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2031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2031U
CN220572031U CN202322003924.4U CN202322003924U CN220572031U CN 220572031 U CN220572031 U CN 220572031U CN 202322003924 U CN202322003924 U CN 202322003924U CN 220572031 U CN220572031 U CN 220572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pot
air
fryer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39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华东
孙东光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39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2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2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2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外锅和内锅的底部之间形成底部流道;外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源进行加热;内锅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热空气入口;流道组件,设置于外锅和内锅的侧壁之间;外锅、内锅和流道组件之间分别形成与底部流道连通的第一侧向流道和第二侧向流道;空气循环装置,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第一侧向流道,经底部流道加热后由第二侧向流道和热空气入口进入内锅。上述空气炸锅,可实现外部加热源对锅底的加热,同时通过空气循环装置将锅底的热量带走,进入内锅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热空气循环加热食物;热空气自下而上运行,使热空气流向一致,减少了热量的散失,食物加热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和多样化越受关注,食品加工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油炸食品安全一直是人民关注的问题,现市场盛行的空气炸锅可实现摆脱油炸,也能达到油炸的口感。现行业所用的空气炸锅一般都是采用电加热,加热盘和风扇位于锅具上方,风扇将空气通过加热盘吹向锅内,加热盘会将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受风力影响持续向下运动到达食物表面,向下运动的空气遇到锅底或食物会改变运动方向向锅具四周溢散,实现热空气循环加热食物,并将食物表面水分带走。
因锅内热空气是由锅具中间上方向下运动,锅内的空气充满后,从锅具上方边缘溢出,会出现向上溢出的空气与向下运行的热空气相撞,很多自上而下的热空气无法到达食物表面而随向上溢散的空气一块散失掉,造成热量损失,食物加热变慢,热空气不能很好的循环,并且食物受热不均,上表面被加热速率要明显高于下表面。
此外,电加热空气炸锅属于高耗能电器,受家用电路额定流量影响,一般电加热功率不会太大(1200w-1400w),所以烹饪食物数量也受到限制,进而锅具容积也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热空气向下运动与向上溢出的空气相撞造成热量损失、加热效率低且食物受热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可实现外部加热源对锅底的加热,热空气自下而上运行,使热空气流向一致,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使进入内锅内的热空气与食物有效接触,食物加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
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所述外锅和内锅的底部之间形成底部流道;所述外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源进行加热;所述内锅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热空气入口;
流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外锅和内锅的侧壁之间;所述外锅、内锅和流道组件之间分别形成与所述底部流道连通的第一侧向流道和第二侧向流道;
空气循环装置,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第一侧向流道,经底部流道加热后由所述第二侧向流道和热空气入口进入所述内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锅底散热装置,所述锅底散热装置位于所述底部流道内,设置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上,用于传导外锅锅底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底散热装置包括:
导热盘,设置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上
若干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导热盘上,散热片之间具有缝隙;外界空气经过所述缝隙带走散热片热量,实现加热后由所述第二侧向流道和热空气入口进入所述内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锅支撑于所述散热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锅体的顶部,包括:
风机外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向流道连通;
风机,设置于风机外壳内,用于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外壳的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滤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风机外壳固定于所述锅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部流道两侧的第一流道组件和第二流道组件;
所述第一流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于锅体轴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沿锅体的侧壁顶部向下并向底部流道的中间位置延伸至外锅内底面;外锅、内锅和两个第一流道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侧向流道;
所述第二流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于所述锅体轴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沿锅体的侧壁向下并向底部流道的中间位置延伸至外锅内底面;外锅、内锅、两个第二流道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侧向流道;所述热空气入口与所述第二侧向流道连通,所述第二侧向流道的顶部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锅内设置有搁物架,用于搁置待加热食物;所述热空气入口设置于所述搁物架的上侧和/或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热空气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空气炸锅,可实现外部加热源对锅底的加热,同时通过空气循环装置将锅底的热量带走,加热后的热空气从第二侧向流道进入内锅对食物进行加热,锅内空气充满后,从锅具上方边缘溢出,实现热空气循环加热食物;热空气自下而上运行,使热空气流向一致,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使进入内锅内的热空气与食物有效接触。另外,外部加热源可采用燃气加热,燃气加热功率相比电加热高,因此锅具可以设计更大的容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内部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流道组件结构示意图一,图中未示出外锅;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流道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外锅100;
内锅200;热空气入口210;
锅盖300;
空气循环装置400;风机外壳410;风机420;空气滤网430;
流道组件500;第一流道组件510;第一流道板511;第二流道组件520;第二流道板521;流道顶板522;
锅底散热装置600;导热盘610;散热片620;
搁物架700;
测温装置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一个实施例。
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盖设于锅体上的锅盖300、空气循环装置400和设置于锅体内的流道组件500。
锅体包括外锅100和内锅200,内锅200设置于外锅100内。内锅200内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内锅200与外锅100的侧壁和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如图3,外锅100和内锅200的底部之间形成底部流道A。内锅20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热空气入口210。
外锅100的底部用于外部加热源进行加热。外部加热源可以采用电加热、燃气等方式进行加热。外部加热源通过对外锅100底部加热,可加热底部流道A内的空气。
流道组件500设置于外锅100和内锅200的侧壁之间。如图3所示,外锅100、内锅200和流道组件500之间分别形成与底部流道A连通的第一侧向流道B和第二侧向流道C。第二侧向流道C与热空气入口210连通。
空气循环装置400,与第一侧向流道B连通,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第一侧向流道B,经底部流道A加热后由第二侧向流道C和热空气入口210进入内锅200。热空气先是由热空气入口210进入,再自下向上运行,在锅盖300与内、外锅100之间的缝隙处溢散,减少热空气的进入与向上运行的热空气交叉碰撞,减少热量损失,使新进入的热空气与食物有效接触。
上述的空气炸锅,可实现外部加热源对锅底的加热,同时通过空气循环装置400将锅底的热量带走,加热后的热空气从第二侧向流道C进入内锅200对食物进行加热,锅内空气充满后,从锅具上方边缘溢出,实现热空气循环加热食物;热空气自下而上运行,使热空气流向一致,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使进入内锅200内的热空气与食物有效接触。另外,外部加热源可采用燃气加热,燃气加热功率相比电加热高,因此锅具可以设计更大的容积。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锅底散热装置600,锅底散热装置600位于底部流道A内,设置于外锅100的内底面上,用于传导外锅100锅底热量。空气经过锅底散热装置600进行热交换,增大了与热源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锅底散热装置600包括导热盘610和设置于导热盘610上的若干散热片620。导热盘610设置于外锅100的内底面上。散热片620设置于导热盘610上,散热片620之间具有缝隙;外界空气经过缝隙带走散热片620热量,将散热片620热量带走,实现了对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由第二侧向流道C和热空气入口210进入内锅200。其中散热片620和导热盘610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散热片620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散热片620之间均匀间隔设置,散热片620之间的缝隙形成直流通道,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侧向流道B和第二侧向流道C。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散热片620也以为多段折弯结构,通过增加散热片620的长度提高换热效果。
内锅200可以直接支撑于散热片620上,散热片620不仅起到支撑固定内锅200的作用,同时散热片620上的部分热量可直接热传导至内锅200上,提高加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循环装置400设置于锅体的顶部,空气循环装置400包括风机外壳410、设置于风机外壳410内的风机420。风机外壳4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一侧向流道B相连通。风机420用于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风机420转动将外界空气驱动至第一侧向流道B内,并沿底部流道A和第二侧向流道C进入内锅200内部。
在风机外壳410的进风口上还设置有空气滤网430,可以对进入锅具的空气进行过滤,同时对内部的风机420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外壳410固定于锅盖300上。为了便于制作和安装,风机外壳410可与锅盖300为一体结构。风机外壳410底部的出风口与第一侧向流道B相对接,实现连通。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流道组件500包括位于底部流道A两侧的第一流道组件510和第二流道组件520。锅体为圆柱体结构。
第一流道组件510包括两个相对于锅体轴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一流道板511,第一流道板511沿锅体的侧壁顶部向下并向底部流道A的中间位置延伸至外锅100内底面。外锅100、内锅200和两个第一流道板511之间形成第一侧向流道B。
第二流道组件520包括两个相对于锅体轴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二流道板521,第二流道板521沿锅体的侧壁向下并向底部流道A的中间位置延伸至外锅100内底面;外锅100、内锅200、两个第二流道板521之间形成第二侧向流道C。热空气入口210与第二侧向流道C连通,第二侧向流道C的顶部封堵,以保证热空气由热空气入口210流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板511上段为沿锅体侧壁竖向设置的竖直板,下段沿锅体侧壁向下延伸的弧形板。同理,第二流道板521的上段也为竖直板,下段为弧形板。第一侧向流道B和第二侧向流道C的底部具有较大的宽度,可以使进入的外界空气与锅底保持较大面积的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板521的顶部连接有流道顶板522,可将第二侧向流道C的顶部封堵。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流道板521顶部可以与锅盖300抵接,通过锅盖300底面进行封堵。
为了便于放置和取放食物,内锅200内还设置有搁物架700,搁物架700用于搁置待加热食物。搁物架700设置于内锅200的下部。热空气入口210可靠近搁物架700,设置于搁物架700的下侧或上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热空气入口210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搁物架700的上侧和下侧。通过设置上下两个热空气入口210,部分热空气可从食物的下方进入对食物下表面进行加热,同时从食物与食物之间的缝隙中向上运行,另一部分热空气直吹食物上表面可实现食物上表面的加热,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此外,空气炸锅还包括测温装置800,测温装置800用于检测内锅200内的热空气温度。测温装置800可以显示锅内热空气温度,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的高低调节加热源的功率,便于用户更好的控制烹饪过程。测温装置800可固定于内锅200上或锅盖300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所述外锅和内锅的底部之间形成底部流道;所述外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源进行加热;所述内锅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热空气入口;
流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外锅和内锅的侧壁之间;所述外锅、内锅和流道组件之间分别形成与所述底部流道连通的第一侧向流道和第二侧向流道;
空气循环装置,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第一侧向流道,经底部流道加热后由所述第二侧向流道和热空气入口进入所述内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底散热装置,所述锅底散热装置位于所述底部流道内,设置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上,用于传导外锅锅底热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散热装置包括:
导热盘,设置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上
若干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导热盘上,散热片之间具有缝隙;外界空气经过所述缝隙带走散热片热量,实现加热后由所述第二侧向流道和热空气入口进入所述内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支撑于所述散热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锅体的顶部,包括:
风机外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向流道连通;
风机,设置于风机外壳内,用于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外壳的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风机外壳固定于所述锅盖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部流道两侧的第一流道组件和第二流道组件;
所述第一流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于锅体轴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沿锅体的侧壁顶部向下并向底部流道的中间位置延伸至外锅内底面;外锅、内锅和两个第一流道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侧向流道;
所述第二流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于所述锅体轴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沿锅体的侧壁向下并向底部流道的中间位置延伸至外锅内底面;外锅、内锅、两个第二流道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侧向流道;所述热空气入口与所述第二侧向流道连通,所述第二侧向流道的顶部封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内设置有搁物架,用于搁置待加热食物;所述热空气入口设置于所述搁物架的上侧和/或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热空气温度。
CN202322003924.4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20572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3924.4U CN220572031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3924.4U CN220572031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2031U true CN220572031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3924.4U Active CN220572031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2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1133B2 (en) Cooking apparatus
CN202665302U (zh) 一种热风电烤炉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CN22057203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EP2194328A2 (en) Built-in type cooker
CN214906080U (zh) 烹饪器具
CN216984588U (zh) 一种烤制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烤制烹饪装置
CN213909879U (zh) 烹饪器具
JP380444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404852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133685B (zh) 一种高效率热风烹饪装置
CN21412823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899209U (zh) 烹饪器具
CN217959758U (zh) 空气炸锅
CN213395459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128547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308974U (zh) 多功能空气炸烤箱
CN219720479U (zh) 烹饪设备
CN216020597U (zh) 烹饪器具及热风烹饪器具
CN214048556U (zh) 一种电烤炉
CN21538334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494859U (zh) 空气炸锅
CN217090416U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
CN21752472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