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01625U - 防水线缆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水线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01625U
CN221201625U CN202323152768.4U CN202323152768U CN221201625U CN 221201625 U CN221201625 U CN 221201625U CN 202323152768 U CN202323152768 U CN 202323152768U CN 221201625 U CN221201625 U CN 221201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aterproof
power terminal
plu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527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旭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un We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un We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un We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un We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527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01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01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01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水线缆结构,包括线缆、插座线缆组合、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及装置固定件。插座线缆组合包括电路板、具有插座连接器开口的插座连接器、内模及外模及/或前壳体。装置固定件位于外模与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之间。形成在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的前壳体收容腔、内模收容腔或外模收容腔与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以达到对接后防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防水线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提供稳定对接并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线缆结构。
背景技术
各类电子设备或器件,例如电机、车载主机、马达等用电器件需要通过线缆与电源进行连接,电源中的电能可以通过线缆传输至用电器件,从而使用电器件发挥各自的功能。目前,将线缆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对接时,由于采用的连接结构不成熟,导致在线缆的对接处,会有因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的不良连接造成脱落甚至引起漏电起火的危险。此外,无论室内或室外的环境中皆存在大量的粉尘和水气等,在这种潮湿多尘的环境下,设备与线缆之间的接口需要严格的防水防尘要求。然而,目前的线缆中,其连接头与设备之间密封性不好,导致对接位置容易进水,且受粉尘污染严重,不但使用寿命缩短,而且还影响设备和导线相接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线缆结构,用以对接插头线缆组合,包括线缆、插座线缆组合、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及装置固定件。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插座线缆组合设置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正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且负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装置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线缆上。所述插座线缆组合包括电路板、插座连接器、内模、前壳体及外模。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插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包括插座连接器开口。内模包覆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前壳体组设于所述内模的一侧,并包括前壳体收容腔,且所述前壳体收容腔位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并且所述前壳体收容腔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外模包覆所述内模、所述前壳体、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所述装置固定件位于所述外模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所述负极电源端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防水线缆结构,用以对接插头线缆组合,包括线缆、插座线缆组合、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及装置固定件。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插座线缆组合设置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正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且负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装置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线缆上。所述插座线缆组合包括电路板、插座连接器、内模及外模。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插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包括插座连接器开口。内模包覆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并包括内模收容腔,且所述内模收容腔位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并且所述内模收容腔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外模包覆所述内模、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且所述装置固定件位于所述外模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所述负极电源端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防水线缆结构,用以对接插头线缆组合,包括线缆、插座线缆组合、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及装置固定件。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插座线缆组合设置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正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且负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装置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线缆上。所述插座线缆组合包括电路板、插座连接器、内模及外模。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插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包括插座连接器开口。内模包覆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外模包覆所述内模、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外模包括外模收容腔,所述外模收容腔位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所述装置固定件位于所述外模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所述负极电源端子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包括线缆焊接部与连接器焊接部,所述连接器焊接部与所述线缆焊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二侧,其中所述插座连接器焊接于所述连接器焊接部,且所述线缆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线缆焊接部。
可选地,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壳体突出部,且所述前壳体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前壳体收容腔远离所述插座连接器的一侧,用以增加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所述插头防水圈脱离所述前壳体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壳体固定部,且所述内模包括内模卡合部,并且所述前壳体固定部扣合所述内模卡合部。
可选地,所述装置固定件包括装置固定件卡合部,用以与外部装置崁合。
可选地,所述装置固定件包括装置固定件防水圈,用以与外部装置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正极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且所述负极电源端子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具有不同于所述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的尺寸或形状。
可选地,所述正极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标签,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线缆靠近所述正极电源端子的一侧,且所述负极电源端子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标签,所述负极电源端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线缆靠近所述负极电源端子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外模包括外模突出部,且所述外模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内模收容腔的外侧,用以增加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所述插头防水圈脱离所述内模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外模包括外模突出部,且所述外模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外模收容腔的外侧,用以增加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所述插头防水圈脱离所述外模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线缆包括两个导体,且每一所述导体的外侧设有绝缘层,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设有外被,其中所述线缆具有长圆形的剖面。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A为图5的防水线缆结构的5A-5A线段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6A为图6的防水线缆结构的6A-6A线段的剖面图。
图7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之对接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9A为图9的9A-9A线段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侧向示意图。
图10A为图10的10A-10A线段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2A为图12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2A-12A线段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侧向示意图。
图13A为图13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3A-13A线段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4A为图14的14A-14A线段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侧向示意图。
图15A为图15的15A-15A线段的剖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7A为图17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7A-17A线段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侧向示意图。
图18A为图18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8A-18A线段的剖面图。
图19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9A为图19的19A-19A线段的剖面图。
图20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侧向示意图。
图20A为图20的20A-20A线段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了解本实用新型之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之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之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之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之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是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除非内容清楚指定,否则「一」以及「所述」的意义包含这一类叙述包括「一或至少一」所述组件或成分。此外,如本实用新型所用,除非从特定上下文明显可见将复数个排除在外,否则单数冠词亦包括复数个组件或成分的叙述。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之相同组件是以相同之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相差180度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A为图5的防水线缆结构的5A-5A线段的剖面图,图6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及图6A为图6的防水线缆结构的6A-6A线段的剖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线缆结构1包括线缆10、插座线缆组合20、正极电源端子31、负极电源端子32及装置固定件40。线缆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线缆10包括两个导体11、12,其相邻并列设置并用来传输信号于两电子器件(未图示)之间。具体地,每一导体11、12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111、121,并且绝缘层111、121的外侧包覆有外被103。在此实施例中,线缆10的外被103构成具有长圆形的剖面。
参阅图1至图4,线缆10的第一端101连接有插座线缆组合20,且线缆10的导体11、12在第二端102处彼此分开并向外延伸大致形成Y字型,以连接正极电源端子31及负极电源端子32。具体地,正极电源端子31的一端固定于导体11上,并接触导体11,另一端设有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11。负极电源端子32的一端固定于导体12上,并接触导体12,另一端设有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21。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11与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21分别具有大致呈U型或Y型的端子构型,以利与对接端子的对接及固定。较佳地,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11具有不同于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21的尺寸或形状,以供使用者清楚辨识正极电源端子31与负极电源端子32,防止误装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负极电源端子32的尺寸大于正极电源端子31的尺寸,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更加区别电源端子的极性,正极电源端子31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标签312,其上具有加号的符号,用来表示正极,且正极电源端子标签312可设置在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11与第二端102之间。负极电源端子32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标签322,其上具有减号的符号,用来表示负极,且负极电源端子标签322可设置在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321与第二端102之间。通过正极电源端子标签312及负极电源端子标签322可清楚且轻易辨识正极电源端子31与负极电源端子32的极性,避免造成误装。
续请参阅图1至图6A,装置固定件40设置于线缆10上。具体地,装置固定件40可设置在线缆10的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之间的任何位置,亦即位在插座线缆组合20与正极电源端子31、负极电源端子3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固定件40包括供线缆10穿透的套孔,以套固线缆10,及形成在所述套孔外侧的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及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如图3、图5及图6A所示)。具体地,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为一卡槽,用以与外部装置(未图示)崁合,以防止防水线缆结构1脱离所述外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固定件40包括多个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如图3、图5A及图6A所示),其形成在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的相对二侧,并延绕装置固定件40的轮廓设置,且突出于装置固定件40的表面,用以与所述外部装置过盈配合,防止水从装置固定件40渗入所述外部装置内部。需要注意的是,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可为具有挠性的材料所制,并可利用射出成型技术一体形成装置固定件40及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但本申请并不以此成型技术为限。
续请参阅图1至图6A,插座线缆组合20设置于所述线缆10的第一端101,并包括电路板21、插座连接器22、内模23、前壳体24及外模25。如图5A及图6A所示,电路板21的一侧连接线缆10的第一端101,另一侧连接插座连接器2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1包括线缆焊接部211与连接器焊接部21。连接器焊接部212与线缆焊接部211分别设置于电路板21的相对二侧。较佳地,插座连接器22焊接于所述连接器焊接部212,且线缆10的第一端101焊接于线缆焊接部211,使线缆10传输的信后通过电路板21及插座连接器22传输到对接器件(未图示)。
如图4、图5A及图6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22可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并包括插座连接器开口221,但本申请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22并不以USB介面为限,可依据实际设计需求决定。
续请参阅图1至图6A,外模25包覆内模23、前壳体24、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内模23包覆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较佳地,内模23可通过射出成型技术包覆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在此实施例中,内模23的后端部相邻线缆10的第一端101,内模23的前端部相邻插座连接器开口221,且所述前端部的外周面内缩形成梯部234(如图3及图4所示)。如图5A及图6A所示,前壳体24组设于内模23的一侧,并包括前壳体收容腔241。具体地,前壳体24组设在内模23内缩的梯部234上,且前壳体收容腔241位在插座连接器开口221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5A所示,前壳体24包括前壳体固定部243,且内模23包括内模卡合部233。较佳地,前壳体固定部243为卡槽,内模卡合部233为突出的卡件,且前壳体固定部243扣合内模卡合部233,以固定前壳体24于内模23上。在此实施例中,如图5A及图6A所示,前壳体24包括前壳体突出部242,其设置于前壳体收容腔241远离插座连接器22的一侧,并与内模23的前端部保持一间距。具体地,前壳体突出部242沿着前壳体24的内周面设置,并朝前壳体收容腔241内突起,以缩小前壳体收容腔241的对外连接开口的口径大小。
请参阅图7至图10A,图7为图1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之对接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俯视示意图,图9A为图9的9A-9A线段的剖面图,图10为图8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侧向示意图及图10A为图10的10A-10A线段的剖面图。如图8、图9A及图10A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后,插头线缆组合50的插头线缆连接器52电性连接于插座线缆组合20的插座连接器22。特别说明的是,前壳体收容腔241与插头线缆组合50的插头防水圈51在对接后产生过盈配合;换句话说,前壳体24借由过盈配合的设计可以紧密地包覆插头线缆组合50,使外界粉尘或水气不会进入前壳体收容腔241内,从而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在此实施例中,如图9A及图10A所示,在对接的过程,前壳体突出部242干涉插头防水圈51,用以增加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插头防水圈51脱离所述前壳体收容腔241,进一步提升插座线缆组合20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1至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图11为第二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2A为图12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2A-12A线段的剖面图,图13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侧向示意图,及图13A为图13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3A-13A线段的剖面图。需要注意的是,图11至图13A所示第二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与图1至图10A所示第一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的内模23’及外模25’的构型及本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并不包括前壳体24,其他构件大致相同,其相同构件的部分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1所述,防水线缆结构1’包括线缆10、插座线缆组合20、正极电源端子31、负极电源端子32及装置固定件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的正极电源端子31同样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标签312,且负极电源端子32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标签322,用来清楚且轻易辨识正极电源端子31与负极电源端子32的极性,避免造成误装。此外,如图12及图12A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的装置固定件40包括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及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其中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用以与外部装置(未图示)过盈配合,防止水从装置固定件40渗入所述外部装置内部。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用以与所述外部装置崁合,以防止防水线缆结构1’脱离所述外部装置。
续请参阅图11至图13A,插座线缆组合20设置于所述线缆10的第一端101,并包括电路板21、插座连接器22、内模23’及外模25’。外模25’包覆内模23’、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内模23’包覆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并包括内模收容腔231。特别说明的是,内模收容腔231形成在插座连接器开口221的一侧(如图12A及图13A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外模25’包括外模突出部252,且外模突出部252设置于内模收容腔231的外侧。具体地,外模突出部252沿着外模25’的内周面设置,并朝内模收容腔231的外侧内突起,以缩小对外连接开口的口径大小。
参阅图14至图15A,图14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俯视示意图,图14A为图14的14A-14A线段的剖面图,图15为图11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侧向示意图及图15A为图15的15A-15A线段的剖面图。如图14A及图15A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后,插头线缆组合50的插头线缆连接器52电性连接于插座线缆组合20的插座连接器22。特别说明的是,内模收容腔231与插头线缆组合50的插头防水圈51在对接后产生过盈配合;换句话说,内模23’借由过盈配合的设计可以紧密地包覆插头线缆组合50,使外界粉尘或水气不会进入内模收容腔231内,从而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4A及图15A所示,在对接的过程,外模突出部252干涉插头防水圈51,用以增加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插头防水圈51脱离内模收容腔231,进一步提升插座线缆组合20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6至图1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图16为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7A为图17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7A-17A线段的剖面图,图18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的侧向示意图及图18A为图18的防水线缆结构的18A-18A线段的剖面图。需要注意的是,图16至图18A所示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与第一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的内模23”及外模25”的构型及本实施例的防水线缆结构1”并不包括前壳体24,其他构件大致相同,其相同构件的部分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6所述,防水线缆结构1”包括线缆10、插座线缆组合20、正极电源端子31、负极电源端子32及装置固定件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及图17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的正极电源端子31同样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标签312,且负极电源端子32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标签322,用来清楚且轻易辨识正极电源端子31与负极电源端子32的极性,避免造成误装。此外,如图17及图17A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的装置固定件40包括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及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其中装置固定件防水圈41用以与外部装置(未图示)过盈配合,防止水从装置固定件40渗入所述外部装置内部。装置固定件卡合部43用以与所述外部装置崁合,以防止防水线缆结构1”脱离所述外部装置。
续请参阅图16至图18A,插座线缆组合20设置于所述线缆10的第一端101,并包括电路板21、插座连接器22、内模23”及外模25”。外模25”包覆内模23”、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且外模25”包括外模收容腔251。内模23”包覆插座连接器22及电路板21。特别说明的是,外模收容腔251形成在插座连接器开口221的一侧(如图17A及图18A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外模25”包括外模突出部252,且外模突出部252设置于外模收容腔251的外侧。具体地,外模突出部252沿着外模25”的内周面设置,并朝外模收容腔251内突起,以缩小对外连接开口的口径大小。
参阅图19至图20A,图19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俯视示意图,图19A为图19的19A-19A线段的剖面图,图20为图16的防水线缆结构与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侧向示意图及图20A为图20的20A-20A线段的剖面图。如图19A及图20A所示,防水线缆结构1”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后,插头线缆组合50的插头线缆连接器52电性连接于插座线缆组合20的插座连接器22。特别说明的是,外模收容腔251与插头线缆组合50的插头防水圈51在对接后产生过盈配合;换句话说,外模25”借由过盈配合的设计可以紧密地包覆插头线缆组合50,使外界粉尘或水气不会进入外模收容腔251内,从而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9A及图20A所示,在对接的过程,外模突出部252干涉插头防水圈51,用以增加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插头防水圈51脱离外模收容腔251,进一步提升插座线缆组合20与插头线缆组合50对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组件的组合较佳地形成上述多个实施例,但不应将此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组件还可以有更多组合方式,不限于上述多个实施例。
以上所述是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所述技术者能暸解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故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之技术思想所完成之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含在以下所述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20)

1.一种防水线缆结构,用以对接插头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插座线缆组合,设置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
正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
负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以及
装置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线缆上;
其中所述插座线缆组合包括:
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
插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包括插座连接器开口;
内模,包覆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
前壳体,组设于所述内模的一侧,并包括前壳体收容腔,且所述前壳体收容腔位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并且所述前壳体收容腔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以及
外模,包覆所述内模、所述前壳体、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且所述装置固定件位于所述外模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所述负极电源端子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线缆焊接部与连接器焊接部,所述连接器焊接部与所述线缆焊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二侧,其中所述插座连接器焊接于所述连接器焊接部,且所述线缆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线缆焊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壳体突出部,且所述前壳体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前壳体收容腔远离所述插座连接器的一侧,用以增加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所述插头防水圈脱离所述前壳体收容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壳体固定部,且所述内模包括内模卡合部,并且所述前壳体固定部扣合所述内模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固定件包括装置固定件卡合部,用以与外部装置崁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固定件包括装置固定件防水圈,用以与外部装置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且所述负极电源端子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具有不同于所述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的尺寸或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标签,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线缆靠近所述正极电源端子的一侧,且所述负极电源端子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标签,所述负极电源端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线缆靠近所述负极电源端子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两个导体,且每一所述导体的外侧设有绝缘层,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设有外被,其中所述线缆具有长圆形的剖面。
10.一种防水线缆结构,用以对接插头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插座线缆组合,设置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
正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
负极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以及
装置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线缆上;
其中所述插座线缆组合包括:
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线缆的第一端;
插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包括插座连接器开口;
内模,包覆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以及
外模,包覆所述内模、所述插座连接器及所述电路板,且所述装置固定件位于所述外模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所述负极电源端子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线缆焊接部与连接器焊接部,所述连接器焊接部与所述线缆焊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二侧,其中所述插座连接器焊接于所述连接器焊接部,且所述线缆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线缆焊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包括内模收容腔,且所述内模收容腔位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并且所述内模收容腔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外模突出部,且所述外模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内模收容腔的外侧,用以增加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所述插头防水圈脱离所述内模收容腔。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固定件包括装置固定件卡合部,用以与外部装置崁合。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固定件包括装置固定件防水圈,用以与外部装置过盈配合。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且所述负极电源端子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接触部具有不同于所述负极电源端子接触部的尺寸或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电源端子标签,所述正极电源端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线缆靠近所述正极电源端子的一侧,且所述负极电源端子包括负极电源端子标签,所述负极电源端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线缆靠近所述负极电源端子的一侧。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两个导体,且每一所述导体的外侧设有绝缘层,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设有外被,其中所述线缆具有长圆形的剖面。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外模收容腔,所述外模收容腔位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开口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的插头防水圈产生过盈配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水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外模突出部,且所述外模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外模收容腔的外侧,用以增加与所述插头线缆组合对接后的拔出力,以避免所述插头防水圈脱离所述外模收容腔。
CN202323152768.4U 2023-11-21 2023-11-21 防水线缆结构 Active CN221201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52768.4U CN221201625U (zh) 2023-11-21 2023-11-21 防水线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52768.4U CN221201625U (zh) 2023-11-21 2023-11-21 防水线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01625U true CN221201625U (zh) 2024-06-21

Family

ID=9152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52768.4U Active CN221201625U (zh) 2023-11-21 2023-11-21 防水线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01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2249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US7753689B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right angle cover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107069309A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CN108281834B (zh)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器
CN206498000U (zh) 一种板式电源连接器
CN221201625U (zh) 防水线缆结构
CN210404181U (zh) 电连接器
CN217607110U (zh) 一种连接器密封结构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0201099U (zh) 混合型电连接器
CN208690616U (zh) 电连接器
CN215681062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0404183U (zh) 电连接器
CN110854616A (zh)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
CN220569945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18070358U (zh) 防水连接器模块及其防水连接器
CN221201616U (zh) 磁吸公头连接器
CN217882076U (zh) 一种导线插接端子
CN219267962U (zh) 一种线对板插座90度连接器
CN217281486U (zh) 一种新型接地插座连接器
CN216055412U (zh) 新型usb防水连接器
CN220209394U (zh) 插头连接器线缆组合、插座连接器线缆组合及连接器组合
CN212725670U (zh) 一种拥有一体式折弯端子的多芯弯头连接器
CN219760066U (zh) 一种高防水航空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