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3832U -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3832U
CN220983832U CN202323064737.3U CN202323064737U CN220983832U CN 220983832 U CN220983832 U CN 220983832U CN 202323064737 U CN202323064737 U CN 202323064737U CN 220983832 U CN220983832 U CN 220983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flow channel
channel
cooling liqui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647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洪波
陈志列
沈思露
段微娜
庞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oc Hi Tech Holdings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n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n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n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647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3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3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3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箱和计算机。所述机箱的壁的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机箱的壁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安装在所述机箱内的主板上,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并通过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产生的热量;所述机箱的壁用于将流经所述流动通道的冷却液的热量散出至外界。本申请公开的机箱充分利用了机箱壁的空间开设冷却水流动通道,使机箱结构紧凑,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用于逻辑计算、执行程序、存储或调用数据等。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主板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会根据运行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当元器件的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故障损坏等问题,因此,计算机中需要散热***对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处理。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计算机需要额外加装散热风扇或液冷管道等部件构成散热***,这些部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导致机箱整体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箱和计算机,能够充分利用机箱的空间设计液冷散热***,减小机箱的体积,使机箱整体结构紧凑,同时能够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箱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箱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主板上,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内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流动通道之间循环流动,并通过流经所述散热通道的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产生的热量;所述箱体用于将流经所述流动通道的冷却液的热量散出至外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体内开设流动通道,使冷却液能够在箱体的内部流动,并通过箱体将冷却液吸收的热量散出至外界。上述方案充分利用箱体自身的厚度空间设计了液冷散热***,节省了现有散热***中的风扇和液冷管道等部件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机箱的体积,使机箱整体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内部的所述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朝向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上述实施例中,流动通道可以设置在多个相邻板体的内部,使冷却液与箱体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包括盖板和侧板。盖板相比机箱其他部位能够更加充分接触外界环境,更高效地将热量向外界散出,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由内到外层叠设置,所述外层壁朝向所述内层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盖设于所述外层壁并封盖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上贯穿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子组件,其中,第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前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相连通,最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所述子组件用于分别安装在所述主板上的多个位置,并通过其内流动的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上多个位置产生的热量。散热组件可以设计为多个串联的子组件,使其能够对主板的多个位置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具有多个平直部分和多个弯曲部分,所述平直部分与所述弯曲部分交替连接,以使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呈蛇形延伸设置。蛇形延伸设置的流动通道和散热通道能够增大冷却水与流动通道和散热通道的接触面积,进行更加充分的换热,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平直部分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扰流板的设置应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通过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使冷却液在紊流状态下流动,能够削弱冷却液形成的热边界层,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考虑到冷却液在流动通道或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其流向发生突变,容易集中形成较大的漩涡,从而阻碍后续冷却液的流动,而设置形状适配的导流板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分流,减小流动阻力,使冷却液流动顺畅,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所述平直部分自身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本申请实施例除了设置扰流板的方式,还可以将流动通道和/或散热通道的平直部分直接设置为波浪形,使冷却液在紊流状态下流动,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包括主板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机箱;所述主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所述主板上安装有所述散热组件。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计算机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机箱中,箱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机箱中,散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机箱中,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机箱中,散热组件的局部投影示意图,示出了散热通道的一种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0、计算机;
100、机箱;
11、箱体;111、流动通道;111a、扰流板;111b、导流板;112、入液口;113、出液口;114、盖板;114a、散热鳍片;115、侧板;116、外层壁;117、内层壁;
12、散热组件;121、输入端;122、输出端;123、散热通道;124、驱动泵组件;125、导热板;126、子组件;
20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用于逻辑计算、执行程序、存储或调用数据等。计算机一般具有机箱和主板,其中,主板是一种具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其安装在机箱内,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主板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会根据运行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当元器件的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故障损坏等问题,因此,计算机中需要具有散热***对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处理,具体地,在计算机的机箱中需要加装散热风扇或液冷散热管道等部件构成散热***,通过流动的空气或冷却液将发热元器件的热量带走并散出至外界,以使元器件的温度控制在正常水平,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机箱中需要额外加装散热风扇或液冷管道等部件,这些部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导致计算机的机箱整体体积较大,尤其在一些场景中,为提升散热效率,还需要进一步增大风扇的体积或增大液冷管道的管径,导致机箱体积进一步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机箱,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可以充当液冷管道,从而节省了液冷管道等部件的占用空间,减小了机箱的体积,使机箱整体结构紧凑。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机箱可以但不限用于各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工控机、服务器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箱100。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计算机1000包括机箱100和主板200,其中,机箱100包括箱体11和散热组件12;请参阅图4,图4是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箱体11的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111,且箱体11的内侧开设有与流动通道111相连通的入液口112(图2示出)和出液口113(图3示出);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箱体11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散热组件12,散热组件12安装在机箱100内的主板200上,散热组件12的输入端121与出液口113相连通,散热组件12的输出端122与入液口112相连通;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2的分解示意图,散热组件12内开设有散热通道123,散热通道123的两端分别与散热组件12的输入端121和输出端122连通;散热组件12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散热通道123和流动通道111之间循环流动,并通过流经散热通道123的冷却液吸收主板200产生的热量;箱体11用于将流经流动通道111的冷却液的热量散出至外界。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1具有多个板体,每个板体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箱体11通过多个板体围合构成机箱100的框架,因此可以理解,机箱100的盖板、侧板、底板等均属于箱体11的组成部分。
如图4所示,箱体11的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111,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箱体11的内部”是指箱体11所具有的板体的内部,而不是箱体11围合形成的容纳腔的内部;流动通道111可以开设在箱体11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开设在一个或多个板体的内部,在此不做限定。开设流动通道11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在一块板材的表面加工切削出凹槽作为流动通道111,并使用另一块板材将该表面封盖,最后将上述两块板材组合制成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111的箱体11;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铸造、3D打印等工艺,使箱体11一体成型,形成镂空的板状结构,其镂空的部分则为流动通道111。上述设计将流动通道111开设在箱体11的内部,充分利用了箱体自身的厚度空间,并且不需要增设管道,节省了管道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少了机箱100的体积,使机箱100整体结构紧凑。
如图2和图3所示,箱体11的内侧开设有与流动通道111相连通的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以使冷却液从入液口112进入流动通道111中,在箱体11内部进行热量交换后,从出液口113流出流动通道111。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为简化加工流程,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可以分别只开设一个,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多个,能够提高冷却液流动的效率。不限地,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可以开设在箱体11内侧与流动通道111相连通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开设在相同或不同的壁上;优选地,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分别开设在流动通道111的两端对应的位置,能够使冷却液完全流过整个流动通道111,进行更加充分的热量交换。
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组件12设置在箱体11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内,且安装在容纳腔内的主板200上,从而与主板200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热量交换。散热组件12具有输入端121和输出端122,其中,输入端121与出液口113相连通,输出端122与入液口112相连通,具体可以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并使用密封圈等部件对接口处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冷却液的泄漏。散热组件12的一种可选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中示出了散热组件12内开设有散热通道123,还可以包括驱动泵组件124和导热板125。当冷却液在散热通道123中流动时,能够将主板200上的热量带走,实现对主板200的冷却作用,然后受热的冷却液从散热组件12的输出端122输出,并从入液口112进入流动通道111,在流动通道111中通过箱体11将热量散出至外界,最后流经出液口113和散热组件12的输入端121再次进入散热通道123中,形成循环。上述循环过程可以由散热组件12提供驱动,具体可以通过驱动泵组件124提供驱动。导热板125安装在散热组件12的底部位置,在使用时与主板200的发热器件直接接触导热,在导热板125和主板200之间还可以填充导热硅脂,使二者充分紧密贴合,提高散热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设计了包括流动通道111、散热通道123的冷却水循环回路,其中,流动通道111开设在箱体11的内部,充分利用了箱体11自身的厚度空间,使机箱100不需要另外增设管道,节省了管道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少了机箱100的体积,使机箱100整体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机箱100上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111,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内部的流动通道111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侧开设有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包括盖板114和侧板115。
流动通道111设计灵活,可以开设在箱体11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开设在一个或多个板体的内部。当流动通道111开设在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时,冷却液可以在至少两个板体的内部流动,这种设计相比于只在一个板体的内部开设流动通道111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箱体11的接触面积,使冷却液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散热效果。
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更多相邻板体,可以是机箱100的盖板和侧板的组合、多个侧板的组合、盖板和侧板以及底板的组合等多种形式。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接的壁包括盖板114和侧板115。
机箱100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其侧面往往需要贴靠墙面,或与其他设备相邻近,亦或有其他遮挡物,使得机箱100的侧板115不能有效地将热量散出至外界,而机箱100的底面往往需要与地面等放置面接触,因此机箱100的底板也难以与外界空气接触并将热量散出,相比之下,盖板114具有位置上的优势,其外侧往往可以充分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优选地,盖板114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散热鳍片114a,增大盖板114外侧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基于上述考虑,流动通道111可以开设在盖板114以及与盖板114相邻接的一个或多个侧板115内,从而利用盖板114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较大的特点,更高效地将热量向外界散出,同时利用侧板115作为辅助散热,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6所示,流动通道111开设在盖板114以及与盖板114相邻接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15内,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图中未示出)则不开设流动通道111,而用于开设主板200与其他设备电连接所需的接口,开设接口的侧板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厚度,从而减轻机箱100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另外,机箱100的底板(图中未示出)也可以不开设流动通道111,而是设置为可拆卸的封板,便于对机箱100进行拆装维护。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流动通道111也可以只开设在盖板114内,并同时在盖板114的内侧开设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该方案也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并未超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7,箱体11包括外层壁116和内层壁117,内层壁117和外层壁116由内到外层叠设置,外层壁116朝向内层壁117的一侧开设有流动通道111,内层壁117盖设于外层壁116的内侧并封盖流动通道111,内层壁117上贯穿开设有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在箱体11内部开设流动通道111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具体地,外层壁116的内侧可以通过机加工等方式切削出流动通道111,内层壁117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盖设在外层壁116的内侧,外层壁116和内层壁117上可以开设对应的螺纹孔或销孔,以便焊接时通过螺钉或销钉进行定位。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开设有入液口112和出液口113的位置以外,外层壁116与内层壁117之间需要密封处理,避免冷却液从接缝处泄漏,具体可以通过密封焊接工艺实现,或使用密封胶、密封圈等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8,散热组件12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子组件126,其中,第一个子组件126的输入端与出液口113相连通,前一个子组件126的输出端与后一个子组件126的输入端相连通,最后一个子组件126的输出端与入液口112相连通;子组件126用于分别安装在主板200上的多个位置,并通过其内流动的冷却液吸收主板200上多个位置产生的热量。
具体地,第一个子组件126的输入端相当于散热组件12的输入端121,最后一个子组件126的输出端相当于散热组件12的输出端122,各子组件126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散热通道123,各子组件126之间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依次串联的结构,使冷却液依次通过各子组件126内部开设的散热通道123。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子组件126可以分别安装在主板200上需要散热的位置,使其能够同时对主板200的多个位置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5,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均具有多个平直部分和多个弯曲部分,平直部分与弯曲部分交替连接,以使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均呈蛇形延伸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呈蛇形延伸设置”是指在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的两端之间设置多个曲折迂回的形状,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的两端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加通道的长度,增大冷却水与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的接触面积,使冷却水进行更加充分的换热,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计的目的是在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的两端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加通道的长度,因此,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例如螺旋形、波浪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流动通道111和/或散热通道123的平直部分设置有扰流板111a,扰流板111a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
如图4所示,当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呈蛇形延伸设置时,其具有平直部分和弯曲部分。扰流板111a设置在其中的平直部分,具体设置的方式可以是单独制成后进行焊接,也可以通过铸造、3D打印等工艺与流动通道111或散热通道123一体制成。
扰流板111a可以设置在流动通道111中,也可以设置在散热通道123中,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中。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冷却水在散热通道123中往往需要快速流动,以将主板200上的热量迅速带出,而在流动通道111中需要较为缓慢的流动,以保证其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因此,流动通道111的截面积往往远大于散热通道123的截面积,则流动通道111相比散热通道123具有更为充足的空间用于设置扰流板111a。基于以上考虑,为降低加工难度,优选地,扰流板111a仅设置在流动通道111中。
扰流板111a呈波浪形设置,当冷却液流经扰流板111a时,扰流板111a与冷却液发生不同方向的碰撞,使冷却液的流动状态由原有的定向均匀流动转变为相对混乱的流动,换言之,扰流板111a能够对冷却液的流动状态进行扰动,使冷却液在紊流状态下流动。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当冷却液定向均匀流动时,其边缘处的流速相比中间部分较慢,容易在流动通道111或散热通道123的内壁发生一定程度的滞留,并形成类似于保护膜的热边界层,这种热边界层将严重影响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而当冷却液处于相对混乱的紊流状态时,则能够削弱形成的热边界层,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除此之外,波浪形设置的扰流板111a还能够显著增大冷却液与流动通道111或散热通道123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通过扰流板111a对冷却液的扰动,能够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扰流板111a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以实现对冷却液的扰动效果,例如锯齿形、螺旋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流动通道111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111b,导流板111b与流动通道111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流动通道111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和/或,散热通道123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111b,导流板111b与散热通道123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散热通道123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
所述的形状适配,具体指导流板111b与流动通道111或散热通道123的弯曲部分的形状相同或相似,当冷却液流经弯曲部分时,导流板111b能够引导冷却液沿弯曲部分流动而不造成阻挡。例如,如图4所示,当流动通道111的弯曲部分为圆弧形时,导流板111b也对应设置为圆弧形,且导流板111b与弯曲部分同心设置,这样设置的导流板111b能够使冷却液在弯曲部分流动时流向相对统一,并且不会造成阻挡流动的问题。
导流板111b可以设置在流动通道111中,也可以设置在散热通道123中,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中。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与扰流板111a同理,为降低加工难度,优选地,导流板111b仅设置在流动通道111中。
上述实施例考虑到冷却液在流动通道111或散热通道123的弯曲部分流动时,其流向发生突变,容易集中形成较大的漩涡,从而阻碍后续冷却液的流动,而设置形状适配的导流板111b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分流,减小漩涡的尺寸或消除漩涡,从而减小流动阻力,使冷却液流动顺畅,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9,流动通道111和/或散热通道123的平直部分自身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
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散热通道123的平直部分呈波浪形设置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除了设置扰流板111a的方式,还可以将流动通道111和/或散热通道123的平直部分直接设置为波浪形,以使冷却液在紊流状态下流动,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流动通道111和散热通道123的平直部分均可以在直接设置为波浪形的同时,又增设扰流板111a,具有多种可选的组合设计方式。优选地,仅在散热通道123的平直部分设置为波浪形,而在流动通道111的平直部分设置扰流板111a,这种设计加工难度较低,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1000。请参阅图1至图3,计算机1000包括主板200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机箱100;主板200固定安装在机箱100内,主板200上安装有散热组件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1000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工控机、服务器等类型,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效果良好等特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箱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箱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主板上,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
所述散热组件内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流动通道之间循环流动,并通过流经所述散热通道的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产生的热量;所述箱体用于将流经所述流动通道的冷却液的热量散出至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内部的所述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朝向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包括盖板和侧板。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由内到外层叠设置,所述外层壁朝向所述内层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盖设于所述外层壁并封盖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上贯穿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子组件,其中,第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前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相连通,最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
所述子组件用于分别安装在所述主板上的多个位置,并通过其内流动的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上多个位置产生的热量。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具有多个平直部分和多个弯曲部分,所述平直部分与所述弯曲部分交替连接,以使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呈蛇形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平直部分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和/或,
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所述平直部分自身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
10.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所述主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所述主板上安装有所述散热组件。
CN202323064737.3U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Active CN220983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4737.3U CN220983832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4737.3U CN220983832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3832U true CN220983832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7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64737.3U Active CN220983832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3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3287B1 (en) Liquid cooling unit and heat receiver therefor
EP1675451B1 (en) Liquid cooling module
EP1710660A2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system
EP1564809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hat system
US20080314559A1 (en)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3629257B2 (ja) 電子機器
US2005024351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liquid cooling device
EP1708263B1 (en) Cooling jacket
KR100899368B1 (ko) 액체 냉각 유닛용 수열기, 액체 냉각 유닛 및 전자 기기
JP2003152376A (ja) 電子装置
US9823028B2 (en) Water cooling device with detachably assembled modularized units
KR20080010335A (ko) 전자 기기
US6243263B1 (en) Heat radiation device for a thi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80010336A (ko) 전자 기기
EP4149227A1 (en) Cooling system and cooling device
JP3068892U (ja) Cpu放熱装置
CN216982389U (zh) 散热装置和电气设备
CN213694682U (zh) 液冷排模块
KR100890971B1 (ko) 액체 냉각 유닛용 열교환기, 액체 냉각 유닛 및 전자 기기
JP2004293833A (ja) 冷却装置
CN220983832U (zh) 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CN218788785U (zh) 工业相机
CN216982363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CN220823575U (zh) 冷板结构以及液冷***
CN219592900U (zh) 电气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20

Address after: 518057 B1, 20/F, Yan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High-tech Fourth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VOC hi-tech Holdings Group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Yan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333 Jiangho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AN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