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6313U -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6313U
CN220206313U CN202321476385.XU CN202321476385U CN220206313U CN 220206313 U CN220206313 U CN 220206313U CN 202321476385 U CN202321476385 U CN 202321476385U CN 220206313 U CN220206313 U CN 220206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yere
heat shield
furnac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63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军
刘明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Huachuang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Huachuang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Huachuang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Huachuang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63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6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6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6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涉及风冷***的技术领域,包括风管道和第一风嘴,风管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孔,第一风嘴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第一风嘴的封闭端与风管道第一风孔处的侧壁贴合,第一风嘴的封闭端设有第二风孔,第一风嘴与风管道连接,并能够相对于风管道移动,当第一风嘴相对于风管道移动时,第二风孔能够与第一风孔重合或错开。从而减小冷却气流在进入风管道时的动能损失,使更多的冷却空气能够输送至远离集风壳的第一风嘴部位内,进而使风管道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的气流速度和出风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使不同位置的工件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尽可能保持一致,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背景技术
真空炉是一种用于真空环境中进行加热的设备,真空炉通过在炉腔这一特定空间内利用真空***(由真空泵、真空测量装置、真空阀门等元件组装而成)将炉腔内部分物质排出,使炉腔内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炉腔内空间从而实现真空状态。真空炉主要用于陶瓷烧成、真空冶炼、电真空零件除气、退火、金属件的钎焊,以及陶瓷-金属封接等。
真空炉风冷***是用于炉腔内物料冷却的***,真空炉风冷***包括电机、叶轮和风道总成等部件,风道总成包括吹风管等部件,吹风管安装在真空炉内,在吹风管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组风嘴。真空炉风冷***在工作时,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将冷却气流输送至吹风管中,再通过吹风管上的风嘴排至炉内热场有效区,对真空炉内的物料进行冷却。
然而,由于真空炉热区有效区长度普遍较长,相应地,吹风管的长度也要做得较长,因此当冷却气流进入吹风管中后,随着冷却气流在吹风管内的动能不断衰减,从远离冷却气流风源的风嘴喷出的气流速度及出风量均小于从靠近冷却气流风源的风嘴喷出的气流速度和出风量,造成进入热区的冷却气流流速和流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对热区中不同位置的工件的冷却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即靠近风源的工件冷却得快,远离风源的工件冷却得慢,工件冷却不均匀不仅导致整体工件冷却时间增加,能耗增加,而且可能造成工件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真空炉风冷***存在的吹风管出风不均,导致工件冷却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包括风管道和第一风嘴,所述风管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孔,所述第一风嘴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第一风嘴的封闭端与所述风管道第一风孔处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风嘴的封闭端设有第二风孔,所述第一风嘴与所述风管道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风管道移动,当所述第一风嘴相对于所述风管道移动时,所述第二风孔能够与所述第一风孔重合或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风管道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的第二风孔与第一风孔的重合程度,可使不同位置的工件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尽可能保持一致,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
可选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风管道和所述第一风嘴连接,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风嘴相对于所述风管道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组件可将第一风嘴与风管道锁紧,防止第一风嘴发生松动。
可选的,还包括集风壳和导流罩,所述风管道固设于所述集风壳上,并与所述集风壳相连通,所述风管道为矩阵排布,所述导流罩固设于所述集风壳内,所述风管道与所述集风壳的连通口设于所述导流罩的四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罩可起到较好的导流效果,使气流均匀进入风管道内。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隔热屏、第二风嘴和遮风板,所述第一隔热屏固设于所述集风壳上,所述第二风嘴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隔热屏上,并与所述集风壳内部相连通,所述遮风板固设于所述第二风嘴上,并与所述第二风嘴远离所述集风壳的一端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遮风板可对气流进行阻挡分散,使气流能够均匀吹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真空炉风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炉风冷***,包括真空炉出风结构,还包括炉体、电机和叶轮,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炉体上,所述集风壳固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集风壳内,叶轮位于所述集风壳内,并与所述输出轴固接,所述风管道位于所述炉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可驱动叶轮转动,使炉体内的空气进行流动。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隔热屏和第三隔热屏,所述第二隔热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热屏固接,所述第三隔热屏固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第三隔热屏与所述第二隔热屏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热屏、第二隔热屏和第三隔热屏之间围合形成工件热场区,所述第一风嘴穿设于所述第二隔热屏,并与所述工件热场区内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隔热屏、第二隔热屏和第三隔热屏可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换热器和换热壳,所述换热壳固设于炉体内,所述换热器固设于所述换热壳内,所述换热壳设有与所述炉体内部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换热壳还设有与所述集风壳相连通的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换热器可对气流起到很好的换热降温效果,确保换热后的冷却气流对工件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炉体包括炉身和炉盖,所述炉盖与所述炉身可开闭连接,所述集风壳固设于所述炉身内,所述第三隔热屏与所述炉盖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炉盖打开的同时可将第三隔热屏一同打开,从而方便将工件从工件热场区内取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第一风嘴相对于风管道移动时,第二风孔能够与第一风孔重合或错开,第一风嘴出风的面积相应地可减小或增大。通过调节风管道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的第二风孔与第一风孔重合程度,使越靠近集风壳的第一风嘴的出风面积越小,从而减小冷却气流在进入风管道时的动能损失,使更多的冷却空气能够输送至远离集风壳的风管道部位内,进而使风管道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的气流速度和出风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使不同位置的工件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尽可能保持一致,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炉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真空炉风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风管道;11、第一风孔;12、第一连接孔;
20、第一风嘴;21、第二风孔;22、第二连接孔;
30、锁紧组件;31、螺栓;32、螺母;
40、集风壳;50、导流罩;60、第一隔热屏;70、第二风嘴;
80、遮风板;90、炉体;91、炉身;92、炉盖;100、电机;
110、叶轮;120、第二隔热屏;130、第三隔热屏;140、工件热场区;150、换热器;160、换热壳;161、进风口;162、出风口;170、间隙;180、第一瓷气嘴;190、第二瓷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包括风管道10、第一风嘴20、集风壳40、导流罩50、第一隔热屏60、第二风嘴70和遮风板80,风管道10固设于集风壳40上,并与集风壳40相连通,风管道10为矩阵排布,导流罩50固设于集风壳40内,导流罩50可设为圆锥形,风管道10与集风壳40的连通口设于导流罩50的四周,冷却气流风源进入集风壳40内,并通过导流罩50进行导流,将冷却气流均匀分散至矩阵排布的风管道10内。
参照图3和图4,风管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孔11,第一风嘴20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第一风嘴20的封闭端与风管道10第一风孔11处的侧壁贴合,第一风嘴20的封闭端设有第二风孔21,第一风嘴20与风管道10连接,并能够相对于风管道10移动,当第一风嘴20相对于风管道10移动时,第二风孔21能够与第一风孔11重合或错开。
当第一风嘴20相对于风管道10移动时,第二风孔21能够与第一风孔11重合或错开,第一风嘴20出风的面积相应地可减小或增大。通过调节风管道10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20的第二风孔21与第一风孔11重合程度,使越靠近集风壳40的第一风嘴20的出风面积越小,从而减小冷却气流在进入风管道10时的动能损失,使更多的冷却空气能够输送至远离集风壳40的风管道10部位内,进而使风管道10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20的气流速度和出风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使不同位置的工件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尽可能保持一致,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
参照图3,当调整第二风孔21与第一风孔11重合面积后,可通过锁紧组件30将风管道10和第一风嘴20锁紧连接,以限制第一风嘴20相对于风管道10移动,避免第一风嘴20发生松动,锁紧组件30的具体结构如下:锁紧组件30包括螺栓31和螺母32,风管道10第一风孔11处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第一风嘴20的封闭端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2同轴相对的第二连接孔22,螺母32固设于风管道10上,并与第一连接孔12同轴设置,螺栓3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22,并与螺母32螺接。
参照图4和图5,第一风孔11可设有两组,形状可设为扇形,第二风孔21设有两组,形状可设为扇形,通过转动第一风嘴20,使其绕螺栓31的轴线旋转,即可调整第二风孔21与第一风孔11的重合面积,进而调整第一风嘴20的出风面积,调整后再拧紧螺栓31即可将第一风嘴20与风管道10固接。
参照图6,第一隔热屏60固设于集风壳40上,第二风嘴70固定穿设于第一隔热屏60上,并与集风壳40内部相连通,遮风板80固设于第二风嘴70上,并与第二风嘴70远离集风壳40的一端间隔设置。
进入集风壳40的冷却气流还可通过第二风嘴70吹出对工件进行冷却,当冷却气流从第二风嘴70吹出时,通过遮风板80对气流进行阻挡分散,使气流能够均匀吹出。通过第一隔热屏60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少传递至集风壳40内的热量,为进一步减少热量传递,还可在第二风嘴70内设置第一瓷气嘴180,以减少通过第二风嘴70传导至集风壳40内的热量。
本实施例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冷却气流风源进入集风壳40内,并通过导流罩50对一部分冷却气流进行导流,将冷却气流均匀分散至矩阵排布的风管道10内,再通过第一风嘴20吹出,集风壳40内的另一部分冷却气流通过第二风嘴70吹出,对工件进行冷却。通过转动第一风嘴20,调节风管道10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20的第二风孔21与第一风孔11的重合程度,使越靠近集风壳40的第一风嘴20的出风面积越小,从而减小冷却气流在进入风管道10时的动能损失,使更多的冷却空气能够输送至远离集风壳40的风管道10部位内,进而使风管道10上不同位置第一风嘴20的气流速度和出风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使不同位置的工件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尽可能保持一致,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
实施例2
参照图7,一种真空炉风冷***,包括真空炉出风结构、炉体90、电机100、叶轮110、第二隔热屏120、第三隔热屏130、换热器150和换热壳160,电机100固设于炉体90上,集风壳40固设于炉体90内,电机100的输出轴延伸至集风壳40内,叶轮110位于集风壳40内,并与输出轴固接,风管道10位于炉体90内,通过电机100可驱动叶轮110转动,从而使炉体90内的空气进行流动。
第二隔热屏120的一端与第一隔热屏60固接,第三隔热屏130固设于炉体90内,第三隔热屏130与第二隔热屏120的另一端间隔设置,第一隔热屏60、第二隔热屏120和第三隔热屏130之间围合形成工件热场区140,第二隔热屏120上设有通孔,第一风嘴20穿设于通孔,并与工件热场区140内部相连通。需要进行热处理的工件置于工件热场区140内,通过第一隔热屏60、第二隔热屏120和第三隔热屏130可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为减少通过第一风嘴20传导至工件热场区140外的热量,可在通孔内设置第二瓷气嘴190。
炉体90包括炉身91和炉盖92,炉盖92与炉身91可开闭连接,集风壳40固设于炉身91内,第三隔热屏130与炉盖92固接,当工件热场区140内的工件冷却结束后,将炉盖92打开的同时可将第三隔热屏130一同打开,从而可将工件从工件热场区140内取出。
换热壳160固设于炉体90内,换热器150固设于换热壳160内,换热壳160设有与炉体90内部相连通的进风口161,换热壳160还设有与集风壳40相连通的出风口162,换热器150可采用管式介质换热器,在工件热场区140内的工件进行冷却时,向换热器150内通入冷却介质。
本实施例一种真空炉风冷***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工件热场区140内的工件进行冷却时,向换热器150内通入冷却介质,同时,通过电机100驱动叶轮110转动,使集风壳40内的一部分冷却气流进入风管道10内,并从第一风嘴20吹入工件热场区140内,集风壳40内的另一部分冷却气流通过第二风嘴70吹入工件热场区140内,对工件热场区140内的工件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体从第三隔热屏130与第二隔热屏120的间隙170吹入炉体90内,并通过进风口161进入换热壳160内,与换热器150换热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再通过出风口162进入集风壳40内,使炉体90内的气流循环流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道(10)和第一风嘴(20),所述风管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孔(11),所述第一风嘴(20)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第一风嘴(20)的封闭端与所述风管道(10)第一风孔(11)处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风嘴(20)的封闭端设有第二风孔(21),所述第一风嘴(20)与所述风管道(10)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风管道(10)移动,当所述第一风嘴(20)相对于所述风管道(10)移动时,所述第二风孔(21)能够与所述第一风孔(11)重合或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30),所述锁紧组件(30)与所述风管道(10)和所述第一风嘴(20)连接,所述锁紧组件(30)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风嘴(20)相对于所述风管道(1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风壳(40)和导流罩(50),所述风管道(10)固设于所述集风壳(40)上,并与所述集风壳(40)相连通,所述风管道(10)为矩阵排布,所述导流罩(50)固设于所述集风壳(40)内,所述风管道(10)与所述集风壳(40)的连通口设于所述导流罩(50)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热屏(60)、第二风嘴(70)和遮风板(80),所述第一隔热屏(60)固设于所述集风壳(40)上,所述第二风嘴(70)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隔热屏(60)上,并与所述集风壳(40)内部相连通,所述遮风板(80)固设于所述第二风嘴(70)上,并与所述第二风嘴(70)远离所述集风壳(40)的一端间隔设置。
5.一种真空炉风冷***,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体(90)、电机(100)和叶轮(110),所述电机(100)固设于所述炉体(90)上,所述集风壳(40)固设于所述炉体(90)内,所述电机(100)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集风壳(40)内,所述叶轮(110)位于所述集风壳(40)内,并与所述输出轴固接,所述风管道(10)位于所述炉体(9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炉风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热屏(120)和第三隔热屏(130),所述第二隔热屏(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热屏(60)固接,所述第三隔热屏(130)固设于所述炉体(90)内,所述第三隔热屏(130)与所述第二隔热屏(120)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热屏(60)、第二隔热屏(120)和第三隔热屏(130)之间围合形成工件热场区(140),所述第一风嘴(20)穿设于所述第二隔热屏(120),并与所述工件热场区(140)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炉风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150)和换热壳(160),所述换热壳(160)固设于炉体(90)内,所述换热器(150)固设于所述换热壳(160)内,所述换热壳(160)设有与所述炉体(90)内部相连通的进风口(161),所述换热壳(160)还设有与所述集风壳(40)相连通的出风口(16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空炉风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90)包括炉身(91)和炉盖(92),所述炉盖(92)与所述炉身(91)可开闭连接,所述集风壳(40)固设于所述炉身(91)内,所述第三隔热屏(130)与所述炉盖(92)固接。
CN202321476385.X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Active CN220206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6385.XU CN220206313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6385.XU CN220206313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6313U true CN220206313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8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6385.XU Active CN220206313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6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8162A (zh) 一种冷室高压气淬的结构
CN106091716A (zh) 一种炉窑用高温监控装置
CN220206313U (zh) 一种真空炉出风结构及真空炉风冷***
WO2023246198A1 (zh) 一种用于热洁炉出料的冷却装置
CN209260148U (zh) 一种真空气淬炉之气冷***
CN212955220U (zh) 一种退火设备
CN216644942U (zh) 短流程降温周期烧结炉
KR20070020191A (ko) 고압 열처리로
CN100462658C (zh) 气氛炉
CN203590656U (zh) 热交换器及包含该热交换器的电气柜
CN102021506A (zh) 用于铝材快速冷却的设备
WO2018099149A1 (zh) 一种热风无氧钎焊***
CN111041168B (zh) 一种用于提高立式真空高压气淬设备冷却均匀性的风冷***
CN214088592U (zh) 一种真空淬火炉
CN211872074U (zh) 一种快冷氮化炉
CN109207687A (zh) 用于气淬的真空炉装置
CN114646208A (zh) 一种热风回转炉内的热风热交换***
CN114394731A (zh) 一种电子玻璃窑炉流液洞的冷却方法和装置
CN208308910U (zh) 一种适用于20bar高压气淬的真空炉风冷***
CN110701940A (zh) 热交换装置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211692912U (zh) 一种新型风冷却***
CN111041172A (zh) 一种用于卧式真空高压气淬的风冷***
CN218110165U (zh) 一种全自动式数控机床的控温换热***
CN216192505U (zh) 一种自动化真空热处理设备
CN219637293U (zh) 一种热风均匀的金相退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