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7053U - 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7053U
CN220527053U CN202322038266.2U CN202322038266U CN220527053U CN 220527053 U CN220527053 U CN 220527053U CN 202322038266 U CN202322038266 U CN 202322038266U CN 220527053 U CN220527053 U CN 220527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air inlet
storage device
batter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82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鼎明
黎辉
宁帅
杨秋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xi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xi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xi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82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7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7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7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箱体和通风盒。箱体设有容纳腔,定义箱体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侧壁设有出风口。通风盒设于容纳腔并连接第一侧壁,通风盒设有第二进风口以及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通道,外界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并且,第二进风口沿第一预设方向在第一侧壁上的投影与第一进风口互不重叠。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解决了现有储能装置在室外使用时易造成内部腐蚀,从而降低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能够储存电能,用于在没有电源的环境中应急使用,以此极大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但是,储能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出较多的热量。
现有技术中,为避免储能装置内部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储能装置通常采用风扇散热的方式。具体地,风扇通常直接安装于储能装置箱体的侧壁,并通过设于箱体侧壁上的进风口与外界直接进行吸风换热。但如此设置,当储能装置放置于室外时,雨水或其他细小的杂物易通过风扇直接进入箱体内部,从而腐蚀箱体内部的零部件,影响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储能装置,以解决现有储能装置在室外使用时易造成内部腐蚀,从而降低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箱体和通风盒,所述箱体设有容纳腔,定义所述箱体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通风盒设于所述容纳腔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通风盒设有第二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通道,外界气体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并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互不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隔板、电池单元和逆变器,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电池舱和电气舱,所述电池单元安装于所述电池舱,所述逆变器安装于所述电气舱;所述第一进风口依次通过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电气舱连通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电气舱并连接所述通风盒,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将外界气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吸入所述电气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的一端设有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间隔设置并形成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多个散热风道,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散热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组,所述逆变器通过所述第一支架组固设于所述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第一压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气舱的内壁,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逆变器;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架分别设于所述逆变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架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压板设于所述逆变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以压紧所述逆变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多根加强梁,多根所述加强梁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舱的内壁,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设于所述电池单元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两端的两根所述加强梁分别为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设于所述电池单元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梁设于所述电池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组和第三支架组,所述电池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组连接于所述第一梁,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支架组连接于所述第二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组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压板设于所述电池单元远离所述第一梁的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并连接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一梁,以固定所述电池单元;及/或,所述第三支架组包括第三压板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压板设于所述电池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梁的一端,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设并连接所述第三压板、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梁,以固定所述电池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加强梁的延伸方向堆叠设置,且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支架组连接所述第一梁,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三支架组连接所述第二梁;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多个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端并连接所述第一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能量分配单元和插接件,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设于所述电池舱并连接于所述隔板,且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池单元;所述插接件与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隔板,且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通过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逆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通风盒,并通过在通风盒上设置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不会对外界气体进入容纳腔造成影响,有利于对储能装置进行散热。并且,由于第二进风口沿第一预设方向在第一侧壁上的投影与第一进风口互不重叠,也即第一进风口、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形成了Z字型风道结构,如此,从第一进风口侵入的水或灰尘等杂物会受到通风盒的阻隔,有效避免水或灰尘等杂物进入容纳腔内造成零部件腐蚀,从而大大增强了储能装置防水防尘的效果,延长了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通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储能装置;10、箱体;101、容纳腔;1011、电池舱;1012、电气舱;11、第一侧壁;1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侧壁;121、出风口;13、第一支架组;131、第一支撑架;132、第一连接架;133、第二连接架;134、第一压板;135、第一紧固件;14、第一横梁;15、加强梁;151、第一梁;152、第二梁;16、吊环;17、密封件;18、第二横梁;20、通风盒;21、第二进风口;30、隔板;40、逆变器;41、散热翅片;411、散热风道;50、风扇;60、电池***管理单元;70、电池能量分配单元;80、插接件;90、直流变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储能装置能够储存电能,用于在没有电源的环境中应急使用,以此极大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但是,储能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出较多的热量。
现有技术中,为避免储能装置内部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储能装置通常采用风扇散热的方式。具体地,风扇通常直接安装于储能装置箱体的侧壁,并通过设于箱体侧壁上的进风口与外界直接进行吸风换热。但如此设置,当储能装置放置于室外时,雨水或其他细小的杂物易通过风扇直接进入箱体内部,从而腐蚀箱体内部的零部件,影响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为解决现有储能装置在室外使用时易造成内部腐蚀,从而降低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100。
请参阅图1-图3,储能装置100包括箱体10和通风盒20。箱体10设有容纳腔101,定义箱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二侧壁12设有出风口121。也即,第一进风口111为储能装置100的通风入口,出风口121为储能装置100的通风出口。
进一步地,通风盒20设于容纳腔101并连接第一侧壁11,通风盒20设有第二进风口21以及连通第二进风口21和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通道(图未示),外界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21进入容纳腔101并通过出风口121排出,并且,第二进风口21沿第一预设方向在第一侧壁11上的投影与第一进风口111互不重叠。
本申请通过在容纳腔101内设置通风盒20,并通过在通风盒20上设置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的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21,不会对外界气体进入容纳腔101造成影响,有利于对储能装置100进行散热。并且,由于第二进风口21沿第一预设方向在第一侧壁11上的投影与第一进风口111互不重叠,也即第一进风口111、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21形成了Z字型风道结构,如此,从第一进风口111侵入的水或灰尘等杂物会受到通风盒20的阻隔,有效避免水或灰尘等杂物进入容纳腔101内造成零部件腐蚀,从而大大增强了储能装置100防水防尘的效果,延长了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为避免水或杂物在进风通道内聚集,可在箱体10上开设与进风通道连通的排水孔,以便于及时排出水分。
具体地,如图2所示,通风盒20呈矩形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通风盒20的周侧设有多个翻边,并利用翻边贴设并连接于容纳腔101的内壁,增加通风盒20与容纳腔101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通风盒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翻边可通过螺接、焊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于容纳腔101的内壁,优选为螺接,易于装拆。
进一步地,通风盒20和翻边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设置并通过焊接、螺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过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出风口121可设置为百叶窗结构,依靠风力打开或关闭百叶窗片,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出风散热,而且也更为安全,成本也较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储能装置100还包括隔板30、电池单元(图未示)和逆变器40。隔板30设于容纳腔101并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且隔板30将容纳腔101分隔为电池舱1011和电气舱1012,电池单元安装于电池舱1011,逆变器40安装于电气舱1012。第一进风口111依次通过进风通道、第二进风口21和电气舱1012连通出风口121。
如此,通过在容纳腔101内设置隔板30,将容纳腔101分隔为电池舱1011和电气舱1012,能够实现逆变器40的集成安装,避免现有技术中将逆变器40安装于箱体10外部,导致储能装置100整体尺寸过大的问题,降低了储能装置100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减少储能装置100的占地面积,使用时更加方便。进一步地,由于隔板30的分隔,电池舱1011和电气舱1012相对独立,不仅能够保证内部元件的电磁兼容性,而且也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电池舱1011和电气舱1012的密封防水等级。例如,电池舱1011内安装有电池单元,需适当提高防水等级,以满足IPX7的防水要求,保证电池单元的安全性。而电气舱1012的防水需求较低,仅需满足IPX3的防水等级即可,能够降低密封成本。同样的,由于电气舱1012的防水需求较低,故将通风盒20和下述的风扇50等散热结构设于电气舱1012,能够在不影响储能装置100整体密封性的基础上满足储能装置100的散热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储能装置100还包括风扇50,风扇50设于电气舱1012并连接通风盒20,且风扇50与第二进风口21对应设置,用于将外界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口21吸入电气舱1012。
如此,利用风扇50能够将外界温度较低的气体吸入电气舱1012内,从而大大提高了储能装置100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逆变器40的一端设有多个散热翅片41,多个散热翅片41间隔设置并形成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多个散热风道411,第二进风口21通过散热风道411连通出风口121。
通过利用逆变器40自身散热翅片41形成的散热风道411,能够避免单独设计风道结构。如此,储能装置100的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降低了设计难度,简化了组装工艺,从而极大降低了成本。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出风口121可正对于散热风道411和风扇50设置,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支架组13,逆变器40通过第一支架组13固设于箱体10。如此,能够实现逆变器40与箱体10的牢固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组13包括第一支撑架131、第一连接架132、第二连接架133、第一压板134和第一紧固件135。第一支撑架131的一端连接于电气舱1012的内壁,另一端用于支撑逆变器40。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分别设于逆变器4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均连接第一支撑架131。第一压板134设于逆变器40远离第一支撑架131的一端,且第一压板134的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135连接第一连接架132,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135连接第二连接架133,以压紧逆变器40。
如此,第一支架组13的结构简单,第一压板134通过第一紧固件135与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的配合,不仅能够实现逆变器40的固定,而且也便于后续逆变器40的拆卸维护,提高了整体的装拆效率。
具体地,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远离第一支撑架131的一端均折弯形成L型结构,如此,L型结构的立面对逆变器40的侧方进行限位,L型结构的平面便于与第一紧固件135配合,降低连接难度。进一步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横梁14,第一横梁14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电气舱1012远离隔板30的内壁,第一连接架132远离逆变器4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梁14,第二连接架133远离逆变器40的一端连接于端板,如此,提高了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的连接稳定性,使得逆变器40的安装更加牢固。
其中,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的周侧可设置有加强翻边,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31、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第一支撑架131、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可通过钣金一体冲压成型,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并提高第一连接架132、第二连接架133和第一支撑架131的连接强度。但不限于此,第一支撑架131、第一连接架132和第二连接架133还可通过钣金一体弯折成型或为焊接结构等。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吊环16,吊环16设于容纳腔101外并连接于箱体10,用于与外部工具配合,便于储能装置100的搬运等。具体地,吊环16与第一横梁14对应设置,且吊环16靠近箱体10的一端穿设箱体10并与第一横梁14配合连接,以此进一步提高吊环16的连接强度,提高搬运时的安全性。并且,吊环16的设置也拓宽了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多根加强梁15,多根加强梁15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且加强梁15的一端连接于电池舱1011的内壁,另一端用于支撑电池单元。
如此,能够极大提高箱体10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池单元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加强梁15的设置也便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固定,能够避免在箱体10上开孔而导致箱体10结构强度下降。
具体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横梁18,第二横梁18设于加强梁15远离隔板30的一端并分别和多根加强梁15和电池舱1011的内壁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100箱体10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设于电池单元沿第一预设方向两端的两根加强梁15分别为第一梁151和第二梁152,第一梁151设于电池单元靠近第一侧壁11的一端,第二梁152设于电池单元靠近第二侧壁12的一端。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支架组(图未示)和第三支架组(图未示),电池单元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架组连接于第一梁151,另一端通过第三支架组连接于第二梁152。如此,能够实现电池单元与箱体10间的牢固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组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紧固件,第二压板设于电池单元远离第一梁151的一端,第二紧固件穿设并连接第二压板、电池单元和第一梁151,以固定电池单元。
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压板和第二紧固件与第一梁151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快捷,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支架组包括第三压板和第三紧固件,第三压板设于电池单元远离第二梁152的一端,第三紧固件穿设并连接第三压板、电池单元和第二梁152,以固定电池单元。
如此,通过设置第三压板和第三紧固件与第二梁152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快捷,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沿加强梁15的延伸方向堆叠设置,且每一电池模组的一端均通过第二支架组连接第一梁151,另一端均通过第三支架组连接第二梁152。其中,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的延伸方向与电池模组的堆叠方向相同,且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均呈长条状,如此,能够保证多个电池模组安装的一致性。
具体地,电池模组采用侧面堆叠的方式,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相邻电池模组之间设有泡棉,利用泡棉的隔热、阻燃以及支撑等性能,保证各个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且泡棉成本较低,能够降低电池单元的成本。
进一步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电池***管理单元60,电池***管理单元60与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且电池***管理单元60设于电池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端并连接第一梁151。电池***管理单元60用于电池模组的日常管理和监控,保证电池模组的运行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和插接件80,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设于电池舱1011并连接于隔板30,且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电连接电池单元。
如此,将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安装于隔板30,能够避免将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安装于电池单元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端,从而能够减少电池舱1011沿第一预设方向的长度,降低箱体10的尺寸,并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插接件80与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间隔设置并连接于隔板30,且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通过插接件80电连接逆变器40。插接件80用于电流信号的传输,能够实现电池舱1011和电气舱1012的电性连接。其中,插接件80具有密封性,不会对电池舱1011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
由于隔板30上连接有多个零部件,因此会开设多个通孔,通孔的设置会影响电池舱1011的密封性能,为保证电池舱1011的密封性,隔板30上的各种通孔可均进一步涂覆密封胶进行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直流变换器90,直流变换器90设于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和电池单元之间,且直流变换器90的一端连接第二梁152,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加强梁15。直流变换器90能够根据需要将电池单元输出的电压值变换为另一个电压值,提高电池单元的输出性。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密封件17和盖板(图未示),盖板盖设于容纳腔101的开口处并与箱体10连接,以封堵容纳腔101。密封件17设于盖板和箱体10之间,且密封件17的一端与盖板密封配合,另一端与箱体10密封配合,如此,极大提高了容纳腔101的密封性能,保证了电池单元及其他电气元件的安全性。
具体地,密封件17可以为密封泡棉,密封性能较好且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和通风盒(20),所述箱体(10)设有容纳腔(101),定义所述箱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所述第二侧壁(12)设有出风口(121);
所述通风盒(20)设于所述容纳腔(101)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通风盒(20)设有第二进风口(21)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2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通道,外界气体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进入所述容纳腔(101)并通过所述出风口(121)排出,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21)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互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隔板(30)、电池单元和逆变器(40),所述隔板(30)设于所述容纳腔(101)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且所述隔板(30)将所述容纳腔(101)分隔为电池舱(1011)和电气舱(1012),所述电池单元安装于所述电池舱(1011),所述逆变器(40)安装于所述电气舱(1012);
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依次通过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口(21)和所述电气舱(1012)连通所述出风口(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风扇(50),所述风扇(50)设于所述电气舱(1012)并连接所述通风盒(20),且所述风扇(50)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1)对应设置,用于将外界气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吸入所述电气舱(10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40)的一端设有多个散热翅片(41),多个所述散热翅片(41)间隔设置并形成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多个散热风道(411),所述第二进风口(21)通过所述散热风道(411)连通所述出风口(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组(13),所述逆变器(40)通过所述第一支架组(13)固设于所述箱体(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组(13)包括第一支撑架(131)、第一连接架(132)、第二连接架(133)、第一压板(134)和第一紧固件(135),所述第一支撑架(1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气舱(1012)的内壁,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逆变器(40);
所述第一连接架(132)和所述第二连接架(133)分别设于所述逆变器(4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架(132)和所述第二连接架(133)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31);
所述第一压板(134)设于所述逆变器(4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13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压板(13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13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132),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13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133),以压紧所述逆变器(4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多根加强梁(15),多根所述加强梁(15)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加强梁(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舱(1011)的内壁,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设于所述电池单元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两端的两根所述加强梁(15)分别为第一梁(151)和第二梁(152),所述第一梁(151)设于所述电池单元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的一端,所述第二梁(152)设于所述电池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一端;
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组和第三支架组,所述电池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组连接于所述第一梁(151),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支架组连接于所述第二梁(1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组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压板设于所述电池单元远离所述第一梁(151)的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并连接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一梁(151),以固定所述电池单元;
及/或,所述第三支架组包括第三压板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压板设于所述电池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梁(152)的一端,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设并连接所述第三压板、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梁(152),以固定所述电池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加强梁(15)的延伸方向堆叠设置,且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支架组连接所述第一梁(151),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三支架组连接所述第二梁(152);
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多个电池***管理单元(60),所述电池***管理单元(60)与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电池***管理单元(60)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端并连接所述第一梁(151)。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和插接件(80),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设于所述电池舱(1011)并连接于所述隔板(30),且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电连接所述电池单元;
所述插接件(80)与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隔板(30),且所述电池能量分配单元(70)通过所述插接件(80)电连接所述逆变器(40)。
CN202322038266.2U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 Active CN220527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8266.2U CN220527053U (zh)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8266.2U CN220527053U (zh)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7053U true CN220527053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8266.2U Active CN220527053U (zh) 2023-07-31 2023-07-31 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7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17114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室外机壳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20527053U (zh) 储能装置
CN215872450U (zh) 电控盒和空调器
CN212005981U (zh) 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822834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3782899B (zh) 一种电池包外壳、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1429851U (zh) 防水散热结构及地面站
CN211809608U (zh) 一种具有独立电气腔的客室空调
CN216114393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113752880A (zh)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站
CN210035680U (zh) 一种太阳能供暖装置的箱体结构
CN219612452U (zh) 一种安装结构
CN218182401U (zh) 一种储能单箱
CN218849599U (zh) 一种风冷电池包
CN113492635A (zh) 一种用于采暖加热装置的控制***
CN217274542U (zh) 电抗箱以及室外机
CN21849518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8125131U (zh) 高防护机箱和变频器
CN217330004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7134563U (zh) 一种市域车蓄电池箱
CN220692192U (zh) 一种高集成式动力电池
CN220254332U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214664856U (zh) 电抗器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6591993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144284U (zh) 一种机柜空调和集装箱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