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45208U - 差速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差速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45208U
CN221145208U CN202322923319.9U CN202322923319U CN221145208U CN 221145208 U CN221145208 U CN 221145208U CN 202322923319 U CN202322923319 U CN 202322923319U CN 221145208 U CN221145208 U CN 221145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friction sleeve
sleeve body
vehic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233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清
徐进金
廖涛
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233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45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45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45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和车辆,所述差速器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行星齿轮;两个输出轴,两个所述输出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壳体且分别用于与左车轮和右车轮连接,所述输出轴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半轴齿轮;摩擦套体,所述摩擦套体设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壳体之间,且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和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通过摩擦套体能够减少车辆打滑问题的发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且不需反复拆卸,便捷性较好,同时摩擦套体的材料要求和结构要求较低,不易损耗,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

Description

差速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车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差速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辆发展日新月异,电驱***构型也逐渐多元化。作为电驱***的关键部件,减速器和差速器对纯电车操纵稳定性、可靠性、动力性及经济性都有一定的贡献。车辆得以普及离不开差速器,差速器解决了车辆转弯时需要两侧车轮转速不一致的问题,车辆常用的差速器是锥齿轮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器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可实现左右半轴的差速。
但是,当车辆遇到附着条件较差的路面时或者在车辆一侧车轮不着力的情况下,车轮空转使车辆原地打滑,无法正常行驶。并且,车辆打滑时差速器的旋转速度较高,易于使减速器和差速器的结合面发生烧蚀,造成减速器和差速器非正常磨损,使减速器和差速器的可靠性变差。
而相关技术中,用于减少车辆打滑问题发生的器件如差速锁需停车才能进行安装,便捷性较差,且不易操作,又如托森差速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又如摩擦片式限滑差速器的摩擦片为易耗品,在损耗后需要更换,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能够减少车辆打滑问题的发生,且不需人工辅助操作,便捷性较好,同时结构简单,不易损耗,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差速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行星齿轮;两个输出轴,两个所述输出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壳体且分别用于与左车轮和右车轮连接,所述输出轴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半轴齿轮;摩擦套体,所述摩擦套体设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壳体之间,且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和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通过摩擦套体能够减少车辆打滑问题的发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且不需反复拆卸,便捷性较好,同时摩擦套体的材料要求和结构要求较低,不易损耗,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差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孔,所述摩擦套体沿靠近所述行星齿轮的方向***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相抵,所述摩擦套体的外周面包括锥面且外径沿靠近所述行星齿轮的方向递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差速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摩擦套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用于向所述摩擦套体施加朝向所述行星齿轮的弹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摩擦套体包括:套体,所述套体***所述安装孔内;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套体的周沿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翻边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差速器还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且抵接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摩擦套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摩擦套体设于所述输出轴,且所述摩擦套体构造成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等于预设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半轴齿轮沿轴向背向所述行星齿轮的端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止推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轴包括:轴体和输出法兰,所述输出法兰套设于所述轴体且与所述半轴齿轮连接;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轴体的端部连接且与所述半轴齿轮背向所述止推垫片的端部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行星齿轮为两个且垂直于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差速器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两个所述输出轴之间,两个所述行星齿轮安装于所述连接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速器和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减速器和差速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框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差速器100;减速器200;从动齿轮210;
壳体10;安装孔11;
行星齿轮20;
输出轴30;轴体31;半轴齿轮32;锁紧件33;输出法兰220;
摩擦套体40;套体41;外翻边42;
弹性件50;环形板60;连接轴70;止推垫片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
参照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0、行星齿轮20、两个输出轴30和和两个半轴齿轮32。
具体而言,壳体10用于与动力输入齿轮连接,如与减速器200的从动齿轮210连接。行星齿轮2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两个输出轴30可转动地穿设于壳体10且分别用于与左车轮和右车轮连接,输出轴30设有与行星齿轮20啮合的半轴齿轮32。
在车辆沿直线行驶时,动力输入齿轮带动差速器100的壳体10旋转,而后壳体10驱动两个行星齿轮20公转,两个半轴齿轮32在行星齿轮20的夹持下同速同向旋转,两个输出轴30与两个半轴齿轮32同步旋转并带动两侧车轮旋转,此时,行星齿轮20只公转而不自转,左车轮与右车轮的转速等于从动齿轮210的转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在车辆沿前后方向行驶时,减速器200的从动齿轮210带动壳体10绕左右方向转动,而后壳体10驱动两个行星齿轮20绕左右方向公转,两个半轴齿轮32绕左右方向与壳体10同速旋转,两个输出轴30与两个半轴齿轮32同步旋转,使左车轮与右车轮沿前后方向同速行进,实现车辆的直线行驶。
在车辆转弯时,行星齿轮20在公转的同时产生了自转,造成一侧半轴齿轮32的转速增加,而另一侧半轴齿轮32的转速降低,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实现车辆的转弯。值得注意的是,一侧车轮增加的转速等于另一侧车轮减少的转速,差速器100能够对两侧车轮的转速进行相对调节以适应车辆的直行或转弯等。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在车辆向左转弯时,行星齿轮20在绕左右方向公转的同时也发生了自转,车辆右侧半轴齿轮32的转速增大且车辆左侧半轴齿轮32的转速减小,实现车辆的左向转弯。
若将左车轮与右车轮支起,使车轮离地,沿某方向转动其中一侧的车轮则另一侧的车轮沿反方向同速转动,此时差速器100内的行星齿轮20只自转,不公转,两侧半轴齿轮32以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带动两侧车轮反向同速旋转,利于对车辆进行保养等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还可以包括摩擦套体40。摩擦套体40设于输出轴30与壳体10之间,摩擦套体40与输出轴30的外周面接触配合,且摩擦套体40与壳体10的内周面接触配合。
车辆遇到附着条件较差的路面时或者在车辆一侧车轮不着力的情况下,行星齿轮20在公转的同时产生了自转,形成了附加力矩,附加力矩较小时,两侧车轮的转速依然保持相等,转速不变。
具体地,力矩由行星齿轮20传递给半轴齿轮32,使半轴齿轮32旋转进而带动输出轴30旋转。由于输出轴30与壳体10之间设有摩擦套体40,摩擦套体40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促使输出轴30旋转的附加力矩小于摩擦力时,输出轴30与壳体10保持速度同步,使左车轮与右车轮的输出转速均与壳体10保持一致,减小了车轮发生空转的可能性,进而减少车辆打滑问题的发生,利于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降低行驶危险程度,有效加强了车轮的行驶安全性。且利于降低减速器200和差速器100的结合面的烧灼程度,延长减速器200和差速器100的使用寿命,加强减速器200和差速器100的可靠性。
在车辆转弯时,输出轴30旋转的附加力矩大于摩擦套体40提供的摩擦力;在车辆沿直线行驶时,输出轴30与壳体10同速转动,摩擦套体40不发挥作用,利于减小摩擦套体40对车辆正常转弯或直行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摩擦套体40始终设于壳体10内,不需反复对摩擦套体40进行人工拆卸,便捷性较好。且摩擦套体40设于输出轴30与壳体10之间,仅用于提供摩擦副,材料要求和结构要求较低,易于实现,可靠性较好,不易耗损,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套体40为锡青铜摩擦环,耐蚀性、耐磨性较好,结构简单,不易损坏。
摩擦套体40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摩擦套体40为两个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摩擦套体40分别与两个输出轴30配合,缓解车辆打滑的效果较好且数量较少,减少了使用的零部件数量,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通过摩擦套体40能够减少车辆打滑问题的发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且不需反复拆卸,便捷性较好,同时摩擦套体40的材料要求和结构要求较低,不易损耗,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壳体10设有安装孔11,摩擦套体40沿靠近行星齿轮20的方向***安装孔11内且与安装孔11的内周面相抵。则通过安装孔11能够较方便地实现摩擦套体40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对摩擦套体40进行更换。且摩擦套体40与安装孔11的内周面抵接,使摩擦套体40与壳体10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差速器100工作过程中摩擦套体40不易发生松动,缓解车辆打滑的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摩擦套体40的外周面包括锥面且外径沿靠近行星齿轮20的方向递减,安装孔11的内周面包括锥面且沿靠近行星齿轮20的方向递增。摩擦套体40的锥面与安装孔11的锥面相配合,便于沿锥面将摩擦套体40***安装孔11,使摩擦套体40的锥面与安装孔11的锥面压紧,进一步加强摩擦套体40与壳体10的抵接紧密性,使摩擦套体40的安装更加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差速器100还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连接于摩擦套体40和输出轴30之间,且用于向摩擦套体40施加朝向行星齿轮20的弹力,使摩擦套体40与安装孔11的内周面始终压紧,减小摩擦套体40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晃动,使摩擦套体40的工作更加可靠。
弹性件50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的零部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弹性件50为弹簧且弹簧设于摩擦套体40背向行星齿轮20的一侧,同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弹簧能够向摩擦套体40施加朝向行星齿轮20的弹力,以将摩擦套体40压向安装孔11,使摩擦套体40与安装孔11的内周面压紧,进一步加强摩擦套体40的工作可靠性。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50为弹簧且弹簧设于摩擦套体40靠近行星齿轮20的一侧,同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则弹簧能够向摩擦套体40施加朝向行星齿轮20的弹力,使摩擦套体40与安装孔11的内周面压紧,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摩擦套体40包括套体41和外翻边42。套体41***安装孔11内且用于与安装孔11的内周面实现抵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套体41的外周面包括锥面。外翻边42与套体41的周沿连接,弹性件50与外翻边42相抵,则弹性件50对外翻边42施加的弹力更加均匀且稳定,使摩擦套体40朝向行星齿轮20方向的压紧力更加可靠,摩擦套体40与安装孔11的抵接更加稳定,进一步加强摩擦套体40缓解车辆打滑的可靠性。
在包括弹性件50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差速器100还包括环形板60,环形板60套设于输出轴30且抵接于弹性件50和摩擦套体40之间。则弹性件50通过环形板60对摩擦套体40施加弹力,环形板60使弹性件50施加的弹力能够更均匀地对摩擦套体40发生作用,使摩擦套体40朝向行星齿轮20方向的压紧力更加稳定且可靠,摩擦套体40与安装孔11的抵接更加紧密,进一步加强摩擦套体40缓解车辆打滑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套体40设于输出轴30,则摩擦套体40能够与输出轴30一同安装于壳体10,安装方式较为简单。且摩擦套体40构造成与壳体1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等于预设值,预设值可以为车辆转弯、车辆行驶于不平路面、车辆两侧车轮气压不同等情况下半轴齿轮32旋转的附加力矩值。当车辆转弯时,行星齿轮20传递给半轴齿轮32的附加力矩达到预设值,预设值大于摩擦套体40提供的摩擦力,因此车辆能够正常转弯,利于减小摩擦套体40对车辆正常转弯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其中,预设值可以根据车辆转弯等实际工况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半轴齿轮32沿轴向背向行星齿轮20的端面与壳体10之间设有止推垫片80,能够减小半轴齿轮32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晃动,以提高半轴齿轮32的轴向稳定性,使半轴齿轮32与行星齿轮20的啮合更加可靠。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星齿轮20背向半轴齿轮32的端面与壳体10之间设有止推垫片80,能够减小行星齿轮20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晃动,以提高行星齿轮20的轴向稳定性,利于进一步加强半轴齿轮32与行星齿轮20啮合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输出轴30包括轴体31和输出法兰220,输出法兰220套设于轴体31,能够对轴体31进行轴向定位,利于减少轴承座等定位零部件的使用,使对轴体31的轴向定位更加简便,进一步加强差速器100的经济性。输出法兰220与半轴齿轮32连接,能够通过输出法兰220实现半轴齿轮32与轴体31的连接,使输出轴30与半轴齿轮32同步转动,提高差速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输出轴30还包括锁紧件33,锁紧件33与轴体31的端部连接且与半轴齿轮32背向止推垫片80的端部抵接,利于使半轴齿轮32与输出法兰220锁紧,减小半轴齿轮32与输出轴30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加强半轴齿轮32与输出轴30运动的同步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两个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行星齿轮20为两个且垂直于左右方向排布。其中,左右方向可以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也可以为与车辆的宽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右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则两个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行星齿轮20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排布,使差速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差速器100还包括连接轴70,连接轴70安装于壳体10且位于两个输出轴30之间,两个行星齿轮20安装于连接轴70,连接轴70用于连接行星齿轮20与壳体10。两个行星齿轮20安装于一个连接轴70,利于使两个行星齿轮20的转动更加同步,差速调节更加可靠,且两个行星齿轮20仅通过一个连接轴70与壳体10连接,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差速器10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差速器100开始工作时,动力输入齿轮驱动差速器100的壳体10旋转,壳体10带动连接轴70转动,连接轴70带动行星齿轮20发生公转,实现行星齿轮20与壳体10的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70上铣有平面如凹槽以过油,使行星齿轮20和连接轴70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条件,利于降低行星齿轮20与连接轴70连接处的磨损,延长行星齿轮20与连接轴70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差速器100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摩擦套体40能够减少车辆打滑问题的发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且不需反复拆卸,便捷性较好,同时摩擦套体40的材料要求和结构要求较低,不易损耗,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和车辆,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差速器100,用于车辆。车辆包括电机、减速器200和差速器100,减速器200包括从动齿轮210和齿轴***,差速器100包括壳体10、两个输出轴30、两个半轴齿轮32、两个行星齿轮20、一个连接轴70、四个止推垫片80、两个摩擦套体40、两个环形板60和两个弹性件50。
电机输出端向减速器200输入驱动力,并通过齿轴***将驱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210。差速器100设于减速器200内,减速器200的从动齿轮210与差速器100的壳体10啮合,利于从动齿轮210将驱动力传递给壳体10。
壳体10包括安装孔11,输出轴30包括轴体31、输出法兰220和锁紧件33,摩擦套体40包括套体41和外翻边42。
如图1-图5所示,图中左右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图中前后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为车辆的高度方向。差速器100为左右对称结构,以右侧为例,如图5。输出轴30可转动地穿设于壳体10,输出轴30左侧与半轴齿轮32连接,输出轴30右侧与右车轮连接(图中未示出)。半轴齿轮32左端与锁紧件33抵接,半轴齿轮32内周面与输出法兰220抵接,半轴齿轮32右端与止推垫片80接触,半轴齿轮32外周面与行星齿轮20啮合。输出法兰220套设于轴体31,输出法兰220右侧与右车轮连接(图中未示出),锁紧件33设于输出法兰220的左端且套设于轴体31。
输出法兰220与壳体10之间设有摩擦套体40,摩擦套体40为锡青铜摩擦环,摩擦套体40包括套体41和外翻边42。套体41的外周面具有锥面,锥面外径从右向左递减,外翻边42设于套体41的右侧且与套体41的周沿连接。壳体10的右侧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内周面具有与套体41相配合的锥面,套体41***安装孔11内,外翻边42位于安装孔11外,便于实现摩擦套体40的安装。
环形板60设于摩擦套体40的右侧并与外翻边42抵接。弹性件50设于环形板60的右侧,且弹性件50的左侧与环形板60抵接,弹性件50的右侧与输出法兰220抵接,弹性件50为弹簧且处于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50通过环形板60向外翻边42施加均匀且稳定的弹力,使套体41分别与输出法兰220和安装孔11压紧,进而使摩擦套体40提供稳定的摩擦力。
差速器100左侧的相关结构上述对称,这里不做赘述。
连接轴70垂直于左右方向安装于壳体10,两个行星齿轮20安装于连接轴70且垂直于左右方向排布,两个行星齿轮20均与两个半轴齿轮32啮合。两个止推垫片80分别设于两个半轴齿轮32背向行星齿轮20的一侧且与壳体10相抵,另外两个止推垫片80分别设于两个行星齿轮20背向半轴齿轮32的一侧且与壳体10相抵。
车辆沿直线行驶时,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轴***将力矩传递给从动齿轮210,而后从动齿轮210带动差速器100的壳体10旋转,壳体10驱动连接轴70旋转,连接轴70驱动行星齿轮20公转,半轴齿轮32在行星齿轮20的夹持下与行星齿轮20同速同向旋转,输出轴30与半轴齿轮32同步旋转,此时行星齿轮20只公转而不自转。半轴齿轮32旋转从而使输出法兰220旋转,输出法兰220旋转以将力矩传递给车轮,从而使车轮旋转,实现车辆的直线行驶
车辆转弯或者两侧车轮存在转速差时,行星齿轮20在公转的同时产生了自转,进而产生附加力矩,附加力矩与车辆转弯的半径为正相关的关系。由于输出法兰220与壳体10之间设有摩擦套体40,且有预压缩的弹性件50通过环形板60向摩擦套体40施加朝向行星齿轮20的弹力,使摩擦套体40与壳体10压紧并产生一定摩擦力。考虑到两侧车轮的旋转半径不一致、左右路面高低不一致等因素,附加力矩小于摩擦力时,两侧车轮的转速保持相等。
附加力矩小于摩擦力时输出轴30与壳体10保持同步转动,此时左车轮与右车轮的输出速度均与壳体10保持一致,即不产生差速。附加力矩大于摩擦力时输出轴30与壳体10发生相对滑动,使一侧输出轴30的转速增加且另一侧输出轴30的转速减小,左车轮与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旋转,此时,一侧车轮增加的转速等于另一侧车轮减小的转速,实现转弯差速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摩擦套体40可以产生一定摩擦力,在附加力矩小于摩擦力时能够使两侧车轮不产生差速,利于在正常路面上使车辆正常运转,减小因路面不平或车轮气压不同等问题而降低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可能,且在遇到泥泞或松软等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时能够缓解车辆打滑问题,及时为未打滑的车轮提供动力,利于摆脱困境。在附加力矩大于摩擦力时能够使两侧车轮产生差速,使车辆能够正常进行转弯操作,提高车辆的行驶可靠性。
因此,摩擦套体40利于满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对于车辆的通过性、动力性、安全性的要求,使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辆遇到打滑路面时由于一侧车轮打滑空转,传统差速器无法传递足够动力给另一侧车轮,致使车轮产生的驱动力不足以推动车辆行驶而造成的困境,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使车辆的行驶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减速器2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行星齿轮(20);
两个输出轴(30),两个所述输出轴(30)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壳体(10)且分别用于与左车轮和右车轮连接,所述输出轴(30)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20)啮合的半轴齿轮(32);
摩擦套体(40),所述摩擦套体(40)设于所述输出轴(30)与所述壳体(10)之间,且与所述输出轴(30)的外周面和所述壳体(10)的内周面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有安装孔(11),所述摩擦套体(40)沿靠近所述行星齿轮(20)的方向***所述安装孔(11)内且与所述安装孔(11)的内周面相抵,所述摩擦套体(40)的外周面包括锥面且外径沿靠近所述行星齿轮(20)的方向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连接于所述摩擦套体(40)和所述输出轴(30)之间,且用于向所述摩擦套体(40)施加朝向所述行星齿轮(20)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体(40)包括:
套体(41),所述套体(41)***所述安装孔(11)内;
外翻边(42),所述外翻边(42)与所述套体(41)的周沿连接,所述弹性件(50)与所述外翻边(4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板(60),所述环形板(60)套设于所述输出轴(30)且抵接于所述弹性件(50)和所述摩擦套体(4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体(40)设于所述输出轴(30),且所述摩擦套体(40)构造成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等于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齿轮(32)沿轴向背向所述行星齿轮(20)的端面与所述壳体(10)之间设有止推垫片(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0)包括:
轴体(31)和输出法兰(220),所述输出法兰(220)套设于所述轴体(31)且与所述半轴齿轮(32)连接;
锁紧件(33),所述锁紧件(33)与所述轴体(31)的端部连接且与所述半轴齿轮(32)背向所述止推垫片(80)的端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行星齿轮(20)为两个且垂直于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差速器(100)还包括连接轴(70),所述连接轴(70)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且位于两个所述输出轴(30)之间,两个所述行星齿轮(20)安装于所述连接轴(7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100)。
CN202322923319.9U 2023-10-30 2023-10-30 差速器和车辆 Active CN221145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3319.9U CN221145208U (zh) 2023-10-30 2023-10-30 差速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3319.9U CN221145208U (zh) 2023-10-30 2023-10-30 差速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45208U true CN221145208U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2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23319.9U Active CN221145208U (zh) 2023-10-30 2023-10-30 差速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45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5333A (zh) 一种轮边减速总成
WO1999009337A1 (en) Gear reduction assembly
CN221145208U (zh) 差速器和车辆
CN107166008B (zh) 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
CN108045223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速装置
CN112883485B (zh) 非圆面齿轮限滑差速器及脱困操作方法
CN210617849U (zh) 一种新型平行轴间差速传动后桥
CN111895064A (zh) 一种轴间差速器结构
CN106671701B (zh) 一种轮边减速前转向驱动桥
CN210526274U (zh) 一种电机外挂式车桥总成
WO2004009392A1 (e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having improved bearing arrangement
CN220286342U (zh) 一种汽车及限滑差速器
CN219623180U (zh) 差速器总成和车辆
CN215444939U (zh) 一种轮边减速器及车辆
CN214534342U (zh) 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
CN220910383U (zh) 一种无动力中断的铰接车分动箱
CN113525055B (zh) 一种双电机减速器
CN211951365U (zh) 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
CN212177792U (zh) 一种加强型差速器
CN216382468U (zh) 一种差速器
CN212203022U (zh) 一种主减速器总成
CN213870990U (zh)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CN217598320U (zh) 一种采用具有锁止功能圆柱齿轮差速器的电驱动桥
CN215567436U (zh) 一种车桥轮间差速器机构用的十字轴
CN221075129U (zh) 一种拖拉机主减速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