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6574U - 平板壁灯 - Google Patents

平板壁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6574U
CN220186574U CN202321102221.0U CN202321102221U CN220186574U CN 220186574 U CN220186574 U CN 220186574U CN 202321102221 U CN202321102221 U CN 202321102221U CN 220186574 U CN220186574 U CN 220186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wall lamp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22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22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6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6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6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平板壁灯,属于平面灯技术领域。本申请提出一种平板壁灯,包括:框架组件;安装座,与所述框架组件固定连接,用于安装于墙壁;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上侧,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被配置为向上出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被配置为沿水平方向出光;导光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围绕所述导光组件的周向布置,所述导光组件被配置为引导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转为向下出光。该平板壁灯不仅出光均匀,柔和不伤眼,且照明氛围好。

Description

平板壁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平板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板壁灯。
背景技术
LED平板灯具又称平板灯,具有高效节能、超薄超轻、稳定耐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酒店、会议室、学校、医院等需要节能及高显色性指数照明的场合。然而,大多数常见的平板灯具主要用作吸顶灯,平板吸顶灯仅设计成下侧出光的形式,发光均匀性较差,具有刺眼、照明氛围较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平板壁灯,上下两侧均能出光,具有发光均匀、照明氛围好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平板壁灯,包括:框架组件;安装座,与所述框架组件固定连接,用于安装于墙壁;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上侧,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被配置为向上出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被配置为沿水平方向出光;导光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围绕所述导光组件的周向布置,所述导光组件被配置为引导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转为向下出光。
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通过安装座安装于墙壁,第一发光元件向上出光,第二发光元件水平出光,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组件,经过导光组件引导后从导光组件向下出光。由于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作为背景光束,能够降低平板壁灯的照明侧和非照明侧的照明差异,提高平板壁灯的出光均匀性;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方向与经过导光组件引导后的出光方向不一致,光线穿过导光组件之后出光均匀,且出光角度得到调整,出光柔和且亮度均匀。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不仅出光均匀,柔和不伤眼,且照明氛围好。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本体,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导热件,导热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导热安装于所述导热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导热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热量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热件传导至所述框架本体。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框架组件不仅用于安装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还用于将发光组件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以提高平板壁灯的有效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向,所述导光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压板、垫板、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和扩散板,所述导光板的周侧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高度上对应设置,所述框架本体和所述导热件共同夹持所述导光组件的周侧。
通过该种形式的导光组件,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经引导后向下出光,且平板壁灯的下侧出光的光线扩散幅度适宜,使其柔和不炫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周侧与所述框架组件导热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导热板。
通过设置导热板,既能够简单可靠地安装第一发光元件,又能够及时将第一发光元件的热量传导至框架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由所述连接部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导热板导热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框架本体导热连接。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实现导热板经过导热件与框架本体导热连接,实现第一发光元件的热量传导至框架本体,提高第一发光元件的有效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穿过所述导热板以与所述第一凹槽螺纹配合。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既能够实现导热件与导热板可拆卸地连接,又能够实现导热件与导热板导热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二凹槽,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二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以与所述第二凹槽螺纹配合。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既能够实现导热件与框架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又能够实现导热件与框架本体导热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本体围合形成沿竖向贯穿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导光组件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导热件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框架本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导热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热件沿着所述框架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简化导热件的构造,降低平板壁灯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组件封闭所述安装空间的下侧开口,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上灯罩,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的上侧,所述上灯罩封闭所述安装空间的上侧开口。
通过该种形式,能够柔和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使平板壁灯的非照明侧的出光柔和不炫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为LED灯带,沿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间隔布置,沿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端连接。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实现平板壁灯上侧出光均匀,实现非照明侧的出光柔和不炫目;且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端连接,能够实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为一体结构,易于简化第一发光元件的组装过程。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平板壁灯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平板壁灯的体现导热板与第一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平板壁灯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平板壁灯;10-框架组件;11-框架本体;111-外侧板;112-内侧板;113-上边板;1131-第二凹槽;114-下边板;115-安装空间;1151-上侧开口;1152-下侧开口;116-减重槽;12-导热件;121-第一安装部;1211-第一凹槽;122-第二安装部;1221-第三安装孔;123-连接部;20-发光组件;21-第一发光元件;22-第二发光元件;30-导光组件;31-压板;32-垫板;33-反光膜;34-导光板;341-进光面;342-出光面;35-扩散膜;36-扩散板;40-导热板;41-第一安装孔;42-第二安装孔;50-安装座;51-盒体;52-盖体;521-挂墙孔;522-过线孔;70-第二螺纹件;80-上灯罩;81-第四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平板壁灯100,包括框架组件10、发光组件20、导光组件30和安装座50。安装座50与框架组件10固定连接且用于安装于墙壁,发光组件20安装于框架组件10,发光组件2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一发光元件21位于第二发光元件22的上侧,第一发光元件21被配置为向上出光,第二发光元件22被配置为沿水平方向出光。导光组件30安装于框架组件10,第二发光元件22围绕导光组件30的周向布置,导光组件30被配置为引导第二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转为向下出光。
为了便于描述,将竖直向上的方向定义为Z1,将竖直向下的方向定义为Z2,将水平指向框架组件10的中心的方向定义为X1,将水平指向框架组件10的外侧的方向定义为X2,即第一发光元件21被配置为沿方向Z1出光,第二发光元件22被配置为沿方向X1或方向X2出光,导光组件30被配置为沿着方向Z2出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竖直方向”指的是大致竖直的方向,“水平方向”指的是大致水平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100通过安装座50安装于墙壁,第一发光元件21向上出光,第二发光元件22水平出光,第二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组件30,经过导光组件30引导后从导光组件30向下出光。由于第一发光元件21发出的光线作为背景光束,能够降低平板壁灯100的照明侧和非照明侧的照明差异,提高平板壁灯100的出光均匀性;第二发光元件22的出光方向与经过导光组件30引导后的出光方向不一致,光线穿过导光组件30之后出光均匀,且出光角度得到调整,出光柔和且亮度均匀。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100不仅出光均匀,柔和不伤眼,且照明氛围好。
下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100的具体构造形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组件10包括框架本体11和导热件12,框架本体11与安装座50固定连接,导热件12导热安装于框架本体11的内侧。第一发光元件21导热安装于导热件12,第二发光元件22导热安装于框架本体11,第一发光元件21的热量被配置为通过导热件12传导至框架本体11。
框架本体11的内侧指的是,框架本体11在水平方向上的指向其中心的一侧,即沿着方向X1的一侧。导热件12可以通过导热胶粘在框架本体11上,也可以通过足够的接触面实现导热连接,或者使用金属螺纹件在固定二者的同时通过金属螺纹件导热连接。
框架组件10不仅用于安装发光组件20和导光组件30,还用于将发光组件20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以提高平板壁灯100的有效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和导热件12的材质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例如铝、铝合金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12的材质也可以为导热性能良好的其他材质,例如热管、半导体等等。框架本体11由于结构强度的要求,优选地采用金属材质。
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本体11围合形成沿竖向贯穿的安装空间115,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和导光组件30均位于安装空间115内,导热件12的长度方向沿着框架本体11的周向(即方向P)延伸,导热件12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热件12沿着框架本体11的周向(即方向P)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框架本体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者圆形,安装空间115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圆形或者框形,安装空间115的形状和框架本体1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沿着框架本体11的周向,框架本体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由多段分框架拼接形成。导热件12可以呈长条形,多个条形的导热件12沿着方向P周向间隔设置;导热件12可以为方块形或者半球形等等,多个导热件12沿着方向P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导热件12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也可以相互抵接。框架本体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形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为矩形,框架本体11的四个边角均有圆滑过渡段,安装空间115大致也呈矩形,导热件12设置有四个,每个导热件12对应矩形的框架本体11的一个侧边,相邻的两个导热件12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处对应圆滑过渡段,以简化导热件12的构造;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也可以为圆形等等;导热件12也可以仅设置有一个。
安装空间115竖向两侧均具有开口,安装空间115的沿着方向Z1的一侧具有上侧开口1151,沿着方向Z2的一侧具有下侧开口1152,第一发光元件21从上侧开口1151出光,第二发光元件22的光线经过导光组件30后从下侧开口1152出光。
框架本体11与导热件12在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具有足够的导热接触面积,以实现快速将热量通过框架本体11散发出去。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包括一体成型的外侧板111、内侧板112、上边板113和下边板114,外侧板111和内侧板112的厚度方向均沿水平方向(即方向X1)延伸,内侧板112位于外侧板111的内侧(即沿着方向X1的一侧),上边板113和下边板114的厚度方向均沿竖直方向(即方向Z1)延伸,下边板114位于上边板113的下侧(即沿着方向Z2的一侧)。导热件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121、第二安装部122和连接部123,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由连接部123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一安装部121位于连接部123的内侧(即沿着方向X1的一侧),第二安装部122位于连接部123的外侧(即沿着方向X2的一侧)。第二安装部122为厚度沿竖直方向(即方向Z1)延伸的薄板结构,第二安装部122与上边板113层叠贴合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以实现框架本体11和导热件12固定为一体的同时还具有足够的导热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连接部123和内侧板112在水平方向(即方向X1)上部分贴合设置,以进一步增加导热接触面积;框架本体11还具有沿方向P贯穿的减重槽116,以降低框架本体11的重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可以仅包括外侧板111,导热件12均包括连接部123,导热件12导热连接于外侧板111的内侧,导热件12的内侧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用于供下述的导热板40***以与第一发光元件21导热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1与下边板114沿竖直方向共同夹持导光组件30的周侧,下边板114从底侧支撑导光组件30的边缘,以实现导光组件30与框架组件10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安装导光组件30,例如,从导光组件30的底部使用螺纹件将其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21的底部,以省去下边板11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均为LED灯带,第一发光元件21具有多条,在水平方向上,多条第一发光元件21沿着灯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实现沿着方向Z1光源均匀分布;第二发光元件22具有多条,第二发光元件22的长度方向沿方向P延伸,多条第二发光元件22沿方向P间隔设置,以共同围合导光组件30,将光线射入导光组件30的周侧。
优选地,多条第一发光元件21的基板于其长度的一端一体成型,以使多条第一发光元件21集成于同一个基板,易于简化第一发光元件21安装于导热板40的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均也可以为点状的LED灯,第一发光元件21呈点状阵列大致均匀布置,第二发光元件22沿着方向P周向间隔设置。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22导热粘接于内侧板112,以缩短导热路径,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12上也可以延伸出另一个安装部,第二发光元件22导热粘结于另一个安装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向(即方向Z2),导光组件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压板31、垫板32、反光膜33、导光板34、扩散膜35和扩散板36,导光板34的周侧与第二发光元件22在高度上对应设置,框架本体11和导热件12共同夹持导光组件30的周侧。
具体而言,压板31的材质为PP塑料或者其他硬质结构;垫板32的材质为EVA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反光膜33为单向反光纸,导光板34为亚克力板或者PC板,导光板34沿着方向Z1的一侧由反光膜33覆盖,以阻止光线沿着方向Z1透出导光板34,导光板34的沿着方向P的周侧为进光面341,沿着方向Z2的一侧为出光面342,进光面341与第二发光元件22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二发光元件22的光线从进光面341进入导光板34,从出光面342进入扩散膜35。扩散膜35为PT膜,扩散板36的材质为PMMA板,扩散膜35将出光面342的光线经折射后扩散,增加其光线扩散幅度,扩散板36进一步调整缩小光线扩散幅度。
通过该种形式的导光组件30,第二发光元件22的出光经引导后沿着方向Z2出光,且平板壁灯100的下侧出光的光线扩散幅度适宜,使其柔和不炫光。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平板壁灯100还包括导热板40,导热板40的厚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导热板40的周侧与框架组件10导热连接,第一发光元件21安装于导热板40。
通过设置导热板40,既能够简单可靠地安装第一发光元件21,又能够及时将第一发光元件21的热量传导至框架组件10。
导热板40的材质可以为铝板、铁板或者铝合金板等等。
导热板40的厚度方向沿Z1方向延伸,导热板40具有第一安装孔41和第二安装孔42,第一安装孔41用于安装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安装孔42布置于导热板40的周侧边缘,用于供螺纹件穿入以与导热件12的第一安装部121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1具有第一凹槽1211,第一凹槽1211沿着方向Z2凹入第一安装部121,平板壁灯100还包括第一螺纹件(图中没有示出),第一螺纹件沿着方向Z2穿过导热板40的第二安装孔42以与第一凹槽1211螺纹配合。第一螺纹件可以为自攻螺钉,也可以是第一凹槽1211内预先设有内螺纹。导热板40与第一安装部121沿着方向Z2抵接,以实现热量从导热板40传导至导热件12。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既能够实现导热件12与导热板40可拆卸地连接,又能够实现导热件12与导热板40导热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1也可以沿着方向X2形成凹槽,导热板40沿着方向X2***凹槽。
第一安装部121与导热板40导热连接,第二安装部122与框架本体11导热连接。
通过该种形式,能够实现导热板40经过导热件12与框架本体11导热连接,实现第一发光元件21的热量传导至框架本体11,提高第一发光元件21的有效寿命。
其中,第一安装部121被夹持于导热板40与压板31之间,实现导热板40与压板31之间具有间隙,导热板40的上下两侧均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板40的散热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包括第二凹槽1131,平板壁灯100还包括第二螺纹件70,第二螺纹件70穿过第二安装部122以与第二凹槽1131螺纹配合。
具体而言,第二安装部122具有第三安装孔1221,第二凹槽1131由上边板113沿着方向Z2凹陷形成,第二螺纹件70沿着方向Z2穿过第二安装部122的第三安装孔1221以与第二凹槽1131螺纹配合。第二螺纹件70可以为自攻螺钉,也可以是第二凹槽1131内预先设有内螺纹。第二安装部122与上边板113沿着方向Z2抵接,以实现热量从导热件12传导至框架本体11。
通过该种布置形式,既能够实现导热件12与框架本体11可拆卸地连接,又能够实现导热件12与框架本体11导热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边板113也可以沿着方向X2形成凹槽,第二安装部122沿着方向X2***凹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1和第二凹槽1131均沿着方向P延伸,以简化框架组件10的构造;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1和第二凹槽1131也可以仅设置于需要与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70配合之处,以增加框架组件10的结构强度。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70可以为金属件,在固定安装的同时也起到热传导的功能;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70也可以为塑料件。
如图2和图6所示,安装座50包括盒体51和盖体52,盒体51具有开口,盖体52与盒体51可拆卸地连接且封闭开口。盖体52的背离开口的一侧与框架本体11的外侧板111通过螺纹件连接,以实现安装座50与框架组件10固定连接。盒体51和盖体52围合形成空腔,空腔用于布置接线端子、LED应急驱动***等等。盖体52用于安装于墙壁,盖体52上具有挂墙孔521和过线孔522,挂墙孔521用于与螺纹件配合以安装于墙壁,过线孔522用于供信号线和电线穿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平板壁灯100还包括上灯罩80,安装于框架组件10的上侧,上灯罩80封闭安装空间115的上侧开口1151。
具体而言,上灯罩80的周侧边缘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81,第四安装孔81与第二安装部122的第三安装孔1221以及第二凹槽1131对应设置,可以使用第二螺纹件70依次穿过第四安装孔81、第三安装孔1221后与第二凹槽1131螺纹配合,将上灯罩80安装于框架组件10。
通过设置上灯罩80,能够柔和第一发光元件21沿着方向Z1的出光,使平板壁灯100的非照明侧的出光柔和不炫目。
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100通过安装座50安装于墙壁,照明和散热原理如下:
第一发光元件21沿着Z1方向出光,光线经过上灯罩80柔光后从上侧柔和出光,作为非照明侧的背景光;第一发光元件21的热量经过导热板40传导至导热件12,再经过导热件12传导至框架本体11,导热板40的上下两侧均有散热空间,也能够及时散热;
第二发光元件22从导光板34的进光面341沿着方向X1进入导光板34,沿着方向Z2从出光面342出光,再依次经过扩散膜35和扩散板36调整扩散幅度后沿着方向Z2出光,出光均匀不炫目,作为照明侧的主要光线;第二发光元件22由于安装于框架本体11,可以直接通过框架本体11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壁灯100不仅出光均匀,柔和不伤眼,照明氛围好,且散热较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组件;
安装座,与所述框架组件固定连接,用于安装于墙壁;
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上侧,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被配置为向上出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被配置为沿水平方向出光;
导光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围绕所述导光组件的周向布置,所述导光组件被配置为引导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转为向下出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
框架本体,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导热件,导热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导热安装于所述导热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导热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热量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热件传导至所述框架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向,所述导光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压板、垫板、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和扩散板,所述导光板的周侧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高度上对应设置,所述框架本体和所述导热件共同夹持所述导光组件的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
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周侧与所述框架组件导热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导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由所述连接部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导热板导热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框架本体导热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
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穿过所述导热板以与所述第一凹槽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二凹槽,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
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二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以与所述第二凹槽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围合形成沿竖向贯穿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导光组件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导热件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框架本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导热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热件沿着所述框架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封闭所述安装空间的下侧开口,所述平板壁灯还包括:
上灯罩,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的上侧,所述上灯罩封闭所述安装空间的上侧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为LED灯带,沿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间隔布置,沿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端连接。
CN202321102221.0U 2023-05-09 2023-05-09 平板壁灯 Active CN220186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221.0U CN220186574U (zh) 2023-05-09 2023-05-09 平板壁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221.0U CN220186574U (zh) 2023-05-09 2023-05-09 平板壁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6574U true CN220186574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2221.0U Active CN220186574U (zh) 2023-05-09 2023-05-09 平板壁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6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0970B2 (en) Suspended lightguide luminaire with linear sound baffles
KR101155696B1 (ko) 방열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JP4365453B2 (ja) 机上照明装置
KR20090013011A (ko) 고성능 led 가로등과 그 본체 프레임
WO2016074475A1 (zh) 照明装置
US20050002173A1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JP2015503831A (ja) 遮蔽が容易なled面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81662B1 (ko) 조명장치
US20240003517A1 (en) Led lighting device
KR20100127392A (ko) 직하형 엘이디 조명기구
CN220186574U (zh) 平板壁灯
KR101708393B1 (ko) 빛샘방지 led 면발광 등기구
KR102131349B1 (ko) 도광판을 구성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CN210511378U (zh) 一种教室应急照明灯具
KR20120007312U (ko) 엘이디를 이용한 다색 실내등
KR101404302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00130582A (ko) Led 모듈을 구비한 평판조명장치
KR102182715B1 (ko) 엘이디 평판 조명
KR101325793B1 (ko) 직관형 엘이디램프
CN212390136U (zh) 一种灯具
CN216897027U (zh) 一种采用mini-LED的超薄直下式面板灯
KR101588857B1 (ko) Led 등기구
CN221348985U (zh) 照明模块及链式照明装置
CN220707194U (zh) 一种超薄节能的灯箱背光源
KR101971879B1 (ko) 최적화된 방열구조를 구비한 엣지커버형 led 조명등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