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53821U -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 Google Patents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53821U
CN221253821U CN202322576646.1U CN202322576646U CN221253821U CN 221253821 U CN221253821 U CN 221253821U CN 202322576646 U CN202322576646 U CN 202322576646U CN 221253821 U CN221253821 U CN 221253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lifting column
backlash
colum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66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亮
邓向斌
吴英赫
丁文兵
王海峰
陈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e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e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e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e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66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53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53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53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其中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至少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升降组件具有收缩状态以及展开状态,收缩状态下,第二升降柱套设于第一升降柱外周;驱动组件,驱动升降组件进入收缩状态或展开状态;多个消隙组件,至少设置在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之间,各消隙组件包括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自适应适配件包括能够在升降柱的径向上运动的工作件,工作件与固定适配件分别与另一升降柱配合以保持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配合间隙。本申请通过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搭配设置的消隙组件实现升降柱的间隙控制,保证升降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升降车领域,特别是涉及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背景技术
升降车在生产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常见的升降车的升降形式表现为剪刀式,曲臂式,桅杆式等等。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以及智能仓储领域的发展,传统的升降车因为传统设计思路的限制,在物料的存储以及分拣上的短板日益凸显。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桅杆式升降车针对该使用场景进行了优化设计。例如公开号为CN10237223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桅杆式升降机,其包括底座、平台和连接在底座和平台之间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在降低的位置和升高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平台。驱动螺杆被连接在底座和升降组件之间,并且气动支撑杆在底座和升降组件之间起作用并将升降组件和平台向升高的位置偏压。
为了控制装置的整体尺寸,桅杆式的升降装置一般采用多个升降柱相互套设的方式。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升降柱之间配合存在使用寿命和升降稳定性上的技术两难,限制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组件,至少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所述升降组件具有减少整体轴向长度的收缩状态以及相对的展开状态,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二升降柱套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柱外周;
驱动组件,至少与所述升降组件中的一个升降柱联动并驱动所述升降组件进入所述收缩状态或展开状态;
多个消隙组件,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之间,各消隙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其中一升降柱上的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所述自适应适配件包括能够在升降柱的径向上运动的工作件,所述工作件与所述固定适配件分别与另一升降柱配合以保持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配合间隙。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工作件的运动方向为所在的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升降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消隙组件,且两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交。
可选的,升降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所述消隙组件;相较于升降柱的轴线,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同侧;相较于升降柱的侧壁,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不同侧。
可选的,多个消隙组件构成一消隙平面且该消隙平面垂直于升降柱的轴线,在一个消隙平面上至少包括四个消隙组件,其中至少两个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互垂直且至少两个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互平行。
可选的,所述自适应适配件包括
所述工作件;
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外周面上,所述工作件具有与对应升降柱径向相抵的工作状态和相对于装配状态;
储能机构,用于将所述工作件保持在所述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消隙组件包括驱动滑块,所述驱动滑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升降柱的轴向上滑动,所述驱动滑块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工作件进入工作状态的驱动斜面,所述储能机构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滑块运动。
可选的,所述固定适配件和所述工作件为自润材质或储油结构;或
所述固定适配件和所述工作件通过滚动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内周面配合。
可选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联动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各升降柱且同步各升降柱的运动,所述驱动组件只与所述升降组件中的一个升降柱联动。
本申请还公开了升降平台,包括:
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
操作平台,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其中一升降柱上且随所述升降装置状态切换改变自身高度。
本申请还公开了升降车,包括:
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
行走底盘,与所述升降装置的其中一升降柱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在支撑平面上移动。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搭配设置的消隙组件实现升降柱之间的间隙控制,工作件能够通过自身运动自适应的保持升降柱之间的配合关系,在保证升降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使用寿命。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升降车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升降平台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升降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升降组件顶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升降组件俯视配合示意图;
图7至图9为一实施例中消隙组件的自适应适配件不同视角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升降车工作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行走底盘;
2、升降装置;21、升降组件;211、第一柱体;212、第二柱体;213、第三柱体;214、第四柱体;215、连接底座;22、驱动组件;23、传动组件;24、消隙组件;241、固定适配件;242、自适应适配件;2421、壳体;2422、工作件;2423、储能机构;2424、驱动滑块;2425、驱动斜面;2426、引导柱;2427、工作窗;243、消隙轴线;
3、操作平台;31、安全护栏;32、作业平台;33、致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附图1至附图10所示,本申请公开了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2,包括:
升降组件21,至少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升降组件21具有减少整体轴向长度的收缩状态(例如附图1所示)以及相对的展开状态(例如附图10所示),收缩状态下,第二升降柱套设于第一升降柱外周;
驱动组件22,至少与升降组件21中的一个升降柱联动并驱动升降组件21进入收缩状态或展开状态;
多个消隙组件24,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之间,各消隙组件24包括对称设置于其中一升降柱上的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所述自适应适配件242包括能够在升降柱的径向上运动的工作件2422,所述工作件2422与所述固定适配件241分别与另一升降柱配合以保持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配合间隙。
现有技术中常常通过滑动副来实现升降组件21的各升降柱之间滑动配合,但是为了实现较好的升降稳定性,尤其在展开状态状态下的稳定性,各升降柱之间滑动副会倾向设计为紧配合,从而消除配合间隙以及为材料形变带来的间隙。但是紧配合会增加滑动副的负载,导致滑动副的磨损速度增加。从而出现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使用寿命和升降稳定性上的技术两难。该问题会随着升降装置2的负载以及升降行程的增加而进一步严重。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思路是优化滑动副中的部件强度,微调滑动副的配合间隙以及缩短升降装置2的维保周期等。但是因为升降柱相互嵌套的装配以及材料的局限,上述思路均存在缺陷。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重新设计的消隙组件24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消隙组件24通过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搭配设置实现升降柱之间的间隙控制,自适应适配件242中的工作件2422能够通过自身运动自适应的保持升降柱之间的配合关系。在采用现有的材料以及工业制造能力的前提下,保证升降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有效延长维保周期。
本申请中并不限制升降柱的具体数量,当升降柱数量大于两个时,上文中提到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即指代所分析的两升降柱在配合中的相对关系。例如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三个相互嵌套的升降柱,分别为最内侧的第一柱体211,中部内侧的第二柱体212、中部外侧的第三柱体213以及最外侧的第四柱体214。在分析第一柱体211和第二柱体212的配合关系以及消隙组件24的设置中,第二柱体212套设于第一柱体211的外周,即第二柱体212即为两者关系中的第二升降柱,第一柱体211即为两者关系中的第一升降柱。在分析第二柱体212和第三柱体213的配合关系以及消隙组件24的设置中,第三柱体213套设于第二柱体212的外周,即第三柱体213即为两者关系中的第二升降柱,第二柱体212即为两者关系中的第一升降柱。下文同理。两个不相邻的升降柱之间没有间隙关系,也没有设置消隙组件24,即不存在本申请中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的概念。
在消隙组件24的布局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工作件2422的运动方为所在的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243;升降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两个消隙组件24,且两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243相交。消隙轴线243的轴向即为消隙组件24对于升降柱的作用力的方向。在大部分情况中,消隙轴线243平行于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之间的连线,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在消隙轴线243的方向对升降柱施加对抗力,即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作用力。通过该对抗力保持相邻的两升降柱之间的间隙。其中因为装配关系需要避让等原因,某些消隙组件的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之间的连线可能不平行于自身的消隙轴线243,例如附图6中所示的若干消隙组件。但是其固定适配件241和对应的自适应适配件242的受力依旧满足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方向平行于自身的消隙轴线243,能够形成上文提到的对抗力。
本申请中的消隙组件24采用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搭配的形式的优点在于固定适配件241能够与自适应适配件242配合的过程中行程限位效果。相较于自适应适配件242和自适应适配件242形成的对抗体系,本申请中的固定适配件241和自适应适配件242形成的对抗体系能够在自适应调节的同时保证各升降柱的同轴度,降低升降柱在径向上的自由度。该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升降装置2的升降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还通过将两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243相交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消隙轴线243相交的两消隙组件24能够从不同维度实现升降柱的间隙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的同轴度保持。在附图6中,多个消隙组件24构成一消隙平面。消隙组件24的各部件可以位于消隙平面也可以不位于消隙平面上。重点在于多个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243定义得到消隙平面,当多个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大于两条时,任意两条消隙轴线定义得到消隙平面,其余定义得到消隙平面,平行于消隙平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消隙平面垂直于升降柱的轴线,在一个消隙平面上至少包括四个消隙组件24,其中至少两个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243相互垂直且至少两个消隙组件24的消隙轴线243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消隙平面的建立不仅仅能够提高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的同轴度,还能够实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抗扭性能,从结构上提高了升降装置2的升降稳定性。
消隙组件24除了升降柱径向上的布置优化外,还可以针对升降柱的轴向进行布置优化,参考附图4以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升降柱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多个消隙组件24。轴向两端布置的消隙组件24能够有效承受升降柱各种工况下的负载,从而保障升降稳定性。设置细节上,相较于升降柱的轴线,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242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242位于同侧。该设置能够避免因为自适应适配件242的自适应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导致升降柱的侧倾。相较于升降柱的侧壁,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242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242位于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某一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242实际上与位于该升降柱外周的升降柱配合,位于某一升降柱底部的自适应适配件242实际上与位于该升降柱内侧的升降柱配合。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最内侧的第一柱体211的底部并未设置消隙组件24,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柱体2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底座215,用于与支撑平台或者行走底盘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底座215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升降柱上,相应的,对应的升降柱的底部也可以不设置消隙组件24。
在消隙组件24的设置上,固定适配件241可以设置没有活动部件的一体结构,自适应配件可以设置为仅仅工作件2422能够活动的结构,也可以参考附图7至附图9所示实施例中,自适应适配件242包括
工作件2422;
壳体2421,固定于第一升降柱的外周面上,工作件2422具有与对应升降柱径向相抵的工作状态和相对于装配状态(参考附图5所示);
储能机构2423,用于将工作件2422保持在工作状态。
工作件2422通过切换自身相对于壳体2421的位置来实现不同状态的切换,储能机构2423能够实现工作件2422始终与对应的升降柱径向相抵从而实现间隙控制。储能机构2423可以直接作用于壳体2421和工作件2422之间或者对应的升降柱侧壁和工作件2422之间。在高负载或者高稳定性要求的工况下,可以参考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消隙组件24包括驱动滑块2424,驱动滑块2424设置在壳体2421内且在升降柱的轴向上滑动,驱动滑块2424上设有用于驱使工作件2422进入工作状态的驱动斜面2425,储能机构2423用于驱使驱动滑块2424运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滑块2424以及驱动斜面2425的力矩放大效果,在同等性能的储能机构2423下,工作件2422能够实现对对应的升降柱施加更大的径向力矩,配合固定适配件241能够实现更好的消隙效果。因此升降装置2整体上能够实现更为优秀的升降稳定性。同时,驱动滑块2424能够确保自身工作在壳体2421的保护环境内,从而避免了因为工作件2422的磨损而导致储能机构2423以及其他部件直接与升降柱侧壁接触的可能,在确保了工作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例如工作件2422可以单独更换,即可实现消隙组件24的重置。
储能机构2423可以设置为弹性件,附图中自适应适配件242还包括固定在壳体2421上的引导柱2426,储能结构为绕设在引导柱2426上的压簧,压簧一端抵压壳体2421,另一端抵压驱动滑块2424,驱动滑块2424在压簧的作用力下运动并通过驱动斜面2425与工作件2422配合,驱使工作件2422进入工作状态。外壳整体为封闭结构,在朝向对应升降柱的侧面上开设工作窗2427,工作件2422经由工作窗2427弹出壳体2421外。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装配状态下的工作件2422依然探出壳体2421(工作窗2427)外,该设置能够充分利用驱动滑块2424以及工作件2422的有效行程,延长维保周期。
为了进一步减少摩擦,可以通过材质优化,例如一实施例中,固定适配件241和工作件2422为自润材质。自润材质可以选择例如含油尼龙或者具有同等自润性能以及机械强度的材料。也可以通过结构优化,例如一实施例中,固定适配件241和工作件2422为储油结构。还可以配合形状优化,例如固定适配件241和工作件2422通过滚动与第二升降柱的内周面配合,例如金属滚珠(滚柱)、工程塑料滚珠(滚柱)、陶瓷滚珠(滚柱)等等。
在安装过程中,本实施例的自适应适配件242可以通过顶柱将驱动滑块2424运动以实现工作件2422进入装配状态,顶柱可以设置为通过螺纹连接,例如附图8中右侧壳体上的通孔,将该通孔设置为螺孔且于顶柱螺接配合。当升降柱之间安装到位后,拆卸顶柱即可实现工作件2422的状态切换,从而实现装配过程。
即本申请还公开了升降装置2的装配方法,包括
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消隙组件24安装至升降柱上,并多个升降柱相互套设;
升降柱安装到位后逐步释放各消隙组件24的顶柱,并调整各升降柱之间的配合间隙。
工作件2422位于装配状态下,升降柱之间配合为间隙配合,安装简单;在工作件2422从装配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储能机构2423的作用力能够通过顶住的逐步拆卸来实现可控的、缓慢的释放。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升降装置2不仅升降稳定,寿命长,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装配繁琐,装配应力大等问题。
升降组件21的状态切换的动力来自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为电驱动,也可以为液压驱动。在驱动形式上可以采用滚珠丝杠副,也可以采用滑动配合副。为了简化驱动关系,参考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传动组件23,传动组件23联动于升降组件21的各升降柱且同步各升降柱的运动,驱动组件22只与升降组件21中的一个升降柱联动。传动组件23包括设置在各升降柱上的引导滚轮和绕设在引导滚轮上的牵引件(图未示),牵引件具体可以为牵引绳,链条等。传动组件23的具体设置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设置,在此不在赘述。
结合上文描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2能够实现稳定且长效的升降效果,结合附图2可知,本申请还公开了升降平台,包括:
升降装置2,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2;
操作平台3,固定于升降装置2的其中一升降柱上且随升降装置2状态切换改变自身高度。
升降装置2的具体设置参见上文所示,在此不在赘述。
操作平台3可以设置为坐舱,也可以参考附图设置为带有安全护栏31的站立平台。站立平台方便操作人员实现更为复杂的作业动作,与之配合的,操作平台3上还设有作业平台32。作业平台32与站立平台分别设置在升降装置2轴线的两侧。作业平台32可以固定于升降装置2上,也可以参考附图2中所示,作业平台32通过致动机构33活动安装于升降装置2上且能够相对站立操作平台3运动,从而提供更为灵活的作业方式。
结合上述描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2能够实现稳定且长效的升降效果,结合附图1和图10可知,本申请还公开了升降车,包括:
升降装置2,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2;
行走底盘1,与升降装置2的其中一升降柱连接且用于驱动升降装置2在支撑平面上移动。
升降装置2的具体设置参见上文所示,在此不在赘述。
行走底盘1可以为可拆卸的支架,可以为带有滚轮的平台,也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为可控的自行走平台。行走底盘1能够实现对于升降装置2在水平位置上的移动,从而丰富作业设置方式。
进一步的,升降车还包括操作平台3,操作平台3固定于升降装置2的其中一升降柱上且随升降装置2状态切换改变自身高度。操作平台3的具体设置参见上文描述,具体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组件,至少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所述升降组件具有减少整体轴向长度的收缩状态以及相对的展开状态,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二升降柱套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柱外周;
驱动组件,至少与所述升降组件中的一个升降柱联动并驱动所述升降组件进入所述收缩状态或展开状态;
多个消隙组件,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之间,各消隙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其中一升降柱上的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所述自适应适配件包括能够在升降柱的径向上运动的工作件,所述工作件与所述固定适配件分别与另一升降柱配合以保持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配合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件的运动方向为所在的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升降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消隙组件,且两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所述消隙组件;相较于升降柱的轴线,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同侧;相较于升降柱的侧壁,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消隙组件构成一消隙平面且该消隙平面垂直于升降柱的轴线,在一个消隙平面上至少包括四个消隙组件,其中至少两个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互垂直且至少两个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适配件包括
所述工作件;
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外周面上,所述工作件具有与对应的升降柱径向相抵的工作状态和相对于装配状态;
储能机构,用于将所述工作件保持在所述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隙组件包括驱动滑块,所述驱动滑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升降柱的轴向上滑动,所述驱动滑块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工作件进入工作状态的驱动斜面,所述储能机构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滑块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适配件和所述工作件为自润材质或储油结构;或
所述固定适配件和所述工作件通过滚动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内周面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联动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各升降柱且同步各升降柱的运动,所述驱动组件只与所述升降组件中的一个升降柱联动。
9.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升降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
操作平台,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其中一升降柱上且随所述升降装置状态切换改变自身高度。
10.升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升降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
行走底盘,与所述升降装置的其中一升降柱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在支撑平面上移动。
CN202322576646.1U 2023-09-20 2023-09-20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Active CN221253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6646.1U CN221253821U (zh) 2023-09-20 2023-09-20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6646.1U CN221253821U (zh) 2023-09-20 2023-09-20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53821U true CN221253821U (zh) 2024-07-02

Family

ID=9165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6646.1U Active CN221253821U (zh) 2023-09-20 2023-09-20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53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86198A1 (en) Cable-stayed jacking reversing type sixteen-wheel four-way shuttle
CN203699805U (zh) 一种滑板用升降台及滑板和滑板输送线
CN109823989B (zh) 托盘搬运车的货叉装置
CN109835850B (zh) 托盘搬运车的承载轮总成
CN100540214C (zh) 止挡模块
CN221253821U (zh) 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CN210029927U (zh) 托盘搬运车的货叉装置
CN203359913U (zh) 叉车门架
CN209740623U (zh) 托盘搬运车的承载轮总成
KR101223962B1 (ko) 시저타입 리프트
CN104057927A (zh) 一种液压支腿结构及移动式破碎机
CN201161882Y (zh) 起重机用纵向单摆杆式承载销插拔机构
CN214399641U (zh) 侧方位换电承载设备
CN215104902U (zh)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共享智能车位锁动力传动装置
CN2640749Y (zh) 一种液压机滑块安全防落控制装置
CN113198855A (zh) 一种摆动升降式弹簧阻尼重力钢坯翻转机
CN216584000U (zh) 穿梭车用起升机构
CN216807852U (zh) 稳定型随车起重机升降操作室
CN111362180B (zh) 一种顶升装置
CN218025221U (zh) 顶升机构
CN209111017U (zh) 一种操作台用弧形翻转机构
CN220783870U (zh) 一种应急照明灯具加工操作平台
CN2543749Y (zh) 门窗玻璃升降器的线接触式叉臂转结机构
CN216785643U (zh) 一种托盘机器人顶升货叉
CN218261790U (zh) 一种剪刀升降机的剪叉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