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7100U -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7100U
CN220507100U CN202322073395.5U CN202322073395U CN220507100U CN 220507100 U CN220507100 U CN 220507100U CN 202322073395 U CN202322073395 U CN 202322073395U CN 220507100 U CN220507100 U CN 220507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path
communicated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33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卫龙
魏有利
许明富
林佳源
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rans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rans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rans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rans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33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7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7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7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包括新风主机、第一风路、第二风路和第三风路,新风主机具有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的进风侧风道及排风侧风道,设于进风侧风道的进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外新风流向室内,设于排风侧风道的排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内浊气流向室外,第一风路连通进风侧风道的进风端和室外,第二风路连通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和室外,第三风路连通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和室内,阀门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风路、第二风路及第三风路的通断。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可打开第三风路,使得部分室内浊气通过第三风路重新回到室内,减小排风量,在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同时,避免室内产生负压,保证新风***的新风换气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提升,新风机正在逐步被普及到更多的家庭及公共环境中。当前的新风设备,在室内外温差过大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提升室内用户舒适度,可通过调节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风量,使得排风风量大于进风风量来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变化。然而这会导致室内产生负压环境,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等涌入室内,一方面削弱了新风机的恒温效果,另一方面空气不是经过新风机导入,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维持室内恒温功能、同时避免室内产生负压环境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包括:
新风主机,包括壳体、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的进风侧风道及排风侧风道,所述进风风机设于所述进风侧风道,用于驱动室外新风流向室内,所述排风风机设于所述排风侧风道,用于驱动室内浊气流向室外;
第一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侧风道的进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
第二风路,一端用于连通所述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
第三风路,一端用于连通所述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内;以及,
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路、所述第二风路及所述第三风路的通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路的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二风路的第二阀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风路的第三阀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还包括分风箱,所述分风箱具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风路的进风端,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风路的进风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路的第一阀体、设于所述分风箱内的第四阀体,所述分风箱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的分风腔,所述第四阀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分风腔,以具有封堵所述第一出气口、且打开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第一阀位;以及封堵所述第二出气口、且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第二阀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风箱具有呈相交设置的第一箱板和第二箱板,所述第一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箱板,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箱板,所述第四阀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分风腔的内壁,以具有在所述第一阀位和所述第二阀位之间转动行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主机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吸热端位于所述排风侧风道,所述放热端位于所述进风侧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主机还包括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设于所述排风侧风道,且设于所述吸热端的上游,用于对流经所述排风侧风道的浊气进行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还包括设于所述吸热端背风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吸热端迎风侧的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及所述预热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预热装置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阀门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风路、所述第二风路和所述第三风路的通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主机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进风侧风道,且位于所述放热端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新风***包括新风主机、第一风路、第二风路和第三风路,新风主机具有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的进风侧风道及排风侧风道,设于进风侧风道的进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外新风流向室内,设于排风侧风道的排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内浊气流向室外,第一风路连通进风侧风道的进风端和室外,第二风路连通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和室外,第三风路连通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和室内,阀门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风路、第二风路及第三风路的通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可打开第三风路,使得部分室内浊气通过第三风路重新回到室内,减小排风量,在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同时,避免室内产生负压,避免外部空气不经过新风机导入,保证新风***的新风换气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一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风***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新风***在打开第三风路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新风***在仅打开第三风路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分风箱内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四阀体处于第一阀位;
图6为图5中分风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四阀体处于第二阀位。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新风***;1001-室内;1002-室外;100-新风主机;10-壳体;11-进风侧风道风道;12-排风侧风道;20-热交换器;21-吸热端;22-放热端;31-进风风机;32-排风风机;40-预热装置;50-过滤装置;200-分风箱;201-进气口;202-第一出气口;203-第二出气口;204-分风腔;210-第一风路;220-第二风路;230-第三风路;301-第一阀体;302-第二阀体;303-第三阀体;304-第四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1000,如图1所示,该新风***1000包括新风主机100、第一风路210、第二风路220、第三风路230和阀门组件。新风主机100包括壳体10、进风风机31、和排风风机32。壳体10内形成有分别连通室内1001和室外1002的进风侧风道11及排风侧风道12。进风风机31设于进风侧风道11,用于驱动室外新风经由进风侧风道11流向室内。排风风机32设于排风侧风道12,用于驱动室内浊气经由排风侧风道12流向室外。进风风机31和排风风机32的具体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离心风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等。第一风路210一端连通进风侧风道11的进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第二风路220一端用于连通排风侧风道12的出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第三风路230一端用于连通排风侧风道12的出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内。阀门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风路210、第二风路220及第三风路230的通断,其具体形式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设于风道内的电磁阀、节流阀等等,只要能够实现控制第一风路210、第二风路220及第三风路230的通断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1000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请参阅图2至图4,图中虚线箭头代表气流流动方向。请参阅图2,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时,第一风路210和第二风路220正常流通,第三风路230断开,此时新风***1000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室外气流经第一风路210流入,室内气流经第二风路220流出。请继续参阅图3,当室内外温差到达一定的差值时,在第一风路210和第二风路220正常流通的同时,第三风路230也流通,此时可以控制进风风机31风量相对减小,出风风机32风量相对增大,此时,若不连通第三风路230室内会出现负压,通过连通第三风路230使得排出气流一部分经由第二风路220流向室外1002,另一部分室内气流则经由第三风路230重新回到室内1001。可以理解,室内侧风道在室内1001的出风口应当与第三风路230的出风端控制在适当距离之外,以免发生气流短路现象,影响新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同时,避免室内产生负压,避免外部空气不经过新风机导入,保证新风***1000的新风换气效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在室内外温差过大,无法维持室内恒温的情况下,新风***1000还可以继续关闭第一风路210和第二风路220,使得气流仅经由第三风路230回流。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新风主机100还包括热交换器20,热交换器20具有吸热端21和放热端22,吸热端21位于排风侧风道12,放热端22位于进风侧风道11。热交换器20的作用是利用室内浊气的热量来预热室外新风,从而降低新风***1000的能耗,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路210进入新风主机100,并经过放热端22流向室内1001,此时吸热端21吸收室内浊气的热量,并通过放热端22将其传递给室外新风,使得室外新风的温度升高。在本实施例中,当仅第三风路230打开时,可以利用室内高温空气经过预热装置预热,对热交换器20持续加热,以使得其快速化霜,新风***1000能够持续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阀门组件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如下所述,如图1所示,阀门组件包括设于第一风路210的第一阀体301、设于第二风路220的第二阀体302、以及设于第三风路230的第三阀体303。第一阀体301、第二阀体302和第三阀体303均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其开启或关闭,以调节相应风路的通断。当室内外温差不大时,可关闭第三阀体303,使得第三风路230断开,此时新风***1000处于正常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进风风机31和排风风机32均正常工作,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路210进入新风主机100,并经过进风侧风道11流向室内1001,室内浊气通过排风侧风道12进入新风主机100,并经过第二风路220流向室外1002。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可开启第三阀体303,使得第三风路230连通,此时新风***1000处于打开第三风路的状态,如图3所示,进风风机31和排风风机32均正常工作,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路210进入新风主机100,并经过进风侧风道11流向室内1001,室内浊气通过排风侧风道12进入新风主机100,并分别经过第二风路220和第三风路230流向室外1002和室内1001。此时,部分室内浊气通过第三风路230重新回到室内1001,减小排风量,在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同时,避免室内产生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1000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新风***1000还包括分风箱200,分风箱200具有进气口201、第一出气口202和第二出气口203,进气口201连通排风侧风道12的出风端,第一出气口202连通第二风路220的进风端,第二出气口203连通第三风路230的进风端。分风箱200内形成有连通进气口201、第一出气口202和第二出气口203的分风腔204。阀门组件包括设于第一风路210的第一阀体301、设于分风箱200内的第四阀体304。第四阀体304可活动地设于分风腔204,以具有封堵第一出气口202、且打开第二出气口203的第一阀位;以及封堵第二出气口203、且打开第一出气口202的第二阀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风箱200的设置配合第四阀体的安装,安装简便,易于对现有的新风***1000中的风道管路***进行改造,工程量小。
优选的实施例中,分风箱200具有呈相交设置的第一箱板和第二箱板,第一出气口202开设于第一箱板,第二出气口203开设于第二箱板,第四阀体304可转动地连接于分风腔204的内壁,以具有在第一阀位和第二阀位之间转动行程。如图5所示,当新风***1000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可使得第四阀体304处于第二阀位,此时进风风机31和排风风机32均正常工作,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路210进入新风主机100,并经过进风侧风道11流向室内1001,室内浊气通过排风侧风道12进入新风主机100,并分别经过分风箱200的进气口201和第一出气口202流向室外1002和经过分风箱200的进气口201和第二出气口203流向室内1001。而当新风***1000处于打开第三风路230的状态下时,请参阅图6,第四阀体304处于第一阀位,部分室内浊气通过分风箱200的第二出气口203经由第三风路230重新回到室内1001,同时部分室外新风通过分风箱200的第一出气口202进入排风侧风道12,与室内浊气混合后流向室外1002。这样可以增加排风侧风道12的温度,有利于维持室内温度恒定、气压恒定,还有利于热交换器20的除霜。而本实施例中,第四阀体304的设置,使得阀门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且易于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新风主机100还包括预热装置40,预热装置40设于排风侧风道12,且设于吸热端21的上游,用于对流经排风侧风道12的浊气进行加热。预热装置40的作用是在冬季等低温环境下,防止热交换器20结霜或结冰。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可能导致排风侧风道12中的水汽在接触到吸热端21时凝结成霜或冰,从而影响热交换器20的效率和寿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通过控制器控制预热装置40工作,在需要时对流经排风侧风道12的浊气进行加热,使得浊气的温度升高,从而降低水汽凝结成霜或冰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1000的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新风***1000还包括设于吸热端21背风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吸热端21迎风侧的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预热装置4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预热装置40工作。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或算法,自动调节预热装置40的加热功率或时间,以达到最佳的除霜效果。例如,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吸热端21的温度低于某一阈值时,且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的湿度高于某一阈值时,控制器可以启动预热装置40进行加热;反之,控制器可以停止预热装置40进行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吸热端21的背风侧可以避免气流带走热量导致检测到的温度偏低,湿度传感器设于吸热端21的迎风侧则有利于准确检测室内空气湿度。
基于上一实施例,新风***1000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及阀门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风路210、第二风路220和第三风路230的通断。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或算法,自动调节阀门组件的开启或关闭,以达到最佳的恒温效果。例如,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外温差低于第一差值时,可控制第一风路210和第二风路220打开、第三风路230关闭,新风主机正常工作。当检测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外温差高于第一差值时,可控制第一风路210和第二风路220打开、第三风路230也打开,使得部分室内浊气通过第三风路230重新回到室内,同时调节进风风机31转速降低,减少新风量,有利于在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情况下,保持室内恒温。而当检测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外温差高于第二差值,其中第二差值大于第一差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风路210和第二风路220关闭,同时第三风路230和预热装置40打开,从而控制室外风机驱动预热后的室内气流不断对热交换器20加热,使其在强力除霜模式下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新风主机100还包括过滤装置50,过滤装置50设于进风侧风道11,且位于放热端22的上游。过滤装置50的作用是对流经进风侧风道11的新风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灰尘、花粉、细菌等有害物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过滤装置50可以采用不同的过滤材料和结构,例如活性炭、HEPA、静电吸附等,以适应不同的过滤需求和效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主机,包括壳体、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的进风侧风道及排风侧风道,所述进风风机设于所述进风侧风道,用于驱动室外新风流向室内,所述排风风机设于所述排风侧风道,用于驱动室内浊气流向室外;
第一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侧风道的进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
第二风路,一端用于连通所述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
第三风路,一端用于连通所述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内;以及,
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路、所述第二风路及所述第三风路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路的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二风路的第二阀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风路的第三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还包括分风箱,所述分风箱具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排风侧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风路的进风端,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风路的进风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路的第一阀体、设于所述分风箱内的第四阀体,所述分风箱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的分风腔,所述第四阀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分风腔,以具有封堵所述第一出气口、且打开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第一阀位;以及封堵所述第二出气口、且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第二阀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箱具有呈相交设置的第一箱板和第二箱板,所述第一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箱板,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箱板,所述第四阀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分风腔的内壁,以具有在所述第一阀位和所述第二阀位之间转动行程。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主机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吸热端位于所述排风侧风道,所述放热端位于所述进风侧风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主机还包括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设于所述排风侧风道,且设于所述吸热端的上游,用于对流经所述排风侧风道的浊气进行加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还包括设于所述吸热端背风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吸热端迎风侧的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及所述预热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预热装置工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阀门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风路、所述第二风路和所述第三风路的通断。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主机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进风侧风道,且位于所述放热端的上游。
CN202322073395.5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Active CN220507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3395.5U CN22050710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3395.5U CN22050710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7100U true CN220507100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7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3395.5U Active CN22050710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7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5600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278799B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102047754B1 (ko) 다기능 스마트 공조시스템
CN110388693B (zh)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74858A (zh) 一种中央空调***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103574812A (zh) 一种直通风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41202U (zh) 双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207123040U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
CN202392925U (zh) 一种双旁通式三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
CN207299314U (zh) 组合式恒温恒湿控制风柜
CN11358728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75408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113266873A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47369U (zh) 一种空气处理***的监控装置
CN104566720A (zh)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压缩机氟泵制冷循环***
CN102384555A (zh) 全新风热泵型恒温恒湿空调***
CN213630679U (zh) 一种新回风独立调节的组合式空调
CN212299314U (zh) 新风机
CN210624832U (zh) 一种变水温除湿新风地面辐射空调***
CN220507100U (zh)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
CN210345666U (zh)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
CN202171289U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JP3980215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208312601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