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59052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59052U
CN221259052U CN202322358975.9U CN202322358975U CN221259052U CN 221259052 U CN221259052 U CN 221259052U CN 202322358975 U CN202322358975 U CN 202322358975U CN 221259052 U CN221259052 U CN 221259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efrigerant
indoor unit
heat exchang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89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89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59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59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59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有回流口;换热器,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换热管道;外接管道,设于壳体外,并与换热管道连通;回流组件,与壳体连接,并设于壳体外,回流组件开设有与回流口连通的容纳腔,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的连通处设于容纳腔内;冷媒检测组件,设于壳体内,用于检测壳体内冷媒的浓度。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用来表示和比较消耗臭氧层物质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力的大小的一种量值。是基于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辐射特性的一个指数,用于衡量相对于冷媒的、在所选定时间内进行积累的、当前大气中某个给定的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单位质量的辐射强迫。GWP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空调产品会采用GWP小于750的冷媒,现在符合GWP小于750的冷媒R32和R454B均为可燃易爆的冷媒,当可燃易爆的冷媒发生泄漏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用户受到伤害。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可燃易爆的冷媒是否发生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法检测可燃易爆的冷媒是否发生泄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壳体,开设有回流口;换热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换热管道;外接管道,设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回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回流组件开设有与所述回流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外接管道与所述换热管道的连通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冷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冷媒的浓度。
由于壳体开设有回流口,换热器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换热管道,所以,通过本体支撑换热管道,由于外接管道设于壳体外,并与换热管道连通,所以,换热管道与压缩机连通,以实现冷媒在换热管道内的循环流动,由于回流组件与壳体连接,并设于壳体外,回流组件开设有与回流口连通的容纳腔,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的连通处设于容纳腔内,冷媒检测组件设于壳体内,用于检测壳体内冷媒的浓度,所以,若位于壳体内的换热管道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壳体内的冷媒检测组件可以直接检测壳体内冷媒的浓度,可以快速检测泄漏冷媒,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若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的连通处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泄漏的冷媒会进入容纳腔内,再通过回流口使得泄漏的冷媒回流至壳体内,壳体内的冷媒检测组件检测进入壳体内的冷媒的浓度,可以快速检测泄漏冷媒,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不需要在壳体外再设置冷媒检测组件以检测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的连通处的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仅采用一个冷媒检测组件就可以检测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的连通处的冷媒和/或位于壳体内的换热管道的冷媒是否出现泄漏,达到了快速检测的效果,也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外;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所述容纳腔,以使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回流至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第二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对接,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道,所述外接管道穿设于所述通道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以便于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连通,同时,保证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部开设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对接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通道的至少部分,以便于外接管道与换热管道连通,同时,保证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可拆卸式地与所述壳体连接,以便于第二密封部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第二子通道凸起于所述容纳腔外,以进一步地保证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三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背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第四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二密封部背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子通道,以进一步地保证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媒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冷媒检测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以便于冷媒检测组件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接水盘上,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底盘,所述冷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底盘上,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媒检测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两侧的间距相一致,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检测精度。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拆除外接管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在拆除第二密封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的布置示意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的冷媒检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
壳体10,回流口101,底盘102;
换热器20,本体201,换热管道202;
外接管道30,第一外接管道301,第二外接管道302;
回流组件40,第一支撑件401,密封件402,第一密封部4021,第二密封部4022,通道4023,第一子通道40231,第二子通道40232,第三密封部4024,第四密封部4025,第一连接部4026,第二连接部4027,支耳4028;
冷媒检测组件50,第二支撑件501,冷媒检测件502;
接头60,第一接头601,第二接头6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检测可燃易爆的冷媒是否发生泄漏,会在空调器的壳体内设置冷媒检测件,通过冷媒检测件检测壳体内冷媒的浓度,以判断冷媒是否发生泄漏。但是,空调器的冷媒的泄漏点分别位于壳体内和壳体外,若要壳体内外的冷媒进行检测,需要多个冷媒检测件,造成成本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法检测可燃易爆的冷媒是否发生泄漏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拆除外接管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图6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在拆除第二密封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的布置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图6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外接管道30、回流组件40和冷媒检测组件50。壳体10开设有回流口101。换热器20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本体201和设于本体201上的换热管道202。外接管道30设于壳体10外,并与换热管道202连通。回流组件40与壳体10连接,并设于壳体10外,回流组件40开设有与回流口101连通的容纳腔,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设于容纳腔内。冷媒检测组件50设于壳体10内,用于检测壳体10内冷媒的浓度。
换热器20可以为蒸发器。
由于壳体10开设有回流口101,换热器20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本体201和设于本体201上的换热管道202,所以,通过本体201支撑换热管道202,由于外接管道30设于壳体10外,并与换热管道202连通,所以,换热管道202与压缩机连通,以实现冷媒在换热管道202内的循环流动,由于回流组件40与壳体10连接,并设于壳体10外,回流组件40开设有与回流口101连通的容纳腔,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设于容纳腔内,冷媒检测组件50设于壳体10内,用于检测壳体10内冷媒的浓度,所以,若位于壳体10内的换热管道202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直接检测壳体10内冷媒的浓度,可以快速检测泄漏冷媒,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若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泄漏的冷媒会进入容纳腔内,再通过回流口101使得泄漏的冷媒回流至壳体10内,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可以快速检测泄漏冷媒,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不需要在壳体10外再设置冷媒检测组件50以检测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的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仅采用一个冷媒检测组件50就可以检测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的冷媒和/或位于壳体10内的换热管道202的冷媒是否出现泄漏,达到了快速检测的效果,也降低了成本。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道202具有进口和出口,外接管道202的数目可以为两个,也就是说,外接管道202包括:第一外接管道301和第二外接管道302。第一外接管道301的一端与换热管道202的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连通,第二外接管道302的一端与换热管道202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连通,以实现冷媒在换热管道202内的循环流动。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换热管道202与外接管道202连通,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头60。接头60设于壳体10外,并设于容纳腔内,接头60的一端穿设于壳体10与换热管道202连通,另一端与外接管道202连通,以实现换热管道202与外接管道202的连通。
结合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60的数目可以为两个,两个接头60包括:第一接头601和第二接头602。第一接头601的一端穿设于壳体10与换热管道202的进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管道301连通,以实现换热管道202的进口与第一外接管道301的连通,第二接头602的一端穿设于壳体10与换热管道202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外接管道302连通,以实现换热管道202的出口与第二外接管道302的连通。
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回流组件40包括:第一支撑件401和密封件402。第一支撑件401设于壳体10外,通过壳体10的外壁支撑第一支撑件401,以使壳体10可以承载第一支撑件401和密封件402。密封件402设于第一支撑件401上,通过第一支撑件401支撑密封件402,密封件402与第一支撑件401形成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泄漏的冷媒会进入密封件402与第一支撑件401形成容纳腔内,通过密封件402和第一支撑件401配合,实现密封,避免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外,容纳腔与回流口101连通,使得冷媒通过回流口101使得泄漏的冷媒回流至壳体10内,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可以快速检测泄漏冷媒,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连通,外接管道30和换热管道202内均有冷媒,在冷媒进行换热的过程中,会使得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连通处产生冷凝水,为了避免冷凝水泄漏,第一支撑件401可以为接水盖,通过接水盖接收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连通处滴落的冷凝水,以避免冷凝水泄漏,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连通,密封件402包括:第一密封部4021和第二密封部4022。第一密封部4021设于第一支撑件401内,通过第一支撑件401支撑第一密封部4021。第二密封部4022设于第一支撑件401内,通过第二支撑件401支撑第二密封部4022,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形成与容纳腔连通的通道4023,外接管道30穿设于通道4023与换热管道20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管道30穿设于通道4023进入容纳腔内,并在容纳腔内与换热管道202连通,方便外接管道30的装配,同时,通道4023的内壁会与外接管道30的外管壁贴合,实现密封,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使得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便于密封件402的组装,也实现了密封,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使得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01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也就是说,第一支撑件40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U形,第一开口与回流口101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第三开口开设于第一支撑件401的顶部,并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当要安装第一密封部4021时,第一密封部4021由第三开口进入第二开口内,第一密封部4021与壳体10的外壁之间有间距,第二密封部4022由第三开口进入第二开口内,并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通过第二密封部4022的部分和第一密封部4021密封第二开口,第二密封部4022的另一部分盖设于第三开口上,以密封第三开口,第二密封部4022盖设于第三开口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401的底部之间有间距,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支撑件401的内壁、第一密封部4021和第二密封部4022以形成容纳腔,保证了容纳腔的密封性,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密封部4021和第二密封部4022的装配,第一支撑件401内开设有第一嵌入槽,第一密封部4021可以嵌设于第一嵌入槽内,以实现第一密封部4021的安装,第二支撑件402内开设有第二嵌入槽,第二密封部4022可以嵌设于第二嵌入槽内,以实现第二密封部4022的安装。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密封部4021与第二密封部4022的对接,第一密封部4021与第二密封部4022也可以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延伸,第一密封部4021部分凸出于第一支撑件401,以形成第一连接部4026,第二密封部4022部分凸出于第一支撑件401,以形成第二连接部402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4026和第二连接部4027均设于第一支撑件401外,通过夹紧件将第一连接部4026和第二连接部4027夹紧,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密封部4021与第二密封部4022连接稳定性。其中,夹紧件可以为喉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进行检修时,可以将夹紧件取下,然后使得第一连接部4026和第二连接部4027分离,即可将第二密封部4022由第一支撑件401上拆卸下来,使得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暴露,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进行检修,不需要对第一密封部4021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当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检修完毕时,将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提高夹紧件将第一连接部4026和第二连接部4027夹紧,即可实现第二密封部4022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密封部4021与第二密封部4022的对接,在第一密封部4021与第二密封部4022之间可以设置密封胶,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密封部4021与第二密封部4022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二密封部4022的拆装,第二密封部4022可拆卸式地与壳体10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时,第二密封部4022安装在壳体10上,通过壳体10提供支撑,保证了第二密封部4022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第二密封部4022与壳体10的外壁贴合,实现密封,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进一步地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使得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当需要对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进行检修时,可以将第二密封部4022由壳体10上拆卸下来,以便于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11分离。
结合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二密封部4022在壳体10上的拆装,密封件402还包括:两个支耳4028。两个支耳4028分别设于第二密封部4022的两端,两个支耳4028设于第一支撑件401外,两个支耳4028上均开设有通孔,连接件穿设于通孔与壳体10连接,以实现将第二密封部4022安装在壳体10,当需要将第二密封部4022由壳体10上拆卸下来时,将连接件与壳体10分离,即可将第二密封部4022由壳体10上拆卸下来,以便于第二密封部4022在壳体10上的拆装。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密封部4022与两个支耳4028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密封部4022可以与两个支耳4028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连通,第一密封部4021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密封部4022开设有第二凹槽,在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通道4023的至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管道30穿设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入容纳腔内,并在容纳腔内与换热管道202连通,方便外接管道30的装配,同时,第一凹槽的槽壁和第二凹槽的槽壁会与外接管道30的外管壁贴合,实现密封,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使得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保证密封效果,通道4023包括第一子通道40231和与第一子通道40231连通的第二子通道40232,第一子通道40231设于第一密封部4021和第二密封部4022之间,第二子通道40232凸起于容纳腔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管道30依次穿设于第二子通道40232和第一子通道40231进入容纳腔内,第一子通道40231的内壁和第二子通道40232的内壁会与外接管道30的外管壁贴合,不仅在第一密封部4021和第二密封部4022之间实现密封,还在第一支撑件401外实现密封,进一步地保证了密封效果,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使得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保证密封效果,密封件402还包括:第三密封部4024和第四密封部4025。第三密封部4024设于第一密封部4021背离壳体10的端部,并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延伸。第四密封部4025设于第二密封部4022背离壳体10的端部,并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延伸,第二密封部4022与第一密封部4021对接,形成第二子通道402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管道30位于第一支撑件401外的部分设于第三密封部4024和第四密封部4025之间,也就是说,外接管道30位于第一支撑件401外的部分被第三密封部4024和第四密封部4025贴合,实现了密封,进一步地保证了密封效果,避免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流至壳体10外,保证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泄漏的冷媒泄漏通过回流口101回流至壳体10内,使得壳体10内的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进入壳体10内的冷媒的浓度。
结合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冷媒检测组件50的安装,冷媒检测组件50包括:第二支撑件501和冷媒检测件502。第二支撑件501设于壳体10内,通过壳体10支撑第二支撑件501。冷媒检测件502设于第二支撑件501上,通过第二支撑件501支撑冷媒检测件502。
由于冷媒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若出现冷媒泄漏,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媒会落到壳体10的最低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于壳体10内,并位于换热器20的下方,冷媒检测组件50设于接水盘上,接水盘为了接收换热器20所产生的冷凝水,一般会置于壳体10的低处,将冷媒检测组件50置于接水盘上,也就是说,冷媒检测组件50位于壳体10的低处,在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时,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落到接水盘上,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到冷媒的浓度,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上设有冷媒检测组件50的安装位,可以直接将冷媒检测组件50安装在安装位,不需要新增零部件,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将冷媒检测组件50的冷媒检测件502直接安装在安装位,不需要第二支撑件501,不必新增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也便于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检测组件50的安装位位于接水盘的最高处,以避免接水盘上的冷凝水浸泡冷媒检测组件50的冷媒检测件502,以保证冷媒检测件502的安全。
由于冷媒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若出现冷媒泄漏,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媒会落到壳体10的最低处。结合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壳体10包括:底盘102。冷媒检测组件50设于底盘102上,底盘102置于壳体10的低处,也就是说,冷媒检测组件50位于壳体10的低处,在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时,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落到底盘102上,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到冷媒的浓度,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检测组件50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0的侧板、壳体10的顶板或换热器20的本体201上。但是,在换热器20进行工作时,本体201上会产生冷凝水,为了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的安全,在冷媒检测组件50安装在换热器20的本体201上时,需要对冷媒检测组件50进行防水,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的安全。
冷媒的易泄漏点一般位于换热管道202的折弯半径过小处,换热管道202的折弯半径过小处是位于本体201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冷媒检测组件50与换热器20两侧的间距相一致,也就是说,冷媒检测组件50与本体201两侧的换热管道202的折弯半径过小处的间距相一致,在换热管道202的折弯半径过小处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时,换热器20两侧的冷媒到达冷媒检测组件50的距离相一致,冷媒检测组件50可以检测到换热器20两侧的冷媒的浓度,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同时,不需要在壳体10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冷媒检测组件50进行检测,仅采用一个冷媒检测组件50就可以检测换热器20两侧的冷媒的是否出现泄漏,达到了快速检测的效果,也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外接管道30与换热管道202的连通处出现冷媒泄漏的状况时,泄漏的冷媒会依次通过容纳腔和回流口101进入壳体10内,由于冷媒检测组件50与换热器20两侧的间距相一致,也就是说,在回流口101位于换热器20的两侧中的任一侧,回流口101与冷媒检测组件50的间距不会发生变化,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冷媒检测组件50安装于接水盘上时,若换热器20的两侧位于接水盘宽度方向的两侧上时,则沿接水盘的宽度方向,冷媒检测组件50设于接水盘的中部,也就是说,冷媒检测组件50与接水盘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的间距相一致,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若换热器20的两侧位于接水盘长度方向的两侧上时,则沿接水盘的长度方向,冷媒检测组件50设于接水盘的中部,也就是说,冷媒检测组件50与接水盘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的间距相一致,以保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精度。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采用了所述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9为一些实施例的冷媒检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9,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冷媒检测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空调器还包括与冷媒检测组件50电连接的控制器,冷媒检测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控制器获得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的壳体10内的冷媒浓度值。
具体地,该空调器上电后,控制器处于待机状态。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壳体10内的冷媒浓度值,并将检测到的壳体10内的冷媒浓度值发送给控制器。
步骤S12,若冷媒浓度值大于预设冷媒浓度值,控制器控制空调器断电。
具体地,控制器将冷媒检测组件50检测的壳体10内的冷媒浓度值与预设冷媒浓度值进行比较,若冷媒浓度值大于预设冷媒浓度值,则控制器控制空调器断电,以使空调器内不再有电流,避免可燃易爆的冷媒被电流点燃引爆,保证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空调器断电后,工作人员通过冷媒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以判断冷媒是真的泄漏,还是冷媒检测组件50报错,若冷媒是真的泄漏,则对换热器20进行维修,若冷媒检测组件50报错,则对冷媒检测组件50进行维修。在换热器20或冷媒检测组件50维修完毕后,控制器控制空调通电,以使冷媒检测组件50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开设有回流口;
换热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换热管道;
外接管道,设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
回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回流组件开设有与所述回流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外接管道与所述换热管道的连通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冷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冷媒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外;
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
第一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
第二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对接,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道,所述外接管道穿设于所述通道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部开设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对接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通道的至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可拆卸式地与所述壳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第二子通道凸起于所述容纳腔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
第三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背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
第四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二密封部背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子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检测组件包括:
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冷媒检测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接水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盘,所述冷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底盘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检测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两侧的间距相一致。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322358975.9U 2023-08-31 2023-08-3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21259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8975.9U CN221259052U (zh) 2023-08-31 2023-08-3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8975.9U CN221259052U (zh) 2023-08-31 2023-08-3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59052U true CN221259052U (zh) 2024-07-02

Family

ID=9163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8975.9U Active CN221259052U (zh) 2023-08-31 2023-08-3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59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612B (zh) 膨胀装置和壁之间的接口
CN22125905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210025538A1 (en) Vacuum adiabatic body,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cuum adiabatic body
CN218381464U (zh) 一种供暖工程故障检测装置
CN221258946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05119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017179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水冷一体式主控箱结构
CN21236244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
CN113623777A (zh) 一种便携式除湿机
JP6507796B2 (ja) 空気調和機、空調機システム、及び、ガスセンサユニット
CN220828978U (zh) 用于空调器的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48590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263336U (zh) 一种防尘防水气体传感器
CN111540979A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水冷式集中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21098773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212132709U (zh) 一种新型工业用移动式冷气机
CN22125905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CN220250194U (zh) 采用r290冷媒的空调***
CN220187082U (zh) 一种空调器用交流接触器密封装置
CN201007557Y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15412218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3459891U (zh) 一种自动控温的锂电池散热器
CN211459121U (zh) 一种学生用自加热式饭盒
CN219035070U (zh) 一种用于气体检测仪的寄生泵
CN220048204U (zh) 一种标准滴定溶液智能恒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