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99674Y -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99674Y
CN2799674Y CN 200520013041 CN200520013041U CN2799674Y CN 2799674 Y CN2799674 Y CN 2799674Y CN 200520013041 CN200520013041 CN 200520013041 CN 200520013041 U CN200520013041 U CN 200520013041U CN 2799674 Y CN2799674 Y CN 279967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gate
tube
row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130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君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0130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9967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9967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9967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泥沙清理装置。这种河道泥沙清理装置,包括吸沙头、排沙管,吸沙头设于吸沙船上,吸沙船上设有提升架,该提升架上设有与吸沙头连接的牵绳;排沙管与吸沙头连通,位于水位以下,并通过悬绳吊于浮在水面上的浮桶;在河道的闸门上开有至上而下分布的一组通孔,该组通孔上设有将闸门两侧连通的泄沙管,泄沙管位于闸门外侧的一段设有阀门;排沙管与泄沙管成水平布置并且其末端与泄沙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1)仅利用现有的吸沙船、闸门加以改装,即可。2)耗费能源小,无需外加力。3)操作方便,故障率。4)排沙吸力大,阻力小,排沙效果好。5)闸门上设的多根泄沙管也可起泄洪、抗旱引水的作用。

Description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淤方法和设备,尤其是用于河床或水位高于两岸平原的河道的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一些河道,泥沙淤积已相当严重。尤其是黄河,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其生态环境不是很理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下游泥沙不断淤积,大堤被迫不断加高,成为众人皆知的悬河,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对于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尚没有有效的清理方法,目前利用水库蓄水,冲淤冲沙,将泥沙排入渤海,其不仅投资和工程规模大,而且泥沙在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受到泥沙自重及水流速度的双重制约,效果不十分显著,水资源浪费也大,沙资源也没得到充分利用。有些工程技术措施是直接在河底设一根排沙管排沙,但是其施工难度比较大,由于排沙管不能移动,其排沙范围小,只能将排沙口附近的泥沙冲走;而且不降低水位,淤积的泥沙很难排出来。另外,还有一些采用挖沙船、排污泥泵吸沙排沙,其耗费能源多、成本高、效率低,且机械庞大、易出事故、使用效果不好。
中国专利(专利号91106706)所公开的移动式吸沙器,包括吸沙头及其排沙管,利用的是常规虹吸原理。排沙管或爬过堤坝,或过溢流口,其水沙在排沙管运动过程中,都有一个向上移动过程。若排沙管爬过堤坝,则受到泥沙自重和水面以上管内水自重的制约,即水沙在管内向上移动距离越大,遇到的阻力也越大,需要的吸力也大。因此在吸力不够的情况下,需要不断加外加力。如果排沙管在水面以上部分出现漏气现象,就不能产生虹吸现象。而且,在使用前,必须向排沙管上的进水口灌满水,将管内空气排出,形成真空,才能产生虹吸现象。一旦停止使用,就必须按上述程序重复操作才能重新启动,操作麻烦。若排沙管过溢流口,管内排沙量主要受到泥沙自重的制约,以及泥沙向上移动距离制约。如前所述,泥沙向上移动距离越大,阻力也越大。另外,在较长的输沙过程中,需要获得多次外加力,增加能耗。一旦水位下降,低于溢流口情况如同输沙管过坝,出现诸多不便。
实验证明,如果排沙管与泄沙管全部置于水位以下,并且水平布置,依靠水的压力,水沙将自动排出排沙管内的空气,就可以产生永恒虹吸现象(区别于常规虹吸),就像打开水龙头开关一样方便,将水沙自动排出。无需将排沙管抽成真空,也没有上述的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根据永恒虹吸现象,提供一种将现有设备改造加以利用、排沙管全部位于水位以下的河道泥沙清理装置,解决目前泥沙清理装置清淤效果差、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目前泥沙淤积严重的河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这种河道泥沙清理装置,包括吸沙头、排沙管,吸沙头设于吸沙船上,吸沙船上设有提升架,该提升架上设有与吸沙头连接的牵绳;排沙管与吸沙头连通,位于水位以下,并通过悬绳吊于浮在水面上的浮桶;在河道的闸门上开有至上而下分布的一组通孔,该组通孔上设有将闸门两侧连通的泄沙管,泄沙管位于闸门外侧的一段设有阀门;排沙管与泄沙管成水平布置并且其末端与泄沙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1)施工方便,应用范围广,仅利用现有的吸沙船、闸门,加以改装,即可。尤其适用于目前河床水位高、泥沙淤积的河道。2)耗费能源小,利用水位差的压力自动排、泄沙,可远距离输水沙,无需外加力。3)操作方便,排沙管、泄沙管全部位于水位以下,无需抽真空的过程,也不用担心由于漏气产生故障。4)使用效果好,排沙管与泄沙管成水平布置,且排沙管离水底很近,产生的吸力大,阻力小,排沙效果好。5)闸门上设的多根泄沙管也可起泄洪、抗旱引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沙头附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闸门附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闸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吸沙船1,提升架2,牵绳2-1,横向推进器3,连杆4,万向节5,吸沙头6,排沙管7,浮桶8,悬绳8-1,泄沙管9,闸门10,通孔10-1,阀门11,绳索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这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包括吸沙头6、排沙管7,吸沙头6设于吸沙船1上,吸沙船1可利用现有的耙吸式挖泥船,省去泥泵和泥舱,配以高压冲水管(备用)。将带齿型的耙头(即为吸沙头6),与排沙管7连接即可。吸沙船1上设有提升架2,该提升架2上设有与吸沙头6连接的牵绳2-1;浮桶8之间用绳索12串联,一端系于吸沙船,另一端固定于闸门10附近。排沙管7与吸沙头6连通,位于水位以下,并通过悬绳8-1吊于浮在水面上的浮桶8。在河道的现有闸门10上开有至上而下分布的三个通孔10-1,分别对应于高水位、中水位、低水位。该组通孔10-1上设有将闸门10两侧连通的泄沙管9,泄沙管9位于闸门10外侧的一段设有阀门11;排沙管7与泄沙管9成水平布置并且其末端与泄沙管9连接。使用时,操纵提升架2,使吸沙头6接触泥沙,(遇中度密实沙,可塑、低硬塑粘土、沙土,用高压冲水管冲水)。打开阀门11,通过水的压力,水沙就自动排出。
吸沙船1可由目前现有的耙吸式吸沙船改装而成。吸沙船1上设有横向推进器7,吸沙头6设于轴接于船体的连杆5前端。吸沙头6上设有万向节4。通过提升架2拉动牵绳2-1可以提起吸沙头6。当排沙管7中沙子过多时,会引起堵塞现象。此时,提起吸沙头6,控制吸沙头6***沙中的深度,或者将吸沙头6提至离河床80-100cm处(与排沙管平),通过改变水沙的混合比例,将堵塞的沙子冲走,保证水沙源源不断排出。吸沙头6的吸沙口处设有滤网,避免杂物进入排沙管7,引起堵塞。吸沙船也可由一般的挖沙船改装,在挖沙船上安装提升架、连杆、万向节、牵绳及高压冲水管(备用)等。吸沙头6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吸沙头。
考虑到汛期防洪安全因素,以及实际操作方便,带通孔10-1的闸门10可另行新建,置于原闸门外侧渠道处,并保持一定间距(如同船闸间距)。如果河道的闸门10底部高于河床,可另建闸门,尽可能使闸门底部低于河床,以提高效率。带通孔10-1的闸门10,其孔的数目和设置与河床、水位相适应,最下部的通孔10-1应低于河床(或者低于湖底)。水沙的排放处低于河床,或者低于河流最低水位。经沙水分离后,水、沙可分别利用。
不需排沙时,关上阀门11。或者,只要将吸沙头6提升至水面,即可停止排沙。需要重新排沙时,打开阀门11即可,省去了反复抽真空的过程。在该处的泥沙吸得差不多时,将吸沙船1开到别处,再吸沙。这样,通过接长排沙管9,可将较大范围内的河道泥沙清理掉。
由于输沙量还与排沙管径相关,管径越大,输送水沙量也越大。因此,排沙管管径可略大于吸沙头6的进沙水口径,以获取更大的水压。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水位差的压力,与低水位对应的泄沙管9可设在离水底80-100CM的高度,排沙管9距离水底也大约80-100CM。目前,由于河道中的泥沙淤积过多,有些闸门10已经报废。泄沙管9可直接装在这些闸门10上,重新将其利用。或者,在河道上新设一个闸门10也可,将其建于原有闸门的外侧渠道处;使用时,先打开原有闸门,再吸沙。可在目前现有的河道上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淤泥多、水位较高的湖泊,在湖泊水下泄处,建两个深及湖底的闸门,两闸门组合如同船闸:一闸门用于防洪,一闸门(多孔闸门)用于***淤泥。其它设备如同河道泥沙清理设备,即挖泥船、吸沙头、排沙管等。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如水电站、水库),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永恒虹吸原理,安装多个排沙管(带有阀门),将水沙排到河流两岸的沙水分离处,水作为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沙用于建材。今后,新建水电站、水库时,也可利用“永恒虹吸”现象,在坝前库底预埋排沙管,泄沙管穿过大坝底部延伸至坝外低处排放。
水沙排放处也即水沙分离处。通过技术处理,将水沙分离,水进入渠道,作工业、农业或生活用水,沙用于建材,另外阐述。

Claims (3)

1、一种河道泥沙清理装置,包括吸沙头(6)、排沙管(7),吸沙头(6)设于吸沙船(1)上,其特征是:吸沙船(1)上设有提升架(2),该提升架(2)上设有与吸沙头(6)连接的牵绳(2-1);排沙管(7)与吸沙头(6)连通,位于水位以下,并通过悬绳(8-1)吊于浮在水面上的浮桶(8);在河道的闸门(10)上开有至上而下分布的一组通孔(10-1),该组通孔(10-1)上设有将闸门(10)两侧连通的泄沙管(9),泄沙管(9)位于闸门(10)外侧的一段设有阀门(11);排沙管(7)与泄沙管(9)成水平布置并且其末端与泄沙管(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泥沙清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沙管(7)距离水底80-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泥沙清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桶(8)之间用绳索(12)串联,一端系于吸沙船(1),另一端固定于闸门(10)附近。
CN 200520013041 2005-07-05 2005-07-05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79967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13041 CN2799674Y (zh) 2005-07-05 2005-07-05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13041 CN2799674Y (zh) 2005-07-05 2005-07-05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99674Y true CN2799674Y (zh) 2006-07-26

Family

ID=3684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13041 Expired - Lifetime CN2799674Y (zh) 2005-07-05 2005-07-05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9967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6985C (zh) * 2005-07-05 2007-09-12 冯君尧 河道泥沙清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2356200A (zh) * 2009-07-06 2012-02-15 达门疏浚设备公司 挖泥船***
CN104895020A (zh) * 2014-03-06 2015-09-09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拉锁式排沙管清淤装置
CN107435317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孟祥宇 水库清淤扩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6985C (zh) * 2005-07-05 2007-09-12 冯君尧 河道泥沙清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2356200A (zh) * 2009-07-06 2012-02-15 达门疏浚设备公司 挖泥船***
CN102356200B (zh) * 2009-07-06 2015-02-18 达门疏浚设备公司 挖泥船***
US9297142B2 (en) 2009-07-06 2016-03-29 Damen Dredging Equipment B.V. Dredge vessel system
CN104895020A (zh) * 2014-03-06 2015-09-09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拉锁式排沙管清淤装置
CN104895020B (zh) * 2014-03-06 2018-03-16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拉锁式排沙管清淤装置
CN107435317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孟祥宇 水库清淤扩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0830C (zh) 湖泊陡坎沿岸水域基底修复方法
CN208717124U (zh) 清淤及淤泥处理***
CN107761670A (zh) 基于疏浚泥初始状态控制的堆场有效容积最优控制方法
CN2799674Y (zh) 河道泥沙清理装置
CN207392286U (zh) 一种涡流式气体扰动河口细颗粒泥沙疏浚装置
CN100336985C (zh) 河道泥沙清理方法及其设备
CN207392285U (zh) 一种栅格式气体扰动河口浮泥疏浚装置
JP2004522877A (ja) 液圧式海中浚渫法
CN201217819Y (zh) 充气式冲淤器
CN206143836U (zh) 利用水体自然动能的移动式气动挟沙旋流清淤设备
CN202787354U (zh)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冲装置
JP2003138598A (ja) 屈曲部に開口部を有するパイプを用いた浚渫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4790377B (zh) 高黏粒含量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及方法
CN2761722Y (zh) 渗透式城市雨水排放设施
CN207749557U (zh) 一种河道淤泥疏浚设备
CN105970876A (zh) 一种水库抽沙方法
CN101279157B (zh) 天然滤床滤料气水反洗表面扫洗的方法及其扫洗控制***
CN206607040U (zh) 一种河道治理物理化复合剂投放装置
CN207160103U (zh) 一种耙吸挖泥船环保阀
CN201155118Y (zh) 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
CN113062391B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
CN101372835A (zh) 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
CN107178109A (zh) 一种耙吸船环保阀及使用方法
CN110663512B (zh) 超采区地表节水灌溉与低压地下管网回灌补采耦合***
CN107816076A (zh) 栅格式气体扰动河口浮泥疏浚装置及河口浮泥疏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70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