化 PO/EO嵌段共聚物: -17- 200907113 CH3
Η—(〇C2H4)n-(〇C3H6)m H2 H2 I /(C3H60)m-(C2H40)n-H
H—(OC2H4)n-(〇C3H6)m/ + ^(C3H6〇)m-(C2H4〇)n-H (3), 其中n可以在1至約3 0間且m可以是在1至約3 〇間 。具有結構(3 )之抑制劑化合物來源是N -甲基化0 Tetronic® 504 或 N-甲基化之 Tetronic® 704。 結構(4 )是具有以下一般結構之乙二胺的甲基封@ 之PO/EO嵌段共聚物: CH3—(〇C2H4)n—(OC3H6)m、 H2 H2 /(C3H60)m—(〇2Η4〇)η 一 CH3 N-C——C——N、 CH3-(OC2H4)n—(OC3H5)/ (C3H60) m— (C2H4〇) n-CH3 (4)/ 且其中n可以在1至約3 0間且m可以是在1至約3 0 間。具有結構(4 )之抑制劑化合物來源是甲基封端= Tetronic® 504或甲基封端之Tetronic® 704。在不同之替 代方式中,末端氧原子之一者可以鍵結至甲基且另外三個1 末端氧原子可以鍵結至氫原子;或末端氧原子之二者可» 鍵結至甲基且末端氧原子之二者可以鍵結至氣原子,或末 端氧原子之三者鍵結至甲基且末端氧原子之一者可以鍵結 至氫原子;或所有末端氧原子可以鍵結至甲基。 在另一替代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如上述地被甲基化且 封端’只要濁點是使彼能與銅溶液相容者。 結構(5 )是具有以下一般結構之乙二胺的 Ρ0/Ε0/Ρ0三嵌段共聚物: H~(OC3H6)。一~i〇C2H4)n-(OC3H6)m η, H2 ^(C3H60) m^(C2H40) n-(C3H6〇) 〇Ή *N-C —C —
H-(OC3H6) 〇~(0C2h4 ) n一 (A%) / (C3H6〇)m-(C2H4〇)n-(C3H6〇)〇-H (5), -18- 200907113 且其中η可以在1至約3 0間,m可以是在1至約3 0 間且〇可以在約1至約5間,或使濁點能與銅溶液相容者 。較佳地,〇是1或2。具有結構(5 )之抑制劑化合物來 源是Ρ0封端之Tetronic® 504或Ρ〇封端之Tetronic® 704 °
結構(6)是具有以下結構之三乙二醇二胺的PO/EO 嵌段共聚物:
H—(OC2H4)n-(OC3H6)m\ /(C3H60)m-(C2H40)n-H /\ /\ /〇\ /\ H—(〇C2H4)n—(OC3H6>m’ H2CH2C CH2CH2 CH2CH2 (。3%〇) m—(C2H4〇) n_H (6), 且其中n可以在1至約3 0間且m可以是在1至約3 0 間。可從 Huntsman LLC of Salt Lake City,Utah 獲得商品 名爲Jeffamine XTJ-504之三乙醇二胺,而PO/EO可共價 鍵結至此三乙醇二胺。在具有結構(6 )之抑制劑化合物 中PO/EO共聚物結構可以與Tetronic® 5 04及Tetronic® 704中之PO/EO共聚物實質相同。因此,具有結構(6 ) 之抑制劑化合物的M w可以在約5 2 0 0克/莫耳及約5 8 0 0 克/莫耳間。 本發明組成物也可包括均平劑。例示之均平劑揭示於 2008年1月8日公告之美國專利7,316,772中,其整個揭 示明確地倂入作爲參考。一種較佳之均平劑是苄基氯及羥 乙基聚乙一亞胺之反應產物,其可得自Enthone Inc. of West Haven,Connecticut,商品名爲 ViaForm® Leveler。 另一適合之均平劑是苄基氯及聚乙二亞胺之反應產物。另 -19- 200907113 外適合之均平劑是i-氯甲基萘及羥乙基聚乙二亞胺之反應 產物(可從 BASF Corporation of Rensselear, New York 獲 得,商品名爲Lupasol SC 61B)。聚乙烯基吡啶及其四級 鹽,及聚乙烯基咪唑及其鹽也是適合的。這些均平劑可以 混合成濃度,例如,約〇 · 1毫升/升及約2 5毫升/升間 ,例如約4毫升/升。任意地,其他型式之另外的均平化 合物可倂入浴中。 另外之均平劑揭示於2004年10月12日申請之美國 專利公開案20〇5/0〇45 48 8中,其整個揭示明確地併入作 爲參考。其中所揭示之均平劑包括一般爲烷基化之4 -乙烯 基吡啶及2-乙烯基吡啶之衍生物。在一些具體表現中,這 些均平劑也是吡啶基聚合物。其中所揭示之例示的均平劑 包括4-乙烯基吡啶與硫酸甲酯之反應產物、聚(4-乙烯基 吡啶)與硫酸甲酯之反應產物、聚(4 -乙烯基吡啶)與硫 酸二甲酯之反應產物、聚(4 -乙烯基吡啶)與甲苯磺酸甲 酯之反應產物、4 -乙烯基吡啶與硫酸二甲酯之反應產物、 4-乙烯基吡啶與甲苯磺酸甲酯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 與2-氯乙醇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與苄基氯之反應產 物、4-乙烯基吡啶與烯丙基氯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 與4-氯甲基吡啶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與1,3-丙烷萘 迫磺內酯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與甲苯磺酸甲酯之反 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與氯丙酮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 啶與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與 2 -氯乙基醚之反應產物' 2 -乙烯基吡啶與甲苯酸甲酯之反 -20 - 200907113 應產物、2 -乙烯基卩比π定與硫酸二甲醋之反應產物、聚(2 _ 甲基-5 -乙烯基吡啶)、及1 -甲基—4 -乙烯基吡啶_三氟甲 磺酸鹽。均平劑混合成濃度,例如,約〇.丨毫克/升至約 25毫克/升。 組成物也包含加速劑。例示之加速劑是如美國專利 6,776,8 93中所揭示之浴可溶的有機二價硫化合物,該專 利之整個揭示明確地倂入作爲參考。在一較佳具體表現中 ,加速劑相對應於式(7 )
Ri- ( S ) nRX〇3M ( 7 ) 其中 Μ是氫、鹼金屬或錢,其視需要以滿足價數; X是S或Ρ ; R是1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或伸環烷基,6至12個 碳原子之芳族烴或脂族芳族烴; η是1至6 ;且
Ri是M03XR,其中Μ、Χ及R如上定義。 特佳之加速劑是下式(8 )之3 , 3 ’ -二硫基雙(1 -丙烷 磺酸)二鈉鹽(“SPS”): 〇 f II . + S (CH2) 〇-S 〇 Na
II 〇 〇 S (CH2) 3 S-0 Na+ -21 - 200907113 加速劑典型之混合濃度是在約〇 · 5毫升/升及約1 ο 〇 ο 毫升/升間,更典型是在約Ο·5毫升/升及約50毫升/ 升間,例如在約2毫升/升及約5 0毫升/升間’例如在 約5毫升/升及30毫升/升間。在一具體表現中’使用 10毫升/升之SPS。 電解銅電鍍浴之成分可以依照欲被電鍍之基板而廣泛 地變化。電解浴包括酸浴及鹼浴。不同之電解銅電鍍浴描 述於標題爲 Modern Electroplating,之書中,F.A. Lowenheim, John Reily & Sons, I n c., 1 9 7 4 編輯,第 183- 203頁。例示之電解銅電鍍浴包括氟硼酸銅、焦磷酸銅、 氰化銅、膦酸銅、乙酸銅、硫酸銅及其他銅金屬錯合物, 例如甲烷磺酸。大部分之典型的電解銅電鍍浴包含硫酸銅 或甲烷磺酸銅於酸溶液中。 因此,銅離子及酸之濃度可以在廣範圍內變化;例如 ,約4至約1 3 5克/升之銅離子,較佳約4 0至約1 0 0克 /升之銅離子,及約2至約2 2 5克/升之酸,較佳約1 0 至約5 0克/升之酸。在一具體表現中,銅源是以硫酸銅 爲底質之來源之一’亦即硫酸銅或硫酸銅五水合物。在另 一具體表現中,銅源是甲烷磺酸銅。在銅源爲以硫酸鹽爲 底質之來源的具體表現中’銅濃度範圍典型是約5克/升 至約75克/升’例如約5克/升至約30克/升,或約30 克/升至約75克/升。甲烷磺酸銅是更可溶之銅來源, 且銅濃度範圍可以更廣’例如約5克/升至約1 3 5克/升 ’例如約75克/升至約135克/升,或約4〇克/升至約 -22- 200907113 100克/升。。在低銅系統中’銅離子濃度可以在約5克 /升至約30克/升間’例如在約8克/升至約25克/升 間。在一些高銅系統中’銅粒子濃度可以在約3 5克/升 至約1 3 5克/升間,例如約3 5克/升至約7 5克/升間, 較佳約35克/升至約60克/升,較佳約75克/升至約 1 3 5克/升間,較佳約1 〇 〇克/升至約丨3 5克/升間。 在電解銅電鍍浴中酸源包括硫酸、甲烷磺酸、磷酸、 乙酸及硼酸。酸濃度範圍可以在約2至約225克/升酸之 間’較佳約1 0克/升至約5 0克/升間。 氯離子也可以用在浴中’其濃度至高達200毫克/升 ’較佳約1 0至9 0毫克/升。添加這些濃度範圍內之氯離 子以加強其他浴添加劑之功能。這些添加劑系統包括加速 劑、抑制劑及均平劑。 在浴中典型可以使用多種添加劑以提供經電鍍銅之金 屬所需之表面精練。經常使用多於一種添加劑,而每一添 加劑形成一所要功能。通常使用至少二種添加劑以開始互 連特徵之由底部往上之塡充,以及改良被鍍金屬的物性( 例如亮度)、結構性、及電性(例如導電性及可靠性)。 使用特別的添加劑(經常是有機添加劑)以供粒子精煉、 抑制樹枝狀生長、及改良覆蓋本領及電鍍本領。特別想要 之添加劑系統使用芳族或脂族四級胺、聚硫醚化合物及聚 酸之混合物。其他添加劑包括例如硒、碲及硫化合物。 圖2是包含直通矽通孔金屬化之製備晶片-對-晶片疊 層物或小晶片-對-晶片疊層物之方法步驟的流程圖。使用 -23- 200907113 本發明之電解銅澱積溶液之金屬化用之晶片基板(亦即裝 置晶片)包含通孔及直通矽通孔,彼係藉一般已知的光微 影技術及蝕刻方法來製備。在一典型方法中,慣用之光阻 材料藉旋轉塗覆被施加至裝置晶片之已清潔且乾燥之表面 上。光阻材料可以在約6 0 °c至約1 0 0 °c之溫度軟燒烤約5 至3 0分鐘以除去過多之溶劑。在軟燒烤後,以限定銅金 屬化之圖形的方式使光阻材料曝於紫外光。經曝光之光阻 材料而後使用顯影溶液來溶解。限定銅金屬化圖形之晶片 及光阻材料而後被硬燒烤,此典型是在約1 20°C至約1 80 °C間約20至3 0分鐘。經曝光之晶片而後藉此技藝中已知 之方式來鈾刻以限定通孔圖形,該通孔而後被塗覆以阻障 層以抑制銅擴散,該阻障層可爲氮化鈦、鉅、氮化鉅、或 釕。其次,阻障層典型用銅或其他金屬之晶種層來植晶以 在其上開始銅之超塡充電鍍。可以藉化學氣相澱積作用( CVD ) 、物理氣相澱積作用(PVD )或類似者以施加銅 晶種層。而後使用本發明之電解銅澱積組成物及方法以電 鍍具有阻障層及銅晶種層之通孔。 用於電鍍半導體基板之電鍍裝置是習知的且描述於例 如Haydu等人之美國專利6,〇24,856中。電鍍裝置包含電 解電鍍槽,此槽容納澱積溶液且由適合材料(例如塑膠或 其他對於電解電鍍溶液爲惰性之材料)所製成。該槽可以 是柱狀以特別供晶片電鍍。陰極被水平安置在槽之上部且 可以是任何形式之基板例如具有開口(如溝及通孔)之矽 晶片。陽極也較佳是圓形以供晶片電鍍且被水平安置在槽 -24- 200907113 之下部,以在陽極及陰極間形成一空間。陽極典型是可溶 解之電極,例如銅金屬。 浴添加劑可用於與由不同之工具製造商所發展之膜技 術結合。在此系統中,陽極可以藉膜以與有機浴添加劑隔 離。陰極及有機浴添加劑之分離的目的是要使陽極表面上 有機浴添加劑之氧化作用最小化。 陰極基板及陽極藉接線以分別電連接至整流器(電力 供應器)。用於直流或脈衝電流之陰極基板具有淨負電荷 以致溶液中之銅離子在陰極基板上被還原,以致形成電鍍 之銅金屬於陰極表面上。再者,在陰極上之淨負電荷吸引 淨正電荷之經塗覆的銅奈米粒子,此奈米粒子會黏至晶片 基板。在電鍍操作期間隨著銅離子還原之持續,藉著在奈 米粒子表面之周圍建立之銅金屬化,銅奈米粒子會被環繞 。氧化反應在陽極進行。若使用週期的脈衝逆電鍍,則在 陰極可以進行相同之氧化反應。陰極及陽極可以水平或垂 直安置於槽中。 在電解電鍍系統操作期間,當整流器被施加能量時, 銅金屬被電鍍在陰極基板表面上。可以利用脈衝電流、直 流、週期逆電流、週期脈衝逆電流、或其他適合之電流。 已發現:使用約50至約1 〇〇毫秒之循環的脈衝電流 (亦即施加2 5至5 0毫秒之電流接著是2 5至5 0毫秒之休 息期)產生銅澱積物,與慣用直流電鍍(其從銅金屬化之 來源係由銅離子所組成之浴進行)相比,對於相同電鍍電 流(如總庫侖(C 〇 u 1 〇 m b s )所測量的)而言,此銅殿積物 -25- 200907113 具有較大質量。因此’使用包含銅奈米粒子之浴的脈衝電 鍍在比慣用之電鍍方法更高之電鍍效率情況中’將通孔塡 充。電流密度可以至高約1〇 A/dm2,典型在約0.2 A/dm2 至約6 A/dm2間。較佳使用約1 : 1之陽極對陰極比例,但 此比例也可在約1 : 4至4 : 1間廣泛地變化。在一較佳之具 體表現,使用下述脈衝電流變化曲線以進行電鍍:電流密 度0.3 A/dm2歷時25毫秒,接著休息25毫秒。在另一較 佳具體表現中,使用下述脈衝電流變化曲線以進行電鍍: 電流密度1 A/dm2歷時25毫秒,接著休息25毫秒。 電解溶液之溫度可以使用加熱器/冷卻器來保持,藉 此電解溶液從容納之槽除去且流過加熱器/冷卻器,而後 循環至容納之槽。例如,浴溫度典型是約室溫(例如約 20-27 °C ),但可以在至高約40 °C或更高之高溫。此方法 也在電解電鍍槽中使用混合液,係藉攪動或較佳藉循環流 經槽之再利用的電解溶液流而供應。流經電解電鍍槽之流 提供電解溶液在槽中典型少於約1分鐘之停留時間,更典 型是少於3 0秒之停留時間,例如1 0 - 2 0秒之停留時間。 再次參考圖2。在通孔塡充後,晶片表面及經曝光之 銅金屬化可以藉此技藝中已知的化學機械磨光來清潔。可 以藉慣用之蝕刻技術使晶片變薄以使銅金屬化之底層曝光 ,藉此獲得直通矽通孔,其中銅金屬化從晶片或IC鑄模 的後側延伸至前側,亦即晶片或鑄模之活性側。晶片可以 藉此技藝中已知的方法來進一步加工、堆疊及單切( singulated )以獲得包含多裝置級層之裝置,每一級層使 -26- 200907113 用直通矽通孔來電連接。 在詳細描述本發明後,明顯的:改良及變化是可能的 且不偏離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之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方式】 提供以下非限制性實例以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例1 :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 銅奈米粒子塗覆雙官能性分子。銅奈米粒子(2 00奈 米平均直徑)是得自 NanoDymanics Inc. (Buffalo, NY) 之ND銅,且具有一粒子尺寸分布,其中至少約80 %奈米 粒子具有在約1〇〇奈米及約3 00奈米間之直徑。銅奈米粒 子在一包含濃縮乙酸及氫氟酸(5 % )之溶液中清潔以除去 表面氧化物。經清潔之銅奈米粒子在去離子化之蒸餾水中 清洗。 雙官能性分子是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銨,其係得自 Enthone Inc. ( West Haven, CT ),商品名爲 pALLADEX ADDITIVE 1。藉添加銅奈米粒子(5.6克/升)及氯化十 二烷基三甲基銨(2毫升/升)至水溶液而製備塗覆用漿 液。溶液另外包含銅離子、硫酸、及氯離子。塗覆用漿液 在室溫下於Corning Stirrer之設定5情況中攪拌約3小時 以在奈米粒子周圍獲得微胞塗層。 實例2:包含銅奈米粒子之電解銅澱積浴 -27- 200907113 製備包含以下成分之電解銅澱積浴(浴A,總體積 2S0毫升):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5.6克/升);硫酸 銅(50克/升);硫酸(80克/升);氯離子(5〇ppm) ;加速劑(1 0毫升/升);抑制劑(2毫升/升);均平 劑(4毫升/升)。此浴依照以下方式製備·· 1. 添加250 ¾升電解銅基礎溶液(其包含5〇克/升 銅離子,80克/升硫酸及50ppm氯離子)至400毫升燒 杯中 。 2. 使用微量吸管(WHEATON 20〇-l〇〇〇pL微量吸管 )以添加加速劑(1.2 5毫升)、抑制劑(1 .2 5毫升)及均 平劑(1.25毫升)至此燒杯。 3. 將ND銅奈米粒子(ι_4克)加入燒杯中。 4 .在室溫攪拌此浴3小時。 製備包含以下成分之比較性電解銅澱積浴(比較浴B ,總體積250毫升):銅離子(50克/升);硫酸(8〇 克/升);氯離子(50ppm);加速劑(5毫升/升); 抑制劑(5毫升/升);均平劑(5毫升/升)。 實例3 :從實例2之浴的電解銅澱積作用 使用來自實例2之浴A及B以澱積銅層於Hull Cell Panel上。在直流或脈衝電流狀況下以〇.5A電流(2
Amp s/dm2之電流密度)使浴被電鍍足夠之時間以產生 1 8 00庫侖。 以0.5A直流(電流密度=2A/dm2 )從浴B濺積1小時 -28 - 200907113 澱積出0.58克銅於Hull Cell Panel上。在這些條件下之 理論產率是0.5 923克。因此,從慣用浴之直流電鍍產生 9 7.9 %之電鍍效率。 在數項測試中使用包含銅奈米粒子之浴A以澱積銅於 數個板上。以下表I顯示所用之電鍍變化曲線、基板重量 之增加、及所計算之電鍍效率。
表I 電鍍變化曲線 基板增加之重量(克) 電鍍效率1 0.5A,直流1小時 0.5576 94.1% 0_5A,1秒關掉,1秒打開之脈 衝電流2小時 0.5470 92.3% 0.5A, 50毫秒關掉,50毫秒 打開之脈衝電流2小時 0.5862 99.0% 0.5A, 25毫秒關掉,25毫秒 打開之脈衝電流2小時 0.6037 101.09% 註1 :藉基板增加之重量除以使用浴B之基板增加之重量以計算電鍍效率。 從表I顯見’·使用短週期之脈衝電流變化曲線增加電 鍍效率至理論限制之上,其中該理論限制是由銅金屬化來 源由銅離子組成的浴計算得到。 實例4 :從實例2之浴的電解銅澱積作用 使用來自實例2之浴A及B以澱積銅層於Hull Cell Panel上。在直流或脈衝電流狀況下以 0.5A電流(2 Amps/dm2之電流密度)使浴被電鍍足夠之時間以產生 1 8 00庫侖。 -29- 200907113 以0.5 A直流(電流密度=2A/dm2 )從浴B澱積1小時 澱積出0.5916克銅於Hull Cell Panel上。在這些條件下 之理論產率是0.5 923克。因此,從慣用浴之直流電鍍產 生9 9.9 %之電鍍效率。 在數項測試中使用包含銅奈米粒子之浴A以澱積銅於 數個板上。以下表II顯示所用之電鎪變化曲線、基板重量 之增加、及所計算之電鍍效率。
表II 電鍍變化曲線 基板增加之重量(克) 電鍍效率1 0.5A,直流1小時 0.598 101.0% 0.5A,1秒關掉,1秒打開之脈 衝電流2小時 0.593 100.1% 0.5A,50毫秒關掉,50毫秒 打開之脈衝電流2小時 0.6034 101.9% 0.5A, 25毫秒關掉,25毫秒 打開之脈衝電流2小時 0.6431 108.6% 0.5A, 25毫秒關掉,25毫秒 打開之脈衝電流2小時 (添加 2mL/L Pd WA) 0.6679 113.8% 註1 :藉基板增加之重量除以使用浴B之基板增加之重量以計算電鑛效率。 當介紹本發明之元素或其較佳具體表現時,“一 ”、‘ 此”及“該”企圖意指有一或多元素。“包含”、“包括”及“具 有”各詞企圖是總括的且意指除了所列之元素之外還有另 外的元素。 鑒於以上,將見到本發明之數項目的被達成且獲得其 他有利的結果。 因爲在以上組成物及方法中可以有不同之改變且不偏 -30- 200907113 離本發明範圍,在以上描述中所含有及在所附圖式中所m 示之所有的項目將被解釋成爲說明性的且非爲限制意_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Α至1C是銅金屬化之直通矽通孔的照片’其說明 (A )由無缺陷底部向上塡充技術所得之完美的銅金® $ ,(Β)典型由整合(c〇nf>ormal)塡充技術所得之具有接 縫於其中之銅金屬化,及(C)典型由箍斷(pinch 〇ff) 所得之具有空隙於其中之銅金屬化。 圖2是直通矽通孔製法之流程圖。 -31 -

Claims (1)

  1. 20090711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將半導體積體電路基板中通孔特徵金屬 化的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該組成物包含: 銅離子源;及 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而其包含銅奈米粒子及雙官能 性分子塗層,其中至少約9 0 %之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個 少於約5 0 0奈米之橫向尺寸’及至少約9 0 %之銅奈米粒子 具有至少一個大於約5奈米之橫向尺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至少約90%銅奈米粒子之特徵在於所有橫向尺寸是少 於約500奈米,且至少一個橫向尺寸是大於約20奈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至少約9 0 %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約2 5 0奈米 之橫向尺寸,且至少約90%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 約100奈米之橫向尺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 ' 其中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的濃度(單位爲克銅奈米粒子/ 升)對銅離子濃度(單位爲克/升)的比例是介於約 0 · 0 0 5及約0 · 4間,或介於約0.0 1及約0 · 2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銅奈米粒子濃度係介於約1克/升及約1 0克/升間 ,或介於約1 · 5克/升及約2 · 5克/升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鑛組成物’ 其中銅離子濃度是約4至約135克/升銅離子’或約40 -32- 200907113 克/升至約100克/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雙官能性分子塗層包含雙官能性分子,該雙官能性 分子包含(1 )選自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或四級胺之 胺’及(2 )具有介於約6及約24個碳原子間之烴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雙官能性分子係選自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四級銨、 氣化十一丨兀基一甲基卞基錢、氯化十六院基二甲基錢、氣 化十八烷基三甲基銨、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 牛脂苄基二甲基銨、氯化鯨蠟基吡啶鐵、氯化本塞鑷( benzethonium)、及其組合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雙官能性分子塗層包含雙官能性分子,該雙官能性 分子包含(1 )選自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或四級胺之 胺’ (2 )至少一種多烷氧化基團,及(3 )具有介於約6 及約24個碳原子間之烴基。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雙官能性分子係選自具有平均介於約8及約22個 乙氧化基團之多乙氧化牛脂胺、具有平均介於約2至約1 6 個乙氧化基團之多乙氧化椰胺(cocamine)、多丙氧化椰 胺、多丙氧化牛脂胺、多乙氧化牛脂胺、乙氧化/丙氧化 之牛脂胺、具有介於約i 〇及約20個乙氧化基團之氯化椰 子四級銨、具有介於約2及約1 5個乙氧化基團之氯化牛 脂四級銨、及其組合物。 -33- 200907113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雙官能性分子是具有以下結構之乙二胺的PO/E〇嵌 段共聚物: H——(〇C2H4)n-(〇C3H6)m ,(C3H6〇)m—(C2H40)n—Η Ν- ί2- -22- -Ν (C3H6〇)m一(c2h4o) Η—(OC2H4)n-(〇〇3Η6); 且其中n係介於1及約3 0間且m係介於1及約3 0間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另外包含抑制劑。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項之電解的銅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抑制劑是具有以下結構之乙二胺的P〇/E〇嵌段共 聚物: Η—(〇C2H4)n-(OC3H6)m (C3H6〇) m—(C2H4〇)n-_H \ H2 h2 / N——C —C 'N\ H-(〇C2H4)n-(〇。3%)/ (C3H6〇)m 一(C2H40)n H ^ 且其中n係介於1及約3 0間且m係介於1及約3 〇間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銅的電鑛組成物’ 其另外包含加速劑。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電解銅的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加速劑係如下式所示: Ri- ( S ) nRX〇3M 其中 -34- 200907113 Μ是氫、鹼金屬或銨,視所需要以滿足價數; X是S或Ρ ; R是具1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或伸環烷基、具6至 1 2個碳原子之芳族烴或脂族芳族烴; η是1至6 ;且 Ri是M03XR,其中Μ、X及R如上定義。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銅的電鍍組成物, 其另外包含一均平劑。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電解銅的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均平劑係選自苄基氯及羥乙基聚伸乙基亞胺之反 應產物、苄基氯及聚伸乙基亞胺之反應產物、1-氯甲基萘 及羥乙基聚伸乙基亞胺之反應產物、聚乙烯基咪唑及其鹽 、及其組合物。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電解銅的電鍍組成物 ,其中該均平劑係選自4-乙烯基吡啶與硫酸甲酯之反應產 物、聚(4-乙烯基吡啶)與硫酸甲酯之反應產物、聚(4-乙烯基吡啶)與硫酸二甲酯之反應產物、聚(4-乙烯基吡 啶)與甲苯磺酸甲酯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吡啶與硫酸二 甲酯之反應產物、4 -乙烯基吡啶與甲苯磺酸甲酯之反應產 物、4-乙烯基吡啶與2-氯乙醇之反應產物、4-乙烯基毗啶 與苄基氯之反應產物、4 -乙烯基吡啶與烯丙基氯之反應產 物、4 -乙烯基吡啶與4 -氯甲基吡啶之反應產物、4 -乙烯基 吡啶與1,3 -丙烷萘迫磺內酯之反應產物、4 -乙烯基吡啶與 甲苯磺酸甲酯之反應產物、4 -乙烯基吡啶與氯丙酮之反應 -35- 200907113 產物、4_乙烯基吡啶與2 -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之反應產物 、4 -乙烯基吡啶與2 -氯乙基醚之反應產物、2 -乙烯基吡啶 與甲苯磺酸甲酯之反應產物、2-乙烯基吡啶與硫酸二甲酯 之反應產物、聚(2 -甲基-5-乙烯基吡啶)、1_甲基-4 -乙 烯基吡啶鑰三氟甲磺酸鹽及其組合物。 19. 一種用於電解澱積銅於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基板 的方法’其中該基板包含具有底部、側壁、和頂部開口之 通孔特徵,而該頂部開口具有至少1微米之入口尺寸,該 方法包含: 將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基板浸入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 1 8項中任一項的電解電鍍組成物中;及 將電流供應至電解組成物以令銅澱積在基板上及通孔 特徵中。 2 0 · —種用於電解澱積銅於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基板 的方法,其中該基板包含具有底部、側壁、和頂部開口之 通孔特徵,而該頂部開口具有至少1微米之入口尺寸,該 方法包含: 將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基板浸入包含經塗覆之銅奈米 粒子的電解電鍍組成物中,該經塗覆之銅奈米粒子包含銅 奈米粒子及雙官能性分子塗層,其中至少約90%之銅奈米 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少於約5 0 0奈米的橫向尺寸,且至少約 9 0 %銅奈米粒子具有至少一個大於約5奈米的橫向尺寸; 及 將電流供應至電解組成物以令銅源積在基板上及通孔 -36- 200907113 特徵中。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方法,其中該頂部開 口具有至少約1 〇微米之入口尺寸。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方法,其中該電解電 鍍組成物另外包含銅離子源。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2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 中該電解電鍍組成物另外包含加速劑。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2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 中該電解電鍍組成物另外包含抑制劑。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22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 中該電解電鍍組成物另外包含均平劑。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2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 中該電流係以脈衝電流型式供應,其中電流供應2 5至5 0 毫秒,接著是2 5至5 0毫秒之休息期。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2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 中使用電流密度〇.3A/dm2經25毫秒接著休息25毫秒之 脈衝電流變化曲線來供應電流。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2項之任一項的方法,其 中使用電流密度1 A/dm2經2 5毫秒接著休息2 5毫秒之脈 衝電流變化曲線來供應電流。 -37-
TW097123101A 2007-06-21 2008-06-20 Codeposi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in through silicon via filling TW20090711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4551007P 2007-06-21 2007-06-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7113A true TW200907113A (en) 2009-02-16

Family

ID=4015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3101A TW200907113A (en) 2007-06-21 2008-06-20 Codeposi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in through silicon via filling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07113A (zh)
WO (1) WO20081576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0589A (zh) * 2015-11-06 2018-07-31 株式会社杰希优 镀镍用添加剂及含有其的缎光镀镍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2894B2 (en) 2009-04-30 2012-09-11 Moses Lake Industries, Inc. High speed copper plating bath
US9598787B2 (en) 2013-03-14 2017-03-21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ethod of filling through-holes
US9809891B2 (en) * 2014-06-30 2017-11-07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Plating method
US10512174B2 (en) 2016-02-15 2019-12-17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ethod of filling through-holes to reduce voids and other defects
US10508357B2 (en) 2016-02-15 2019-12-17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ethod of filling through-holes to reduce voids and other defects
US10590514B2 (en) 2016-07-01 2020-03-17 Xtalic Corporation Nanostructured aluminum zirconium alloys for improved anodization
US10590558B2 (en) 2016-09-23 2020-03-17 Xtalic Corporation Nanostructured aluminum alloys for improved hardness
EP3901331A1 (en) 2020-04-23 2021-10-27 ATOTECH Deutschland GmbH Acidic aqueous composition for electrolytically depositing a copper deposit
GB202007853D0 (en) * 2020-05-26 2020-07-08 Univ College Dublin Nat Univ Ireland Dublin Improved electroform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1258B1 (fr) * 2003-02-17 2007-03-30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revetement d'une surface, fabrication d'interconnexion en microelectronique utilisant ce procede, et circuits integres
WO2006076613A2 (en) * 2005-01-14 2006-07-20 Cabot Corporation Metal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US7695981B2 (en) * 2005-05-13 2010-04-13 Siluria Technologies, Inc. Seed layers, cap layers, and thin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US20060290000A1 (en) * 2005-06-28 2006-12-28 Wojciech Worwag Composite metal layer formed using metal 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in an electroplating bat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0589A (zh) * 2015-11-06 2018-07-31 株式会社杰希优 镀镍用添加剂及含有其的缎光镀镍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57612A1 (en)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7113A (en) Codeposi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in through silicon via filling
USRE49202E1 (en)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in microelectronics
KR101745731B1 (ko) 디피리딜계 평준화제를 이용한 마이크로전자장치의 구리 전착
TWI321167B (zh)
TWI673394B (zh) 在微電子件中的銅的電沉積
JP4816901B2 (ja) 電気銅めっき浴
TW200401848A (en) Leveler compounds
JP2010535289A (ja) シリコン貫通ビア(throughsiliconvia)の銅金属被膜
TW201042096A (en) Composition for metal plating comprising suppressing agent for void free submicron feature filling
TW201042095A (en) Composition for metal plating comprising suppressing agent for void free submicron feature filling
TWI572750B (zh) 直通矽穿孔之銅充填
US11585004B2 (en) Composition for cobalt or cobalt alloy electroplating
US20230142446A1 (en) Acidic aqueous composition for electrolytically depositing a copper deposit
KR20240034865A (ko) 나노쌍정 구리의 전착을 위한 조성물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