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0507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0507U
CN220750507U CN202320908909.1U CN202320908909U CN220750507U CN 220750507 U CN220750507 U CN 220750507U CN 202320908909 U CN202320908909 U CN 202320908909U CN 220750507 U CN220750507 U CN 220750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body
connecting rod
opening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89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敏威
戚圣好
符秀亮
郑敬翰
林超
余道军
张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89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0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0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0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门体和铰链组件,制冷设备本体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制冷设备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制冷设备本体嵌设于具有第二开口的承载体内;门体设置于第一开口;铰链组件分别与门体以及制冷设备本体连接,铰链组件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通过在展开状态,使铰链组件与门体的铰接点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可以确保门体的第一侧边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侧边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发生夹手,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嵌入式冰箱一般嵌入安装于橱柜的预留空间内,冰箱箱体的左右两侧与橱柜预留空间侧壁之间的间隙很小,冰箱门体(可能覆盖有橱柜门板)与橱柜表面完全齐平。这种安装方式比较美观,但给冰箱门体自由开关带来了挑战。
相关技术中的铰链,应用于嵌入式冰箱时,由于铰链结构的限制,当门体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由于门体靠近橱柜的一侧与橱柜表面之间的间隙较小,容易导致夹手情况的发生,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相较于常规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可以有效避免夹手情况的发生,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制冷设备本体嵌设于具有第二开口的承载体内;
门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门体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
铰链组件,分别与所述门体以及所述制冷设备本体连接,所述铰链组件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门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门体的铰接点到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在展开状态,使铰链组件与门体的铰接点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可以确保门体的第一侧边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侧边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发生夹手,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门体具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铰接点到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铰接点到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铰接;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
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接点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门体,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成钝角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承载体的表面成预定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门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安装槽内;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门体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所述承载体的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门体与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在展开状态,使铰链组件与门体的铰接点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可以确保门体的第一侧边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侧边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发生夹手,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打开至90°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7是图6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是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打开至90°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制冷设备本体;11、侧壁;12、安装槽;13、第二侧边;14、第一铰接点;15、第二铰接点;20、门体;21、第一侧边;30、铰链组件;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三连杆;34、第四连杆;35、第一连接座;36、第二连接座;37、第一连接部;38、第二连接部;40、柜体或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图8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9是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8和图9所示,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10、门体20和铰链组件30,制冷设备本体10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制冷设备本体1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制冷设备本体10嵌设于具有第二开口的承载体内;门体20设置于第一开口,门体20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铰链组件30分别与门体20以及制冷设备本体10连接,铰链组件30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门体20盖合于第一开口;在展开状态,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的铰接点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在展开状态,使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的铰接点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可以确保门体20的第一侧边21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即图8中的距离D)大于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侧边21与承载体的表面之间发生夹手,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承载体为柜体或墙体40,后续将承载体均称为柜体或墙体40。
还可以理解的是,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具有第一铰接点14和第二铰接点15,在展开状态,第一铰接点14到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预定距离,第二铰接点15到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预定距离。第一预定距离大于第二预定距离。
在门体20相同且门体20开启角度特定的情况下,由于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的铰接点在门体20上的位置是固定的,铰接点到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即第一铰接点14和第二铰接点15分别到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在展开状态,通过使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的铰接点到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可以确保门体20的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安全距离,避免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发生夹手。本实施例中安全距离为8mm,通过使门体20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保持8mm以上的距离,有效避免了门体20夹手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安全性,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体验感,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还可以理解的是,门体2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门体20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使门体2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门体20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8mm,从而在门体20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形成一条较大的缝隙,即使手进入了缝隙也不会被夹伤,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还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与柜体内壁或者墙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mm。通过减小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与柜体内壁或者墙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可提高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与柜体或者墙体之间连接处的美观度。优选地,侧壁11与柜体的内壁或墙体的内壁贴合。
还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打开至90°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图7是图6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10和门体20,制冷设备本体10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制冷设备本体1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门体20设置于第一开口,门体20与制冷设备本体10转动连接,门体20转动至与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平行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侧壁11的外表面突出,且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侧壁11的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C,其中,10mm≤C≤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使门体20转动至与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平行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侧壁11的外表面突出,且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侧壁11的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C,10mm≤C≤30mm;这样有效避免了门体20对抽屉等内饰的影响,使得制冷设备内部的抽屉等内饰可以按照制冷设备内部空间做到最大,有效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内部空间使用率,增强了用户体验感和产品竞争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C值的大小具体根据门体20的厚度以及侧壁11的厚度进行确定。在门体20厚度较大的情况下,C值越大,门体20对抽屉的抽出影响越小,制冷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越高。此外,在门体20厚度和制冷设备宽度均相同的情况下,C值越大,门体20向制冷设备本体10一侧的位移量越大,为用户提供的使用空间越大,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体验感和产品竞争力。
还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为冰箱、展示柜或者药品存储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存储柜。
还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本体10与门体20的转动连接,制冷设备本体10与门体20可以通过铰链组件30连接,也可以通过多轴与多轨道配合来进行连接。
还可以理解的是,门体20的厚度为B,侧壁11的厚度为A,其中,B≥A,这里门体20的厚度指门体20在图6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侧壁11的厚度指侧壁11在图6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通过使门体20的厚度大于侧壁11的厚度,当制冷设备为制冷设备时,门体20内可填充更多的保温材料,有效提高了制冷设备的保温性能。由于门体20在打开状态下可以向制冷设备本体10的一侧(即图6中制冷设备本体10的左侧)位移,即使在门体厚度大于侧壁厚度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抽屉的顺利抽出。
还可以理解的是,门体20转动至与侧壁11平行时,即门体20打开至90°时,B-C≤A,即门体20沿门体20的宽度方向与侧壁11重叠部分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侧壁11的厚度。这样门体20不会对抽屉的抽出产生影响。
还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还包括铰链组件30,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以及制冷设备本体10均连接。铰链组件30可以是六连杆铰链,也可以是四连杆铰链与齿轮以及齿条的组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铰链。
还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本体10嵌设于具有第二开口的柜体或墙体40内,将制冷设备本体10嵌设于柜体或者墙体内,通过使门体20采用与柜体或者墙体的表面相同的材质,使得门体融合于室内装修风格当中,有效提高了美观度。当然,也可在门体20设置与柜体或者墙体的表面相同材质的装饰板。
还可以理解的是,铰链组件30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门体20盖合于第一开口,此时由于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铰链组件30的体积大大减小,不会对门体20的正常关闭造成影响。在展开状态,即门体20处于最大打开角度,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的铰接点到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此时,门体20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值。
还可以理解的是,图2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图3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具有第一铰接点14和第二铰接点15,铰链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和第四连杆34,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制冷设备本体10铰接,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与制冷设备本体10铰接。第三连杆3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33的中部与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33的第二端与门体20上的第一铰接点14铰接。第四连杆34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32的中部铰接,第四连杆34的第二端与门体20上的第二铰接点15铰接。
当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连杆33与第一连杆31成很小的夹角或者两者重合,第四连杆34与第二连杆32成很小的夹角或者两者重合,以减小铰链组件30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第一连杆31与第三连杆33均呈槽状结构,当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杆32收纳于第一连杆31内,第四连杆34收纳于第三连杆33内,进一步减小了铰链组件30占用的空间。
还可以理解的是,图10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打开至90°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图11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铰链组件30还包括第一连接座35,第一连接座35设置于制冷设备本体10,第一连接座35分别与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第一连接座35适于实现制冷设备本体10与第一连杆31以及第二连杆32之间的连接,设置第一连接座35可方便铰链组件30与制冷设备本体10进行连接。为了方便第一连接座35的安装和拆卸,第一连接座35与制冷设备本体1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座35与制冷设备本体10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35呈槽状结构,在折叠状态,第一连杆31处于第一连接座35内,进一步减小了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时占用的空间。
还可以理解的是,铰链组件30还包括第二连接座36,第二连接座36设置于门体20,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点14和第二铰接点15位于第二连接座36上,第二连接座36分别与第三连杆33的第二端以及第四连杆34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连接座36适于实现门体20与第三连杆33以及第四连杆34之间的连接,设置第一连接座35可方便铰链组件30与门体20进行连接。为了方便第二连接座36的安装和拆卸,第二连接座36与门体2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座36与门体20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座36呈槽状结构,在折叠状态,第三连杆33收纳于第二连接座36内,进一步减小了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时占用的空间。
还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第二连杆32包括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第一连接部37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座35铰接,第一连接部37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3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37与第二连接部38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杆32的中部,也即第四连杆34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32的连接处。为了加强第二连杆32的结构强度,第二连杆32中部的宽度进行了加宽。第二连接部38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33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呈钝角。在铰链组件30的折叠过程中,第二连杆32设计不当会阻碍第三连杆33向第一连杆31靠近,使得铰链组件30无法完全折叠。通过使第一连接部37与第二连接部38呈钝角可以有效减小第二连杆32对第三连杆33的影响,使得第三连杆33在铰链折叠过程中尽可能靠近第一连杆31,有效减小了铰链组件30占用的空间。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37与第二连接部38也可以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有效简化第二连杆32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四连杆34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成预定夹角,本实施例中预定夹角小于50°,当然预定夹角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是其他角度。当铰链组件30处于展开状态时,在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长度和转动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使第四连杆34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成预定夹角,可使得门体20尽可能多地向远离制冷设备本体10的一侧(即图6中制冷设备本体10的左侧)位移,减小门体20对抽屉的影响。
还可以理解的是,柜体或者墙体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柜体或者墙体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制冷设备本体10嵌设于墙体的容纳空间内,门体20转动至与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平行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第二开口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C。当侧壁11与柜体或者墙体的内壁贴合(即侧壁11与柜体或者墙体的内壁之间没有间隙)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第二开口的边沿之间的距离等于C,当侧壁11与柜体或者墙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第二开口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小于C。为了提高制冷设备装配到位后的美观度,侧壁11与柜体或者墙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需要尽可能的小。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边21的棱角为圆角。在门体20打开过程中,夹手的位置主要在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者墙体的表面之间,通过将第一侧边21的棱角设置为圆角,有效降低了夹手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边21设置有柔性件(未示出),柔性件的材质为橡胶、硅胶或者软塑料。柔性件与第一侧边21可以粘接连接,也可以在第一侧边21设置卡槽,柔性件设置有沿柔性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接部,卡接部卡设于卡槽内。
还可以理解的是,门体20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为矩形槽,安装槽12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座36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二连接座36设置于对应的安装槽12内。当门体20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组件30处于安装槽12内,安装槽12为铰链组件30提供了避让空间,铰链组件30不会影响门体20的正常关闭。
还可以理解的是,侧壁11朝向第二开口的第二侧边13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门体20的厚度,这样可以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为门体20提供安装空间。对于不需要设置装饰板的情况,侧壁11朝向第二开口的第二侧边13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门体20的厚度。对于需要在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装饰板的情况,侧壁11朝向第二开口的第二侧边13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门体20的厚度,优选地,侧壁11朝向第二开口的第二侧边13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门体20与装饰板的厚度之和。
还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冷设备与柜体或墙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折叠状态,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齐平,即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当门体20关闭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齐平,使得制冷设备融入了室内的装修风格当中,进一步提高了美观度。
还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在展开状态,门体20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即图8中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60°,此时门体20的打开角度为120°,相较于常规技术中门体20只能打开90°相比,用户的使用空间得到了大幅提升。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10、门体20和铰链组件30,制冷设备本体10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制冷设备本体1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柜体或者墙体内设置有嵌入空间,柜体或者墙体设置有与嵌入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制冷设备本体10嵌设于柜体或者墙体的嵌入空间内。
门体20为矩形板状结构,门体20设置于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门体2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门体20通过铰链组件30与制冷设备本体10连接。门体20的厚度为B,侧壁11的厚度为A,其中,B≥A。门体20转动至与制冷设备本体10的侧壁11平行时,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侧壁11的外表面突出,且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侧壁11的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C,C=20mm,当然,C的取值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12mm、14mm或者其他尺寸。当门体20转动至与侧壁11平行时,即门体20打开至90°时,B-C≤A,即门体20在门体20的宽度方向与侧壁11重叠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侧壁11的厚度。
侧壁11朝向第二开口的第二侧边13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门体20的厚度,在折叠状态,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齐平,即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这样使得制冷设备融入了室内的装修风格当中,有效提高了美观度。
门体20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一侧边21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当然,也可以为11mm、12mm或者其他尺寸。在展开状态,门体20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此时,门体20打开的最大角度为120°,与相关技术中的门体20只能打开90°相比,用户的使用空间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铰链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两个第四连杆34、第一连接座35和第二连接座36,第一连接座35设置于制冷设备本体10,第一连接座35设置有螺钉孔,第一连接座35与制冷设备本体10通过螺钉连接。第一连接座35分别与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第三连杆3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33的中部与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铰接,两个第四连杆34间隔布置,两个第四连杆3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杆32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接座36设置于门体20,第二连接座36设置有螺钉孔,第二连接座36与门体20通过螺钉连接,第二连接座36分别与第三连杆33的第二端以及两个第四连杆34的第二端铰接。
第二连杆32包括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第一连接部37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座35铰接,第一连接部37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3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37与第二连接部38的连接处与第四连杆34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32中部的宽度进行了加宽。第二连接部38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33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成钝角夹角。
为了减小铰链组件30占用的空间,第一连杆31呈槽状结构,第一连杆31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第一连杆31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杆32的宽度。第三连杆33呈槽状结构,第三连杆33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第三连杆33的宽度大于两个第四连杆34之间的距离。当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杆32处于第一连杆31内,第四连杆34处于第三连杆33内,进一步减小了铰链组件30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35呈槽状结构,第二连接座36呈槽状结构,第一连接座35与第二连接座36均通过冲压工艺制成。在折叠状态,第一连杆31处于第一连接座35内,第三连杆33处于第二连接座36内,进一步减小了铰链组件30处于折叠状态时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门体20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为矩形槽,安装槽12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座35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二连接座36设置于安装槽12内。当门体20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组件30处于安装槽12内,安装槽12为铰链组件30提供了避让空间,铰链组件30不会影响门体20的正常关闭。
第四连杆34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成预定夹角,本实施例中预定夹角小于50°。在铰链组件30处于展开状态下,在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长度和转动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使第四连杆34与柜体或墙体40的表面成预定夹角,可使门体20尽可能多地向制冷设备本体10的一侧位移,使得门体2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与侧壁1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了门体20对抽屉抽出过程中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制冷设备本体嵌设于具有第二开口的承载体内;
门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门体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
铰链组件,与所述门体以及所述制冷设备本体均连接,所述铰链组件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门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门体的铰接点到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对应的预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门体具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铰接点到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铰接点到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铰接;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
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接点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门体,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成钝角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承载体的表面成预定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门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安装槽内;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门体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所述承载体的表面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门体与所述承载体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
CN202320908909.1U 2023-04-18 2023-04-18 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750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8909.1U CN220750507U (zh) 2023-04-18 2023-04-18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8909.1U CN220750507U (zh) 2023-04-18 2023-04-18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0507U true CN220750507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8909.1U Active CN220750507U (zh) 2023-04-18 2023-04-18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0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8248B (zh) 家用电器
US8960826B2 (en) Refrigerator
EP2594879B1 (en) Refrigerator
AU2011354119B9 (en) Built-in electrical household applianc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assembly and built-in furniture unit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203755041U (zh) 洗衣机
EP1679481A2 (en) Refrigerator
KR20060000340A (ko) 냉장고
RU2440542C2 (ru) Корпус бытового прибора
KR100593364B1 (ko) 인터넷 냉장고용 커뮤니케이션패드 장착구조
CN102252491B (zh) 一种冰箱和对开门冰箱
CN220750507U (zh) 制冷设备
WO2015078317A1 (zh) 双向开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冰箱
CN221373264U (zh) 储物柜
KR100804608B1 (ko) 도어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와인저장고가 구비된김치저장고
CN220285541U (zh) 储物柜
EP2431691A1 (en) Refrigerator
WO2004029528A1 (en) Door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or
CN212205250U (zh) 抽屉组件及冰箱
KR20160018195A (ko) 홈바용 선반장치
CN114856341A (zh) 一种冰箱及其双轴铰链走线总成
CN102016465A (zh) 用于家用器具的门
CN219955806U (zh) 一种蝶式对开门及包含其的冷柜
CN218791511U (zh) 展示柜
CN221154015U (zh) 一种家用电器
CN215447059U (zh) 一种用于双开门冰箱的无加热式旋转密封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