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9428U -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9428U
CN220909428U CN202322425343.XU CN202322425343U CN220909428U CN 220909428 U CN220909428 U CN 220909428U CN 202322425343 U CN202322425343 U CN 202322425343U CN 220909428 U CN220909428 U CN 220909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hinge
adjusting
main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53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群
林晓欢
苏伟生
郭玉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o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o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o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o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9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9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04Hinges adjustable relative to the wing or the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02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包括第一主体、铰头及底座装置,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转动连接,所述铰头用于连接第二构件;所述底座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构件;所述底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有第二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特别是一种用于家具构件之间的铰链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铰链的结构主要包括铰头、铰臂及底座,安装时先后将铰头和底座分别安装于柜门与柜体上,由于铰链本身调整安装位置的结构单一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所以现有铰链的安装精度及位置精度要求高,当安装位置出现偏差时,柜门和柜体之间无法安装在预定位置上,使得安装难度高,延长工作周期,降低工作效率。为此,部分铰链设置有调节装置,铰臂通过调节装置相对底座实现上下方向的高度调节或前后方向调节或左右方向调节。但现有铰链的铰臂相对底座单独进行上下方向的高度调节与单独进行左右方向调节的过程相互影响,例如调节装置的高度调节螺钉只能将底座的前端向上或向下调节,当底座的前端向上调节到指定位置时,底座的前端向后端倾斜并与铰臂形成有夹角;也可以理解为高度调节螺丝在调节过程中,底座和铰臂之间的夹角是变化的,于是容易出现柜门相对柜体不能关闭到位或关闭平整的现象,如关闭柜门的一侧和柜体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需要调节底座与铰臂的前后调节螺丝才能使柜门和柜体之间安装到预定位置上。导致容易对底座与铰臂出现错误高度调节和前后调节,调节难度高。
另外,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691509U公开的《一种带平行调节装置的缓冲铰链》,包括铰杯、摇摆臂、铰座及底座组件,铰杯、摇摆臂、铰座依次铰接,底座组件安装于铰座上,铰座上设有能整体控制底座组件相对铰座平行移动高度用的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贯穿铰座并卡扣于底座组件上。具体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高度调节螺钉、第二高度调节螺钉,第一高度调节螺钉、第二高度调节螺钉分别前后安装于铰座上。通过将高度调节组件的第一高度调节螺钉、第二高度调节螺钉的结构配合,能将铰座整个水平地向上或向下移动而进行高度调节,确保铰座能在水平面上顺畅地调节相对底座组件的前后安装位置。但是,第一,该铰座的高度调节需要通过第一高度调节螺钉及第二高度调节螺钉共同实现,调节过程较为麻烦且调节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操作者先调节其中的一只调节螺钉之后再调节另一只调节螺钉,在调节过程中底座组件相对铰座实际上是前后旋转摆动的,并没有做到在整个调节的过程中底座组件相对铰座保持水平;第二,当调节铰座的高度时,需要操作前后调节螺丝,即无法单独调节高度调节螺丝完成高度调节,高度调节螺丝和前后调节螺丝在调节过程中相互影响;第三,当调节铰座的高度时,需要先松开铰座上的前后调节螺钉,导致铰座容易沿前后方向发生错误移动,在前后方向发生位置偏移,增加调节难度,从而使铰座的高度调节更为麻烦;另外,这一方案在增加调节步骤的同时并不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又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701023A公开的《具有快速调整安装功能的门铰臂》包括:包括内臂和外臂,所述的内臂和外臂之间设有调节机构和移动调整装置,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外臂与内臂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移动调整装置用于当外臂与内臂之间倾斜角度产生变化时,外臂在内臂上自动前后移动,使外臂在内臂之间形成相对移动、倾斜调整门安装位置的安装调整铰臂。通过移动调整装置即可调整门铰链,实现快速调整门安装位置。但是,该调节机构在调节过程中改变了外臂和内臂之间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了铰杯(铰头)相对于底座的最小关闭角度和最大打开角度,即改变了门在家具上的关闭角度和开门角度,影响了用户的开关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铰链存在铰座相对底座组件单独进行高度调节和单独进行前后调节的调节过程中相互影响,导致调节难度高、调节麻烦以及因为高度调节之后,开关门的角度发生变化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包括:
第一主体及铰头,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转动连接,所述铰头用于连接第二构件;
底座装置,所述底座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构件;所述底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有第二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主体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所述第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和第一抵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稳固部和第二抵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为圆柱体状,所述第一调节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稳固部上,且所述第一调节部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和所述稳固部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
所述第一抵部和所述第二抵部相抵接以限制了当所述第一调节部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调节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其它部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旋转。
稳固部的数量并不受限制,稳固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调节组件还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和第一调节部相并排分的柱状体,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和其它的稳固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左侧板和/或第一右侧板、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左侧板和/或第二右侧板;
所述第一左侧板和/或所述第一右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折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折部;
所述第一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左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一折部越过所述第二左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二左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左侧板和所述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左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第一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右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一折部越过所述第二右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右侧板和所述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右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折部的位置并不受限制,即所述第一折部的位置可以在第二右侧板的中部或端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折部分别限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左侧板和/或第一右侧板、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左侧板和/或第二右侧板;
所述第二左侧板和/或所述第二右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折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折部;
所述第二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左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二折部越过所述第一左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左侧板和所述第二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左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第二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右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二折部越过所述第一右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右侧板和所述第二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右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折部的位置并不受限制,即所述第二折部的位置可以在第一右侧板的中部或端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折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部分别限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四主体;
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第四主体,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四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件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所述第四主体和所述第一主体,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所述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主体连接,或,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当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相对所述第四主体转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连接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所述第四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或所述第四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下方,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四主体的下方,所述第四主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安装槽的一个内侧面相贴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连接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连接部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安装槽的一个内侧面相贴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五主体,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主体,所述第四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和所述第一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主体能相对第四主体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第四主体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五主体只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第四主体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主体连接,或,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主体相连接;
当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相对所述第四主体转动时,所述第五主体能相对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内部、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之间,通过拆卸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拆卸装置为按压式拆卸装置,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用于供外力控制所述按压式拆卸装置连接或分开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主体内部、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之间,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所述第三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三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左右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供紧固件将所述底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构件上,当所述紧固件处于预设状态时,所述底座装置能够相对所述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调节孔的周壁上表面有前后延伸的横纹部,当所述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横纹部用于阻止所述底座装置相对所述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底座装置有向下延伸的突部,当所述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突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相咬紧以阻止所述底座装置相对所述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座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自上往下相连接;或,
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自上往下相连接;或,
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左侧方或右侧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沿左右方向或右左方向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外侧壁或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为螺纹结构或齿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连接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底座装置的左右两侧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正3mm。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底座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投影内。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主***于最下的位置时,沿垂直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底座装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投影内。
在以上三个实施方式中,底座装置的边缘部分在第一主体露出的面积很小或没有,使用者从外部不能观察到底座装置或难以观察到底座装置或只能看到底座很小的部分,以使美观性更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装置与现有的底座装置相比,体积及面积均较小,节省了整体的使用材料,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了造价成本,且面积较小的底座能够节省使用空间,提供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的下端形成一条直线。使所述第一主体更美观,同时第一主体生产工艺更简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装置上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其中,存在两个所述通孔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第三铰接轴不垂直,以使紧固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后,将底座装置更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构件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或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的后侧并向下延伸,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及所述后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其中,所述连接板、所述右侧板及所述左侧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至1mm,和/或,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至1mm。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mm,和/或,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mm。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和/或,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以上三个实施方式使得后侧板的后侧、左侧板的后侧及右侧板的后侧没有外露出来,第一主体的后端呈封闭状或接近封闭状,避免或减小衣物与第一主体的后端触碰后可能出现损坏、或人体皮肤被第一主体的后端划伤,同时将底座装置的部分部件包裹在第一主体的内部,使用者从外部不用看到底座装置的部分部件,提高整体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各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四铰接轴上;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各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第四铰接轴上,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铰接轴;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四铰接轴上;以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三抵接端及第四抵接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三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第四铰接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四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铰接轴;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以上两个实施方式通过至少两个弹性件来共同驱动铰头相对第一主体自动复位,增大对铰头的自动复位力,复位效果更为稳定可靠,同时至少两个弹性件能够有效提高复位的疲劳强度,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
当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弹性件关于轴对称设置时,两个弹性件驱动铰头的复位力更均匀,进一步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当第一弹性和和第二弹性件相组合的方式出现在一个铰链组件中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开合更柔顺有力,起到好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缸体及相对所述缸体往复伸缩的伸缩件;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伸缩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头形成有铰头凸部,所述第二构件形成有用于嵌装铰头凸部的安装槽,所述铰头凸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不能绕所述铰头凸部的中心发生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相互平行或接***行,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2mm,以使安装槽沿左右方向上的间足够大,底座装置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安装槽内,且底座装置上的通孔可以沿左右方向排列,便于底座装置更好地固定在第一构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家具的铰链组件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铰头安装在第二构件(第二构件例如可以为柜门)、底座装置安装在第一构件(第一构件例如可以为柜侧板),由于底座装置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通过单独调节第一调节组件上的第一调节部能够驱动第一主体相对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且第一主体相对第一调节组件或第二调节组件不会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发生倾斜或移动,从而使第一主体相对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确保第二构件相对第一构件只沿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
另外,通过单独调节第二调节组件上的第二调节部能够驱动第一主体相对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前后方向移动,而第一主体相对底座装置不会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调整第二构件相对第一构件沿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一调节部调节第一主体相对底座装置只沿上下方向平移升降、第二调节部调节第一主体相对底座装置只沿前后方向移动,确保第一主体在上下方向调节和前后方向调节过程中互不影响或干涉,降低调节难度,且提高柜门相对柜体的位置调节的精准性及便捷性。
再之,第一调节部和/或第二调节部的调节过程中,铰头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不会发生改变,即在第一调节部和/或第二调节部的任何调节范围内,铰头相对于底座装置(或第一构件)的最小关闭角度和最大开启角度一直保持不变,以让用户在使用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调节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使体验发生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通过铰链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均属于铰链组件的方向;
图2是图1的剖视图的一种连接状态,图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属于铰链组件的方向,左'右’方向属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方向;
图3是图1的剖视图的另一种连接状态,图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属于铰链组件的方向,左'右’方向属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9是图8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五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拆分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六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七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7的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八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九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2的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一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二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0是图29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三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2是图31的拆分图;
图33是图31的剖视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四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5是图34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五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7是图36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六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七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40是图39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八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2是图41的拆分图;
图43是图41的剖视图;
图44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十九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5是图44的拆分图;
图46是图44的剖视图;
图47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二十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8是图47的拆分图;
图49是图47的剖视图;
图50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二十一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1是图50的拆分图;
图52是图50的剖视图;
图53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二十二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4是图53的拆分图;
图55是图53的剖视图;
图56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二十三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57是图56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8是图56的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9是图58在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0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的第二十四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61是图60的铰链组件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2是图60的底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3是图62的剖视图;
图64是本实用新型的铰头、第一连接件、第一弹性件、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三铰接轴、第四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5是图64省略显示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6是本实用新型的铰头、第一连接件、第二弹性件、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三铰接轴、第四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7是图66的拆分示意图;
图68是本实用新型的铰头、缓冲装置、第一连接件、弹性件、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三铰接轴、第四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9是图68省略显示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主体;11、连接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安装槽;15、后侧板;16、操作孔;
2、铰头;21、铰头凸部;
3、底座装置;
31、第一调节组件;311、第一左侧板;312、第一右侧板;314、第四主体;
32、第二调节组件;324、第五主体;325、连接部件;
33、第一调节部;
34、第二调节部;
35、第三调节组件;
36、调节孔;361、横纹部;362、突部;
37、通孔;
4、第一定位部; 42、第一抵部;
5、第二定位部; 51、稳固部; 52、第二抵部;
61、第二左侧板; 62、第二右侧板;
7、第二折部;81、第一连接件;82、第一铰接轴;83、第三铰接轴;84、第二连接件;841、第一连接部;842、第二连接部;85、第二铰接轴;86、第四铰接轴;87、第一弹性件;88、第二弹性件;89、弹性件;
9、缓冲装置;91、缸体;92、伸缩件;
10、拆卸装置;
100、第一构件;200、第二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有技术中的铰链,以及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691509U公开的《一种带平行调节装置的缓冲铰链》及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701023A公开的《具有快速调整安装功能的门铰臂》,出现如背景技术记载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3所示,本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包括第一主体1、铰头2及底座装置3,铰头2与第一主体1转动连接,铰头2用于连接第二构件200;底座装置3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00;底座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31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32;其中,第一调节组件3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调节部33,当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主体1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第二调节组件32设有第二调节部34,当单独调节第二调节部34时,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于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其中,第一构件100及第二构件200分别可以家具产品的构件板件,材质可以为木质或塑料或金属或其他合成材料。第一构件100例如可以为柜体的柜门、第二构件200例如可以为柜体的柜侧板,第一构件100与第二构件200通过本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实现相对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上下方向通常可以为高度方向)实现平移升降,即沿上下方向上,第一主体1的各部分相对底座装置3在单位时间段内移动的高度距离相同,以使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和/或第二调节组件32不会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发生倾斜或移动,从而确保第一主体1只在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发生变化,实现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调节,从而使第二构件200相对第一构件100只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当单独调节第二调节部34时,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前后方向移动,即沿前后方向上,第一主体1的各部分相对底座装置3在单位时间段内移动的前后距离相同,以使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不会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发生移动,从而确保第一主体1只在前后方向的自由度发生变化,实现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通过第一调节部33调节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只沿上下方向平移升降、通过第二调节部34调节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只沿前后方向移动,确保第一主体1在上下方向调节和前后方向调节过程中互不影响或干涉,降低调节难度,且提高柜门相对柜体的位置调节的精准性及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调节”这一用词概阐述了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只沿上下方向移动、调节第二调节部34时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也表明当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构件100和第二构件200除相对于装底装置3的连接面的上下方向外,其它的方向不会产生位移;或,当调节第二调节部34时,第一构件100和第二构件200除相对于装底装置3的连接面的前后方向外,其它的方向不会产生位移;
还表明了当调节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的上下方向时,只需调节第一调节部33即可,无需调节第二调节部34;或当调节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的前后方向时,只需调节第二调节部34即可,无需调节第一调节部33。
另外,“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和/或第二调节组件32不会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发生倾斜或移动”或“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不会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发生移动”是为了描述前后和上下方位的相对性的描述方式,并不是说明绝对的不能有任何误差或偏差;在现实的生产和安装中,部件和部件之间的尺寸经常出现偏差。例如,当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在上下调节过程中,第一调节组件31上的一个端点和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上的另一个端点因调节而在前后或左右方向有15度以内的位移时,我们仍认为这是生产和安装误差,仍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第二调节组件32的调节过程中的情况同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上下方向是指底座装置3与第一构件100相连接的侧面朝向于底座装置3的方向,当第一构件100为柜侧板、第二构件200为柜门时,铰链组件的上下方向为柜门相对柜体左右调节的方向(即图2或图3的左’右’方向)。铰链组件的前后方向是指铰头2朝向于第一主体1的方向,当第一构件100为柜侧板、第二构件200为柜门时,铰链组件的前后方向为柜门相对柜体的前后调节的方向。铰链组件的左右方向是指同时垂直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方向,当第一构件100为柜侧板、第二构件200为柜门时,铰链组件的左右方向为柜门相对柜体上下调节的方向。
本实施例1并不限制第一主体1、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二调节组件32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40、图56至图61所示,第一主体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底座装置3的上方,第一主体1和第一调节组件31或第二调节组件32自上往下相连接,例如第一主体1、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二调节组件32自上往下依次排布,或者第一主体1、第二调节组件32及第一调节组件31自上往下依次排布。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1至图46、图50至图52所示,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主体1的上方,第一调节组件31或第二调节组件32和第一主体1自上往下相连接,例如第一调节组件31、第二调节组件32及第一主体1自上往下依次排布,或者第二调节组件32、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一主体1自上往下依次排布。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7至图49、图53至图55所示,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主体1的侧方,第一调节组件31或第二调节组件32和第一主体1沿左右方向或右左方向相连接,例如第一调节组件31、第二调节组件32及第一主体1自左往右依次排布,或者第二调节组件32、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一主体1自左往右依次排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组件31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4,第一主体1和/或第二调节组件32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部4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5,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5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1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例如第二定位部5可以位于第一主体1上,第一调节组件31与第一主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4与第二定位部5的配合来实现限制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确保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又例如第二定位部5可以位于第二调节组件32上,第一调节组件31与第二调节组件32通过第一定位部4与第二定位部5的配合来实现限制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确保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在这实施方式下第二调节组件32与第一主体1相连接,进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5配合来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第一定位部4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和第二定位部5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例如通过抵接或贴合方式进行位置配合以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单独驱动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主体1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5至图28所示,第一定位部4包括第一调节部33和第一抵部42,第二定位部5包括稳固部51和第二抵部52,第一调节部33为圆柱体状,第一调节部33可转动地设于稳固部51上,例如第一调节部33通过铆接或凹凸配合或螺牙配合等方式可转动地设于稳固部51上,以使第一调节部33成为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的一部分,且第一调节部33相对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发生转动;第一调节部33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和稳固部5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例如通过抵接或贴合方式进行位置配合以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第一抵部42和第二抵部52相抵接以限制了当第一调节部33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调节部33带动第一调节组件31的其它部件相对第一主体1旋转、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旋转,确保只有第一调节部33在转动,以使第一主体1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6至图59所示,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左侧板311和/或第一右侧板312、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包括第二左侧板61和/或第二右侧板62;第一左侧板311和/或第一右侧板312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折部(图中未显示),第一定位部4包括第一折部;第一折部的一端和第一左侧板311相连接,第一左侧板311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第二左侧板61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第一折部越过第二左侧板61并且和第二左侧板61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第二左侧板61和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二左侧板61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和/或,第一折部的一端和第一右侧板312相连接,第一右侧板312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第二右侧板62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第一折部越过第二右侧板62并且和第二右侧板62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第二右侧板62和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二右侧板62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其中,第一左侧板311的位置与第二左侧板6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右侧板312的位置与第二右侧板62的位置相对应,例如当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左侧板311时,第二调节组件32包括第二左侧板61,通过第一左侧板311与第二左侧板61相互抵接,同时第二左侧板61和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二左侧板61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第一折部例如可以为柱体结构,第一折部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左侧板311或第一右侧板312。第一折部例如可以为凸起或凸点或凸块结构,第一折部的一端与第一左侧板311或第一右侧板312可以形成一体化结构。第一折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一折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折部分别限制第一调节组件31相对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沿前后方向移动。例如存在两个第一折部分别位于第一左侧板311或第一右侧板312沿前后方向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折部分别与第二左侧板61或第二右侧板62相互配合抵接或贴合,从而限制第一调节组件31相对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6至图59所示,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左侧板311和/或第一右侧板312、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包括第二左侧板61和/或第二右侧板62;第二左侧板61和/或第二右侧板6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折部7,第二定位部5包括第二折部7;第二折部7的一端和第二左侧板61相连接,第二左侧板61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第一左侧板311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第二折部7越过第一左侧板311并且和第一左侧板311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第一左侧板311和第二折部7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左侧板311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和/或,第二折部7的一端和第二右侧板62相连接,第二右侧板62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第一右侧板312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第二折部7越过第一右侧板312并且和第一右侧板312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第一右侧板312和第二折部7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右侧板312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第二折部7的结构及原理与上述第一折部的结构及原理相同,此处省略赘述。
第二折部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二折部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二折部7分别限制第一调节部33第一调节组件31相对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第二调节部34沿前后方向移动。例如存在两个第二折部7分别位于第二左侧板61或第二右侧板62沿前后方向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折部7分别与第一左侧板311或第一右侧板312相互配合抵接或贴合,从而限制第一调节组件31相对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33、图53至图57、图60-图61所示,第二调节组件32和第一调节组件31相连接,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一主体1相连接。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第一主体1、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二调节组件32的位置关系,只要满足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后,第一主体1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例如第一主体1、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二调节组件32自上往下依次相连,或者例如第一主体1、第一调节组件31自上往下相连,第一调节组件31位于第二调节组件32的内部,又或者例如第二调节组件32、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一主体1依次相连。通过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以使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21所示,第二调节组件32还包括连接部件325,连接部件325可以由一个零部件组成,也可以由至少两个零部件通过可拆卸或不可拆卸方式相互连接而成,此处不作限制,连接部件32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构件10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螺栓或螺钉等方式将连接部件325紧固在第一构件100上;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第四主体314;第二调节部34连接连接部件325和第四主体314,当单独调节第二调节部34时,第四主体314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325沿前后方向移动。其中,第二调节部34的一部分例如可以为偏心件或呈洛勒三角形状的片状体,第二调节部34的另一部分可转动地设于连接部件325上,第四主体314形成有配合部,第二调节部34相对连接部件325转动过程中,带动第四主体314相对连接部件325沿前后方向进行滑动,从而使第四主体314相对连接部件325沿前后方向移动。例如第二调节部34为带外螺纹的紧固件,第四主体314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二调节部34穿过滑槽后螺纹连接于连接部件325上,当第二调节部34与第四主体314相对松开时,第四主体314与连接部件325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部33连接第四主体314和第一主体1,当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时,第一主体1能相对第四主体314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连接部件325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部33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外侧壁或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为螺纹结构,第一调节部33的一端与第一主体1螺纹连接,第一调节部33的另一端与第四主体314连接,或,第一调节部33的一端和第四主体314螺纹连接,第一调节部33的另一端和第一主体1相连接;当驱动第一调节部33相对第四主体314转动时,第一主体1能相对第四主体314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连接部件325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其中,第一调节部33例如通过上述稳固部51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以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包括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围合形成有安装槽14,其中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可以通过折弯工艺或铸造工艺形成一体化结构;第四主体314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安装槽14内或第四主体314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主体1的下方,连接部件325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安装槽14内或至少一部分设于第四主体314的下方,第四主体314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和安装槽14的一个外侧面或一个内侧面相贴紧,以使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过程中,通过第四主体314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中与安装槽14的外侧面或内侧面相互限位以防止第一主体1相对第四主体314或连接部件325在左右方向上发生移动,从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连接部件325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的过程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包括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围合形成有安装槽14;连接部件325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安装槽14内或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主体1的下方;且连接部件325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和安装槽14的一个外侧面或内侧面相贴紧,以使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过程中,通过连接部件325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中与安装槽14的外侧面或内侧面相互限位以防止第一主体1相对连接部件325在左右方向上发生移动,从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连接部件325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的过程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4至图52所示,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相连接,第二调节组件32和第一主体1相连接。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第一主体1、第一调节组件31及第二调节组件32的位置关系,第一主体1通过第二调节组件32与第一调节组件31相连接,当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后,第一主体1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6至图38所示,第二调节组件32还包括第五主体324,第一调节组件31还包括第四主体314,可以是第四主体314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和第一构件10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螺栓或螺钉等方式将第四主体314紧固在第一构件100上;第五主体324能相对第四主体314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第四主体314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单独调节第二调节部34时,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于第五主体324只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第四主体314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部33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外侧壁或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为螺纹结构,第一调节部33的一端与第五主体324螺纹连接,第一调节部33的另一端与第四主体314连接,或,第一调节部33的一端和第四主体314螺纹连接,第一调节部33的另一端和第五主体324相连接;当驱动第一调节部33相对第四主体314转动时,第五主体324能相对第四主体314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第四主体314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进而使第一主体1相对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其中,第一调节部33例如通过上述稳固部51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以限制第一主体1或第二调节组件32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0至图21、图34至图35、图38至图40、图51至图52所示,第一主体1内部、和/或第一调节组件31内部、和/或第二调节组件32内部、和/或第一主体1和第二调节组件32之间、和/或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之间、和/或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一主体1之间,通过拆卸装置10实现连接或分开。其中拆卸装置10可以为滑动式拆卸装置或按压式拆卸装置或其它形式的拆卸装置,其中拆卸装置10的具体结构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结构,例如按压式拆卸装置10包括按键及弹簧,按键的一端设有卡扣,通过按压按键的另一端以控制卡扣的扣接或松开,从而实现上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分开。弹簧用于驱动按压件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拆卸装置10为按压式拆卸装置,第一主体1上形成有操作孔16,操作孔16用于供外力控制按压式拆卸装置连接或分开的状态。操作孔16的位置根据按压式拆卸装置的位置相应设置,例如操作孔16可以位于第一主体1的顶部或左侧面或右侧面。使用者采用螺丝刀等外部工具穿过操作孔16后作用于按压式拆卸装置,调节按压式拆卸装置的工作状态后实现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分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底座装置3包括第三调节组件35,第三调节组件35设于第一主体1内部、和/或第一调节组件31内部、和/或第二调节组件32内部、和/或第一主体1和第二调节组件32之间、和/或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之间、和/或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一主体1之间,第三调节组件35包括第三调节部,当单独调节第三调节部时,第一主体1能够相对于底座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三调节部的结构与本实施例1的第二调节部34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具体请参考第二调节部34的描述,此处省略赘述。通过增加第三调节组件35及第三调节部,从而实现本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三维调节,提高调节便捷性及安装位置精度。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构件100受其自身重力作用或者第二构件200的重力作用或者长时间频繁使用后可能存在底座装置3在第一构件100上发生沿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导致铰链组件出现位置偏移。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如图60至图6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调节孔36,调节孔36用于供紧固件将底座装置3固定在第一构件100上,当紧固件处于预设状态时,底座装置3能够相对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调节孔36的周壁上表面有前后延伸的横纹部361,当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横纹部361用于阻止底座装置3相对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和/或,底座装置3有向下延伸的突部362,当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突部362和第一构件100相咬紧以阻止底座装置3相对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调节孔3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调节孔36分别设于底座装置3沿前后方向的两端。横纹部361与底座装置3形成一体化结构,具体通过铸造或切割或模具制造等工艺制备而成。横纹部361可以由若干个凸筋或凸台或凸条等结构组成。紧固件例如为螺钉或螺栓等。当紧固件将底座装置3锁紧在第一构件100上时,紧固件的头部与横纹部361相互配合抵顶,利用横纹部361对紧固件产生一个防止沿左右方向移动的阻力,从而限制底座装置3在第一构件100上沿左右方向的移动。或者,当紧固件锁紧在第一构件100上时,突部362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第一构件100的内部,以使突部362与第一构件100相互咬紧,从而限制底座装置3在第一构件100上沿左右方向的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克服了一字底座铰链的左右调节条形孔的容易造成紧固件和条形孔和第一构件100之间的结合力不够导致柜门下移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1中,第一调节部33的外侧壁或内侧壁可以至少一部分为螺纹结构或齿状结构,例如螺杆或螺栓或螺柱或螺钉等外螺纹件,或者第一调节部33为齿条体结构,通过齿体啮合方式能够驱动第一主体1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如图22至图24所示,本实施例2的第一主体1包括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左侧板12连接于连接板11的左侧并向下延伸,右侧板13连接于连接板11的右侧并向下延伸,连接板11、左侧板12及右侧板13围合形成有安装槽14。沿垂直于连接板11的投影方向上,底座装置3的左右两侧的边缘与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正3mm。可以理解的是,底座装置3的左右两侧分别可以位于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内,或者底座装置3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分别稍微凸出于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例如底座装置3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分别与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之间距离为0.5mm、1mm、1.5mm、2mm、3mm等,以垂直于连接板11的投影方向上观察铰链组件时,底座装置3的左右两侧边缘部分在第一主体1露出的面积很小或几乎没有,使用者从外部难以观察到底座装置3或只能看到底座装置3很小的部分,以使美观性更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装置3与现有的铰链相比,体积及面积均较小,节省了整体的使用材料,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了造价成本,且面积较小的底座装置3能够节省使用空间,提供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连接板11的投影方向上,底座装置3位于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内。由于沿垂直于连接板11的投影方向上,底座装置3的面积小于连接板11的面积,以使底座装置3位于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内,使用者从外部难以观察到底座装置3或只能看到底座装置3很小的部分,以使美观性更高;并且,使用者在垂直连接板11方向上观察铰链时,底座装置3处于完全隐形的状态,以给人无底座装置3铰链的印象,使铰链更加美。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装置3与现有的底座装置3相比,体积及面积均较小,节省了整体的使用材料,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了造价成本,且面积较小的底座装置3能够节省使用空间,提供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主体1位于最下的位置时,沿垂直于左侧板12或右侧板13的投影方向上,底座装置3在安装槽14的内部投影内。其中,通过单独调节第一调节部33以驱动第一主体1相对第一调节组件31只沿上下方向平移升降过程中,当调节第一主体1位于最下的位置时,底座装置3全部位于安装槽14的内部,从左侧或右侧方向上观察不到底座装置3,以给人无底座铰链的印象,提高铰链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的下端形成一条直线。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的下端与底座装置3的下端持平、或者底座装置3全部位于安装槽14的内部,从垂直于左侧板12或右侧板13的方向上观察铰链组件时,使用者观察不到底座装置3,即在观察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的下端时呈一条直线,提高铰链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0所示,底座装置3上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37;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1,第一连接件8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2与铰头2铰接,第一连接件8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83与第一主体1铰接;铰头2与第一主体1通过第一连接件81实现转动连接;其中,通孔37例如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存在两个通孔37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第三铰接轴83不垂直。两个紧固件穿过该两个通孔37后紧固在柜体的内侧面上,该两个紧固件呈对角线布设,从而将底座装置3稳定地紧固在柜体上,且使用者从外部难以观察到底座装置3或只能看到底座装置3很小的部分,同时通常可以采用两个紧固件将底座装置3固定在柜体板上,减小安装麻烦及减少紧固件的数量,提高底座装置3的安装牢固性、及降低安装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如图17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3的第一主体1包括连接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及后侧板15,左侧板12连接于连接板11的左侧并向下延伸,右侧板13连接于连接板11的右侧并向下延伸,后侧板15位于连接板11和/或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的后侧并向下延伸,连接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及后侧板15围合形成有安装槽14;其中,连接板11、右侧板13及左侧板12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后侧板15固定连接;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至1mm,和/或,后侧板15的底部与右侧板1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至1mm。可以理解的是,后侧板15与连接板11的后端连接,或者后侧板15与右侧板13的后端连接,或者后侧板15与左侧板12的后端连接,或者后侧板15与连接板11及左侧板12的后端同时连接等,具体通过折弯工艺或铸造工艺形成一体化结构的金属件,整体结构强度较大,提高结构稳定。其中,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或右侧板13的底部的距离为-3mm、-2mm、0mm、1mm等,由于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或接近同一水平面,使得后侧板15的后侧、左侧板12的后侧及右侧板13的后侧没有外露出来,通过后侧板15将第一主体1的后端呈封闭状或接近封闭状,避免或减小衣物与第一主体1的后端触碰后可能出现损坏、或人体皮肤被第一主体1的后端划伤的情况,同时将铰链组件的部分部件包裹在第一主体1的内部,使用者从外部不用看到铰链组件的部分部件,提高整体美观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mm,和/或,后侧板15的底部与右侧板1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mm。进一步使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位于同一水平面或接近同一水平面,使得第一主体1的后端呈封闭状或接近封闭状,有效避免或减小衣物与第一主体1的后端触碰后可能出现损坏、或人体皮肤被第一主体1的后端划伤的情况。
再进一步地,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和/或,后侧板15的底部与右侧板13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使后侧板15的底部与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第一主体1的后端呈封闭状,有效避免或减小衣物与第一主体1的后端触碰后可能出现损坏、或人体皮肤被第一主体1的后端划伤的情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如图64至图65所示,本实施例4的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第一连接件8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2与铰头2铰接,第一连接件8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83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85与铰头2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86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件81的下方;铰头2与第一主体1通过第一连接件81和第二连接件84实现转动连接;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87,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87分别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各第一弹性件87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连接件81上,各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上;其中,铰头2通过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相对第一主体1发生转动;当铰头2转动一定角度时,第一弹性件87驱动铰头2向关闭方向(关闭方向为柜门相对柜侧板的闭合方向)转动。由于套设在第三铰接轴83的第一弹性件8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弹性件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连接件81、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87来共同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自动复位,增大对铰头2的自动复位力,复位效果更为稳定可靠,同时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87能够有效提高复位的疲劳强度,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4的第一弹性件87例如为弹簧或扭簧,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87分别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上,共同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自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靠近第一主体1的左侧内壁或右侧内壁。通过将两端的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分别靠近第一主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避免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与铰链组件的其他部件发生位置干涉,提高第一主体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且有效保证第一弹性件87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5所示,本实施例4的铰链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弹性件87,两个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相连接成一体或两个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相连接成一体,例如通过焊接或铸造使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或第二抵接端形成一体化结构。当第一弹性件8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弹性件87关于轴对称设置时,两个第一弹性件87驱动铰头2的复位力更均匀,进一步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两个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或第二抵接端相连接成一体,以使两个第一弹性件87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确保第一弹性件87驱动铰头2复位的稳定性、增强驱动铰头2复位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位于第二连接件84与第一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提高第一主体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且有效保证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
本实施例4的铰链组件的结构例如为一段力铰链。
进一步地,当第一弹性件87为扭簧时,第一弹性件87的线径大于或等于2.2mm。当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转动至一定角度时,第一弹性件87用于驱动铰头2往关闭方向移动,起到自动复位作用。线径大于或等于2.2mm的第一弹性件87能够提供更强更稳定的扭力,从而提高铰头2转动的稳定性,或使弹簧复位的扭角变小,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铰链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当第一弹性件87为扭簧时,第一弹性件87的圈数大于或等于8圈。圈数大于或等于8圈的第一弹性件87能够提供更强更稳定的扭力,从而提高铰头2转动的稳定性,延长弹簧和铰链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如图66至图67所示,本实施例5的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第一连接件8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2与铰头2铰接,第一连接件8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83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85与铰头2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86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件81的下方;铰头2与第一主体1通过第一连接件81和第二连接件84实现转动连接;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88,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88分别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各第二弹性件88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上,各第二弹性件88的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铰接轴82;其中,铰头2通过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相对第一主体1发生转动;当铰头2转动一定角度时,第二弹性件88驱动铰头2向关闭方向转动。由于套设在第三铰接轴83的第二弹性件8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铰接轴82,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88来共同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自动复位,增大对铰头2的自动复位力,复位效果更为稳定可靠,同时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88能够有效提高复位的疲劳强度,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5的第二弹性件88例如为弹簧或扭簧,结构与上述实施例4的第一弹性件87相同,例如第二弹性件88的线径大于或等于2.2mm;又例如第二弹性件88的圈数大于或等于8圈。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5的铰链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件88,两个第二弹性件88的第二抵接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81的左右两侧。两个轴对称设置的第二弹性件88能够更为稳定且均匀地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向关闭方向(关闭方向为柜门相对柜侧体的闭合方向)转动,进一步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第二弹性件88的第二抵接端与铰链组件的其他部件发生位置干涉,确保铰头2与第一连接件81之间的顺利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一抵接端相连接成一体,例如通过焊接或铸造成一体化结构。两个第二弹性件88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确保第二弹性件88驱动铰头2复位的稳定性、增强驱动铰头2复位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一抵接端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的左右两侧。两个轴对称设置的第二弹性件88能够更为稳定且均匀地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向关闭方向转动,进一步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避免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一抵接端与铰链组件的其他部件发生位置干涉,提高第一主体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弹性件88的第二抵接端相连接成一体。两个第二弹性件88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确保第二弹性件88驱动铰头2复位的稳定性、增强驱动铰头2复位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主体1相对铰头2转动一定角度时,各第二弹性件88的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二铰接轴85,以使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能够进一步转动,实现铰链的一段半力结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本实施例6的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第一连接件8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2与铰头2铰接,第一连接件8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83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85与铰头2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86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件81的下方;铰头2与第一主体1通过第一连接件81和第二连接件84实现转动连接;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第一弹性件87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第一弹性件87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连接件81上,第一弹性件87的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上;第二弹性件88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第二弹性件88具有第三抵接端及第四抵接端,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三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上,第二弹性件88的第四抵接端抵接至第一铰接轴82;其中,铰头2通过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相对第一主体1发生转动;当铰头2转动一定角度时,第一弹性件87和第二弹性件88驱动铰头2向关闭方向(关闭方向为柜门相对柜侧体的闭合方向)转动。通过第一弹性件87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连接件81、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铰接轴86,第二弹性件88的第三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第四抵接端抵接至第一铰接轴82,通过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共同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自动复位,增大对铰头2的自动复位力,复位效果更为稳定可靠,同时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能够有效提高复位的疲劳强度,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6的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例如为弹簧或扭簧,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均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上,共同驱动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自动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6的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分别例如为弹簧或扭簧,结构与上述实施例4的第一弹性件87相同,例如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的线径分别大于或等于2.2mm;又例如第一弹性件87及第二弹性件88的圈数分别大于或等于8圈。
本实施例6的铰链组件的结构例如为一段半力铰链。
实施例7
本实施例7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如图68至图69所示,本实施例7的铰链组件还包括缓冲装置9,缓冲装置9包括缸体91及相对缸体91往复伸缩的伸缩件92;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第一连接件8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2与铰头2铰接,第一连接件8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83与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件84包括第一连接部841及第二连接部842,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85与铰头2铰接,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通过第四铰接轴86与第一主体1铰接,且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与伸缩件92连接,第二连接部842通过第二铰接轴85与铰头2铰接,第二连接部842通过第四铰接轴86与第一主体1铰接;铰头2与第一主体1通过第一连接件81和第二连接件84实现转动连接;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89;其中,铰头2通过第一连接件81及第二连接件84相对第一主体1发生转动;当铰头2转动一定角度时,弹性件89驱动铰头2向关闭方向转动。通过第一连接部841的两端分别与铰头2和第一主体1铰接、第二连接部842的两端分别与铰头2和第一主体1铰接,且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与伸缩件92连接,当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向关闭方向转动时,第一连接部841驱动伸缩件92收缩,利用缓冲装置9对第一连接部841的移动起到缓冲效果,从而使柜门在关闭过程中起到缓冲效果。通过将第二连接件84分割成结构不同的第一连接部841和第二连接部842,第一连接部841控制缓冲装置9的伸缩件92的位置、第二连接部842对铰头2的移动起到稳定作用,增强第二连接件84的整体强度,提高铰头2在转动过程中整体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增强铰链组件的整体强度,提高铰头2移动的稳定性,延长铰链组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本实施例7的第一连接部841可以为叠片结构,第二连接部842为方片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7的弹性件89例如为弹簧或扭簧,结构与上述实施例4的第一弹性件87相同,例如弹性件89的线径大于或等于2.2mm;又例如弹性件89的圈数大于或等于8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弹性件89套设于第三铰接轴83,各弹性件89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弹性件89的第一抵接端抵接至第一连接部841上,各弹性件89的第二抵接端抵接至第一主体1或第四轴上,确保弹性件89驱动铰头2复位的稳定性、增强驱动铰头2复位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与伸缩件92相连接并驱动伸缩件92能够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往复伸缩。以使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转动打开时,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能够驱动伸缩件92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然后当铰头2相对第一主体1关闭时,伸缩件92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运动后,带动第一连接部841缓慢移动,对第二连接件84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铰头2带动柜门缓慢关闭。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7的缓冲装置9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的应用于铰链的缓冲装置9的结构,缓冲装置9的动力输出包括沿前后方向或沿左右方向,此处不做限定。例如缓冲装置9的伸缩件92可以沿前后方向滑动,伸缩件92例如为活塞,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与伸缩件92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以使第一连接部841转动过程中,伸缩件92沿前后方向移动,起到缓冲效果。缓冲装置9的伸缩件92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伸缩件92例如为活塞,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与伸缩件92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传动,具体为第一连接部841的第二端设有齿轮、伸缩件92也形成有齿轮,通过两者的齿轮相互啮合实现传动,从而当第一连接部841转动过程中,将第一连接件81沿前后方向的移动通过齿轮传动方式转变为伸缩件92沿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起到缓冲效果。其中,本实施例7的缓冲装置9还可以为其他现有应用于铰链的缓冲装置9的结构,且缓冲装置9的伸缩方式并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7的铰链组件的结构例如为两段力铰链。
实施例8
本实施例8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铰链组件的进一步设计。具体为:本实施例8的铰头2形成有铰头凸部21,第二构件200形成有用于嵌装铰头凸部21的安装槽14,铰头凸部21设于安装槽14内且不能绕铰头凸部21的中心发生转动。第二构件200例如可以为柜门,铰头凸部21通常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安装槽14的横截面与铰头凸部21的横截面相同或相配合,如此构件的安装槽14的截面为非圆形,例如方形或多边形或椭圆形或长条形或安装槽14的内侧面上有凹部/凸部等,当铰头凸部21嵌装在安装槽14时,需要根据铰头凸部21的形状对应嵌装至安装槽14内,且铰头凸部21的至少一部分会与安装槽14的内侧壁相互抵顶,导致铰头凸部21在安装槽14内不会或难以转动,避免或减小铰头2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位置偏离,从而提高铰头2与柜门之间的安装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侧板12与右侧板13相互平行或接***行,左侧板12与右侧板1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2mm,例如22mm、23mm、25mm、28mm、30mm等。以使安装槽14沿左右方向上的间足够大,底座装置3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安装槽14内,且底座装置3上的通孔37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便于底座装置3的位置调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9)

1.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及铰头,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转动连接,所述铰头用于连接第二构件;
底座装置,所述底座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构件;所述底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有第二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主体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所述第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和第一抵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稳固部和第二抵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为圆柱体状,所述第一调节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稳固部上,且所述第一调节部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和所述稳固部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侧面一一对应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自由度;
所述第一抵部和所述第二抵部相抵接以限制了当所述第一调节部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调节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其它部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旋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左侧板和/或第一右侧板、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左侧板和/或第二右侧板;
所述第一左侧板和/或所述第一右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折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折部;
所述第一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左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一折部越过所述第二左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二左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左侧板和所述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左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第一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右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一折部越过所述第二右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右侧板和所述第一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右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折部分别限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沿前后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左侧板和/或第一右侧板、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左侧板和/或第二右侧板;
所述第二左侧板和/或所述第二右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折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折部;
所述第二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左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二折部越过所述第一左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左侧板和所述第二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左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或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第二折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右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贴紧,所述第二折部越过所述第一右侧板并且和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右侧板和所述第二折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右侧板沿左右方向和沿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部分别限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沿前后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四主体;
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第四主体,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四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件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所述第四主体和所述第一主体,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所述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主体连接,或,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当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相对所述第四主体转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相对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连接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所述第四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或所述第四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下方,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四主体的下方,所述第四主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安装槽的一个内侧面相贴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连接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连接部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安装槽的一个内侧面相贴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五主体,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主体,所述第四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和所述第一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主体能相对第四主体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第四主体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五主体只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第四主体只沿前后方向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主体连接,或,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主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主体相连接;
当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相对所述第四主体转动时,所述第五主体能相对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从而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所述第四主体只沿上下方向实现平移升降。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内部、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之间,通过拆卸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为按压式拆卸装置,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用于供外力控制所述按压式拆卸装置连接或分开的状态。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主体内部、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内部、和/或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之间,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调节部,当单独调节所述第三调节部时,所述第一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只沿左右方向移动。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供紧固件将所述底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构件上,当所述紧固件处于预设状态时,所述底座装置能够相对所述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调节孔的周壁上表面有前后延伸的横纹部,当所述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横纹部用于阻止所述底座装置相对所述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底座装置有向下延伸的突部,当所述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突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相咬紧以阻止所述底座装置相对所述紧固件沿左右方向移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座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自上往下相连接;或,
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自上往下相连接;或,
所述底座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左侧方或右侧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一主体沿左右方向或右左方向相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外侧壁或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为螺纹结构或齿状结构。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连接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底座装置的左右两侧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正3mm。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底座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投影内。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主***于最下的位置时,沿垂直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底座装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投影内。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的下端形成一条直线。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上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其中,存在两个所述通孔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第三铰接轴不垂直。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或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的后侧并向下延伸,所述连接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及所述后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其中,所述连接板、所述右侧板及所述左侧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至1mm,和/或,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至1mm。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mm,和/或,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mm。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和/或,所述后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各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四铰接轴上;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各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第四铰接轴上,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铰接轴;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抵接端及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四铰接轴上;以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三抵接端及第四抵接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三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主体或第四铰接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第四抵接端抵接至所述第一铰接轴;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缸体及相对所述缸体往复伸缩的伸缩件;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伸缩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四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铰接;
所述铰头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
其中,所述铰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发生转动;当所述铰头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铰头向关闭方向转动。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头形成有铰头凸部,所述第二构件形成有用于嵌装铰头凸部的安装槽,所述铰头凸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不能绕所述铰头凸部的中心发生转动。
3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相互平行或接***行,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2mm。
CN202322425343.XU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Active CN2209094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37219 2023-07-19
CN202310893721 2023-07-19
CN202311034716 2023-08-16
CN2023110347169 2023-08-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9428U true CN220909428U (zh) 2024-05-07

Family

ID=8847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5322.8U Active CN220769191U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N202311149129.4A Pending CN116971682A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N202311149172.0A Pending CN116988702A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N202322425343.XU Active CN220909428U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5322.8U Active CN220769191U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N202311149129.4A Pending CN116971682A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N202311149172.0A Pending CN116988702A (zh) 2023-07-19 2023-09-06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22076919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9191U (zh) 2024-04-12
CN116988702A (zh) 2023-11-03
CN116971682A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642B2 (en) Lifting device for headrest
US7685831B2 (en) Communication pad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frigerator
CN220909428U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铰链组件
CN110029900B (zh) 一种具有预紧调节功能的防变形铰链
JP5538817B2 (ja) ロッキング椅子
CN211115337U (zh) 一种三维可调的防风合页
CN113306468A (zh) 一种头枕支架的滑动锁定机构以及汽车座椅头枕支架
KR20090000915U (ko) 가구용 힌지
CN217337932U (zh) 一种可以前后高低调节的头枕机构
CN217090621U (zh) 拖把
CN115917170A (zh) 一种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204112U (zh) 一种头枕调节装置
US7198326B2 (en) Desk and chair interchangeable device
CN211287164U (zh) 一种用于家具铰链的集成优化调节结构
CN112211513A (zh) 一种可调节的合页结构
CN219629159U (zh) 一种可根据用户需求自主调节的扶手
CN219500867U (zh) 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煎烤器上盖组件
CN218759387U (zh) 一种铰链组件
CN214035224U (zh) 一种可调节的合页结构
CN110037483B (zh) 一种头枕调节装置
CN221060052U (zh) 一种用于连接抽屉导轨的三维调节装置
CN215567243U (zh) 一种万向节组件及使用其的电动拖把
CN212185855U (zh) 角度适应机构
CN221194601U (zh) 无底座执手
CN220850351U (zh) 转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