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99884U - 离合器片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99884U
CN221299884U CN202323497771.XU CN202323497771U CN221299884U CN 221299884 U CN221299884 U CN 221299884U CN 202323497771 U CN202323497771 U CN 202323497771U CN 221299884 U CN221299884 U CN 221299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isc
spring
plate
cover plate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977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多米尼克·布尔
迈克尔·布林格
凯·布迪克
安德里亚斯·艾克
安德里亚斯·吉德特
菲利普·根斯特
艾德蒙特·霍夫曼
卢克·扬克尔
本尼迪克特·柯尔布
安德里亚斯·克鲁尔纳特
安德里亚斯·库比什
法比安·利布斯特
蒂姆·辛德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to CN2023234977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99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99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99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离合器片,包括输入盘、输出毂、设置在输入盘的轴向两侧并与输出毂固定的盖板、及传递输入盘的动力至盖板的减振组件和阻尼组件,阻尼组件与盖板固定并与输入盘摩擦接触;盖板采用平片结构,盖板的轴向两端面分别形成平面;盖板和输入盘设置有相对位的镂空部,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镂空部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和压抵在两个弹簧座之间的减振弹簧,其中位于镂空部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与输入盘固定、位于镂空部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与盖板固定,且弹簧座的轴向两端分别超出两个盖板的轴向外端面。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避免盖板与减振弹簧之间接触磨损,确保输入盘与盖板之间的力传递不受影响,以保证输入盘的寿命。

Description

离合器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离合器片。
背景技术
离合器片设置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通过与飞轮的接合和断开实现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和切断。
离合器片的主要结构包括用作输入部件的输入盘、用作输出部件的输出毂、设置在输入盘的轴向两侧并与输出毂固定的盖板、及传递输入盘的动力至盖板的减振弹簧和阻尼片。离合器片在接合传动状态下,输入盘的动力一方面经减振弹簧减振后传递至盖板,另一方面经阻尼片的摩擦传动传递至盖板;如此,实现动力的稳定传递。
目前的离合器片,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盖板与减振弹簧之间接触磨损,导致输入盘与盖板之间的力传递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输入盘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片,其盖板采用平片结构,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盖板及输入盘的镂空部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和压抵在两个弹簧座之间的减振弹簧,弹簧座的轴向两端分别超出两个盖板的轴向外端面;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避免盖板与减振弹簧之间接触磨损,确保输入盘与盖板之间的力传递不受影响,以保证输入盘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离合器片,包括输入盘、输出毂、设置在所述输入盘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输出毂固定的盖板、及传递所述输入盘的动力至所述盖板的减振组件和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盖板固定并与所述输入盘摩擦接触;其中:所述盖板采用平片结构,所述盖板的轴向两端面分别形成平面;所述盖板和所述输入盘设置有相对位的镂空部,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镂空部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和压抵在两个所述弹簧座之间的减振弹簧,其中位于所述镂空部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与所述输入盘固定、位于所述镂空部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与所述盖板固定,且所述弹簧座的轴向两端分别超出两个所述盖板的轴向外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镂空部具有位于周向两端的大括号形缺口,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面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大括号形缺口相适配的第一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面的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输入盘的镂空部相适配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连形成轴向延伸的鳍筋和位于所述鳍筋的两侧的鳍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座的第二端面设置有供所述减振弹簧的端部嵌置的沟槽或供所述减振弹簧的端部套置的凸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输入盘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阻尼片、碟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所述碟簧压向所述阻尼片、所述碟簧将所述阻尼片压向所述输入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片与所述支撑板通过径向突出于环形本体的连接部相固定;所述碟簧卡紧于所述阻尼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碟簧的外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齿,所述支撑板的外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槽口,所述齿卡入所述槽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片,其盖板采用平片结构,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盖板及输入盘的镂空部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和压抵在两个弹簧座之间的减振弹簧,弹簧座的轴向两端分别超出两个盖板的轴向外端面;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避免盖板与减振弹簧之间接触磨损,确保输入盘与盖板之间的力传递不受影响,以保证输入盘的寿命;
其中,位于镂空部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与输入盘固定、位于镂空部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与盖板固定,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输入盘的动力一方面先传递至减振弹簧,减振弹簧压缩扭转以吸收振动带来的冲击,使动力经减振弹簧减振后传递至盖板,另一方面阻尼组件与盖板固定并与输入盘摩擦接触,以使动力经摩擦传动传递至盖板;如此,实现动力的稳定传递。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输入盘、盖板及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具体描述时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通过其它元件间接连接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剖视结构,图2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盖板的结构,图3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输入盘、盖板及减振组件的结构;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片,包括:
输入盘10、输出毂20、设置在输入盘10的轴向两侧并与输出毂20固定的盖板30、及传递输入盘10的动力至盖板30的减振组件40和阻尼组件50,阻尼组件50与盖板30固定并与输入盘10摩擦接触;其中:
盖板30采用平片结构,盖板30的轴向两端面分别形成平面;
盖板30和输入盘10设置有相对位的镂空部400,减振组件40包括设置在镂空部400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42和压抵在两个弹簧座42之间的减振弹簧44,其中位于镂空部400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42与输入盘10固定、位于镂空部400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42与盖板30固定,且弹簧座42的轴向两端42’分别超出两个盖板30的轴向外端面30’。
轴向在图中以箭头“Z”标示,周向在图中以箭头“C”标示。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片,其盖板30采用平片结构,减振组件40包括设置在盖板30及输入盘10的镂空部400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42和压抵在两个弹簧座42之间的减振弹簧44,弹簧座42的轴向两端42’分别超出两个盖板30的轴向外端面30’;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避免盖板30与减振弹簧44之间接触磨损,确保输入盘10与盖板30之间的力传递不受影响,以保证输入盘10的寿命;
其中,位于镂空部400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42与输入盘10固定、位于镂空部400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42与盖板30固定,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输入盘10的动力一方面先传递至减振弹簧44,减振弹簧44压缩扭转以吸收振动带来的冲击,使动力经减振弹簧44减振后传递至盖板30,另一方面阻尼组件50与盖板30固定并与输入盘10摩擦接触,以使动力经摩擦传动传递至盖板30;如此,实现动力的稳定传递。
图4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弹簧座的结构;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0的镂空部400a具有位于周向两端的大括号形缺口400a’,弹簧座42的第一端面(即面向盖板30和输入盘10的一端面)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大括号形缺口400a’相适配的第一凸起部421。
通过盖板30的大括号形缺口400a’和弹簧座42的与大括号形缺口400a’相适配的第一凸起部421,实现弹簧座42与盖板30的稳定配合。第一凸起部421的形状与大括号形缺口400a’的形状相匹配,还能减少磨损,从而改善输入盘10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座42的第一端面的中部还设置有与输入盘10的镂空部相适配的第二凸起部422;第一凸起部421与第二凸起部422相连形成轴向延伸的鳍筋和位于鳍筋的两侧的鳍边。如此,鳍筋和鳍边还能充当弹簧座42的加强筋,使弹簧座42的结构坚固,以便承受并传递减振弹簧44的扭矩。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座42的第二端面(即面向减振弹簧44的一端面)设置有供减振弹簧44的端部嵌置的沟槽或供减振弹簧44的端部套置的凸筋。如此,实现弹簧座42与减振弹簧44的稳定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400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以稳定均衡地传递来自输入盘10的动力。
图5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片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结合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50包括依次设置在输入盘10与盖板30之间的阻尼片52、碟簧53和支撑板54,支撑板54将碟簧53压向阻尼片52、碟簧53将阻尼片52压向输入盘10。
通过支撑板54和碟簧53的作用,使阻尼片52与输入盘10之间的阻尼值仍保持不变;尤其是新增了支撑板54,以实现在阻尼片52磨损后,通过支撑板54压紧碟簧53、碟簧53压紧阻尼片52的设计,使阻尼值仍保持不变,从而改善输入盘10的整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片52与支撑板54通过径向突出于环形本体的连接部524相固定;碟簧53卡紧于阻尼片52与支撑板54之间。连接部524之间,具体可通过铆钉等结构实现固定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碟簧53的外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齿530,支撑板54的外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槽口540,齿530卡入槽口540。如此,实现碟簧53与支撑板54及阻尼片52之间的稳定配合。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盖板30采用平片结构,减振组件40包括设置在盖板30及输入盘10的镂空部400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42和压抵在两个弹簧座42之间的减振弹簧44,弹簧座42的轴向两端42’分别超出两个盖板30的轴向外端面30’;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避免盖板30与减振弹簧44之间接触磨损,确保输入盘10与盖板30之间的力传递不受影响,以保证输入盘10的寿命;
其中,位于镂空部400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42与输入盘10固定、位于镂空部400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42与盖板30固定,如此在离合器片的接合传动状态下,输入盘10的动力一方面先传递至减振弹簧44,减振弹簧44压缩扭转以吸收振动带来的冲击,使动力经减振弹簧44减振后传递至盖板30,另一方面阻尼组件50与盖板30固定并与输入盘10摩擦接触,以使动力经摩擦传动传递至盖板30;如此,实现动力的稳定传递;
此外,阻尼组件50包括阻尼片52、碟簧53和支撑板54,通过支撑板54和碟簧53的作用,使阻尼片52与输入盘10之间的阻尼值仍保持不变;尤其是新增了支撑板54,以实现在阻尼片52磨损后,通过支撑板54压紧碟簧53、碟簧53压紧阻尼片52的设计,使阻尼值仍保持不变,从而改善输入盘10的整体性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离合器片,包括输入盘、输出毂、设置在所述输入盘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输出毂固定的盖板、及传递所述输入盘的动力至所述盖板的减振组件和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盖板固定并与所述输入盘摩擦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采用平片结构,所述盖板的轴向两端面分别形成平面;
所述盖板和所述输入盘设置有相对位的镂空部,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镂空部的周向两端的弹簧座和压抵在两个所述弹簧座之间的减振弹簧,其中位于所述镂空部的周向一端的弹簧座与所述输入盘固定、位于所述镂空部的周向另一端的弹簧座与所述盖板固定,且所述弹簧座的轴向两端分别超出两个所述盖板的轴向外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镂空部具有位于周向两端的大括号形缺口,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面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大括号形缺口相适配的第一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面的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输入盘的镂空部相适配的第二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连形成轴向延伸的鳍筋和位于所述鳍筋的两侧的鳍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的第二端面设置有供所述减振弹簧的端部嵌置的沟槽或供所述减振弹簧的端部套置的凸筋。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输入盘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阻尼片、碟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所述碟簧压向所述阻尼片、所述碟簧将所述阻尼片压向所述输入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与所述支撑板通过径向突出于环形本体的连接部相固定;
所述碟簧卡紧于所述阻尼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的外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齿,所述支撑板的外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槽口,所述齿卡入所述槽口。
CN202323497771.XU 2023-12-21 2023-12-21 离合器片 Active CN221299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97771.XU CN221299884U (zh) 2023-12-21 2023-12-21 离合器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97771.XU CN221299884U (zh) 2023-12-21 2023-12-21 离合器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99884U true CN221299884U (zh) 2024-07-09

Family

ID=9175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97771.XU Active CN221299884U (zh) 2023-12-21 2023-12-21 离合器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99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1392B (zh) 应用于离合器从动盘的阻尼片、离合器从动盘、离合器
US8568243B2 (en) Flywheel assembly
CN112855798B (zh) 转矩限制装置、扭矩传递装置和车辆
KR100219693B1 (ko) 클러치 디스크용 토션 댐퍼
US4257510A (en) Non-linear spring rate clutch damper
US5848937A (en) Damper disk assembly having integral retaining plate connecting means
JP3434391B2 (ja)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US4697683A (en) Clutch friction disk
US6332843B1 (en) Damper disk assembly
CN221299884U (zh) 离合器片
US5401213A (en) Clutch and damper assembly
US6520306B2 (en) Torsional damp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clutches
US6015035A (en) Clutch disk
JPH1182582A (ja) 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ー用コイルスプリング組立体
JPH08338475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KR101152427B1 (ko) 토크 컨버터의 연결러그 결합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토크 컨버터
US5901825A (en) Modular clutch
CN215334073U (zh) 转矩限制装置、扭矩传递装置和车辆
US4938729A (en) Damper disk of a rubber-series type
JP3986266B2 (ja)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組立体
CN107642555B (zh) 离合器和离合器压盘
KR20140076315A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GB2145498A (en) Damper discs
CN218670295U (zh) 离合器压盘结构
CN217784118U (zh) 限扭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