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4305U -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4305U
CN220544305U CN202322395866.4U CN202322395866U CN220544305U CN 220544305 U CN220544305 U CN 220544305U CN 202322395866 U CN202322395866 U CN 202322395866U CN 220544305 U CN220544305 U CN 220544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erminal
arm
connection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58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向荣
张国强
张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58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4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4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4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端子包括支撑部、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和插接部;插接部用于插接至电路板上;支撑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支撑部与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延伸,以用于共同夹持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连接于支撑部和第二段之间;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连接于支撑部第四段之间;第二段和第四段形成导向口;导向口的夹角为α1,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α2;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的夹角为α3,α1<α2,α1<α3。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为申请日为2023年07月24日,申请号为202321961995.9,实用新型名称为“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端子用于与对配端子插接,以使端子与对配端子能够实现电连接。
目前,对配端子与端子在插接过程中,若对配端子在***端子的方位存在偏移,对配端子容易挤压端子,以使端子遭受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供对配端子***、不易被对配端子损坏、使用寿命长的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其包括:
插接部,用于插接至电路板上;
支撑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用于共同夹持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四段之间;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形成导向口;
所述导向口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α2;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的夹角为α3,α1<α2,α1<α3。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形成朝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面向所述第二弯折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三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为d1,所述第二段的长度为d2,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为d3,所述第四段的长度为d4,d1>d2,d3>d4。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口的夹角小于90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插脚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插脚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处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臂、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六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和所述第六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臂处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避位口,所述避位口处于所述导向口沿所述对配端子***方向的投影方位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
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伸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相接触。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装置。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通槽,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连接装置中对配端子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端子配合。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端子满足:α1<α2,α1<α3,能够让导向口具有更好的导向效果,使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不易遭受磨损,还能降低对配端子抵接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时,使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发生弹性失效的可能性,若对配端子***端子时的***方向出现偏移,由于导向口的夹角相对较小,其在接触到对配端子时能够具有更好的结构应力,进而能够给对配端子提供导向作用,能够避免第一弹性臂或第二弹性臂130在接触到对配端子时被挤压变形从而受损,提升了端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2中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端子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端子的后视图;
图8为图5中端子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端子的左视图;
图11为图9中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子;100a、导向口;
110、支撑部;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避位口;
120、第一弹性臂;121、第一弯折部;122、第一凹部;123、第二凹部;
130、第二弹性臂;131、第二弯折部;132、第三凹部;133、第四凹部;
140、插接部;141、第一连接部;141a、第一连接臂;141b、第二连接臂;141c、第三连接臂;142、第二连接部;142a、第四连接臂;142b、第五连接臂;142c、第六连接臂;143、第一插脚;144、第二插脚;
200、对配端子;
300、电路板;310、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装置包括对配端子和端子,对配端子和端子相连能够实现电能或信号传输。当连接装置应用到中小型的电池组件时,端子安装于电池组件的壳体内,受到端子安装工艺的限制,端子安装于电池组件壳体内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会存在偏差,如此,若对配端子在***端子的方位存在偏移,对配端子容易挤压端子,以使端子遭受损伤。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可以包括车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固定至车架。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助力车等。
电池组件可以包括端子,端子可以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实现电连接。可以理解地,对配端子和端子插接配合能够为电池组件实现电能或信号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组件可以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与电路板相连,连接装置能够用于与耗电设备相连,电池组件能够为耗电设备供电。连接装置还能够用于与电池组件相连,供电装置能为电池组件供电使电池组件实现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连接装置包括端子100和对配端子200,端子100和对配端子200配合实现电能或信号传输。其中,端子100能够作为母端子,对配端子200能够作为公端子。
电池组件还可以包括电路板300,电路板300具有通槽310,端子100和电路板300固定相连,其中,端子100通过焊接固定在电路板300上。对配端子200能够穿过通槽310并***端子100与端子100实现电连接。
其中,当连接装置应用到电池组件中时,电路板300设于电池组件的壳体内,具体地,通过将电路板300固定在壳体内进而固定端子100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定义端子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端子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端子100的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
请参图2-图5,端子100包括支撑部110、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和插接部140,支撑部110、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和插接部140可以是金属材质,其中,支撑部110、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和插接部140的材质可以是铜、银、铝等导电金属。端子100可以为一体结构,端子100可以由金属板冲压形成。
支撑部110包括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可以沿Z轴方向相背设置,支撑部110可以呈平板结构。
第一弹性臂120的一端与支撑部110相连,第一弹性臂120的另一端朝远离支撑部110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地,第一弹性臂120远离支撑部110的一端位于第一表面111背向第二表面112的一方。其中,第一弹性臂120可以连接于支撑部110的侧面,第一弹性臂120还可以连接于支撑部110的第一表面111。
第二弹性臂130的一端与支撑部110相连,第二弹性臂130的另一端朝远离支撑部110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地,第二弹性臂130远离支撑部110的一端位于第一表面111背向第二表面112的一方。其中,第二弹性臂130可以连接于支撑部110的侧面,第二弹性臂130也可以连接于支撑部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相对设置,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相对设置能够夹持对配端子200。对配端子200与端子100插接配合时,对配端子200***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之间并与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120的两端之间具有第一弯折部121,第一弯折部121朝第二弹性臂130所在方向凸起。第二弹性臂130的两端之间具有第二弯折部131,第二弯折部131朝第一弹性臂120所在方向凸起,第一弯折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31相对设置,第一弯折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31可以接触也可以相间隔。其中,在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夹持对配端子200时,对配端子200与第一弯折部121、第二弯折部131相接触,换言之,第一弯折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31相配合能够夹持对配端子200,能够提高对配端子200与端子100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120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连接于支撑部110和第二段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相连处形成第一弯折部121,第二弹性臂130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连接于支撑部110和第四段之间,第三段和第四段的相连处形成第二弯折部131。其中,第一段的长度为d1,第二段的长度为d2,第三段的长度为d3,第四段的长度为d4,其中,第一段与第二段满足d1>d2的长度关系式,第三段和第四段满足d3>d4的长度关系式。通过本实施例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的长度设置,由于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长度比第二段和第四段的长度更长,能够让第一弹性臂120与第二弹性臂130夹持对配端子200的接触点与电路板300的距离更小,其中,对配端子200从电路板300伸出。即使在复杂的行驶工况中,对配端子200和端子100也可以保持更好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保持力,同时也可以使对配端子200的长度能够被设置得更短,以便于端子的插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段与第二段满足d1>d2的长度关系式,第三段和第四段满足d3>d4的长度关系式,若对配端子200***端子100时的***方向出现偏移,由于第二段和第四段的长度较短,其在接触到对配端子200时能够具有更好的结构应力,进而能够给对配端子200提供导向作用,通过该结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弹性臂120或第二弹性臂130在在接触到对配端子200时被挤压变形从而受损,提升了端子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120中远离支撑部110的一端到第一弯折部121逐渐靠近第二弹性臂130,且第二弹性臂130自远离支撑部110的一端到第二弯折部131逐渐靠近第一弹性臂120,以形成导向口100a。也即是说,第一弹性臂120的第二段和第二弹性臂130的第四段之间形成该导向口100a。
导向口100a的夹角越小时,导向口100a为对配端子100导向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性臂120由薄片弯折形成,第一弹性臂120中第一弯折部121弯曲程度越大,第一弯折部121弯曲所形成的夹角越小。第一弹性臂120中第一弯折部121弯曲程度越小,第一弯折部121弯曲所形成的夹角越大。
第二弹性臂130由薄片弯折形成,第二弹性臂130中第二弯折部131弯曲程度越大,第二弯折部131弯曲所形成的夹角越小。第二弹性臂130中第二弯折部131弯曲程度越小,第二弯折部131弯曲所形成的夹角越大。
导向口100a的夹角为α1,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α2;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的夹角为α3,使α1<α2,α1<α3,能够让导向口100a具有更好的导向效果,使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不易遭受磨损,还能降低对配端子200抵接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时,使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发生弹性失效的可能性,弹性失效指得是弹性体在发生过度变形后不能回复到初始状态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α1<α2,α1<α3,若对配端子200***端子100时的***方向出现偏移,由于导向口100a的夹角相对较小,其在接触到对配端子200时能够具有更好的结构应力,进而能够给对配端子200提供导向作用,通过该结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弹性臂120或第二弹性臂130在接触到对配端子200时被挤压变形从而受损,提升了端子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向口100a的夹角小于90度。其中,导向口100a能够为对配端子200导向以使对配端子200***至第一弯折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31之间,能够降低对配端子200在与端子100进行插接配合时损坏端子100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插接部140与支撑部110相连,插接部140用于对端子100进行定位。以端子100应用到电池组件为例,插接部140与电路板300焊接相连,以实现对端子100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插接部140与支撑部110相连,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与支撑部110相连。插接部140、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位于支撑部110的同一侧,具体地,插接部140远离支撑部110的另一端、第一弹性臂120远离支撑部110的另一端和第二弹性臂130远离支撑部110的另一端均位于第一表面111背向第二表面112的一方,当对配端子200经过导向口100a***到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之间时,对配端子200与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接触,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发生弹性变形。沿Z轴方向,插接部140具有一定的高度尺寸,支撑部110与电路板300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对配端子200***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之间时,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受力并传递至插接部140,插接部14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部110相对插接部140能够发生晃动,一方面能够缓冲对配端子200作用在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的作用力,降低对配端子200对端子100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能够改变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的位置,以更加方便对配端子200***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插接部140包括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第一插脚143和第二插脚144,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插脚143和第二插脚144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141连接于第一插脚143和支撑部110之间,能够提高第一插脚143到支撑部110的距离,以方便控制第一连接部141弹性变形的最大幅度。第二连接部142连接于第二插脚144和支撑部110之间,能够提高第二插脚144到支撑部110的距离,以方便控制第二连接部142的弹性变形的最大幅度。
第一插脚1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二插脚14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插脚143、两个第二插脚144排布成矩形,能够提高端子100与电路板300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端子100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1包括第一连接臂141a、第二连接臂141b和第三连接臂141c,所第一连接臂141a和第二连接臂141b相间隔,第一连接臂141a和第二连接臂141b均支撑部110相连,第三连接臂141c连接于第一连接臂141a和第二连接臂141b之间,第三连接臂141c与支撑部110相间隔,第一连接臂141a、第二连接臂141b、第三连接臂141c和支撑部110围成一个镂空区域,一方面能够使第一连接部141具有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节省端子100的材料用料。其中,第一插脚143与第一连接臂141a、第二连接臂141b、第三连接臂141c的任一者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120处于第一连接臂141a和第二连接臂141b之间,在第一弹性臂120与对配端子200接触发生变形时,第一连接臂141a和第二连接臂141b能够均衡承受支撑部110传递来的力,一方面能够降低支撑部110承受应力集中程度,提高端子100的寿命;另一方面使支撑部110的受力更为均衡提高端子100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42包括第四连接臂142a、第五连接臂142b和第六连接臂142c,第四连接臂142a和第五连接臂142b相间隔且均与支撑部110相连,第六连接臂142c连接于第四连接臂142a和第五连接臂142b之间,第六连接臂142c与支撑部110相间距,第四连接臂142a、第五连接臂142b、第六连接臂142c和支撑部110围成一个镂空区域,一方面能够使第二连接部142具有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节省端子100的材料用料。其中,第一插脚143与第四连接臂142a、第五连接臂142b、第六连接臂142c的任一者相连。第二连接部142与第一连接部141可以相互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臂130处于第四连接臂142a和第五连接臂142b之间,在第二弹性臂130与对配端子200接触发生变形时,第四连接臂142a和第五连接臂142b能够均衡承受支撑部110传递来的力,一方面能够降低支撑部110承受应力集中程度,提高端子100的寿命;另一方面使支撑部110的受力更为均衡提高端子100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0由金属板冲压形成,金属板的料厚为T,可以得到端子100中支撑部110、第一弹性臂120、第二弹性臂130等各处的厚度均为T。支撑部110中与第一弹性臂120的相连处到与第二弹性臂130的相连处沿X轴方向的距离为L1,支撑部110中与第一连接部141的相连处到与第二连接部142的相连处沿X轴方向的距离为L2。端子100满足:1.5*T≤L1≤1.5*L2,一方面方便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冲压成型,使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具有足够的弹性;另一方面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20中第一段和第二弹性臂130中第三段之间能够形成适当的夹角,提高第一弹性臂120和第二弹性臂130夹持对配端子20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b,第一弹性臂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参见图3a和图3c,第一弹性臂1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第二弹性臂130的数量与第一弹性臂120的数量对应。
请参见图6-图8,与图2中端子不同的是,第一弹性臂1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凹部122和第二凹部123,第一凹部122和第二凹部123均处于第一段的两端之间,第一凹部122和第二凹部123可以对称设置。在第一弹性臂120设有第一凹部122和第二凹部123,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20具有更好的弹性性能。
第二弹性臂13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凹部132和第四凹部133,第三凹部132和第四凹部133均位于第三段的两端之间。第三凹部132和第四凹部133可以对称设置。在第二弹性臂130中设有第三凹部132和第四凹部133,能够使第二弹性臂130具有更好的弹性性能。
请参见图9-图11,与图2中端子100不同的是,支撑部110设有避位口113,避位口113处于导向口100a沿对配端子200***方向的投影方位上,避位口113能够避让***过甚的对配端子200。
对配端子200在与端子100进行插接配合时,对配端子200先经过导向口100a再伸入第一弯折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31之间,若对配端子200***过甚,对配端子200的端部容易撞击到支撑部110,需要说明的是,沿对配端子200的***方向,导向口100a和支撑部110是依次排列的。支撑部110设有避位口113,当对配端子200***过甚时,对配端子200的端部会伸入避位口113或穿过避位口113,降低对配端子200因***过甚而撞击到支撑部110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对配端子200与端子100在插接配合时损坏端子100的可能性,提高端子100的使用寿命。其中,避位口113位于导向口100a沿对配端子200***方向的投影方位上,避位口113能够供对配端子200***且不与对配端子200接触。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接部,用于插接至电路板上;
支撑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用于共同夹持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四段之间;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形成导向口;
所述导向口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α2;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的夹角为α3,α1<α2或α1<α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形成朝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面向所述第二弯折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三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为d1,所述第二段的长度为d2,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为d3,所述第四段的长度为d4,d1>d2,d3>d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口的夹角小于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插脚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插脚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处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臂、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六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和所述第六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处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避位口,所述避位口处于所述导向口沿所述对配端子***方向的投影方位上。
12.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端子;
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伸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相接触。
13.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或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通槽,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连接装置中对配端子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端子配合。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组件。
CN202322395866.4U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544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5866.4U CN220544305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5866.4U CN220544305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02321961995.9U CN2206282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1995.9U Division CN2206282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4305U true CN220544305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1995.9U Active CN2206282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02322399422.8U Active CN220544306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02322395866.4U Active CN220544305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1995.9U Active CN2206282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02322399422.8U Active CN220544306U (zh) 2023-07-24 2023-07-24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2062827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4306U (zh) 2024-02-27
CN220628278U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57752B (en) Device-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2117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000076746A (ko) 전기 단자
KR20020031034A (ko) 배터리 커넥터
JP40372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H11505663A (ja) 携帯電話接続システム
CN220544305U (zh)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11743475U (zh) 电连接器的舌板补强结构及Type-C连接器
JP3898643B2 (ja)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H117402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1700667U (zh) 一种插簧端子及具有插簧端子的电池包
CN220420928U (zh)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20358376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其端子料带
CN219286692U (zh) 电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端子及插头端子
CN217158713U (zh) Pogo Pin连接器及其母座端子
CN218039889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21305041U (zh) 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
CN217983772U (zh) 连接性能更好的插座连接器端子
CN221379857U (zh) 接线端子及连接器
CN217062629U (zh) Type-c电连接器
CN22085696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2783945U (zh)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接头
CN213753148U (zh) 一种汽车接电连接器母端子以及接电连接器母端
CN220190032U (zh) 一种小型组合式车规级连接器
CN219643147U (zh) 一种刀片式电池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