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7896U -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7896U
CN220817896U CN202322439952.0U CN202322439952U CN220817896U CN 220817896 U CN220817896 U CN 220817896U CN 202322439952 U CN202322439952 U CN 202322439952U CN 220817896 U CN220817896 U CN 220817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ound
noise reduction
ai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99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
刘丰收
万盛
黄坤鹏
高峰
徐珺
周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uaqin Phot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uaqin Phot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uaqin Phot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uaqin Phot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99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7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7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7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所述消声管包括多个降噪模块,多个所述降噪模块拼接并围合出所述消声管,所述消声管的内侧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降噪模块具有共振腔和与所述共振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声管,通过利用多个降噪模块拼接并合围出消声管,可以增加消声管的吸音效果,降低风管机的出风噪音,进而可以提高风管机的使用体验;同时,还可以使消声管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来设计降噪模块的数量进行灵活组装,从而可以增加消声管的通用性,提高风管机的市场竞争性。

Description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空调器,但是风管机室内机的风机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巨大的噪音,其产生的噪声包括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但是气流噪声远大于机械噪声,而主要的气流噪声产生在空调的出风口处。现有的降低出风口处噪声的方法一般是在出风口处设置吸音材料层,通过吸音材料层吸收出风口处产生的噪音,此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但需要对出风口处的结构进行改造,结构较复杂且吸音效果差,且目前风管机型号多,不同机型需要搭配不同的风管,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消声管,所述消声管可以增加消声管的吸音效果,降低风管机的出风噪音,提高风管机的使用体验;同时,还可以使消声管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来设计降噪模块的数量进行灵活组装,从而可以增加消声管的通用性,提高风管机的市场竞争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消声管的风管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消声管,所述消声管包括多个降噪模块,多个所述降噪模块拼接并围合出所述消声管,所述消声管的内侧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降噪模块具有共振腔和与所述共振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声管,通过利用多个降噪模块拼接并合围出消声管,可以增加消声管的吸音效果,降低风管机的出风噪音,进而可以提高风管机的使用体验;同时,还可以使消声管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来设计降噪模块的数量进行灵活组装,从而可以增加消声管的通用性,提高风管机的市场竞争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所述气流通道的至少部分的截面面积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先增大再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流通道的壁面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凹陷的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声管包括至少一个降噪管段,多个所述降噪管段沿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依次相连,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至少部分形成为第一模块,多个所述第一模块沿所述消声管的周向首尾相连形成所述降噪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部分形成为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垂直于出风方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消声管的进口的周沿,以封堵所述消声管的进口的部分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部分形成为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垂直于所述出风方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消声管的出口的周沿,以封堵所述消声管的出口的部分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流通道的截面为矩形,设定垂直于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为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布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模块封堵所述气流通道的进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截面,所述第三模块封堵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声管满足:
其中,t为所述消声管的透射系数;k为在声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周数目;S12为所述气流通道的进口的截面面积,S21为所述气流通道除进口和出口之外的其余位置的截面面积;L2为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之间的间距为声波波长的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部分形成为第四模块,所述第四模块平行于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四模块设于所述消声管内并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多个所述子风道在垂直于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多个所述第四模块中,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进口位置的所述第四模块具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背离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进口设置,所述迎风面为背离所述出口凸起的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噪模块包括:外板部、内板部和隔板部,所述外板部和所述内板部沿所述降噪模块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隔板部连接在所述外板部和所述内板部之间,并将所述外板部和所述内板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所述共振腔,所述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内板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降噪模块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噪模块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连接在所述连通孔的周沿并沿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延伸管设于所述共振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降噪模块具有多个所述共振腔,每个所述共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气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共振腔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风管机,包括主机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消声管,所述主机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消声管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消声管,从而提高了风管机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2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局部***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管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管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管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管的再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管的吸声降噪效果的仿真模拟柱状图。
附图标记:
100、风管机;
10、主机体;11、出风口;
20、消声管;21、气流通道;22、降噪模块;221、第一模块;222、第二模块;223、第三模块;224、第四模块;23、降噪管段;24、共振腔;25、连通孔;26、延伸管;
30、吊杆;40、支架;50、锁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首先,参考图1-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100进行简单描述,风管机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消声管2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风管机100,包括主机体1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消声管20,主机体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消声管20连接在进风口和/或出风口11的位置。也就是说,消声管20可以连接在主机体10的进风口,也可以连接在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还可以即连接在主机体10的进风口,也连接在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
下面参考图4-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消声管20。
如图4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消声管20,消声管20包括多个降噪模块22,多个降噪模块22拼接并围合出消声管20,消声管20的内侧限定出气流通道21,降噪模块22具有共振腔24和与共振腔24连通的连通孔25,共振腔24通过连通孔25与气流通道21连通。
具体地,主机体10可以将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处理,并将空气处理后室外气体驱动进入室内,用以实现对室内提供新风的装置;消声管20可以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将气流导流至室内或者主体机10进行处理;同时,由于消声管20还包括有多个降噪模块22,进而消声管20还可以对主机体10的出风或进风进行吸音降噪处理,降低风管机100产生的气流噪音,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其中,气流进入气流通道21时,气流产生的声波可以通过连通孔25进入到共振腔24中,在共振腔24中,声波会带动共振器内的空气振动,空气振动时会与共振腔24内壁摩擦,由此,可以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声波的能量削减,达到吸声降噪的效果,当共振腔24的固有频率与声波的频率相同时,声波会与共振腔24内的空气产生共振,声波带动空气振动的程度最大,此时,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量的程度最高,即共振腔24的吸声降噪效果最佳。
降噪模块22包括有多个,例如,降噪模块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降噪模块22通过拼接并合围出消声管20,进而,可以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来设计降噪模块22的数量进行灵活组装消声管20,从而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通用性,提高风管机100的市场竞争性;同时,多个降噪模块22还可以增加吸声效果,进而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降噪效果,降低风管机100的出风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通过利用多个降噪模块22拼接并合围出消声管20,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吸音效果,降低风管机100的出风噪音,进而可以提高风管机100的使用体验;同时,还可以使消声管20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来设计降噪模块22的数量进行灵活组装,从而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通用性,提高风管机100的市场竞争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气流通道21的气流方向,气流通道21的至少部分的截面面积增大。也就是说,沿气流通道21的气流方向,气流通道21可以部分截面面积增大,也可以全部截面面积增大,这样,可以在降低噪音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风阻,提高消声管20的出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沿气流通道21的气流方向,气流通道21的截面面积先增大再减小。这样,在气流通道21的气流方向上,气流通道21可以对部分声波进行反射,然后通过共振腔24进行二次共振和吸声,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气流通道21的壁面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凹陷的空腔。这样,当声波进入空腔内时,可以进行多次反射和共振,进而可以形成多次反射和衰减波,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提高吸声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消声管20包括至少一个降噪管段23,多个降噪管段23沿消声管20的长度方向依次相连,多个降噪模块22中的至少部分形成为第一模块221,多个第一模块221沿消声管20的周向首尾相连形成降噪管段23。例如,第一模块2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以上,降噪管段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其中,降噪管段23内部形成有气流通道21,多个第一模块221首尾相连形成为环状的降噪管段23,环状的降噪管段23可以在周向上对声波进行多方位吸声,进而可以增加降噪管段23的吸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多个降噪管段23的截面面积可以不同,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模态进行降噪管段23数量的设计,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可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多个降噪模块22中的部分形成为第二模块222,第二模块222垂直于出风方向设置并连接在消声管20的进口的周沿,以封堵消声管20的进口的部分截面。其中,第二模块222可以增加消声管20与主机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增加消声管20与主机体10的连接紧密性,可以有效避免气流从消声管20与主机体10之间的间隙发生泄露,进而可以保证风管机100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消声管20的进口与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尺寸大小一致,这样,可以避免气体流速增加而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以保证风管机100的出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多个降噪模块22中的部分形成为第三模块223,第三模块223垂直于出风方向设置并连接在消声管20的出口的周沿,以封堵消声管20的出口的部分截面。这样,可以使第三模块223对进入气流通道21的气流的部分声波进行阻挡和反射,进而可以改变声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从而可以使声波在气流通道21中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消声管20的出口与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的尺寸保持一致,这样,可以保证风管机100的出风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吸音后的气流因缩径而引起流速增加而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气流通道21的截面为矩形,设定垂直于气流通道21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内的第一方向(例如图7所示的左右方向)和第二方向(例如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分别为气流通道21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具体地,矩形结构简单,且与主机体10出风口11向适配,进而可以提高消声管20的组装便利性和空间占比,同时,还可以增加风管机100的出风顺畅性,保证风管机100的出风效果。
其中,第三模块223与第二模块222布置于气流通道21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模块222封堵气流通道21的进口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截面,第三模块223封堵气流通道21的出口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截面。也就是说,第二模块222可以只封堵气流通道21的进口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截面,也可以封堵气流通道21的进口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截面;第三模块223可以只封堵气流通道21的出口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截面,也可以封堵气流通道21的出口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截面。
例如图6所示,第二模块222和第三模块223在气流通道21的前后方向上正对布置,第二模块222、第三模块223和第一模块221相连形成为U型的凹槽,且第二模块222和第三模块223均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在出风口11的两端均形成有U型的凹槽。其中,两个第二模块222之间构限出的气流通道21的进口,且进口的宽度与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的宽度相同,两个第三模块223之间构限出的气流通道21的出口,出口的宽度与出风口11的宽度也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消声管20满足:
其中,t为消声管20的透射系数;k为在声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周数目;S12为气流通道21的进口的截面面积,S21为气流通道21除进口和出口之外的其余位置的截面面积;L2为第二模块222与第三模块223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声源发出的噪音在媒介中传播时,其声压或声强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进而,第二模块222与第三模块223之间的间距增长时,噪音可以相对下降。t为消声管20的透射系数,投射系数越小,声波穿过率越小,进而吸声效果越高。
例如图6-图7所示,S12=L4×L3,S21=L1×L3,其中,L1为气流通道21的宽度,L3为气流通道21的高度,L4为出风口11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消声管20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模块222与第三模块223之间的间距为声波波长的1/4。其中,经计算得出,当L2等于声波的1/4波长时,投射系数最小,因此,声波透过率最小,风管机100噪音最低,从而第二模块222与第三模块223之间的间距为声波波长的1/4,消声管20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得吸声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多个降噪模块22中的部分形成为第四模块224,第四模块224平行于消声管2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四模块224设于消声管20内并将气流通道21分隔为多个子风道,多个子风道在垂直于消声管20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排布。其中,第四模块224的数量可以根据出风口11的宽度进行设置,多个子风道可以对增加消声管20的吸音效果,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风管机100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多个第四模块224中,设置在气流通道21的进口位置的第四模块224具有迎风面,迎风面背离气流通道的出口设置,迎风面为背离出口凸起的弧面。其中,弧面可以对进入气流通道21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使气流可以平滑的进入气流通道21中,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在第四模块224表面产生涡流,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噪音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降噪模块22包括:外板部、内板部和隔板部,外板部和内板部沿降噪模块22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隔板部连接在外板部和内板部之间,并将外板部和内板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共振腔24,连通孔25形成于内板部上。由此,外板部和内板部之间形成共振腔24,隔板部将共振腔24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共振腔24,不同的共振腔24可以设置成吸收不同频率噪音的共振腔24,进而可以拓宽吸声频带,增加吸声效果,降低风管机100的出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降噪模块22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安装拆卸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使消声管20可以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进行灵活组装,增强消声管20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降噪模块22还包括:延伸管26,延伸管26连接在连通孔25的周沿并沿连通孔25的中心轴线延伸,延伸管26设于共振腔24内。由此,延伸管26和共振腔24可以构造成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具体地,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的共振频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ω为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的共振频率;C为声速;V为共振腔的体积,S为延伸管26的截面面积;L为延伸管26的长度。
进一步地,共振腔24的体积可以通过改变共振腔24的长度、高度或宽度的尺寸来进行改变,延伸管26的截面面积可以根据延伸管26的长度和直径来进行改变,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当声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延伸管26的长度、连通孔25的直径和共振腔24的尺寸可以改变共振腔24的固有频率,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连通孔25的直径d、延伸管26的长度L、共振腔24的长度l、共振腔24的宽度w或共振腔24的高度h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尺寸,使共振腔24的固有频率满足设计需求,同时,使共振腔24的形态满足布置空间的要求。
可选的,延伸管26朝向共振腔24内延伸,和/或,延伸管26背离主体向外延伸。也就是说,可以是延伸管26朝向共振腔24内延伸,也可以是延伸管26背离主体向外延伸,还可以是延伸管26一端朝向共振腔24内延伸,另一端背离主体向外延伸。由此,可以根据布置空间需要调整延伸管26的延伸方向,从而使降噪装置可以适配更多的布置空间。
优选的,延伸管26设于共振腔24内,且延伸管26的上表面与共振腔24的上表面持平,这样可以增加降噪模块22的外观整洁性,进而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美观性和组装便利性。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管26在外板部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五角形,由此,可以根据布置空间的实际情况调整延伸管26在外板部的投影形状,从而满足更多的产品设计需要。
可选的,声速一般为340m/s。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降噪模块22具有多个共振腔24,每个共振腔24通过至少一个连通孔25连通气流通道21。例如,共振腔24的数量可以包括有两个、三个及以上。其中,每个共振腔24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通孔25连通气流通道21,这样,可以使每个共振腔24都可以产生共振作用,完成吸声工作,同时,多个共振腔24还可以增加降噪效果,降低风管机100的噪音,提高客户使用体验感。
例如,连通孔2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其中,连通孔25的数量较低时,对低频声波的吸收较好,连通孔25数量较高时,对高频声波的吸收较好,进而可以根据风管机噪音的频率选用连通孔的数量,这样可以更好的吸收声波,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多个共振腔24的固有频率可以不完全相同,这样,降噪模块22可以对多个频率的声波都有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且不同频率的共振腔24还可以发生耦合共振,进而可以拓宽降噪模块22的吸声频带,从而可以实现较大程度的宽频带吸收,大幅度的降低噪声,提高风管机100的使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降噪模块22中的至少两个共振腔24的连通孔25的数量不同。这样可以使至少有两个共振腔24的固有频率不同,从而可以拓宽降噪模块22的吸声频带,提高吸声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消音管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消音管20,从而提高了风管机100的整体性能。
例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风管机100还包括有吊杆30、支架40和锁扣组件50,主机体10上还形成有吊耳,具体地,支架40包括有连接板和安装板,连接板和安装板均形成为“L”形,其中,连接板上形成有锁扣过孔,锁扣组件50穿过锁扣过孔使连接板和消声管20相连;连接板连接在安装板靠近主体间的一侧,连接板上形成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使支架40与主体间相连,另外,连接板的上端朝向板主体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延伸部上形成有安装槽,吊杆30穿设安装槽并配合在吊耳内,用于固定安装风管机100。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风管机100。
参照图1,风管机100包括有主机体10、吊杆30、支架40和消声管20,其中,消声管20通过支架40与主机体10相连,支架40通过紧固件与主机体10相连,主机体10具有出风口11,消声管20连接在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位置,消声管20的内侧限定出气流通道21,气流通过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进入气流通道21。
具体地,主机体10上还形成有吊耳,支架40包括有连接板和安装板,连接板和安装板均形成为“L”形,其中,连接板上形成有锁扣过孔,锁扣组件50穿过锁扣过孔使连接板和消声管20相连;连接板连接在安装板靠近主体间的一侧,连接板上形成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使支架40与主体间相连,另外,连接板的上端朝向板主体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延伸部上形成有安装槽,吊杆30穿设安装槽并配合在吊耳内,用于固定安装风管机100。
具体地,消声管20包括多个降噪模块22,多个降噪模块22拼接并围合出消声管20,降噪模块22具有共振腔24和与共振腔24连通的连通孔25,共振腔24通过连通孔25与气流通道21连通。
其中,降噪模块22包括有外板部、内板部、隔板部和延伸管26,外板部和内板部沿降噪模块22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隔板部连接在外板部和内板部之间,并将外板部和内板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共振腔24,连通孔25形成于内板部上,延伸管26连接在连通孔25的周沿并沿连通孔25的中心轴线延伸,延伸管26设于共振腔24内,且延伸管26的上端面与内板部的上端面相平齐,延伸管26与共振腔24共同构造成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其中,多个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共同构造出多个降噪模块22。
本实施例中的消声管20由100个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组成,多个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的固有频率不同,吸声频带不同,通过调控位置布局,可以使多个共振腔24耦合共振拓宽吸声频带,进而可以使其分别作用于风管机100噪声频率峰值部分。
例如图9所示,对本实施例含有上述消声管20的风管机100的吸声降噪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同时,对未设置本实施例中消声管20的风管机100的吸声降噪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两种结构风管机100吸声降噪效果进行对比。实验得出,风管机100噪音频率峰值在300-1800Hz,进而可以使消声管20可以的吸音频宽设置在300-1800Hz,且从图9中得出,通过设置了上述消声管20后,在多个声波频率段,风管机100的吸声降噪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设计频段300-1800Hz的频率下,在相同风管机100轮廓和风量的条件下,使用本实施例的消声管20可以降噪6dB。
进一步地,多个降噪模块22包括有第一模块221、第二模块222、第三模块223和第四模块224,其中,第一模块221包括有多个,第二模块222和第三模块223均包括有两个,第四模块224包括有一个。
多个第一模块221首尾相连形成为环形的降噪管段23,降噪管段23内部形成为气流通道21,气流通道21的截面为矩形,且降噪管段23的尺寸大于出风口11的尺寸。
两个第二模块222垂直于出风模块,并分别布置在进风管进口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消声管20进口的周沿相连,两个第三模块223垂直于出风模块,并布置在进风管出口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消声管20出口的周沿相连,两个第二模块222之间形成为进风管的进口。两个第三模块223形成为进风管的出口,进口和出口的尺寸与主机体10的出风口11的尺寸一致,进风管的宽度尺寸略大于出风口11的宽度尺寸。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气流通道21的截面面积是先增大再减小,且在出风方向上,气流通道21的截面均形成矩形。
第四模块224设于气流通道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第四模块224朝向出风口11设置的一面形成为朝向出风口11凸起的弧面,可以用于引流,防止涡流的产生。
进一步地,消声管20满足:
其中,t为消声管20的透射系数;k为在声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周数目;S12为气流通道21的进口的截面面积,S21为气流通道21除进口和出口之外的其余位置的截面面积;L2为第二模块222与第三模块223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经实验计算得出,在消声管20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模块222与第三模块223之间的间距为声波波长的1/4,吸声效果最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通过设置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消音管20,利用多个降噪模块22拼接并合围而成,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吸音效果,降低风管机100的出风噪音,进而可以风管机100的使用体验;同时,还可以使消声管20根据不同机型和安装空间来设计降噪模块22的数量进行灵活组装,从而可以增加消声管20的通用性,提高风管机100的市场竞争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管包括多个降噪模块,多个所述降噪模块拼接并围合出所述消声管,所述消声管的内侧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降噪模块具有共振腔和与所述共振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所述气流通道的至少部分的截面面积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先增大再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壁面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凹陷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管包括至少一个降噪管段,多个所述降噪管段沿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依次相连,
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至少部分形成为第一模块,多个所述第一模块沿所述消声管的周向首尾相连形成所述降噪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部分形成为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垂直于出风方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消声管的进口的周沿,以封堵所述消声管的进口的部分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部分形成为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垂直于所述出风方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消声管的出口的周沿,以封堵所述消声管的出口的部分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截面为矩形,设定垂直于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为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其中,所述第三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布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模块封堵所述气流通道的进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截面,所述第三模块封堵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管满足:
其中,t为所述消声管的透射系数;k为在声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周数目;S12为所述气流通道的进口的截面面积,S21为所述气流通道除进口和出口之外的其余位置的截面面积;L2为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之间的间距为声波波长的1/4。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部分形成为第四模块,所述第四模块平行于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四模块设于所述消声管内并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多个所述子风道在垂直于所述消声管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第四模块中,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进口位置的所述第四模块具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背离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出口设置,所述迎风面为背离所述出口凸起的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模块包括:外板部、内板部和隔板部,所述外板部和所述内板部沿所述降噪模块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隔板部连接在所述外板部和所述内板部之间,并将所述外板部和所述内板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所述共振腔,所述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内板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降噪模块可拆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模块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连接在所述连通孔的周沿并沿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延伸管设于所述共振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降噪模块具有多个所述共振腔,每个所述共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气流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降噪模块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共振腔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不同。
18.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管,所述主机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消声管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的位置。
CN202322439952.0U 2023-09-07 2023-09-07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Active CN220817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9952.0U CN220817896U (zh) 2023-09-07 2023-09-07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9952.0U CN220817896U (zh) 2023-09-07 2023-09-07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7896U true CN220817896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9952.0U Active CN220817896U (zh) 2023-09-07 2023-09-07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7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20471B2 (ja) 吸気消音装置
WO2014006650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WO2021171710A1 (ja) 消音装置、及び、送気システム
JP3664675B2 (ja) 消音換気装置
JP3653763B2 (ja) 消音器
CN110894669A (zh) 一种洗衣机烘干风道的消音结构、洗衣机
CN220817896U (zh)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CN203083101U (zh) 一种变频空调消音器
JP2000110544A (ja) 消音器
CN211342993U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
CN209944712U (zh) 消声件、***以及通风***
CN215597743U (zh) 一种***和消声装置
CN205618238U (zh) ***、发动机及工程机械设备
JPH0988897A (ja) 斜流送風機及び斜流送風機用吸音材の製造方法
CN107314472A (zh)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JPH09324711A (ja) 吸気用サイレンサー
CN110821545A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
CN109306925B (zh) 消音装置
CN113153825A (zh) 一种用于风机的消音装置和风机
CN207081123U (zh)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871115U (zh) 一种降噪结构、新风模块以及新风空调
JP7498356B2 (ja) 吸気消音器、圧縮機及び家電製品
JPH1113450A (ja) 車両用マフラ
CN219014478U (zh) 消音器及空调器
CN217354840U (zh) 蜗壳、离心风机及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