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1120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1120U
CN220581120U CN202321994209.5U CN202321994209U CN220581120U CN 220581120 U CN220581120 U CN 220581120U CN 202321994209 U CN202321994209 U CN 202321994209U CN 220581120 U CN220581120 U CN 220581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along
heat insulation
deforma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42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鹏敏
李彤
刘润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42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1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1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1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且导通的发动机和催化器,还包括设置于催化器***且与催化器***型面贴合的催化器隔热装置,催化器隔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形变连接件,两个形变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隔热罩本体两端,形变连接件与隔热罩本体固定连接,形变连接件远离隔热罩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气端锥部或出气端锥部,形变连接件可沿高温气体流动方向第一方向伸缩变形。本申请的实施例缓解了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相对变形差,减少了车辆运行中催化器和形变连接件焊道区域的应力集中,避免了焊道区域的开裂,具有防止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普及的今天,车辆的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车辆发动机运转会产生高温气体,催化器作为其废气净化装置,工作时其表面温度最高可达600℃左右,在催化器外侧设置催化器隔热装置,可以防止发热的催化器对周边器件(发动机舱橡胶或金属的油管、线束等)的高温烧蚀。
催化器隔热装置和催化器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焊接连接和支架连接两种。由于焊接连接的催化器隔热装置不需要格外增加支架和固定件,因此,现有技术中,车辆中的催化器隔热装置和催化器多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且在催化器隔热装置和催化器之间夹设有隔热棉。
然而,在车辆使用中,发动机运转会产生振动,伴随着发动机的运行、停止,还会产生周期性热冲击作用。随着发动机的上述运动,催化器隔热装置和催化器焊接位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催化器隔热装置失效、隔热棉脱出,丧失隔热能力,从而引发周边件的烧蚀,甚至车辆自燃。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发动机的运行停止以及周期性热冲击作用,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相互连接且导通的发动机和催化器,发动机运行产生高温气体排入催化器中,催化器包括沿高温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进气端锥部、圆筒部和出气端锥部,车辆还包括:设置于催化器***且与催化器***型面贴合的催化器隔热装置,催化器隔热装置包括:隔热罩本体,隔热罩本体贴合于至少部分的圆筒部;至少一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形变连接件,两个形变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隔热罩本体两端,形变连接件与隔热罩本体固定连接,形变连接件远离隔热罩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气端锥部或出气端锥部,形变连接件可沿第一方向伸缩变形;其中,第一方向为高温气体流动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催化器是对发动机产生的气体进行净化的装置,催化器和发动机导通,且紧邻发电机、压缩机、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等结构。发动机的气体进入催化器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会导致催化器周围的各个机器的环境温度较高。催化器隔热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将催化器和外部结构隔离,进而使得催化器周围的结构可以长期正常运行。具体的,发动机产生的高温气体从催化器的进气端锥部进入,经过圆筒部后,再从出气端锥部排出。催化器隔热装置设置在催化器***并和催化器***型面贴合,且至少部分地包裹催化器。催化器隔热装置包括隔热罩本体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隔热罩本体覆盖至少部分地圆筒部***,连接组件和隔热罩本体可以是一体结构,连接组件和隔热罩本体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隔热罩本体。其中,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形变连接件,两个形变连接件分别沿第一方向设置于隔热罩本体相对的两端,并且,任意一个形变连接件远离隔热罩本体的一端均与催化器固定连接。一个形变连接件固定连接于进气端锥部,另一个形变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出气端锥部,其中,形变连接件可沿第一方向伸长变形或收缩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运转会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催化器,致使催化器升温,同时会产生膨胀变形,而催化器隔热装置布置在催化器外侧,相较于催化器的温度较低(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温差约为℃~℃左右),可以理解的,催化器隔热装置的结构膨胀变形相较于催化器较小。而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装置通过焊道固定,膨胀变形的差异致使连接处相对薄弱的区域,也就是形变连接件的焊道区域应力集中并急剧增大,并产生塑性变形容易断裂导致催化器隔热装置脱离。在车辆多次运行、停止中,沿第一方向的热冲击载荷反复发生,导致形变连接件焊道区域塑性应变不断累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第一方伸缩变形的可变形连接件易产生伸缩变形,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且刚度较低,大大缓解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相对变形差,从而减少了催化器和形变连接件焊道区域的应力集中问题,有效避免了焊道区域的开裂,具有防止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催化器隔热装置和催化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催化器隔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角度催化器隔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催化器隔热装置和催化器的转装配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中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端锥部;2、圆筒部;3、出气端锥部;10、隔热罩本体;11、第一限位结构;111、第一侧;112、第二侧;12、第二限位结构;20、连接组件;21、形变连接件;211、波纹结构;2111、凹陷部;2112、凸起部;30、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催化器隔热装置及车辆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相互连接且导通的发动机和催化器,发动机运行产生高温气体排入催化器中,催化器包括沿高温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进气端锥部1、圆筒部2和出气端锥部3,车辆还包括:设置于催化器***且与催化器***型面贴合的催化器隔热装置,催化器隔热装置包括:隔热罩本体10,隔热罩本体10贴合于至少部分的圆筒部2;至少一个连接组件20,连接组件20包括两个形变连接件21,两个形变连接件21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隔热罩本体10两端,形变连接件21与隔热罩本体10固定连接,形变连接件21远离隔热罩本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气端锥部1或出气端锥部3,形变连接件21可沿第一方向伸缩变形;其中,第一方向为高温气体流动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催化器是对发动机产生的气体进行净化的装置,催化器和发动机导通,且紧邻发电机、压缩机、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等结构。发动机的气体进入催化器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会导致催化器周围的各个机器的环境温度较高。催化器隔热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将催化器和外部结构隔离,进而使得催化器周围的结构可以长期正常运行。具体的,发动机产生的高温气体从催化器的进气端锥部1进入,经过圆筒部2后,再从出气端锥部3排出。催化器隔热装置设置在催化器***并和催化器***型面贴合,且至少部分地包裹催化器。催化器隔热装置包括隔热罩本体10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20,隔热罩本体10覆盖至少部分地圆筒部2***,连接组件20和隔热罩本体10可以是一体结构,连接组件20和隔热罩本体1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连接组件20固定连接于隔热罩本体10。其中,连接组件20包括两个形变连接件21,两个形变连接件21分别沿第一方向设置于隔热罩本体10相对的两端,并且,任意一个形变连接件21远离隔热罩本体10的一端均与催化器固定连接。一个形变连接件21固定连接于进气端锥部1,另一个形变连接件21固定连接于出气端锥部3,其中,形变连接件21可沿第一方向伸长变形或收缩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运转会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催化器,致使催化器升温,同时会产生膨胀变形,而催化器隔热装置布置在催化器外侧,相较于催化器的温度较低(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温差约为200℃~400℃左右),可以理解的,催化器隔热装置的结构膨胀变形相较于催化器较小。而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装置通过焊道固定,膨胀变形的差异致使连接处相对薄弱的区域,也就是形变连接件21的焊道区域应力集中并急剧增大,并产生塑性变形容易断裂导致催化器隔热装置脱离。在车辆多次运行、停止中,沿第一方向的热冲击载荷反复发生,导致形变连接件21焊道区域塑性应变不断累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第一方伸缩变形的可变形连接件易产生伸缩变形,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且刚度较低,大大缓解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相对变形差,从而减少了催化器和形变连接件21焊道区域的应力集中问题,有效避免了焊道区域的开裂,具有防止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形变连接件21包括:至少一个波纹结构211,波纹结构2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波纹结构211可沿第一方向伸缩变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纹结构211的设置用于实现形变连接件21沿第一方向的伸长变形和收缩变形。波纹结构2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波纹结构2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覆盖于催化器***。波纹结构211可沿第一伸长或收缩,在实际应用中,当发动机运转,催化器升温和催化器隔热装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升温,而催化器隔热装置的结构膨胀变形相较于催化器较小。由于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装置通过焊道固定,膨胀变形的差异致使连接处相对薄弱的区域应力集中并急剧增大。在车辆多次运行、停止中,沿第一方向的热冲击载荷反复发生,导致隔热罩焊道区域塑性应变不断累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第一方向伸缩变形的波纹结构211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且刚度较低,大大缓解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相对变形差,从而降低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罩连接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有效连接位置处的开裂,大大降低热疲劳失效风险,具有防止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形变连接件2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以及,隔热罩本体10和催化器之间实际的膨胀变形的差异确定波纹结构211的数量,形变连接件21可以设置有两个波纹结构211,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波纹结构211,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及两个波纹结构211均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波纹结构21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隔,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催化器隔热装置还包括:隔热层30,隔热层30夹设于隔热罩本体10和催化器之间,隔热层30与催化器***的型面贴合,且隔热层30贴合于隔热罩本体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层30的设置用于提高催化器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进而为催化器周围的各个器件提供一个温度较为适宜的工作环境。隔热层30夹设于隔热罩本体10和催化器之间,并与催化器***的型面贴合,同时也贴合于隔热罩本体10。通过隔热罩本体10将隔热层30压缩并限位于催化器***。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层30的材质可以是石棉,也可以是陶瓷纤维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隔热层30的形状可以是整片式,也可以是网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层30在不受限制状态下的厚度大于隔热罩本体10与催化器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纹结构21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凹陷部2111和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凹陷部21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下陷,凸起部21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远离催化器的方向凸出,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之间沿第一方向连接,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均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凹陷部2111和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可以理解的,凹陷部2111可以设置在远离隔热罩本体10的一侧,凸起部2112设置在靠近隔热罩本体10的一侧。相反的,凹陷部2111也可以设置在靠近隔热罩本体10的一侧,凸起部2112设置在远离隔热罩本体10的一侧。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均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覆盖于催化器***面。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之间圆滑连接,当沿第一方向切割波纹结构211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沿第一方向的截面为S型,S型结构可以沿第一方向伸长变形或收缩变形,可以理解的,相互连接的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第一方向伸缩变形的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且刚度较低,在车辆多次运行、停止中,沿第一方向的热冲击载荷反复发生的情况下,大大缓解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相对变形差,从而降低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罩连接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有效减少了连接位置处的开裂,降低热疲劳失效风险,具有防止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纹结构211包括:至少两个凹陷部2111和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一个凹陷部2111、一个凸起部2112和另一个凹陷部211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凹陷部21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下陷,凸起部21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远离催化器的方向凸出,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之间沿第一方向连接,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均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纹结构211包括至少两个凹陷部2111和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一个凹陷部2111、一个凸起部2112和另一个凹陷部211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说,两个凹陷部2111沿第一方向夹设于一个凸起部2112的两侧。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均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覆盖于催化器***面,上述两个凹陷部2111和一个凸起部2112的组合可以沿第一方向发生一定的伸长变形和收缩变形,可以理解的,两个凹陷部2111和一个凸起部2112的组合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第一方向伸缩变形的两个凹陷部2111和一个凸起部2112的组合沿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且刚度较低,在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产生相对变形差时,两个凹陷部2111和一个凸起部2112的组合可以沿第一方向发生形变,在车辆多次运行、停止中,沿第一方向的热冲击载荷反复发生的情况下,大大缓解了催化器与催化器隔热装置之间的相对变形差,从而降低催化器和催化器隔热罩连接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有效减少了连接位置处的开裂,降低热疲劳失效风险,具有防止催化器隔热装置易发生热疲劳断裂导致失效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之间沿第一方向圆滑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之间均沿第一方向圆滑连接,圆滑连接的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具有避免应力集中的作用,在车辆多次运行、停止中,沿第一方向的热冲击载荷反复发生的情况下,具有防止凹陷部2111和凸起部2112连接处断开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罩本体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结构11,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结构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等于隔热罩本体10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将隔热层30压向催化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使得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将隔热层30压向催化器,可以理解的,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的设置用于对隔热层30进一步压缩和限位。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11可以对隔热层30进行沿第一方向的限位,还可以扩大对隔热层30的限位面积,有助于提高对隔热层30的限位效果。而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且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等于隔热罩本体10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使得可同时限制隔热层30沿第一方向、沿周向方向移动,不需要再设置其他隔热层30的限位结构,整体设计结构简单,同时还可以缓解隔热罩本体10变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结构11的设置用于防止隔热层30沿第一方向、沿周向方向移动,同时,还用于缓解隔热罩本体10变形,具有防止隔热层30移动影响隔热作用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罩本体10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12,第二限位结构12设置于隔热层30靠近出气端锥部3的边缘处,且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等于隔热罩本体10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将隔热层30的边缘压向催化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将隔热层30的边缘压向催化器,可以理解的,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的设置用于对隔热层30靠近出气端锥部3的一端进行压缩和限位。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且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等于隔热罩本体10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使得第二限位结构12可同时限制隔热层30沿第一方向、沿周向方向移动,而不需要再设置其他隔热层30的限位结构,整体设计结构简单。同时,由于第二限位结构12设置在隔热层30靠近的出气端锥部3边缘,因此,还具有防止隔热层30从后方窜动脱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12的设置用于防止隔热层30沿第一方向、沿周向方向移动,同时,还用于防止隔热层30从后方窜出,具有防止隔热层30移动影响隔热作用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如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将第一限位结构11平分的线为中心线,第一限位结构11包括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从中心线向第一侧111或第二侧112延伸,第一限位结构11和圆筒部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限位结构11贴合于催化器外周型面,因此,第一限位结构11为弧面结构,参照图5,垂直于纸面向内且将第一限位结构11平分的线为中心线,中心线从第一限位结构11的弧面顶部将第一限位结构11一分为二。第一限位结构11还包括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从中心线向第一侧111,第一限位结构11和隔热罩本体1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从中心线向第二侧112,第一限位结构和隔热罩本体10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第一限位结构11中相较于顶部更靠近圆筒部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卡接于圆筒部。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卡接于圆筒部2,如图5,第一限位结构11的顶部和催化器之间的距离H大于第一侧111或第二侧112和催化器之间的间隔h,夹设于隔热罩本体10和催化器之间的隔热层30在两侧被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压向圆筒部2,可以理解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增大了对隔热层30的压缩,具有限制隔热层30环向移动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接组件20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中,连接组件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连接组件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至少两个连接组件20催化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在设置至少两个连接组件20的情况下,连接组件20的设置位置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分散设置,具体的,可以根据催化器隔热装的固定点合理性及结构的整体刚度而定,以提高催化器隔热装置整体的连接稳固性。本实施例对具体的连接位置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组件20的数量可以根据隔热罩本体10沿催化器周向方向的长度而定。定义隔热罩本体10沿催化器周向方向的长度为y,催化器周向方向的总长度为Y,当y≤1/4Y时,连接组件20可以设置为一个;当1/4Y<y≤1/2Y时,连接组件20可以设置为两个;当1/2Y<y≤3/4Y时,连接组件20可以设置为三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包括相互连接且导通的发动机和催化器,发动机运行产生高温气体排入催化器中,催化器包括沿高温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进气端锥部(1)、圆筒部(2)和出气端锥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
设置于催化器***且与催化器***型面贴合的催化器隔热装置,所述催化器隔热装置包括:
隔热罩本体(10),所述隔热罩本体(10)贴合于至少部分的所述圆筒部(2);
至少一个连接组件(20),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两个形变连接件(21),两个所述形变连接件(21)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两端,所述形变连接件(21)与所述隔热罩本体(10)固定连接,所述形变连接件(21)远离所述隔热罩本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气端锥部(1)或出气端锥部(3),所述形变连接件(21)可沿所述第一方向伸缩变形;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高温气体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连接件(21)包括:
至少一个波纹结构(211),所述波纹结构(2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波纹结构(211)可沿所述第一方向伸缩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器隔热装置还包括:
隔热层(30),所述隔热层(30)夹设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和催化器之间,所述隔热层(30)与催化器***的型面贴合,且所述隔热层(30)贴合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结构(211)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凹陷部(2111)和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所述凹陷部(21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所述催化器的方向下陷,所述凸起部(2112)沿所述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远离所述催化器的方向凸出,所述凹陷部(2111)和所述凸起部(2112)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所述凹陷部(2111)和所述凸起部(2112)均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结构(211)包括:
至少两个凹陷部(2111)和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一个所述凹陷部(2111)、一个所述凸起部(2112)和另一个所述凹陷部(211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凹陷部(21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所述催化器的方向下陷,所述凸起部(2112)沿所述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远离所述催化器的方向凸出,所述凹陷部(2111)和所述凸起部(2112)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所述凹陷部(2111)和所述凸起部(2112)均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11)和所述凸起部(2112)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圆滑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结构(11),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沿所述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将所述隔热层(30)压向催化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还包括:
第二限位结构(1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设置于所述隔热层(30)靠近出气端锥部(3)的边缘处,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隔热罩本体(10)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的长度;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沿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向靠近催化器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沿所述催化器的径向方向将所述隔热层(30)的边缘压向催化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平分的线为中心线,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包括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沿所述催化器的周向方向从所述中心线向所述第一侧(111)或所述第二侧(112)延伸,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和所述圆筒部(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20)沿催化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CN202321994209.5U 2023-07-26 2023-07-26 车辆 Active CN220581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4209.5U CN220581120U (zh) 2023-07-26 2023-07-26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4209.5U CN220581120U (zh) 2023-07-26 2023-07-26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1120U true CN220581120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4209.5U Active CN220581120U (zh) 2023-07-26 2023-07-26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1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60419A (en) Connecting member for exhaust pipe
KR20090108631A (ko) 열 차폐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설치 방법
US9964175B2 (en) Heat and vibration mounting isolator for a heat shield, heat shield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JPH08504917A (ja) 金属のハニカム状の本体、特に、内側および外側のジャケットチューブに保持される触媒担体本体
US6554321B1 (en) Decoupling sleeve for mounting in a motor vehicle exaust pipe
US11795850B2 (en) Holder for an electric heating disk in an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device
US7258843B2 (en) Assembly having a honeycomb body and a shortened, slit, inner casing tube
CN220581120U (zh) 车辆
US7241427B2 (en) Catalyst carrier body with sleeve and shortened tubular jacket and catalytic converter having the catalyst carrier body
KR100563778B1 (ko) 촉매 변환기 및 변환기의 장착방법
JP4262381B2 (ja) エンジン用二重排気管及びエンジン用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JP4709682B2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US6685888B1 (en) Monolith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se in catalytic converter
JP3738675B2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付き排気系構造体
US20040156761A1 (en) Honeycomb assembly having a honeycomb body with an expansion-compensating mounting, especially for an exhaust-gas catalytic converter
JPH04222636A (ja) 排気ガス浄化触媒用メタル担体
JP2004537414A (ja) ハニカム要素のための収縮制限部
WO2017216105A1 (en) Vehicle exhaust system
JP4504528B2 (ja) 金属担体の保持構造
WO2019082639A1 (ja) 排気装置用遮熱カバー
CN219795383U (zh) 增压器隔热罩、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CN212106024U (zh) 一种排气波纹管总成及汽车
US11927123B2 (en) Vehicle exhaust system
CN114635770A (zh) 加热装置和排气处理设备
JPH06716Y2 (ja) 排気管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