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6277U - 一种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6277U
CN220436277U CN202321156093.8U CN202321156093U CN220436277U CN 220436277 U CN220436277 U CN 220436277U CN 202321156093 U CN202321156093 U CN 202321156093U CN 220436277 U CN220436277 U CN 220436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floodlight
cylindrical bod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60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培豪
钟国龙
邓波
易国良
方志芳
刘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60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6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6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6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照明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柱形本体;安装在柱形本体一端的灯头;灯头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第一发光组件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一个泛光灯罩和朝向后方的第二发光体,泛光灯罩罩设于灯头***,泛光灯罩沿灯头向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第二发光体置于泛光灯罩内。本实施例中的灯具上的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的朝向相反,以实现聚光照明和环照,同时,第二发光体设置在泛光灯罩内,泛光灯罩沿灯头向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以使第二发光体的光线经过泛光灯罩的折射后,可朝向四周和斜下方照射。从而实现手电功能和环照灯功能的复用,方便外出携带,减少行李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期会选择户外露营,户外露营需要准备很多装备,其中需要备好手电和环照灯,手电用于探路或者需要聚焦照明的时候使用,环照灯用于休息或娱乐时大范围照明。
传统的手电只能朝向单一方向进行局部照明,为满足传统的手电的照明需求,通常只能调整切换聚光和泛光两种照明强度。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用户需要手持传统的手电朝向前方照射,照射范围非常局限,在需要双手操作的时候,无法放下手电,影响操作,此时需要放置一盏环照灯以方便双手操作,然而传统的环照灯只能实现环照,功能单一。
由于传统的手电和环照灯用途单一,在户外露营的时候,需要单独备好这两种灯,非常麻烦,还容易遗漏,增加行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旨在解决传统的手电和环照灯用途单一,在户外露营的时候,需要单独备好这两种灯,非常麻烦,还容易遗漏,增加行李负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具,包括:
柱形本体;
安装在所述柱形本体一端的灯头;
所述灯头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发光体,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一个泛光灯罩和朝向后方的第二发光体,所述泛光灯罩罩设于所述灯头***,所述泛光灯罩沿所述灯头向所述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所述第二发光体置于所述泛光灯罩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柱形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的中心点同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在所述泛光灯罩背离所述柱形本体一端端面所在的平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泛光灯罩背离所述柱形本体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灯头向所述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的泛光折射腔,且所述第二发光体置于所述泛光折射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头内还设有双面灯板,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双面灯板正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发光体环绕所述双面灯板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双面灯板背面的周围。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头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双面灯板的正面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灯板,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板上;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二灯板,所述第二发光体环绕所述第二灯板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板和所述第二灯板沿着所述柱形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板背离所述柱形本体一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发光体环绕所述第二灯板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板朝向所述柱形本体一面的周围。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头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灯板背离所述柱形本体的一面抵接,且与所述第一灯板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靠近所述第一发光体的一端开设有光线折射腔,所述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一发光体***,以使所述第一发光体罩在所述光线折射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居中套,所述居中套罩设在所述第一发光体***,所述居中套和所述第一发光体均罩设在所述透镜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灯头壳套,所述灯头壳套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透镜限制在所述灯头壳套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灯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柱形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置有吸附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灯具上的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的朝向相反,第一发光体朝前方照明以实现聚光照明,第二发光体朝后方照明以实现环照照明,从而使灯具可作为手电和环照灯的复用,同时,第二发光体设置在泛光灯罩内,泛光灯罩沿灯头向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以使第二发光体的光线经过泛光灯罩的折射后,可朝向四周和斜下方照射。灯具的不仅具有多种用途,且泛光照射范围更广,可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方便外出携带,减少行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头壳套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灯具100,柱形本体10,凸台101,第三凹槽102,壳体11,上壳体111,下壳体112,容纳槽12,按键13,控制电路板14,电池15,灯头20,第一发光组件21,第一灯板211,第一发光体212,透镜213,光线折射腔2131,出光面2132,第一凸块2133,居中套214,第二发光组件22,第二灯板221,第二发光体222,泛光灯罩223,泛光折射腔2231、第二凸块2232,第三凸块2233,散热器23,安装槽231,延伸部232,环形卡槽233,第一凹槽234,第二凹槽235,第一固定螺栓24,双面灯板25,灯头壳套30,弧形凸块301,出光孔302,第二通孔303,限位块304,提手40,第一通孔401,限位槽402,第一密封胶圈50,第二密封胶圈60,第三密封胶圈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灯具上的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的朝向相反,第一发光体朝前方照明以实现聚光照明,第二发光体朝后方照明以实现环照照明,从而使灯具可作为手电和环照灯的复用,同时,第二发光体设置在泛光灯罩内,泛光灯罩沿灯头向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以使第二发光体的光线经过泛光灯罩的折射后,可朝向四周和斜下方照射。灯具的不仅具有多种用途,且泛光照射范围更广,可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方便外出携带,减少行李负担。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具100,包括:
柱形本体10;
安装在柱形本体10一端的灯头20;
灯头2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22,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发光体212,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一个泛光灯罩223和朝向后方的第二发光体222,泛光灯罩223罩设于灯头20***,泛光灯罩223沿灯头20向柱形本体10的方向逐渐收窄,第二发光体222置于泛光灯罩223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灯具100上的第一发光体212和第二发光体222的朝向相反,第一发光体212朝前方照明以实现聚光照明,第二发光体222朝后方照明以实现环照照明,从而使灯具100可作为手电和环照灯的复用,同时,第二发光体222设置在泛光灯罩223内,泛光灯罩223沿灯头20向柱形本体10的方向逐渐收窄,以使第二发光体222的光线经过泛光灯罩223的折射后,可朝向四周和斜下方照射。灯具100的不仅具有多种用途,且泛光照射范围更广,可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方便外出携带,减少行李负担。
具体地,柱形本体10安装有灯头20一端为前方,与灯头20相背的一端为后方。
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具100的形状为传统的手电的形状。柱形本体10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状,其内部设置有电源为灯头20供电,灯头20的形状呈喇叭状,灯头20的直径较小的一端装配在柱形本体10的顶部,柱形本体10的底部呈平面,可直接放置在灯具100的支撑平面上,可解放双手,方便双手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体212可以采用聚光灯珠,使从灯头20一端发散出来的光线更集中,聚光效果更好,第二发光体222可以采用泛光灯珠,光线散射,使照射范围广。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发光体212采用聚光灯珠,第二发光体222采用泛光灯珠进行说明,因此为便于下文说明解释,第一发光体212则称为聚光灯珠,第二发光体222则称为泛光灯珠。
当然第一发光体212还可以采用泛光灯珠,与第二发光体222的零件种类相同,以减少整体的零件种类,便于安装,节约成本;第二发光体222还可以采用灯带或灯条,以增强光线强度,且光线散射更均匀。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体212和第二发光体222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聚光灯珠的数量为一个,聚光灯珠点亮,其光线朝单一方向发射,实现聚光照明的功能。当然也可以采用多个聚光灯,增强光线强度,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泛光灯珠的数量为多个,包括2个、3个、4个等,多个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设置,且罩在泛光灯罩223内。泛光灯罩223可采用透明材料,例如,泛光灯罩223为透明扩散罩,使其发散光线更均匀。在泛光灯珠点亮状态时,泛光灯珠的光线可透过泛光灯罩223向外发射光线,不影响泛光灯珠散发的光线强度,并起到保护泛光灯珠的作用。具体地,泛光灯罩223的上端口径大,下端的口径小,且从上端至下端逐渐收窄,即泛光灯罩223呈喇叭状。
更具体地,由于第二发光组件22设置在柱形本体10上,使泛光灯珠位于柱形本体10与泛光灯罩223之间,多个泛光灯珠点亮,此时光线折射路线为:光线向下发射通过柱形本体10外壁折射至泛光灯罩223上,由于泛光灯罩223呈喇叭状,再通过泛光灯罩223折射,使光线可以朝四周和斜向下方照明,扩大环照照明的范围,同时采用多个泛光灯珠可确保柱形本体10的四周360度均能照亮,实现环照照明的功能。
更具体地,泛光灯珠直接利用手电的形状,配合泛光灯罩223调整在灯头20上的位置,使得体积不改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环照照明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手电的利用率。
更具体地,多个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呈圆形分布,且相邻两个泛光灯珠之间等间距设置。如此,围绕柱形本体10设置有多个泛光灯珠,且相邻两个泛光灯珠间隔距离相等,使泛光灯珠的四周均能照明,且可通过增加泛光灯珠的数量来增强光线强度,以满足不同环境需求。
本实施例中以2个泛光灯珠为例进行说明。多个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呈圆形分布,表示2个泛光灯珠距离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相等,即2个泛光灯珠关于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如此,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呈圆形均匀分布,使四周均能照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泛光灯珠的数量为3个。3个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呈圆形分散设置,且相邻两个泛光灯珠间隔距离相等,以增强环照照明的光线以及使发散的环照光线更均匀。每个泛光灯珠距离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个泛光灯珠的距离相等,使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呈圆形均匀分布,确保四周照射光线强度一致,光线更均匀。这样,还可以根据增加泛光灯珠的数量来增强环照光线的强度,能够实现更精细的操作,以满足用户对光线强度更高的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体212和第二发光体222有两种安装方式,具体安装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其中,第一发光体212和第二发光体222可安装在同一块PCB板上,此安装方式为第一种实施例,也可以分别安装在不同的PCB板上,此安装方式为第二种实施例。除去第一发光体212和第二发光体222的安装方式改变导致相配合的结构做相应的改变外,其余结构的连接及安装方式均相同。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发光体212和第二发光体222设置在同一块PCB板,为配合柱形本体10的形状,该PCB板呈圆形板。
具体地,灯具100垂直放置在支撑平面上,即柱形本体10的长度方向沿垂直方向延伸,此时柱形本体10的底端与支撑平面接触,顶端安装有灯头20,此时,PCB板水平安装在柱形本体10的上端。
更具体地,聚光灯珠设置在PCB板的上方,泛光灯珠设置在PCB板的下方,以使聚光灯珠的光线朝柱形本体10的上方,泛光灯珠的光线朝柱形本体10的下方。此时泛光灯罩223罩设在该PCB板的周围,使泛光灯珠罩在泛光灯罩223内。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第一灯板211和第一发光体212,第一发光体212称为聚光灯珠,第一灯板211呈圆形灯板,聚光灯珠固定在第一灯板211的上方;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第二灯板221和泛光灯珠,第二灯板221呈环形灯板,泛光灯珠固定在第二灯板221的下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的形状与手电的形状相适配,方便装配。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的形状也可设置为三角形、矩形、棱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如图5所示,灯具100垂直放置在支撑平面上,且安装有灯头20的一端朝上,即柱形本体10的长度方向沿垂直方向延伸,此时柱形本体10的底端与支撑平面接触,具体地,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均水平安装在柱形本体10上,且第二灯板221间隔设置在第一灯板211的下方。
具体地,聚光灯珠朝向柱形本体10的前方,即聚光灯珠固定在第一灯板211的上方,且在聚光灯珠点亮时聚光灯珠发射的光线照向前方。泛光灯珠朝向柱形本体10的后方,即泛光灯珠固定在第二灯板221的下方,且在泛光灯珠点亮时泛光灯珠发射的光线照向后方。此时泛光灯罩223罩设在第二灯板221的周围,使泛光灯珠罩在泛光灯罩223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灯板211水平安装在柱形本体10上,聚光灯珠朝向灯具100的前方,第二灯板221可倾斜设置在第一灯板211周围,具体地,第二灯板221自靠近第一灯板211的一端朝远离的一端由外至内倾斜,此时泛光灯珠安装在第二灯板221的外侧,朝向灯具100的四周,由于第二灯板221倾斜设置,泛光灯珠的光线朝向斜下方照射,可照亮柱形本体10放置的支撑平面。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柱形本体10包括壳体11、按键13、控制电路板14以及电池15,按键13安装在壳体11上,控制电路板14安装在壳体11内,按键13与控制电路板14连接,电池15与控制电路板14连接,用于为控制电路板14供电,控制电路板14通过电线与PCB板或第一灯板211、第二灯板221电性连接,用户可操作按键13控制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实现点亮或熄灭。
在需要聚光照明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按键13点亮聚光灯珠,聚光灯珠的光线朝前方照射;在需要环照照明时,用户可通过操作按键13点亮泛光灯珠,泛光灯珠的光线四周照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为分体式结构,分为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控制电路板14安装在上壳体111内,按键13安装在上壳体111上,电池15安装在下壳体112内,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可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装以更换电池15。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电池15、控制电路板14按一定顺序装配至壳体11内以完成装配,在电池或电路板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相反的顺序将其取出进行更换。
更具体地,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50,实现密封连接,防止进水,保护电池15和控制电路板14以避免短路。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中,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与第一发光组件21和第二发光组件22的中心点同轴。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安装在同一块PCB板上,PCB板呈圆形PCB板,PCB板安装在柱形本体10的顶端,PCB板的圆心与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在同一轴线上,聚光灯珠安装在该PCB板上方的中心,泛光灯珠围绕聚光灯珠设置在该PCB板的下方,使两者发散光线的方向不同,集成在一块PCB板上以减小灯头20体积。该PCB板的圆心与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重合,使该PCB板安装更简单,聚光灯珠的光线居中,方便使用。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的中心点是指第一灯板211的圆心,第二发光组件22的中心点是指第二灯板221的圆心。
在该实施例中,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与第一发光组件21和第二发光组件22的中心点同轴,表示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第一灯板211的圆心以及第二灯板221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相互平行,柱形本体10的上端设有凸台101,凸台101的中心位于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上,第二灯板221穿过凸台101套装在柱形本体10的上端,第一灯板211固定在凸台101的顶面,使第一灯板211位于第二灯板221的上方。如此,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与柱形本体10之间方便安装,且使聚光灯珠的光线居中,方便使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2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发光体222设置在泛光灯罩223背离柱形本体10一端端面所在的平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发光体222为泛光灯珠,泛光灯罩223自上端向下端逐渐收窄,泛光灯珠位于泛光灯罩223上端端面的平面上,使泛光灯珠的光线朝四周及向下的范围可以达到最大,最大程度地扩大了泛光灯珠的照明范围。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泛光灯罩223背离柱形本体10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灯头20向柱形本体10的方向逐渐收窄的泛光折射腔2231,且第二发光体222置于泛光折射腔2231内。
具体地,泛光灯罩223呈喇叭状,泛光灯罩223自上端向下端逐渐收窄,在上端端面处开设一个自上向下逐渐收窄地开设一个凹槽,即泛光折射腔2231,以将泛光灯罩223侧壁分成双层。更具体地,泛光折射腔2231靠近柱形本体10的一面呈弧形,使打在该面下端的光线能够朝斜上方反射,优选地,可以在泛光折射腔2231靠近柱形本体10的一面粘贴锡箔纸,以促进该面的光线反射,将发射至靠近泛光折射腔2231靠近柱形本体10的一面上的光线经过锡箔纸反射至远离泛光折射腔2231靠近柱形本体10的一面,提高环照照明的光线利用率。
泛光折射腔2231远离柱形本体10的一面可以呈弧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采用弧形,可以使反射至该面的光线折射更均匀。
泛光灯珠位于泛光折射腔2231内,且与泛光灯罩223上端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泛光灯珠在点亮时,光线的折射路线为:光线进入泛光折射腔2231内开靠近柱形本体10的一面,通过该面反射至远离柱形本体10的一面,可直接发散出去以照明四周和斜下方,实现环照照明。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2至图4,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灯头20内还设有双面灯板25,第一发光体212设置在双面灯板25正面的中部,第二发光体222环绕双面灯板25的中心轴设置在双面灯板25背面的周围。
具体地,双面灯板25是指双面都可进行安装元件,双面灯板25正面是指朝向灯具100前方的一面,双面灯板25背面是指朝向灯具100后方的一面。
在本实施例中,灯头20包括双面灯板25、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其中,双面灯板25的形状呈圆形板,双面灯板25固定在柱形本体10的顶部,聚光灯珠固定在双面灯板25的正面中部,本实施例中,聚光灯珠可设置在双面灯板25的正面中心,泛光灯珠围绕双面灯板25的中心固定在双面灯板25的背面周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PCB板即为本实施例中的双面灯板25。可以理解,双面灯板25的周围即除去中部的位置。
具体地,聚光灯珠的数量为一个,一个聚光灯珠安装在双面灯板25的中心,泛光灯珠的数量为多个,泛光灯珠安装在双面灯板25下方的周围。当然聚光灯珠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使其围绕双面灯板25的中心设置在双面灯板25的正面中部,具体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将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均安装在一个双面灯板25上,使结构更简单,更方便安装,有效减小灯头20的整体体积。同时该灯具100还能实现手电和环照灯的复用,聚光灯珠点亮朝前方发射,即可实现聚光照明,泛光灯珠点亮朝四周及斜下方照明,即可实现环照照明。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2至图4,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灯头20还包括散热器23,散热器23的一端与双面灯板25的正面抵接。
灯具100在使用状态时,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是发热元件,为防止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过热烧坏,为此设置有散热器23,以辅助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散热。
具体地,散热器23设置在双面灯板25的上方,即散热器23的底面与双面灯板25的正面抵接,将双面灯板25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23上,其中,为避开聚光灯珠,散热器23呈环形,散热器23罩设在聚光灯珠周围。更具体地,散热器23与双面灯板25可通过螺栓固定,避免散热器23发生位移。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5至图7,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第一灯板211,第一发光体212设置在第一灯板211上;
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第二灯板221,第二发光体222环绕第二灯板221的中心轴设置在第二灯板221上。
具体地,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为单面灯板,单面灯板是指只有单面可以进行安装元件,其中,第一灯板211朝向前方的一面为正面,朝向后方的一面为背面;第二灯板221朝向后方的一面为正面,朝向前方的一面为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第一灯板211和聚光灯珠,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第二灯板221和泛光灯珠,其中,第一灯板211的形状呈圆形板,第二灯板221的形状呈环形圆板,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固定在柱形本体10的顶部,第一灯板211的中心和第二灯板221的中心均在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上,聚光灯珠固定在第一灯板211的正面中部,泛光灯珠固定在第二灯板221的正面周围。
本实施例中,聚光灯珠的数量为一个,聚光灯珠可设置在第一灯板211的正面中心,泛光灯珠的数量为多个,泛光灯珠围绕柱形本体10的中心轴固定在第二灯板221的正面周围。如此,将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分别安装在两块板上,在灯板上的电路短路时,方便单独更换第一灯板211或第二灯板221,减少成本。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5至图7,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沿着柱形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第一发光体212设置在第一灯板211背离柱形本体10一面的中部,第二发光体222环绕第二灯板221的中心轴设置在第二灯板221朝向柱形本体10一面的周围。
在本实施例中,柱形本体10的顶部设有凸台101,凸台101由两个同心的圆柱体上下堆积形成,第一灯板211安装在上圆柱体的顶部,第二灯板221穿过上圆柱体安装在下圆柱体的顶部,使第二灯板221间隔设置在第一灯板211的下方,即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之间存在间隙,使第一灯板211与第二灯板22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有助于散热,避免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互相影响,以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5至图7,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灯头20还包括散热器23,散热器23的一端与第二灯板221背离柱形本体10的一面抵接,且与第一灯板211接触。
在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点亮状态时,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会发热产生热量,为防止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过热烧坏,为此设置有散热器23,以辅助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11设置在柱形本体10的上圆柱体的顶部,第二灯板221设置在柱形本体10的下圆柱体的顶部,使第一灯板211与第二灯板221之间间隔设置。散热器23设置在发光灯板与第二灯板221之间,且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抵接。
具体地,第一灯板211的正面安装有聚光灯珠,背面与散热器23顶端贴合实现传导散热,以降低聚光灯珠的温度;第二灯板221的正面安装有泛光灯珠,背面与散热器23底部贴合实现传导散热,以降低泛光灯珠的温度。如此,可通过一个散热器23即可同时与第一灯板211和第二灯板221接触实现散热,降低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的温度避免过热损坏,可节约成本,散热器23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23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双面灯板25或第一灯板211的安装槽231,安装槽231内设有第一螺纹孔,柱形本体10上端设置有凸台101,凸台10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对准第二螺纹孔。散热器23和凸台101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24,第一固定螺栓24具有螺纹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孔进入第二螺纹孔内,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使散热器23与柱形本体10连接固定。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2至7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还包括透镜213,透镜213靠近第一发光体212的一端开设有光线折射腔2131,透镜213罩设在第一发光体212***,以使第一发光体212罩在光线折射腔2131内。
如此,聚光灯珠的光线通过光线折射腔2131折射后从出光面2132射出,使光线的聚光效果更好,光线强度更均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镜213的形状呈喇叭状,透镜213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出光面2132,直径较小的一端开设有光线折射腔2131,透镜213罩在聚光灯珠的周围,使聚光灯珠进入光线折射腔2131内,聚光灯珠的光线经过光线折射腔2131的折射后从出光面2132射出。
具体地,透镜213套设在聚光灯珠周围,具有光线折射腔2131一端的端面与第一灯板211抵接。如此,可避免透镜213与第一灯板211之间存在缝隙,使聚光灯珠发射的光线能够全部进入光线折射腔2131内。
更具体地,光线折射腔2131的形状呈圆柱体内腔,即光线折射腔2131的顶部内壁呈平面,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可以垂直从出光面2132射出,使得聚光效果更好,光线强度更均匀。
当本实用新型的灯具100作为手电使用时,聚光灯珠朝向柱形本体10的上方,透镜213套设在聚光灯珠周围,聚光灯珠进入光线折射腔2131内,当聚光灯珠点亮时,聚光灯珠的光线通过线入射腔2132折射后,从出光面2132向外发射光线,实现朝单一方向聚光照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器23朝向灯具100前方的一面设置有延伸部232,延伸部232包饶在透镜213周围,起到保护透镜213的作用。同时,延伸部232还可以扩大散热器23的散热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以降低灯头20内部的整体温度,延长聚光灯珠和泛光灯珠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镜213靠近出光面2132一端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凸块2133,即透镜213的上端周围设有第一凸块2133,如图7所示,延伸部232靠近出光面213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凸块2133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34,即延伸部232的上端的端面设有与第一凸块2133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34,如图7所示。透镜213的下端抵接在第一灯板211上,透镜213通过第一凸块2133与第一凹槽234配合以限制透镜213周向移动,且便于透镜213安装定位。
实施例十一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还包括居中套214,居中套214罩设在第一发光体212***,居中套214和第一发光体212均罩设在透镜213内。
如此,居中套214套设在聚光灯珠周围,方便定位安装透镜213,这样装配完成可以提高灯头20装配的稳定性,使聚光效果更好。
具体地,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居中套214、透镜213和聚光灯珠,其中,居中套214为环形套,居中套214的中轴线与柱形本体10的中轴线同轴,居中套214套在聚光灯珠周围,居中套214可通过螺栓与第一灯板211或双面灯板25连接固定。
具体地,透镜213的形状呈喇叭状,透镜213口径相对较小的一端设有光线折射腔2131,口径相对较大的一端设为出光面2132。透镜213通过光线折射腔2131套在居中套214的周围,以限制透镜213的底部周向移动,同时还方便透镜213的底部定位安装,使透镜213的中轴线与聚光灯珠的中心同轴,更方便透镜213的安装,提高装配的稳定性,避免透镜213装配歪斜影响光线聚集。
实施例十二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具100还包括灯头壳套30,灯头壳套30与散热器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使透镜213限制在灯头壳套30与散热器23之间。
如此,灯头壳套30罩在透镜213上方,且其底部与散热器23固定连接,使透镜213固定安装在散热器23与灯头壳套30之间,避免透镜213在垂直方向发生移动。
灯头壳套30罩在透镜213的上方,灯头壳套30的顶部开设有供出发射光线的出光孔302,具体地,出光孔302为圆孔,以匹配出光面2132的形状,出光孔302的直径小于出光面2132的直径,使灯头壳套30的顶部与出光面2132的外沿相互抵接,进而将透镜213固紧在灯头壳套30与散热器23之间,避免透镜213在垂直方向发生移动。
更具体地,灯头壳套30与散热器23之间可以通过卡接固定,散热器23的上端设置有环形卡槽233,灯头壳套30设置有弧形凸块301,弧形凸块301的形状与环形卡槽233的形状相匹配,灯头壳套30通过弧形凸块301卡入环形卡槽233内与散热器23安装固定,实现与散热器23安装固定,进而将透镜213盖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灯头壳套30与散热器23之间还可以通过螺接或栓接连接固定,使两者之间的安装更加牢靠稳固。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泛光灯罩22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凸块2232,散热器23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凸块2232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35。泛光灯罩223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凸块2233,柱形本体10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凸块2232相匹配的第三凹槽102。
其中,第二凸块2232卡入第二凹槽235内,第三凸块2233卡入第三凹槽102内,以将泛光灯罩223安装在散热器23与柱形本体10之间,实现装配,由于第二凸块2232呈齿状分布,使泛光灯罩223与散热器23装配完成后呈上下啮合的状态,泛光灯罩223与柱形本体10装配完成后也是呈上下啮合的状态,使得可以限制泛光灯罩223周向转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泛光灯罩223还可以与散热器23及柱形本体10之间采用螺纹固定,更便于安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器23通过第一固定螺栓24与柱形本体10固定连接,泛光灯罩223通过散热器23固紧在柱形本体10与散热器23之间,装配简单。散热器23与泛光灯罩22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60,泛光灯罩223与柱形本体1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胶圈70,用于防止进水,保护柱形本体10内的控制电路板14。
实施例十三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具100还包括提手40,提手40两端转动连接在灯头20上。
如此,方便用户通过提手40携带灯具100或可悬挂在支撑物体上进行照明。
本实施例中,提手40连接在灯头壳套30上,本实施例以连接在灯头壳套30上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提手40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设计,对此本申请不进行限制具***置。
具体地,提手40两端设置有第一通孔401,灯头壳套30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40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03,第二通孔303内设有螺纹,第一通孔401对准第二通孔303,通过固定螺栓具有螺纹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401与第二通孔303螺纹连接,其中,固定螺栓并未拧紧使提手40与灯头壳套30之间留有余量,进而使提手40可围绕固定螺栓相对灯头壳套3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40的形状呈弧形,灯头壳套30的顶部沿着外沿设有用于收纳提手40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外侧壁形成缺口,便于手提提手40。当提手40转动至与弧形凹槽底部抵接时,提手40则收纳在弧形凹槽内,以减小灯具100的体积,使更美观,同时提手40可供用户手提携带灯具100以及可以将灯具100悬挂在物体上照明。
在其他实施例中,提手40上还可设置有固定块,灯头壳套30上设置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柱,使提手40以固定块作为转动轴转动,实现提手40在灯头壳套30上转动,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手40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槽402,弧形凹槽的内侧壁在与限位槽40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块304,当提手40转动至与弧形凹槽底部抵接时,限位块304卡入限位槽402内,以限制提手40转动。当用户需要手提提手40携带灯具100时,用户可拉动提手40,使限位块304从限位槽402内脱离出来,使提手40可绕着固定螺栓转动。
实施例十四
请参阅图3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柱形本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槽12,容纳槽12内置有吸附件。如此,在灯具100放置在灯具100的支撑平面上时,可通过容纳槽12与支架实现安装固定,灯具100与支架配合支撑灯具100,使支撑更平稳,不易倾倒。
本实施例中,吸附件可为磁铁。支架可为三脚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可供磁铁吸附的吸附体,柱形本体10可通过磁铁与支架的吸附件吸附固定。支架上的吸附件可为与柱形本体10上的磁铁相反极性的磁铁,也可以为铁金属。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槽12内可设置有卡扣,支架上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卡扣卡入卡槽内,使柱形本体10与支架安装固定,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实施例和第二种实施例仅作示意性解释说明,两种实施方式可相互结合,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形本体;
安装在所述柱形本体一端的灯头;
所述灯头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发光体,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一个泛光灯罩和朝向后方的第二发光体,所述泛光灯罩罩设于所述灯头***,所述泛光灯罩沿所述灯头向所述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所述第二发光体置于所述泛光灯罩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的中心点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在所述泛光灯罩背离所述柱形本体一端端面所在的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灯罩背离所述柱形本体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灯头向所述柱形本体的方向逐渐收窄的泛光折射腔,且所述第二发光体置于所述泛光折射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内还设有双面灯板,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双面灯板正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发光体环绕所述双面灯板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双面灯板背面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双面灯板的正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灯板,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板上;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二灯板,所述第二发光体环绕所述第二灯板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和所述第二灯板沿着所述柱形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板背离所述柱形本体一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发光体环绕所述第二灯板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板朝向所述柱形本体一面的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灯板背离所述柱形本体的一面抵接,且与所述第一灯板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靠近所述第一发光体的一端开设有光线折射腔,所述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一发光体***,以使所述第一发光体罩在所述光线折射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居中套,所述居中套罩设在所述第一发光体***,所述居中套和所述第一发光体均罩设在所述透镜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灯头壳套,所述灯头壳套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透镜限制在所述灯头壳套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灯头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置有吸附件。
CN202321156093.8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灯具 Active CN220436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6093.8U CN220436277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6093.8U CN220436277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6277U true CN220436277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6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6093.8U Active CN220436277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6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59852A (ja) 自転車用携帯電灯
US11326749B1 (en) Multi-positional bar shaped light
CN220436277U (zh) 一种灯具
CN105841041B (zh) 一种led镜前灯
US8814387B2 (en) LED bulb
CN210107197U (zh) 一种吸顶灯
CN102052588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TW201315940A (zh) 燭燈
CN203036275U (zh) 灯泡
CN202338792U (zh) 烛灯
CN213394764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1526269U (zh) 一种带摄像头的投光灯
CN211315887U (zh) 一种led路灯
KR101325080B1 (ko) 엘이디 촛대전구
CN111911832A (zh) 一种照明装置
KR20080005008U (ko) 엘이디를 사용하는 매입등용 하우징
CN218209416U (zh) 顶部反射式led警告灯
WO2018161666A1 (zh) T形led灯具
JP2000294002A (ja) 発光体及び信号灯
CN216952978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照明灯具
CN218820131U (zh) 旋转照明结构及灯具
CN216480362U (zh) 防爆多用途手提灯
CN212840897U (zh) 一种led台灯
CN212319561U (zh) 一种新型警示灯结构
CN213019315U (zh) 一种模组化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