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145U -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1145U
CN221081145U CN202323109977.0U CN202323109977U CN221081145U CN 221081145 U CN221081145 U CN 221081145U CN 202323109977 U CN202323109977 U CN 202323109977U CN 221081145 U CN221081145 U CN 221081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ssembly
suspension
shake
suspension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099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xing Chaogan Chengd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xing Chaogan Chengd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xing Chaogan Chengd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xing Chaogan Chengd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099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81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1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1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图像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包括悬架板,所述悬架板包括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和中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悬丝,所述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悬丝,所述外部框架上设置有第一线圈组件,所述中部框架上连接有磁石组件,所述内部框架上设置有第二线圈组件;所述第一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配合以驱动中部框架相对于外部框架沿第一平面运动;所述第二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配合以驱动内部框架相对于中部框架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小的装配空间,使防抖和对焦集成至悬架板,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图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移动设备,诸如手机、平板、手表等,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拍摄即为其中一项功能。
在手持电子移动设备进行拍摄的活动过程中,难免出现抖动而导致拍摄效果不佳,如果想要得到清晰的高质量图像,在进行防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焦。
目前,相机的防抖和对焦是通过两个不同的部件实现的,在目前电子移动设备对装配尺寸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防抖和对焦目的,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具有较小的装配空间,使防抖和对焦集成至悬架板,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包括:
悬架板,所述悬架板包括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和中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悬丝,所述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悬丝,所述外部框架上设置有第一线圈组件,所述中部框架上连接有磁石组件,所述内部框架上设置有第二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配合以驱动中部框架相对于外部框架沿第一平面运动;
所述第二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配合以驱动内部框架相对于中部框架沿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
相机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抖动时,利用第一悬丝实现防抖,从而保持稳定状态,在第一线圈组件动作后,与磁石组件产生作用力,第一悬丝形变,以对抖动进行位移补偿,待拍摄结束后,第一线圈组件断电,第一悬丝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快速回复至初始位置;对焦过程中,第二线圈组件驱动第二悬丝在第一方向运动,以实现对焦,在第二线圈组件停止动作时,利用第二悬丝自身的弹性作用,使内部框架快速复位至初始位置;由此可知,所述悬架板利用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集成了防抖功能和对焦功能,由此实现以一个部件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两个部件,从而在较高安装尺寸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了实际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外部框架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磁石组件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保持中框相对于外框在第一方向上限位。
所述第一线圈组件驱动第一悬丝的形变能够实现抖动位移补偿,所述第二线圈组件驱动第二悬丝的形变能够实现对焦,第一线圈组件可以使内部框架和外部框架同步运动,由于在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装载相应负载时,负载自身重力会导致第一悬丝和/或第二悬丝沿重力方向形变,因此,在第一线圈组件抖动补偿的过程中,就可能同其他部件形成运动干涉,也就是说,马达的运动部分和相机的其他部件接触面过大而造成较大的摩擦力,换言之,不利于抖动补偿,因此,利用磁性片和磁石组件相互吸引,使得第一悬丝和/或第二悬丝避免下坠的形变状态而使马达的运动部分和相机的其他部件接触,从而更好的满足抖动补偿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外部框架上连接有马达外壳;所述内部框架上连接有载体组件;
所述马达外壳和磁石组件之间具有平面导向机构,以使磁石组件相对于马达外壳沿第一平面运动;
所述磁石组件和载体组件之间具有直线导向机构,以使载体组件相对于磁石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线圈组件通过和磁石组件的配合以实现对第一悬丝的形变驱动,从而满足抖动位移补偿,在此基础上,由于磁性件对磁石组件存在吸引,因此,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避免磁性件对磁石组件的过度吸引,因而通过平面导向机构满足限位的要求,并且,在抖动位移补偿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平面导向,因而抖动位移补偿的效率也更高;所述磁石组件和载体组件之间设置直线导向机构后,磁石组件和载体组件能在第一方向上存在相对运动,因此,防抖位移补偿的过程中,磁石组件可携带载体组件运动,因此,在第二线圈组件动作时,载体组件可以在预设的第一方向上运动,从而满足对焦要求。
优选的,所述直线导向机构具有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能够避免载体组件或磁石组件在第一方向上过度运动。
优选的,所述平面导向机构包括滚珠和滚珠槽,所述滚珠槽设置在马达外壳或载体组件上。
所述马达外壳和载体组件通过滚珠实现第一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使得马达外壳和载体组件能够保持沿第一平面相对运动,而在设置滚珠槽的基础上,能够为滚珠提供安装空间,从而对滚珠进行位置限位。
优选的,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内部框架、第一悬丝以及第二悬丝都处于第一平面内。
该结构简单易实现,能够确保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的形变作用力的稳定性,避免形变前后产生回复误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丝、第二悬丝分别包括并排布置的若干条弹性丝,所述弹性丝沿第一平面弯曲延伸。
所述弹性丝由刻蚀制成,加工简单,且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和支撑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丝和/或第二悬丝还设置有加强筋,以将并排布置的弹性丝相连接。
所述加强筋能够巩固弹性丝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在悬丝的形变过程中产生相互干扰。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丝和所述第二悬丝构成导线元件以将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电导通。
所述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除了作为产生相应支撑作用和防抖、对焦的弹性部件外,还能够作为电路导通的导线,从而在满足供电和信号传递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功能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的中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的垂向投影映射在凹槽中,所述底壳与外部框架连接。
在负载装配到载体组件后,所述第一悬丝和/或第二悬丝可能在重力方向上形变,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底壳作为悬架板的支撑结构,使其能够更好的安装到相机中,而由于磁性件和磁石组件之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底壳具有凹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马达的运动部分相对于底壳的悬浮,从而更好的满足抖动位移补偿。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一个部件即可满足防抖和对焦要求,区别于现有技术设置两个没有联系的弹片实现防抖和对焦,节省了装配尺寸在小型化的基础上,更加适用于手持移动设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除了能够实现防抖和对焦外,还能够实现电路导通,就整个马达而言,接电方式也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架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悬丝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00-悬架板;200-马达外壳;300-磁石组件;400-载体组件;500-底壳;1-图像传感器;2-外部框架;3-中部框架;4-内部框架;5-第一悬丝;51-连接部一;52-连接部二;53-弯曲部;6-第二悬丝;61-加强筋;7-第一凸出部;8-第二凸出部;9-磁石座体;10-磁石部件;11-载体座体;12-导向槽;13-支体;14-FPC线路板;15-滚珠槽;16-滚珠;17-AF线圈;18-凹槽;19-导向片槽;20-导向片;21-第一接线部;22-第二接线部;23-PCB板;24-绕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包括悬架板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架板100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1,以在拍摄过程中,对图像传感器1实现防抖和对焦。所述悬架板100包括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所述外部框架2和中部框架3之间连接有第一悬丝5,所述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之间连接有第二悬丝6,所述外部框架2上设置有第一线圈组件,所述中部框架3上连接有磁石组件300,所述内部框架4上设置有第二线圈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1安装在内部框架4上。所述第一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300配合以驱动中部框架3相对于外部框架2沿第一平面运动;所述第二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300配合以驱动内部框架4相对于中部框架3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具体的,所述外部框架2和中部框架3通过第一悬丝5连接,所述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通过第二悬丝6连接,在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的作用下,所述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内部框架4呈平面结构,也就是说,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内部框架4、第一悬丝5以及第二悬丝6都处于第一平面内。因此,所述第一平面实际为悬架板100所在平面。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第一平面的方向,因此,所述第一方向实际为光轴的延伸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中部框架3相对于外部框架2的运动是多向运动,也就是说,在第一平面中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形成平面,则抖动并非仅发生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悬丝5除了在直线方向防抖后,还可能存在转动方向的防抖,而对焦存在微缩和放大,因而第二驱动部可能拉动图像传感器1运动,也可能推动图像传感器1运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都将设置负载组件,因此在存在误差或抖动的情况下,内部框架4上的负载组件可能在垂向上具有倾斜,因此内部框架4相对于中部框架3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对于光轴产生较小的倾角,此时,所述第一悬丝5的形变方向趋于垂直于内部框架4相对于中部框架3的运动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此时仍认为内部框架4相对于中部框架3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
就悬架板100来说,所述外部框架2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而就防抖来说,所述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可实现同步运动,也就是说,在防抖位移补偿的过程中,中部框架3相对于内部框架4静止不动,换言之,第一线圈组件的动作,使得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同时运动,在第二线圈组件仅能驱动内部框架4动作的基础上,使得本实施例不仅能单独实现防抖和对焦,还能够同时实现防抖和对焦,并且同时基于悬架板100,这就是本实施例的防抖、对焦协同性更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均为对称结构,且三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的基础上,因而在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各有多组,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都是均匀分布的基础上,使得第一悬丝5各组之间的拉伸、收缩得以均衡,从而在第一平面中更快速和高效的实现防抖;而多组第二悬丝6则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分摊复位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二悬丝6的作用更加稳定和高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阵列结构来说,对称结构的悬丝也可以在中部框架3和/或内部框架4偏斜于第一平面时,补充平面倾角的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框架2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磁石组件300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保持中框相对于外框在第一方向上限位。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部框架2上连接有马达外壳200;所述内部框架4上连接有载体组件400;所述马达外壳200和磁石组件300之间具有平面导向机构,以使磁石组件300相对于马达外壳200沿第一平面运动;所述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之间具有直线导向机构,以使载体组件400相对于磁石组件300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磁性件设置在马达外壳200的顶部。所述图像传感器1设置在载体组件400上。由此在装配完成后,所述磁性件和磁石组件300相互吸引,以使悬架板100保持平面状态或趋于平面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马达外壳200能够将磁石组件300、载体组件400、图像传感器1容纳在马达外壳200的内部,以形成防护。因此,在悬架板100包括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内部框架4时,通过将马达外壳200和外部框架2连接,磁石组件300和中部框架3连接,载体组件400与内部框架4连接,使得马达外壳200、磁石组件300、载体组件400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相对运动而实现防抖和对焦。具体的,所述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存在配合关系,而图像传感器1设置在载体组件400上,而由于平面导向机构和直线导向机构的设置,使得当磁性件和磁石组件300相互吸引时,能够使磁性件将磁石组件300、载体组件400和图像传感器1同时吸引起来,从而达到悬浮的效果,从而在工作状态下,使所述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内部框架4、第一悬丝5以及第二悬丝6都处于第一平面内,从而避免防抖过程与其他部件产生较大摩擦力而使防抖效果较差,并有效确保使用稳定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拍摄过程难免出现抖动,因此,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呈路径可能与第一方向不完全重合,基于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所述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在第一平面或平行与第一平面的平面中具有运动限位,因此可以需要理解的是,即使出现抖动的情况,使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呈路径与第一方向不完全重合,也应当认为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石组件300包括磁石座体9和磁石部件10,所述磁石座体9上具有用于容纳磁石部件10的安放槽,在装配时,将磁石部件10粘贴在安放槽内,将磁石座体9粘贴在中部框架3即可,可知的是,与磁性件配合的部件即为磁石部件10。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组件400包括载体座体11,所述载体座体11的内侧面具有导向槽12,所述磁石座体9设有与导向槽12配合的支体13,所述支体13凸出于此时座体配合,所述导向槽12能够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给予支体13限位,因而使得第二线圈组件仅能在Z轴方向驱动载体座体11运动,所述导向槽12设有放置平面,在安装时,利用支体13放在放置平面上,换言之,所述直线导向机构具有限位部,通过放置平面的限位即可实现磁石座体9和载体座体11的装配。由此,应知的是,所述直线导向机构为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之间的连接提供了装配条件,限位部则很好的满足了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导向机构包括滚珠16和滚珠槽15,所述滚珠槽15设置在马达外壳200或载体组件400上。具体的,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包括OIS线圈和FPC线路板14;所述OIS线圈通电以同磁石组件300形成磁场,从而驱动第一悬丝5形变;所述FPC线路板14的其中一侧与马达外壳200的顶部内侧连接,另一侧与OIS线圈连接;所述磁石组件300设有滚珠槽15,所述滚珠槽15中放置有滚珠16,所述滚珠16穿过FPC线路板与马达外壳200滚动连接。所述FPC线路板14粘贴在马达外壳200上,OIS线圈粘贴在FPC线路板14上,当OIS线圈通电时,和磁石部件10之间产生磁场,在马达外壳200位置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该磁场吸引或推动磁石座体9运动,从而使得载体座体11跟随磁石座体9运动,从而实现防抖位移补偿,在该过程中,由于第一悬丝5的布置,利用第一悬丝5的形变也使得整个运动过程平稳、防抖性能高。在磁性件吸引磁石部件10后,整个磁石座体9被抬起,因此磁石座体9可能和FPC线路板14产生相互抵触,由此,为了提高防抖位移补偿效率,并且更稳定的实现防抖,磁石座体9上设置滚珠槽15,并在滚珠槽15中放入滚珠16,此时,由于需要在磁性件吸引磁石部件10后,滚珠16滚动在马达外壳20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PC线路板14上具有供滚珠16穿过的孔,由此,防抖和防抖位移补偿均可使滚珠16滚动在马达外壳200上,而滚珠16点接触在马达外壳200上,从而不仅实现磁性件和磁石组件300之间的吸引限位,还能利用滚珠16产生较小的运动摩擦力,从而更好的实现防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组件包括AF线圈17,所述AF线圈17卷绕在载体组件400的外侧,所述AF线圈17通电以同磁石组件300形成磁场,从而驱动第二悬丝6形变。所述图像传感器1设置在载体组件400上,因此,第一线圈组件的防抖位移补偿驱动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同时运动,以使图像传感器1复位到初始位置,而第二线圈组件则使载体组件400携带图像传感器1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由于AF线圈17卷绕在载体组件400上,因此防抖过程中,不影响磁石组件300和AF线圈17之间的作用联系,因为在防抖过程中,两者是相对静止的,而在对焦过程中,则磁石组件300和AF线圈17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以使图像传感器1相对于磁石组件300运动,从而实现焦距调整,因此,将AF线圈17卷绕在载体组件400的外侧,能够在满足防抖和对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马达组装空间,进一步缩小组装尺寸,提高装配工艺效率。当AF线圈17通电时,所述AF线圈17和磁石部件10之间产生磁场,在磁石组件300相对于载体组件400位置静止的前提下,该磁场拉动或推动载体组件400在Z轴方向运动,由于图像传感器1设置在载体组件400上,因此可实现图像传感器1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由此实现对焦。
因此,可知的是,在防抖的过程中,磁石组件300和载体组件400可视为一个整体,同时相对于马达外壳200在第一平面中运动,在对焦的过程中,所述载体组件400相对于磁石组件300在第一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丝5、第二悬丝6分别包括并排布置的若干条弹性丝,所述弹性丝沿第一平面弯曲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丝5和/或第二悬丝6还设置有加强筋61,以将并排布置的弹性丝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加强筋61设置,并适应性调整加强筋61的数量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悬丝6中,所述第二悬丝6的其中的一个弯曲部53位于内部框架4的顶角处,而加强筋61即设置于该处。
如图3、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丝5呈弯曲结构,多组第一悬丝5均匀布置在中部框架3的外侧;所述第一悬丝5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连接部一51和连接部二52,所述连接部一51与外部框架2的内侧边连接,所述连接部二52与中部框架3的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悬丝6呈弯曲结构,多组第二悬丝6均匀布置在中部框架3的内侧;所述第二悬丝6的两端的连接部所在延长线相交于内部框架4。所述第一悬丝5能够为中部框架3提供支撑力,实现中部框架3和外部框架2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其弹性形变能力,使得中部框架3和外部框架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提供弹性力,以实现防抖;在连接部一51和连接部二52平行设置的基础上,使所述第一悬丝5具备弯曲部53,利用弯曲部53实现了不同方向的形变从而在满足支撑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防抖要求。所述第二悬丝6能够为中部框架3提供支撑力,实现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其弹性形变能力,使得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提供复位能力,以实现对焦复位;此外,该结构能够提高第二悬丝6在内部框架4和中部框架3之间的间隙占有率,从而在满足支撑性能的前提下,使得第二悬丝6具有较高的形变能力。
为了达到更稳定的防抖,一般来说,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的数量不少于三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各具有四组,均具有弯曲部53。所述第一悬丝5的弯曲部53具有两处,均呈90°,在本实施例设置组第一悬丝5的基础上,任意相邻的两组第一悬丝5对称设置,由此使得防抖更具有稳定性。所述中部框架3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悬丝5的第一凸出部7;所述连接部二52连接在第一凸出部7靠近连接部一51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出部7凸出于Y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悬丝6的一端在X轴方向连接内部框架4,在Y轴方向连接中部框架3。所述第二悬丝6具有多个弯曲部53,进一步的,第二悬丝6的弯曲部53具有3处,使得第二悬丝6的两端的连接部所在延长线能够相交在内部框架4中。所述中部框架3在X轴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部8,以分开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一悬丝5,从而避免形变过程中上下两个第一悬丝5产生形变干涉,同时,也可以增大中部框架3和磁石组件300的粘接面积。同理于第一凸出部7,也可增大和磁石组件300的粘接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壳500,所述底壳500连接在外部框架2的底部,所述底壳500上设置有覆盖中部框架3、内部框架4、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所在区域的凹槽18。在最后的装配中,将底壳500装配在外部框架2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所述马达外壳200的至少一外侧设有导向片槽19,而底壳500具有与导向片槽19配合的导向片20,因此,在导向片20滑动在导向片槽19后,即可实现底座和马达外壳200之间的定位,从而确保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的垂向投影均在底壳500的凹槽18中,从而进一步简化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除了实现防抖、对焦外,还可以实现供电和信号传输,所述马达外壳200具有电导线,在所述第一悬丝5和所述第二悬丝6构成导线元件以将外部框架2、中部框架3和内部框架4电导通的基础上,所述电导线与第一线圈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外部框架2设置有第一接线部21,所述第一接线部21与电导线电性连接,并与第一悬丝5电性连接,所述内部框架4设置有第二接线部22,所述第二接线部22与图像传感器1电性连接,并与第二线圈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悬丝6电性连接在第二接线部22上,所述第一接线部21和第二接线部22通过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电导通。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技术方案有不同的电路导通形式,其中一种方式为利用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本身的导体性质实现供电和信号传递,另外一种方式是在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成型的基础上,额外配置导电引线,将导电引线在对应的悬丝上以该悬丝的延伸路径布置,从而满足供电和信号传递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导线预埋在马达外壳200中,因而在第一接线部21与外部电连接后,通道电导线可将电和信号提供给FPC线路板14,从而由FPC线路板14将电流供给OIS线圈。而在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可实现电路导通的前提下,还可以利用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将电和信号传递至图像传感器1,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传感器1设置在PCB板23上,所述PCB板23连接在载体座体11上,所述PCB板23与第二接线部22电性连接;所述载体座体11上设置有绕线柱24,所述AF线圈17通过绕线柱24焊接在PCB板23,因此第一悬丝5和第二悬丝6可将电和信号传递至PCB板23,从而通过PCB板23为图像传感器1和AF线圈17供电,并为图像传感器1提供信号。可知的是,所述FPC线路板14和PCB板23可以分别为OIS线圈和AF线圈17提供正反电流,从而在不同的方向上实现防抖位移补偿和对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架板,所述悬架板包括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和中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悬丝,所述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悬丝,所述外部框架上设置有第一线圈组件,所述中部框架上连接有磁石组件,所述内部框架上设置有第二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配合以驱动中部框架相对于外部框架沿第一平面运动;
所述第二线圈组件与磁石组件配合以驱动内部框架相对于中部框架沿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磁石组件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保持中框相对于外框在第一方向上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上连接有马达外壳;所述内部框架上连接有载体组件;
所述马达外壳和磁石组件之间具有平面导向机构,以使磁石组件相对于马达外壳沿第一平面运动;
所述磁石组件和载体组件之间具有直线导向机构,以使载体组件相对于磁石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向机构具有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导向机构包括滚珠和滚珠槽,所述滚珠槽设置在马达外壳或载体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内部框架、第一悬丝以及第二悬丝都处于第一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丝、第二悬丝分别包括并排布置的若干条弹性丝,所述弹性丝沿第一平面弯曲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丝和/或第二悬丝还设置有加强筋,以将并排布置的弹性丝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丝和所述第二悬丝构成导线元件以将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电导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连接在外部框架的底部,所述底壳上设置有覆盖中部框架、内部框架、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所在区域的凹槽。
CN202323109977.0U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Active CN221081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09977.0U CN221081145U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09977.0U CN221081145U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1145U true CN221081145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09977.0U Active CN221081145U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81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2376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114901B (zh)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311230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462530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1081145U (zh)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CN217034386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马达
CN11185669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116317371A (zh) 一种传感器位移式光学防抖马达
CN216751908U (zh) 一种多功能弹片结构
CN112835203B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311136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957767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122545U (zh) 防抖结构、防抖***及摄像装置
CN117579920A (zh) 一种图像传感器模块
CN112764290A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64953A (zh) 一种悬吊式图像传感器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摄像模组
CN115914806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84047A (zh)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35204A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531554U (zh)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5268437U (zh) 一种悬吊式图像传感器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摄像模组
CN214666943U (zh) 一种具有弹性弯折fpc传感器组件
CN219802461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693857U (zh) 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8217512U (zh)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