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4126U -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4126U
CN220554126U CN202321825923.1U CN202321825923U CN220554126U CN 220554126 U CN220554126 U CN 220554126U CN 202321825923 U CN202321825923 U CN 202321825923U CN 220554126 U CN220554126 U CN 220554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control chip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59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59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4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4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4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感应灯条,设有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控制芯片,与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灯体,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面板,与所述灯体相连;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并位于所述面板上,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灯条的性能,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人体感应灯条通常由灯条和人体感应器构成,用于在检测到人体接近时自动点亮灯条。然而,这些灯条通常缺乏指示灯来显示重要的信息,如电池电量、灯条亮度、灯条色温,以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如夜间模式、白天模式或常亮模式)。这导致用户无法准确了解灯条的状态和性能,从而限制了其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人体感应灯条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灯条的性能,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人体感应灯条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灯条的性能,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人体感应灯条,设有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控制芯片,与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
灯体,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面板,与所述灯体相连;
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并位于所述面板上。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电池,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
所述指示灯包括:
电量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电池的电量。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第一电量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6、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7、电阻R26;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量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9、发光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5、电阻R24;所述电阻R19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
更优地,所述指示灯还包括:
亮度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所述灯体的亮度。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第一亮度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8、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3、电阻R21;所述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亮度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7、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0;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
更优地,所述指示灯还包括:
色温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所述灯体的色温。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色温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5、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D14、电阻R25、发光二极管D12、电阻R13;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
更优地,所述指示灯还包括:
模式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控制芯片当前处于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模式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4、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电阻R22、发光二极管D11、电阻R23;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亮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检测环境中的亮度;
模式控制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切换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
亮度控制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调节所述灯体的亮度;
色温控制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调节所述灯体的色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设有人体感应器的人体感应灯条上设置面板,并在面板上设置指示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灯条的性能,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连接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芯片与各显示电路的的电路连接图;
附图标号说明:10、人体感应器;100、人体感应灯条;20、控制芯片;30、灯体;40、面板;50、指示灯;60、电池;51、电量指示灯;21、第一电量显示电路;22、第二电量显示电路;52、亮度指示灯;23、第一亮度显示电路;24、第二亮度显示电路;53、色温指示灯;25、色温显示电路;54、模式指示灯;26、模式显示电路;70、亮度传感器;81、模式控制键;82、亮度控制键;83、色温控制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一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人体感应灯条100,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人体感应器10、控制芯片20、灯体30、面板40、指示灯50。
其中,人体感应器10是一种传感器,用于检测周围是否有人体接近。它可以通过感知人体的热量、红外辐射或运动来触发灯条的工作。
其中,控制芯片20是人体感应灯条100的核心部件,与人体感应器10电连接。它接收来自人体感应器10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逻辑和参数控制灯体30的工作模式、亮度、色温等。控制芯片20可以根据人体接近或离开的信号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灯条,以实现节能和自动化的效果。
其中,灯体30是人体感应灯条100的发光部分,通过控制芯片20的指令来发出光线。它可以是LED灯泡、荧光灯管或其他类型的灯具,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亮度和色温。
其中,面板40是人体感应灯条100的外部部件,位于灯体30的附近或一侧。本实施方式中,面板40与灯体30并列设置。面板40可以是一个装饰性的面板40,用于安装指示灯50和其他控制组件,也可以是触摸式面板40、按钮式面板40或其他形式,用于用户与灯条进行交互和设置。本实施方式中,面板40为按钮式面板40,并集成有指示灯50和感应器。
其中,指示灯50是面板40上的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灯条的状态和信息。指示灯50包括电量指示灯51、亮度指示灯52、色温指示灯53和模式指示灯54。它们与控制芯片20相连,并根据控制芯片20的指令来显示电池60电量、灯体30亮度、色温以及当前的工作模式。
因此,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人体感应灯条100能够感知人体的接近,并根据控制芯片20的指令来调整灯体30的工作模式、亮度和色温。指示灯50则提供了直观的显示,让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灯条的状态和信息。这样的设计提高了人体感应灯条100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更优地,控制芯片20与所述人体感应器10电连接,灯体30与所述控制芯片20电连接,面板40与所述灯体30相连。
其中,控制芯片20与人体感应器10之间的电连接使得控制芯片20能够准确接收到来自人体感应器10的信号。这样,当人体接近时,人体感应器10将通过电连接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芯片20,触发相应的操作。
其中,灯体30与控制芯片20之间的电连接使得控制芯片20能够直接控制灯体30的工作状态。控制芯片20可以发送指令给灯体30,调整灯光的亮度、色温等参数。通过电连接,控制芯片20可以灵活地控制灯体30的亮度,以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
其中,面板40与灯体30之间的连接使得面板40可以方便地安装在灯体30附近或一侧。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在面板40上进行操作和设置,而不需要额外的操作装置。
因此,通过控制芯片20与人体感应器10的电连接,可以确保准确的信号传输,使得人体感应灯条100能够及时、准确地感知人体的接近。同时,控制芯片20与灯体30的电连接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灯光控制。面板40与灯体30的连接则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设置,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整体而言,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提高人体感应灯条100的响应性、灵活性和便利性。
更优地,指示灯50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并位于所述面板40上。
其中,指示灯50与控制芯片20之间的电连接使得指示灯50能够直接接收来自控制芯片20的信号,并位于面板40上,以便用户能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相关信息。
其中,通过指示灯50与控制芯片20的电连接,控制芯片20可以向指示灯50发送相应的指令,以显示特定的信息。例如,电量指示灯51可以显示电池60的电量水平,亮度指示灯52可以显示灯体30的亮度水平,色温指示灯53可以显示灯体30的色温设置,而模式指示灯54可以显示当前处于白天模式、夜间模式还是常亮模式。
其中,将指示灯50设置在面板40上,使得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并观察指示灯50的状态。用户可以通过指示灯50来获取关于电量、亮度、色温和工作模式等信息,而无需额外的设备或操作步骤。这样的设计提供了更直观、便捷的方式来了解和控制人体感应灯条100的功能和状态。
因此,指示灯50与控制芯片20的连接,并将其放置在面板40上,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体感应灯条100的使用效果。用户可以通过指示灯50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灯条的性能,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电池60,所述指示灯50包括:电量指示灯51。电池60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电量指示灯51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显示电池60的电量。
其中,电池60与控制芯片20相连,而电量指示灯51与控制芯片20相连,用于显示电池60的电量信息。通过将电池60与控制芯片20相连,控制芯片20可以实时监测电池60的电量状态。这样,当电池60电量下降时,控制芯片20可以发出相应的信号给电量指示灯51,以便灯条上的用户能够通过指示灯50直观地了解电池60的电量水平。电量指示灯51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设计而异,常见的方式包括不同颜色的指示灯50或不同亮度的灯光表示不同的电量水平。例如,绿色可能表示电池60充足,黄色表示电池60剩余中等电量,红色表示电池60电量低。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亮起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来判断电量的多寡。
因此,通过电量指示灯51的存在,用户可以随时了解电池60的电量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电池60或进行充电。这提供了便利性和及时性,确保人体感应灯条100的持续正常工作,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第一电量显示电路21、第二电量显示电路22。第一电量显示电路21包括:电阻R16、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7、电阻R26;第二电量显示电路22包括:电阻R19、发光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5、电阻R24。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9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本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D8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100%的电量,发光二极管D7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75%以上的电量,发光二极管D6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50%以上的电量,发光二极管D5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25%以上的电量。
其中,当电池60电量充足时,电阻R16的电压较高,导致发光二极管D8亮起。同时,发光二极管D7也会亮起,表示电池60电量仍然较高。当电池60电量较低时,电阻R19的电压降低,使发光二极管D6亮起。如果电池60电量进一步降低,发光二极管D5也会亮起,表示电池60电量较低。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D8、D7、D6和D5的亮灭情况,用户可以粗略地估计电池60的剩余电量。当发光二极管D8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100%的电量。如果只有发光二极管D7亮起,表示电池60还有75%以上的电量。当发光二极管D6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50%以上的电量。最后,当发光二极管D5亮起时,表示电池60还有25%以上的电量。这样的设计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电池60的电量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充电或更换电池60的措施
更优地,所述指示灯50还包括:亮度指示灯52。亮度指示灯52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显示所述灯体30的亮度。
其中,亮度指示灯52是用于显示灯体30的亮度水平的指示器。它与控制芯片20相连,通过与控制芯片20交互来获取当前灯体30的亮度信息。根据亮度信息,亮度指示灯52会发出相应的光信号以表示灯体30的亮度水平。通过亮度指示灯52,用户可以快速了解灯体30的亮度水平,以便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或使用。这种指示灯50的设计增加了用户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灯体30的亮度。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第一亮度显示电路23和第二亮度显示电路24。第一亮度显示电路23包括:电阻R18、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3、电阻R21;第二亮度显示电路24包括:电阻R17、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0。所述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通过调节控制芯片20的输出信号,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D1、D2、D3和D4的亮度水平。当发光二极管D1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亮度为25%;当发光二极管D2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亮度为50%;当发光二极管D3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亮度为75%;当发光二极管D4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亮度为100%。通过这两个亮度显示电路,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灯体30的亮度水平,以便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这种设计增加了用户对灯体30亮度的可视化控制,使其更加方便和易于使用。
更优地,所述指示灯50还包括:色温指示灯53。色温指示灯53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显示所述灯体30的色温。
其中,色温指示灯53与控制芯片20相连,通过与控制芯片20的电连接来显示灯体30的色温。控制芯片20可以调节灯体30的色温,例如从较暖的黄光到较冷的蓝光之间的不同色温。通过色温指示灯53,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灯体30当前的色温设置,从而选择适合的灯光氛围和环境。这种设计增加了用户对灯体30色温的可视化控制,使其更加方便和易于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调整灯体30的色温,创造出不同的光线效果和舒适度。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色温显示电路25。色温显示电路25包括:电阻R15、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D14、电阻R25、发光二极管D12、电阻R13;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从而,通过控制芯片20来调节发光二极管D13、D14和D12的亮度,以显示灯体30的色温水平。通过改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可以实现不同的色温效果,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用户可以了解灯体30的色温设置,从而获得期望的照明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D13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色温为4500K;发光二极管D14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色温为6000K,发光二极管D12亮起时,表示灯体30的色温为3000K。
更优地,所述指示灯50还包括:模式指示灯54。模式指示灯54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显示控制芯片20当前处于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当处于白天模式时,即使人体感应器10感应到人靠近,灯体30也不会亮起。当处于夜间模式时,灯一开始处于关闭状态,人体感应器10感应到人靠近时,灯体30亮起。当亮度传感器70检测到环境亮度变亮时,即处于白天,或者其他灯光开启,无需人体感应灯亮起时,灯体30自动关闭,以节约电能。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避免灯体30的光线直射亮度传感器70,以避免亮度传感器70误判了环境亮度。当处于常亮模式时,灯体30保持亮起状态。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模式显示电路26。模式显示电路26包括:电阻R14、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电阻R22、发光二极管D11、电阻R23;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0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模式显示电路26中的发光二极管会亮起或熄灭,以显示当前的工作模式。本实施方式中,在白天模式下,发光二极管D9亮起,发光二极管D11和发光二极管D10熄灭;在夜间模式下,发光二极管D11亮起,而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熄灭;在常亮模式下,发光二极管D10亮起,而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1熄灭.通过模式显示电路26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状态,用户可以清楚地了解控制芯片20的当前工作模式,以便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了解灯体30的运行状态。
更优地,所述人体感应灯条100还包括:亮度传感器70、模式控制键81、亮度控制键82、色温控制键83。亮度传感器70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检测环境中的亮度。模式控制键81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切换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亮度控制键82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调节所述灯体30的亮度。色温控制键83与所述控制芯片20相连,以调节所述灯体30的色温。
其中,亮度传感器70与控制芯片20相连,用于检测环境中的亮度水平。通过实时监测环境亮度,控制芯片20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灯体30的亮度,以确保适合当前环境的舒适照明效果。
其中,模式控制键81与控制芯片20相连,用于切换灯体30的工作模式。通过按下模式控制键81,用户可以选择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不同的模式将触发相应的灯光行为和功能。
其中,亮度控制键82与控制芯片20相连,用于调节灯体30的亮度水平。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亮度控制键82来增加或降低灯光的亮度,以满足个人偏好或特定需求。
其中,色温控制键83与控制芯片20相连,用于调节灯体30的色温。用户可以通过按下色温控制键83来切换不同的色温选项,以获得温暖或冷色调的灯光,以适应不同场景或个人喜好。
借此,通过在设有人体感应器10的人体感应灯条100上设置面板40,并在面板40上设置指示灯50,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灯条的性能,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人体感应灯条,设有人体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控制芯片,与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
灯体,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面板,与所述灯体相连;
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并位于所述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电池,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
所述指示灯包括:
电量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电池的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第一电量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6、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7、电阻R26;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量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9、发光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5、电阻R24;所述电阻R19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还包括:
亮度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所述灯体的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第一亮度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8、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3、电阻R21;所述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亮度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7、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0;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还包括:
色温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所述灯体的色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色温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5、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914、电阻R25、发光二极管912、电阻R13;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还包括:
模式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显示控制芯片当前处于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模式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14、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电阻R22、发光二极管D11、电阻R23;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光二极管912的正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灯条还包括:
亮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检测环境中的亮度;
模式控制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切换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或常亮模式;
亮度控制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调节所述灯体的亮度;
色温控制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调节所述灯体的色温。
CN202321825923.1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Active CN220554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5923.1U CN22055412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5923.1U CN22055412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4126U true CN220554126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0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5923.1U Active CN22055412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4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254B (zh) Led照明器以及led照明***
CN220554126U (zh) 一种人体感应灯条
CN2134421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指示控制***
CN116981124B (zh) 一种调光调色温电路、pcb板及照明装置
CN206555786U (zh) 智能led台灯
CN103220873A (zh) 可遥控并具有数字显示器的电子式安定器装置
CN201513824U (zh) 温控变色智能灯
CN210120685U (zh) 一种兼容wifi和蓝牙功能的无线调光调色驱动电路
CN202661900U (zh) 电子温控***和使用该***的制冷设备
CN203315163U (zh) 一种具有照明和移动电源功能的暖手器
CN111216594A (zh) 一种基于rgb-led的充电指示灯***
CN201884977U (zh) 一种触摸控制的可调光、可调色温led灯具
CN107461622A (zh) 感应式灯泡
CN110602830B (zh) 一种led驱动控制装置及led灯具
CN2845387Y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8573431U (zh) 一种智能电饭煲的应用电路
CN203071338U (zh) 一种带有状态指示功能的usb插头及usb数据线
CN219180885U (zh) 一种插座型空调优化器
CN218030745U (zh) 多功能控制电路及风扇
CN221444197U (zh) 一种太阳能灯
CN215826891U (zh) 把手加热控制电路及把手加热控制器
CN201036502Y (zh) 电水壶变色指示灯电路
CN203464602U (zh) 一种冰箱工作状态变色指示装置
CN2801022Y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834428U (zh) 一种调色温调照明模式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