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2398U -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2398U
CN220252398U CN202321660771.4U CN202321660771U CN220252398U CN 220252398 U CN220252398 U CN 220252398U CN 202321660771 U CN202321660771 U CN 202321660771U CN 220252398 U CN220252398 U CN 220252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wer supply
zero
uni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07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光雄
黄香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07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2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2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2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涉及电路控制的领域,包括:过零检测单元:用于与第一电源相连;第一受控开关、可控硅单元;定影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相连,用于基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输出的过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导通所述可控硅单元,以使所述定影模块开始加热。通过本申请可以在定影元件加热时控制可控硅在零点电压时刻导通,降低可控硅在导通时刻的电压变化率。

Description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定影模块,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需要对定影模块进行加热。在相关技术中,定影模块一般外接市电,通过继电器和可控硅的开合控制定影模块进行加热工作,继电器在某些情境下闭合,会导致可控硅在导通时的瞬时电压变化率过大,从而导致可控硅发生短路或耐压劣化等损坏。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关于定影模块的加热控制电路还存在不够完善以及会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在定影模块加热时,第一受控开关在零点电压时刻导通后,控制可控硅单元在零点电压时刻导通,防止可控硅单元在导通时的瞬时电压变化率过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过零检测单元:用于与第一电源相连;
第一受控开关、可控硅单元;
定影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相连,用于基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输出的过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导通所述可控硅单元,以使所述定影模块开始加热。
闭合状态,且可控硅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定影单元开始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包括过零检测单元、第一受控开关、可控硅单元、定影模块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过零检测电路、第一受控开关以及可控硅单元。从而,通过过零检测单元对第一电源的检测,可以在交流电过零点附近时,控制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导通可控硅单元以使定影模块开始加热。进而,可防止可控硅单元在其他任意时刻导通而引起的瞬时电压变化率过大的情况发生,其电路结构简单且易实现,有助于减小元件损坏风险以及对定影模块加热时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地可提高定影模块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
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火线和所述零线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检测端相连。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过零检测单元包括:
整流输入模块: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光耦控制模块:其初级侧与所述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信号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相连,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其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且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的一端相连;
第二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第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
第三受控开关:其控制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其第一受控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其第二受控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整流输入模块为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还包括:
滤波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初级侧。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为三极管或MOS管。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可控硅单元包括:第二受控开关以及可控硅;
所述第二受控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受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
所述定影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
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第一受控端连接所述定影模块,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第二受控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
所述可控硅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所述可控硅单元的第一受控端连接所述定影模块,所述可控硅单元的第二受控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
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电源相互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任一相电源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以第一方面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单元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输入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零检测单元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控制时序图;
图标:
R1—滤波电阻;C1—滤波电容;R2—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4—第三电阻;Q1—第三受控开关;U1—光耦控制模块;V—第二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是在成像介质上印制图像或文字,图像形成作业可以是生成、打印、复印、扫描等作业中的至少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图像数据,示例性地,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或者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以及在单个设备中执行以上功能的多功能***设备(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
在相关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定影模块以融化纸上的碳粉,因此需要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模块进行加热。本领域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定影模块一般外接于市电,也就是说,定影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于零线与火线之上,通过继电器和可控硅的开合控制定影模块进行加热工作,而继电器在某些情境下闭合,会导致可控硅在导通时的瞬时电压变化率过大,从而导致可控硅发生短路或耐压劣化等损坏;
示例性的,在继电器在市电输入为90°或270°导通时,可控硅在导通时瞬时从零上升至市电电压的幅值,由此,可控硅会容易发生短路或者耐压劣化;
由此即产生了本申请的构思,增加过零检测单元,利用过零检测单元对市电的零点电压时刻进行检测,控制继电器在零点闭合后,控制可控硅在零点电压时刻导通,以降低可控硅在导通时刻的电压变化率。
请参照图1,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结构图,包括:
过零检测单元:用于与第一电源相连;
第一受控开关、可控硅单元;
定影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相连,用于基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输出的过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导通所述可控硅单元,以使所述定影模块开始加热。
在本申请的实施中,利用过零检测单元对第一电源的电压进行零点检测,当检测到电压过零点时,过零检测单元向控制单元输出过零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该过零信号后,基于该过零信号首先控制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导通可控硅单元,从而使得定影模块开始加热。在此过程中,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定影模块相当于进入加热准备阶段,随后当加热命令下发后,控制单元导通可控硅单元,进而定影模块接通第一电源开始加热;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电源可为市电,即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也就是说,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火线和所述零线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检测端相连;
具体的,过零检测单元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零线与火线相连,其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口相连接,具体可以与控制单元PRIO复用端口(检测端口的一种)相连接,具体的,PRIO复用端口可以检测对输入的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进行检测;
在此由于第一受控开关在零点时刻导通,由此,当可控硅在电压零点附近的时刻开启时,可控硅在导通时的电压变化率较低,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定影加热单元在导通时由于电压变化率过大而出现可控硅发生短路或耐压劣化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是,在图1(a)的基础上,请参照图1(b),所述可控硅单元包括:相连的第二受控开关以及可控硅;所述第二受控开关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二受控开关导通时,所述可控硅导通;
在本申请之中,第一受控开关与可控硅单元既可以均与零线相连,又可以均与火线相连,还可以第一受控开关与零线相连,可控硅单元与火线相连或第一受控开关与火线相连,可控硅单元与零线相连;
结合前述,可控硅单元包括第二受控开关以及可控硅,第二受控开关可采用光耦开关、三极管以及MOS管中的一种,可控硅可选用双向可控硅,在此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双向可控硅受控端既可以置于零线侧,又可置于火线侧,譬如,所述双向可控硅受控端与火线相连,又譬如,或所述双向可控硅受控端与零线相连;
可理解的,可控硅的栅极即为双向硅的控制极,当第二受控开关导通时,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控制双向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包括继电器及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继电器包括:常开触点、常闭触点以及线圈,在本申请之中,要求在自然状态下,继电器处于断开的状态,为此,需要将常开触点置于火线侧或零线侧,即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于火线或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于零线,线圈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单元相连,并依据过零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平信号控制线圈通断电,当线圈吸合时,继电器动作,此时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
由此即实现了继电器与可控硅单元的连接,当继电器与可控硅单元均处于导通状态时,定影单元外接市电开始加热;
为了实现对零点电压时刻的检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照图本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零检测单元结构图;
具体的,过零检测单元包括:整流输入模块:输入端接入市电;
整流输入模块: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光耦控制模块:其初级侧与所述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信号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相连,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也就是说,过零检测单元首先对第一电压(即市电)进行整流,依据整流后输出的电压控制光耦控制模块的关断,进而依据光耦控制模块的关断,信号输出模块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
本领域人员可实现的方式是,针对于整流输入模块,可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对市电进行整流,也就是整流输入模块的直接与市电相连接;
当然也可以采用全波整流以及半波整流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之中,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还包括滤波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初级侧,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4,图4中的滤波电阻R1以及滤波电容C1即构成了滤波电路,也就是本申请之中的滤波模块;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流输入模块电路图,整流输入模块可以由四个二极管相连构成;
更进一步讲,D1、D2、D3以及D4为四个二极管,将D1、D2、D3以及D4四个二极管参照图3的方式连接即可实现整流;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零检测单元电路图,在此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直接与光耦控制模块U1相连接,在此图中光耦控制模块U1可采用型号为LTV—1004的光耦器件;
可理解的,假定光耦控制模块的导通电压为U,当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光耦控制模块的导通电压U时,光耦控制模块处于导通状态,反正处于断开状态;
针对于信号输出模块,在此信号输出模块有三个电阻以及一个受控开关构成,即由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以及第三受控开关Q1构成,其连接方式如下:
第一电阻R2:其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且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U1的次级侧的一端相连;
第二电阻R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U1的次级侧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第三电阻R4: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
第三受控开关Q1:其控制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4的一端相连,其第一受控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其第二受控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U1的次级侧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的第二电源可以为直流电源;
示例性的,第三受控开关Q1采用的为NPN三极管,在此情境下,所述第三受控开关Q1的控制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受控开关Q1的第一受控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受控开关Q1的第二受控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
可理解的,假定当光耦控制模块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会发生改变,进而使得第三受控开关Q1呈现不同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假定光耦控制模块U1处于导通状态时,假定第三电阻R4输入的外接电源的电压为V(即第二电源),此时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 其中R2//R3代表第一电阻R2以及第二电阻R3并联后的阻值,U代表在导通状态下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而当光耦控制模块U1处于未导通状态时/>U代表在未导通状态下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经比较可知,在光耦控制模块U1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小于光耦控制模块U1未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因此可以以此控制第三受控单元Q1的导通或关断;
更进一步的,当光耦控制模块U1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较低,NPN三极管处于关断状态,在此,集电极在控制单元的输出电压的作用下,呈现高电平(示例性的可以为3.3V),光耦控制模块U1处于未导通状态时,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较高,NPN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的输出电压被拉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
继续请参照图4,第三受控开关Q1为NPN三极管,当市电经过整流输入模块时,当整流后的不能满足光耦控制模块的导通电压时,光耦控制模块不导通,此时第二电源通过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回流至大地,此时第三受控开关Q1基极电压为第二电阻R3两端的电压,由此第三受控开关Q1呈现导通状态,第三受控开关Q1的集电极呈现低电平;
反之,当整流后的能满足光耦控制模块的导通电压时,光耦控制模块导通,此时第二电源通过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以及第一电阻R2、第三电阻R4回流至大地,此时第三受控开关Q1基极电压为NPN三极管无法导通,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的电压被控制单元拉高,即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呈现高电平;
综上,当过零检测单元在电压为零或附近时,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电压不能满足光耦控制模块的导通电压,此时光耦控制模块次级侧不导通,此时,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呈现低电平;
可理解的,随着市电相位的改变,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电压满足光耦控制模块的导通电压,此时光耦控制模块次级侧导通,此时,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呈现高电平;
可理解的,在本申请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本申请所述的实施例的构成,使用PNP三极管或MOS管替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NON三极管,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为三极管、MOS管的一种。
同时,本申请之中的过零检测单元仅为本申请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其他方式对市电零点进行检测均应纳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以下对申请之中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的具体控制流程进行简介: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之中,当过零检测单元在相位值为0°或附近时,向控制单元发出低电平信号,此时控制单元检查判定是否在相位值为0°或附近,若是,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受控开关吸合,此时进入加热准备状态,当控制单元接收到加热命令后,此时过零检测单元在相位值为0°或附近时继续向控制单元发送低电平信号,与上一次向控制单元发送低电平信号不同的是,在此,过零检测单元发送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可控硅的单元的关断,在每个周期内,每当过零检测单元发送低电平信号时,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即保证了继电器0°或附近闭合后,可控硅单元始终保持在相位值为0°或附近导通,从而减小可控硅从导通时的瞬时变化率,避免控硅发生短路或耐压劣化。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零检测单元:用于与第一电源相连;
第一受控开关、可控硅单元;
定影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相连,用于基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输出的过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受控开关闭合后导通所述可控硅单元,以使所述定影模块开始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
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火线和所述零线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检测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包括:
整流输入模块: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光耦控制模块:其初级侧与所述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信号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相连,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其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且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的一端相连;
第二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第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
第三受控开关:其控制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其第一受控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其第二受控端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次级侧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输入模块为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还包括:
滤波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控制模块的初级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为三极管或MOS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
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第一受控端连接所述定影模块,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第二受控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
所述可控硅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所述可控硅单元的第一受控端连接所述定影模块,所述可控硅单元的第二受控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相电源线为零线,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相电源线为火线;
所述第一受控开关以及所述可控硅单元相互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任一相电源线上。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
CN202321660771.4U 2023-06-27 2023-06-27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20252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0771.4U CN220252398U (zh) 2023-06-27 2023-06-27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0771.4U CN220252398U (zh) 2023-06-27 2023-06-27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2398U true CN220252398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0771.4U Active CN220252398U (zh) 2023-06-27 2023-06-27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2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5700B2 (ja) 放電回路、放電回路を有する電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94390B2 (en) Phase detecting device, phase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the phase detecting device, and fuser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the phase control device
JP3437410B2 (ja) ヒータ制御装置
US92919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pplying or shutting off AC voltage to heat generating member
US9660549B2 (en)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JP5748526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US7186956B2 (en) Fuser-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powe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detecting power voltage
JP2009118668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220252398U (zh) 定影模块加热控制电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0461347B1 (ko) 110v/220v 겸용 정착장치 및 그 인쇄기
CN112673319B (zh) 输出半ac波的过零信息的电力供应设备
CN109240053B (zh) 电源控制装置、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0048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88978A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93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23038A (ja) 低電圧保護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JPH042264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電源装置
KR20180019326A (ko)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H111433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453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530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50091768A (ko)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2196135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96574A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8825A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