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994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994U
CN220506994U CN202322260378.2U CN202322260378U CN220506994U CN 220506994 U CN220506994 U CN 220506994U CN 202322260378 U CN202322260378 U CN 202322260378U CN 220506994 U CN220506994 U CN 220506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
indoor uni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03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豪
李国行
郝本华
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03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器以及气流回转装置,机壳具有向前敞开的出风口,内部具有与出风口连通的换热腔,换热器整体呈扁平状,其较宽的一面为出风面,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并设置成出风面朝向出风口、且整体自下而上且向后倾斜的姿态,气流回转装置,设置于换热腔,位于出风面与换热腔的前壁之间,配置成将排至出风面与前壁之间的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以便换热气流多次与换热器换热。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不增加换热器的前提下提高换热效率,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室内机中设置一个换热器,以提供冷量或者热量。此外,现有技术还出现了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以提升换热效率。但是,这种通过增加换热器的方式提升换热效率的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大大提升了成本以及整体的重量,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不增加换热器的前提下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将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以便与换热器实现多次换热。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将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以便与换热器实现多次换热。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具有向前敞开的出风口,其内具有与出风口连通的换热腔;换热器,其整体呈扁平状,其较宽的一面为出风面,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并设置成出风面朝向出风口、且整体自下而上且向后倾斜的姿态;气流回转装置,设置于换热腔,位于出风面与换热腔的前壁之间,配置成将排至出风面与前壁之间的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以便换热气流多次与换热器换热。
可选地,气流回转装置包括:风道成形件,其限定出回转风道,回转风道的吸风口朝向出风面,回转风道的排风口朝向下;气流促动部件,设置于回转风道,促使换热气流由吸风口进入回转风道,并从排风口排至出风面的下侧。
可选地,气流促动部件为贯流风机。
可选地,风道成形件还包括:背板,沿横向和竖向延伸;风道罩体,形成于背板朝向出风面的表面上,以与背板共同围成回转风道。
可选地,气流回转装置包括第一弧形转流壁,第一弧形转流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出风面与换热腔的前壁,并具有中部向上弯曲的第一引导面,以利用第一引导面将换热气流引导至换热腔的前壁,以便换热气流顺着换热腔的前壁流向出风面的下侧。
可选地,气流回转装置包括第二弧形转流壁,第二弧形转流壁设置于换热腔的前壁,位于第一弧形转流壁的下方,并具有朝向出风面的第二引导面,以利用第二引导面将换热腔的前壁上的换热气流导向出风面。
可选地,机壳具有位于出风口下方的进风口;换热器还具有与出风面相对的迎风面;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送风风机,设置于换热腔,位于换热器的下方,配置成促使环境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换热腔,并向上排至迎风面,以便环境空气与换热器换热。
可选地,送风风机为离心风机,其包括蜗壳,蜗壳具有向上敞开且具有前后宽度的出风风道;该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且接水盘设置于出风风道的前缘;换热器的底端固定于接水盘的上方,以便利用接水盘承接其上的化霜水。
可选地,蜗壳还具有进口,进口与机壳的前壁之间具有进气间隔;进风口为两个,两个进风口分别设置于机壳的横向两侧,且正对进气间隔。
可选地,机壳包括:主体壳,呈竖立的柱状,其前侧上方开设有向前敞开的第一开口,其前侧下方开设有向前敞开的第二开口;出风壳,具有出风面板以及形成于出风面板周缘上的第一侧围板,出风面板设置出风口,第一侧围板与第一开口的周缘相连;进风壳,具有进风面板以及形成于进风面板周缘上的第二侧围板,第二侧围板与第二开口的周缘相连;其中,进风面板设置有进风口,或者,进风面板与第二侧围板交汇处设置有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由于换热器整体形状可设置成扁平状,其较宽的一面为出风面,并设置成出风面朝向出风口、且整体自下而上且向后倾斜的姿态,气流回转装置设置于换热腔,位于出风面与换热腔的前壁之间,将排至出风面与该前壁之间的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以便换热气流多次与换热器换热,不增加换热器的前提下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风道成形件限定出回转风道,回转风道的吸风口朝向出风面,回转风道的排风口朝向下,气流促动部件设置于回转风道,促使换热气流由吸风口进入回转风道,并从排风口排至出风面的下侧,当气流促动部件启动后,促使处于出风面与换热腔的前壁之间换热气流进入回转风道,然后从排风口排出,以与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气流实现二次换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气流回转装置为第一弧形转流壁,第一弧形转流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出风面与换热腔的前壁,并具有中部向上弯曲的第一引导面,以利用第一引导面将换热气流引导至换热腔的前壁,以便换热气流顺着换热腔的前壁流向出风面的下侧,最终使换热气流到达换热器的底部并穿过换热器。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气流回转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立式空调室内机1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立式空调室内机11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限定,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的分解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的示意图,其隐去了后背板,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的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中气流回转装置40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的截面图。图3和图5中的带实心箭头的虚线表示换热气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1,该立式空调室内机1可包括机壳10、换热器20以及送风风机30。
机壳10整体可大致呈柱状,其内具有换热腔102,机壳10上开设有向前敞开且与换热腔102相连通的出风口122a,以及与换热腔102相连通的进风口132a。
出风口122a可设置于机壳10的上部,这样从换热腔102排出的换热气流具有较高的出风位置,不仅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而且便于实现防直吹等功能。
进风口132a的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进风口132a可设置于机壳10的前侧、侧部、或者前侧与侧部的交汇处。甚至,在一些更加特别的实施例中,当该立式空调室内机1被悬空设置时,进风口132a也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底面和/或顶面上,也即自下而上地吸入室内空气,和/或自上而下地吸入室内空气。
换热器20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其可为翅片式换热器等。换热器20可串接于压缩式制冷***的冷媒流路中,以便向室内提供冷量或者热量。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换热器20内可被通入低温低压的冷媒,以便与空气换热的过程中进行蒸发吸热,实现对制冷功能。也即,此时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
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换热器20内可被通入高温高压的冷媒,以便与空气换热的过程中进行凝结放热,实现对制热功能。也即,此时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
送风风机30设置于换热腔102内,其形式可根据换热气流的走向选择,例如设置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轴流风机等。送风风机30作为气流促动的动力来源,当其启动时,可将室内空气强制从进风口132a吸入换热腔102,以与换热器20换热,形成换热气流,进而促使换热气流由出风口122a排入室内。
进一步地,换热器20整体形状可设置成扁平状,其较宽的一面为出风面22,并设置成出风面22朝向出风口122a、且整体自下而上且向后倾斜的姿态。
换热器20与出风面22相对的一面可以定义为迎风面24。进风口132a可设置于出风口122a的下方。送风风机30可设置于换热器20的下方,并且使进风侧朝向进风口132a,其出风侧朝向迎风面24。在送风风机30的促使下,室内环境空气可由进风口132a进入换热腔102,并向上排至迎风面24,进而从迎风面24穿至出风面22,以实现与换热器20换热。
出风面22朝向出风口122a,且换热器20整体自下而上并自前向后倾斜,这种设置方式至少具备以下优点:一是换热器20封挡在换热气流流向出风口122a的必经之路上,提高换热效率;二是使获取更大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三是可起到改变气流方向的作用,以使换热气流的流向至少具备向前的分量,以便朝向出风口122a排入室内环境。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换热器20的出风面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设置成110°至150°之间,例如110°、120°、150°等。
进一步地,该立式空调室内机1还可包括气流回转装置40,气流回转装置40设置于换热腔102,位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配置成将排至出风面22与该前壁104之间的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22,以便换热气流多次与换热器换热。
具体地,由于换热器20被设置成自下而上并自前向后倾斜,那么其底端需要固定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上,因此,换热器20的底端设置得比出风口122a的底端更加靠下,换热器20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具有一个锲形空间。在送风风机30的促使下,换热气流从出风面22穿出后,一部分可以通过出风口122a直接排至室内,另一部分会排至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的锲形空间,可以预见地,处于该锲形空间内换热气流流动性不佳,难以直接排入室内。
气流回转装置40位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的锲形空间内,其可以改变换热的方向,使处于该锲形空间内换热气流重新排向出风面22,并自出风面22穿至迎风面24,这样不仅提高处于该锲形空间内的换热气流的流动性,而且使得已经与换热器20换热后的换热气流实现二次换热,在不增加换热器20的数量的前提下提高换热效率。
此外,自出风面22穿至迎风面24的这部分换热气流又会在送风风机30的促使下,再次自迎风面24穿至出风面22,实现三次换热,以此会形成更多次地循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气流回转装置40可包括风道成形件410和气流促动部件420。风道成形件410限定出回转风道412,回转风道412的吸风口朝向出风面22,回转风道412的排风口朝向下。气流促动部件420设置于回转风道412,促使换热气流由吸风口进入回转风道412,并从排风口排至出风面22的下侧。
具体地,风道成形件410还可包括背板414以及风道罩体416。背板414沿横向和竖向延伸。风道罩体416形成于背板414朝向出风面22的表面上,以与背板414共同围成回转风道412。
背板414可以通过安装方式固定在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上,也可以使背板414成为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一部分。风道罩体416可具有进风部以及与进风部相连通的出风部,当风道罩体416与背板414结合后,进风部的端部开口可作为回转风道412的吸风口,朝向出风面22设置,出风部的端部开口可作为回转风道412的排风口朝下设置。
气流促动部件420可具体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大致可成圆柱形,其可将气流从周面吸入,并沿切线方向送出。贯流风机的长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并且可设置于进风部与出风部的交汇处,这样可以使其周面对准吸风口,并使切线方向对准排风口。
当贯流风机启动后,促使处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换热气流进入回转风道412,然后从其周面吸入并沿向下的切线方向下甩入出风部,最终从排风口排出,以与换热器20换热后的换热气流实现二次换热。
参见图5,在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气流回转装置40还可包括第一弧形转流壁430,第一弧形转流壁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并具有中部向上弯曲的第一引导面432,以利用第一引导面432将换热气流引导至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以便换热气流顺着换热腔102的前壁104流向出风面22的下侧,最终使换热气流到达换热器20的底部并穿过换热器20。
此外,气流促动部件420还可设置成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轴线进风端可朝向回转风道412的吸风口,离心风机的径向出风端可朝向回转风道412的排风口,同样也可实现回转换热气流的目的。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弧形转流壁430靠近换热腔102的前壁104的一端可以紧邻出风口122a的下缘设置,这样第一弧形转流壁430起到封挡锲形空间上开口,这样可以将整个锲形空间内换热气流全部向下导流,尽量高效地提高处于该锲形空间内的换热气流的流动性。
进一步地,该气流回转装置40还可包括第二弧形转流壁440,第二弧形转流壁440设置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位于第一弧形转流壁430的下方,并具有朝向出风面22的第二引导面442,以利用第二引导面442将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上的换热气流导向出风面22。
第一弧形转流壁430可以处于该锲形空间内换热气流全部向下导流,第二弧形转流壁440可以向下流动换热气流正对地导向主风面22,第一弧形转流壁430与第二弧形转流壁440相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气流的导流效果以及换热效率。
第一弧形转流壁430以及第二弧形转流壁440均可设置成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形,以便将整个横向上的换热气流均导向出风面22。
相比于上述采用贯流风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等特点,同样也可实现改变换热气流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机30可配置为离心风机,以便沿水平方向吸入室内环境空气,并向上排至迎风面24。
该离心风机还可包括蜗壳310和设置于蜗壳310内的叶片320,蜗壳310具有朝轴向敞开的进口312以及径向敞开的出风风道314,出风风道314具有出口314a。当叶片320转动时,可以促使室内环境空气由进口312轴向进风,并且由出口314a径向出风。
具体地,蜗壳310设置成使其进口312朝向进风口132a,且使其出风风道314向上敞开,这样以便沿水平方向吸入室内环境空气,并向上排至迎风面24。
进一步地,蜗壳310的出风风道314具有前后宽度,且该立式空调室内机1还可包括接水盘50,接水盘50设置于出风风道314的前缘,换热器40的底端固定于接水盘50的上方,以便利用接水盘50承接其上的化霜水。
此外,由于气流回转装置40是将换热气流向下导致换热器40的底端,进而由出风面22穿至迎风面24,而接水盘50也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而换热器40的底端固定于接水盘50的上方,因此,当送风风机30自下而上地送风时,接水盘50会阻挡直接向换热器40的底端自下而上地送风,这样换热器40的底端自下而上的气流量较小,由出风面22穿至迎风面24时阻力较小,流动性更佳,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二次换热的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蜗壳310的进口312与机壳10的前壁之间具有进气间隔138。进风口132a为两个,两个进风口132a分别设置于机壳10的横向两侧,且正对进气间隔138。这样,当离心风机启动后,首先降低进气间隔138的气压,室内环境空气可以由两侧的进风口132a进入进气间隔138,最终被吸入蜗壳310内。
在一些替换性的实施例中,进风口132a还可朝前或者朝后敞开,蜗壳310的进口直接与进风口132a相对设置,以直接吸入室内环境空气。
进一步地,机壳10还可包括主体壳110、出风壳120和进风壳130。主体壳110呈竖立的柱状,其前侧上方开设有向前敞开的第一开口112,其前侧下方开设有向前敞开的第二开口114。
出风壳120具有出风面板122以及形成于出风面板122周缘上的第一侧围板124,第一侧围板124与第一开口112的周缘相连。出风面板122设置出风口122a。
进风壳130具有进风面板132以及形成于进风面板132周缘上的第二侧围板134,第二侧围板134与第二开口114的周缘相连。
也即,机壳10可由主体壳110、出风壳120和进风壳130装配而成,这便于机壳10进行拆卸和安装。
此外,当进风口132a朝前敞开时,进风口132a可设置于进风面板132。当进风口132a设置于机壳10的横向两侧时,进风口132a可设置于进风面板132与第二侧围板134的交汇处。
此外,主体壳110还可包括框架以及后背板,框架用于形成其周壁和部分前壁,后背板安装于框架的后侧,以作为主体壳110的后壁。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由于换热器20整体形状可设置成扁平状,其较宽的一面为出风面22,并设置成出风面朝向出风口122a、且整体自下而上且向后倾斜的姿态,气流回转装置40设置于换热腔102,位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将排至出风面22与该前壁104之间的换热气流重新导向出风面22,以便换热气流多次与换热器20换热,不增加换热器20的前提下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风道成形件410限定出回转风道412,回转风道412的吸风口朝向出风面22,回转风道412的排风口朝向下,气流促动部件420设置于回转风道412,促使换热气流由吸风口进入回转风道412,并从排风口排至出风面22的下侧,当气流促动部件420启动后,促使处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之间换热气流进入回转风道412,然后从排风口排出,以与换热器20换热后的换热气流实现二次换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气流回转装置40为第一弧形转流壁430,第一弧形转流壁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出风面22与换热腔102的前壁104,并具有中部向上弯曲的第一引导面432,以利用第一引导面432将换热气流引导至换热腔102的前壁104,以便换热气流顺着换热腔102的前壁104流向出风面22的下侧,最终使换热气流到达换热器20的底部并穿过换热器2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具有向前敞开的出风口,其内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换热腔;
换热器,其整体呈扁平状,其较宽的一面为出风面,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并设置成所述出风面朝向所述出风口、且整体自下而上且向后倾斜的姿态;
气流回转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换热腔的前壁之间,配置成将排至所述出风面与所述前壁之间的换热气流重新导向所述出风面,以便换热气流多次与所述换热器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回转装置包括:
风道成形件,其限定出回转风道,所述回转风道的吸风口朝向所述出风面,所述回转风道的排风口朝向下;
气流促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回转风道,促使换热气流由所述吸风口进入所述回转风道,并从所述排风口排至所述出风面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促动部件为贯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成形件还包括:
背板,沿横向和竖向延伸;
风道罩体,形成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出风面的表面上,以与所述背板共同围成所述回转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回转装置包括第一弧形转流壁,所述第一弧形转流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换热腔的前壁,并具有中部向上弯曲的第一引导面,以利用所述第一引导面将换热气流引导至所述换热腔的前壁,以便换热气流顺着所述换热腔的前壁流向所述出风面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回转装置包括第二弧形转流壁,所述第二弧形转流壁设置于所述换热腔的前壁,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转流壁的下方,并具有朝向所述出风面的第二引导面,以利用所述第二引导面将所述换热腔的前壁上的换热气流导向所述出风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位于所述出风口下方的进风口;
所述换热器还具有与所述出风面相对的迎风面;
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配置成促使环境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腔,并向上排至所述迎风面,以便环境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机为离心风机,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向上敞开且具有前后宽度的出风风道;
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且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前缘;
所述换热器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以便利用所述接水盘承接其上的化霜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还具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机壳的前壁之间具有进气间隔;
所述进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且正对所述进气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主体壳,呈竖立的柱状,其前侧上方开设有向前敞开的第一开口,其前侧下方开设有向前敞开的第二开口;
出风壳,具有出风面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出风面板周缘上的第一侧围板,所述出风面板设置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围板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相连;
进风壳,具有进风面板以及形成于所述进风面板周缘上的第二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缘相连;其中,
所述进风面板设置有进风口,或者,所述进风面板与所述第二侧围板交汇处设置有进风口。
CN202322260378.2U 2023-08-22 2023-08-22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506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0378.2U CN220506994U (zh) 2023-08-22 2023-08-22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0378.2U CN220506994U (zh) 2023-08-22 2023-08-22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994U true CN220506994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6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0378.2U Active CN220506994U (zh) 2023-08-22 2023-08-22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035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8413461A (zh) 空调烟机
KR20140056465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0686291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0068063B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2050699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8312597U (zh) 空调烟机
CN215675499U (zh) 空调器
CN214664813U (zh) 一种吸风式穿墙式空调
CN110160146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463256U (zh) 风管机及空调
CN2205070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09811U (zh) 立式空调器
CN1707175B (zh) 窗式空调器的空气导流装置
CN21630799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6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3831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40884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464576U (zh) 吸油烟机
CN217540916U (zh) 多联机室外机
CN220981459U (zh) 一种空调
CN219141422U (zh) 烘干机组风道结构
CN100541025C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463255U (zh) 风管机及空调
CN21748288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