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47001U -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47001U
CN221147001U CN202322673177.5U CN202322673177U CN221147001U CN 221147001 U CN221147001 U CN 221147001U CN 202322673177 U CN202322673177 U CN 202322673177U CN 221147001 U CN221147001 U CN 221147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humidifying
air outlet
duc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31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中祥
马逸心
郑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ngm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haoxing Moche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ngm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haoxing Moche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ngm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haoxing Moche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ngm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31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47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47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47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包括烘房、机体和设于机体内的热交换器、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一除湿部件;热交换器内具有交叉布置且被换热片所隔开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与烘房的送风口连通,出风风道与烘房的出风口连通;第一加热部件设置在进风风道与送风口之间,第一除湿部件设置在出风风道的出口端;机体上还设有与进风风道连通的新风入口和与第一加热部件连通的排风口,在进风风道的进口端与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之间还设有回风风道。能实现湿度低而稳定的送风,可满足稳定烘干量的需求,而且烘干后物料的含水率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品、农副产品等的除湿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干燥除湿是许多工业生产、食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工序,如鱼类、鲜虾等海鲜类烘干,传统是利用一空旷场地进行自然地晾干,当数量较多时,需要占用很大的晾晒场地,而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进行晾晒。
目前工厂一般会使用除湿烘干机进行批量式烘干。现有的除湿烘干机用送风机构一般包括箱体或烘房、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压缩机安装在箱体或烘房的一侧,箱体或烘房内部具有烘干腔且箱体或烘房的进风口在箱体或烘房的底部或侧面下方,烘干腔内设有放置若干上下层叠布置的用于放置待烘干物品的带有通孔的托盘,待烘干物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整个除湿烘干机用送风机构的工作过程是空气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变热后由箱体底部的进风口向上依次穿过托盘上的网孔,利用热气与待烘干物品进行热交换以将待烘干物品中的水分蒸发,从而达到除湿干燥的目的,之后与待烘干物品发生热交换后的空气由箱体上方或顶部的出风口排出并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排出。这种结构的除湿烘干机,新风进入到烘干腔内前只与冷凝器发生了热交换,风的湿度还是比较高,导致烘干腔内的待烘干物品烘干后的含水率还是比较高,也即烘干能力有待进一步改进提升。另外,从烘干腔内排出去的风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除湿后就直接排出,排出的风还有余热,直接排出便会造成热量的浪费,或者如果排出的风的湿度低于新风的话,直接排出而不加以利用的话,而直接利用外界湿度更高的空气,这对于烘干效率的提升不利。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除湿烘干机用送风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烘干装置,所述的除湿烘干机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具有烘干腔和与所述烘干腔连通的送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的循环送风机构包括机体和设于所述机体内的热交换器、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一除湿部件;
所述热交换器内具有交叉布置且被换热片所隔开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烘房的送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烘房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除湿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端;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连通的新风入口和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连通的排风口,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之间还设有回风风道。
优选地,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还设有用于对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到所述进风风道内的风进行除湿及对由所述回风风道进入到所述进风风道内的风进行再次除湿的第二除湿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除湿部件为表面式冷却器。
优选地,所述机体内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分为用于安装所述热交换器、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一除湿部件的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与所述排风口的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之间设有第三腔体,在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还设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开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形成所述回风风道。
优选地,在所述回风口处设有用于在经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出风端出来的风的湿度大于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风的湿度时打开所述回风口以连通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出口端与所述回风风道的电动调节阀。
优选地,在所述排风口上设有用于在所述电动调节阀打开时关闭且在所述电动调节阀关闭时打开的止回阀。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后方的第二加热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除湿部件成夹角布置且进风端分别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端连通,至少两个第一除湿部件的出风端均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出风端还设有排风机。
优选地,在所述烘房的送风口处还设有送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通过热交换器、第一除湿部件、第一加热部件和回风风道的合理组合布局,能实现湿度低而稳定的送风,可满足稳定烘干量的需求,而且烘干后物料的含水率更低,烘干后含水率可以达到5%甚至更低。在经第一除湿部件排出的风湿度低于新风湿度时自动实现回风循环利用,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烘干装置(未示出烘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2、热交换器;3、第一加热部件;4、第一除湿部件;5、第二除湿部件;6、电动调节阀;7、止回阀;8、第二加热部件;9、送风机;10、排风机;11、压缩机;12、控制箱;13、新风入口;14、排风口;15、送风口;16、出风口;17、第一腔体;18、第二腔体;19、第三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具体的,参见图1,包括烘房(未示出)、机体1、热交换器2、第一加热部件3、第一除湿部件4。热交换器2、第一加热部件3、第一除湿部件4均设置在机体1内。机体1上设有用于向烘房内送入热风的送风口15、连接热交换器2的进口端与外界以用于将外界的空气送入到烘房内的新风入口13以及连通外界与出风风道的出口端的用于将烘房内排出的风除湿降温后排出的排风口14。其中热交换器2内具有两个风道,其中一个是进风风道(未图示)、另一个是出风风道(未图示),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交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为两者垂直)且不相通比如通过换热片隔开(热交换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描述和限定,为现有市面上的热交换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晓并实现)。更具体的,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烘房的送风口15相连通且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新风入口13及回风风道相连通,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与烘房的出风口16连通且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排风口14及回风风道相连通。第一加热部件3设置在热交换器2的出风端与烘房的送风口15之间,以将经过热交换器2后的风加热后形成高温热风送入到烘房内。第一除湿部件4设置在热交换器2的出风端,更具体的为设于热交换器2的出风端与排风口14及回风风道之间,用于将烘房内排出的湿热的高温风经过热交换器2一次降温后再进行除湿和二次降温,以便后续排出或者通过回风风道再循环进入到烘房内再次利用。具体的,当冬季寒冷天气且空气湿度比较低时,经第一除湿部件4排出的风后可以直接通过机体1上的排风口14排出不再循环利用,当夏季炎热天气且湿度较大时或者当经过第一除湿部件4除湿后的风的湿度比外界空气的湿度要低时(可以通过设置湿度检测装置来控制回风风道和排风口14的开闭,此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晓并实现,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此时回风风道会打开,经第一除湿部件4除湿后的风经回风风道再次通过热交换器2的进风风道后再经第一加热部件3加热后循环进入到烘房内再次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热交换器2,且热交换器2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分别与烘房的送风口15和出风口16连通,并在热交换器2的进风风道与烘房的送风口15之间设置第一加热部件3,在热交换器2的出风风道设置第一除湿部件4,第一除湿部件4的出风端与机体1的排风口14和回风风道连通,当烘房刚开始工作时,外界的空气通过新风入口13进入到热交换器2的进风风道内并经过第一加热部件3加热形成高温干热风进入到烘房内对待烘干物品进行加热烘干,烘房内的风因与待烘干物品发生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湿热风,高温湿热风通过烘房的出风口16后进入到热交换器2的出风风道内,此时进风风道内的新风与出风风道内的高温湿热风因温度差会发生热交互,出风风道内的高温湿热风会降温变成中低温湿风,而进风风道内的新风会升温变成中温干热风,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热交换器2对新风进行预热,预热后的中温干热风经过第一加热部件3加热后升温变成高温干热风进入到烘房内,而出风风道的出风端的中低温湿风经过第一除湿部件4后进行除湿后变成湿度较低的低温风,当低温风的湿度大于新风入口13的新风的湿度时便直接通过排风口14排出,如果低温风的湿度低于新风入口13的新风的湿度时便通过回风风道再次进入到热交换器2的进风风道内再次与出风风道内的高温湿热风进行热交换一次升温后再经第一加热部件3进行二次升温进入到烘房内,此时,因回风风道内的风的湿度比新风低,使得最终进入到烘房内的高温干热风的湿度更低,能够进一步提升待烘干物品的烘干速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待烘干物品烘干时的含水率,也即能够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而且风实现循环利用,送风口15处的送风装置可以不需工作,直接通过回风风道与进风风道内的压差将风送入到烘房内,有利于降低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进风风道的进口端还设有用于对由新风入口13进入到进风风道内的风进行除湿及对由回风风道进入到进风风道内的风进行再次除湿的第二除湿部件5。通过设置第二除湿部件5对新风入口13的空气进行除湿降低新风的湿度后进入到热交换器2中进行一次升温,再经过第一加热部件3进行加热形成高温干热风,使得进入到烘房中的热风的湿度更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待烘干物品的烘干速率,也有利于降低待烘干物品的最终的含水率,进一步提高了烘干效果。优选地,对于第二除湿部件5而言,为现有市面上常规的可以进行除湿的表冷器(也即表面式冷却器)。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第二除湿部件5还可以为市面上其他的可以用于空气除湿的设备比如蒸发器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因热交换器2、第一加热部件3、第一除湿部件4、第二除湿部件5等均安装在机体1内,为了合理布局机体1的内部空间,如图1所示,机体1内部具有内腔,内腔分为用于安装热交换器2、第一加热部件3和第一除湿部件4的第一腔体17、连通第一加热部件3的出风端与排风口14的用于排出或将经第一除湿部件4除湿后的空气引入到回风口的第二腔体18,也即第二腔体18构成排风风道,在第二腔体18与进风风道的进口端之间设有第三腔体19,在第二腔体18与第三腔体19之间还设有一个隔板(未标示),隔板上开有回风口(未标示),回风口与进风风道的进口端形成回风风道,也即第三腔体19构成回风风道。第二除湿部件5也安装在第一腔体17内且位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腔体17的左侧,热交换器2设置在第一腔体17的中间位置,第一加热部件3设置在第一腔体17的右侧,第一除湿部件4设置在第一腔体17的上侧。也即第二除湿部件5、热交换器2、第一加热部件3沿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由左到右依次设置,热交换器2和第一除湿部件4沿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由下而上布置,也就是说,进风风道的风流向沿如图1所示的水平向右的箭头方向,出风风道的风流向沿如图1所示的竖直向上的箭头方向。第二腔体18设置在第一腔体17的上方且排风口14设置在第二腔体18的上方,第三腔体19也即回风风道设置在第一腔体17的左侧且新风入口13设置在第三腔体19的左侧。也就是说,新风入口13设置在回风风道的一侧且与热交换器2左侧的进口端或者热交换器2左侧的进口道设置的第二除湿部件5的进风端相通,如此设计,在回风口被打通,使得回风风道与第一除湿部件4的出风端及第二除湿部件5的进风端或热交换器2的进风端连通后,因回风风道内风压力的存在,使得新风入口13虽然是打开状态,但是无法向热交换器2的进风风道或第二除湿部件5的进风端输入新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在第一除湿部件4的出风端排出的风的湿度低于外界空气也即新风入口13进入的新风的湿度自动打开回风风道时,在第二腔体18和第三腔体19之间设置的隔板上的回风口处设置一个电动调节阀6。该电动调节阀6为现有市面上常规的电动调节阀6,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做描述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晓并实现,比如包括一个控制阀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第二腔体18中的风的湿度,与外界空气中的湿度进行比对后,由控制箱12的控制器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控制阀的开闭。对于上述描述中的控制器比对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排风风道内的湿度与新风的湿度比对的原理以及后续根据比对结果控制电动调节阀6的开闭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晓并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排风口14上设有止回阀7,止回阀7为单向阀,通过在排风口14设置止回阀7,可以使得在检测到第二腔体18中的风的湿度大于新风的湿度电动调节阀6关闭,止回阀7在排风风道内气压作用下被动打开;相反,在检测到第二腔体18中的风的湿度低于新风的湿度时,电动调节阀6打开,排风风道内气压不足以打开止回阀7,也即止回阀7关闭。也就是说,在电动调节阀6打开时止回阀7关闭,第二腔体18中的风通过回风口进入到回风风道内,且在电动调节阀6关闭时止回阀7是打开的,可以供第二腔体18中的风排出。需要说明的是,电动调节阀6与控制箱12电性连接的。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述的情况是电动调节阀6全开时止回阀7全闭;电动调节阀6全闭时止回阀7全开。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止回阀7的打开角度可以随着电动调节阀6的打开角度自动调整的,也即调动调节阀6在打开一定角度(非全开也非全闭)时,止回阀7也可以是打开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刚开始时,因出风风道中没有高温湿热风,新风通过热交换器2后只经过第一加热部件3进行一次加热,可能存在进入到烘房的风的温度不够,此时,在第一加热部件3的出风端后方设置第二加热部件8,利用第二加热部件8对第一加热部件3的出风端的风进行二次加热,使得进入烘房内的热风温度达到设定的要求。优选地,第一加热部件3为现有市面上的与压缩机11连接的冷凝器,第二加热部件8为现有市面上常规的电加热装置比如电热管等。也就是说,采用冷凝器的蒸汽对新风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且热量传递稳定,电加热方式因操作且安装简便,但是加热效率较低,作为辅助加热使用,可以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确保成本不会太高。
优选的,第一除湿元件为现有市面上常规的与压缩机11连接的蒸发器。也就是说采用压缩机11、蒸发器、冷凝器构成的空调***,实现进风的加热升温和出风的除湿降温,结构简单且技术比较成熟,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对于蒸发器和冷凝器内的制冷剂以及实现加热和除湿的原理不做描述和限定,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晓并实现。如图1所示,在机体1的右侧位于第一加热部件3的上方还设有一个腔体(该腔体描述为第四腔体),压缩机11安装在第四腔体内,同时在第四腔体内还设有控制箱12,压缩机11、第一除湿部件4、第一加热部件3、第二加热部件8、电动调节阀6均与控制箱12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第一除湿部件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除湿部件4成夹角布置且进风端分别与出风风道的出风端连通,至少两个第一除湿部件4的出风端均与第二腔体18连通。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一除湿部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除湿部件4成V字型安装在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也就是说,出风风道内的高温湿热风经热交换器2一次换热降温后分成两股风流分别利用两个第一除湿部件4进行除湿降温,每股风流相比出风风道内的风流要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高温湿热风在蒸发器内的热交换,从而提高除湿效率。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第一除湿部件4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量比如三个、四个等等,具体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第一除湿部件4的出风端还设有排风机10,也就是说,排风机10设置在第二腔体18内,通过在第一除湿部件4的出风端设置排风机10,可以提高风在第二腔体18中的流动速率,有利于风排出或者进入到回风风道内,提高工作效率。在烘房的送风口15处还设有送风机9,通过送风机9的设置,为通过新风入口13向烘房内送入热风提供动力,使得新风能够及时送入到烘房内,保证烘房内热气流动,提高烘干效率。对于排风机10和送风机9而言,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做描述和限定,为现有市面上常规的排风机10和送风机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烘干装置,通过上述结构的合理组合布局,能实现湿度低而稳定的送风,可满足稳定烘干量的需求,而且烘干后物料的含水率更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烘干后含水率在10%左右,本实用新型烘干后含水率可以达到5%甚至更低。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9)

1.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具有烘干腔和与所述烘干腔连通的送风口及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体和设于所述机体内的热交换器、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一除湿部件;
所述热交换器内具有交叉布置且被换热片所隔开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烘房的送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烘房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除湿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端;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连通的新风入口和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连通的排风口,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之间还设有回风风道;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还设有用于对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到所述进风风道内的风进行除湿及对由所述回风风道进入到所述进风风道内的风进行再次除湿的第二除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湿部件为表面式冷却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分为用于安装所述热交换器、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一除湿部件的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与所述排风口的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之间设有第三腔体,在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还设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开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端形成所述回风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风口处设有用于在经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出风端出来的风的湿度大于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风的湿度时打开所述回风口以连通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出口端与所述回风风道的电动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口上设有用于在所述电动调节阀打开时关闭且在所述电动调节阀关闭时打开的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出风端后方的第二加热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为冷凝器,所述第一除湿部件为蒸发器,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为电加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除湿部件成夹角布置且进风端分别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端连通,至少两个第一除湿部件的出风端均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除湿部件的出风端还设有排风机,在所述烘房的送风口处还设有送风机。
CN202322673177.5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Active CN221147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177.5U CN2211470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177.5U CN2211470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47001U true CN221147001U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1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3177.5U Active CN2211470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47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5411B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烘干装置
CN20197401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脱水烘干设备
CN110360814A (zh) 一体式双循环***烘干房
CN109405525B (zh) 一种自调式除湿烘干热泵***
CN104482748B (zh) 一种具有复合工作模式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CN105352073A (zh) 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7289767A (zh) 一种隧道式多级串联热泵干燥***
CN207674830U (zh) 一种闭循环热泵烘干除湿***
CN20204104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蒸汽加热烘干设备
CN107246767A (zh) 一种部分空气除湿干燥分体式热泵干燥***
CN20853653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热风循环空气能热泵烘干机
CN221147001U (zh) 一种除湿烘干装置
CN208998446U (zh) 带重力式热管热回收的闭式循环柜式一体热泵烘干箱
CN204063373U (zh) 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CN107355920B (zh) 一种能量回收型智能全新风处理机组
CN104807314A (zh) 一种箱式换向通风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13020576U (zh) 一种闭环除湿式平流送风烘房***
CN209431835U (zh) 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
CN212431541U (zh) 一种智能化多层汽电双用烘干设备
CN107328221A (zh) 空气余能回收热泵干燥***
CN207849906U (zh) 一种一体式热泵烘干机
CN205002538U (zh) 一体式余热回收烘干装置
CN208998433U (zh) 一种整体式带热管热回收的除湿热泵烘干设备
CN211451585U (zh) 一种加热及排除湿功能一体化烘干房
CN211129713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烘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