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8951U -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8951U
CN220978951U CN202322866660.5U CN202322866660U CN220978951U CN 220978951 U CN220978951 U CN 220978951U CN 202322866660 U CN202322866660 U CN 202322866660U CN 220978951 U CN220978951 U CN 220978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imposed sheet
pouring
support system
sheet support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666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立博
靳小飞
严晗
葛红云
张松甫
刘聪
张胜超
王羽
孙朝
张邦旭
路立娜
周若汐
黄炜
曾庆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666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8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8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8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包括布置于叠合板与侧墙的阴角处的阴角加强件;所述阴角加强件连续折弯形成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侧墙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于叠合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工字梁连接,所述工字梁支撑于叠合板下方。本实用新型采用阴角加强件对叠合板进行支撑,直接将阴角加强件固定于侧墙上,大大减少了是工作量,并提高了叠合板下方的可通行性。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蓬勃发展,将混凝土叠合板作为水平构件在装配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常规做法中,需要在叠合板下方设置大量的竖向支撑,这样存在施工量大、人员通行困难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包括布置于叠合板与侧墙的阴角处的阴角加强件;所述阴角加强件连续折弯形成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侧墙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于叠合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工字梁连接,所述工字梁支撑于叠合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阴角加强件还包括沿第一连接部边缘弯折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围绕形成一填充区域;所述填充区域内填充有加强块。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为现浇墙,所述现浇墙侧面安装有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包括浇筑内模、浇筑外模、以及连接浇筑内模和浇筑外模的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穿过第一连接部后将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浇筑内模上。
进一步的,所述浇筑内模的侧面设有多个竖向龙骨;所述承载部沿阴角的通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部间隔布置,且相邻第一连接部间容纳竖向龙骨穿入;所述竖向龙骨与加强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为预制墙,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二对拉螺杆固定与预制墙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三角支撑件;所述三角支撑件包括两根斜撑杆和一根水平撑杆;所述两根斜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侧的侧墙连接,两根斜撑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工字梁的下方;所述水平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斜撑杆的第一端连接,使两根斜撑杆和水平撑杆围绕成三角状。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采用阴角加强件对叠合板进行支撑,直接将阴角加强件固定于侧墙上,大大减少了是工作量,并提高了叠合板下方的可通行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增加三角支撑件对叠合板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体系的支撑能力,同时也保证了叠合板下方的可通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叠合板支撑体系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阴角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叠合板支撑体系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的支撑体系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阴角加强件;2、现浇墙;3、预制墙;4、三角支撑件;5、叠合板;6、工字梁;7、侧墙;
11、承载部;12、第一连接部;13、支撑部;14、第二连接部;15、加强块;
21、浇筑内模;22、第一对拉螺杆;23、竖向龙骨;24、竖向背楞;
31、第二对拉螺杆;
41、斜撑杆;42、水平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包括阴角加强件1;该阴角加强件1布置于叠合板5与侧墙7的阴角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用于侧墙7为现浇墙2的结构中。
参照图1所示,该阴角加强件1连续弯折形成承载部11、第一连接部12、支撑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且该阴角加强件1的各个弯折角均为直角。由于该侧墙7为现浇墙2,因此该现浇墙2的内侧安装有浇筑内模21、外侧安装有浇筑外模,且浇筑内模21与浇筑外模之间通过第一对拉螺杆22固定。所述第一对拉螺杆22穿过第一连接部12后将第一连接部12固定于浇筑内模21上。所述支撑部13与叠合板5的底部贴合,并支撑于叠合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与工字梁6连接,而多个工字梁6沿阴角的通长方向排列布置于叠合板5下方,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采用阴角加强件1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直接将阴角加强件1固定于现浇墙2的浇筑内模21上,分别对叠合板5的两侧进行支撑;并且工字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阴角处的阴角加强件1连接,对工字梁6进行固定并有工字梁6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提高支撑效果。该支撑体系的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大量的竖向支撑,也无需为阴角加强件1设置大量的安装结构,大大减少了是工作量,并提高了叠合板5下方的可通行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1和2所示,述承载部11、第一连接部12、支撑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围绕形成一填充区域;所述填充区域内填充有加强块15,对阴角加强件1的结构进行加强,提高对叠合板5的支撑效果。具体来说,所述浇筑内模21的侧面设有多个竖向龙骨23;所述承载部11沿阴角的通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部12间隔布置,且相邻第一连接部12间容纳竖向龙骨23穿入;所述竖向龙骨23通过螺栓与加强块15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包括阴角加强件1;该阴角加强件1布置于叠合板5与侧墙7的阴角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用于侧墙7为预制墙3的结构中。
参照图1所示,该阴角加强件1连续弯折形成承载部11、第一连接部12、支撑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且该阴角加强件1的各个弯折角均为直角。由于该侧墙7为预制墙3,不存在模板结构,因此直接采用第二对拉螺杆31穿过预制墙3以及预制墙3两侧的阴角加强件1的第一连接部12,从而将第一连接部12固定于阈值墙上。所述支撑部13与叠合板5的底部贴合,并支撑于叠合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与工字梁6连接,而多个工字梁6沿阴角的通长方向排列布置于叠合板5下方,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采用阴角加强件1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直接将阴角加强件1固定于预制墙3上,分别对叠合板5的两侧进行支撑;并且工字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阴角处的阴角加强件1连接,对工字梁6进行固定并有工字梁6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提高支撑效果。该支撑体系的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大量的竖向支撑,也无需为阴角加强件1设置大量的安装结构,大大减少了是工作量,并提高了叠合板5下方的可通行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包括实施例1或2中所描述的结构、以及三角支撑件4。其用于阴角加强件1不足以支撑叠合板5时,利用三角支撑件4对叠合板5进一步支撑。
具体来说,参照图4所示,所述三角支撑件4包括两根斜杆和一根水平撑杆42,所述两根斜撑杆41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侧的侧墙7连接,两根斜撑杆4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工字梁6的下方;所述水平撑杆4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斜撑杆41的第一端连接,使两根斜撑杆41和水平撑杆42围绕成三角状。
当侧墙7为现浇墙2时,在浇筑内模21上固定竖向背楞24,将斜杆以及水平撑杆42固定于竖向背楞24上。当侧墙7为预制墙3时,将斜杆以及水平撑杆42固定与预制墙3的墙体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增加三角支撑件4对叠合板5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体系的支撑能力,同时也保证了叠合板5下方的可通行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叠合板与侧墙的阴角处的阴角加强件;所述阴角加强件连续折弯形成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侧墙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于叠合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工字梁连接,所述工字梁支撑于叠合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阴角加强件还包括沿第一连接部边缘弯折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围绕形成一填充区域;所述填充区域内填充有加强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为现浇墙,所述现浇墙侧面安装有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包括浇筑内模、浇筑外模、以及连接浇筑内模和浇筑外模的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穿过第一连接部后将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浇筑内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内模的侧面设有多个竖向龙骨;所述承载部沿阴角的通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部间隔布置,且相邻第一连接部间容纳竖向龙骨穿入;所述竖向龙骨与加强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为预制墙,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二对拉螺杆固定与预制墙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角支撑件;所述三角支撑件包括两根斜撑杆和一根水平撑杆;所述两根斜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侧的侧墙连接,两根斜撑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工字梁的下方;所述水平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斜撑杆的第一端连接,使两根斜撑杆和水平撑杆围绕成三角状。
CN202322866660.5U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Active CN220978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6660.5U CN220978951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6660.5U CN220978951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8951U true CN220978951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66660.5U Active CN220978951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8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4901B1 (ko) 강판 보강 전단벽
CN220978951U (zh) 一种叠合板支撑体系
CN217500782U (zh) 一种轻质预制夹芯墙体及模具
CN216587246U (zh) 卫生间楼板预制件
CN110761176B (zh) 一种桥梁相邻梁端横向限位装置
CN101100881B (zh) 一种局部型钢混凝土密肋扁梁楼盖
CN211900635U (zh) 一种组合式仰拱定型钢模板
CN221422675U (zh) 构造柱加固装置
CN217557275U (zh) 一种墙体结构
CN216713195U (zh) 一种搭建电动葫芦梁轨道梁的安装结构
CN210067177U (zh) 一种建筑用现浇空心楼盖金属芯模
CN219280940U (zh) 一种土木结构预制模板的连接结构
CN104831919B (zh) 一种用于预制整浇井字楼盖结构的支撑体系
CN220847350U (zh) 一种码头预制面板结构
CN220451429U (zh) 一种后浇带支护模板
CN218116803U (zh) 一种带钢筋桁架的楼板后浇带构造
CN219043961U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板加固工装、加固结构和模具组合结构
CN215167028U (zh) 一种板网组合空腔内模装置
CN214658861U (zh) 一种泡沫模块用两个泡沫板之间的连接定位件
CN214785192U (zh) 一种楼板用金属组合网减重箱
CN220414659U (zh) 混凝土预制板
CN214364409U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复合双连梁
CN213774494U (zh) 一种装配式网梁楼盖装配箱
CN220247360U (zh) 混凝土预制板
CN220768178U (zh) 一种后浇带构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