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28148U -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28148U
CN221228148U CN202323198405.4U CN202323198405U CN221228148U CN 221228148 U CN221228148 U CN 221228148U CN 202323198405 U CN202323198405 U CN 202323198405U CN 221228148 U CN221228148 U CN 221228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inlet
air
housing
dissipa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984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汉文
吴旻
王一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n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n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n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n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984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28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28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28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其中,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罩壳;散热罩壳自下而上设置散热风道,散热罩壳于设定位置设置有将散热风道与外界连通的进风结构;在散热风道进行通风时,进风结构于散热罩壳内将附近的气压进行降低,进而使外界的冷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进风结构流入散热罩壳内;逆变器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相比较传统的单一散热风道的冷却方式,本申请通过在散热罩壳上开设进风结构,并且进风结构可以通过散热风道的气流所形成的压差进行工作,进而可以实现将外界的冷空气抽至散热罩壳内,从而保证位于逆变器上部的交流电感也能够被很好的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的转换器;基于其工作特性,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现在的逆变器在外壳上都会设置有散热结构。
现有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一般包括设置于逆变器下端的入风口和设置于逆变器上端的出风口。当冷空气由入风口进入最前排的电感时,冷却的空气温度开始上升,经过中间的翅片散热器后,冷却空气的温度急剧上升,最后在经过交流电感后沿出风口排出设备外部。由于冷却空气不断的经过热源加热,往往在达到交流电感的时候,空气温度已经很高,对交流电感的散热效果不佳,容易导致交流电感在临界点上工作。基于此,现在急需对现有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的散热结构。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的逆变器。
为达到上述的至少一个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罩壳,所述散热罩壳的内部自下而上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罩壳于设定位置设置有将所述散热风道与外界连通的进风结构;在所述散热风道进行通风时,所述进风结构于所述散热罩壳内将附近的气压进行降低,进而使外界的冷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所述进风结构流入所述散热罩壳内。
优选的,所述散热罩壳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罩壳于所述进风口的下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风口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进风结构;当所述散热风道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结构时,通过所述导流板的阻碍使得气流的流速增加,进而使所述散热罩壳于所述进风结构附近的气压被降低。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直板或弧形板,所述导流板于所述散热罩壳的内部向上倾斜。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夹角α的取值为30°至60°。
优选的,所述散热罩壳包括向内凹陷的通风板,以使得所述散热风道于所述通风板对应的位置的截面积减小,进而增加所述散热风道的气流流速;所述进风结构设置于所述通风板。
优选的,所述通风板设置于所述散热罩壳的中部或上部,以使得外界的冷空气能够进入所述散热风道后对交流电感进行散热。
优选的,沿所述散热罩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进风结构,每组所述进风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沿所述散热罩壳的宽度方向排列。
优选的,每组所述进风结构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结构沿所述散热罩壳的宽度方向等间隔排列;且所述进风结构的延伸长度为所述散热罩壳宽度的5%-30%。
优选的,每组所述进风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进风结构的延伸长度为所述散热罩壳宽度的50%-90%。
一种逆变器,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较传统的单一散热风道的冷却方式,本申请通过在散热罩壳上开设进风结构,并且进风结构可以通过散热风道的气流所形成的压差进行工作,进而可以实现将外界的冷空气抽至散热罩壳内,从而保证位于逆变器上部的交流电感也能够被很好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逆变器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罩壳的内侧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罩壳的内侧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罩壳在侧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进风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逆变器本体1、散热罩壳2、散热风道200、入风口201、出风口202、进风结构203、入风孔204、出风孔205、通风板21、进风口210、导流板22、冷却装置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散热罩壳2,散热罩壳2的内部自下而上设置有散热风道200。从而在进行散热时,散热风道200可以将散热罩壳2下部的外界冷空气抽至散热罩壳2内,然后对散热罩壳2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冷却后于散热罩壳2的顶部排出。
同时,散热罩壳2于设定位置设置有能够将散热风道200与外界进行连通的进风结构203。从而在散热风道200进行通风散热时,散热罩壳2内部于进风结构203附近的气压被降低,进而外界的冷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以沿进风结构203流入散热罩壳2内并与散热风道200进行混合,以使得散热风道200的温度被适当降低,进而可以对交流电感进行良好的散热,以保证交流电感能够在临界温度以下进行正常的工作。
应当知道的是,传统的散热罩壳2的内部可以形成相对密闭的结构,即散热风道200的气流在沿散热罩壳2的内部进行流动时的流速是一致的,进而使散热罩壳2内部的气压保持恒定。而本实施例通过在散热罩壳2的适当位置开设进风结构203,进风结构203在将散热风道200与外界进行连通的同时,还可以将散热罩壳2内部位于进风结构203附近的气压进行降低,进而可以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外界的冷空气沿进风结构203流入到散热罩壳2内,从而实现对散热风道200的气流进行降温以更好的对交流电感进行冷却。
还应当知道的是,散热风道200的具体形成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为了方便理解,可以进行简单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风道200包括设置于散热罩壳2底部的入风口201,设置于散热罩壳2顶部的出风口202,以及安装于散热罩壳2底部且沿宽度方向整齐排列的多个冷却装置3。冷却装置3可以将外界的冷空气沿入风口201抽至散热罩壳2内并沿散热罩壳2内部向出风口202的方向进行流动,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流动路径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吸热,吸热后形成的热气流可以沿出风口202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装置3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常见的冷却装置3为冷却风扇。同时,散热罩壳2的底部通过设置的多个均布的入风孔204来形成所需的入风口201;散热罩壳2的顶部通过设置的多个均布的出风孔205来形成所需的出风口202。
本实施例中,对于能够改变散热罩壳2内部压强的进风结构203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其中一种结构如图5所示。散热罩壳2上设置有进风口210,散热罩壳2于进风口210的下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导流板22;则导流板22与进风口210可以相互配合以形成进风结构203。从而在散热风道200的气流经过进风结构203时,通过导流板22的阻碍能够使得气流的流速增加,进而使散热罩壳2于进风结构203附近的气压被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流板22向散热罩壳2的内部延伸,则散热风道200于导流板22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受导流板22的遮挡被减小,进而在气流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流的流速将会增加。则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的流速越大,则压力就越小;即散热风道200于导流板22附近的压强被降低,进而散热罩壳2外部的冷空气将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以沿进风结构203流入散热罩壳2内与原来散热风道200的气流进行混合以进行降温,从而在混合后的气流经过交流电感时可以更好的对交流电感进行降温,以保证交流电感能够在临界温度以下进行工作。
具体的,如图5所示,对于导流板22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可以是直板结构,也可以是弧形板结构。并且导流板22在延伸时可以于散热罩壳2的内部向上进行倾斜。
应当知道的是,导流板22的延伸可以任意方向,即可以是向下倾斜,可以是垂直于散热罩壳2,也可以是向上的倾斜。其中,在导流板22向下倾斜或垂直于散热罩壳2时,散热风道200的气流在经过导流板22时将会被导流板22完全阻碍,进而导致散热风道200的流动不顺畅。而导流板22向上倾斜时,散热风道200的气流在经过导流板22时可以顺着导流板22的侧壁进行流动,这样可以保证散热风道200的气流的流动顺畅。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22优选为向上倾斜。
具体的,可以设导流板2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夹角α的取值可以为30°至60°。若导流板22为弧形板,则导流板22上端与下端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散热罩壳2包括向内凹陷的通风板21,以使得散热风道200于通风板21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减小,进而可以增加散热风道200的气流流速。然后将进风结构203设置于通风板21,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散热罩壳2内位于进风结构203附近的气流的流速,以进一步的增加外界冷空气沿进风结构203进入到散热罩壳2内的流量。
应当知道的是,通风板21的上下端存在过渡段,为了避免过渡段对散热风道200的气流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图4所示,可以将过渡段倾斜设置或弧形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风道200的流量取决于冷却装置3的功率;在冷却装置3的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散热风道200的流量可以看作是恒定的。所以,在通风板21为内凹结构时,通风板21所对应的散热风道200的截面积S将变小。根据流量Q的计算公式Q=v·S可知,在流量Q不变的情况下,截面积S减小将导致气流的流速v增大;进而根据伯努利原理,通风板21位置所对应的压强要小于通风板21上下两侧的压强。然后将进风结构203设置于通风板21,可以通过进风结构203再进一步的对压强进行减小,进而可以保证外界有足够的冷空气可以沿进风结构203的进风口210进入到散热罩壳2内。
具体的,如图4所示,由于设置进风结构203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交流电感的散热,则可以将进风结构203设置于散热罩壳2的中部或上部。相应的,通风板21可以设置于散热罩壳2的中部或上部;或者,通风板21的长度足够,可以覆盖散热罩壳2的中部以及上部。
本实施例中,对于进风结构203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方式一:如图1至图3所示,进风结构203于散热罩壳2的高度方向设置间隔有至少一组,每组的进风结构203的数量有多个,每组的多个进风结构203沿散热罩壳2的宽度方向进行排列设置。其中,进风结构203的进风口210以及导流板22沿散热罩壳2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为散热罩壳2宽度的5%-30%。
方式二:如图6所示,进风结构203于散热罩壳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结构203沿散热罩壳2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且进风结构203的进风口210以及导流板22沿散热罩壳2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为散热罩壳2宽度的50%-90%。
应当知道的是,上述的两种方式均可以满足本申请的需求。在方式一中,进风结构203的组数以及每组所包含的进风结构203的具体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进行选择。例如1至图3所示,进风结构203共有两组,每组包括六个进风结构203。在方式二中,进风结构20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进行选择,例如图6所示,进风结构203的数量为一个。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以及逆变器本体1;散热罩壳2设置于逆变器本体1的背部。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罩壳,所述散热罩壳的内部自下而上设置有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壳于设定位置设置有将所述散热风道与外界连通的进风结构;
在所述散热风道进行通风时,所述进风结构于所述散热罩壳内将附近的气压进行降低,进而使外界的冷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所述进风结构流入所述散热罩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壳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罩壳于所述进风口的下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风口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进风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直板或弧形板,所述导流板于所述散热罩壳的内部向上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夹角α的取值为30°至6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壳包括向内凹陷的通风板,所述进风结构设置于所述通风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板设置于所述散热罩壳的中部或上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散热罩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进风结构,每组所述进风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沿所述散热罩壳的宽度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进风结构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结构沿所述散热罩壳的宽度方向等间隔排列;且所述进风结构的延伸长度为所述散热罩壳宽度的5%-3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进风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进风结构的延伸长度为所述散热罩壳宽度的50%-90%。
1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CN202323198405.4U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Active CN221228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98405.4U CN221228148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98405.4U CN221228148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28148U true CN221228148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7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98405.4U Active CN221228148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28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59095C1 (ru) Охлаждающий и теплоизлучающий корпус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злучением тепла
CN107171570A (zh) 一种逆变器功率柜
CN110996635B (zh) 机箱散热结构
CN103187893B (zh) 光伏逆变装置的冷却结构以及冷却方式
US10015914B2 (en) Enclosures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heat in heat generating modules
CN207994912U (zh) 电力电子功率柜
CN106304807A (zh) 一种散热效果优良的电子产品安装柜
CN106659063A (zh) 一种内置风道式密封机箱
CN106411110A (zh) 一种散热可控的变频器
CN221228148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112153870A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逆变装置
CN217064366U (zh) 一种风扇多风道结构
RU233437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хлаждения элементов тепловыделяющей электроаппаратуры
EP4002973A1 (en) Inverter and heat radia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116315340A (zh) 一种具有双循环散热***的电化学储能集成箱
CN209840293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769050A (zh) 一种高效散热高压柜
CN218998642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箱
CN217956940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
CN217037032U (zh) 变频器机柜
CN211127832U (zh) 一种易散热网关机柜
CN219288040U (zh) 一种组串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20830633U (zh) 一种机柜
CN217787713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