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7058U -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7058U
CN220527058U CN202322056199.7U CN202322056199U CN220527058U CN 220527058 U CN220527058 U CN 220527058U CN 202322056199 U CN202322056199 U CN 202322056199U CN 220527058 U CN220527058 U CN 220527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transfer
compartment
plat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61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傲生
李存尧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561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7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7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7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该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电池组和换热板,箱体内设有电池舱和电气舱,电池舱和电气舱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开,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且传热板的第一侧位于电池舱内,传热板的第二侧位于电气舱内,电池舱与电气舱适于通过传热板传递热量,电池组设置在电池舱内,换热板设置在电池舱内,且换热板用于与电池组换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通过将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使得储能装置能够利用电池舱间接对电气舱进行散热和加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的过热问题和过冷问题,同时能够确保电池舱与电气舱的隔离,满足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组、电气件、电池换热装置等模块,电池组、电气件、电池换热装置安装在各自对应的安装舱内,电池舱内的电池组大多采用风冷或者液冷进行降温,而电气舱内的电气件则绝大多数采用风扇进行降温,随着电气舱的空间利用率(空间压缩)逐渐提高,对于电气舱散热的难度逐渐增大。一些电气件为了保证正常工作必须保持较高的温度,常通过空调或加热器对其加热,这无疑增加了储能装置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能装置,能够利用电池舱间接对电气舱进行散热和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储能装置的发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电池组和换热板,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池舱和电气舱,所述电池舱和所述电气舱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开,所述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且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电气舱内,所述电池舱与所述电气舱适于通过所述传热板传递热量,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所述换热板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且所述换热板用于与所述电池组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将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使得储能装置能够利用电池舱间接对电气舱进行散热和加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的过热问题和过冷问题,同时能够确保电池舱与电气舱的隔离,满足储能装置的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传热板的导热系数不小于所述隔板本体的导热系数,所述隔板本体上开设有传热口,所述传热板包括传热本体,所述传热本体安装于所述传热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包括本体层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贴设在所述本体层的表面,所述本体层与所述传热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热板包括传热本体和传热翅片,所述传热翅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传热本体的外表面,所述传热翅片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传热本体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热本体为金属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相对设置且分离开,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通过加强筋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热本体为热管,所述热管具有第一换热端和第二换热端,所述第一换热端位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第二换热端位于所述电气舱内;其中,在所述电气舱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电池舱内的温度时,所述第一换热端为冷凝端,所述第二换热端为蒸发端;在所述电池舱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电气舱内的温度时,所述第一换热端为蒸发端,所述第二换热端为冷凝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为折弯堆叠结构且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包括多个热管单元,多个所述热管单元堆叠,且所述热管单元的一端朝向所述电池舱,所述热管单元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电气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还包括温控设备舱,所述温控设备舱与所述电池舱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开,所述温控设备舱与所述电气舱之间通过第三隔板分隔开。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电池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温控设备舱内,且所述电池换热装置与所述换热板通过换热管路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发电***,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其储能装置通过将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能够利用电池舱间接对电气舱进行散热和加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的过热问题和过冷问题,同时能够确保电池舱与电气舱的隔离,满足储能装置的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箱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单个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传热本体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传热本体的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传热本体的俯视图;
图9是图6所示传热本体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传热本体在第一传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传热本体在第二传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传热本体在第一传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传热本体在第二传热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储能装置10、箱体1、电池舱11、温控设备舱12、电气舱13、第一隔板14、传热板141、传热本体1411、第一板14111、第二板14112、第二板本体141121、第二板凸缘141122、加强筋14113、安装孔14114、第一传热翅片1412、第二传热翅片1413、第一管段1414、第二管段1415、热管单元1416、隔板本体142、第二隔板15、第三隔板16、电池盖板17、辅助盖板18、电池组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储能装置主要用于各种新能源电站,可以起到用于平衡电力***的供需差异、提供灵活的电力调度和应对电力峰谷负荷的能力的作用。下面结合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及具有该储能装置10的发电***。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可以包括箱体1、电池组2和换热板。
其中,参照图3-图4所示,箱体1内设有电池舱11和电气舱13,电池舱11和电气舱13通过第一隔板14分隔开,第一隔板14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141,且传热板141的第一侧(即图3-图4中的左侧)位于电池舱11内,传热板141的第二侧(即图3-图4中的右侧)位于电气舱13内,换言之,传热板141的第一侧暴露于电池舱11内,传热板141的第一侧与电池舱11接触,传热板141的第二侧暴露于电气舱13内,传热板141的第二侧与电气舱13接触,这样,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适于通过传热板141传递热量。当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内的温度存在温差时,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中温度较高的一个舱可以通过传热板141将一部分热量传递至温度较低的另一个舱。
参照图2-图3所示,电池组2设置在电池舱11内,电气件设置在电气舱13内,这样,电池组2与电气件在物理上隔离开,当电池组2发生热失控时,其高温喷射物不会喷射至电气件上,有利于提升储能装置1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电池组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不会过多地影响电气舱13内的电气件,满足了储能装置10的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电池舱11内还可以设置线缆、管路等,不局限包含电力转换设备或电流汇流设备等。电气舱13内可以设置配电装置、消防装置、汇流设备等电气件。
电池组2可以包括多块电池21,单块电池21如图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4的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141,第一隔板14的其他部分的强度大于传热板141的强度,这样能确保电池舱11和电气舱13之间的热量能够互相传递,同时能保证第一隔板14具有一定的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4全部构造为传热板141,这样能够提升电池舱11和电气舱13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换热板设置在电池舱11内,且换热板用于与电池组2换热,换热板与电池组2直接贴合,或换热板与电池组2之间设有导热胶或导热垫等导热结构。换热板内具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内设有换热介质,可选地,换热介质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例如水或氦气。当电池组2需要降温时,向换热板内通入低温换热介质,以吸收电池组2的热量;当电池组2需要升温时,向换热板内通入高温换热介质,以向电池组2传递热量,由此能够实现对电池组2的热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电池组2工作时容易产生热量,换热板能够对电池组2进行降温,从而降低了电池舱11内的温度,使得电池舱11内的温度低于电气舱13内的温度,电气舱13内的多余热量便能够经过传热板141传递到电池舱11内,使得电气舱13内的温度下降,当电气舱13向电池舱11传递的热量较多时,电池舱11内的多余热量能够通过换热板带走,这样,利用电池舱11能够间接对电气舱13进行散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13的过热问题。
在另一些示例中,电气件包括给消防控制盘供电的UPS电源,在低温环境下,为保证UPS电源正常工作,需对UPS电源加热,相关技术中通过空调或加热器对其加热,但设置空调或加热器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由于电池组2工作时容易产生热量,一部分热量能够经过传热板141传递到电气舱13内,以对UPS电源加热,这样无需额外增设空调或加热器对电气件进行加热,节省了储能装置10的成本。当然,需要加热的电气件不限于上述的UPS电源,这里不再举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通过将第一隔板14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141,使得储能装置10能够利用电池舱11间接对电气舱13进行散热和加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13的过热问题和过冷问题,不需要额外增设风扇对电气件进行降温,也不需要额外增设空调或加热器对电气件进行加热,节省了储能装置10的成本,同时传热板141能够确保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的隔离,满足储能装置10的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一隔板14包括隔板本体142,传热板141的导热系数不小于隔板本体142的导热系数,隔板本体142上开设有传热口,传热板141包括传热本体1411,传热本体1411安装于传热口。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和图6,传热本体141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4114,隔板本体142上开设有多个与安装孔14114一一对应的隔板孔,使用螺栓、铆钉等穿过安装孔14114后紧固在隔板孔中,可以实现传热板141在隔板本体142上的安装与固定。
可选地,隔板本体142的强度大于传热板141的强度,这样能确保电池舱11和电气舱13之间的热量能够互相传递,同时能保证第一隔板14具有一定的强度。
可选地,隔板本体142与传热板141的材质相同,例如均为铜、铝、铁等。或者可选地,隔板本体142与传热板141的材质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4包括隔板本体142,隔板本体142包括本体层和保温层,保温层贴设在本体层的表面,能够保证隔板本体142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本体层与传热板141连接。可选地,本体层与传热板141直接连接,本体层与传热板141形成为一体成型板,这样方便加工,且不必再将传热板141固定在隔板本体142上,减少了装配步骤。或者可选地,本体层与传热板141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又或者可选地,本体层与传热板141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件实现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图6-图13所示,传热板141包括传热本体1411和传热翅片,传热翅片的一端连接在传热本体1411的外表面,传热翅片的另一端向远离传热本体1411的方向延伸。传热翅片能够增加传热板141的传热面积,从而使得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之间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热翅片仅设置在传热本体1411的朝向电池舱11的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热翅片仅设置在传热本体1411的朝向电气舱13的表面。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传热翅片包括第一传热翅片1412和第二传热翅片1413,第一传热翅片1412设置在传热本体1411的朝向电池舱11的表面,第二传热翅片1413设置在传热本体1411的朝向电气舱13的表面,第一传热翅片1412和第二传热翅片1413可以均为多片结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传热板141的表面积,提升传热板141的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图6-图9所示,传热本体1411为金属板,例如铝板、铜板、铁板等,铝、铜、铁等金属的导热系数较高,能够更好地传递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9所示,金属板包括第一板14111和第二板14112,第一板14111与第二板14112相对设置,且第一板14111与第二板14112分离开,第一板14111与第二板14112之间通过加强筋14113相连接,这样,传热本体1411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将传热本体1411的厚度与隔板本体142的厚度设置得相同,以保证第一隔板14在隔板本体142和传热本体1411处的结构强度相差不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图7所示,第二板14112可以包括第二板本体141121和第二板凸缘141122,第二板本体141121与第一板14111相对设置,且第二板本体141121与第一板14111大小相等,第二板凸缘141122设置在第二板本体141121的外周围,在将传热板141安装在传热口时,第二板凸缘141122能够与隔板本体142的朝向电气舱13的一侧表面贴合,使得传热板141与隔板本体142的相对位置准确。安装孔14114开设在第二板凸缘14112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3所示,传热本体1411为热管,热管是一种传热元件,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较高。热管具有第一换热端和第二换热端,第一换热端位于电池舱11内,第二换热端位于电气舱13内,换言之,第一换热端暴露于电池舱11内,第一换热端与电池舱11接触,第二换热端暴露于电气舱13内,第二换热端与电气舱13接触。
在电气舱13内的温度高于电池舱11内的温度时,即第一传热状态下,第一换热端为冷凝端,第二换热端为蒸发端,如图10、图12所示,热管的左端为冷凝端,右端为蒸发端,电气舱13的一部分热量经传热板141传递至电池舱11。电气舱13的热量经第二传热翅片1413传输至热管的第二换热端(蒸发端),工质蒸发后,在微小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向第一换热端(冷凝端),图10、图12所示虚线箭头表示蒸发后的工质,蒸汽在冷凝端释放出热量后又冷凝为液体,液体再沿热管内表面多孔材料(图中未绘制)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端,如图10、图12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此反复循环,实现传热的目的。由于汽化潜热,所以在极小的温差下就能把大量的热量从热管的蒸发端传至冷凝端,以此能够保证电气舱13与电池舱11温度大致相同,进而确保电气舱13散热满足要求。
在电池舱11内的温度高于电气舱13内的温度时,即第二传热状态下,第一换热端为蒸发端,第二换热端为冷凝端,如图11、图13所示,热管的左端为蒸发端,右端为冷凝端,电池舱11的一部分热量经传热板141传递至电气舱13。也就是说,热管的蒸发端与冷凝端为相对概念,冷凝端和蒸发端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互换,蒸发端靠近温度较高一侧,如图10和图12中的电气舱13或图11和图13中的电池舱11,冷凝端靠近温度较低一侧,如图10和图12中的电池舱11或图11和图13中的电气舱13。电池舱11的热量经第一传热翅片1412传输至热管的第一换热端(蒸发端),工质蒸发后,在微小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向第二换热端(冷凝端),图11、图13所示虚线箭头表示蒸发后的工质,蒸汽在冷凝端释放出热量后又冷凝为液体,液体再沿热管内表面多孔材料(图中未绘制)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端,如图11、图13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此反复循环,实现传热的目的。由于汽化潜热,所以在极小的温差下就能把大量的热量从热管的蒸发端传至冷凝端,以此能够确保电气舱13与电池舱11温度大致相同,保证电气舱13的电气件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1所示,热管为折弯堆叠结构,且热管包括第一管段1414和第二管段1415,第一管段1414与第二管段1415相对设置,且第一管段1414的一端和第二管段1415的一端相连。进一步地,第一管段1414的表面设置第一传热翅片1412,第二管段1415的表面设置第二传热翅片1413,以增加传热板141的传热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图13所示,热管可以包括多个热管单元1416,多个热管单元1416堆叠,且热管单元1416的一端(即左端)朝向电池舱11,热管单元1416的另一端(即右端)朝向电气舱13。多个热管单元1416的左端共同形成第一换热端,多个热管单元1416的右端共同形成第二换热端。可选地,多个热管单元1416平行布置,结构简单。进一步地,热管单元1416的一端设置第一传热翅片1412,热管单元1416的另一端设置第二传热翅片1413,以增加传热板141的传热表面积。
可选地,热管的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圆形或者矩形,可以是配合散热需要的任意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能够利用热管散热技术,使电池舱11间接对电气舱13进行散热和加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13的过热问题和过冷问题,同时能够确保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的隔离,满足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与传统电气舱风扇散热相比,提高了***散热效率,间接提高了***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箱体1还可以包括温控设备舱12,温控设备舱12与电池舱11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5分隔开,温控设备舱12与电气舱13之间通过第三隔板16分隔开。第一隔板14的隔板本体142与第二隔板15可以形成为一块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均包括保温层,以减小温控设备舱12与电池舱11之间、温控设备舱12与电气舱13之间的热量交换。
储能装置10还包括电池换热装置,电池换热装置设置在温控设备舱12内,且电池换热装置与换热板通过换热管路相连接。电池换热装置可以包括介质储存罐、水冷机组、压缩机或水泵等,介质储存罐内的换热介质能够进入电池舱11内的换热板,换热板内的换热介质能够进一步回收到介质储存罐内,以实现换热介质对电池组2的循环冷却。
可选地,电池换热装置处还可以设置风扇,以对介质储存罐进行风冷。
可选地,温控设备舱12的舱壁上可以设置与外界连通的进出风口,外界的冷风能够经进出风口进入温控设备舱12,以对介质储存罐进行风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设备舱12内设有水冷机组,水冷机组为整个储能装置10进行热管理,例如制冷或加热。电池组2的最佳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T1~T2,其中T1为第一温度阈值,T2为第二温度阈值。若温控设备舱12中的水冷机组仅为电池舱11进行热管理,即电池舱11四周均有保温材料,在常规***运行工况时,可将电池舱11环境温度维持在T3,此时T1<T3<T2。若电气舱13内部电气件发出的热量无法通过自然散热时,就需要水冷机组额外对此舱进行散热,但产品开发时,多数情况下需要考虑成本等,无法增加水冷机组的制冷功率,这时可以将电池舱11中的环境温度T3引入电气舱13,从而降低电气舱13温度,此时电池舱11中环境温度为T3+ΔT,ΔT为正值,即温升。
若T1<T3<T3+ΔT<T2,且温升ΔT对储能装置10的***运行效率、寿命等相关功能影响甚微,那么此时可以将电池舱11中的环境温度T3引入电气舱13,同时不需要增加水冷机组的制冷量,储能装置10整体开发成本降低,同时又不会降低储能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图2所示,箱体1还可以包括电池盖板17和辅助盖板18,电池盖板17用于封盖或打开电池舱11,辅助盖板18用于封盖或打开温控设备舱12和电气舱13。可选地,在电池组2为多列时,每一列电池组2均对应设置一个电池盖板17,即电池盖板17为多个,电池盖板17的数量与电池组2的列数相等,这样,当打开该列电池组2的电池盖板17时,可以对该列电池组2进行维护,而其他列的电池组2可以被各自的电池盖板17遮挡。
温控设备舱12和电气舱13可以设置在电池舱11的同一侧,温控设备舱12可以设置在电气舱13的上方或下方。例如在图2-图3的示例中,温控设备舱12和电气舱13均设置在电池舱11的右侧,温控设备舱12可以设置在电气舱13的上方,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箱体1还可以包括其他辅助功能舱,该辅助功能舱与其他舱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在不增加储能装置10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情况下,能够解决电气件的散热和加热问题,同时不影响电池组2的使用功能和寿命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发电***,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其储能装置10通过将第一隔板14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141,能够利用电池舱11间接对电气舱13进行散热和加热,有效解决了电气舱13的过热问题和过冷问题,同时能够确保电池舱11与电气舱13的隔离,满足储能装置10的电气及消防规范要求。
可选地,发电***可以是车辆、机床、家用电器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电池舱(11)和电气舱(13),所述电池舱(11)和所述电气舱(13)通过第一隔板(14)分隔开,所述第一隔板(14)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传热板(141),且所述传热板(141)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电池舱(11)内,所述传热板(141)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电气舱(13)内,所述电池舱(11)与所述电气舱(13)适于通过所述传热板(141)传递热量;
电池组(2),所述电池组(2)设置在所述电池舱(11)内;
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置在所述电池舱(11)内,且所述换热板用于与所述电池组(2)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4)包括隔板本体(142),所述传热板(141)的导热系数不小于所述隔板本体(142)的导热系数,所述隔板本体(142)上开设有传热口,所述传热板(141)包括传热本体(1411),所述传热本体(1411)安装于所述传热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4)包括隔板本体(142),所述隔板本体(142)包括本体层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贴设在所述本体层的表面,所述本体层与所述传热板(1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141)包括传热本体(1411)和传热翅片,所述传热翅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传热本体(1411)的外表面,所述传热翅片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传热本体(1411)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本体(1411)为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包括第一板(14111)和第二板(14112),所述第一板(14111)与所述第二板(14112)相对设置且分离开,所述第一板(14111)与所述第二板(14112)之间通过加强筋(14113)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本体(1411)为热管,所述热管具有第一换热端和第二换热端,所述第一换热端位于所述电池舱(11)内,所述第二换热端位于所述电气舱(13)内;
其中,在所述电气舱(13)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电池舱(11)内的温度时,所述第一换热端为冷凝端,所述第二换热端为蒸发端;在所述电池舱(11)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电气舱(13)内的温度时,所述第一换热端为蒸发端,所述第二换热端为冷凝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折弯堆叠结构且包括第一管段(1414)和第二管段(1415),所述第一管段(1414)与所述第二管段(141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管段(141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段(1415)的一端相连;或,
所述热管包括多个热管单元(1416),多个所述热管单元(1416)堆叠,且所述热管单元(1416)的一端朝向所述电池舱(11),所述热管单元(1416)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电气舱(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还包括温控设备舱(12),所述温控设备舱(12)与所述电池舱(11)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5)分隔开,所述温控设备舱(12)与所述电气舱(13)之间通过第三隔板(16)分隔开;
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电池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温控设备舱(12)内,且所述电池换热装置与所述换热板通过换热管路相连接。
10.一种发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
CN202322056199.7U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Active CN220527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6199.7U CN22052705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6199.7U CN22052705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7058U true CN220527058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5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6199.7U Active CN22052705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7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9513B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汇流条
JP6693480B2 (ja) 端子冷却装置
US20240116327A1 (en) Electrical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self-circulating gas-liquid phase change cold plate
US20090142653A1 (en) Battery system with battery cells arranged in array alignment
CN204011602U (zh) 一种用于扁平状电池的相变散热装置
CN114583324B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直冷式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
CN108417926B (zh) 动力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17317436A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结构
CN115966802A (zh) 一种基于特斯拉阀的电池散热结构
CN220527058U (zh) 储能装置及具有该储能装置的发电***
CN209071447U (zh) 用于电池储能***的热管理装置
CN109411847B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及其散热和加热方法
CN212230578U (zh) 内均温外散热的储能模组
CN210167415U (zh) 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
CN108807730B (zh) 分层式电动汽车电池包
CN217955957U (zh) 冷却结构及电池
CN220021275U (zh) 冷却板、动力电池总成、热管理***和用电装置
CN218919165U (zh) 储能电池插箱及储能装置
CN220400750U (zh) 电池的换热结构、电池和车辆
CN221041254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
CN218939816U (zh) 电池的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汽车
CN219959150U (zh) 储能冷却装置
CN218472085U (zh) 电芯、电池包、热管理***和车辆
CN218895684U (zh) 冷凝水换热***及存储设备
CN220830019U (zh) 电池箱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