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57779Y -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57779Y
CN2457779Y CN 00249385 CN00249385U CN2457779Y CN 2457779 Y CN2457779 Y CN 2457779Y CN 00249385 CN00249385 CN 00249385 CN 00249385 U CN00249385 U CN 00249385U CN 2457779 Y CN2457779 Y CN 245777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nand gate
circuit
resistanc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2493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在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02493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5777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5777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5777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该接触器在线路中通电或断电的瞬间由附加的数字逻辑电路和电力电子元件来承受强电电路的瞬态过程,待瞬态过程结束后,由接触器投入运行,电力电子元件退出运行,从而达到零投切的目的。整个***包括:数字逻辑电路即稳态指令触发电路和瞬态指令触发电路,以及晶闸管瞬态接入电路、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三部分。此种接触器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附加上的数字逻辑电路,从根本上解决了接触器在通电时产生的巨大的浪涌电流,断开时产生的拉弧问题。它的生产和使用,可以提高传统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全新电子式交流接触器,适用工业和民用各种场合,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
在电工和电力***中,为了减少线路的电压损耗和提高电力线路的功率因数,几乎每一家工厂、企业、大楼都必须按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其电气原理,就是根据电力网络的负载状况自动投入或退出并联的电力电容,以补偿无功损耗。由于是自动投切,而电力负载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造成电力电容的投切频率要大大高于手动投切。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个技术难题的产生,这就是电力电容在投入瞬间的浪涌电流过大,难以克服。
因此,在电力行业中,使用无功补偿器,在投入电力电容时,往往会在接触器触点处产生极大的火花,在切断电力电容时,又容易粘住触头,造成咬死,松不开现象。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是因为电容器固有的物理特性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跃变。在电力电容投入电网的瞬间,由于其初始态端电压为零,一下子投到220V或380V电压的电网中,将造成巨大的浪涌电流,其幅值在不加其他措施时,通常为器件额定电流的20倍以上,因此导致交流接触器和电力电容本身受到大电流冲击而损坏。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解决办法有下列两种:
(1)采用带预投电阻的CJ19型专用接触器;
(2)采用双向晶闸管取代投切电力电容的接触器。
上述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弊端。因为若采用(1)方案,并不能解决触头烧损问题,因为它是利用机械弹簧加电阻对于三相同时投入。而实际上,每相之间相位差为120度,不可能保证三相电容在投入时每相都保证无浪涌电流的投入,何况机械式接触器由于弹簧新旧程度不同,应力不一样,同样很快会失去保护触头不烧损的作用。试验证明,采用(1)方案时,其浪涌电流仍为电力电容额定电流的9-10倍。
采用方案(2)尽管可以减少浪涌电流,但会带来另外的副作用。表现在:这时是用双向晶闸管取代接触器,其导通时有0.8V左右的导通压降,会造成电路功耗过大。其二,由于晶闸管在过零时有一个死区电压,造成电压电流的不连续性,从而使电网中产生较大的谐波成份。后种状况,在电力***中是被严格禁止的。因为,电网谐波成份过大会导致电力***中许多自动控制设备失灵,酿成更大的电力事故。其三,完全用双向晶闸管代替接触器也造成整体成本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该接触器在线路中通电或断电的瞬间由附加的电力电子元件来承受强电电路的瞬态过程,待瞬态过程结束后,由接触器投运行,电力电子元件退出运行,从而达到零投切的目的。
此技术方案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接触器在通电时产生的巨大浪涌电流,断开时产生的拉弧问题。由于该接触器量大面广,在低压线路中缺它不可,因此它的生产、使用,可以解决接触器电寿命短的问题并提高其可靠性,对接触器来说是具有革命性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1、在接触器通电之前,先由电力电子元件将接触器触点两端短接,使负载浪涌电流经由双向晶闸管通过。然后接通接触器电源,使触点闭合,延迟一段时间后,晶闸管退出。接触器断电时与上述类似,也是先接通并联于接触器触头两端的双向晶闸管,再使接触器断电,延迟一段时间后,晶闸管退出运行。2、每一相的强电执行部分都设计成过零触发电路。当晶闸管导通控制指令发出后,该相并不立即动作,而要到本相电压过零点时,才开始导通,浪涌电流几乎与额定电流相等。3、作为接触器的单体产品,控制方式要简单化。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由电子元件组成的硬件数字逻辑电路,完成电路所要求的工作时序,并实现了单一化指令触发。其触发和工作时序图见图3波形图。
由图3的工作时序结合图1、2、4的电气原理图可见,整个电气原理图由三大部分组成:(1)指令触发***;(2)晶闸管瞬态接入***;(3)接触器稳态接入***。
当本电子型过零投切接触器接收到投入指令时,控制逻辑首先启动双向晶闸管使之导通,这时接触器的触点尚未接通,巨大的浪涌电流从晶闸管一侧通过,随后,控制逻辑再接通接触器,使之触点闭合。由于在此之前触点两端已有晶闸管处于导通态,因此接触器的触点间电压仅为双向晶闸管的导通电压0.8V左右。所以接触器触点几乎是处于空载操作,而不会产生触点火花使触点受损。当接触器接入后一段时间,晶闸管退出运行,此后的稳定工作状态由接触器来承担。因此不会如晶闸管导通时那样产生谐波,干扰电网。当控制逻辑发出切断接触器的指令时,与投入时类似,先由晶闸管投入运行,再使接触器触点退出,同样道理,由于接触器退出瞬间,晶闸管仍处于导通态,因此,不会使接触器触点产生断电时的拉弧现象。然后,延迟一段时间,再使晶闸管退出。由于接触器在投和和退出运行时刻,其触点均处于零负载状态,故称之为“零投切接触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数字逻辑电路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数字逻辑电路线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触发和工作时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相强电控制回路电气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相强电控制回路电气原理图。
参照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数字逻辑电路方框图,其中1为指令触发电路,2为晶闸管瞬态接入电路,3为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上述三部分电路的接配顺序是:指令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接入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指令触发电路输出端与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参照图2,指令触发***包括稳态指令触发电路和瞬态指令触发电路。在图中,由与非门U2和非门U1、及电阻R2电容C1组成接触器的稳态指令触发时序。其中A点与C点时序图如图3所示,电阻R2、电容器C1组成的积分电路使C点波形比A点延迟一段时间。由C点波形控制接触器的投切。由与非门U2、U5非门U6及电容C3,电阻R6组成晶闸管启动时序以保证如以上所述的晶闸管触发先于接触器通电所要求的时序,并保证接触器动作之后的一段时间,晶闸管退出。由非门U4、和与非门U3,电容C2,电阻R2、R3、R4组成的接触器退出指令时序。当A点输入由高变低时,E点产生一负跳变脉冲,使晶闸管触发导通,并同样持续至接触器断电退出电路之后的一段时间,才使晶闸管退出运行,上述波形图仍如图3所示,与非门U7,非门U8保证在接触器的投入与退出时G点提供晶闸管所需的时序。
以上的工作时序,既可以供给单相强电回路工作,又可以供给三相强电回路工作。
数字逻辑电路即指令触发电路和晶闸管瞬态度接入电路及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它们之间的接配顺序是:指令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瞬态接入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指令触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与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的输入端相接。
数字逻辑电路包括稳态指令触发电路和瞬态指令触发电路,所述的稳态指令触发电路由非门U1、与非门U2、电阻R1、电容器C1所组成,所述的瞬态指令触发电路由与非门1U2、与非门U3、非门U4、与非门U5、非门U6、与非门U7、非门U8、电容器C2、电容器C3、电阻R2-R4、电阻R6组成,上述电路的接配关系是:电阻R1的一端连接A点、电容器C2、电阻R2的一端及与非门U2的2脚,电阻R1的另一端与B点、电容器C1一端及非门U1的输入端相接,电容器C1的另一端接地,非门U1的输出端与与非门U2的1脚相接,与非门U2的3脚与与非门U5的2脚相接,与非门U5的1脚与非门U6的输出端及与非门U7的1脚,F点相接,与非门U5的3脚与电容器C3的一端相接,电容器C3的另一端与非门U6的输入端及电阻R6一端相接,电阻R6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2、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及与非门U3的2脚相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共同接电源,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与非门U3的1脚相接,与非门U3的3脚与非门U4的输入端相连,非门U4的输出端与E点及与非门U7的2脚相接,与非门U7的3脚与非门U8的输入端相接,非门U8的输出端接G点。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相强电控制回路的电气原理图。
在图4中,由光耦电路U9,双向晶闸管U11,电阻R7,R9,R10,电容C4组成了接触器JS的稳态接入***,输入控制指令由C点给出。由光耦电路U10,双向晶闸管U12,电阻R8,R11,R12,电容C5组成门强电回路瞬态接入***,输入控制指令由G点给出。由于U9,U10选用过零触发的光耦元件,能保证整个***过零投切,使浪涌消除。图4中Uin为输入电源,CL为作为负载的电力电容。
参照图5,它是三相电子式过零投切接触器的强电控制回路
在图5中,三相接触器的稳态触发电路与图4中接触器稳态电路中电路一样,由光耦U13,双向晶闸管U14,电阻R13,R14,R15,电容C6和三相接触器JS3组成。而三相瞬态接入电路,将光耦U15,U17,U19在输入部分接成串联状态,光耦输出部分分为三个独立环节,每个环节电路与图4中的瞬态接入电路一样,分别对就应三相接触器的三组触点JA,JB,JC。同样道理,由于采用了过零触发光耦元件,可以使三相的三组触点,分别在各自回路过零点时导通。
以上图1,图2和图4所显示的技术方案为最佳实施例,图1,图2和图5所显示的技术方案为另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一,在电力电工行业,它将以机电一体化的新型电子型接触器淘汰传统的带预投电阻的CJ19型电力电容专用接触器,并取而代之。
第二,在国产电梯行业中,大量使用传统接触器,它由于频繁启动投切,触点烧损严重,常常造成电梯故障。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用于电梯行业,可望结束国产电梯工作不可靠的历史。
第三,因为浪涌电流在电工行业是一个普遍现象,任何电器的瞬态电流常常是稳态电流的几倍到十几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做成的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将可使现有接触器的电气寿命延长五倍以上,即使其电器寿命达到与机械寿命一样长(通常的接触器规范:电气寿命为其机械寿命的1/5)。
第四,如果我国电工行业广泛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可大规模的节能和节省成本。因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后,接触器的选型可按额定电流的1/2~1/5来选用。这是因为,在传统接触器的设计中,由于要兼顾其承受瞬态和稳态的两方面工作,不得不加大设计容量。例如,一般交流接触器在投入运行时的触点电流,通常设计成其额定稳态电流的10至12倍。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电力电子元件承担了常规接触器的电气瞬态工作过程。一个额定电流为10A的接触器,即便用于50A额定电流的工作场所,也无触头烧损之虑。另外,由于晶闸管仅处于瞬态导通状态,几乎不用考虑采用散热措施。在容量规格的选型上也可以“小材大用”,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不像采用固态继电器那样会产生谐波,从而造成“电污染”。
因此,在任何使用接触器的场合,这类新型零投切接触器将以它的功耗小,不产生谐波,成本低,工作可靠等种种优点取代传统的交流接触器。从而,受到电力电工行业的普遍欢迎。

Claims (3)

1.一种电子式过零投切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其接触器上附加了数字逻辑电路,即由指令触发电路,晶闸管瞬态接入电路和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所组成,线路的三部分的接配关系是指令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接入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指令触发电路另一输出端与接触器稳态接入电路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数字逻辑电路中的指令触发电路包括;稳态指令触发电路和瞬态指令触发电路两部分,所述的稳态指令触发电路,由非门U1、与非门U2、电阻R1、电容器C1所组成,所述的瞬态指令触发电路由与非门U2、U3、非门U4、与非门U5、非门U6、与非门U7、非门U8、电容器C2、C3、电阻R2-R4、R6组成,上述电路的接配关系是:电阻R1的一端连接A点、电容器C2、电阻R2的一端及与非门U2的2脚,电阻R1的另一端与B点、电容器C1一端及非门U1的输入端相接,电容器C1的另一端接地,非门U1的输出端与与非门U2的1脚相接,与非门U2的3脚与与非门U5的2脚相接,与非门U5的1脚与非门U6的输出端及与非门U7的1脚,F点相接,与非门U5的3脚与电容器C3的一端相接,电容器C3的另一端与非门U6的输入端及电阻R6一端相接,电阻R6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2、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及与非门U3的2脚相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共同接电源,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与非门U3的1脚相接,与非门U3的3脚与非门U4的输入端相连,非门U4的输出端与E点及与非门U7的2脚相接,与非门U7的3脚与非门U8的输入端相接,非门U8的输出端接G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的强电控制回路是三相强电控制回路,其中三相稳态接入电路由光电耦合器U13、双向晶闸管U14、电阻R13-R15、电容器C6及三相接触器JS3组成,三相瞬态接入电路,将光电耦合器U15、U17、U19的输入部分接成串联状态,输出部分分成为三个独立环节,每个环节分别对应三相接触器的三组触点JA、JB、JC。
CN 00249385 2000-09-25 2000-09-25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5777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49385 CN2457779Y (zh) 2000-09-25 2000-09-25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49385 CN2457779Y (zh) 2000-09-25 2000-09-25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57779Y true CN2457779Y (zh) 2001-10-31

Family

ID=3360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2493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57779Y (zh) 2000-09-25 2000-09-25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5777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5052B (zh) * 2009-02-19 2010-11-03 天津北方恒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保护开关实现中相零分零合的方法
CN105137337A (zh) * 2015-08-18 2015-12-09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及时判断调度***线路断电复电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5052B (zh) * 2009-02-19 2010-11-03 天津北方恒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保护开关实现中相零分零合的方法
CN105137337A (zh) * 2015-08-18 2015-12-09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及时判断调度***线路断电复电的方法
CN105137337B (zh) * 2015-08-18 2018-01-12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及时判断调度***线路断电复电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00620Y (zh) 智能式过零分合闸断路器
CN2457779Y (zh) 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CN202949231U (zh) 一种智能过零投切的可控硅复合开关
CN102946106A (zh) 可控硅复合开关
CN109586321B (zh) 复合开关中双向晶闸管的驱动电路、换相***及换相方法
CN103023044B (zh) 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
CN201985516U (zh) 一种串电容抑制高压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隔离装置
CN1392575A (zh) 一种电子式零投切接触器
Wan et al. Design of a medium voltage AC fast solid-state transfer switch
CN208690936U (zh) 一种无缝切换型换相开关
CN201118539Y (zh) 智能型复合开关
CN1472758A (zh) 电子式零负荷投切的开关电器
CN202435041U (zh) 电网无功补偿智能逻辑控制装置
CN2930052Y (zh) 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CN201994680U (zh) 高压电容器组无损智能投切装置
CN102957157A (zh) 智能过零投切的可控硅复合开关
CN200990575Y (zh) 电梯变频器外挂式能量回馈装置
CN207910548U (zh) 一种基于scr的无扰动供电***
CN2335295Y (zh) 无功功率调节器
CN202949232U (zh) 一种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
CN1529394A (zh) 一种利用固态开关的短路故障限流器
CN2687944Y (zh) 三相交流电机控制柜
CN2879407Y (zh) 具有硬件自保持作用的快速出口模块
CN220527921U (zh) 一种变频器工频旁路回路故障切换为变频回路的控制电路
Jiandong et al. Line pre-acceleration protection scheme of DC distribu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