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2100U -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2100U
CN221102100U CN202322611842.8U CN202322611842U CN221102100U CN 221102100 U CN221102100 U CN 221102100U CN 202322611842 U CN202322611842 U CN 202322611842U CN 221102100 U CN221102100 U CN 221102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plug
photovoltaic elemen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18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威
慎小宝
何志富
冯春暖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18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2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2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2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所述光伏元件包括:封装模块、引脚和插接结构;引脚连接于所述封装模块,插接结构与引脚连接,插接结构设有插接部,插接部用于与汇流条插接。通过在引脚上设置插接结构,以便将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与插接结构的插接部插接配合,即可实现汇流条与光伏元件的连接,操作简单快捷,能够简化光伏接线盒安装使用操作。并且,相较于传统光伏元件,由于不需要在引脚中开孔,可以提升引脚的热传导作用,便于光伏元件的散热。

Description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通过光伏转换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光伏组件由多个光伏电池相互连接并进行封装制成,是光伏发电***中的核心部件。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光伏组件形成发电***的关键连接装置,接线盒内设有光伏元件,光伏元件分别连接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以及输电线路。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光伏元件与汇流条的连接,通常会在光伏元件的引脚中开设连接孔,由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从连接孔中穿出后,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并将弯折部与引脚焊接固定,以实现光伏元件与汇流条的连接。
然而,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光伏元件,在与汇流条连接时,需要进行穿孔、弯折、焊接等操作,操作较为复杂,且在引脚中开设连接孔会影响引脚中的热量传导,不利于光伏元件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能够解决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光伏元件,在安装使用时操作较为复杂,且在引脚中开设连接孔不利于光伏元件散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光伏元件,包括:封装模块、引脚和插接结构;
所述引脚连接于所述封装模块,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插接结构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汇流条插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引脚,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所述插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均包括固定片和卡接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卡接片连接于所述固定片,所述卡接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插接件中的卡接片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中的卡接片相对设置且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所述插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中的卡接片为第一卡接片,第二插接件中的卡接片为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一卡接片与所述第二卡接片在靠近所述引脚的一侧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卡接片与所述第二卡接片在远离所述引脚的一侧形成插槽。
可选地,所述固定片设有第一胶孔,所述第一胶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间隙内注入灌封胶。
可选地,所述光伏元件还包括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引脚的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封装模块用于将保护光伏组件的旁路电路包覆在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主体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光伏元件;
所述接线盒主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光伏元件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接线盒主体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供汇流条穿过以与所述插接部插接。
可选地,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引脚中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定位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线盒主体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接线盒主体设有第二胶孔,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二胶孔与所述凹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胶孔设为多个,所述第二胶孔位于所述封装模块或所述引脚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接线盒主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中设有容置槽,所述盒盖封盖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由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插孔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接线盒主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中设有容置槽,所述盒盖封盖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由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插孔设于所述盒盖中。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封装模块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接触,且所述封装模块与所述槽底之间存有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且所述引脚与所述槽底之间存有第三间隙。
可选地,所述引脚的周向边缘设有溢胶口;和/或,所述插孔位于所述接线盒主体的部分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胶孔位于所述接线盒主体的部分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有第三胶孔。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所述第二凸起部对所述插接结构的至少部分进行限位;或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共同与所述插接结构插接配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汇流条,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光伏元件,或上述任一所述的光伏接线盒,所述光伏组件的汇流条与所述光伏元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伏元件的引脚上设有插接结构,插接结构具有插接部,在光伏元件应用于光伏组件时,通过将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与插接结构的插接部插接配合,即可实现汇流条与光伏元件的连接,操作简单快捷,进而有助于简化光伏接线盒安装操作步骤。并且,相较于传统光伏元件,由于不需要在引脚中开孔,可以提升引脚的热传导作用,便于光伏元件的散热。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光伏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元件的前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元件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插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元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元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光伏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光伏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接线盒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接线盒的前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接线盒的仰视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盒体内安装光伏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光伏元件;100:封装模块;110:引脚;110a:安装孔;111:定位孔;112:溢胶口;120:插接结构;121:插接部;121a:插槽;120a:第一插接件;120b:第二插接件;122:固定片;122a:第一胶孔;123:卡接片;124:第一间隙;130:散热片;20:光伏接线盒;200:盒体;200a:容置槽;201:插孔;202:定位柱;203:凹槽;204:第二胶孔;205:第一凸起部;205a:第二间隙;206:第二凸起部;206a:第三间隙;207:支撑台;208:第三胶孔;209:部分侧壁;210:盒盖;22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光伏元件10,光伏元件10包括封装模块100、引脚110和插接结构120;引脚110连接于封装模块100,插接结构120与引脚110连接,插接结构120设有插接部121,插接部121用于与汇流条插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元件10的引脚110上设有插接结构120,插接结构120具有插接部121,在光伏元件10应用于光伏组件时,通过将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与插接结构120的插接部121插接配合,即可实现汇流条与光伏元件10的连接,操作简单快捷,能够简化安装使用操作。并且,相较于传统的光伏元件10,由于不需要在引脚110中开孔,可以提升引脚110的热传导作用,便于光伏元件10的散热。
在具体地应用中,光伏组件通常包括电池片以及与电池片连接的汇流条,电池片在光电转换效应下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而在电池片中产生电流,利用汇流条对电流进行汇集并输出至光伏组件外。在光伏组件中安装有光伏接线盒20,光伏接线盒20可以实现光伏组件与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及保护作用。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伏元件10可以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光伏接线盒20中,光伏元件10包括封装模块100和引脚110,封装模块100通过引脚110与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电连接。进而,在引脚110上设置插接结构120,插接结构120具有插接部121,使用时,可以将汇流条***插接部121中,从而实现汇流条与引脚110的连接。
封装模块100可以采用常见的环氧塑封料,封装模块100的外轮廓可以设置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或多边体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结构,封装模块100用于将保护光伏组件的旁路电路包覆在内,保护旁路电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抵抗外部水汽、震动、热扩散、物理冲击等,使得旁路电路和外界环境电绝缘,旁路电路用于对光伏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光伏组件出现热斑等,光伏组件的旁路电路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光伏元件10可以包括两个引脚110,两个引脚110分设于封装模块100的两侧,在每个引脚110上均设有插接结构120,且两个引脚110上的插接结构120位于同一侧。
示例性地,插接结构120中的插接部121可以设为插孔或插槽121a等,在使用时,可以将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插孔或插槽121a内,以实现汇流条与插接结构120的插接配合。
当然,插接结构120的插接部121还可以设为其它的结构,插接部121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光伏组件中汇流条的结构相适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插接结构120可以具有导电性,在汇流条与插接结构120插接时,汇流条通过插接结构120可以与引脚11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在传统的光伏元件10中,通常在引脚110中开设有安装孔110a,以便将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穿过安装孔后进行弯折,并对汇流条的弯折部分与引脚110焊接固定。但是,采用传统的光伏元件10结构,不仅组装操作复杂,在将汇流条与引脚110焊接固定后也不利于后期维护。并且,由于安装孔的存在,会阻碍封装模块100所产生的热量在引脚110中的传导,也不利于光伏元件10的整体散热。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伏元件10通过在引脚110上设置插接结构120,通过将汇流条与插接结构120插接,即可实现光伏元件10与汇流条的快速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对引脚110热传导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光伏元件10的整体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插接结构120包括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分别连接于引脚110,第一插接件120a与第二插接件120b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插接部1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插接部121,进而可以将汇流条***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之间,利用第一插接件120a与第二插接件120b之间的夹持作用对汇流条进行夹持固定。
其中,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连接于引脚110的同一侧,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可以均具有导电性,通过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的配合可以对汇流条形成夹持固定。同时,在汇流条***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之间时,汇流条可以通过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与引脚11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可以选用铜、钢、铁、铝等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可以选用与引脚110相同的材料制成,以提升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与引脚110之间的导电性。
当然,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还可以选用其它的材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插接件120a和第二插接件120b均包括固定片122和卡接片123,固定片122与引脚110连接,卡接片123连接于固定片122,卡接片123与固定片122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24;第一插接件120a中的卡接片123与第二插接件120b中的卡接片123相对设置且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插接部1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20a中的卡接片123与第二插接件120b中的卡接片123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插接部121,汇流条可以***两个卡接片123之间。同时,在卡接片123与对应的固定片122之间设置第一间隙124,以便为卡接片123的变形提供预留空间,进而在汇流条***两个卡接片123之间时,卡接片123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对汇流条形成夹持作用,从而提高插接结构120与汇流条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124至少可以理解为卡接片123和固定片122之间形成有至少部分间隔,所述间隔的空间可大或可小或可变,所述间隔的空间可以闭合也可以不闭合,这样能够为卡接片123的变形提供良好的预留空间。
具体地,插接结构120可以包括两个固定片122和两个卡接片123,将两个固定片122与引脚110连接,两个卡接片123设置在两个固定片122之间,进而由一个卡接片123与对应的一个固定片122连接形成第一插接件120a,另一个卡接片123与对应的另一个固定片122连接形成第二插接件120b。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固定片122、两个卡接片123均可以通过连接片(未图示标记)与引脚110连接,更为具体的是,第一插接件120a、第二插接件120b共同通过一个连接片与引脚1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片122与卡接片12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成型结构。其中,固定片122与卡接片12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固定片122与卡接片123的制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卡接片123相互靠近的面可以设为平面、曲面或平面与曲面组合结构。当然,卡接片123还可以设为其它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插接件120a中的卡接片123为第一卡接片,第二插接件120b中的卡接片123为第二卡接片,第一卡接片与第二卡接片在靠近引脚110的一侧相互接触,第一卡接片与第二卡接片在远离引脚110的一侧形成插槽12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卡接片与第二卡接片在远离引脚110的一侧形成插槽121a,以便于汇流条的插接操作,同时,使第一卡接片与第二卡接片在靠近引脚110的一侧相互接触,以对***的汇流条形成夹持作用,提升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121a可以设为V型槽或U型槽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槽,在进行汇流条的插接操作时,汇流条的端部由插槽121a处***,利用插槽121a可以起到对汇流条的引导和限位作用,以提升插接操作的准确性。
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固定片122设有第一胶孔122a,第一胶孔122a与第一间隙124连通,用于向第一间隙124内注入灌封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片122上设置第一胶孔122a,以便于在对光伏元件10整体进行灌封胶封装时,便于将灌封胶经由第一胶孔122a处注入第一间隙124内,实现对插接结构120的封装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卡接片123与固定片122之间设置第一间隙124,为卡接片123的变形提供预留间隙,进而方便汇流条的插接操作。进一步地,通过在固定片122上设置第一胶孔122a,在完成汇流条的插接后,可以经由第一胶孔122a向第一间隙124内注入灌封胶,以对第一间隙124进行填充,这样固化后就可以降低限制卡接片123的变形,以使得卡接片123能够保持对汇流条的持续夹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片122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胶孔122a,多个第一胶孔122a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胶孔122a,便于灌封胶更顺利的进入第一间隙124内,以使灌封胶能够充分填充第一间隙124。
其中,第一胶孔122a可以为圆孔、椭圆孔、腰型孔、条形孔、多边形孔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孔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光伏元件10还包括若干散热片130,散热片130的一端与引脚110连接,散热片13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引脚110的方向延伸,若干散热片130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引脚110上设置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片130,封装模块100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引脚110传导到散热片130中,通过散热片130可以增加光伏元件10的整体散热面积,从而提升光伏元件10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110可以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面,在引脚11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散热片130。其中,散热片130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散热片130的具体制成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散热片130可以沿引脚1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也可以沿引脚1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或者,散热片130还可以沿与引脚11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相交的方向间隔排布。
可选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20,包括接线盒主体21以及上述任一的光伏元件10;接线盒主体21内设有容置腔,光伏元件10置于容置腔内;所述接线盒主体21上设有插孔201,插孔201用于供汇流条穿过以与插接结构120插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元件10包括封装模块100和引脚110,在引脚110上设置插接结构120,插接结构120具有插接部121,安装使用时,可以在所述接线盒主体21的部分侧壁209上设有插孔201,插孔201与插接部120的位置可以相对应,通过将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与插接部121插接配合,即可实现汇流条与光伏元件10的连接,操作简单快捷,能够简化光伏接线盒安装使用操作工序。并且,相较于传统光伏元件10,由于不需要在引脚110中开孔,可以提升引脚110的热传导作用,也便于光伏元件10的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光伏接线盒20可以应用于光伏组件中,光伏接线盒20中设有光伏元件10。在具体地应用中,根据光伏接线盒20的实际连接功能不同,光伏接线盒20可以包括负极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和正极接线盒。
其中,负极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和正极接线盒主要的区别在于光伏元件10中引脚110与导线220的电连接关系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以正极接线盒为例进行说明,其它类型的接线盒可以参照执行,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图13和图15所示,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定位柱202,引脚110中设有定位孔111,定位柱202与定位孔111定位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定位柱202,在引脚110中设置定位孔111,进而在将光伏元件10装入容置腔内时,通过定位柱202与定位孔111定位配合,以对光伏元件10在盒体200中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
具体地,接线盒主体21可以包括盒体200和盒盖210,在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内设置定位柱202,定位柱202的设置位置与引脚110中的定位孔111的位置相匹配,定位柱202自容置槽200a的槽底朝向盒盖210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封装模块100的两侧可以分别设有引脚110,在每个引脚110远离封装模块100的一侧均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孔111,容置槽200a的槽底在与每个定位孔111对应位置均设有定位柱202。这样,通过多个定位柱202与多个定位孔111的配合,既能实现对光伏元件10的安装定位作用,同时,通过多个定位柱202也可以起到对光伏元件10的限位作用,避免在封装过程中光伏元件10产生较大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202与定位孔111可以卡接配合,以便于光伏元件10在盒体200中安装。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接线盒主体21背离容置腔的一侧设有凹槽203,所述接线盒主体21设有第二胶孔204,容置腔通过第二胶孔204与凹槽203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线盒主体21背离容置槽200a的一侧设置凹槽203,具体地,可以通过在接线盒主体21的部分侧壁209背离容置槽200a的一侧设置凹槽203,以便在将接线盒主体21安装到光伏组件中时,可以向凹槽203内注入密封胶,以利用密封胶对接线盒主体21与光伏组件进行粘接固定。同时,在接线盒主体21设有第二胶孔204,具体地,可以在接线盒主体21的部分侧壁209上设置第二胶孔204,以便向容置腔内注入灌封胶时,灌封胶也可以经由第二胶孔204进入凹槽203内,也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接线盒主体21设有凹槽203一侧的粘接固定作用。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6所示,所述第二胶孔204设为多个,所述第二胶孔204位于所述封装模块100或所述引脚110的下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部分侧壁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胶孔204,并使多个第二胶孔204分设于插孔201的两侧,进而在注胶时,可以增加灌封胶在容置槽200a与凹槽203之间的流动性,以便使灌封胶能够更加充分地填充至容置槽200a及凹槽203内。
具体地,可以在部分侧壁与光伏元件10的封装模块100和引脚110对应位置均设置第二胶孔204。其中,第二胶孔204可以设置在封装模块100或引脚110的下方,或者也可以将第二胶孔204与封装模块100或引脚110错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胶孔204的具体设置位置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6所示,可以在凹槽203内设置支撑台207,利用支撑台207起到对光伏接线盒20整体的支撑作用,以便在安装使用过程中,避免接线盒主体21的底部产生较大的变形而影响光伏接线盒20与光伏组件的粘接。
可选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接线盒主体21包括盒体200和盒盖210,在盒体200中设有容置槽200a,光伏元件10置于容置槽200a,盒盖210封盖于容置槽200a的槽口处,由盒体200与盒盖210围合形成容置腔,在容置槽200a的槽底设置插孔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元件10安装在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内,使引脚110上的插接结构120朝向容置槽200a的槽底方向设置,并使容置槽200a的槽底中的插孔201与插接结构120位置相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将光伏接线盒20与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连接时,将汇流条的端部从盒体200背离容置槽200a的一侧穿入插孔201内,并使汇流条的端部与光伏元件10的插接结构120插接配合,操作方便快捷,可以简化光伏接线盒20与汇流条的组装操作工序。需要说明的是,以槽口为参考,相应容置槽200a的底部可以理解为容置槽200a的槽底。
其中,容置槽200a的槽底所设置的插孔201的结构与插接结构120中的插接部121相适配,且插孔201和插接部121的结构均可以根据汇流条的结构来设置。
示例性地,光伏元件10置于容置槽200a内时,插接部121可以或不可以与容置槽200a的槽底接触,在槽底与插接部121对应位置设置插孔201,插接部121可以位于插孔201的外部;或者,插接部121至少部分位于插孔201内部;或者,也可以在插孔201的内壁靠近槽底的一侧设置台阶结构,插接部121至少部分位于插孔201内,并通过台阶结构对插接部121进行限位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200a内设置有灌封胶,灌封胶包覆于光伏元件10的四周,以对光伏元件10进行封装固定,起到对光伏元件10的隔离保护作用。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接线盒主体21包括盒体200和盒盖210,盒体200中设有容置槽200a,盒盖210封盖于容置槽200a的槽口处,由盒盖210与盒体200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在盒盖210中设置插孔201。优选地,所述容置槽200a的槽底设有第三胶孔208,所述第三胶孔208用于向所述容置腔内注入灌封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元件10安装在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内,使引脚110上的插接结构120朝向远离容置槽200a的槽底方向设置,盒盖210封盖于盒体200上,盒盖210上的插孔201与插接结构120位置相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将光伏接线盒20与光伏组件中引出的汇流条连接时,将汇流条的端部从盒盖210上的插孔201***,并与插接结构120插接,以实现光伏接线盒20与汇流条的快速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同样以槽口为参考,相应容置槽200a的顶部即理解为容置槽200a的槽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伏接线盒20还可以包括导线220,导线220连接于盒体200,导线220与光伏元件10的引脚110电连接。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插孔201设置于盒体200中,则凹槽203设置于盒体200上背离容置腔的一侧,第二胶孔204设于盒体20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插孔设置于盒盖210中,则凹槽设置于盒盖210上背离容置腔的一侧,第二胶孔204设于盒盖210中。
可选地,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容置槽200a的槽底还设有第一凸起部205,第一凸起部205自所述槽底朝向盒盖210的方向延伸,封装模块100与第一凸起部205接触,且封装模块100与所述槽底之间存有第二间隙205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槽200a的槽底设置第一凸起部205,利用第一凸起部205起到对光伏元件10的封装模块100的支撑作用,以在封装模块100与容置槽200a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05a,进而,便于灌封胶可以流入封装模块100与所述槽底之间,以对封装模块100形成包覆封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将插孔201设置于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的槽底时,可以设置第二间隙205a与所述槽底的第二胶孔204连通,进而向容置槽200a内注入灌封胶时,灌封胶进入第二间隙205a的同时,可以由第二胶孔204进入凹槽203内,方便灌封胶在盒体200两侧的流动。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容置槽200a的槽底还设有第二凸起部206,第二凸起部206自所述槽底朝向盒盖210的方向延伸,引脚110与第二凸起部206接触,且引脚110与所述槽底之间存有第三间隙206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槽200a的槽底设置第二凸起部206,利用第二凸起部206起到对光伏元件10的引脚110的支撑作用,以在封装模块100与容置槽200a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三间隙206a,进而,便于灌封胶可以流入引脚110与容置槽200a的槽底之间,以对引脚110形成包覆封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将插孔201设置于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的槽底时,可以设置第三间隙206a与所述槽底的第二胶孔204连通,进而在灌封胶进入第三间隙206a的同时,可以经由第二胶孔204进入凹槽203内,方便灌封胶在盒体200两侧的流动。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所述第二凸起部对所述插接结构的至少部分进行限位;或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共同与所述插接结构插接配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将插孔201设置于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的槽底时,第一凸起部205和第二凸起部206分设于插孔201的两侧,可以利用第一凸起部205、第二凸起部206中的至少一个对插接结构120的至少部分进行限位,能够防止插接结构120可能产生的位移,提高了插接结构120安装的可靠性;或者,也可以利用第一凸起部205和第二凸起部206共同与对光伏元件10中的插接结构插接配合,从而对光伏元件10中的插接结构120形成夹持作用,也可以避免插接结构120可能产生的位移,也提高了插接结构120与汇流条的插接配合精准度。
可选地,如图1和图13所示,引脚110的周向边缘设有溢胶口1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引脚110的周向边缘设有溢胶口112,以便在封装过程中,使灌封胶能够更顺畅地在引脚110的上下空间之间流动。同时,将溢胶口112设置在引脚110的周向边缘位置,可以降低设置溢胶口112对引脚110中热传导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光伏元件10装入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内后,光伏元件10的四周边缘与容置槽200a的四周侧壁之间的间隙较小,当向容置槽200a内注入灌封胶时,灌封胶不容易流入到光伏元件10的下方空间内。通过在引脚110的周向边缘设置溢胶口112,溢胶口112与第三间隙206a连通,以便注入容置槽200a的灌封胶能够经由溢胶口112流入光伏元件10的下部空间。
其中,溢胶口112可以设为V型开口、C型开口、U型开口、圆弧开口等开口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开口结构。引脚110的周向边缘所设置的溢胶口112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插孔201设置在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的底部,对应的光伏接线盒20的组装工艺如下:
首先,将光伏元件10装入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内,使容置槽200a的槽底的定位柱202与光伏元件10的引脚110中的定位孔111配合,引脚110中的插接结构120朝向容置槽200a的槽底,并与插孔201相对应;
然后,在盒体200底部的凹槽203内打上密封胶,将盒体200固定在光伏组件中的预设位置,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也将穿入盒体200的插孔201内,并使汇流条与引脚110上的插接结构120插接固定;
最后,再向容置槽200a内注入灌封胶,直至灌封胶充满容置槽200a,待灌封胶固化后,将盒盖210盖在容置槽200a的槽口处,完成对光伏接线盒20的安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插孔201设置在盒盖210中,对应的光伏接线盒20的组装工艺如下:
首先,将光伏元件10装入盒体200的容置槽200a内,使容置槽200a的槽底的定位柱202与光伏元件10的引脚110中的定位孔111配合,引脚110中的插接结构120朝向朝向远离容置槽200a的槽底的方向,将盒盖210封盖于盒体200上,并使盒盖210中的插孔201与插接结构120相对应。
然后,在设置于盒盖210上的凹槽203内打上密封胶,将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穿入盒盖210上的插孔201内,并使汇流条与引脚110上的插接结构120插接固定,从而将光伏接线盒20整体粘接固定在光伏组件中的预设位置上。
最后,通过盒体200上的第三胶孔208向容置腔内注入灌封胶,直至灌封胶充满容置腔,待灌封胶固化即可完成对光伏接线盒20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光伏接线盒20的具体组装工艺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片、汇流条,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光伏元件10,或者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光伏接线盒20,所述光伏组件的汇流条与电池片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可以包括光伏元件10,光伏元件10的引脚110上设有插接结构120,插接结构120具有插接部121,在光伏元件10安装使用时,通过将光伏组件中的汇流条与插接结构120的插接部121插接配合,具体地,汇流条远离电池片的一端插接于插接部121,即可实现光伏组件的汇流条与光伏元件10的连接,操作简单快捷,进而能够简化安装接线盒使用操作工序。并且,相较于传统光伏元件10,由于不需要在引脚110中开孔,可以提升引脚110的热传导作用,便于光伏元件10的散热。
具体地,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片、汇流条以及光伏元件10,通过将汇流条与电池片电连接,进而利用汇流条可以汇集电池片光电转换产生的电流,汇流条与光伏元件10中的插接结构120插接配合,可以将汇流条中的电流导入光伏元件10,从而通过光伏元件10实现光伏组件的连接作用以及对光伏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可以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光伏元件10,或者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光伏接线盒20,光伏元件10或光伏接线盒20的结构可以参见前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模块、引脚和插接结构;
所述引脚连接于所述封装模块,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插接结构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汇流条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引脚,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所述插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均包括固定片和卡接片;
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卡接片连接于所述固定片,所述卡接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插接件中的卡接片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中的卡接片相对设置且至少部分接触以形成所述插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中的卡接片为第一卡接片,第二插接件中的卡接片为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一卡接片与所述第二卡接片在靠近所述引脚的一侧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卡接片与所述第二卡接片在远离所述引脚的一侧形成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设有第一胶孔,所述第一胶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间隙内注入灌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元件还包括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引脚的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封装模块用于将保护光伏组件的旁路电路包覆在内。
7.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盒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元件;
所述接线盒主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光伏元件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接线盒主体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供汇流条穿过以与所述插接部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引脚中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定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主体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接线盒主体设有第二胶孔,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二胶孔与所述凹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孔设为多个,所述第二胶孔位于所述封装模块或所述引脚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主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中设有容置槽,所述盒盖封盖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由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插孔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主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中设有容置槽,所述盒盖封盖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由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插孔设于所述盒盖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封装模块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接触,且所述封装模块与所述槽底之间存有第二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且所述引脚与所述槽底之间存有第三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周向边缘设有溢胶口;和/或,所述插孔位于所述接线盒主体的部分侧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孔位于所述接线盒主体的部分侧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有第三胶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槽底朝向所述盒盖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所述第二凸起部对所述插接结构的至少部分进行限位;或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共同与所述插接结构插接配合。
19.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条,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元件,或如权利要求7~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接线盒,所述光伏组件的汇流条与所述光伏元件连接。
CN202322611842.8U 2023-09-25 2023-09-25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221102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1842.8U CN221102100U (zh) 2023-09-25 2023-09-25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1842.8U CN221102100U (zh) 2023-09-25 2023-09-25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2100U true CN221102100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1842.8U Active CN221102100U (zh) 2023-09-25 2023-09-25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2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5965B2 (en) Terminal box for a solar battery module, a rectifying-device unit
JP506078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接続具
JP507011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107820652B (zh) 太阳能接线盒
JP5759119B2 (ja) 端子ボックスのポッティング液漏洩防止構造
CN102420544A (zh) 整体式注塑接线盒及其制造方法
CN221102100U (zh) 光伏元件、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01860274U (zh) 整体式注塑接线盒
CN102194896B (zh)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组件
CN116528535A (zh) 一种电连接件装配结构、配电盒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51094U (zh) 接插式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
CN202190230U (zh)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
CN114069118A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JP200034932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6720100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4582634B (zh) 一种汽车启停用超级电容模组
JP5608002B2 (ja) 端子ボックス
CN217159646U (zh) 二分体式光伏组件及其接线盒和组合结构
CN220673728U (zh)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20368692U (zh)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8868197U (zh) 插拔式光伏接线盒盒体
CN216721272U (zh) 简易型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8448228U (zh) 电池结构和车辆
CN220732300U (zh) 接线盒
CN218387427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光伏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