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410U -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410U
CN220914410U CN202322386691.0U CN202322386691U CN220914410U CN 220914410 U CN220914410 U CN 220914410U CN 202322386691 U CN202322386691 U CN 202322386691U CN 220914410 U CN220914410 U CN 220914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attery
plates
collecting pip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66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
马锐
闫连宝
高邦
郭木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66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池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板,每个所述换热板内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换热流道,每个所述换热流道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流道框架,所述流道框架包括第一汇流管和第二汇流管,所述第一汇流管与多个所述换热板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管与多个所述换热板连通。由此,通过将多个换热板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与电池单体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直冷板方案几乎都是铝挤口琴管或大板冲压成型方案,铝挤口琴管方案受工艺水平影响,换热面积有限,无法适配目前电池的大面积换热需求,而大板冲压成型方案受流道设计影响,回流容易产生局部过热,导致电池包散热不均,降低整体性能,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换热组件,电池换热组件可以与电池单体进行大面积均匀换热,实用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板,每个所述换热板内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换热流道,每个所述换热流道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流道框架,所述流道框架包括第一汇流管和第二汇流管,所述第一汇流管与多个所述换热板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管与多个所述换热板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通过将多个换热板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与电池单体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电池换热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换热区域,每个所述换热区域包括多个所述换热板;所述第一汇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汇流管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流口,所述第一汇流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流口与所述换热板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汇流管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流口,所述第二汇流管通过所述第二分流口与所述换热板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区域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流口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分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每个所述换热区域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汇流管和所述第二汇流管内均设有连通流道和第一阻隔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换热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阻隔件阻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区域内对应的换热板的数量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汇流管内设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其中一部分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流口设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一汇流管内还设有第二阻隔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且相邻设置的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阻隔件以分隔出多个流体通道,每个所述流体通道用于将流体导向相应的所述第一分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汇流管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阻隔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安装至所述第一汇流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汇流管和所述第二汇流管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阻隔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口安装至所述第一汇流管内和所述第二汇流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流道框架包括分流件,每个所述分流件设有多个分流流道,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板对应设有所述分流件,所述分流件的所述分流流道与所述换热板的所述换热流道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每个所述换热板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分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相邻的所述换热板焊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流道框架环绕所述多个换热板布置且与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板焊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单体和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所述电池换热组件与所述电池单体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将多个换热板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与电池单体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的实用性,提升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上盖板和底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底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电池换热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电池单体的至少一端设有极柱。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将多个换热板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与电池单体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的实用性,提升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提高了车辆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的流道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100,
电池换热组件10,电池单体20,框架30,上盖板40,底盖板50,导热胶层60,
换热区域1,换热板11,换热流道111,
流道框架2,第一汇流管21,分隔板211,第一分流口212,第一安装口213,流体通道214,第二汇流管22,第二分流口221,第二安装口23,第一阻隔件24,第二阻隔件25,连通流道26,分流件3,分流流道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1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电池包100包括电池单体20和电池换热组件10,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相对设置且可以实现热交换,电池换热组件10适于与外部流路内的压缩机、冷凝器组成冷却***,电池换热组件10的一端(即下文所述的第一汇流管21或第二汇流管22)安装有电子膨胀阀,且冷却***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具体地,当冷却***为制冷模式时,压缩机可以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状态,然后送入冷凝器里变成中温高压液体状态,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后流入电池换热组件10内,因电子膨胀阀的节流降压作用,液态冷媒可以在电池换热组件10内蒸发为气态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量,从而使与之接触的电池单体20冷却。而当冷却***为制热模式时,压缩机可以将低温低压气态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状态,冷媒可以流入电池换热组件10内,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电池换热组件10内与电池单体20充分换热后变成高压液体,最终经过节流和蒸发,再次回到压缩机。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10,包括:多个换热板11,每个换热板11内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换热流道111,每个换热流道111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换热板1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流道框架2,流道框架2包括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第一汇流管21与多个换热板11连通,第二汇流管22与多个换热板11连通。
由此,可以实现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
例如,参照图1-图4和图9所示,电池换热组件10包括换热板11,换热板11为铝挤压成型,每个换热板11内均设有多个换热流道111,多个换热流道111沿第一方向排布,换热流道111构造为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换热流道11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朝外敞开。换热板11设为多个,多个换热板1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连,使得多个换热板11连接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如可以将第一方向设为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时且将第二方向设为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
其中,电池换热组件10还包括流道框架2,流道框架2包括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分别与外部流路连通,且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分别位于多个换热板1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一汇流管21可以与多个换热板11连通,且第二汇流管22可以与多个换热板11连通。
举例地,可以将第一汇流管21分别与多个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连通,且将第二汇流管22分别与多个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连通,冷媒可以从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中的一个分别流入多个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内,且在沿换热流道111流动至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中的另一个,以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
或者,可以将多个换热板11中的一部分与第一汇流管21进行连通,且该部分换热板11与多个换热板11中的另一部分进行连通,再将多个换热板11中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汇流管22进行连通,当冷媒从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中的一个流入对应的换热板11后,冷媒依次流经多个换热板11,然后流入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中的另一个,以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冷媒可以分别流入多个换热板11内且沿同一换热板11的多个换热流道111流动,可以实现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换热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10,通过将多个换热板11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11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20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换热组件10包括在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换热区域1,每个换热区域1包括多个换热板11;第一汇流管21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汇流管21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流口212,第一汇流管21通过第一分流口212与换热板11连通;第二汇流管22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汇流管2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流口221,第二汇流管22通过第二分流口221与换热板11连通,每个换热区域1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口212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口221。
例如,参照图4所示,电池换热组件10包括多个换热区域1,多个换热区域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换热区域1包括多个换热板11,同一换热区域1内的多个换热板1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同时,可以设置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且分别位于换热区域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
其中,可以设置第一汇流管21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口212,多个第一分流口2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流口212与换热板11的一端相对设置且用于与换热板11连通,使得第一汇流管21可以通过第一分流口212与换热板11连通。同时,可以设置第二汇流管22具有多个第二分流口221,多个第二分流口22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分流口221与换热板11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用于与换热板11连通,使得第二汇流管22可以通过第二分流口221与换热板1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换热区域1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口212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口221。
举例地,如图4-图6所示,可以设置换热区域1包括三个换热板11,三个换热板11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且顺序连通。可以对应每个换热区域1设有一个第一分流口212和一个第二分流口221,位于左侧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后端与第一分流口212连通,且位于右侧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前端与第二分流口221连通,使得冷媒在流入换热区域1后可以依次流经同一换热区域1的多个换热板11;或者,可以对应每个换热区域1设有三个第一分流口212和三个第二分流口221,同一换热区域1内的每个换热板1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分流口212和第二分流口221连通,流入换热区域1内的冷媒可以沿换热板11直接流出换热区域1。由此,利于满足不同工况,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换热区域1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相邻设置;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内均设有连通流道26和第一阻隔件24;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换热板的第一端和第二换热板的第一端通过连通流道26连通,第一换热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阻隔件24阻断。
例如,参照图4-图6所示,每个换热区域1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相邻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并非表示特定的换热板11,而是表示同一换热区域1内相邻的两个换热板11中的一个为第一换热板且另一个为第二换热板。
其中,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内均设有连通流道26和第一阻隔件24;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换热板的第一端和第二换热板的第一端通过连通流道26连通,第一换热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阻隔件24阻断。
举例地,如图4-图6所示,可以设置换热区域1包括三个换热板11,三个换热板11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且换热板11沿前后方向延伸布置。位于中间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前端与位于左侧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前端通过连通流道26连通,位于中间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后端与位于左侧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后端通过第一阻隔件24阻断,位于中间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后端与位于右侧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后端通过连通流道26连通,位于中间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前端与位于右侧的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的前端通过第一阻隔件24阻断,使得同一换热区域1内的多个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可以顺序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延长冷媒在换热区域1内的流通路径,例如形成类似S形的路径,利于提高换热区域1的换热效果,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汇流管22(或第一汇流管21)上安装有PT传感器,PT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换热板11的冷媒的温度,以确定电池单体20的工作状态,进而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控制电池换热组件10的流量。由此,可以针对性地调节电池换热组件10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设置至少两个换热区域1内对应的换热板11的数量相同,例如可以设置多个换热区域1内对应的换热板11的数量相同。具体地,可以将每个换热区域1内的换热板11数量均设为2个、3个或更多个。由此,可以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换热均匀性,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管21内设有多个分隔板211,分隔板211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一部分分隔板2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流口212设于分隔板211;第一汇流管21内还设有第二阻隔件25,沿第二方向间隔且相邻设置的分隔板211之间设有第二阻隔件25以分隔出多个流体通道214,每个流体通道214用于将流体导向相应的第一分流口212。
例如,参照图5所示,可以在第一汇流管21内设有多个分隔板211,多个分隔板21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其中一部分分隔板2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汇流管21分隔出多个腔体,部分分隔板211上开设有连通孔,多个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进行连通。同时,还可以在第一汇流管21内设有第二阻隔件25,第二阻隔件25可以设置在沿第二方向间隔且相邻设置的两个分隔板211之间,且第二阻隔件25用于与分隔板211配合,第二阻隔件25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二阻隔件25可以与多个分隔板211共同限定出多条流体通道214,多条流体通道214用于将流入第一汇流管21内的冷媒进行分流。
同时,可以在靠近加热板的分隔板211上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口212,多个第一分流口212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多条流体通道214与多个第一分流口212一一对应,每个流体通道214用于将流体导向相应的第一分流口212内,使得分流后的冷媒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分流口212分别流入对应的换热区域1内。由此,可以保证多个换热区域1内的流量满足设计需求,如使多个换热区域1内的流量相等,以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整体的换热均匀性,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管21设有第一安装口213,第二阻隔件25通过第一安装口213安装至第一汇流管21内。例如,参照图2所示,可以在第一汇流管21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口213,第一安装口213朝外敞开,第二阻隔件25的材料为铝,第二阻隔件25与第一安装口213匹配设置,第二阻隔件25可以从第一汇流管21的外侧插配至第一安装口213内且与第一汇流管21焊接,如可以采用钎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由此,可以降低第一汇流管21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口23,第一阻隔件24通过第二安装口23安装至第一汇流管21内和第二汇流管22内。
例如,参照图2所示,可以在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口23,第二安装口23朝外敞开,第一阻隔件24的材料设为铝,第一阻隔件24与第二安装口23匹配设置,第一阻隔件24可以从外侧安装至第二安装口23内且与第二安装口23的内壁焊接,如可以采用钎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由此,可以降低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在实际的布置中,可以将第一阻隔件24和第二阻隔件25构造为具有相同结构,以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框架2包括分流件3,每个分流件3设有多个分流流道31,至少一部分换热板11对应设有分流件3,分流件3的分流流道31与换热板11的换热流道111一一对应设置。
例如,参照图2-图3所示,流道框架2包括分流件3,每个分流件3均设有多个分流流道31,多个分流流道3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流道框架2构造为对应至少一部分换热板11设有分流件3。具体地,当多个换热板11均与第一汇流管21(或第二汇流管22)直接连通时,可以对应多个换热板11分别设有分流件3;而当部分换热板11与第一汇流管21(或第二汇流管22)直接连通时,可以对应与第一汇流管21直接连通的部分换热板11设有分流件3。分流件3的多个分流流道31用于与相应的换热板11的多个换热流道111一一对应设置且连通,分流件3用于将第一汇流管21流向对应换热板11的流量均匀分流至多个换热流道111内。由此,可以保证换热板11整体的换热均匀性,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每个换热板11的两端均设有分流件3。例如,参照图1所示,可以在换热板1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分流件3。这样,无论冷媒从第一汇流管21(如制冷模式)或第二汇流管22(如制热模式)流向换热板11,分流件3均可对冷媒进行分流,以使冷媒可以均匀地流入多个换热流道111内。由此,可以保证电池换热组件10可以在不同模式下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相邻的所述换热板11焊接连接,如可以采用搅拌摩擦焊进行连接,以将多个换热板11焊接为一体,以使电池换热组件10可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这样,可以将电池换热组件10安装在电池单体20的下方,以使电池换热组件10可以承载电池单体20,也可以将电池换热组件10安装在电池单体20的上方,以满足乘客的踩踏需求。由此,使得电池换热组件10可以兼具承重功能,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且利于减小应用该电池换热组件10的电池包1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框架2环绕多个换热板11布置且与至少一部分换热板11焊接相连。例如,参照图2和图4所示,流道框架2为铝挤压成型,可以设置流道框架2环绕多个换热板11布置,流道框架2的内侧壁用于与至少一部分换热板11焊接相连,如采用搅拌摩擦焊进行连接,以将流道框架2和多个换热板11连接为一体,使得流道框架2可以对多个换热板11进行支撑。由此,可以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承重功能,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包括:电池单体20和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组件10,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通过将多个换热板11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11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20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提升了电池包1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还包括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中的至少一个为电池换热组件10。
例如,参照图1、图7和图8所示,电池包100包括框架30、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框架30沿竖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安装口,上盖板40用于安装在框架30上侧的安装口内且与框架30固定相连,且底盖板50用于安装在框架30下侧的安装口内且与框架30固定相连,上盖板40、框架30和底盖板50可以共同限定出放置空间。放置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且位于放置空间内的电池单体20沿竖向的两侧可以分别与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贴合,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中的至少一个为电池换热组件10。
具体地,如图7所示,可以将上盖板40设为电池换热组件10,使得上盖板40可以与电池单体20进行换热;或者,如图1所示,可以将下盖板设为电池换热组件10,使得下盖板可以与电池单体20进行换热;又或者,如图8-图10所示,可以将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均设为电池换热组件10,使得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均可与电池单体20进行换热。由此,利于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可靠性,且在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均设为电池换热组件10时,可以提高电池包100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电池包1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在电池换热组件10和电池单体20之间设有导热胶层60,可以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和电池单体20之间的传热效率,提高了电池包1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可以设置电池单体20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在第一方向上,电池单体20的至少一端设有极柱。具体地,可以在电池单体2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极柱,且使得两个极柱可以分别与两个换热板11相对,以使两个换热板11可以单独对极柱进行散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电池换热组件10与极柱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布局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4所示,可以对应单个电池单体20设有两个换热区域1,且将换热区域1中与直接与第一汇流管21连通的换热板11与极柱相对布置,使得换热区域1和极柱之间可以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以实现对极柱的针对性冷却,有利于提高电池包100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包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车辆可以为新能源车,也可以为混动车、燃油车,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将多个换热板11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多个换热板11可以分别与电池单体20进行换热,实现了电池换热组件10与电池单体20的大面积均匀换热,提高了电池换热组件10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换热组件10的实用性,提升了电池包100的整体性能,提高了车辆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换热板(11),每个所述换热板(11)内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换热流道(111),每个所述换热流道(111)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板(1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流道框架(2),所述流道框架(2)包括第一汇流管(21)和第二汇流管(22),所述第一汇流管(21)与多个所述换热板(11)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管(22)与多个所述换热板(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组件(1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换热区域(1),每个所述换热区域(1)包括多个所述换热板(11);
所述第一汇流管(2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汇流管(21)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流口(212),所述第一汇流管(21)通过所述第一分流口(212)与所述换热板(11)连通;
所述第二汇流管(22)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汇流管(2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流口(221),所述第二汇流管(22)通过所述第二分流口(221)与所述换热板(11)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区域(1)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流口(212)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分流口(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区域(1)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汇流管(21)和所述第二汇流管(22)内均设有连通流道(26)和第一阻隔件(24);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换热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通流道(26)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阻隔件(24)阻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区域(1)内对应的换热板(11)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管(21)内设有多个分隔板(211),所述分隔板(21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其中一部分所述分隔板(21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流口(212)设于所述分隔板(211);
所述第一汇流管(21)内还设有第二阻隔件(25),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且相邻设置的所述分隔板(211)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阻隔件(25)以分隔出多个流体通道(214),每个所述流体通道(214)用于将流体导向相应的所述第一分流口(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管(21)设有第一安装口(213),所述第二阻隔件(25)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213)安装至所述第一汇流管(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管(21)和所述第二汇流管(22)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口(23),所述第一阻隔件(24)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口(23)安装至所述第一汇流管(21)内和所述第二汇流管(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框架(2)包括分流件(3),每个所述分流件(3)设有多个分流流道(31),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板(11)对应设有所述分流件(3),所述分流件(3)的所述分流流道(31)与所述换热板(11)的所述换热流道(111)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每个所述换热板(1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分流件(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换热板(11)焊接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框架(2)环绕所述多个换热板(11)布置且与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板(11)焊接相连。
12.一种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体(20)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换热组件(10),所述电池换热组件(10)与所述电池单体(20)热交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上盖板(40)和底盖板(50),所述上盖板(40)和所述底盖板(50)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电池换热组件(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电池单体(20)的至少一端设有极柱。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100)。
CN202322386691.0U 2023-08-31 2023-08-31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20914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6691.0U CN220914410U (zh) 2023-08-31 2023-08-31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6691.0U CN220914410U (zh) 2023-08-31 2023-08-31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410U true CN220914410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6691.0U Active CN220914410U (zh) 2023-08-31 2023-08-31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28707U (zh) 换热结构件及电池包
CN220914410U (zh) 电池换热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WO2023208218A1 (zh) 散热器总成、电池包和车辆
CN211182447U (zh) 液冷板
CN218270317U (zh) 板式换热器及车辆
CN218241979U (zh) 换热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5578726U (zh) 电池模组用端板及电芯冷却结构和电池模组
CN216054955U (zh) 电芯箱体、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4156609A (zh) 一种大电池用极柱
CN110277606B (zh) 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420613U (zh) 电池热管理***、热管理***、储能***和用电装置
CN21856899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9778978U (zh) 一种圆柱电池水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19832776U (zh) 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21932145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8919042U (zh) 电池换热器、电池包、热管理***和车辆
CN221126048U (zh) 一种换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20627924U (zh) 冷却装置、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CN117996257A (zh) 换热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车辆
CN217114718U (zh) 一种大电池用极柱
CN219917300U (zh) 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850194U (zh) 电池换热件及电池组件
CN21965880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微通道液冷和空气冷的复合冷却***
CN220821779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
CN219180607U (zh) 电池包箱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