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3140U - 制动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3140U
CN220523140U CN202322009803.0U CN202322009803U CN220523140U CN 220523140 U CN220523140 U CN 220523140U CN 202322009803 U CN202322009803 U CN 202322009803U CN 220523140 U CN220523140 U CN 220523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brake
brake pad
protrusions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98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钟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3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3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动装置和车辆,制动装置包括卡钳体;制动片,其设置在卡钳体上并且包括位于该制动片的第一表面上的摩擦构件和从该制动片的侧表面突出的侧突起;复位弹簧,其一侧联接到制动片的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且另一侧联接到卡钳体;和负载弹簧,其一侧联接到制动片的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且另一侧联接到卡钳体,并且在制动片的垂直方向上支撑重量,其中,该复位弹簧提供弹力,用于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恢复已在该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该制动片的位置。由于去除了衬垫并分别实现了衬垫的三个功能,因此减少了不必要构件的尺寸且提高了性能。

Description

制动装置及车辆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0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2-0139048和于2023年3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3-0036866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如同在本申请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和配备有该制动装置的车辆;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动装置和配备有该制动装置的车辆,其简化了用于在制动片的一侧上支撑制动片的衬垫(pad liner)的结构,并提高了性能。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辆中的制动装置是一种用于使行驶中的车辆减速、停止或使车辆保持停止状态的装置,并且是一种位于旋转车轮的内侧并利用制动片从两侧向与车轮一起旋转的盘形制动盘施加巨大压力以对车辆进行制动的装置。
在传统的制动装置中,设置在制动盘两侧的两个制动片以能够向前和向后移动的状态支撑在固定到车辆上的卡钳体内部的座面上。安装有用于引导制动片的向前和向后移动的片支撑销和用于弹性地支撑两个垫板的上部以防止垫板振动并确保平稳回位的弹簧构件。
制动装置可主要分为鼓式和盘式。鼓式制动装置使用与圆柱形鼓的内表面接触的蹄片来使车辆停止,而盘式制动装置通过使制动片与和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表面接触来使车辆停止。在盘式制动装置中,卡钳作为制动片所在的壳体联接到车轮。与鼓式制动装置相比,盘式制动装置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和更小的体积,因此可应用于客运车辆。可使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或者可将盘式制动装置应用于前部而将鼓式制动装置应用于后部车辆。
传统的制动装置包括一对制动片,其设置为,这对制动片的第一表面(摩擦材料位于其上)在制动盘的两侧彼此相对。制动片以能够沿朝向制动盘的第一方向和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前和向后移动的状态支撑在固定于车辆的卡钳体中。
卡钳体可联接至制动盘左右两侧的制动片,使制动片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可包括位于制动片和卡钳体之间的衬垫。
衬垫可包括多个弹性部分,用于支撑制动片,使制动片在水平方向上不会下垂或偏向一侧,并在第二方向上施加恢复力。
衬垫引导制动片的位置,使得制动片置于正确的位置而不偏向一侧,但由于衬垫、制动片和卡钳之间存在间隙,可能会降低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并影响噪音产生和拖滞。
由于这些问题,制动片的回位操作不完全,并造成拖滞特性和制动噪音,因此需要减少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制动装置和车辆,更具体地,用于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和配备有所述制动装置的车辆,所述制动装置和配备所述制动装置的车辆去除了衬垫,并分别实现衬垫的三个功能,以减少不必要部件的尺寸并提高性能。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下面的描述将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包括:卡钳体;制动片,其设置在所述卡钳体上,并且包括位于所述制动片的第一表面上的摩擦构件和从所述制动片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突出的侧突起;复位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上,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上;和负载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上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上,并且在所述制动片的垂直方向上支撑重量,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提供弹力,用于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恢复已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所述制动垫的位置。
所述复位弹簧可包括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水平弹性部分,其从所述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弹簧钩,其在所述水平弹性部分的一端卡在所述卡钳体上。
所述片联接部分可包括第一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片联接部分,其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
所述侧突起可包括第一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的第一表面中,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和第二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中,其中,所述第二片联接部分***到所述第二弹簧槽中。
所述侧突起可包括第三弹簧槽,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中,并且,所述片联接部分可包括***到所述第三弹簧槽中的第三片联接部分。
所述制动片还可包括联接突起,其从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突出并且其竖直(vertical)尺寸小于所述侧突起的竖直尺寸以形成台阶,所述第三弹簧槽可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和所述侧突起之间的台阶处。
所述第三弹簧槽可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的上侧和下侧中的每侧处,并且,所述复位弹簧可包括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其分别联接到一对第三弹簧槽;和弹簧连接部分,其用于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的端部彼此连接。
所述一对第三弹簧槽可分别在相反方向上沿所述联接突起的向下方向和沿所述联接突起的向上方向缩回。
所述水平弹性部分可包括一对水平弹性部分,所述弹簧钩包括一对弹簧钩,所述片联接部分可具有连接到所述一对弹性部分的U形状。
所述卡钳体可包括侧槽,其容纳***其中的侧突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和突起部,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侧槽延伸,所述弹簧钩可卡在所述卡钳体的突起部上。
所述卡钳体可包括侧槽,其容纳***其中的侧突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负载弹簧可包括弹簧夹,其装配到所述侧突起的上侧;和垂直弹性部分,其呈U形,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弹簧夹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再次弯曲,并且所述垂直弹性部分的下端可与所述侧槽的下部接触。
制动装置还可包括夹状突起,其形成在所述侧突起上,并且所述弹簧夹包括固定孔,其中,所述夹状突起装配到所述固定孔中。
制动装置还可包括扭矩垫片,其联接至所述制动片的侧表面、位于所述侧突起的下方并面向所述卡钳体。
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车轮,其位于所述车身下方并旋转;制动盘,其联接到所述车轮并可与所述车轮一起旋转;制动片,其设置在卡钳体上,并且包括在其一个表面上的摩擦表面和从其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突出的侧突起;复位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上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上;和负载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上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上,并且在所述制动片的垂直方向上支撑重量;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提供弹力,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恢复已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所述制动片的位置。
所述复位弹簧可包括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水平弹性部分,其从所述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弹簧钩,其从所述水平弹性部分的端部延伸并卡在所述卡钳体上。
所述片联接部分可包括第一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片联接部分,其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并且所述侧突起可包括第一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的第一表面中,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和第二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中,其中,所述第二片联接部分***到所述第二弹簧槽中。
所述制动片可包括联接突起,其从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突出并且其竖直尺寸小于所述侧突起的竖直尺寸以形成台阶;和第三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和所述侧突起之间的台阶处,并且所述片联接部分可包括***到所述第三弹簧槽中的第三片联接部分。
所述第三弹簧槽可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的上侧和下侧中的每侧处,并且所述复位弹簧可包括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其分别联接到一对第三弹簧槽;和弹簧连接部分,其用于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的端部彼此连接。
所述卡钳体可包括侧槽,其容纳***其中的侧突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负载弹簧可包括弹簧夹,其装配到所述侧突起的上侧;和垂直弹性部分,其呈U形,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弹簧夹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再次弯曲,并且所述垂直弹性部分的下端可与所述侧槽的下部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去除衬垫,并且可分别实现衬垫的三个功能,以减小不必要构件的尺寸并提高性能。
此外,由于扭矩垫片出厂时处于与制动片联接的状态,因此可消除与衬垫对准位置的麻烦。
此外,通过简单形状的制动片和复位弹簧的联接结构,可简化制造工艺。
根据本公开可获得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下面的描述将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制动装置和盘组件的前视图。
图2是示出传统制动装置的图。
图3是示出传统制动片和衬垫的图。
图4是从另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动片和卡钳体的联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从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联接到制动片的侧突起的复位弹簧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复位弹簧联接到制动片的侧突起的方法的视图。
图7是示出图5中的侧突起的一个表面和侧表面的视图。
图8是从另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动片和卡钳体的联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9是从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联接到制动片的侧突起的复位弹簧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制动片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将复位弹簧联接到侧突起的方法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制动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复位弹簧响应于制动片的移动的形状改变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可以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仅是为了确保本公开的公开内容是完整的,并且完全告知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仅由技术方案的范围限定。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实施例,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和“一(an)”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如本文所使用的,“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comprising)”不排除除所提及的组件外还存在或添加一种或多种其它组件。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并且“和/或”包括所提及的组件中的每一个以及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每一种组合。尽管使用“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显然这些组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区分开来。因此,很明显,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下面提到的第一组件可以是第二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此外,除非具体明确定义,否则不得对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进行理想或过度的解释。
空间相对术语“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用于简便地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之间的相关性。空间相对术语应当理解为除了附图中所示的方向外,还包括在使用或操作过程中组件的不同方向的术语。例如,当将图中所示的组件翻转时,描述为位于另一组件“下面”或“下方”的组件可以放置在该另一组件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包括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两者。组件也可以在其他方向定向,因此,空间相对术语可以基于定向进行解释。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制动装置100和盘组件10的前视图。在下文中,在制动装置100的描述中,竖直方向(y轴)、左右方向(x轴)、前后方向(z轴)的参照基于图1所示的制动装置100。
车辆的车轮一般可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图1中所示的前侧可设置为面向车辆的外部。根据制动装置100的类型,制动装置1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具有对称的形状(对置卡钳式制动器),或者活塞结构可以仅设置在制动装置100的一侧上(滑动卡钳式制动器)。
对置卡钳式制动器是一种方案,其中,当主制动卡钳体110固定时,制动片120从两侧受压,从而与制动盘10接触。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制动力,因为它是对称结构,但由于从两侧加压的活塞必须位于两侧,因此车轮外部的体积可能会增加,并且两侧的活塞速度必须同步以彼此相等。
滑动卡钳包括仅在一侧按压制动片120的活塞,并且是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一侧的制动片推动制动盘,并且作为反作用,主制动卡钳体110滑动并执行制动。
由于主制动活塞仅设置在一侧,因此具有易于实施的优点,并且不需要调整两侧活塞的速度以使其彼此相等。但制动功率低于对置卡钳式制动器,因此在高端车辆中引入了对置卡钳式制动***。
在对置卡钳式制动器中,制动盘总是位于卡钳体的中心,但在滑动卡钳式制动器中,卡钳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联接到制动盘。
参考图1,制动装置100可通过按压制动盘10的表面来对车辆的车轮施加制动。制动盘10和转向节组件是连接到车辆的车轮的组件。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盘10与车轮一起旋转。当制动装置100向制动盘10施加压力时,可产生针对制动盘10的旋转的阻力,以降低车轮的旋转速度。即,可将车辆制动。
图2是示出传统制动装置100的图,图3是显示传统制动片120和衬垫140的图。
制动装置100由制动盘10的一侧***其中的卡钳体110、安装在卡钳体110上并具有面向制动盘的第一表面的制动片120、以及位于制动片120和卡钳体110之间并固定制动片120位置的衬垫140组成。
卡钳体110可由第一卡钳体111和第二卡钳体115组成,第一卡钳体111上安装有制动片120,并位于制动片120的左侧和右侧以及下方,第二卡钳体115从上方联接至第一卡钳体111,用于对制动片120加压的活塞位于第二卡钳体115上。
与制动盘10接触的摩擦构件可位于制动片120的第一表面上,制动片120的第二表面可构造为附接有摩擦构件的背板并在联接到卡钳体110时被活塞按压。
衬垫140位于制动片120的侧面,并设置在制动片120和第一卡钳体111之间,衬垫140可具有如图3(b)所示的叶片弹簧形状。衬垫140在保持预定间隙的同时引导制动片120被固定,而不与卡钳体110直接接触。
为了支撑制动片120而不妨碍其在朝向制动盘10的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以包括用于支撑制动片120的下部的垂直弹性部分145。垂直弹性部分145沿向上方向按压制动片120,位于用于围绕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的第一衬垫夹141上方的基准表面143支撑垂直弹性部分145的弹性。
制动期间制动片的行为由制动片、衬垫140和扭矩构件的尺寸公差决定,尺寸公差产生的装配间隙成为制动期间制动片的行为产生的间隙。由于这样的间隙,当制动片的行为发生时,发生尖叫噪声。随着基准表面与垂直弹性部分145之间的距离增加,制动片120在制动期间的行为增加,导致噪音增加。
传统衬垫140在一个构件中实现复位弹簧150的功能。当制动片1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与作为制动片120的摩擦表面的第一表面接触的复位弹性部分146沿着作为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施加力,以使制动片12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
呈使衬垫140的一部分弯曲的形式的复位弹性部分146由于其弹性较弱而在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此外,如上所述,当为了减小竖直方向上的间隙而增大竖直方向上的固定用弹力时,摩擦增大,因此也要求复位弹性部分146的弹力更大。
包括在传统衬垫140中的复位弹性部分146容易因制动片的滑动而变形,并且难以进行载荷管理(例如降低复位力)。此外,由于衬垫140联接到卡钳体110上,然后再联接到制动片120上,因此在构件的对准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中,衬垫140可使用制动片120移除,该制动片120将替代衬垫140功能的结构附接到侧突起125。
由于集成到传统衬垫140中的功能彼此分离,因此每个功能都得到改善,并且由于制动片120预先联接并组装到卡钳体110上,因此组装是容易的。
图4是从另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的制动片120和卡钳体110的联接部分的透视图,图5是从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的联接到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的复位弹簧150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表面120a的图,第一表面120a是制动片120在制动期间移动的一侧,图4是示出第二表面120b的图,第二表面120b是第一表面的相对侧,制动活塞在第二表面120b处对制动片120施压。
传统衬垫140所需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功能:1)支撑制动片120在卡钳体110和制动片120的侧表面之间工作时产生的扭矩的作用;2)支撑制动片120下部的承载功能;3)使制动片120沿第二方向恢复的复位功能。
代替移除制动片120,扭矩垫片170可以通过在与卡钳体110接触的位置将用于支撑扭矩的金属板联接到制动片120的侧表面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扭矩垫片170不联接到卡钳体110,但是能够装配到制动片120的侧表面,因此其组装容易。不同于与需要弹性的叶片弹簧一体形成的传统衬垫140,扭矩垫片170可以由有效支撑制动片120的扭矩的材料和厚度构成。
如图所示,扭矩垫片170可以构造为部分地围绕制动片120的背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形式,并且可以在工厂中在装配到制动衬垫120或者附接到制动衬垫120的状态下被释放。
关于第二个功能,即承载功能,通过延伸衬垫140的下部来支撑制动片120的下部。然而,该方案是在与制动片120的上部和衬垫140相互联接的侧突起125向下隔开的位置处执行的,因此存在制动片120晃动的问题。
制动片120与卡钳体110之间的间隙越大,制动片120的振动越大,因此间隙越小,负载支撑弹簧承受负载的力越小。
因此,在本公开中,可以使用负载支撑弹簧,该负载支撑弹簧固定到从制动片120的侧表面突出的侧突起125上且联接到卡钳体110上,并从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的下方支撑制动片120。
卡钳体110可包括侧槽1112,其限定在与侧突起125对应的位置,且侧突起125***该侧槽1112中。侧槽1112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的形状,使得侧突起125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负载弹簧160的下端可联接到侧槽1112的下部,并且其上端可固定到侧突起125,以减小负载弹簧160两端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负载承载能力。
更具体地,负载弹簧160可包括从上方装配到侧突起125的弹簧夹161,以及从弹簧夹161沿第二方向突出并沿第一方向再次弯曲的U形垂直弹性部分162,并且垂直弹性部分162的下端可联接到侧槽1112的下部。
当垂直弹性部分162沿第一方向突出时,其可与制动盘10接触,因此,如图4所示,其可沿第二方向突出。为了固定弹簧夹161,可在弹簧夹161上形成夹状突起1255和固定孔,夹状突起1255形成在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上,且夹状突起1255延伸穿过该固定孔。
复位弹簧150可包括联接至侧突起125的片连接部分152、从片连接部分152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水平弹性部分154、以及在水平弹性部分154的端部卡在卡钳体110上的弹簧钩153。
水平弹性部分154可使用螺旋缠绕的弹性线圈来增加耐久性和恢复力。如图5所示,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一对弹性线圈,当制动活塞沿第一方向对制动片加压时,水平弹性部分154为制动片提供弹力以沿第二方向恢复。
固定至卡钳体110的弹簧钩153可联接至卡钳体110的外表面,并将复位弹簧150固定至卡钳体110。弹簧钩153可包括一对类似于水平弹性部分154的弹簧钩,并且可在卡钳体110上形成突起部1113,从而使弹簧钩153卡在其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的用于将复位弹簧150联接到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的方法的视图。
片联接部分可包括联接到侧突起125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和联接到侧突起125的侧表面的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和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可弯曲成L形。
片联接部分可具有U形,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可具有连接形状,并且一对水平弹性部分154可联接至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的两端。
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位于其中的第一弹簧槽1251可限定在侧突起125的第一表面中,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其中的一对第二弹簧槽1252可限定在侧突起125的侧表面中。
由于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以U形连接,因此第一弹簧槽1251可具有与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的形状相对应的U形,并且可在第一表面中具有凹形。
一对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可从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弯曲且并排设置,并且可以包括一对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二弹簧槽1252,使得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延伸穿过其中。
一对第二弹簧槽1252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方向上开口,使得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延伸穿过其中。上部第二弹簧槽1252沿向下方向开口,下部第二弹簧槽1252沿向上方向开口。
片联接部分1521和1522相互连接,但在弹簧钩153的方向上开口,使得片联接部分1521和1522可通过在使一对弹簧钩153之间的间隙变窄的方向上被挤压而分别联接到侧突起125的弹簧槽1251和1252。
当一对弹簧钩153之间的间隙变窄时,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之间的间隙也变窄,从而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能够***到一对第二弹簧槽1252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当去除按压弹簧钩153的力时,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到第二弹簧槽1252中,同时增大它们之间的间隙。
通过沿第二方向拉动复位弹簧150,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可位于第一弹簧槽1251中。
复位弹簧150可保持固定在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上的状态,这是因为第二片联接部分1522具有弹性,以通过第一片联接部分1521的弹性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保持U形。
图7是示出图5中的侧突起125的一个表面和一个侧表面的视图。复位弹簧150可联接到侧突起125的第一表面和侧表面,负载弹簧160可联接到侧突起125的上表面和第二表面,从而复位弹簧150和负载弹簧160可设置成互不重叠。
图8是从另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动片120和卡钳体110的联接部分的透视图,图9是从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的联接到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的复位弹簧150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制动片120的第一表面120a,即与制动盘10产生摩擦的表面。图8示出了位于相反侧的第二表面120b,第二表面120b是制动活塞对制动片120加压的表面。
本实施例在复位弹簧150的形状上与图4至图7的实施例不同,但是扭矩垫片170和负载弹簧160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对扭矩垫片170和负载弹簧160的详细描述。
由于复位弹簧150连接到侧突起125,突起部1113可从侧槽1112沿第二方向突出,侧突起125***侧槽1112中。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的制动片120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将复位弹簧联150接到侧突起125的方法的视图。
复位弹簧150包括片联接部分152,片联接部分152***到限定于侧突起125中的第三弹簧槽1253中。片联接部分152沿与水平弹性部分154的延伸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弹簧槽1253也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第三弹簧槽1253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端部可以是开口的,使得片联接部分152的两端可位于第三弹簧槽1253的外侧。
复位弹簧150可包括一个水平弹性部分154、一个弹簧钩153和一个片联接部分152,但也可包括一对水平弹性部分154、一对弹簧钩153和一对片联接部分152,以提供足够的弹性且便于联接到制动片120的侧突起125。
一对水平弹性部分154、一对弹簧钩153和一对片联接部分152可通过与一对片联接部分152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部连接的弹簧连接部分155互相连接以形成一体。
弹簧连接部分155可垂直于该一对片联接部分152以形成形,并且弹簧连接部分155可被视为片联接部分152的一部分。用于弹簧连接部分155的弹簧槽可以限定在侧突起125的第一表面中,如图10所示,弹簧连接部分155位于其中的弹簧槽可以不限定在侧突起125中。
因为复位弹簧150包含金属材料,所以当向其施加预定的力时,该一对片联接部分152之间的间隙可以变宽或变窄,当力被移除时,该一对片联接部分152可以恢复到原始形状。
上述图6中的实施例的第二弹簧槽1252设置为其开口方向彼此面对,并且第二弹簧槽1252可以通过加工侧突起125使得其水平端缩回然后在垂直方向上再次蚀刻侧突起125来限定。
具有这种结构的一对第二弹簧槽1252的间距小于侧突起125的竖直尺寸,并且复位弹簧150的竖直尺寸可以小于侧突起125的竖直尺寸。
本实施例的弹簧槽的形状与上述图6中实施例的第二弹簧槽1252的形状不同,并且可称为第三弹簧槽1253,以区别于上述实施例的弹簧槽。与上述图6中实施例不同,第三弹簧槽1253沿相反方向开口(参见图10)。
即,位于上侧的第三弹簧槽1253沿向上方向开口,使得片联接部分152从上方***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三弹簧槽1253沿向下方向开口,使得片联接部分152从下方***其中。
因为该一对第三弹簧槽1253之间的空间不是空的,所以用于将一对片联接部分152互相连接的弹簧连接部分155不需要如图6的实施例所示的那样弯曲,并且弹簧连接部分155以仅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固定于制动片120上。可以省略弯曲复位弹簧150的制造过程,并且可以缩短复位弹簧150的长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图6的实施例中,在将侧突起125加工成在其端部沿水平方向缩回之后,必须在侧突起125的缩回部分处沿垂直方向额外加工第二弹簧槽1252,并且需要加工侧突起的第一表面中的第一弹簧槽1251的工艺。
然而,本实施例的第三弹簧槽1253可以简单地加工成沿侧突起125的向下方向缩回的形式和向上方向上缩回的形式,从而简化工艺。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制动装置100的制动片120的另一实施例的复位弹簧150响应于制动片120的移动的形状变化的视图。图11(a)是示出制动前的状态的视图,图11(b)是示出制动期间制动片1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11(b)所示,复位弹簧150可以在拉伸过程中,即在制动片120向制动盘10移动的过程中***侧槽1112中。即复位弹簧150的竖直尺寸必须小于侧槽1112的尺寸,以使制动片120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自由移动。
水平弹性部分154具有螺旋弹簧形状并且具有圆柱形状,因此占据预定的体积,使得片联接部分152紧固到其上的第三弹簧槽1253必须位于侧突起125的上端的下方和侧槽1112的内表面的下端的上方,并且水平弹性部分154不会彼此接触。
参考图10,还可以包括从侧突起125的端部突出的联接突起1254,以在侧突起125的上端下方和下端上方限定第三弹簧槽1253。
从侧突起125的端部突出的联接突起1254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侧突起125的长度,使得可与侧突起125形成台阶。当第三弹簧槽1253限定在侧突起125和联接突起1254之间的台阶处时,第三弹簧槽1253之间的间距变得小于侧突起125的竖直尺寸,并且复位弹簧150能够移动到侧槽1112中,如图10所示。
在加宽一对水平弹性部分154之间的间隙之后,将该对水平弹性部分154装配到联接突起1254上,然后将片联接部分152***到第三弹簧槽1253中,使得复位弹簧150可以以图9所示的形式联接到制动片120。
优点在于:易于加工侧突起125以限定第三弹簧槽1253,并且由于侧突起125的竖直尺寸大于侧突起125的位于图6中的第二弹簧槽1252上方和下方的端部的竖直尺寸,因此侧突起125断裂的风险小。
如上所述,垫衬140的三个功能可以分别实现,以减少不必要构件的尺寸并提高性能。此外,扭矩垫片可以保持联接到制动片120的状态。
此外,由于扭矩垫片是在与制动片120联接的状态下出厂的,因此可以消除与衬垫140对齐位置的麻烦。
此外,通过简单形状的制动片和复位弹簧150的联接结构,可以简化制造工艺。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实践本公开而提供的。尽管以上已经参考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修改和改变。

Claims (20)

1.一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钳体;
制动片,其设置在所述卡钳体上并且包括位于所述制动片的第一表面上的摩擦构件和从所述制动片的侧表面突出的侧突起;
复位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和
负载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并且在所述制动片的垂直方向上支撑重量,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提供弹力,用于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恢复已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所述制动片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包括:
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
水平弹性部分,其从所述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
弹簧钩,其在所述水平弹性部分的端部卡在所述卡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联接部分包括:
第一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第一表面;和
第二片联接部分,其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包括:
第一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第一表面中,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和
第二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侧表面中,其中,所述第二片联接部分***到所述第二弹簧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包括第三弹簧槽,所述第三弹簧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侧表面中,
其中,所述片联接部分包括***到所述第三弹簧槽中的第三片联接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还包括联接突起,其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侧表面突出,并且所述联接突起的竖直尺寸小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竖直尺寸以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形成台阶,
其中,所述第三弹簧槽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和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之间的台阶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槽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中的一个联接突起的上侧和下侧中的每侧处,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包括:
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其分别联接到一对第三弹簧槽;和
弹簧连接部分,其用于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的端部互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三弹簧槽分别沿所述联接突起中的一个联接突起的向下方向和所述联接突起中的一个联接突起的与所述向下方向相反的向上方向缩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弹性部分包括一对水平弹性部分,且所述弹簧钩包括一对弹簧钩,
其中,所述片联接部分具有连接到所述一对水平弹性部分的U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体包括:
侧槽,其容纳***其中的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和
突起部,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侧槽延伸,
其中,所述弹簧钩卡在所述卡钳体的突起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体包括侧槽,其容纳***其中的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弹簧包括:
弹簧夹,其装配到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上侧;和
垂直弹性部分,其呈U形、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弹簧夹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再次弯曲,
其中,所述垂直弹性部分的下端与所述侧槽的下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状突起,其设置在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上,
其中,所述弹簧夹包括固定孔,其中,所述夹状突起装配到所述固定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扭矩垫片,其联接至所述制动片的侧表面、位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下方并面向所述卡钳体。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车轮,其位于所述车身下方并能够旋转;
制动盘,其联接到所述车轮并能够与所述车轮一起旋转;
卡钳体,其位于所述制动盘的一侧;
制动片,其设置在所述卡钳体上并且包括在所述制动片的一个表面上的摩擦表面和从所述制动片的侧表面突出的侧突起;
复位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和
负载弹簧,其一侧联接到所述制动片的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且另一侧联接到所述卡钳体,并且在所述制动片的垂直方向上支撑重量;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提供弹力,用于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恢复已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所述制动片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包括:
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
水平弹性部分,其从所述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
弹簧钩,其从所述水平弹性部分的端部延伸且卡在所述卡钳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片联接部分包括:
第一片联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第一表面;和
第二片联接部分,其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联接到所述侧突起的侧表面,
其中,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包括:
第一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第一表面中,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片联接部分;和
第二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侧表面中,其中,所述第二片联接部分***到所述第二弹簧槽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包括:
联接突起,其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侧表面突出,并且所述联接突起的竖直尺寸小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的竖直尺寸以与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形成台阶;和
第三弹簧槽,其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和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之间的台阶处,
其中,所述片联接部分包括***到所述第三弹簧槽中的第三片联接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槽限定在所述联接突起中的一个联接突起的上侧和下侧中的每侧处,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包括:
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其分别联接到一对第三弹簧槽;和
弹簧连接部分,其用于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对第三片联接部分的端部互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体包括侧槽,其容纳***其中的所述侧突起中的一个侧突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负载弹簧包括:
弹簧夹,其装配到所述侧突起的上侧;和
垂直弹性部分,其呈U形,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弹簧夹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再次弯曲,
其中,所述垂直弹性部分的下端与所述侧槽的下部接触。
CN202322009803.0U 2022-10-26 2023-07-28 制动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205231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39048 2022-10-26
KR10-2023-0036866 2023-03-21
KR20230036866 2023-03-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3140U true CN220523140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2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9803.0U Active CN220523140U (zh) 2022-10-26 2023-07-28 制动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3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49647A (en) Disk brake with return spring
EP2184506B1 (en) Fixedly connected pad retaining spring for a brake pad
JP5016492B2 (ja) 摩擦部材及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5025897A (en) Disk brake
CN111480019A (zh) 用于商用车的盘式制动器和制动衬面组
EP1672239B1 (en) Retention spring for brake pressure pads
US8746418B2 (en) Disc brake
JPH09210104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ラトルスプリング
CN220523140U (zh) 制动装置及车辆
US10619688B2 (en) Disc Brake for vehicle
JPWO2019003735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4880250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240141961A1 (en) Brake device and vehicle
EP3951207B1 (en) Brake pad arrangement
JP348703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KR20240058380A (ko)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차량
KR101405201B1 (ko)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JP6149273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KR100771004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JP4108889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230417298A1 (en) Pad-holding and pad return spring assembly, pad assembly, disc brake assembly
JPH08177898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KR20230138982A (ko) 패드 스프링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캘리퍼 브레이크
JP2555936Y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KR20240053988A (ko) 패드 라이너,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